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QHSE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一、评审的主要依据
(一)、分公司、机关部室Q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二)、公司QHSE管理体系整体运行情况,主要包含下列9个方面:
1.HSE目标、指标实现情况的报告; 2.质量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3.监视和测量结果; 4.重大危险/环境因素(包括隐患)辨识、评价和控制情况; 5.审核及不符合项整改情况(包括内审和外审); 6.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报告; 7.管理体系运行资源适宜情况的报告; 8.产品质量状况; 9.体系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公司QHSE管理体系整体运行绩效情况。
二、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2011年公司按照海油发展内控管理体系要求,对体系进行了系统性地修订。公司体系在2009年4月1日正式运行,经过两次修订,体系文件趋于完善,适宜公司各项管理。今年公司体系总体运行良好,但存在了着较多问题,发生了10起生产安全事故事件,也发生了一起质量事故,没有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管理目标,其中死亡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突破了管理指标。其它基础管理和内部流程运行良好,各项指标控制较好。2011年公司组织了一次QHSE体系内审,从5月30日至6月21日,公司内审小组对公司机关和各分公司、项目部(作业部)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内审。总体上来看,体系基本上得到了贯彻执行,生产施工现场有了较大改观,特别是个别港口码头施工转变以往建筑施工现场脏乱差现象。但也发现了一些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一些个别要素的执行存在不符合情况,其中质量体系共发现62个问题,开具不符合项6项,观察项56项,健康安全环境体系共发现69个问题,开具不符合项8项,观察项61项。各分公司及机关部门均已进行原因分析,指定责任人进行了整改,并于7月中旬完成问题整改。2011年7月25日-29日,DNV对我公司进行QHSE体系年度监督审核,DNV外审机构共开出一般不符合项8项,观察项3项,合计共11项。根据DNV提出的不符合和观察项,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视,认真分析原因,找出我们工作的不足,积极整改。并于9月底完成整改。11月15日,DNV完成对公司体系审核报告,认为公司体系运行有了明显进步,各类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总体上来看,体系基本上得到了有效贯彻执行,没有发现严重的不符合情况和系统不符合情况,体系运行良好,但从今年发生的数起事故事件来看,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体系文件执行、风险识别控制存在缺陷。
三、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一)、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
从体系内审和DNV体系外审发现的问题和审核结论来看,公司修订后的体系是紧密联系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按公司运的各个活动、业务过程来编写和修订,对*******等业务过程控制,风险控制及所涉及的生产、施工和管理过程重新梳理,并且满足体系规范的要求。在体系执行方面,在管理上,由于体系是各管理部门一线管理骨干编写,基本上的执行体系上比较顺畅。对于生产操作层,各分公司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等由各基层单位重新梳理,但没有太大调整。结合公司进行的班组建设活动,将作业指导书细化到班组管理手册中,便于员工操作。这充分说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适用的。2(二)、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为确保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在《QHSE管理体系》运行资源(人、财、物)方面基本给予了充分保证,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确保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公司在管理体系运行资源(人、财、物)方面基本给予了充分保证,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从管理上和组织上提供支持。
(1)总经理与各级行政领导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各级行政负责人是其职责范围内的HSE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各分公司和项目部均设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作业现场配齐了安全管理人员,首先在涂敷分公司将安全管理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分开设置,确定下一步航建分公司也要将安全管理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分开设置,使安全部门能更好地行使监督检查作。
(3)目前公司已首先在航建分公司项目部设立安全环保部和安全总监等部门和职位,能保证安全员不断提高和晋升。稳定安全队伍,调动了安全人员和积极
性。
(4)公司总经理带头执行领导干部下现场检查制度,各级领导也积极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2.各项QHSE管理资金到位,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公司在年初制定2011年全年预算时,就为安全生产做足了预算。
截止到11月底,各费用超过到410万元,包括为对消防器材的添置、更换,作业环境的监测,计量器具检测、质量隐患整改、劳保用品的配发,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特殊工种的定期复审培训,设施设备的改造;各类质量安全技能培训,防暑降温费用的发放等。公司在全年都充分保证各种资源供应,保证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三)、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通过一年来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各机关部室、分公司基本上能够按体系要求,将体系的各项管理程序和作业文件贯彻落实到整个公司管理和运营中去,使体系标准的各要素均能体现到日常工作中。从今年全年体系运行结果来看,公司制定的各项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目标均得到了实现,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生产作业等方面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方面均满足顾客要求。客户对我公司的总体服务是很满意的,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总满意率为90.91%,没有收到顾客的投诉。这都说明公司Q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有效的。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领导和员工HSE意识有所淡化,没有持续保持对作业风险的高度警觉 我们两大产业多年以前的高事故率逐步降低后,在一部分干部头脑中开始产生松懈意识。甚至在“7.5”事故刚给我们敲了警钟,但部分单位并没有引起高度“警觉”,局限于会议传达、提提要求,没有认真的吸取别人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的查找和整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二)、在设施设备本质安全的认识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1.对设施设备本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不清楚由于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问题,会带来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不能有效隔离人的不安全行为;
2.对隔离防护的完整有效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3.对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管理熟视无睹,既不主动去做,也不对已经发现或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整改。
(三)、承包商的HSE管理依然是最薄弱环节
虽然不断制定和完善了承包商招投标、使用过程的HSE管理要求,但至今没有杜绝“不具备分包施工能力、设备现找、人员现抓(不签合同、不上保险等)”、“多层再分包”、“挂靠其他单位”的承包商进场作业等老大难问题。
(四)、现场作业安全标准低,检查监督不严,问题整改跟踪不彻底 现场存在作业安全标准低,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标准不高,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的现象。3 在检查监督时要求不严,问题整改跟踪不彻底,重视问题的提出和整改通知,缺乏整改督促和跟踪验证。
(五)、HSE管理信息传递、HSE管理体系文件执行存在偏差 安全生产例会形式多于效果。泛泛、口号性的要求多,缺对实际HSE形势的分析、评估和具体问题的探讨、解决。安全会议、上级HSE管理要求等信息没有完整传递,存在逐层衰减现象。
HSE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不扎实。如随意改变“安全会议、安全检查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的频次、做法。
(六)、安全培训工作广度、深度和效果都有待提高 部分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不足,风险识别能力弱,不满足岗位工作要求。生产、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欠缺,没有体现相应的HSE管理作用。部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现场监督检查的能力欠缺。在职人数较多(53人),真正能起一定作用的较少(20人以内)。
(七)、对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管理的认识和具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长期存在重安全管理,轻环保、轻职业健康管理的意识和现象。没有认识到,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带来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但可能由于施工作业的安全事故带来有较大影响的环保问题。近三年的职业病体检结果可见,连续三年都有职业性听力下降的现象发生,职业健康工作不容忽视。
(八)、变更管理存在缺陷 变更管理在项目和实际生产未能得到有效地执行,未按规定进行变更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和变更后的验收。变更管理中未将人员变更纳入到文件中。
(九)、领导下现场安全检查审核管理办法执行不好,部分领导没有完成规定的安全检查频次,有的没有留下检查记录,未按照办法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审核。
(十)、应急管理还存在不足,主要各级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责任意识
不强,没有认识到随时都有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五、《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点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各级领导真抓实管,班组活动重在落实。明确各类班组及成员的应知应会,各基层单位应继续加强全员QHSE意识的培训,积极推进管生产也必须管质量、管安全。推荐基层单位好的做法,并广为宣传。
(二)、认真做好几项专项工作,不断夯实HSE管理基础 1.修订完善公司各级、各岗位HSE责任制及年度HSE责任书,修订完善HSE责任制,杜绝空话、套话,明确具体的HSE管理内容和责任,修订各级、各岗位年度HSE责任书,增加若干便于检查、考核的细目内容。
2.大力推动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管理 首先要体现技术先行,该围的围起来,该挡的挡起来。制定一套本质安全标准,明确设施设备性能完好状态,隔离防护、危险区域警示的内容和标准。完成车间式作业隔离防护制作安装和警示,并推广到工程项目的动态隔离防护。将设施设备(包括租赁、承包商自带等)的性能完好状态纳入日常的HSE检查监督、绩效考核范围。
3.建立健全各基层单位HSE管理文件汇编,完善公司HSE管理体系的支持文件 要求在与公司体系文件要求保持一致、不冲突的基础上,以基层单位HSE管理文件汇编形式,建立和完善自己应该具备和使用的各种支持文件。制定和完善各类现场作业HSE标准,建立健全各类作业《HSE检查表》。4.合理安排计划,结合海油发展安排的培训,开展梯次性HSE基础培训。制订年度HSE培训计划,明确应培训的内容和应参加的人员,以年度HSE责任制考核指标形式,明确公司以下各层级的HSE培训量化要求。培训内容,主要以HSE管理基本技能、应知应会等实用性知识为主。培训形式,参加海油发展组织的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以内培为主;集中
第二篇:QHSE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2011年QHSE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一、评审的主要依据
(一)、分公司、机关部室Q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二)、公司QHSE管理体系整体运行情况,主要包含下列9个方面:
1.HSE目标、指标实现情况的报告; 2.质量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3.监视和测量结果;
4.重大危险/环境因素(包括隐患)辨识、评价和控制情况; 5.审核及不符合项整改情况(包括内审和外审); 6.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报告; 7.管理体系运行资源适宜情况的报告; 8.产品质量状况;
9.体系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公司QHSE管理体系整体运行绩效情况。
二、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2011年公司按照海油发展内控管理体系要求,对体系进行了系统性地修订。公司体系在2009年4月1日正式运行,经过两次修订,体系文件趋于完善,适宜公司各项管理。今年公司体系总体运行良好,但存在了着较多问题,发生了10起生产安全事故事件,也发生了一起质量事故,没有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管理目标,其中死亡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突破了管理指标。其它基础管理和内部流程运行良好,各项指标控制较好。
2011年公司组织了一次QHSE体系内审,从5月30日至6月21日,公司内审小组对公司机关和各分公司、项目部(作业部)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内审。总体上来看,体系基本上得到了贯彻执行,生产施工现场有了较大改观,特别是个别港口码头施工转变以往建筑施工现场脏乱差现象。但也发现了一些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一些个别要素的执行存在不符合情况,其中质量体系共发现62个问题,开具不符合项6项,观察项56项,健康安全环境体系共发现69个问题,开具不符合项8项,观察项61项。各分公司及机关部门均已进行原因分析,指定责任人进行了整改,并于7月中旬完成问题整改。
2011年7月25日-29日,DNV对我公司进行QHSE体系监督审核,DNV外审机构共开出一般不符合项8项,观察项3项,合计共11项。根据DNV提出的不符合和观察项,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视,认真分析原因,找出我们工作的不足,积极整改。并于9月底完成整改。11月15日,DNV完成对公司体系审核报告,认为公司体系运行有了明显进步,各类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总体上来看,体系基本上得到了有效贯彻执行,没有发现严重的不符合情况和系统不符合情况,体系运行良好,但从今年发生的数起事故事件来看,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体系文件执行、风险识别控制存在缺陷。
三、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一)、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
从体系内审和DNV体系外审发现的问题和审核结论来看,公司修订后的体系是紧密联系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按公司运的各个活动、业务过程来编写和修订,对*******等业务过程控制,风险控制及所涉及的生产、施工和管理过程重新梳理,并且满足体系规范的要求。在体系执行方面,在管理上,由于体系是各管理部门一线管理骨干编写,基本上的执行体系上比较顺畅。对于生产操作层,各分公司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等由各基层单位重新梳理,但没有太大调整。结合公司进行的班组建设活动,将作业指导书细化到班组管理手册中,便于员工操作。这充分说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适用的。(二)、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为确保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在《QHSE管理体系》运行资源(人、财、物)方面基本给予了充分保证,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确保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公司在管理体系运行资源(人、财、物)方面基本给予了充分保证,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从管理上和组织上提供支持。
(1)总经理与各级行政领导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各级行政负责人是其职责范围内的HSE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各分公司和项目部均设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作业现场配齐了安全管理人员,首先在涂敷分公司将安全管理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分开设置,确定下一步航建分公司也要将安全管理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分开设置,使安全部门能更好地行使监督检查作。
(3)目前公司已首先在航建分公司项目部设立安全环保部和安全总监等部门和职位,能保证安全员不断提高和晋升。稳定安全队伍,调动了安全人员和积极性。
(4)公司总经理带头执行领导干部下现场检查制度,各级领导也积极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2.各项QHSE管理资金到位,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公司在年初制定2011年全年预算时,就为安全生产做足了预算。
截止到11月底,各费用超过到410万元,包括为对消防器材的添置、更换,作业环境的监测,计量器具检测、质量隐患整改、劳保用品的配发,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特殊工种的定期复审培训,设施设备的改造;各类质量安全技能培训,防暑降温费用的发放等。
公司在全年都充分保证各种资源供应,保证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三)、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通过一年来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各机关部室、分公司基本上能够按体系要求,将体系的各项管理程序和作业文件贯彻落实到整个公司管理和运营中去,使体系标准的各要素均能体现到日常工作中。
从今年全年体系运行结果来看,公司制定的各项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目标均得到了实现,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生产作业等方面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方面均满足顾客要求。客户对我公司的总体服务是很满意的,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总满意率为90.91%,没有收到顾客的投诉。这都说明公司Q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有效的。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领导和员工HSE意识有所淡化,没有持续保持对作业风险的高度警觉
我们两大产业多年以前的高事故率逐步降低后,在一部分干部头脑中开始产生松懈意识。甚至在“7.5”事故刚给我们敲了警钟,但部分单位并没有引起高度“警觉”,局限于会议传达、提提要求,没有认真的吸取别人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的查找和整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二)、在设施设备本质安全的认识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1.对设施设备本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不清楚由于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问题,会带来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不能有效隔离人的不安全行为;
2.对隔离防护的完整有效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3.对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管理熟视无睹,既不主动去做,也不对已经发现或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整改。
(三)、承包商的HSE管理依然是最薄弱环节
虽然不断制定和完善了承包商招投标、使用过程的HSE管理要求,但至今没有杜绝“不具备分包施工能力、设备现找、人员现抓(不签合同、不上保险等)”、“多层再分包”、“挂靠其他单位”的承包商进场作业等老大难问题。
(四)、现场作业安全标准低,检查监督不严,问题整改跟踪不彻底
现场存在作业安全标准低,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标准不高,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的现象。在检查监督时要求不严,问题整改跟踪不彻底,重视问题的提出和整改通知,缺乏整改督促和跟踪验证。
(五)、HSE管理信息传递、HSE管理体系文件执行存在偏差
安全生产例会形式多于效果。泛泛、口号性的要求多,缺对实际HSE形势的分析、评估和具体问题的探讨、解决。安全会议、上级HSE管理要求等信息没有完整传递,存在逐层衰减现象。
HSE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不扎实。如随意改变“安全会议、安全检查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的频次、做法。
(六)、安全培训工作广度、深度和效果都有待提高
部分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不足,风险识别能力弱,不满足岗位工作要求。生产、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欠缺,没有体现相应的HSE管理作用。部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现场监督检查的能力欠缺。在职人数较多(53人),真正能起一定作用的较少(20人以内)。
(七)、对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管理的认识和具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长期存在重安全管理,轻环保、轻职业健康管理的意识和现象。没有认识到,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带来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但可能由于施工作业的安全事故带来有较大影响的环保问题。近三年的职业病体检结果可见,连续三年都有职业性听力下降的现象发生,职业健康工作不容忽视。
(八)、变更管理存在缺陷
变更管理在项目和实际生产未能得到有效地执行,未按规定进行变更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和变更后的验收。变更管理中未将人员变更纳入到文件中。
(九)、领导下现场安全检查审核管理办法执行不好,部分领导没有完成规定的安全检查频次,有的没有留下检查记录,未按照办法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审核。
(十)、应急管理还存在不足,主要各级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随时都有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五、《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点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各级领导真抓实管,班组活动重在落实。明确各类班组及成员的应知应会,各基层单位应继续加强全员QHSE意识的培训,积极推进管生产也必须管质量、管安全。推荐基层单位好的做法,并广为宣传。
(二)、认真做好几项专项工作,不断夯实HSE管理基础 1.修订完善公司各级、各岗位HSE责任制及HSE责任书,修订完善HSE责任制,杜绝空话、套话,明确具体的HSE管理内容和责任,修订各级、各岗位HSE责任书,增加若干便于检查、考核的细目内容。
2.大力推动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管理
首先要体现技术先行,该围的围起来,该挡的挡起来。制定一套本质安全标准,明确设施设备性能完好状态,隔离防护、危险区域警示的内容和标准。完成车间式作业隔离防护制作安装和警示,并推广到工程项目的动态隔离防护。将设施设备(包括租赁、承包商自带等)的性能完好状态纳入日常的HSE检查监督、绩效考核范围。
3.建立健全各基层单位HSE管理文件汇编,完善公司HSE管理体系的支持文件
要求在与公司体系文件要求保持一致、不冲突的基础上,以基层单位HSE管理文件汇编形式,建立和完善自己应该具备和使用的各种支持文件。制定和完善各类现场作业HSE标准,建立健全各类作业《HSE检查表》。
4.合理安排计划,结合海油发展安排的培训,开展梯次性HSE基础培训。
制订HSE培训计划,明确应培训的内容和应参加的人员,以HSE责任制考核指标形式,明确公司以下各层级的HSE培训量化要求。培训内容,主要以HSE管理基本技能、应知应会等实用性知识为主。培训形式,参加海油发展组织的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以内培为主;集中 办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以分散培训为主。
(三)、在培训答疑的基础上,推动HSE管理体系在作业现场的贯彻落实。将所有HSE体系管理办法中的要求,制作相应《检查表》,定期或不定期的抽取一部分文件,与基层单位落实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建立工程项目风险识别、评价,HSE管理方案审查备案制度,并以此检查对照风险控制措施、方案在现场的实施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参加基层单位各级HSE例会,检查了解HSE信息的如实传递情况。
(四)、持续改进和加强承包商HSE管理
明确使用单位为承包商HSE管理的责任主体,实行“谁使用、谁选择、谁负责”的承包商HSE管理形式。加大作业现场承包商的使用管理检查、考核力度,尤其是对使用“三无(无能力、无设备、无队伍)”承包商的单位,从严考核。优胜劣汰,建立动态的管道公司合格承包商库。
1.严格考察承包商真实能力和水平,生产、安全部门配合采办部门制定考察标准,重点是资质、能力、装备、队伍等。确保考察的真实性。
2.承包商领导来公司现场承诺要有声势,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和场面,引起承包商高层领导的重视,从而促进承包商管理;
3.生产部门、分公司、项目部要严格承包商的进场把关,按照承包商管理办法抓好承包商入场的检查把关,严格开工许可程序。
4.从合同等各方面约束和限制承包商变更,包括更换项目经理、关键管理人员、更换施工装备、再分包等。
5.在项目实施阶段,对分包队伍的考核要与合同条款挂钩,加大对承包商合同的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价;
(五)、加密作业现场监督检查频次,做好作业现场治理工作,奖励管理亮点,曝光存在的问题,加大HSE绩效考核力度。
由生产管理部牵头制定车间、项目现场作业标准,促进现场文明施工和清洁生产。严格按标准监督检查和考核。对存在的“低老坏”问题,要“小题大做”,不再姑息迁就或差不多就行。加强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踪和验证,任何提出的问题,必须画上句号。安全环保部修订完善公司《HSE绩效考核标准》,增加可实际考核的内容。尤其是提出问题的限期整改、布置工作的保质、按时完成等日常管理内容。
将HSE管理绩效与考核挂钩,修订考核管理办法,HSE管理绩效不光与季度考核挂钩,还要与年终奖、各单位一把手、主管领导奖金挂钩,加大考核力度。
(六)、结合海油发展即将建立的HSE监督序列,通过培训、考核、选用,优胜劣汰,逐步改变目前专职 HSE管理队伍 “总体人数较多,能用人数较少”的现状。
(七)、结合班组建设,继续推动隐患管理、“五想五不干”安全行为观察活动的开展,加大奖励与考核力度。如评上海油发展隐患管理的先进班组、个人、处于公司隐患管理、“五想五不干”安全行为观察季度奖励前列单位给予考核加分,两项活动开展不力的给予考核减分等。
(八)、逐步加强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管理。
安全环保部更名为健康安全环保部(HSE部),安全管理人员更名为HSE管理人员。将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全部纳入部门管理。
结合会议、培训,加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宣传力度。提高监督检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管理要求,增加HSE绩效考核中的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分值比重。监督检查和督促解决现有设施、设备、作业场地本质方面存在的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职业健康危害等问题的整改。
(九)、关注HSE管理的薄弱环节,各单位要根据各自业务,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制定出全年控制和检查计划,关注新产业、新开展项目的风险控制,在作业前做好风险预控。
(十)、加强变更管理,在发生人员、作业内容、生产工艺、技术、材料变更、作业环境变化时,按规定进行变更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十一)、加强应急管理
严格值班制度,各级领导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保证应急通讯畅通,在发生应急事件时,应急办公室能马上运转起来。
(十二)、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沟通配合,推动建立“安全生产,齐抓共管”体系
HSE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每个单位、部门、岗位都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大家的一起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十三)、继续做好项目前期的质量策划和评审,抓住管理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对策,同时要做好相关的评审记录。
(十四)、加强生产、施工过程控制,注重对策划文件落实的检查,提高一次合格率,减少质量缺陷(问题),减少返工、返修次数,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十五)、要及时做好现场原材料或过程产品的标识工作,加强对过程产品的防护,要事先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作业返工而造成不必要质量成本。
第三篇:管理评审质量负责人体系运行报告
实施管理体系运行工作报告
报告部门:西藏林芝土木水利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报 告 人: 达娃
报告日期:2011年8月03日 2010——2011实施管理体系运行工作报告
回首11年检测中心整个体系运行情况,在检测中心全体员工的配合及领导的支持下,有效实施运行了整个体系管理程序,其中有进步,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根据11年管理评审计划(通知)要求,现将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行情况汇报如下,供大家审议。
一、检测中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
11年检测中心整体工作量较去年相比,明显增多。在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检测中心在整个管理体系运行中,全体人员积极响应,领导重视,并能够以客户所需为焦点,对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文件、方针目标进行深入的学习,使我检测中心质量方针、目标为员工所理解和执行,各责任部门、人员均能够按体系运行要求各负其责,保证了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正常运转,质量管理体系活动运行状况良好。
根据10年检测中心整个运行情况,为更好的保证检测中心整个体系运行的充分性与有效性,保证检测方法的规范、准确,11年检测中心共制定了8个质量、技术控制计划,分别为:日常监督计划、内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培训计划、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仪器设备检定计划、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质量监控计划。各计划的完成,验证了检测中心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保证了检测方法的准确。下面我就全年整个体系运行情况做简要的概括。
1、服务客户、抱怨处理工作 为保证检测活动运作和判断的诚信性,检测中心全体员工以信守承诺及严格遵守行为规范,维护委托人机密信息,让客户放心满意,确保方针、目标的实现为己任,认真的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当中。检测中心全体检测人员均持证上岗,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
检测中心始终以热情、诚信的态度,面对我们的客户,尽可能的满足客户要求,经统计向客户发放客户满意度调查表,13份,收回13份,客户满意度达100%。
到目前为止,客户抱怨纠纷的事尚未发生,但我们仍时刻关注客户的要求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2、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按《服务和供应品控制程序》要求,11年对合格供应商进行了重新的调查、评价、选择活动,共选择了2家合格供应商(详见供应商评价登记表)。对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如:标准物,及消耗品和服务的采购均在合格供方范围内选择。在对服务和供应品的供应商评价以及对供应品和服务的验收等环节实施了有效的控制管理,为检测活动提供了有效的质量保证。
3、文件控制情况
根据相关内(外)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工作量和工作类型需求的变化,本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文件的更新、补充、作废、编制、审批、发放、收回及标识等环节的控制管理工作如下:
(1)外部技术文件:对所有技术文件,包括新购置的更新补充的、已作废的标准规范等外来技术文件均进行了确认、批准、登记、编号、标识
控制管理,防止过期失效、作废文件的误用。使文件(规范标准)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文件的有效版本。
内部技术文件: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了换版,指导书内容作了部分修订。(2)内(外)部质量文件:内部体系文件进行了换版,外部质量管理文件因新版发放,更换了 6份,文件均按要求进行了批准发放,且均处于受控状态。
4、学习培训情况
11年检测中心质量监控重点加强人员培训的力度,着重加强培训后的有效性验证,在技术负责人的组织下,按照《人员培训控制程序》编制了具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计划,保证和满足了检测中心检测活动的需求。人员培训形式多样化,遇到问题随机培训,现场考核验证培训效果,使各检测员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新的检测方法。
按体系运行需要已组织7次全员培训,网络学院自学每人平均超过20学时,经考核全部有效;
检测中心人员的技术能力,是决定检测中心整体素质的必要保证。检测中心人员培训,在技术方面,保证了检测方法的准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质量方面,使全体员工对检测中心管理体系及各项制度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好的配合了体系运行工作。
5、记录控制
全年检测中心在运行管理体系和检测试验工作中所形成的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均按《记录控制程序》要求,实施了确认、批准、登记、标识控制管理。并按要求对具体责任人员明确了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存档、借阅、维护和整理等环节的管理责任,严格执行管理体系运行规定,使我检测中心记录控制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控制防止记录损坏、变质、丢失。
6、质量活动不符合的纠正/预防/改进运行情况
本依据《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实施纠正措施程序》,《实施预防措施程序》对于本在日常监督、内部和外部审核时发现存在的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改进运行情况做如下分析总结。
(1)在实施日常监督计划中完成了31个项目的监督,收到日常监督记录表317份,其中不符合监督项14份,所出现的不符合均为一般不符合。针对不符合项,综合管理部及时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了现场整改,经验证能够满足要求,并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在实施日常监督中,质量监督员能够按照程序,按照计划,对所监督项目进行实际的监督检查,对未构成不符合项的问题由责任人现场纠正,避免发生潜在的不符合。
完成《现场检测工作监督记录》27份,按照质量监控计划定期组织质量监督员对检测活动进行监督,工程检测室全部检测工作均严格按照“检测工作控制程序”进行。
(2)7月份检测中心内部审核发现不符合项3个,(详见本报告内部审核部分)不符合项中归属本质量管理方面的有 2 个,针对不符合项,综合管理部及时组织了人员培训,加强了检测人员对新规范的理解,加强了对管理软件的日常维护;其他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改进运行情况(详见技术负责人及其他工作报告)。
(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计划于10月份对我们进行复评审。
7、设备维修保养及测量溯源管理情况
检测中心对测量用的检测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检定、校准均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能够保证其量值的准确,并能溯源到国际单位制及国家计量基准。依据年初的质量技术控制计划,共组织实施日常设备维修保养记录43次。通过对试验仪器的日常维修保养,避免了因各种小问题而导致试验机瘫痪的现象出现,有效的保证了仪器设备正常运转。
8、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为确保检测中心质量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检测中心按《内部审核程序》与《管理评审程序》两个程序,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持续改进。
(1)根据内审计划的安排,检测中心于2011年8月01日至2011年8月2日开展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活动,由本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了本次内审活动的开展;按照已批准的内审计划,召开了内审预备会,明确了内审组长、成员,明确了日程进度及小组成员分工,按《内部审核程序》开展现场内审活动;通过本次内审共查出3项不符合,即:①部分检验记录不完整。②新上岗人员对标准掌握不够熟悉。③留样室过道较凌乱。针对出现的不符合项,检测中心及时的召开了会议,分析原因,明确了整改措施,由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整改方案认真负责的进行了整改。全部不符合项经整改、验证效果有效。上述程序运行体现了我检测中心不
断追求改进的需求,同时充分验证了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适应性、持续性及充分性,管理体系运行是有效性的。
(2)通过本次内部审核,相比去年内审不符合项数量有所减少,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本质量负责人建议: 9.样品管理控制情况
11年整个样品管理基本能够按照《样品管理程序》进行有效的运行,保证了样品管理的规范性。
10、结果质量控制
按能力验证计划组织完成了外部比对2次,其中包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分析实验室能力验证一次,编号为CNAS T0522工业分析检验能力验证,结果未通知;编号为CNCA-10-A16工业分析能力验证,结果未通知;参加山东省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能力验证一次,编号为577012和804012的工业分析,全硫、发热量,结果全部合格。
13、结果报告
共抽查报告59份,对检测中心结果报告的规范性、编制涵盖的信息、签发、合格率、存档等各环节进行了抽查。未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报告出现,通过报告抽查,验证了我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满足了检测中心质量方针目标,保证了量值的统一和数据的准确,报告无结论性差错,合格率100%。
(二)管理体系文件的完善与持续改进
本检测中心管理体系完善与持续改进方面,主要根据检测中心内部和外部实际工作情况需求和要求,对体系文件进行了换版。换版后的文件通过内部审核满足准则要求。
(三)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和充分性与有效性
通过上述对检测中心全年整个体系运行分析,检测中心方针、目标、管理体系和技术运行能力等检测工作的完成状况,验证了管理体系是持续适宜、充分有效的。1、11年检测中心针对外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客户的反馈(包括抱怨),以及内部(如:设备、设施、人员、机构、技术能力(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情况需求的变化,对管理体系及时进行修订改进,使管理体系在整个运行实施过程中充分有效,验证了检测中心管理体系是能够适应内部需求,是持续有效的。
2、检测中心11年进行了3年一次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复评审。在这次评审过程中,检测中心管理体系能够满足评审要求,针对评审组提出的问题,做到了及时纠正、预防、改进工作,充分验证了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适应性、持续性、充分性与有效性。检测中心全面积极按管理体系展开控制活动收到了实效。
(四)目标分解完成情况
(1)在目标分解计划中质量负责人负责保证检测中心管理体系的贯彻和执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有效;方针目标贯彻到主要岗位100%;内部审核覆盖率100%;对于体系运行出现的不符合及时处理,不符合处理率100%;及时纠正,不断寻求改进机会。
(2)目标分解计划完成情况:检测中心管理体系的贯彻和执行,通过全年检测工作的完成状况、内审考核,验证了本检测中心的方针、目标、管理体系是持续适宜、充分、有效的;是能够适应内部需求,是持续有效的。
二、存在问题
根据检测中心全年的体系运行情况、内审情况中的不符合项分析,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加大检测中心检测人员(尤其是新员工)的技术水平仍然是比较突出重要的工作。日常监督工作仍然需要提高监督力度,提高质量监督员的监督意识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保证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建议
11年检测中心整体的工作量较去年相比,明显增多,在检测中心全体员共同努力的下,全年工作基本满足要求,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因工作量大,人员变动,人员补充不及时,给整个检测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根据11年检测中心全年体系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不符合项,提出如下几条建议及实施办法:
1、加强人员培训,重点加强技术文件的学习。
11年整个检测中心人员技术水平偏低,尤其对标准掌握不够熟悉,12年加强人员培训,改变往年流于形式的培训方式,培训教师提前掌握培训的内容,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每人带着问题听讲,培训完毕由培训教师一一解答,只有带着问题听课,提前预习标准,才会有所收获,实现培训的真正意义。另外建议部分技术管理人员参加外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对本室技术文件的审核,各负其责,保证本室的技术管理资料满足技术要求。
2、加大日常监督的管理力度。
细化12年的日常监督计划,明确质量监督员的具体职责及工作内容,要求具体的质量监督员,认真负责的监督好自己所负责的项目,由质量负
责人和检测中心主任对质量监督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技术负责人进行全面的监督,对不认真监督而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质量监督员承担有相应的责任。
第四篇:2014年三合一体系管理评审输入 - 销售部报告
2014年管理评审输入 – 销售部报告
2014年三体系运行情况
销售部工作总结
销售部:
发言人:,就销售部三体系的运行情况向大家汇报:
1.与客户有关的要求的控制:在与客户有关要求的评审中,业务人员从要求:明示的、隐
含的、法律法规的以及公司对客户的承诺4个方面入手进行识别,对所有订单/合同依照确定的评审权限进行评审。体系运行以来,没有发生因客户要求识别不清而导致的客户投诉的情况。
2.顾客满意:为评价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业绩,于2014年月对全部客户进行了一次客
户满意的调查工作,覆盖率达到100%;调查从产品性能、产品外观、包装等方面进行,收回调查表共计份。经统计:本次客户满意程度为%,达到公司质量目标规定的大于等于85%的策划值。客户意见主要集中在交货期和价格方面。销售部将加强与客户日常沟通,及时了解客户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公司相关部门,以改进产品质量、改进服务。附:《客户满意调查分析报告》
3.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控制的情况,以及就环境问题与顾客沟通的情况:在实施环境管理体
系之后,在环境方面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工作垃圾及时清理;工作桌面及时整理;尽量做到无纸化办公,同时节约用水。废弃电池放入电池回收箱,避免化学污染。实行纸张双面打印,下班后及时关灯、空调、饮水机,节约资源和能源。适时进行节能宣传,了解安全、环保标识,增强部门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
在就环境问题与相关方的沟通方面,本部以邮件和传真的方式向客户通报了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
4.对本部门危险源辨识的情况,以及就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与顾客沟通的情况。在实施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后,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5.建议:
与会者对销售部的发言进行了讨论,认为:从获得的客户满意调查表统计情况来看,未发现有客户提出不满意的情况,客户对我公司产品质量总体是满意的。
第五篇:双体系建设评审报告
双体系建设评审报告
一、评审目的
结合双体系实际运行情况,对双体系运行效果等进行评审、评价,为双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二、评审内容
风险分级管控分级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得当,隐患排查治理是否有效,危险源辨识是否完全、准确,公司制订的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分析表、隐患排查表、应急处置、岗位劳动防护用品、公司及岗位风险公告卡等相关内容。
三、评审依据(规范性文件)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鲁安办发〔2016〕10号)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四、评审组织
公司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孙春义(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张元笛(分管负责人)
成员:孙传科(下料部负责人,分管喷漆房)
范为瑞(设备部负责人,分管配电室)
张宗兵(焊接三部负责人,分管罐区)
刘勇(机加工部负责人)
高继峰(焊接一部负责人)
戚鑫(焊接二部负责人)
张宗兵(焊接三部负责人)
谢明军(安全科负责人)
李敬飞(采购部负责人)韩树伟(财务部负责人)
朱作友(综合办负责人)重要岗位
电工及维修:王家伟
王以林
田柱
喷漆工:范为富
李通江
范为远
五、评审方式方法
1、各生产部门依据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要求,由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组织岗位相关技术人员全面辨识部门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存在的危害因素,形成部门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和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进行风险辨识,使用风险矩阵法(LSR)对风险度进行定量辨识。
2、根据风险分析出的风险点危险程度划定风险等级,形成部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体现出风险点主要管控责任人和监督人。
3、依据部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逐项制定相关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隐患排查表,体现风险防控措施落实人和监督人;公司和部门安全管理人员每月检查安全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六、2017年公司双体系建设情况
1、公司安全科汇总各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分析记录,形成公司级风险分级管控指导手册,结合部门隐患排查相关内容,形成公司级隐患排查指导手册,用于检查指导各部门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
2、依据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制定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隐患排查表,隐患排查表内容与风险管控措施格式统一,制定安全措施落实责任人,并专人进行监督落实情况;各项作业活动前进行风险管控措施的排查落实,特殊作业活动前附带风险分析记录和防控措施落实表。
3、根据岗位风险分析记录制定了公司及岗位级风险公告牌,标明风险点所在的部位、风险管控等级、风险管控措施、管控措施主要责任人和监督人,下一步,公司将对各岗位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落实不利的相关部门和责任进行考核。
七、评审结论
1、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符合当前公司安全生产需求,风险防控措施制定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相关人员职责分明,可以作为公司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依据。
2、各生产部门需及时组织岗位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活动,加强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执行,保证公司生产安全进行。
东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