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内政办字〔2003〕370号)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1:3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内政办字〔2003〕370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内政办字〔2003〕370号)》。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内政办字〔2003〕370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3〕370号 【发布日期】2003-09-01 【生效日期】2003-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

(内政办字〔2003〕370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卫生厅组织制定的《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是一种传染性极强、对人民群众健康危害十分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非典”的传播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原则,坚持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工作机制,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职责明确、措施落实”的“非典”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属地管理

“非典”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自治区、盟市和旗县人民政府对本辖区防治工作负总责,并逐级加强工作指导,形成横向联系、纵向指导、群专结合、以专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点面结合、群防群控的网络体系。自治区对本辖区内的卫生资源及防控物资实行统一指挥调度。

(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建立和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形成快速、准确、有效的疫情、信息报告工作机制;宣传普及防病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落实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疫情的发生与蔓延。

(三)应急为主,平战结合

着眼于突发性、应急性事件的应对,建立指挥有力、装备精良、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演练,强化培训,体现平战结合、应急为主的重点,注重经常性综合防治和应急能力的提高,切实做到“四早”,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传播蔓延。

(四)依靠科技,有效防治

坚持依靠科技防治“非典”的策略,加强临床救治、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药物等方面研究,坚持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蒙医蒙药的特点,强化医疗救治工作;规范防控措施,加强科技、信息、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实现防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五)依法管理,强化监督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对“非典”防控、疫情报告、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作体系

(一)成立自治区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为常设机构,以下简称自治区“非典”领导小组),把“非典”的预防与控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协调各有关部门,依靠科学技术,动员有关力量,发动全社会参与,齐心协力做好“非典”的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指挥、部署全区的“非典”防治工作;积极组织调度各级人力、物力、财力,对疫情实施全面防控;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落实相关措施。

领导小组由以下部门组成,其职责主要为:

1?卫生厅 组织开展“非典”疫情监测分析报告,提出预警等级;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批准启动全区应急预案,组织指导全区防治工作;组织制定有关技术方案和工作规范,依法科学实施医疗救治;开展健康教育、技术人员培训,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物资和经费储备计划,检查督导“非典”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等。

2?教育厅 组织制定“非典”工作方案,实施学校“非典”控制措施,在学生、教职工中普及健康知识,及时报告学校防控情况及传染病发生情况。

3?科技厅 协调“非典”病原、检验检测技术科研攻关,组织开展自治区内、国内及国际间科研合作与交流,开展蒙医药研究。

4?民政厅 制定低收入人群及进城务工人员医疗救助政策,负责区内外团体、个人捐助的“非典”应急处理经费及物资管理和使用。

5?财政厅 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保证“非典”应急药械、医疗救治、疫情处理等所需经费;保证“非典”应急所需日常工作和运行经费,建立“非典”应急处理储备基金,对边远、贫困地区“非典”应急处理工作给予财政支持。

6?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制定“非典”医疗费用保障措施,做好下岗职工医疗救助及医疗保障工作。

7?建设厅 组织制定城市社区“非典”防控方案,提出居民区楼房使用功能管理规范;做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落实建筑物及建筑工人“非典”预防控制措施。

8?铁道、交通、民航 建立交通检疫机制,组织地方相关部门对交通工具乘运人员及物资进行交通检疫、检验工作,优先安排疫区紧缺物资运送及人员疏散。

9?农牧业厅 实施农村牧区预防“非典”工作方案,开展家畜家禽疫病防治工作,指导并加强对广大农牧民群众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10?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组织口岸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防止“非典”传入和传出,收集、提供区内外及国外“非典”疫情动态和信息,负责“非典”应急处理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

1l?公安厅 负责疫区社会治安及协助当地人民政府采取相关措施。

12?广播电影电视局及各新闻单位 开辟健康教育宣传栏目,加强“非典”应急处理宣传报道工作。

13?林业厅 查处违法偷猎、贩运和加工可能成为“非典”传染病宿主的野生动物的行为。

14?药品监督管理局 “非典”相关药品、疫苗、诊断试剂,医疗清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质量监督管理及审批工作。

15?工商行政管理局、物价局 负责维护和稳定市场秩序。

16?环保局 负责医疗保健机构垃圾和污水处理监督监测。

盟市、旗县也要成立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非典”防治的领导管理工作。

(二)自治区宣布进入二级预警状态时,启动自治区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指挥部(以下简称自治区“非典”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预防控制专家组、医疗救治专家组、宣传组、维护稳定组、后勤保障组、市场秩序维护组、督查组、调研组、执纪执法组等10个机构。

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小组的各类会议;起草印发领导讲话、会议纪要、综合汇报材料;编发“非典”防治专报;编写大事记;组织承担上级领导、专家接待工作;24小时值班;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预防控制专家组:负责制定预防控制方面的技术方案;对流调、消毒、隔离、疫情处理等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技术指导、咨询和监督检查;参与自治区、盟市首例病例的判定;对启动应急预案的等级提出建议;疫情的动态分析与预测,为控制疫情提出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为基层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对防控措施进行评估与评价。盟市应成立相应的预防控制专家组。

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制定医疗救治方案,组织会诊和治疗;自治区、盟市首例病例的诊断;参与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等级的建议;为基层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对西药、中蒙药、新药对治疗疗效的评价;对基层救治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指导开展医疗救护和疑难病症鉴别诊断,开展救治综合分析。盟市应成立相应的预防控制专家组。

宣传组:负责组织协调中央驻区新闻单位和自治区各级新闻宣传部门搞好防治“非典”的新闻宣传工作,包括每日公布疫情,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和联席会等;编发有关宣传材料(法制教育宣传材料、防治“非典”宣传教育材料等);开展防治“非典”普及教育,通报有关重要信息,向中央主流媒体积极报送防治“非典”的稿件。

维护稳定组:负责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疫点实施管理,必要时对疫区实行封锁;配合医疗部门对拒绝接受隔离治疗的“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强制隔离治疗;收集由疫情引发的与社会稳定有关的情报信息;加强对社会面的治安管理和控制,依法打击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后勤保障组:负责统一调配全区物力、财力资源,组织生产和流通,保障防治工作所需药品、消杀制品、医疗设备器械、防护用品和相关物资供应;审查相关物资供应商资质,指定定点供货商,向有关供货商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确保供货渠道畅通;切实搞好防疫药品、医用药剂、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相关物资储备;协调解决防治工作所需监护、医疗用房;组织接受社会捐助;按照“防大疫”的要求,确保后勤保障工作所需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中有关物资采购、供应、接受社会捐助等情况的审计工作;对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实施监督,稳定物价,防止出现抢购风潮。

市场秩序维护组:负责依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切实加强对有关企业和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假冒伪劣、欺诈行骗、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维护“非典”防治工作的市场秩序。

督查组:负责督促检查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有关指示落实情况;督促检查“非典”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承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事宜。

调研组:负责针对“非典”防治在政策、法规、体制、执法以及防范机制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防治“非典”工作,特别是有争议的内容,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出实事求是的反映;承担领导交办的有关事宜。

执纪执法组:负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政策法规文件,对违反纪律、渎职等人员进行严肃查处,保证“非典”预防控制工作顺利进行;接受和处理群众的举报及投诉;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的行为依法处理。

(三)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要按照本预案明确任务,建立“非典”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建立组织,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和任务,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综合性防治策略

(一)疫情监测

1?建立疫情监测与信息管理体系

疫情监测网由专业网与非专业网构成。专业网包括: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社区防保站和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非专业网包括:社区(村、嘎查)单位,学校,托幼机构,饭店、公共场所等。专业网负责疫情的发现与报告,其中旗县以上医疗机构(含旗县级)执行网络直报和“非典”疫情报告程序;旗县以下医疗机构按“非典”报告的时限、程序和内容,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非专业网要按有关规定要求报告。

要建立健全三级预防保健网,形成遍布全区、自下而上、快速有效的监测网络,保证疫情监测信息的畅通;要设专人负责疫情监测工作,加强人员的培训,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加强网络的建设工作。要教育鼓励群众积极协助查找传染源,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

要做好信息管理工作。信息资料包括:人口分布、卫生资源配置、疾病动态、传染病监测资料、应急能力、物质的生产与储存及其它相关资料。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搜集整理汇总各种疫情资料、数据,开展疫情动态分析和趋势分析,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供决策和指导疫情控制工作的开展。

(二)疫情报告

1?报告方式

(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传染病报告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调查表》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调查表》的录入进行审核,并实施网络直报。

各地通过网络登录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专报系统”,报告和管理“非典”个案数据。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传染病旬报和月报时,可直接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专报系统”中将“非典”个案数据转入“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3)现已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点)应通过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登录帐号和密码进行网络直报,其它医疗机构应创造条件,尽快实现网络直报。报告内容包括首次病例报告、订正报告和转归报告。所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由本院防保科存档备查。

(4)暂无条件进行网上直报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通过最快方式将《传染病报告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调查表》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调查表》报送到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5)“非典”流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驻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指定诊治“非典”的医疗机构,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共同开展工作,负责“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2?报告要求与时限

(1)新发病例的报告

医疗机构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医务人员在接诊“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无论患者是否为本地户籍、是否为本地常驻人口,都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对转院病人或再次就诊病人应注明前几次接诊医院。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电话或传真向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以最快方式将《传染病报告卡》寄送当地旗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旗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上报自治区、盟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将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旗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审核,发现有缺项或错误的地方,立即予以核实、补充和更正,并核对“非典”疫情资料数据库,剔除重复的《传染病报告卡》,修正报告数据。

旗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核实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订正和转归报告

订正报告,包括疑似病例转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排除、诊断病例转疑似病例、诊断病例排除。

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对“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的诊断进行订正时,应及时填写“订正报告卡”(同《传染病报告卡》,选择“订正”项),并于更改诊断后,城镇应于2小时、农村应于6小时内向当地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寄送“订正报告卡”。

转归报告:“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治愈出院、转院、以及死亡等情况要及时填写“转归报告卡”(同《传染病报告卡》,选择“转归”项),城镇应于2小时、农村应于6小时内报告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寄送“转归报告卡”。

(3)“非典”流行期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卫生部要求,实行“非典”病例、疑似病例发病、转归等情况每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制度。

流动人口疫情信息报告与交流参照国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报告。

3.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

按照自治区“非典”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它各有关部门要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保证疫情信息的快速和畅通。

4?对“非典”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制度。

(三)预警与应急反应

根据“非典”的流行强度、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三级: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

1?一级预警(一般事件)

一级预警是指周边地区发生疫情,内蒙古地区存在传入可能,或1至2个盟市出现疑似病例报告。

一级预警由自治区专家会同盟市级专家予以确定,报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确认,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报请自治区“非典”领导小组确认启动。

一级预警的应急反应:

(1)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反应

盟市及疫情发生地所在旗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需要,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救治、病例标本采集和消毒处理等紧急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当地政府、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调查处理情况。疑似病人由接诊医院负责隔离、观察、治疗。

(2)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应急反应

启动盟市级“非典”应急预案,地方人民政府接到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报告和应急处理方案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疫情信息收集,依法对疫区实施有效的控制、隔离措施;保证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治和预防用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供应。

(3)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反应

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地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预警确认,并指导督促当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根据应急处理需要调集应急物资和设备。自治区卫生厅将组派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控制。必要时可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技术支持和指导请求。同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议,使各有关部门处于应急准备状态,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一级预警的解除:疑似病例在临床观察10-15天被排除,同时,所有密切接触者经2周观察无发病者,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报请自治区“非典”领导小组批准后,解除预警。

2?二级预警(重大事件)

二级预警是指我区出现输入性诊断病例或1例诊断病例、2个盟市以上出现5例以下疑似病例,并有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趋势。

二级预警由自治区专家会同盟市级专家进行确定,当自治区出现首例诊断病例时,报请卫生部专家组确认,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报请自治区“非典”领导小组确认启动。

二级预警的应急反应:

(1)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反应

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迅速组织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到达疫区,组织开展医疗救治、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消毒等控制措施,进行病例样本采样与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必要时组织全区专业技术力量的调度与支援,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报告有关情况。病例由各旗县定点医院或盟市“非典”救治中心收治,开展隔离治疗。

(2)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应急反应

自治区人民政府接到疫情报告后,根据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立即启动自治区“非典”防治工作预案,成立自治区“非典”指挥部,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指挥和协调重点地区防治“非典”工作,落实防治措施。

(3)地方人民政府应急反应

疫情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自治区“非典”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未发生疫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要服从自治区“非典”指挥部的调度,支援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在本辖区内发生。

二级预警的解除:最后1例诊断病例确诊后,连续20天没有新发病例,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报请自治区“非典”指挥部批准,方可解除。

3?三级预警(特大事件)

三级预警是指全区报告2例以上诊断病例并出现二代传播病例,或一个盟市出现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疑似病例发生在3个盟市以上。

三级预警由自治区专家会同盟市级专家进行确定,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报请自治区“非典”指挥部确认启动。

三级预警的应急反应:

在自治区“非典”指挥部的领导下,全面实施防控措施。

(1)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反应

立即组织和协调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监督机构开展现场调查,确认并上报自治区“非典”指挥部,组织落实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措施;检查督导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病人由各盟市“非典”救治中心收治。

(2)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应急反应

根据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的报告和建议,负责全区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自治区“非典”指挥部根据疫情处理需要,下设各专业组,开展疫情的决策指挥、疫情监测与分析、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医疗救治、信息发布、宣传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后勤保障等工作。紧急调集和征集有关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现场隔离、疫区的确定与封锁;保证应急处理所需的物资、经费;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救治;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组织盟市间的对口支援,向国家请求支持,保证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法接收和管理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发布、通报全区“非典”信息。

三级预警的解除:最后1例诊断病例确诊后,连续20天没有新发病例,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报请自治区“非典”指挥部批准,方可解除。

(四)疫情的处置

1?“非典”病例的诊断与处理

(1)病例的分类与诊断

本预案所及的“非典”病例分为三类,即医学观察对象、疑似病例和诊断病例。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执行。

(2)首例疑似病例和诊断病例的判定

自治区、盟市成立由临床呼吸道疾病、传染病、流行病等相关专业、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组成“非典”诊断专家组。

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接到自治区内首例“非典”疑似病例的报告,应于12小时内派出自治区专家组进行判定;卫生部接到自治区首例临床诊断病例的报告,应于24小时内派出国家级专家组进行判定。

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派出专家组对各盟市首例疑似病例和诊断病例进行确认。

2?“非典”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1)病例个案调查

疫情发生后,盟市、旗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严格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的要求,对每一例疑似或诊断病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要详细地了解和记录患者发病前三天和发病后至确诊期间到过的地方、乘坐的交通工具和与其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情况。

(2)接触者的追踪管理

流行病学调查要对疑似或诊断病例在限定时间范围内所接触的人群按密切接触和一般接触划定两层范围。对一般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周。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2周。可采取家庭隔离观察和集中隔离观察两种方式。

(3)病原学检测与血清学调查 对“非典”疑似或诊断病例,由盟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有关医院配合下,采集病例相关标本,在指定的实验室,开展病原学检测与血清学检测,全面掌握病人的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相关资料。

3?疫点处理

(1)确定疫点范围

疫情发生后,要根据“非典”疑似或诊断病例发病前三天及病后至确诊期间的活动及交往情况,确定疫点的范围及密切接触者的数量,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应立即送往相应医疗机构。

(2)疫点的控制与密切接触者的隔离

各旗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划定“非典”疫点范围后,要认真落实“三对一”管理措施,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观察,并发放“家庭医学观察通知书”或“集中医学观察通知书”。家庭隔离由街道(乡、镇)负责被隔离人员的安全和生活保障;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乡、镇卫生院)派医生每日进行2次体温测量,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巡视,指导家庭保持必要的通风;旗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派人指导家庭内消毒和生活垃圾的消毒处理;旗县环卫部门应及时对所在区域内已消毒封闭的垃圾污物进行清运和无害化处理。

在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管理期间,密切接触者中如出现发热症状,要及时通知“120”专用救护车转运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检查,确定为疑似或诊断病例者,即刻送往定点医院。暂不能确诊者,留在发热门诊观察室做进一步检查与观察。

(3)隔离的解除

密切接触者在经过规定的隔离时间后,如没有出现“非典”相关症状,可由旗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宣布解除隔离,并向密切接触者发放“解除医学观察通知书”。

一般接触者观察2周后无发热症状,由负责观察的医生通知解除其限制。

经二次终末消毒后,由旗县疾病预防机构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合格后可解除疫点控制。

(五)医疗救治

1?门诊筛查

各医院门(急)诊建立预诊分诊点,提前分流发热病人。对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病人要及时转入发热门诊进行检查。实行会诊制度,并及时随访与排查,提高诊断准确率。

2?发热门诊

(1)按照“数量适当、布局合理、条件合格、工作规范”的原则,指定医疗机构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并将设立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名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

(2)发热门诊要设在医疗机构内独立的区域,要有明显标识,确保通风良好。应当分设候诊区、诊室、治疗室、留观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等。

(3)发热门诊应当配备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临床医师,并经过“非典”防治知识培训,负责“非典”与其他发热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要完善发热门诊内部规范和操作流程,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保证发热门诊不造成交叉感染。

五、社会防控

疫情发生后,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社会防控措施,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与扩散。

(一)一级预警的社会防控

1?对与疫情发生地区相通的铁路站口、公路(高速)路口进入境内的人员及货物,通过空港进入我区境内的旅客、中转旅客及货物,要严格按照卫生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关于严格预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做好“非典”的防控工作。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凡来自疫区到自治区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到境后,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预防“非典”的卫生检疫,测量体温,接受相关询问,合格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具卫生检疫证明,并持该证明到公安机关办理暂住登记手续。

3?疫情发生地的商业及文化娱乐场所要严格执行消毒、检查等防控措施,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

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旗县有关部门要结合“非典”防治工作,开展以整治内外环境、街路楼道卫生、清除垃圾污物、做好饮用水源和人、畜粪便卫生管理为重点的城乡爱国卫生运动,让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非典”传播的隐患。5?自治区“非典”领导小组要适时提出对疫区省市的旅游禁行警告。

(二)二级预警的社会防控

在一级预警各项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出租房屋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防控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出租房屋的业主要及时报告外来人口的租住情况。对外地人员,必须持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租住房屋。社区居委会要将外来人口纳入防控体系,详细登记了解外来人口进驻及其健康情况。

2?限制大型活动。疫情发生后,应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加强对旅游团队、大型经贸文体活动等人群聚集活动的限制和管理。必须举办时,应申请当地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承办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要制定防治预案,落实有关场所消毒、各类人员体温测量、对集会场所加强通风等项预防措施。

3?商场、酒店、宾馆、网吧等公共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设专人负责对出入人员的体温检测,并采取消毒措施。

4?疫情发生地的各高校、中小学、托幼机构要建立以学校为单位的安全屏障,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坚持晨检制度并跟踪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及课外体育活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5?加强建筑工地民工的预防工作。建筑工地实施封闭式管理,明确专人负责民工的预防和防控工作,民工的集中住处要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通风条件,在流行期间要搞好检疫和预防性消毒。

(三)三级预警的社会防控

在二级预警各项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

1?搞好农村的疫情预防。农村应建立联防联保责任制度,充分发挥村委会、村计划生育和治安管理系统的作用,构筑联防联保的坚固防线。建立以旗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旗县级医院、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依托、村为基础的疫情监测与报告体系,严防传染源在本旗县传出或传入。

2?根据疫情发生发展的范围及危害程度,经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采取停课、放假等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与扩散,不停课的学校可采取封闭式管理。疫情发生地的各级各类学校要对教室、阅览室、宿舍等场所采取日消毒措施,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商场、酒店、宾馆、网吧等公共场所要建立体温监测、登记制度,设专人落实消毒制度;公共交通工具可采取消毒措施。在疫情发生地,不具备接诊发热病人条件的各类诊所、社区服务站可采取关闭措施。

4?加强对公安、司法等监管场所的“非典”疫情的搜索和监控工作。在疫情发生时,对监舍采取消毒通风等措施,对服刑劳教人员要加强监控,进行体温测量,注视疫情变化,设立特殊隔离场所。对需要隔离的劳教人员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六、建立宣传教育体系

各地卫生部门要与宣传、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对公众进行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在特定地区还要进行环境消毒、自我防护等知识的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心理应激承受能力。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向新闻媒介提供导向性的卫生防病宣传材料,开展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七、监督检查

(一)督查的程序

根据不同时期防治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督查工作。

1?根据督查内容,制定督查工作方案;2?进行现场督查、技术指导及卫生监督;3?反馈检查情况,形成督查意见;4?下达督办单并依法监督执行;5?检查督办单落实情况。

(二)督查的内容与方法

1?听取汇报。由被督查单位提供书面汇报材料。

2?实地检查。对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留验站、流调小分队、各交通检疫站、药品器械储备库及疫情报告等,根据有关要求和标准,逐一对照检查。

3?现场询问。所有防治“非典”工作人员都应熟知本工作岗位的法律和技术要求,通过督查发现薄弱环节,寻找工作漏洞,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技术指导。

4?现场模拟考核考试。督查人员由发热门诊就诊开始,对被检查单位实际操作全过程进行模拟检查,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防护知识考试。对于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通过此种考核,查找漏洞。

(三)督查工作责任制

1?实行督查责任制。要明确督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人员的岗位责任,要把督查工作的地域和具体单位落实到每个责任人,明确督查责任的单位和督查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2?实行督查责任追究制。对未按规定频次开展督查工作、未按程序进行督查、督查发现的问题未能监督改进、发现问题未及时指出纠正的督查人员,都要追究责任。

3?督查工作要以书面形式形成执法文书或督查文书,技术指导意见、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均以文字记载为依据。

(四)督查发现问题的处理

1?重大问题的报告。督查时发现可能造成疫情暴发、蔓延等紧急情况时,要立即用最快速度向本级和出现问题单位同级政府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2?一般问题的处理。对督查中发现的一般问题,要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书面汇报材料上报本级人民政府“非典”领导小组。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和技术性建议。

八、专业队伍建设与培训

1?培训对象: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应以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救治一线人员为重点。

2?培训内容:针对培训对象岗位需要和“非典”防治工作的实际,进行“非典”预防控制、患者的诊断治疗、医务人员和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防护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知识等培训。

九、保障措施

(一)建立预防与控制技术保障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医疗和卫生防病专家,根据本地区可能发生疫情危害程度的预测,全面评估本地区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防病应急反应能力,制定本地区的应急技术预案。各地要根据疫情处理及预防控制工作实际,组建医疗救护队和疾病预防控制队。医疗救护队要以呼吸内科为主,适当配备其它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护人员,负责指定区域内病人的分级救治和转运,开展医疗服务与相应的卫生防疫防病工作。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要由流行病、消杀灭以及环境、饮水卫生等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卫生监督和相关的检验、药械等人员组成,承担指定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医疗救护队和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要配备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现场医疗救护设备,消杀灭药械、预防用生物制品等个人防护物品和必备的生活物资,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对医疗临床医护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要进行系统业务技术培训,提高诊疗技术和应急反应能力。

对医院的医护人员中,特别是救治“非典”患者的医护人员和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疫区处理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要认真做好防护工作,各卫生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单位要保证防护用品及消毒用品供应。

(二)建立经费、药品、器械等物资筹集管理机制和人员保障机制

要根据疫情可能涉及的范围,提出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所需经费的测算,药械和物资的储备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安排落实。协调有关部门对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的防治药品、设备和消杀灭药械等物资建立网络化管理机制,保障应急供应。要建立自治区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应急器械、消毒药品、检测试剂等。

1?经费筹集及使用

“非典”防治所需经费,应本着政府负责,自力更生为主,多渠道筹集的原则,给予切实的安排和保证。

2?药品、器械及物资供给

要做好控制疫情所需消毒、防护、治疗药品供应的协调联系工作

(1)各地医药、化工的生产经营部门要及时组织好治疗药品、器械,消毒药品、器械,防护用品的生产、供应工作。各地卫生部门要及时地把防病治病所需的药品、器械及消毒、防护用物资的品种、数量报当地医药、化工、商业等供应部门。

(2)对供应有困难的药品、器械、及消毒、防护用物资,及时上报,协调落实生产、供应工作。

(3)为更加有效、快速地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各地卫生部门应主动向当地有关主管部门通报防病情况,以便及时做好有关药品、器械和消毒、防护用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

3?人员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建“非典”疫情防治的医疗卫生应急预备队,随时待命参加疫点或疫区病人的救治和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

4?技术保障

盟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治区直属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和高等院校要加强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专门的检测检验实验室,配备相应的仪器,完善“非典”的监测、诊断等手段,开展相应的检测项目。必要时请国家疾控中心专家指导或送国家指定实验室进行“非典”鉴定或病毒分离等。

(三)法制保障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自治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办法》,依法管理,有序防控。各级公安部门对于拒绝合作的“非典”病人、密切接触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协助有关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十、疫情发生后期的防范工作

(一)疫区的“非典”领导小组要做好疫情的防治效果评价,继续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确保疫情不再发生。

(二)加强疫情监测系统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加强对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各个环节的督导检查,落实各项防病措施,继续加强疫区“非典”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及时评价和反馈监测信息。报告内容包括人口的流动情况,疾病的流行动态等。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整治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非疫区要加强对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采取措施,防止疫病的传播。

(六)继续深入开展卫生防疫防病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病意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今冬明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试行)(内政办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3〕265号 【发布日期】2003-08-08 【生效日期】2003-08-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今冬明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内政办字〔2003〕265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现将自治区卫生厅组织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今冬明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03年8月8日

内蒙古自治区今冬明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按照卫生部关于非典型肺炎(下称“非典”)防控工作要求,针对病毒性疾病流行特点,为有效防止“非典”疫情反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防控原则

今冬明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非典”防治工作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防控原则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群专结合,以专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平战结合,综合演练为主;疫情监测,信息互通;点面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依法管理,强化监督。

二、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继续本着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遵循“思想不麻痹、领导不削弱、工作不削弱”的原则,实行领导责任制。要完善、调整、充实原有疫情控制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工作职责,保持待命状态。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落实责任,以专业队伍为主,开展群防群治、部门协调、专业防治的组织管理机制。一旦发现“非典”疫情,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疫情预警启动预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立即做好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和实验室检测、隔离、消毒等疾病预防及控制工作。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职责 1?卫生厅 组织开展“非典”疫情监测分析报告,提出预警等级;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批准启动全区应急预案,组织指导全区防治工作;组织制定有关技术方案和工作规范,依法科学实施医疗救治;开展健康教育、技术人员培训,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物资和经费储备计划,检查督导“非典”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等。

2?教育厅 组织制定“非典”工作方案,实施学校“非典”控制措施,在学生、教职工中普及健康知识,及时报告学校防控情况及传染病发生情况。

3?科技厅 协调“非典”原因、检验检测技术科研攻关,组织开展自治区内、国内及国际间科研合作与交流,开展蒙医药研究。

4?民政厅 制定低收入人群及进城务工人员医疗救助政策,负责区内外团体、个人捐助的“非典”应急处理经费及物资管理和使用。

5?财政厅 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保证“非典”应急药械、医疗救治、疫情处理等所需经费;保证“非典”应急所需日常工作和运行经费,建立“非典”应急处理储备基金,对边远、贫困地区“非典”应急处理工作给予财政支持。

6?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制定“非典”医疗费用保障措施,做好下岗职工医疗救助及医疗保障工作。

7?建设厅 组织制定城市社区“非典”防控方案,提出居民区楼房使用功能管理规范;做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落实建筑物及建筑工人“非典”预防控制措施。

8?铁道、交通、民航 建立交通检疫机制,组织地方相关部门对交通工具乘运人员及物资进行交通检疫、检验工作,优先安排疫区紧缺物资运送及人员疏散。

9?农业厅、畜牧业厅 实施农村牧区预防“非典”工作方案,开展家畜家禽疫病防治工作,指导并加强对广大农牧民群众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10?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组织口岸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防止“非典”传入和传出,收集、提供区内外及国外“非典”疫情动态和信息,负责“非典”应急处理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

11?公安厅 负责疫区社会治安及协助当地政府采取相关措施。

12?广播电影电视局及各新闻单位 开辟健康教育宣传栏目,加强“非典”应急处理宣传报道工作。

13?林业厅 查处违法偷猎、贩运和加工可能成为“非典”传染病宿主的野生动物的行为。

14?药品监督管理局 “非典”相关药品、疫苗、诊断试剂、医疗清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质量监督管理及审批工作。

15?工商行政管理局、物价局 负责维护和稳定市场秩序。

16?环保局 负责医疗保健机构垃圾和污水处理监督监测。

三、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病区)建设和物资储备

各地区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今年10月前完成发热门诊和“非典”病房改建工作,补充完善必要的物资设备,做好今冬明春应对“非典”的各项物资储备工作。

(一)发热门诊:各旗县(市、区)至少要建立1个发热门诊,当地一旦有疫情发生,立即增设一定数量的发热门诊。

(二)病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及其它具体情况,估计需求,结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础建设规划,改建一定数量的适合收治“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定点医院或病区。有条件的地区,尽量设置符合标准的ICU病房。要求各盟市在本辖区内确定1个定点医院,2至3个后备医院。

(三)诊治设备:各定点医院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呼吸机、移动X光机、监护仪等诊疗设备。

(四)救治药品:各地区要贮备一定数量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激素等救治药品和消毒药品。(五)防护、消毒装备:各地区要贮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用品、紫外线灯、环氧乙烷等消毒设备。对于不便储备的消耗性物资,可协调有关方面,采取生产储备方式,明确生产厂家、联系人、联系电话及生产能力等,以确保急需时能及时供应。

物资储备等方面所需经费,要做好分析与计划,报有关部门安排。

(六)诊断试剂、现场流调设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储备一定数量的“非典”鉴别诊断试剂,现场调查所需交通工具、防护设备、采样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等。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设立标本库。

(七)各地区要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所用场所,以备急需。

(八)监督执法装备:各地区应配备必要的监督执法车辆及监督装备。

四、技术准备

(一)制定具体技术方案和工作规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对“非典”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对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对现行防治对策和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回顾,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今冬明春应对“非典”技术方案及具体工作规范。

(二)自治区、盟市进一步调整充实防治“非典”专家组

1?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应包括呼吸、急救、放射、院内感染、传染病、卫生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

2?预防控制专家组:成员包括流行病学、传染病、消毒、检验、卫生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

(三)技术培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今年10月前,做好卫生行政、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接受培训率达到85%以上。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培训。

1?卫生行政管理人员:重点培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非典”临床特点、治疗原则、流行病学特点、预防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院内感染控制等。

2?医疗机构:重点培训传染病科、呼吸内科、防保、院内感染控制、实验室、放射科、麻醉科、ICU、发热门诊等相关医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报告、“非典”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流行病特点、消毒、隔离、个人防护、院内感染控制、预防控制技术等。重点培训一定数量的医护人员,使其具备使用呼吸机等急救技术能力。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重点培训现场流调人员、实验室人员、数据处理与疫情分析、消毒隔离、咨询、健康教育等专业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非典”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流行病学特点、现场调查和传染源管理(病人及接触者追踪管理)、实验室检测、消毒、预防控制策略及措施等。根据不同对象,培训重点有所侧重。

五、监测、报告预警及疫情处理原则

(一)监测

1?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一旦发现“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首诊医院要立即填报“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按照规定时间指定专人通过“非典”个案调查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寄送或传真)至当地疾控机构。疾控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国家已发布的有关“非典”防治工作规范要求,及时上报疫情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等工作。

2?今年10月至明年4、5月间,各医疗机构实行门诊分诊制度,对具有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可疑“非典”症状的发热病人安排专室接诊。

3?一旦出现“非典”在当地传播的现象,盟市、旗县所在地应立即增设一定数量的发热门诊,以利于发热病人的及时就医和疫情监测。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定期主动监测,关口前移,指定人员负责联系医疗机构,定期派人检查督促,直接参与现场调查、监测控制,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5?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坚持晨检制度。

6?对从区外疫区返乡人员,采取单位、社区个人申报和健康监测工作。

(二)预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预警以自治区级为单位,参照《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为三级,即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

1?一级预警

周边地区发生疫情,内蒙古地区存在传入可能,或1至2个盟市出现疑似病例报告。需要由自治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应急处理,并启动盟市级“非典”应急预案。自治区卫生厅将组派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控制。

2?二级预警

我区出现输入性诊断病例或1例诊断病例、2个盟市以上出现5例以下疑似病例,并有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趋势。应启动自治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恢复自治区级“非典”防治指挥部,指挥和协调重点地区防治“非典”工作,落实防治措施。

3?三级预警

全区报告2例以上诊断病例并出现二代传播病例,或一个盟市出现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疑似病例发生在3个盟市以上。在自治区防治“非典”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全面实施防控措施。

(三)疫情处理原则

“非典”防控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和分级控制原则。

一级预警状态下,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开展防控工作。

二级、三级预警状态下,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自治区防治“非典”指挥部全面协调,由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开展防控工作。

六、医疗卫生机构职责(一)医疗机构

1?病例登记与报告

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对“非典”确诊病人、疑似病人进行初步筛查、登记和报告;

不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设立分诊台,负责对就诊者在挂号前进行体温测量,及时分流指导患者就医,对可疑病人及时报告当地发热门诊,做到及时转诊。

2?病人隔离与治疗

“非典”病例(包括疑似病例)立即收入定点医院或病区隔离治疗,严格禁止陪护和探视,并严格执行出院标准。疑似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分开隔离。

3?预防交叉感染

收治“非典”病例医院(病房)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护规程及医疗护理操作规程,杜绝医护人员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和采集标本工作

按要求采集每一例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早期血清标本、鼻咽拭子、漱口液、恢复期病人的血清,及时送检,必要时采集一定量的密切接触者有关检材。

5?救治专家组职责

(1)自治区救治专家组负责对盟市“非典”病人救治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负责对“非典”重症病人的会诊、救治技术指导,负责对全区救治工作进行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盟市级救治专家组负责本地区“非典”病人诊断、鉴别诊断、会诊、救治技术指导等项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疫情报告

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完善疫情网络,严格按照国家CDC“非典个案调查及报告”规定和要求进行报告。

2?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非典”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个案调查工作,并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搜索,追溯传染源。同时,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调查。根据个案调查获得的信息,及时开展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调查。

3?疫情分析

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4?疫情处理

(1)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对“非典”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周,一般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必要时集中观察。

(2)疫点消毒处理

疾控机构要及时对疫点(包括患者住所、工作场所等)进行消毒处理。

(3)实验室检测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自治区级实验室,承担医疗机构和盟市卫生防疫机构送检标本检测工作。

建立统一的自治区“非典”标本库,统一留存标本。标本数据库应包括病人编号(与流行病学各案资料统一编号)、发病、治疗、流行病学以及标本采集、检测等相关情况。各地区要严格标本登记管理、使用制度,严格实验室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室人员和社会安全。

5?预防控制专家组职责

(1)自治区预防控制专家组负责全区“非典”流行病学调查、疫区处理、医院隔离消毒等技术咨询和指导,对全区的疫情动态进行综合分析,为决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盟市级预防控制专家组负责当地“非典”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疫区处理、疫区消毒工作,对医院隔离消毒的技术指导,对本地区疫情动态进行分析。

(三)卫生监督机构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管理办法》有关法规,定期对卫生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疫情报告、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及消毒隔离措施、对医学观察点的隔离措施。加强对公共卫生场所监督管理,对违法者给予行政处罚或提出行政处分。

七、重点人群防治工作

(一)加强医务人员防护、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发生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对照卫生部颁布的防治“非典”有关工作规范,对前一段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查找薄弱环节和隐患,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采取以严格传染源隔离、病区消毒、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等为主导的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综合性措施,杜绝“非典”医院感染源。

(二)加强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非典”防治工作

各地区要注意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住宿条件,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健康教育,为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有病及时就医提供便利。(三)加强学校防治工作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坚持晨检制度。一旦发现发热、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异常增加时须及时报告,疾控机构要组织力量调查处理。

(四)流动人口防治

疫情发生之后,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流动人口健康监测工作。

(五)交通卫生检疫

一旦启动疫情预警,应同时采取严格的交通检疫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病人,防止疫情通过交通工具及乘运人员传播。

八、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多种宣传形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利用各级组织和社区,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空气流通,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能力;避免接触可疑动物、禽鸟类等。

鼓励群众自觉报病和疾病举报,建立完善信息服务、信息收集分析工作。

九、考核评估

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的布局、硬件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等进行考核评估。

根据疫情发现、报告情况、临床治疗、院内感染控制情况、疫情处理情况、流行病学调查质量、密切接触者隔离情况、联防工作情况等综合指标,进行考核评估。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35号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5月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二○○三年五月十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以下简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必须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第十一条 卫生部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军队卫生主管部门通报。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接到通报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应当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二条 卫生部及时、如实向社会公布疫情;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疫情信息网络。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

第十四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

(二)对疫情报告进行汇总、分析、评估;

(三)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四)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医学观察措施;

(五)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六)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

(七)对医疗机构外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八)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九)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和医学咨询服务;

(十)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必要时,向集中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派驻人员,协助医疗机构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科学研究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对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十六条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八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报请当地政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时,应当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一)及时到达现场, 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二)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

(三)对医疗机构外被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

第二十条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拒绝配合的,请公安机关按照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协助。

第二十一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死亡后,尸体处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和卫生部、民政部《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遗体处理和丧葬活动的紧急通知》的规定,立即消毒、就地火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要时可以对尸体进行解剖查验。

第二十二条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以及国境口岸和入出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等需要采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控制措施的,按照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医疗救治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专门的医疗机构负责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指定专门机构和车辆负责转运工作,并建立安全的转诊制度。

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隔离、消毒条件,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分开隔离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卫生行政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负责收治可疑发热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应当根据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设立发热病人隔离观察室, 发现可疑发热病人时,及时通知县级医疗机构派专门技术人员诊断或者转诊。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传染病医疗救治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第二十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设立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及时、如实报告疫情;

(二)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治疗水平;

(三)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四)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五)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六)宣传疾病防治科学知识;

(七)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他防治工作。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执行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使用有效防护用品,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医务人员应当增强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意识,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遵守操作常规,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第二十八条对流动人口中的病人、疑似病人应当按照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原则,及时送当地指定的专门收治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治疗。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费用为由拒收病人。对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免费医疗,所发生救治费用由政府负担,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医疗机构购进医疗防护用品、药品和医用器械,必须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和办法进行,确保质量和安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第三十二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一)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

(二)医疗机构、留验站(所)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

(三)公共场所的消毒;

(四)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

(五)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六)依法开展其他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三条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建立领导、协调机构,组建预防控制专家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组织和协调技术攻关。

卫生部组织制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

第三十四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医疗救治队伍,加强对农村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严重地区的疫情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村地区控制疫情的能力和诊断、治疗水平。第三十五条卫生部根据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协调卫生资源,调集医疗卫生人员参加防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指定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救治任务,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参加防治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其主要负责人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

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

(二)在防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三)对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察、指导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的。

第三十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由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对有关医疗卫生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证书;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疫情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二)拒绝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三)未按照规定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

(四)拒绝接诊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

(五)未按照规定履行监测职责的。

第三十八条有关单位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

(二)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

(三)生产、经营、使用消毒产品、隔离防护用品等不符合规定与标准,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或者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的;

(四)拒绝、阻碍或者不配合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采样检验以及监督检查的;

(五)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六)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故意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他人感染的。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姓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什么时间施行的?()A.2003.5.9 B.2003.5.4 C.2002.5.9 D.2002.5.4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哪类传染病管理?()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法定传染病

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

6.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

7.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

8.对因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

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机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C.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0.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A.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当地卫生行政部门C.当地政府D.社会通报

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A.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C.当地卫生行政部门D.当地政府 姓名:

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部门应当及时向以下哪个部门通报?()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B.下级卫生行政部门 C.毗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各部门

1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三级疫情网,三级是指什么?()

A.省、市、县 B.市、县、乡C.县、乡、村 D.国家、省、市

14.专门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疗机构由什么部门指定?()A.国务院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15.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哪个部门负责转运工作,并建立安全的转诊制度?()A.专门机构B.专门车辆C.专门机构和车辆D.专门医院

16.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设立专门负责收治发热病人的机构是什么?()A.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B.发热门诊、隔离观察室和隔离病房C.发热门诊D.隔离观察室 17.对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隔离措施B.防护措施C.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D.医疗保健措施

18.医疗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什么措施?()A.隔离措施B.防护措施C.医疗保健措施D.控制措施

19.医疗机构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何种收费方式?()A.免费治疗B.减免费用治疗C.先交费后治疗D.先收治后结算

20.对诊疗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何种缴费方式?()A.免费治疗 B.减免费用治疗C.先交费后治疗 D.先收治后结算

21.对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所发生的救治费用由谁承担?()A.医疗机构B.患者本人C.政府D.政府、患者本人、医疗机构均担

22.对未依法履行疫情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可以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如何处罚?()

A.责令改正 B.通报批评C.给予警告 D.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姓名:

23.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轻的应当如何处罚?()

A.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B.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C.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4.对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重的应当如何处罚?()A.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B.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 C.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应由哪个部门制订?()A.国务院 B.卫生部 C.省政府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多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制定依据是什么?()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哪些工作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的调整?()A.预防B.疫情报告C.控制D.救治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C.分级负责D.依靠科学E.依法管理 4.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有效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B.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C清洁环境D.提高群众防治意识E.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时,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哪种控制措施?()

A.及时到达现场,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B.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C.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D.对医疗机构外被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死亡后,尸体应该如何处理?()A.立即消毒B.就地火化C.转移火化D.必要时进行解剖查验 7.对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有哪些要求?()姓名:

A.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隔离消毒条件B.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C.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分开隔离治疗D.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8.下列对医疗机构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职责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及时如实报告疫情B.对疫区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C.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D.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

9.下列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职责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B.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医学观察措施;C.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D.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

1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科学研究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目的是什么?()

A.防止医源性感染;B.防止医院内感染;C.防止实验室感染;D.防止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11.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以下哪些措施是医疗机构应当做的?()A.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C.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D.使用有效防护用品;E.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12.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以下哪些工作是医务人员应做的?()A.增强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意识;B.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C.遵守操作常规;D.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13.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A.就地隔离;B.就地观察;C.就地治疗;D.及时送指定医疗机构治疗

14.对拒绝接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的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何处罚?()

A.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B.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由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C.对有关医疗卫生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证书;

D.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5.有关单位和人员有下列哪些行为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生产、经营、使用消毒产品,隔离防护用品等不符合规定与标准,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或者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的B.拒绝、阻碍或者不配合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采样检验以及监督检查的C.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D.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故意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他人感染的 姓名:

16.卫生部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情况,应及时向下列哪些部门通报?()A.国务院有关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C.军队卫生主管部门 D.向社会发布 17.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对下列哪些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A.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B.医疗机构、留验站(所)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C.公共场所的消毒D.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E.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三、判断题(A为正确,B为不正确):

1.乡(镇)卫生院发现可疑发热病人时,及时通知县级医疗机构派专门技术人员诊断或者转诊。()2.卫生行政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3.乡(镇)卫生院发现可疑发热病人时,应当及时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

4.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改善服务质量,改善治疗水平。()

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6.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对拒绝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有关医疗卫生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证书()7.对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单位和人员,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8.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对拒绝、阻碍或者不配合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采样检验以及监督检查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篇: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2013修订)

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卫生院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预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立足于“防大疫、抗反复”,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和迅速控制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控制本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一)应急领导小组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护国镇的非典型型肺炎疫情处臵的组织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格局。

(二)非典型型肺炎疫情处臵小组

1、医疗救护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住院部内、外科主任、护士长为副组长,住院部全体医护人员为组员。负责患者或疑似患者的现场抢救、运送、诊疗、转诊。

2、流调组:由防保站副站长为组长,防保科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负责健康人群疾病预防、健康宣传和疫情监测等。

3、消杀灭组:由防保站副站长为组长,防保科、后勤等人员为组员。负责疫源地、疫点、医院及相关公共场所的消杀灭工作。

4、综合信息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专职公卫人员等为组员。负责事件相关信息的传递、收集、处理、汇总报告等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正确做好舆论 1 导向和信息发布工作。

5、后勤保障组:由分管后勤院领导任组长,医院后勤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处臵过程中的药品、器材及各项物资的准备和供应,维护处臵环境的秩序稳定等工作,确保处臵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 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疫情监测

(一)工作原则: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病例。

(二)监测重点对象:医院门诊就诊的发热、咳嗽病人;来自省外高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地区的出差、旅游、学习、务工、经商、探亲人员;来自省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重点病区的人员。

(三)监测网络的设臵:村卫生站(室)、个体诊所、私人医院、学校、交通检疫点、村委会共同组成全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网络。

1、村卫生站(室)、个体诊所、私人医院认真按照诊断标准作好诊断和转诊工作,及时筛查、报告疑似病例。

2、学校要建立全体师生健康状况晨查制,发现可疑病人及时报告并向医院转治。

3、交通检疫点要具备基本条件,规范工作程序,做好旅客检疫和留验工作,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并送医院诊治。

4、建立以护国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站(室)为依托,村为基础的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各村委会要组织对外出务工和其他活动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重点对从疫情流行区近期返回的农民工、大专院校学生和其他人员情况的全面清理排查,以村为单位,逐一登记,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可疑病例及时报告并送医院诊治。

二、疫情报告

(一)报告人。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个体开业医生等医疗卫生人员为责任报告人。学校、交通检疫留验站、镇、街道、村委会负责人为规定报告人。知情群众为义务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病人或疑 2 似病人要立即报告护国镇卫生院防保站。规定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对发现的可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要及时报告护国镇卫生院防保站。护国镇卫生院防保站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卫生行政部门和镇人民政府。

(三)报告时限。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于2小时内报告,积极协助上级疾病控制机构开展初步调查。

(四)报告要求。实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新增病例每日报告或零报告制度。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四章 现场处臵

一、处臵原则

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臵,及时扑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一)、外省输入疫情。在长途公共汽车站、火车站、机场、水运码头或主要公路关口设立检疫留验站,负责按《四川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交通检疫留验工作规范(试行)》对入川客车司乘人员进行检疫。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按规定送指定医院进行诊治,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交通工具中的“密切接触者”在当地留验站集中进行隔离观察。

(二)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散发疫情按属地管理原则,配合上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应急处臵工作队进行处理。按要求将病人和疑似病人转移至当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指定医院进行诊治,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按规定要求及时上报疫情。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防止续发病例。

二、现场处臵职责与分工

(一)指挥机构。可能或确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后,在镇政府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现场处臵的组织指挥工作。

(二)执行机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臵工作队承担现场具体处臵工作任务。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标本采集、环境消毒、病人救护和转运与隔离等。

(三)支持机构。各村卫生站(室)、个体医生、私人诊所是现场处臵的支持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人员、物资调配;病区建立与隔离和病人 3 后续治疗;严重污染区外围的消杀灭工作;社会动员,群防群治;监测和后续处理等工作任务。并请求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现场处臵工作。

三、工作程序

(一)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对可疑病人的接触史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发病前的接触情况,以及到外地务工、与可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的情况,以便发现可能的感染来源线索。详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二)指定医疗机构。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送区卫生局指定的医院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的时间不得短于2周。

(三)医疗救治。病人就地隔离治疗,治疗方案参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由于本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目前暂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采取抗感染、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发生呼吸困难的,要尽早采用吸氧和机械辅助通气等措施。一定要注意开展系统规范的治疗,不断总结、完善治疗方案。病区环境平时加强病房通风换气,避免房间密闭,可用紫外线照射,过氧乙酸薰蒸或喷雾等;地面、墙壁、门窗可用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物品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痰液等分泌物用含氯消毒剂浸泡。详见《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

(四)现场处臵。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对死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遗体按照立即消毒、就地火化的原则进行处理,不得转运,不得采用埋葬等其他方式处理遗体。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或利用遗体进行其他形式的丧葬活动。检疫留验站旅客的检疫留验和交通工具的消毒等现场处臵工作详见《四川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交通检疫留验工作规范》。

(五)实验室检测。采集疑似病人、临床诊断病人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样本。采集、运送及保管的技术要求详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血清样本采集与运送”部分。标本采集后,应注意原始标本的妥善保存和留样,送区疾控中心。

(六)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扩散。

(七)、医疗卫生人员在处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过程中,防护应按 4 如下工作流程:

1、转运流程。

穿、戴全套防护用品→出车至医疗机构接病人→将病人安臵在车厢→将病人转运至接受医疗机构→更换全套防护用品→返回→车辆及设备消毒(污染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人员防护消毒。

2、穿戴及脱防护物品流程。

穿戴防护物品流程:连身服→长筒胶靴→防护头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胶皮手套。

脱防护物品流程:隔离衣→胶皮手套→防护眼镜→口罩→防护头套→长筒胶靴→连身服。

四、宣传、培训、疫情信息发布和保密

(一)、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多种宣传形式,在全区广泛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按分级培训的原则积极做好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应急领导小组要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注意保密,正面宣传,减少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

(四)除省委宣传部对外发布的病例数字外,所有涉及疫情信息的资料均需注明“机密”字样,并按保密要求妥善保管、处臵。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实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要注意保护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隐私权。

第五章、技术措施与后勤保障

一、技术措施。组织医护、公卫人员培训,学习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参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

二、后勤保障。统一指挥,统一调配,多方协作,快速、准确、高效配合现场工作。

(一)经费支持。应提供足够的处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防病及其他相应工作所需经费。

(二)物资供应和储备。做好应急药物、器械的供应和储备。

各地应制定药品、器械、防护设备等所需物资的储备方案,配备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现场医疗救护设备和消杀灭药械、个人防护物品,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三)现场通讯。建立运行良好的通讯网络,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准确通报信息。

第六章 组织体系和应对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高效、统一的组织保障系统:必须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危害性予以充分认识,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必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在思想上、组织体系上做好处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应对准备。

第七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处理结果评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应急领导小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处理完毕后,要对处理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通过科学评价提出处理类似事件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八章 附 则

预案管理与更新: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五日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内政办字〔2003〕370号)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内政办字〔2003〕370号)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

    黄水镇中心卫生院 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护我镇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推荐阅读]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3-06-27 【生效日期】2003-06-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

    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内政办字〔2003〕114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3〕114号 【发布日期】2003-04-01 【生效日期】2003-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培训方案

    附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为落实全国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培训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003]70号)要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5篇)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生部令第35号 【发布日期】2003-05-12 【生效日期】2003-05-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传染性......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五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最终版)

    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内暴发流行,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

    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考试试卷(大全)

    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考试试卷社区护士一.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 正确洗手方法要求:水洗手时间不少于;注意指尖、指缝、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