第一篇: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畜产品安全工作方案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二0一三年畜产品安全
工 作 方 案
为进一步做好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畜产品安全工作,确保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按照《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湖北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办法》的规定,坚决打击非法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加强动检监管,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体目标,全面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确保全区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动物产地检疫率达98%以上。
2、屠宰检疫率和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
3、规模养殖场监管率达100%。
4、上市动物持证率达100%。
5、动物卫生监督案件结案率达100%。
6、全区畜产品中“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禁用物质监测合格率达100%。
7、禽蛋产品中“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达100%。
8、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
9、饲料和兽药产品质量的抽检合格率分别达98%以上。
二、工作重点
1、重点单位和区域:长岗屠宰场、规模化养殖场、集贸市 场、超市、酒楼及学校机关食堂、冷冻、冷藏动物产品经营场所;饲料、兽药销售、使用单位和饲料代加工企业。
2、重点产品:动物及动物产品、蛋白原料(包括动物性蛋白饲料和植物性蛋白饲料和非蛋白氮饲料)、饲料添加剂及预混料、兽药、养殖场自配饲料。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确保畜禽产品质量
1、加大产地检疫工作力度,加强规模养殖场的管理 一是与规模化养殖场签订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责任书,养殖场显眼位置挂动物防疫监管责任牌,与包场检疫员签订监管责任状;
二是养殖档案监管。要求如实准确填写养殖档案,动监站加强指导养殖场规范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加强检查,对不建立或养殖档案建立不全的养殖场,依照《畜牧法》实施处罚;
三是开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按《动物防疫法》规定对养殖场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对动物防疫条件不合格或未申报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限期整改,限期不整改的养殖场依法进行处罚;
四是以村为单位设立产地检疫报检点,将包村兽医设为自然的产地检疫员,实施产地检疫,保证我区产地检疫率达到98%以上。
2、严格开展屠宰检疫工作
一是与屠宰场签订畜产品安全责任状,确保屠宰场不屠宰病死、死因不明、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加大屠宰场安全责任; 二是按规定、标准实行程序检疫,严格进行宰前检疫、同步检疫。进场动物须凭标、凭证,经检查合格才准予进场,动物屠宰后必检部位有刀检痕迹,按规定进行的实验室检验项目100%检验,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方可出场上市,不合格的不予出场,按规定实施无害化处理;
三是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捣毁私屠滥宰窝点,加大处罚力度。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保障流通环节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实行市场准入制,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每天对集贸市场、超市、冷库等场所动物产品查验检疫验讫印章、检疫合格证明。审核动物产品经营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合格的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不合格的限期整改,不予发证,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停业;
二是对动物产品加工场所,如大型学校食堂、宾馆、酒楼、饭店经常性开展检查,动物产品加工使用单位必须凭检疫合格证明及检疫验讫印章采购动物产品,同时建立购入记录,保证其加工使用的动物产品的可追溯性;
三是严把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入关,对县境外流入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严格查物验证,合格的准予销售,不合格的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防止重大动物疫情流入我区;
四是加大处罚力度,对上市销售的“白皮肉”、“病害肉品”以及未经检疫的动物、动物产品严格依照《动物防疫法》规定进行处罚。
(二)加强饲料监管,确保畜禽投入品质量安全
1、切实加强经营环节监管 一是检查经营场所、仓储设备、技术人员等基本条件; 二是检查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产品购销台帐制度是否健全; 三是检查产品的证件、证号、标签、合格证等相关内容; 四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2、切实加强使用环节监管
加大对饲料使用环节监管,扩大监管面,生猪出栏50头以上,家禽出栏500只以上以及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户,切实做到100%检查。
一是检查养殖场是否按照要求对饲料使用进行规范记录记载;
二是检查饲料使用是否规范;
三是检查有无自配饲料或使用过程中,有无在饲料及动物饮水中添加违禁物质的行为,重点是通过尿检是否含“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切实做到“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检出率为零;
四是严厉打击在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的行为。
(三)加强兽药监管,严格控制畜产品兽药残留,确保兽药质量
1、组织兽药市场整治
一是加大兽药经营环节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经营假、劣兽药、人用药、违禁类药物以及超范围变相经营兽药等行为,要求对辖区兽药经营企业(户)检查覆盖面达100%;
二是依照《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规范我区GSP 达标企业的兽药经营行为,对我区现有的3家通过GSP兽药经营企业进行督促、指导,三是严厉查处无兽药购销记录或记录不完整的兽药经营企业(户),保证兽药产品的可追溯性;
四是严格控制管制类药品。
2、加强兽药使用管理
一是认真宣传《兽药使用规范》,执行休药期制度; 二是督促养殖场、诊疗所必须建立健全兽药购入记录,兽药使用记录;
三是要求养殖业主必须与兽药供货方签订兽药质量保证合同,保证兽药的追溯性;
四是严厉打击使用假、劣兽药、人用药,违禁类药物等行为。
3、加大兽药抽检力度
一是确保按时、按量、按标准完成市局下达的兽药产品抽检任务;
二是加大自行抽检频次,及时发现监管漏洞;
三是建立兽药产品抽检与执法联动机制,加大假劣产品通报,处罚力度,提高兽药合格率。
4、加强兽药残留监控
一是确保按时、按量、按标准完成市局下达的兽药残留监控任务;
二是制定方案自行组织开展兽药残留抽检,重点监测禁用药物、喹诺酮和磺胺类等抗菌剂类药物残留,及时发现隐患;
三是完善残留超标追溯制度,为残留超标后期处罚提供有力 保证,降低残留超标率。
四、工作步骤
1、三月份,根据人员变动情况更新区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总体动员部署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对重点兽药、饲料经营、使用单位建立常年定期检查制度,协助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开展饲料、兽药抽样检查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通过快速检测的试剂、试纸确定检测结果,再根据情况送省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确认。
3、认真完成市畜牧兽医局下达的畜产品安全抽样任务和违禁药物专项抽样任务。
4、积极参加市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班,协助市局开展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
二〇一三年二月八日
第二篇: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情况汇报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情况汇报
2011年,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以打造4A景区和壮大景区财力实现强农富民为第一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明显进步,为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2011年工作情况
2011年,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中心工作,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创新工作,大力推进景区开发建设,狠抓配套设施完善,不断加强景区管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景区经济社会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为推进我市“旅游强市”战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发展平台成功搭建。过去五年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搭平台、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到2010年,景区管理体制得到理顺,逐步形成由办公室、景区管理局(规划建设环保局)、农村工作局、财政局、公安分局、国土分局、林业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事和监察局组成了“一办八局”较 为完善的管理架构。通过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景区管理机构高效运转,实现了工作重心的整体转移,景区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明显加大,为景区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通过景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培植财源力度,加大财税征收监管力度、加大景区建设服务力度,加大惠民富民政策落实的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景区发展速度全面增快,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提升至29000万元,比去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500万元,比去年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00万元,增长率11.2%。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00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比去年增7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3万元、增长20%。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590万元,比去年增长42%;2010年,景区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旅游收入1000万,比上年增长25%。2011年,景区招商引资总额达到15000万元,实际到位4000万元。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景区管委会始终注重关注民生,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景区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银行存款增长至16900万元,增长率达到60.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至5620元,增长率达到13.2%。
(三)景区发展步伐加快。五年来,大洪山景区依托景 区深厚佛教文化核心资源,紧紧围绕打造“佛教名山,养生天堂”大做文章,强化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景区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2011年,景区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2500万,比上年增长25%。中佛协副会长印顺大和尚应邀担任慈恩寺主持,金顶工程正式完工,并成功举办落成庆典仪式,极大的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景区知名度大大提升。世界知名企业海航集团正式入驻大洪山,为大洪山整体开发和旅游业加速发展拉开了序幕,景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四)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10年,大洪山风景区始终围绕发展抓项目、围绕项目促发展,突破了一批重点项目,有效地加快了景区经济发展步伐。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作为抓发展的第一抓手,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大抓项目建设,景区开发建设有了新的亮点。一是慈恩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募集社会资金600万元,实现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宝珠峰金顶、大悲阁工程。二是景区整体开发建设蓄势待发,完成了景区单体项目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做好了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将在三年内投资8亿元完成一期建设项目。三是大洪山漂流全线推进,并正式开漂,景区娱乐性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
(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管委会成立以来,始终重视 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远远超过之前20年投资总和。先后建成120余公里旅游公路,完善了景区内循环道路,完善了景区标识系统;包装改造了俩王洞、筱泉洞、洪山寺下院、东塔林、剑口、白龙池、千佛古道、筱泉湾广场、银杏广场等景点;包装改造了大洪山度假村,新建了明清一条街街、绿林山庄等接待服务设施,景区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农家接待设施快速增加,到2011年底,景区各类接待点和床位数都翻了两番以上,分别达到60个和550个;同步推进了长岗城镇建设,按明清风格对长岗镇进行包装改造,大洪山景区形象明显改善,景区知名度明显提升;改造提升了景区的电力、供水、通讯设施,2011年,景区供电量由2005年的251千瓦提升到450万千瓦,供水量由2005年的10800吨达到18000吨。大洪山风景名胜景区旅游环境明显改观,配套服务设施逐步适应景区发展需求,景区已逐渐从一个自然原始状态的风景名胜区转变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胜地。
(六)旅游名镇创建初成。管委会紧紧围绕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工作,按照“城镇就是景观”的理念,将景区开发和城镇建设一起抓,将城镇建设作为景区景点来包装和打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长岗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和完善;投资1000多万元,对长4000米、立面40000平方米的长岗城镇进行全方位高 标准包装改造,重现了明清古镇风格,长岗集镇成为大洪山景区又一道靓丽景观;扎实开展了镇区涢水河两岸绿化、硬化、净化、靓化、美化工程,消灭了集镇泥巴路,倾力打造了“一河两岸”风光带;充分继承地方文化,依托旅游资源着力开发“涢水豆腐坊”、“大洪山人家”、“大洪山根艺园”等特色旅游项目,强化区域生态、旅游服务功能;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配套建设商贸服务、休闲度假设施,改善城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带动长岗镇第三产业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长岗集镇面积达到85万㎡,比“十一五”初翻了一番,新增建筑面积达到85000㎡,是“十一五”初的8倍,集镇购物场所由一家增加为7家,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3%,人均公共绿地大于6㎡,居民休憩、娱乐、健身场所逐步健全。如今的长岗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配套服务设施齐全,集镇吸引力、辐射力明显增强。长岗集镇建设和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受到省市主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长岗镇成功创建湖北省环境优美乡镇。
(七)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以随南新农村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有效资源,扎实推进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有序推进新农村居民点建设,八处新农村示范点接近完工,居民点建设面积达到13000万㎡,受益农户350户;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农村人居环境 大大改善。把新农村建设和配套旅游服务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对旅游及相关产品开发的引导,成立了景区首家旅游产品开发公司——大洪山根雕艺术有限公司,启动了一批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基本确定了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格局,一个有序利用景区资源优势,推进农业用地流转合作经营的发展道路,集科学种植、立体养殖、现代林业、现代物流、农业示范、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即将形成。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以5A为目标,建设精品景区。一要把产品做精。根据客源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宗教、休闲、度假、商务、运动、科学考察、养生保健等专题性旅游产品,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提升景区旅游吸引力。二要把产业做强。立足地域特色,调整优化旅游业内部结构,提升旅游发展层次,全面提升景区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经济质量效益。三要把品牌做美,围绕佛教朝拜、休闲度假和地质旅游三大主题,创新营销方式,提炼宣传口号,将大洪山打造成为华中地区知名旅游品牌。四要把服务做优,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业服务形象。
(二)以特色为优势,打造风情名镇。高起点、大手笔修编《长岗镇区总体规划》,科学布局集镇功能,再造一个长岗镇,力争镇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突破10000 人;加大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力度,把旅游发展与长岗集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成长岗集镇包装改造,加强集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集镇环境,完善集镇功能,配套旅游服务,促进“吃、住、行、游、购、娱、休、疗、养”等各个要素协调发展,打造具有大洪山地域特色的风情小镇。
(三)以聚财为目的,完善区域功能。按照“生态宜居、功能完善、文明安全”的要求,完成镇、乡两级规划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安排景区集镇发展空间、土地空间、生态空间和产业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改善景区内外交通运输环境,形成景区外2小时主要城市旅游交通线路,景区内部1小时通达环形线路。完善景区交通、水利、电力和通讯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积极引进外贸出口型、旅游产品加工型企业进驻大洪山,增强景区自身造血功能。
(四)以民生为根本,建设示范新农村。创新投入机制,强化政策激励,整村整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省级和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乡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改”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景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依托大洪山资源优势,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改造提升基地档次。建成高品质特色产业基地达到25万亩左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各项惠民措施,构筑社会稳定网络体系。
(五)以改革为动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争取上级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景区财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景区管理各项职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规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承接境内外和沿海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外部资金。
第三篇: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情况汇报
自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遵循“例行节约、务求实效、分类指导、改革创新”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各项工作,站点建设、教学辅助平台建设和站点的管护使用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委组织部要求,农村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站点建设采用宽带模式、卫星模式、硬盘播放器加电脑模式三种类型。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结合景区实际,计划在9村1居委会共建设10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到目前为止,已采用宽带模式完成4处站点建设。已建成的站点已投入使用,各村结合实际,举办了政策宣传、科普知识讲座、农家乐旅游服务知识、农村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等课程10多次,这些课程受到参学党员和群众的普遍欢迎。
由于其余6村地处山区,较为偏僻,景区本着“节俭、实用”的原则,拟采用硬盘播放器加电脑模式,站点建设工作正在实施中。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落到实处
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党工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迅速召开会议,学习、传达会议精神,专题部署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各项工作,并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1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各成员单位在党工委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既分工负责,又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景区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组织办牵头抓总,综合协调;财政局负责景区远程教育工作经费的筹措工作;民政、农技、畜牧、文化等部门负责为远程干部教育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和信息服务;电信部门负责接收站点宽带网络的铺设和技术支持;各村委会负责终端接收站点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落实。
(三)强化责任,规范站点运行
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党工委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检查制度,定期对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情况、活动开展情况、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应用情况等进行抽查。将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纳入随南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作为各责任单位、村级党组织评先表模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抓好站点建设
下一步,管委会将组织专班对已建站点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另一方面按照工作计划,严把质量关,加快尚未完成的站点建设进度,争取在“十一”以前完成所有任务。
(二)丰富教学资源
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将收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与应用站点设备发布供求信息、学习致富技能等结合起来,开发和搜集制作更多、更符合农村基层需要,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乡土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设备管理和维护、学习与培训、管理人员职责等制度,逐渐形成以制度管人、管设备、管学习培训的工作机制。探索利用远程教育站点推动农村信息化,并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新举措,并不断改进,使之更加贴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需要,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情况汇报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城乡互联,结对共建”
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学习实践活动实效,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的实施方案》(随组通[2009]19号)要求,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各村党支部中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创建基层党建示范区”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自全市“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开展,景区党工委领导高度重视,把“结对共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公室、纪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长岗镇党委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办公室,农村工作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等日常工作。严格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相关要求,认真落实责任,细化创建目标,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广泛动员、注重宣传
党工委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为整个活动的开展统一了思想、统一了步调。在“结对共建”活动开展过程中,景区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和工作简报等媒介,大力宣传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目标、工作措施,及时总结“结对共建”工作的主要做法,使广大党员、群众及时了解了活动开展的有关信息,拓宽了接受社会监督的渠道,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为“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全面启动、快速对接
市“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开展,党工委快速行动,与市直共建单位实现了有效对接。为把“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真正开展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的一件大事,景区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全体行政干部和区直各单位都参与活动。广大干部党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投身到“结对共建”活动中去,对结对帮扶对象做到了政治上关心,经济上帮助,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问,真正重视、关怀基层党员和群众。
(四)责任明确、狠抓落实
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定目标、定措施、定人员、定职责。把活动开展情况与考核、文明单位创建结合起来,实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力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要求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加强组织协调,为活动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发挥好表率作用。各
结对共建单位要搞好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搞好沟通协调,形成推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创建基层党建示范区”活动的强大合力。积极争取部门支持,确保每年有三个村达到基层党建示范村标准,三年内完成创建任务。
二、主要成效
(一)增进交流、互帮互学,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变了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各结对共建单位党组织要集中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制定一个三年发展规划,确定一个发展项目,帮扶一批贫困户,上一次党课,开展一次送科技下乡活动,参加一次民主生活会。通过城乡党组织和党员相互“走亲戚”,共同过组织生活,共同开展各种活动,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党内人文关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党员的宗旨意识、主体意识和发展意识。
(二)工作联动、资源共享,群众生活和农村面貌变了 城市党组织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资源整合、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发展了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产业特色不断彰显。培植了土黄牛、渔猪混养、特色养羊、巴西菇等特色板块基地,特色农业逐渐成为景区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二是农民增收步伐加快。通过引导农民“唱山经、发旅游财、走致富路”,农民参与旅游相关产业程度不断加强,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三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三改”工
作有序推进,通过水毁修复、水库除险、堰塘改造、主干道清淤等一系列工程基本解决了全区农村及集镇饮水安全问题。四是民生重点得到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农村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全区五保对象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同类学校前列;计生工作在一市三区里率先实现了无政策外生育,得到市领导表彰。五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清洁工程进展顺利,效果良好,既提高了农民居住质量,又改善了景区环境,景区名誉度、知名度大大提升。
(三)着眼统筹、创新方法,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变了 结对共建各单位对如何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初步尝试,形成了一些统筹抓党建工作的理念、办法和措施,景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城乡界限开始打破,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工作互动。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能够积极带领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一村一名大学生”活动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补充了力量。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两票制”选举、“两会制”决策、“两讲”议事(党员讲坛、农民讲坛)、“逢四说事有话就说”等行之有效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创先争优活动氛围浓厚,“三级联创”活动、“双联双争”活动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农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带头创办、领办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共同致富。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虽说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受到某些客观因素条件的制约,仍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工作进展不平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村工作进展程度不一,没有资金和项目,行动滞后,活动成效没有完全显现。
2、任务落实不全面。在任务落实过程中,在提高农民素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模范作用等方面工作任务力度不大。
3、共建互动不够。在共建过程中,有的共建单位从项目实施上下了很大功夫,一些村从自身努力的程度还不够,与市直结对单位沟通较少。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措施是:
1、加大领导工作力度。要通过召开专题会、联席会、现场会等措施,提高领导重视程度,积极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努力促使各区直部门和各村协调一致,密切配合,真正把新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要通过跟踪督查,培树典型,宣传报道等措施,扩大社会影响力,达到内力和外力共同监督作用。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把“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纳入2010年工作计划,提前安排资金和落实项目申请立项工作,争取资金投入力度。
4、加大总结表彰力度。要力争把总结表彰会列入党工委表彰内容,提高层次,加大表彰力度。以小投入,实现大产出,最终达到群众受益。
第五篇: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和2011年工作安排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总结 及“十二五”和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同时是十二五计划的开端之年。在即将过去的五年里,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以打造4A景区和壮大景区财力实现强农富民为第一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明显进步,为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中心工作,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创新工作,大力推进景区开发建设,狠抓配套设施完善,不断加强景区管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景区经济社会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为推进我市“旅游强市”战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发展平台成功搭建。“十一五”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搭平台、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五年里,管委会着力理顺景区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由办公室、景区管理局(规划建设 环保局)、农村工作局、财政局、公安分局、国土分局、林业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事和监察局组成了“一办八局”较为完善的管理架构。通过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景区管理机构高效运转,实现了工作重心的整体转移,景区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明显加大,为景区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通过景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培植财源力度,加大财税征收监管力度、加大景区建设服务力度,加大惠民富民政策落实的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景区发展速度全面增快,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提升至29000万元,比去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500万元,比去年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00万元,增长率11.2%。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00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比去年增7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3万元、增长20%。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590万元,比去年增长42%;2010年,景区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旅游收入1000万,比上年增长25%。2010年,景区招商引资总额达到15000万元,实际到位4000万元,引进了随州市永盛食品有限公司,弥补了全区出口创汇企业的空白。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景区管委会始终注重关注民生,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景区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银行存款由2005年的5565万元增长至16900万元,年增长率达到60.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760万元增长至5620元,年增长率达到13.2%。“十一五”期间,景区共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资金1175万元,人均达700元,各类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社会民生明显改善。
(三)景区发展步伐加快。“十一五”以来,大洪山景区依托景区深厚佛教文化核心资源,紧紧围绕打造“佛教名山,养生天堂”大做文章,强化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景区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2010年,景区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2500万,比上年增长25%。2010年,大洪山慈恩寺重建工程正式动工,金顶工程顺利推进,中佛协副会长印顺大和尚应邀担任慈恩寺主持,景区知名度大大提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武汉三特索道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大洪山,为大洪山整体开发和旅游业加速发展拉开了序幕,景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景区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先后获得“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第四批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免检单位、“湖北省地质公园”等多项殊荣;绿水村被纳入“湖北省旅游名村”创建名单;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中,大洪山被列入“五大精品景区” 和“六大精品旅游线路”中,被定为圈内“虎头”建设项目。
(四)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十一五”期间,大洪山风景区始终围绕发展抓项目、围绕项目促发展,突破了一批重点项目,有效地加快了景区经济发展步伐。2010年,景区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作为抓发展的第一抓手,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大抓项目建设,景区开发建设有了新的亮点。一是慈恩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募集社会资金600万元,实现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宝珠峰金顶、大悲阁主体工程建设。二是景区整体开发建设蓄势待发,完成了景区单体项目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做好了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将在一年内投资1亿元完成一期建设项目。三是大洪山漂流全线推进,已完成河道整治、水库基槽清理工作,各娱乐场地基本成型,水库大坝建设已经启动,起漂点、止漂点接待中心主体工程接近完工。此外,香菇出口项目、矿山公司改制项目等项目相继启动,景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为实现景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景区累计投资2亿元推进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远远超过之前20年投资总和。先后建成120余公里旅游公路,完善了景区内循环道路,完善了景区标识系统;包装改造了俩王洞、筱泉洞、洪山寺下院、东塔林、剑口、白龙池、千佛古道、筱泉湾广场、银杏广场等景点;包装改造了大洪山度假村,新建了明清一条街街、绿林山庄等接待服务设施,景区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农家接待设施快速增加,到2010年底,景区各类接待点和床位数都翻了两番以上,分别达到60个和550个;同步推进了长岗城镇建设,按明清风格对长岗镇进行包装改造,大洪山景区形象明显改善,景区知名度明显提升;改造提升了景区的电力、供水、通讯设施,2010年,景区供电量由2005年的251千瓦提升到450万千瓦,供水量由2005年的10800吨达到18000吨。大洪山风景名胜景区旅游环境明显改观,配套服务设施逐步适应景区发展需求,景区已逐渐从一个自然原始状态的风景名胜区转变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胜地。
(六)旅游名镇创建初成。管委会紧紧围绕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工作,按照“城镇就是景观”的理念,将景区开发和城镇建设一起抓,将城镇建设作为景区景点来包装和打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十一五期间,根据《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长岗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和完善;投资1000多万元,对长4000米、立面40000平方米的长岗城镇进行全方位高标准包装改造,重现了明清古镇风格,长岗集镇成为大洪山景区又一道靓丽景观;扎实开展了镇区涢水河两岸绿化、硬化、净化、靓化、美化工程,消灭了集镇泥巴路,倾力打造了“一河两岸”风光带;充分继承地方文化,依托旅游资源着力开发“涢水豆腐坊”、“大洪山人家”、“大 洪山根艺园”等特色旅游项目,强化区域生态、旅游服务功能;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配套建设商贸服务、休闲度假设施,改善城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带动长岗镇第三产业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长岗集镇面积达到85万㎡,比“十一五”初翻了一番,新增建筑面积达到85000㎡,是“十一五”初的8倍,集镇购物场所由一家增加为7家,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3%,人均公共绿地大于6㎡,居民休憩、娱乐、健身场所逐步健全。如今的长岗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配套服务设施齐全,集镇吸引力、辐射力明显增强。长岗集镇建设和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受到省市主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0年,长岗镇成功创建湖北省环境优美乡镇。
(七)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十一五”期间,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以随南新农村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有效资源,扎实推进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有序推进新农村居民点建设,八处新农村示范点接近完工,居民点建设面积达到13000万㎡,受益农户350户;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把新农村建设和配套旅游服务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对旅游及相关产品开发的引导,成立了景区首家旅游产品开发公司——大洪山根雕艺术有限公司,启动了一批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基本确定了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格局,一个有序利用景区资源优 势,推进农业用地流转合作经营的发展道路,集科学种植、立体养殖、现代林业、现代物流、农业示范、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即将形成。
二、“十二五”期间工作思路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旅游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也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壮大旅游产业、实施赶超战略、建设精品景区的关键时期。总的来说,“十二五”时期,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总体来说,机遇多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顺势抢抓机遇,从容应对挑战,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就能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向前迈进。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继续将加快景区旅游业发展步伐作为景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景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和随州市“旅游强市”战略紧紧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大洪山建设成为湖北佛教首山、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景区、随州市第一知名品牌、成熟的AAAAA级旅游区。
(二)奋斗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景区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 越、便捷舒适、管理上乘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地位更加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城镇建设、农村面貌、生态环境、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和精神文明的新变化。
到2015年,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7000万元,财政可支配收入增1000万元,银行存款总额达到4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累计景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亿元,招商引资额达到8亿元,实现一个亿元项目落户;接待旅游者4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以上;提供直接就业2000人,带动城乡间接就业12000人;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佛教名山、养生天堂——大洪山”成为华中地区知名旅游品牌;长岗集镇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集镇面积再翻两番,成功创建湖北旅游名镇、湖北生态明星镇;旅游名村数量达到2个以上,生态村达80%以上;四星级以上饭店达到2家,星级“农家乐”达到100家。
(三)发展思路:
1、围绕一个中心:把大洪山打造成湖北“佛教名山”和华中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
2、实施两大创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创建省级旅游名镇。
3、完善三大功能:
——以慈恩寺为中心,以深厚佛教文化为基础,加大洪山寺下院、东塔林、樵河古道等景点包装力度,打造湖北佛教朝拜胜地。
——以白龙池休闲度假野营基地为重点,以湖北旅游名镇长岗镇和旅游名村绿水村为依托,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以两王洞地质博物馆为龙头,以大洪山奇特地质地貌为支撑,完善地质科考、探险功能,打造名副其实地质乐园。
4、做到四个结合:
——山上景点打造和山下配套完善相结合,加快推进宝珠峰金顶和核心景区景点建设步伐,注重长岗集镇服务设施配套和形象改善,实现精品旅游景区打造和省级旅游名镇创建双丰收。
——旅游工作和农村工作相结合。发展旅游的同时,兼顾农村工作,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将农村打造成为景区又一道靓丽风景线,打造成为景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有力补充,实现景区旅游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突破。
——景区开发建设和社会民生改善相结合,依托旅游业发展,积极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实现旅游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双提升。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加大环境资源保护力度,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5、采取五项措施:
——以5A为目标,建设精品景区。一要把产品做精。根据客源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宗教、休闲、度假、商务、运动、科学考察、养生保健等专题性旅游产品,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提升景区旅游吸引力。二要把产业做强。立足地域特色,调整优化旅游业内部结构,提升旅游发展层次,全面提升景区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经济质量效益。三要把品牌做美,围绕佛教朝拜、休闲度假和地质旅游三大主题,创新营销方式,提炼宣传口号,将大洪山打造成为华中地区知名旅游品牌。四要把服务做优,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业服务形象。
——以特色为优势,打造风情名镇。高起点、大手笔修编《长岗镇区总体规划》,科学布局集镇功能,再造一个长岗镇,力争镇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突破10000人;加大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力度,把旅游发展与长岗集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成长岗集镇包装改造,加强集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集镇环境,完善集镇功能,配套旅游服务,促进“吃、住、行、游、购、娱、休、疗、养”等 各个要素协调发展,打造具有大洪山地域特色的风情小镇。
——以聚财为目的,完善区域功能。按照“生态宜居、功能完善、文明安全”的要求,完成镇、乡两级规划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安排景区集镇发展空间、土地空间、生态空间和产业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改善景区内外交通运输环境,“十二五”期间,形成景区外2小时主要城市旅游交通线路,景区内部1小时通达环形线路。完善景区交通、水利、电力和通讯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积极引进外贸出口型、旅游产品加工型企业进驻大洪山,增强景区自身造血功能。
——以民生为根本,建设示范新农村。创新投入机制,强化政策激励,整村整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省级和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乡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改”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景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依托大洪山资源优势,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改造提升基地档次。“十二五”期间高品质特色产业基地达到25万亩左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各项惠民措施,构筑社会稳定网络体系。——以改革为动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争取上级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景区财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景区管理各项职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规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承接境内外和沿海产业转移,到2015年,利用外部资金达到3亿元以上。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巩固和保持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努力谋划和寻求突破发展的攻坚之年。2011年景区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和关键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瞄准打造5A级景区的目标,巩固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果,启动“集镇发展年”,突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努力提升旅游品位,不断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1年底,景区参与性旅游更加丰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景区形象明显提升,湖北佛教名 山地位更加突出,景区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升。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000万元(其中核心景区实际投资总额达到1亿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全年财政收入突破1000万元,旅游人数达到24万人,旅游收入增加1200万元,景区床位数达到1000张,“农家乐”示范店达到100家,长岗集镇成功创建湖北省第二批旅游名镇。
(三)重点工作:2011年,景区重点工作将落实到“十大重点项目”和“十大主题活动”。“十大重点项目”是:慈恩寺项目(金顶、大悲阁在“五一”左右实现开光、启动讲堂建设)、长岗门景区项目(改善景区入口形象)、大洪山漂流项目(实现“七一”开票、启动风情园建设)、旅游名镇创建项目(完成三期包装改造、启动管线入地工程、启动土门、庹家集镇包装改造)、大洪山游客中心建设项目、景区内循环公路改造工程项目、白龙池游览区建设项目、洪山寺游览区建设项目、筱泉湾度假村提档升级项目、樵河游览区包装改造项目。
“十大主题活动”是:金顶开光佛事活动、漂流开漂仪式、迎奉舍利子佛事活动、佛性和党性研讨会(廉政文化教育、邀请印顺大和尚来随讲座)、深圳文化招商活动、大洪山旅游(武汉)推荐会、大洪山风光摄影比赛、我心中的大洪山征文比赛、星级农家乐烹饪竞赛、百名干部联农户活动。
(四)关键措施:
1、抓好项目建设,切实扩大有效投入。扎实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金顶建设项目,尽快启动慈恩寺主体建设项目,进一步强化施工安全、质量监督,“五一”前完成宝珠峰金顶内外装饰、灯光设计和园林绿化等工作,完成大悲阁建设项目。二是加快大洪山整体开发进度,完成长岗门景区、白龙池游览区、洪山寺游览区、筱泉湾游览区等一期建设项目,完善公共服务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掀起景区开发新高潮。三是加快大洪山漂流建设进度,完成游客接待中心、水库大坝等一期建设项目,力争“五一”开漂,“七一”正式运营。四是继续推进香菇出口、矿山公司改制等项目,努力在为景区发展聚财创税、增强活力上突破。
2、抓好旅游工作,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一是在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上下功夫,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契机,争取各级加大对景区投入,努力改善景区交通、供电、通讯、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抢抓麻竹高速建设机遇,积极争取在大洪山景区连接线开工,提升景区外部交通水平。二是在挖掘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品位上下功夫,突出打造湖北“佛教首山”主题,进一步加大与深圳弘法寺等知名佛教寺院沟通力度,围绕景区佛教文化做足文章,大力提升景区佛教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三是在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景区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打造2-3 个大洪山特色旅游产品。四是景区宣传营销上下功夫,加大与知名旅行社合作力度,积极借助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广泛推荐宣传大洪山,适时承办一次大型节会来提升景区知名度。
3、抓好集镇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围绕建设“山水小镇、宜居城镇、旅游名镇”的目标,依托景区旅游资源优势,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努力将长岗镇打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颗璀璨明珠,跻身湖北省第二批旅游名镇之列。一是优化集镇环境,全面推进城镇包装改造,完成管线入地工作,加快推进集镇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打造靓丽风情小镇。二是完善集镇镇功能,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为重点,加强城镇道路、环保、卫生、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建立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为目标,加快餐饮、娱乐、购物、停车场等旅游服务场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完善的旅游产业格局。三是强化集镇管理,建立健全集镇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使经营秩序、管理秩序、卫生秩序、交通秩序根本改观,旅游形象鲜明突出。
4、抓好农村工作,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加快大洪山生态景观优势转变成生态经济优势的步伐,突出生态种植、生态养殖,高标准建设一批生态小区、生态基地。二是强力推进镇村一体化发展,做好村庄 规划工作,为加快农村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打下良好基础;深入推进村庄整治、新农村布点、迁村腾地等工作,优化景区新农村形象;抓好新建居民点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和支持农民参与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让农民直接从事旅游业的比例明显提高,让农民依靠旅游增加的收入明显提高,让农民从事旅游业的水平明显提高。
5、抓好环境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空间。进一步树立开放兴区意识,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度,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工作新思路和新措施,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一要积极谋划项目,认真研究各级产业政策,结合景区发展实际,努力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和带动能力强的新项目,谋划一批高成长性和产业链条更长的关联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二要加大项目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以更加主动的工作、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全社会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让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有钱赚、能发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
6、抓好社会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社会保障新机制,加快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快健全完善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扶贫救灾救济工作,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众救助的规范化管 理,实现五保户、低保户对象应保尽保。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使农民群众病有所医。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学校管理,推进学校危旧校舍改造,努力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整洁校园环境。抓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景区群众文化活动,提高景区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