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中学与三十六团中学深化兵地融合举措

时间:2019-05-14 01:4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若羌县中学与三十六团中学深化兵地融合举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若羌县中学与三十六团中学深化兵地融合举措》。

第一篇:若羌县中学与三十六团中学深化兵地融合举措

若羌县中学与三十六团中学教育融合发展举措

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深化兵地融合,经若羌县中学与三十六团中学沟通协商,将从以下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一、加强师生交流

1、在11月16日---11月20日间组织两校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汇报课,并结合成效,着手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交流长效机制。

2、邀请三十六团中学校长及学校骨干参加若羌县教育系统每月两次校长沙龙活动,利用沙龙时间交流管理经验和智慧。

3、推进两校教师短期轮岗交流,双方协商好后,从初中部进行试点,每学期三到四期,每期一周,双方互派教师轮岗,具体人数由双方协商。

4、10月中旬若羌县中学将举办中学生秋季运动会,邀请三十六团中学派代表队参加此次运动会,促进两校体卫艺交流。如成效明显,可考虑双方轮办,深化交流。

5、在10月31日举办的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双方学校共同组织参与,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交流。

6、为促进两校学生学习了解体验感悟本土文化,可考虑以夏令营形式建立两校学生假期游学机制,并根据实效拓宽至其他领域。

二、推进资源共享

1、我县目前只有一所初中,非毕业年级的教学成绩没有参照。本学年我校七、八年级将和三十六团中学实行联考,双方统一命题、统一改卷,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交流。

2、2015学年,若羌县中学本科上线率达到72%,重点本科上线率达20%,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后,若羌县中学在征求二师意见的基础上可划定分数线招收部分未达八一中学录取线但品学兼优的三十六团中学学生,让三十六团孩子就近享受较优质的资源。

第二篇:三十六团中学开展中国梦主题知识教育及竞赛活动总结

三十六团中学开展“中国梦”主题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按照兵、师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中国梦”主题知识教育及竞赛活动的通知精神,第二师三十六团中学积极筹划,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实施,紧密围绕“中国梦”主题知识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系列教育活动。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

1、对于开展此次“中国梦”主题知识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李书记和丁校长组织召开了教务、政教、团、队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会上强调了开展好此次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并现场讨论制定出了如何开展好此项活动的主体思路和方案。

2、利用校园小螺号广播站,团、队等的宣传橱窗,做好对此项活动的宣传教育和进展情况通报,以及对各阶段完成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同时积极撰写相关新闻稿件,营造浓厚的“中国梦”学习教育氛围和扩大“中国梦”宣传教育层面。

二、创新载体,夯实内容,重抓落实

为了能够将此次主题教育开展好,取得实效,扩大影响,特别是能够入脑入心,使广大师生能够把“中国梦”的精髓和灵魂融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断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学校各部门共同具体组织开展了以下各项活动:

1、各班级、党、工、团、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利用主题班会、团日、队日,以及党员学习、国旗下讲话,教师例会等,紧密围绕“中国梦”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2、印制“中国梦”学习宣传单,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同时通过学生代表将“宣传单”带回家中和连队,扩大了此次宣传教育的范围。

3、开展了“中国梦”主题作文活动和绘画活动,并在班级和校园内举办了优秀作品展。

4、开展了“中国梦”主题知识竞赛活动,并选出了此次竞赛活动的班级和校级优胜者。

5、开展了“中国梦”主题知识教育和竞赛活动小结活动。利用大课间,由丁校长对此次开展“中国梦”活动总体情况进行了小结。讲话时,丁校长强调要求要把“中国梦”的教育宣传一直延续下去,让“中国梦”成为我们全体米兰教师敬业奉献,全体学生践梦向前的主要精神支柱之一,希望全体米兰师生为早日实现“中国梦”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开展“中国梦”主题知识教育和竞赛活动,三十六团中学全体师生对“中国梦”内涵有了更加深入和清晰的了解,对“我的梦”和“中国梦”之间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了更加准确和深刻的认识,把“中国梦”入脑入心,贯彻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之中,立志为早日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

第三篇:中学机器人教育与STEAM教育融合探索

中学机器人教育与STEAM教育融合探索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正确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会极大地给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人才的必备知识之一,机器人教育在我国校园内应运而生。结合中学机器人教育现状,探究如何将中学机器人教育与STEAM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中学教育;机器人教育;STEAM教育;教育教学

一、目前中学机器人教育现状分析

1.中学机器人教育仍然属于“师本”模式

我国传统教学一直处于“教师本位”模式,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专家和学者对“学本课堂”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本课堂”将学习者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强调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点,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逻辑。但是就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目前的中学机器人教育中,教师普遍处于主体地位,作为知识接受者的学生在学习中则较为被动,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仍然用“师本”思维去设计教学,并没能考虑作为知识接受者的学生,他们希望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知识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无疑会加重学生对学习和老师的抗拒性,并不利于老师进行中学机器人教育。

2.?S多老师机器人教育流于形式

近年来,机器人教育凭借其生动性和易传递性受到了教育领域专家和学者的青睐。当代是一个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设备飞速发展的社会,孩子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广泛使用各类移动设备,其生长环境中充满了电子设备,也使其习惯了电子设备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在这样的趋势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也应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关联,这也是专家和学者们提倡机器人教育的原因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笔者发现目前很多老师的机器人教育流于形式,仅仅在进行教学展示或者有老师旁听学习时进行机器人教育,或者仅仅将机器人教育作为兴趣辅导,这样的行为与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3.中学老师缺乏学科综合培养的观念

目前我国的课程设计是将不同学科分类进行教学的,但学生在接受教育阶段是需要从多方面、多维度去进行知识的学习的,因此老师在教学时树立起学科综合培养观念是十分必要的。但在中学机器人教育中,部分老师仍然将学科割裂看待,认为自己只需要对单一的学科进行讲解就行,不需要关注其在别的学科的应用,也不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这样的观念是片面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学科交叉的情况,因此老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在其他学科遇到相关知识点时能够准确加以应用,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

二、中学机器人教育与STEAM教育融合探索

1.老师要变“师本”教学为“生本”教学

“生本课堂”将学习者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强调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点,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逻辑,在老师开展机器人教育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树立“生本”课堂理念,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老师的角色更多地定义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帮助者。例如:在传统的中学机器人教育过程中,老师更多讲解的是自身理解的重难点,忽略了作为知识接收者的学生认为的真实的重难点知识,导致老师的讲解学生无法受用;“生本”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提前去与学生沟通他们认为哪些知识不容易掌握,他们希望老师重点讲解哪些知识,去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再进行机器人教学,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学校要注重对老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要想在中学更好地开展机器人教育,首先要让信息技术老师树立起这样的培养意识,学校可以邀请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来为老师做培训,教授老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让老师意识到信息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引导老师进行教学创新实践。学校还可以组织老师相互交流和学习,分享自己觉得实用的教学方法,相互探究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和方法加强对老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让老师在自身的教学中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机器人教育的水平。

3.整合学科间的联系,树立学科综合培养的观念

学生从小接受教育是为了让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样的道理,中学机器人教育课程的学习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用信息技术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给老师带来教学启发:我们的教学要突破局限性,要树立起学科综合培养的观念,通过引导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老师也要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更好地服务,也能让学生知晓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生活中的应用。老师将课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切身体会,让他们自发将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让书本更加贴近于生活。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掌握一些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中学机器人教育中,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娜,李卫华,何英丹,等.构建多元开放的机器人教育环境:机器人教育进校园[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Z1):137-140.编辑 段丽君

第四篇: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融合与开放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融合与开放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门类之一,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要想通过中学美术教育来实现中小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就要对作为中学美术教学主渠道的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前瞻性的创新教学设计,就要坚持以《课改纲要》下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当代的艺术教育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美术教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大美术的教育理念, 特别要注重课程本身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课程结构往往直接体现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过去,我们的课程存在一些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理论,分科过细、专业面过窄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根据现代学科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要求教育者应积极调整,注意课程的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帮助学生发挥自我的能动性。

我们“艺术材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思路很明确:第一,它应是当代性的,与当代社会有机地结合;第二,讲究教学的科学性,而不是可以任意地无根据地教学;第三,它应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的;第四,它将综合各种美术门类的训练方法,强调理解艺术与绘画的本体,淡化各画种之间的区别,最终有效地突出创作者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者的素质,获得独立创作的能力。

课程初期,积极引导学生在明确整体框架、结构的同时,还要在微观上将造型元素与材质进行分解和组合,根据造型的元素配合要求,分成多种感官度,培养学生对各种材料肌理纸张的充分运用与想象,培养学生对纸及其工具的直觉体验及造型空间、联想创意的表现意识与能力,打破简单的理论描述,采用解构、重构等方法,让学生沿着不同的自我直觉去体验、创造、再体验、再认识、再创造??并讲解多种艺术体系的风格,多种不同的美术文化,使课程走出传统的固有模式,鼓励学生综合运用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类方法,用不同的材质表达独立的思想自己的欲望,既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对文化的辨别力和批判力。

“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知性学习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解决当代文化的现实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质,来达到专业的技艺指标与当代的多元视角之间的平衡”。②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自身具备进行创新思维教学的资源与能力,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有更高的要求。

绘画艺术创作是以审美方式反映生活的,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而表现出来,是为情趣寄寓。绘画是一种精神性极强的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内在体现出极强的思想性及它与物质世界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以物质为基础,又升华为一定的精神,因而最为贴近艺术的本质。综观中西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它发展的道路上,有根无形的线在牵引着它发展的方向,这个牵引力使得艺术发展的始终不偏不倚的朝着它的方向前进,而这个拥有巨大“魔力”的无形指挥便是“精神思想”。中国绘画艺术的流派众多,名师辈出,技法风格层出不穷,精神性也就自然非常的强。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创作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学观和美术观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造型艺术的政教价值,唐代的张彦远指出美术具有教化的功用。总结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并且还对美术作品在教化方面的优长与其他的教育手段做了比较:“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或多或少也在说着艺术的精神性作用。

技术观念缺失。中国当代绘画的部分创作者在其创作思维上似乎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盲点,即“不重技术,重观念”。然而绘画艺术作品本身是一种具体化的呈现,是知识的物化形态,也就是说要将知识转化成为一种技能或是技巧。如果这种知识不能在画面上被技术地转化为一种视觉图像,被具体化,那么它就只能以一种思想或哲学的形式而存在。因此,只有“通过对‘有价值的技术形态’的不断寻求才能把握创作思维的关键”,才能让艺术(指具体的绘画艺术作品)不因其技巧的缺失而致使艺术作品创造力的贫乏,才能让艺术避免不断地被观念化而走上形而上学,成为搁置在空中的艺术。盲目跟风。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西方的观念和思潮如波涛汹涌般地涌进,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同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且,随着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中国也正面临着国际化背景和全球化趋势,这一系列的改变使国内部分艺术家们顿时乱了阵脚,不以理性为前提条件,盲目跟风,一味追求所谓的“刺激”和“国际化”,创造出了一些滑稽可笑的艺术事实。不可否认,“国际化”(“国际”并不是真正的国际,而是美国或欧洲)的价值观念的确给传统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尽管如此,中国当代绘画在其形式、思想上仍不能忽略对传统的继承(此处继承指的是怎样在自身文化构建上让传统与时俱进),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中保持自己独立独特的思考和文化是艺术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空前加快,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交通和信息传输的快捷便利等,当代社会正遭受着空前的时代冲击。同样,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绘画其自身也在发生着裂变:“由批判反思社会现实转向注重自我心灵体验的表达,由注重普遍意义的人性关怀转向个体生存状态的呈现,由崇尚宏大叙事结构转为对瞬间存在状态的关注,由乡土视野转到都市景象,由整体性的写实风貌转向多元的符号铺排。”

当中国绘画在当代发生裂变之后,我们不能简单地断言这一切只不过是些疯狂的表现,毫无价值可言,因为历史一再地告诫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一种历史现象下定论。任何一次“变革”都必定有利有弊,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趋利避害”,因为这是人性使然。那么,中国当代绘画究竟应该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确立自身的文化身份,在各种强势冲击下保持自身的独立品格,使自己“趋利避害”呢?就此问题,首先,中国当代绘画应当紧紧把握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程的脉搏,坚持中国自己的立场和民族文化身份,关心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诉求,以独创性的表达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对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经验以视觉呈现。其次,要增强艺术之间的双向理解力度,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西方艺术的优秀成果,使中国当代绘画在增加其国际性艺术形式语言表达成分的同时,坚定自身的民族立场,以不同于西方而又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创作出内涵丰厚、直指心灵又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表达对当前时代前进的关注和对这个时代中人的命运的关切;最后,要加强中国当代绘画与大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大众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让中国当代绘画正视自己的审美基因,平和、真诚地面对大众,才能找到艺术自己的根。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创作者自身技法的缺失、跟风国际化观念、审美观念的个人化,加之艺术市场的过度金钱化的误导,再加上艺术家自身文化认同感的缺失,这些都刺激我们去反思中国当代绘画艺术要如何生存,如何以自己的独有的特点在全球发出自己的声音等。中国当代绘画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引进”的艺术形式,从其原初的精神指向和结合当下中国的现实环境切入,对中国当代绘画进行通盘考虑,这才是正确途径。另外,我们不得不否认,在这个审美混乱、审美与审丑共存的艺术市场中,在全球化语境中,在后殖民主义文化比较兴盛的时代,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和摆脱西方强势文化的殖民和渗透,要让中国当代绘画在当代的刻度上,与“精神性、创新性、批判性、超越性、人文关怀和社会良知命运相联”,才能让中国当代绘画不被沦为“名望”与“市场”驱使和把玩的“物件”与“玩意儿”,才能为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不断增添亮色,让其有自身的生命力。

第五篇:中学深化课程改革与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

南川区隆化中学

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贯彻落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渝教基〔2012〕53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试行)的通知》(渝教基〔2013〕17号)精神,我们组织校委会成员进行了学习讨论,提高了认识,然后结合我校实际,对实施高效课堂构建进行了思考和交流,并拿出初步实施计划,课程改革以来,隆化中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不高,与区教委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生长式卓越课堂”,倡导“乐学善导,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文化的要求尚有差距。为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优质轻负的教育目标,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深化课程建设,构建卓越课堂实践研究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用课程建设促进全面发展,用课堂改革提升自主能力,构建“生态教育自主发展”课程体系及教学体系,加快学校优质发展,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总体思路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要坚持“行政推动,全体参与,示范引领,以校为本”的工作思路。“行政推动”即校长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培训所需经费,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校本教研合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全体参与”即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加大教师业务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示范引领”即让一些专业素质高的教师在学校作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以校为本”即课堂教学改革要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创建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两大行动,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规范实施地方课程,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生长式卓越课堂”,倡导“乐学善导,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文化。

(二)具体目标

1.课程建设目标。以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重点,以开发学科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为抓手,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及教师专业成长,立足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开发一批合格课程,评选一批优秀课程,打造一批精品课程,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2.课堂改革目标。5年内,我校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围绕区教科所提出的区域特色的“乐学善导,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理论、实践体系和课堂文化;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全校教师100%达到“合格课堂”、30%达到“高效课堂”、10%达到“精品课堂”的要求。

(三)、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1、加强高效课堂教学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形成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

3、制定出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的制度,为学校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提供参照。

4、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路径,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中老年教师二次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基本原则

借鉴性原则:对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借鉴性地使用,决不能照搬照抄。

创新性原则:在借鉴的基础上,要学会创新,真正构建具有自主特色,符合农村教情、学情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原则: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作为我们推进此项工作的出发点,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此项工作的归宿

五、实施对象

1、年级: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2、学科:德育及各个学科

3、教师:全体专任教师

六、组织保障

为保证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进,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等人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分配落实任务,开发校本课程。并成立以各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和一线骨干教师为主的课改专家认定小组。对课程建设的开发和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工作进行督查、指导、评估。

七、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

(一)、2012.3—2013.3 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l、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分批外出观摩学习。

2、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和我校课改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2 013.3—2013.6启动阶段

1、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关于我校“加强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建立相应的领导管理、评估、指导机构。

2、确定实验对象,对参与实验人员进行培训。

(1)以“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面对面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深刻领会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专家作报告,教师作示范课等形式,更新观念,全面、系统学习先进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堂模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操作水平。

(2)、对学科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学习借鉴尝试先进学校的教学模式。

(3)、对参与课题实验的学生进行改革前的各种培训,例如如何分组、如何合作、课堂学习的一般程序等方面,都需要给学生作出明确的指导。

(4)、借助调研测试,各学科教师要对参与实验的班级学生作出详尽的情况分析,既要有量的数据,又要有质的剖析,以作为实验前的前测。

(三)、2013.9—2014.6实施阶段

1、实验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的特点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尝试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引导老师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用理论解决实际中的困惑,用实践丰富理论。

2、加强课题研究、多与课改实验学校联系与沟通,适时参加上级组织的专家讲座和教师做课,或者聘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请有经验的老师到学校现场指导;协调、组织学校定期开展实验交流、解决问题、推广经验,使课题实验稳妥、有序、高效展开。各校也要主动出击,走出去,请进来,推进学习提高,交流实践进程。

3、做好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相互转化工作。各学科教师要大胆借鉴、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本校的现有办学条件相结合,和本校的学生实际相结合,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和课改认定组成员要不断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在学习创新运用先进学校经验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要不断组织公开课、示范课,及时发现典型、培塑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5、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检测,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各方面信息对课改实验进行阶段性总结,明确得失,改进措施。

6、继续开展研究,逐步总结提高,推广典型经验,总结以点带面滚动推进的可行性操作方法。组织重点学校不同学科且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特色模式进行深层研究,提炼成果。

(四)、2014.9—2014.12 总结反思阶段

总结二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设计全面创新运用导学案。对在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中有价值有特色的各种成果进行总结,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学校、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此阶段重在老师的反思积累以及经验的总结,要求实验教师积极撰写个案研究、心得体会,反思改革失误,并及时组织教师素质能力展示等活动,将课堂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更高的层面。

(五)、2015.3—2017.6全面推广阶段

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教师对每节课的反思进行分类汇总,汇编成册,有针对性地修订《导学案》等学科教材及德育教材,建立学科兴趣小组,扩大典型经验的推广与运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六、活动安排及要求

(一)、综合性活动安排。

1.教科室每周星期一第三节课举行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示范活动。学校每周一次(教师现场作课,教研组长评课,骨干教师经验交流,观看资料)。

2.对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活动基本情况调研。要建立课改问题台帐,并将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讨时间、解决策略等信息详细登记,作为过程性资料保存。每学期末汇总上报。

3.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专项指导。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如遇到大的共性的问题,学校可自行或者通过片区教管中心、去教科所协调解决。

4.组织“三优”评选活动。每学年将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质课的“三优”评选活动。,5.积极参加区教委组织的课堂教学改革论坛,交流课堂教学改革体会与经验。

6.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活动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常规检查进行)。

(二)、区域性活动安排。

积极参加片区教管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学校活动安排。

1.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科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可结合每人一堂公开课活动进行。

2.学校积极开展“三优”评选活动。

3、以课堂教学中的“小”“实”“新”问题为突破,有效开展校本研训活动。

(四)活动推进有关要求:校长是课改第一责任人,业务校长、教导主任是具体实施者,要求人人都参与,围绕我校课改模式,以参与活动的教师为骨干,引领全体教师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中;学校要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台帐,进行探讨、交流,提出改进方案;学校教师的导学案、课案等要体现集体智慧,不能照搬抄袭;要建立相应的教师课堂导学、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方案;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教育日记等。

(五)、评价激励: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每个教师讲课积分作为学校总分,评出课改先进学校及教师,对课改先进学校进行表彰和经费支持,并作为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建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机制

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建立四个有效保障机制。

一是督查考核机制。负责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领导、督查、评估、考核工作。采取不定时间、不定地点、不打招呼的方式,进行突击查、定期查和专项查,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过程和结果综合考评。

二是业务指导机制。由教研室牵头负责,全面负责各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全程业务指导和检查反馈。要制定学科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建立跟踪档案;要收集和处理最新课堂教学改革动态信息;要成立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共同体,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要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课改工作落到实处;要帮助各学校逐步构建起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定期来现场指导。

三是“定期交流,集体会诊”机制。教科室每学期要根据学校课改的开展情况,不定期举办“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行动开放周”活动;每两个月组织一次课改交流,对课改的感受、体会、困惑要及时了解,找准症结,制定措施,集体研讨,解决问题。

四是多元评价机制。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在学校评价方面,增加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训建设的评估权重,实行以奖代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二O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曰

下载若羌县中学与三十六团中学深化兵地融合举措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若羌县中学与三十六团中学深化兵地融合举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