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堆子前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堆子前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如何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地方百姓,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编制“十二五”水利规划应考虑的重点。结合我镇山区特点和全镇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对如何编制好“十二五”水利规划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我镇抓住国家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防汛抗旱减灾、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灌区配套、末级渠系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为主线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截止目前,我镇共建山塘4座,总蓄水量13.32万立方米,实际蓄水能力11.85万立方米。修建小型渠道38条,51.2公里,其中“三面光”灌渠14条11.59公里;小型灌溉排水泵站9座,受益灌溉累计达到0.27万亩,受益排水累计达到0.25万亩;防洪河堤4条2.2公里;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0.87万人,目前仍然有1.33万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新建或维修了一大批水利设施,但是随着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全镇用水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水利基础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水利发展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当前,我镇水利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水土资源分布不均。我镇境内以山地为主,很多地方只能看得到水,但用不到水,全镇有效耕地面积只有1.2万亩,有限的蓄水只能满足生活用水和少部分农田灌溉。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夏季雨水充沛,占全年的41%,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加上降雨时段极为不均,严重的雨水渗漏和日照蒸发,容易导致春旱和秋旱。
(二)工程性缺水严重。现有水利工程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规划区的水利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由于当时设计不科学,投资严重不足,年久失修,加上地质的原因,80%都需要维修改造。
(三)自然灾害频发,水利基础设施遭受破坏严重。2008年“5.29”大暴雨共三座山塘大坝发生垮塌或严重渗漏,毁坏防洪河堤43处计14.7㎞,其中决口3处计80米,毁坏护岸高达245处,冲毁水陂,塘坝7座,机电排灌站受损7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532万元。2010年“6.19”大暴雨共毁坏防洪河堤13处计3.8㎞,毁坏护岸高达65处,冲毁水陂,塘坝4座。据不完全统计近8年来旱涝灾害共冲毁河堤0.5公里,毁坏渠系18条,21公里。现有的水利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弱,经过频繁的自然灾害,利用率已大大降低。
(四)水利设施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的优惠,我镇的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逐年增长,但后期管护还是一个薄弱环节,“重建轻管”问题比较普遍。农村“两工”取消后,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有的村连维修人员工资就无法保证,所以后期管护就成了真空。水利设施大多在农村,服务对象也是农民,工作条件较差,水资源管理和维修未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水费征收、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五)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堆子前镇农村水利事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反差依然明显,与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我镇的水利建设也只能依靠国家投入的项目来实施,但国家只给60%的投资,40%要靠地方配套投工投劳,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很难到位,投资渠道单一,融资能力有限也严重制约着水利建设的发展。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多数为公益性工程,基本上无资金来源,反映出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三、“十二五”期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在全面了解我镇水利设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的要求,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理清了“十二五”期间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思路。总投资约1127亿元,分堤防加固工程、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灌区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毁修复工程六个方面具体实施。
1、堤防加固工程。按照乡镇圩堤及其它中小河流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精心组织实施北支河两岸圩镇堤防和4亩以下百亩以上整治加固。一是加大万亩以下堤防整治力度。各村要采取村组受益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等多种资金筹措方式,对全镇千亩以下百亩以上堤防进行除险加固。二是消除堤防险情。今年汛期出现险的圩镇,今明春要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并恢复原有防洪标准。
2、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对存在险情的小山塘要进行一次全面普查、造册建档,由各村分年度具体实施除险加固,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受益群众自筹或义务投工投劳完成。镇政府重点对鄢背村麻口山塘、安背山塘和七坪村石门坳山塘进行除险加固,对陂田村茶坑山塘进行修复。
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一是积极开展“七小”工程建设。各村把小陂坝、小塘堰、小机井、小泵站、我镇水利建设规划管理的范围,通过调查摸底,制定建设规划。采取镇、村、组自筹为主,政府奖补为辅等形式,开展“七小”工程建设。二是积极向县里申报小农水建设补助资金项目审批立项工作,争取获得上级资金支持。
4、灌区改造工程。各村要积极组织受益群众以资代劳或义务投工投劳,对灌区渠道进行维修和清淤,小型灌区渠道进行全面整治,对渗漏、较易发生滑坡、塌方的险工险段要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和田间灌溉率,改善灌溉面积3510亩。
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千吨万人”和“百吨千人”工程,继续解决我镇剩余1万多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6、水毁修复工程。全面开展水利工程设施损毁情况调查,制订水毁工程修复计划,重点对出险的山塘,圩堤实施除险加固,对损毁的渠道、陂坝和排灌泵站进行全面修复。
四、“十二五”期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要想完成预期目标,充分发挥水利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就必须做建管并重,责任并举,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行水利建设领导负责制。各村要有负责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专职干部,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明确责任目标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密切配合扎扎实实搞好水利基本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任务要纳入各村的年终考核指标。
(二)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山区水利建设的困难多,特别是针对一部分重点工程项目,需要一定的地方财政投入,有利于争取国家补助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的时间和质量。二是完善新型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整合资金办水利。利用多渠道资金,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投其资和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三是完善水利建设补助政策,推行以奖代补。对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补助,实行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先干后补、不搞资金平分,不撒胡椒面。四是推行“三民”水利,创新大干水利的有效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解决农村水利发展的问题,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因地制宜,采取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和以资代劳,以物抵资等方式,实现民众干水利,促进农村水利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为了适应新时期水利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新科技、新技术的推广运用,继续推广符合我镇实际情况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达到以水管水,以水养水,长期受益的目的。
(四)建立全社会参与项目建设的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把中央和各级政府关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政策宣传贯彻到家喻户晓,提高全镇农民和社会各界对农村水利工作的认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真正形成全镇水利人人干,干好水利为人民的新型局面。
堆子前镇人大主席团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号
第二篇: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X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
案
XXX镇位于xx市城区西北15公里处,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全镇地形地貌复杂,有基岩山区,也有黄土丘陵区;有平川水地,也有坡、沟、脊、梁、卯等类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全镇常住人口2.5万,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十一五”期间,我镇领导下大力气抓水利建设,水利设施建设较过去有了较大进步,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我镇水利现状不容乐观。
全镇水利基础设施整体落后,绝大部分水利工程建筑属于70年代左右建成,设备年久失修,功能落后,老化严重,难以保障农业灌溉。受水利设施落后影响,全镇农业生产发展迟缓,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文件精神和市政府关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安排要求,为了加快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存农业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经过对各村详细勘察、核实。特制订本规划项目如下:
一、新建和改造防渗节水干渠99.2公里。主要分布在平川水地地区和小型水利改造区。每公里按照8万元计算,总造价为7936万元。
二、新开凿水井50眼。以平川水地为主,采取井渠合流及纯井灌溉。按照每眼井6万元(含井房及配电设施),总计需款300万元。
三、水井配套设备20眼。对原有部分机井进行修复配套,单井需款1.2万元,合计24万元。
四、饮水工程改造。对未达到国家安全饮水标准和老化严重的饮水设备改造的5个村,每村平均需投资12万,造价共计60万。
五、护村、护地坝。主要在xx河主干道和部分汇水面积较大的沟渠建设,采用铅丝坝和沙坝,平均每米坝5平方米计算,需工程量总长12950米,土石方64.7万方,每平米造价200元,需款1294万元。
六、淤地坝。在黄土丘陵区山沟地与侵蚀沟建设淤地坝16处。每处投资30万元,合计480万元。
七、拱水坝。在xx河灌区上游,由各村自备引水灌溉工程区,需建设灌、洪两用拱水坝,确保所属区域耕地灌溉。共计8处,涉及7个村,建成5米宽,40米长,4米高水泥浆砌石6400方。合计1280万元。
八、配套田间耕作水泥硬化道路26.5公里,每公里造价3.0万元,共计79.5万元。
九、输电线路。在井灌区,需配备输变电线路31.7公里,变压器30余台,每台按照1.0万元,每公里线路3.8万元计,需150.46万元。
十、塘坝。在部分基岩地区,坡度较缓,有储水条件构造的,需修建塘坝储水,形成小型灌区。共建5处,每处50万元。计250万元。
十一、修复改造XX村截潜流泵站。预计投资120万元。另水泉村修复小型截潜供人畜吃水包括旱窑5个,投资计10万元,合计130万元。
十二、水保治理。沟道谷坝12处,每处15万元。投资共计180余万元。
十三、xx河南岸河道治理需建护岸坝6400米,每米200元计,需1280万元。
十四、人畜吃水。修复和新建高位水塔三座,合流管道4000米,共计38万元。
本次规划概算投资共计1.12亿元,建成后,可新增水浇地1000亩,水土保持治理4万亩,人畜饮水得到根本保障,农业生产将得到长足进步,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农民人均收入将提高50%以上,全镇经济有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关于荔波县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2011年7月,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42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情况的报告。为了解我县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监督工作。7月5—7日,由常委会副主任莫仲禹带队,组织县人大农工委、县水利局、县人大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茂兰、洞塘、播尧等乡镇,采取实地视察、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听汇报等调研方式,对我县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分两步进行,一是深入实际了解掌握情况;二是召开座谈会查找问题,探索方法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贵州南部,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全县较大河流有打狗河水系、三岔河水系和甲料河水系,集水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或河道长大于10公里的河流共30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67.1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平均年径流深为732.8毫米,水资源总量为17.8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5.683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量为11594立方米,现利用量为0.92亿立方米,仅占总量的5%。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4.9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4.60万千瓦,已开发量8.47万千瓦。大部河流水质状况良好,达到水环境质量Ⅱ类和Ⅲ类标准以上。
2010年春季的大旱暴露出了我县水利资源虽然丰富,但水利设施落后、管网失修老化、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还比较脆弱。
(一)水利基础设施规划情况
1、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从2005年开始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先急后缓、先轻后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先后完成了《荔波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荔波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修编)》、《荔波县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规划项目120个涉及全县17个乡镇解决13.744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2、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根据2008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要求,把解决农业灌溉问题、提高水利抗灾能力作为重点,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扎实推进全省水利事业加快发展,力争使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问题早日得到解决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五部委联合以发改办农经2009]2348号《关于印发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水利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的精神要求,我县委托黔南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先后完成了《荔波县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规划》、《荔波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荔波县“五小”工程规划》等系列规划。结合我县耕地面积32.59万亩(丈量亩),其中水田19.37万亩(丈量亩)实际情况,把全县规划为甲良、尧花、樟江、佳荣、茂兰和尧所6个灌区,涉及全县17个乡镇,规划灌溉面积14.4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4.16万亩(田12.88万亩、土1.28万亩)、补水灌溉面积0.27万亩;排涝面积2.68万亩。到2020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17.15万亩,水田灌溉面积将达到15.53万亩。规划建设内容:塘坝868处(其中:新建625处、改造243处);堰坝(闸)541处(其中:新建315处、改造226处);灌溉(含灌排两用)泵站228处(其中:新建125处,改造103 处);新建水池(窖)1998处;灌溉渠道2509km、管道33.45km;排水沟133.9km。规划总投资为3.31亿元,其中拟申请国家补助2.65亿元,地方及群众投劳集资0.66亿元。
3、病险水库治理规划情况。我县现有以灌溉为主的小I型水库2座,小Ⅱ型水库16座,大多数工程已运行几十年,工程老化,存在病险问题较多。通过国家近几年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项目的实施,小I型水库(洪江水库、威刀水库)已全部治理完成;小Ⅱ型水库治理完成3座(巴怀、鲁劳、内阁水库),剩下13座小Ⅱ型水库病险治理已列入贵州省病险水库治理规划,计划于2013年底实施完成,规划总投资2560万元。
4、骨干水源规划。针对2009年秋至2010年春西南五省出现的特大干旱,解决工程性缺水及水利部关于《贵州省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规划》的要求,我县2010年4月完成了《贵州省荔波县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规划》,规划新建骨干蓄水工程共计44处(其中:中型水库2处、小I型水库7处、小Ⅱ型水库35处)。到规划水平年(2020年)全县水库蓄水量达到1.14亿m,水资源开发利用率9.01%,水利化程度28.83%。
5、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情况。为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提高城镇、人口集中的乡村与集中连片农田的防洪标准,2009年2月我县完成《贵州省荔波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规划治理樟江河罗家寨段等5条河13段48公里河道治理项目,保护人口4.96万人,保护农田5.77万亩,规划总投资2.15亿元。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农村饮水安全。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2005年开始实施,截止2010年共争取农村饮水安全资金3275万元,建成茂兰尧柳、方村拉门等农村饮水安全项目85个涉及全
3县16个乡镇,解决8.558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2011年我县已申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个项目,解决2.515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省、州已批复项目6个,6个项目正在审查待批,待资金下达后组织实施。
2、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荔波县地处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丰富而地表水紧缺,工程性缺水相当严重。多年来,在上级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通过努力,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设施2109处: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98处,蓄水工程227处,蓄水总库容817.847万m,引水工程1500处,提水工程184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74平方公里。全县12.8万亩耕地中仅有5.9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37亩。
3、病险水库治理情况。通过国家近几年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项目的实施,小I型水库(洪江水库、威刀水库)已全部治理完成,小Ⅱ型水库治理完成3座(巴怀水库、鲁劳水库、内阁水库),剩下13座小Ⅱ型水库病险治理已列入贵州省病险水库治理规划,目前已全部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同时2011年计划实施的水利乡岜芒水库等3个病险水库治理项目已委托相关单位进行设计,预计9月完成项目审查。
4、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情况。《贵州省荔波县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规划》中的三荔水库、拉寨水库(中型水库)、大土水库、尧柳水库(小I型水库)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已将其纳入“三位一体”规划,作为“十二五”国家支持开工建设的项目,要求尽快开展前期工作,确保2013年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目前三荔水库已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设计院开展前期工作,拉寨水库已委托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前期工作,大土水库已完成可研并报州发展和改革委、州水利局审查,尧柳水库已委托黔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可研设计。
3³
5、中小河流治理情况。我县樟江河道治理一期工程于2010年11月1日贵州省水利厅以黔水计【2010】101号文件批复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506万元,治理河段总长1.69km,保护人口3万人,保护农田0.3万亩。2011年1月4日委托贵州省环水工程招标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对樟江河道治理一期工程进行施工招标,并于2011年3月7日开标,黔南州水利水电机械化工程队中标,2011年3月18日正式进场施工。目前正在进行河道清淤、堤防基槽开挖及堤身砌筑,工程进度已完成60%,完成投资950万元;驾欧河道治理一期工程于2011年4月22日贵州省水利厅以黔水计【2011】20号文件批复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为596万元,治理河段总长4.35km,保护人口1万人,保护农田0.36万亩。2011年4月28日委托贵州省环水工程招标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对荔波县驾欧河治理一期工程进行施工招标,并于2011年6月15日开标,目前工程进入开工准备阶段;茂兰河道治理、樟江河道朝阳段治理项目已通过省级审查,方村河者吕段治理项目正在开展设计工作。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规划方面
1、农村饮水安全规划。
先后完成了《荔波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荔波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修编)》、《荔波县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规划项目120个涉及全县17个乡镇解决13.744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2、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
我县委托黔南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先后完成了《荔波县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规划》、《荔波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荔波县“五小”工程规划》等系列规划。把全县规划为甲良、尧花、樟江、佳荣、茂兰和尧所6个灌区,涉及全县17个乡镇,规划灌溉面积14.43万亩。
3、骨干水源规划。规划新建骨干蓄水工程共计44处(其中:中型水库2处、小I型水库7处、小Ⅱ型水库35处)。到规划水平年(2020年)全县水库蓄水量达到1.14亿m,水资源开发利用率9.01%,水利化程度28.83%。
4、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情况。
完成《贵州省荔波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规划治理樟江河罗家寨段等5条河13段48公里河道治理项目,保护人口4.96万人,保护农田5.77万亩,规划总投资2.15亿元。
(二)建设方面
多年来,我县水利建设主要以解决农田灌溉和农村人饮安全为主要建设内容,在上级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设施2109处: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98处,建成茂兰尧柳、佳荣、方村拉门等一批乡镇集中饮水安全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8.5581万农村人饮水安全;蓄水工程227处,蓄水总库容817.847万m,完成洪江、威刀2座小
(一)型水库、巴怀、鲁劳、内阁3座小
(二)型水库治理,新建小(二)型—懂溶水库1座;引水工程1500处,提水工程184处,建成朝阳镇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播尧乡尧花片区烟水配套工程等一批农田灌溉工程。新增灌溉面积4677亩,恢复15663亩,改善5992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74平方公里。全县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5.97万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37亩。2007年以来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4亿多元(不含小水电站资金)。招商引资建成巴克电站、飞虎山电站等6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8.092万KW,年发电量33986万kw.h;在建姑偿电站、坡恒电站等5处,总装机规模达6730kw。
3三、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大部分水利设备长期带病运行。我县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过使用年限。由于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小型抽水站老化失修严重、骨干渠道衬砌率低、建筑物配套差,输水损失大。
(二)农田水渠大多有主干无支渠,农田用水不便。
(三)农灌水费征收困难,水利设施维护经费缺乏。我县农灌水价成本核算为52元/亩,按现在的有效灌溉面积5.97万亩计算,每年应收的水费为310万元,而每年的水费都无法收取,加之没有专项维护资金,工程得不到应有的维护,致使效益衰减。
(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滞后,重建轻管现象比较突出。近年来,我县通过各部门努力向上争取资金,建设了一批水利工程设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现有水利设施破坏损毁严重,有的引水渠建成后已经发挥灌溉效益,但因村组公路建设而遭到破坏,致使灌溉效益减少甚至失效,相当部份水利设施和人饮工程因管理不到位,又无法产生效益。
(五)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任务繁重,全县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饮水安全问题尚待解决。目前全县农村仍有近5万人存在着各类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饮水困难人数近万人,主要分布在佳荣、甲良等乡镇的偏远山区,因为没有水源、人居分散、人口少,投资大,而按当前的饮水安全投资比例难以解决。
(六)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利设施落后,灌溉用水跑冒漏现象严重;渠水价格偏高,影响了群众用大水灌溉的积极性。
(七)水利部门水利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
四、几点建议
(一)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建设工作,要牢牢把握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大好机遇,把水利设施建设和人饮工程建设作为保民生重要任务来抓好抓实,完善规划,加快发展,确保人饮安全和旱涝保收。
(二)要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多渠道融资,保证重要水利设施兴建、维修、续建配套、防洪抗旱设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努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三)要认真探索水利投入和人饮工程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借鉴好的管护模式和方法,设立水利设施维护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各级水利管理机构的作用,加大监督力度,加强供水管理,切实作好农灌水费的征收,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受益。
(四)依法保护水利基础设施,依法查处人为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严厉打击盗窃、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犯罪案件,为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创造安全环境。
(五)加强水利技术队伍建设要业技术干部,拓宽用人渠道,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推进我县水利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篇:朗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朗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吴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准确定位好朗才村委会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抓住中央对加快水利建设的机遇,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百姓、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朗才村委会“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通过三年来对水利工作的接触及多次到朗才村委会,对朗才村委会水利建设情况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进行了初浅的思考。
一、朗才村委会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朗才村委会位于新哨南端,素有新哨“南大门”之美誉。朗才辖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户数1103户,人口4380人;耕地面积4396亩,其中水田1821.4亩、旱地2574.6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27元。海拨1610米,是一个山坝结合山区占大部分面积的半山区村。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加之缺乏水源性工程,形成了朗才村委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且分配不均”的局面。全镇共有小
(二)型水库1个、理论总库容12万立方米,小坝塘8个、理论总容量4万立方米,水池水窖218个,理论总容量4360立方米;沟渠18条、农田抗旱井27口。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朗才村委会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建设和安全饮水工程,解决部分村组人饮困难和不安全饮水实际。
二、朗才村委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基础设施带病运行。朗才村委会的农田水利工程多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经多年的运行,渠道及建筑物工程老化、损坏严重,特别是支渠以下排灌工程,渠道多为土渠,缺少配套的建筑物,使用时靠群众扒扒堵堵,工程效益低,输水损失大,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管理不到位泵站设备丢失严重、修复率、利用率低。部分水利设施虽经多次维修、改造和加固,但根本性的问题没能得到彻底解决,带病运行仍显得十分突出。
(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近年来,朗才村委会逐年加大了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但是,就全村整体而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还是比较薄弱,山区与坝区分配不均、存在数量与发挥效益不相匹配。
(三)缺乏水利技术人才。水利工作是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注重社会效益的工作,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配置、防治各个方面,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经营管理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和支撑。人员短缺、专业技能不高,年龄偏大、全方位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朗才村委会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远远不能适应水利事业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的需要。
三、朗才村委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够,思想观念“轻重”失衡。忧患意识不强。从干部到群众习惯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吃老本”,对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紧迫感不强。主体责任不强。多数群众认为修不修水利无关自己利益,何必充当群众利益的牺牲者;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搞水利建设就是搞政绩,修水利的主体是农民群众,必须坚持“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政府只能是引导
鼓励;只能“就汤下面”,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还有个别领导认为平时修水利不如到时搞救急工程,因此兴修水利口头喊得多,实际行动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投入不足,资金筹措困难。近年省、州的资金主要投入到了重大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上,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偏小,加之村委会财政保运转压力大,只能勉强应付上面的配套资金,搞点临时的修修补补,面上工程很难有大的投入。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战略,取消农业税并推行多种涉农补贴,多数老百姓认为什么费用都应由国家大包干,等、靠、要思想严重,水利事业筹资积极性不高,投入资金缺口巨大。
(三)管理不力,设施设备“建管”缺位。由于管理主体重视不够、管理不力、管理不到位,导致设施提前老化,使用成本增加,利用率降低;反过来长期不使用水利设施,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必然又造成水利设施无人用无人管的局面,限制各方面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
四、朗才村委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思路
增加农民收入一直都是“三农”工作的中心,农业本身应该给农民更多效益这一点不容忽视,农业自身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生产能力,这才是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在提高农业的产出能力的所有因素当中,水无疑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朗才村委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要抓好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转变观念,确定管理主体。我镇是农业乡镇,应充分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水利建设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民生、社会安定;党政领导干部要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意
识,在群众中确立“谁主管、谁受益、谁负责”的管理原则,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水利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二)科学谋划,明确发展目标。要抓住我国水利建设春天的历史机遇,结合朗才村水系现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水利工作上,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先急后缓的原则,谋划好一大批水利工程,规划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烟水项目整村推进,大红塘小组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整县推进项目,加大对甸溪河的治理力度,并研究出台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方案,把水利工程的效益进步发挥扩大。
(三)齐抓共管,形成建设热潮。要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必须发挥各级组织的主导作用,把水利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范畴,加大行政推动力,掀起水利建设热潮。确定阶段性水利建设或水利工程管理重点,提出具体实施目标,量化目标考核,抓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人,对急难险重、群众关注度高的水利工程实行工作风险抵押金制和年底综合评价机制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注重人才,强化队伍建设。要打破常规渠道,大力引进水利技术人才,建立长效机制培训水利技术人才,通过培训、学习、交流和工作实践,解决水利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技术人员知识的尊重和劳动付出的认可;然而专业技术人员也要真正履行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对新建水利工程乐于奔走服务,敢于承担责任,精于技术指导。勇于承担起全村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指导与管护的责任。
第五篇:临夏州水利十二五规划报告
第一章
水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水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概况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介于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4′—36°12′,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阴湿区。东濒洮河与定西市相望,西倚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南屏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为邻,北临黄河、湟水与青海省民和县、兰州市接壤。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79%,南北长183.6公里,东西宽136公里。全州行政区包括临夏市、临夏县、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永靖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8个县(市)、124个乡(镇、街道办)、1149个行政村。
全州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平均海拔2000米,最低点黄河与湟水交汇处1563米,最高点达里加山峰4636米,相对高差3073米,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0%,河谷阶地占总面积的10%。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边坡气候,西南部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少雨,年均气温6.3℃,最高气温36.4℃,最低气温零下27.8℃。年平均降雨量537毫米,蒸发量1198—1745毫米,日照时数2572小时,无霜期137天。
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包括洮河、大夏河、湟水河三条主要支流。黄河三级以上支流共30条。一级支流刘集河、吹麻滩河、1
银川河、大夏河、洮河、湟水,二级支流广通河、冶木河、三岔河、倒流河、八羊河、多支坝河、槐树关河、老鸦关河、红水河、牛津河、牙沟河、莫尼沟河、榆林河,三级支流巴谢河、牙塘河、大南岔河、小南岔河、新营河、漳河、流川河、中砥河、胭脂河、苏集河。水资源总量336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32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总量12.15亿立方米(支流自产水量11.3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0.85亿立方米)。
2009年末,全州总人口200.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7万人,占12.85%,乡村人口174.31万人,占87.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2‰。国民生产总值93.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0.2亿元、第二产业28.65亿元、第三产业44.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673元,一、二、三产比例为21.7:30.8:4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49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7.98亿元,财政支出64.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9元。耕地面积215.13万亩,人均耕地1.08亩,粮食种植面积186.47万亩,其中夏粮65.58万亩、秋粮120.8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5.0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57万亩。粮食总产量58.73万吨(其中夏粮17.54万吨,秋粮41.19万吨),油料产量5.01万吨,蔬菜产量22.59万吨,水果产量4.73万吨。
全州GDP总量及其它经济指标居全省14个市州和全国30个自治州的末位,突出表现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财政收支极不平衡,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低,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重,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二、水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州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治水任务十分艰巨,水利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截止目前,全州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875处,其中灌溉工程1531处,乡村供水工程1255处,水电站69座,水土保持骨干坝淤地坝工程20处。水利工程年供水量达到4.5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3.9亿立方米,工业0.11亿立方米,城镇生活0.24亿立方米,乡村生活0.23亿立方米,生态环境0.08亿立方米。发展有效灌溉面积96.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6.3%,其中自流灌溉62.22万亩,提灌34.6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4.15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5.9%。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92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6.6%。解决了农村64.8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加固防洪堤181.97公里,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33.2万千瓦,年发电量110亿度。初步形成了以供水、灌溉、防洪、发电、水土保持为主的水利体系,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夯实基础、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重视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中共临夏州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依
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和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以及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等一系列加快推进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部署,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提高防洪保安能力,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确保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才能支撑和保障全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民生水利建设,优先解决各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努力构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日趋改善的水利发展新格局,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水利必须转变粗放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遏制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实行最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文明。
四是水利改革要求逐步消除制约我州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建设管理任务,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第二节
“十一五”水利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加快水利发展步伐,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州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6.94亿元,占规划目标45亿元的104%,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7.44亿元,地方投资3.55亿元,招商及社会融资35.95亿元,解决了64.8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占规划目标60万人的108%,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万亩,占规划目标10万亩的90%,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占规划目标15万亩的8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5平方公里,占规划目标1000平方公里的114%,新修梯田40万亩,占规划目标40万亩的100%,新修加固防洪堤90公里,占规划目标85公里的106%,新增水电装机43.26万千瓦,占规划目标38万千瓦的114%,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农村安全人饮工程建设惠及民生
我州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2004年调查评估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98.69万人,有68万人纳入全国规划。全州共实施建设33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其中和政县北部、康乐县东南部、永靖县三塬、积石山县中部、广河县买家巷,东乡县董岭、临夏市李孟等22项工程已建成,永靖县西山王台、广河县中南部、临夏县西北片、积石山县北部崔家峡等11项工程正在建设。同时,临夏市人民热切盼望的城市供水水源工程于2009年12月开工建
设,总投资1.79亿元,2011年可建成投入使用,将从根本上解决临夏市城市供水问题。完成建设投资5.6亿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完成建设投资4.6亿元(中央和省级投资2.59亿元,地方投资2.01亿元),全州64.8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
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深入
坚持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旱作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按照打破地界、集中连片、提高质量、稳定速度、突出效益、加强管理的原则,大打兴水改土硬仗。永靖、东乡、临夏县被列为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梯田建设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先后实施建设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5项,其中:东乡县八牙沟、和政县陈家沟小流域治理等4项工程已建成,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期等11项工程正在建设。完成投资1.99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1.89亿元,地方投资0.1亿元。新修梯田4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35.1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十五”末的47.91%提高到66.6%。
三、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我州的灌溉工程,绝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水利用率低,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按照“两改一提高”的总体要求,以中小型灌区挖潜改造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永靖、积石山县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康乐县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县。全州共实施灌
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7项,其中:临夏市南川灌区等21个中小灌区完成节水改造任务,东乡县河滩等6个中小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正在建设。完成建设投资1.71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1.19亿元,地方投资0.52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
四、防洪减灾成效明显
州内有黄河三级以上支流30条,防洪标准低,流域洪水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切实加大防洪治理力度。全州共实施防洪治理工程26项,其中:黄河永靖县城段、大夏河临夏市城区段等20项河道治理工程已建成,和政县梁家寺、卜家庄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广通河广河县段等6个防洪治理工程正在建设。完成投资1.43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0.51亿元,地方投资0.92亿元。新修加固防洪堤90公里,重点河段防洪能力逐步提高。
五、水电产业发展壮大
按照合理开发、注重效益的原则,以黄河干支流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全州共开发建设中、小水电站30座,总装机45.84万千瓦,其中:黄河炳灵等27座电站建成并网发电,洮河吉利、康乐县景古、临夏市南川等3座水电站正在建设;临夏、康乐、和政、东乡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积极推进,康乐、和政、东乡县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6.21亿元,其中: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中央补助资金0.26亿元,招商引资35.95亿元,新增水电装机43.26万千瓦。
六、水利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多年来,我州的水利改革举步维艰,制约着我州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7—2008年,我州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州参加改革的47个水管单位全部完成了方案制定,并通过了县级政府批准,共落实水管单位公益性经费1410万元,落实公益性维修养护经费430万元,基本达到省上要求并通过验收。临夏市在水管体制改革前,水管单位职工由各镇政府代管,水费由村委会代收,改革后重新组建了水管单位,职工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促进了改革进程。
七、行业能力建设不断增强
临夏州水利电力局更名为水务水电局,新增行政科室2个,达到6个,新增事业单位1个,达到12个,临夏州水土保持管理局挂牌成立,永靖、东乡、康乐、积石山、广河、临夏县6个县水保工作站升格为水土保持管理局,水利管理职能更加规范。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完成了《全州农村饮水安全规划》、《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等一批专业规划,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推行“四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及检验检测手段,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拓展水电勘测业务领域,勘测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全州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达到2547人,其中管理人员757人,专业技术
人员374人,工勤及其它人员1416人,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全州水利建设。
第三节
水利发展环境和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水利发展环境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支持,继续扶持西部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我州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二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快民族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消民族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加大中央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为我州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三是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扶持政策,为我州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直接推动力。
四是水利部、省水利厅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推广、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
建设“四项”工作,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坡耕地综合整治、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环境整治“五个”突破的发展战略,为我州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是州委州政府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和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以及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等一系列加快推进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部署,为我州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六是生态水利区位优势明显,我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屏障,黄河流经我州103公里,洮河、大夏河、湟水河在州内注入黄河,三级以上支流30条,有西北内陆最大的水库刘家峡水库以及盐锅峡、八盘峡水库,国家森林公园松鸣岩和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我州承担着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
当前,我州水利正处于夯实基础、创造发展条件、积蓄发展后劲的阶段,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型,水利发展面临很多突出问题。主要是:
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州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区域分布上极不均衡,过境水324亿立方米,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全州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总量12.15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资源量607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1077立方米的56%,全国人均
2150立方米的28%,水资源与人口、耕地、资源产业、城镇化布局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工程型缺水。2010预计全州用水量4.85亿立方米,其中农村生产3.77亿立方米,城镇生产0.64亿立方米,城乡生活0.39亿立方米,生态0.05亿立方米。2015年预测用水量达到6.5亿立方米,其中农村生产5.26亿立方米,城镇生产0.55亿立方米,城乡生活0.58亿立方米,生态0.11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州尚未建成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缺少骨干型水源工程和跨区域调水工程,供水保障能力低。已建成的大部分水源工程,主要是截引河流地表深层水、沟道和峡谷地表浅层水,一旦遇上特大干旱或自然灾害,供水水源便无法保证。全州还有84.11万农村人口未达到饮水安全标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大部分中小型灌区经过几十年运行已进入老化期,维修改造跟不上,工程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小型水库安全隐患多,全州急需治理的河堤800多公里,5座小型病险水库急需除险加固。
三是防洪减灾体系不健全。我州西南部以及中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全省泥石流易发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繁,多数村镇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全省重点防洪城市临夏市和各主要县城的防洪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达不到国家防洪标准要求,防洪减灾预警预报信息化体系不健全,洪水风险管理和非工程措施不完善,汛
情监测、传输、分析和管理能力低,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与防灾减灾要求不相适应,抢险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少,品种不全,达不到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
四是治理水土流失任务艰巨。我州中北部区域特别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库库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虽然进行了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遏制,水土流失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依然存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五是水利管理能力比较薄弱。各级水利部门还没有真正行使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职能,水利与其他部门在管理职责上存在交叉现象,涉水事务多头管理。行业自身能力建设滞后,应对重大水突发事件的能力较低,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水价政策落实不到位,现行水价远低于供水成本,对水资源的调控作用不明显。水利投入机制单一,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州、县(市)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十分有限。基层水管单位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事业经费不足,影响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和正常运行。
第二章
水利发展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
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水利发展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和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以及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进一步创新水利发展模式,完善水利体制机制,支撑和保障全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重点突破。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动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率先发展,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带动全州水利整体发展。
2、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坚持和谐发展。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协调开发与保护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4、坚持统筹兼顾。围绕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统筹水利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5、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水利投融资、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等制度创新,增强水利发展活力。
三、编制依据
1、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2、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4、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5、甘肃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思路报告
6、中共临夏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7、临夏州水利各专项规划成果和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成果
8、水法律法规和水利建设标准规范
四、规划范围
临夏州行政辖区范围,包括临夏市、临夏县、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永靖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8个县(市),面积8168平方公里。
五、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六、总体思路
围绕 “夯基础、建工程” 这一主题,实现“供水、防洪、粮食、生态安全”四大目标。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突出以下八个重点: 一是优化资源,建设供水水源保障工程。二是关注民生,全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三是防洪减灾,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四是促农增收,推进灌区节水改造步伐。五是注重生态,狠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六是培育产业,加快水电能源开发建设。七是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八是深化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第二节
水利发展和水利管理目标
一、水利发展目标
1、水资源配置。新增供水能力1.65亿立方米,供水量达到6.5亿立方米,其中农村生产5.26亿立方米,城镇生产0.55亿立方米,城乡生活0.58亿立方米,生态0.11亿立方米。
2、水资源节约保护。全州节水灌溉率达到6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控制在150立方米以下,城乡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20%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65%
以上。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水功能利用区水质达标率90%以上,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以上。
3、农村饮水安全。解决82.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4、农田水利。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
5、防洪减灾。新修防洪堤300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6、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新修梯田50万亩。
7、农村水电。新增水电装机15万千瓦以上。
8、信息化。基本建成全州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中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汛情、旱情、水土流失信息采集传输手段不断完善。
二、水利管理目标
1、建立比较完善的水资源、水环境、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管理制度。
2、制定州管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初步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制度;
3、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地表水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4、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5、建立全州防洪抗旱预警预报体系,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6、建立覆盖全州的水土保持执法监督监测管理体系,健全水土保持行政执法队伍和硬件设施建设。
7、建立比较完善的稽察、监督、审计、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8、建立权责明晰、民主决策的水价管理机制。
9、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机制,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10、建成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
第三章
水利发展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第一节
总体布局
根据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利用条件,水利发展总体上按中部、东北部、西南部三个区域进行布局,坚持分类指导,区域重点推进。
一、临夏市、临夏县、广河县中部区域
重点建设城乡供水水源保障工程,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巩固提高安全人饮建设成果,大力普及农村自来水,临夏县率先实现农村自来水化县。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末级渠系配套建设,提升现有水利工程向城乡生活和
工业生产供水的综合能力,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做好城市、工业和生活节水,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建设。加强洮河、大夏河、红水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沟道治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推进坡改梯工程,实施易灾小流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二、永靖县、东乡县东北部区域
重点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加大坡改梯和淤地坝工程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实施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促进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沿黄、沿洮自流灌区和高扬程提水灌区节水改造,加强集雨水窖、节水灌溉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黄河、洮河、湟水河及其支流防洪治理和山洪沟道治理,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三、康乐县、和政县、积石山县西南部区域
大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水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开发支流水资源,建设城乡供水工程,科学配置水资源,保障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洮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保护,构建生态屏障。
第二节
水利发展和水利管理主要任务
一、水利发展主要任务
1、水资源开发利用。建成临夏市城市供水水源工程,立项建设临夏县卧龙沟、康乐县石板沟、和政县小牛圈水库和永靖县刘家塬上水等工程,开展积石山县沿黄自流灌溉及城乡应急水源保障工程、东乡县扬黄入东工程前期论证并争取立项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全州200多万人的饮水水源问题。
2、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永靖县西部王台、广河县中南部、积石山县五台峡、东乡县中西部、康乐县麻山峡、和政县吊滩达浪、临夏县西北片、临夏市折桥等41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82.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3、农田水利。完善重点灌溉工程配套设施,积极推广节水措施,加快老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确保全州100万亩水浇地旱涝保收。实施临夏县北塬、临夏市东西川5—30万亩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永靖县岘塬、广河县永红、临夏县韩集、东乡县唐汪、和政县卜家庄、积石山县大河家、康乐县康丰等20个1—5万亩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永靖县砂子沟等小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争取实施永靖县三岘塬、临夏县大江塬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完成永靖县、积石山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争取其它6个县(市)列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4、防洪减灾。完成5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消除安全隐患。建设洮河、大夏河、湟水河江河主要支流14个治理项目,实施红水河、广通河等17条中小河流、32个治理
工程和临夏市北山等8县(市)8条山洪沟道治理工程。完成临夏县等6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
5、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筑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临夏市南北两山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永靖、广河县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东乡县石拉田沟等20条易灾小流域治理。积极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东乡县东北部等10个坡耕地综合整治项目。争取黄河上游临夏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立项。
6、农村水电。合理开发黄河、洮河、大夏河及其支流剩余水能资源,建设黄河大河家二级、洮河东乡达板、广河白马浪和永靖县洮河电站,实施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临夏市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争取实施临夏县、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东乡县农村水电节能减排工程。
7、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推进临夏县、广河县、永靖县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建设,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灌溉方式转变,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加强以节水为重点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城市供水管网设施改造,全面普及节水型器具,提高工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利用率。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城乡供水水源地保护。
8、信息化。建设州级和8个县(市)防汛抗旱信息网络指挥系统、13座中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预测预报、监督监测、决策信息化体系,不断提升水利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水平。
二、水利管理主要任务
1、完善水利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州、县(市)两级防洪应急预案、抗旱预案、防御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和重点防洪工程应急预案。严格执行河道内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定大夏河、广通河等主要河流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和预警预案。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制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水土保持设施补偿制度,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与项目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2、推进水利改革。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养分离,实现良性运行。加快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积极组建末级渠系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价逐步按成本计收。加大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力度,逐步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足额征收水资源费,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建立和完善农村小水电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小水电国有资产管理。
3、加强行业管理。加强涉水事务统一管理,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进程。完善水利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有计划地建立项目储备库。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完善地方性配套水法规和规章,加强水政监察和水土保持监督规范化建设。加强水利科普工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力实施人才
队伍建设工程,注重培养中青年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做好职工继续再教育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水利建设管理队伍。
第四章
规划投资
一、规划总投资
“十二五”期间,全州实施规划项目213项,其中续建11项,拟建202项。规划总投资103.89亿元,其中续建投资5.24亿元,拟建投资98.65亿元。申请中央投资67.6亿元,占总投资65.06%;地方投资17.81亿元,占总投资17.15%;招商及社会融资18.48亿元,占总投资17.79%。
二、工程分类规划投资
1、城乡供水工程10项,规划投资7.00亿元,占总投资6.74%。其中中央投资4.68亿元,地方投资2.13亿元。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项(41个单项工程),规划投资5.60亿元,占总投资5.39%。其中中央投资4.49亿元,地方投资1.11亿元。
3、农田水利工程44项,规划投资10.19亿元,占总投资9.81%。其中中央投资4.88亿元,地方投资5.31亿元。
4、防洪工程74项,规划投资13.48亿元,占总投资12.97%。其中中央投资10.81亿元,地方投资2.67亿元。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55项,规划投资45.63亿元,占
总投资43.92%。其中中央投资39.58亿元,地方投资6.05亿元。
6、水电能源工程18项,规划投资20.59亿元,占总投资19.82%。其中中央投资2.11亿元,招商及社会融资18.48亿元。
7、其它水利工程4项,规划投资1.40亿元,占总投资1.35%。其中中央投资0.94亿元,地方投资0.47亿元。
三、分规划投资
2011年规划投资21.41亿元,占总投资20.61%。2012年规划投资21.50亿元,占总投资20.69%。2013年规划投资23.26亿元,占总投资22.39%。2014年规划投资20.11亿元,占总投资19.36%。2015年规划投资17.61亿元,占总投资16.95%。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拓宽渠道,强化资金保障
为实现 “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目标,落实主要任务,实施规划项目,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鼓励社会投资。抓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涉及水利政策的落实工作,争取中央和省上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努力增加地方投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非国有投资,建立多
元化、多渠道的水利筹融资机制,有效增加水利投入,保持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稽查,确保资金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提高投资效益。
二、履行职能,落实规划任务
各级水行政部门要履行职能,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任务,加强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依法行政,切实提高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水平,规范水事行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公平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利用经济手段调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水利建设。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和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对水旱灾害、重大水污染事件、水事纠纷等水利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全州”十二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规范管理,坚持分类指导
充分发挥水利规划在涉水事务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工程建设必须以规划为依据,凡不符合水利规划的涉水工程,有关部门不得审批立项。注重建设项目技术经济、环境影响、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等可行性论证,完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水资源开发行为。利用规划的调控与约束功能,加强分类指导,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引导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以水资源条件进行合理布局,使经济社会
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严禁建设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盲目发展灌溉面积,在重点水源保护区,严禁污染排放,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域,防止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在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恶化区域,控制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降低开发利用规模,限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
四、精心组织,适时修订规划
各级水行政部门要以规划为指导,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工作,把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水利发展规划中,结合实际,制定计划,组织力量,认真实施。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加强与各专业规划的衔接协调,做好相应工作。规划实施中,要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检查,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加强规划实施跟踪分析,对实施情况适时分析评估,及时修订规划,保障规划科学性与时效性。
五、加强宣传,社会共同参与
各级水行政部门要加强规划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和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对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认同程度,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参与水利建设。合理调节,加强监管,统筹协调,有效组织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