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防治传染性疫病应急预案
为进步做好传染性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疫情反复,实现可持续控制。根据《密云县防治传染性疫病应急预案》,结合我工地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传染性疫病防治管理方法》认真总结我工地防治传染性疫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以保证今冬、明春我工地“零感染”为目标,全面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传染性疫病”工作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公司的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二、组织机构
(一)、工地启动以项目经理为总指挥的预防“传染性疫病”领导小组,加强传染病防治的日常检查管理。根据公司防治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批示和建筑业疫情情况,定期召开防治会议,安排布置本工地的防“传染病”工作。
(二)、岗位职责(1)、各分包单位必须成立防传染病组织。分包单位经理、基层单位负责人为防传染病直接负责人,并做到责任到班组,到具体人员。(2)、负责日常工地发热民工监测和上报工作。根据上级批示启动应急预案。对出现的发热民工要立即送入工地隔离室,在报公司和建委的同时与县医院发热门诊联系,并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做好防控工作。(3)、负责监督检查工地食堂、宿舍、厕所等地的传染性疫病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留死角。(4)、负责工地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工作,及时将上级防传染病相关批示精神传达到班组,保持工地民工的人心稳定。
三、日常工作措施
(一)、建立本系统发热病人监测网络制度,严格执行建委,关于防止非典性肺炎病情反弹实施方案》规定中要求的发热病人监测网络及监测信息上报流程。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疫病人或疑似病人都应当及时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二)、建筑工地实行规范管理。改善民工居住条件,取消大联铺,每间宿舍不得超 过15人,每人不低于3平米面积。对所有新招用人员实行健康体检制度,取得健康凭证后方可办理手续。
(三)、加强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严格施工现场各项卫生标准,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弥补漏洞,消除隐患。
四、疫情应急响应
疫情应急响应共分为一、二、三级,由市政府和北京防传染性疫病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决定启动,变更和结束应急响应。
(一)、三级响应时,工地防非传染病小组全面负责本工地防“传染病”工作。
(二)、三级响应时,工地防“传染性疫病”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工地防范与指挥直辖市工作。向公司防治“传染病”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完成公司防“传染性疫病”指挥部交办的工作任务。
疫情发生时对工地发病人员实施必要的隔离控制措施,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配合公司防治“传染性疫病”指挥部派出的督导组和专业部门共同对工地和民工生活区、宿舍、进行体温监测,定期消毒及其它防控措施。工地设立专职卫生负责人,负责体温 监测,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三)、二级响应时,工地防“传染病”领导小组受防治“传染性疫病”,承担指挥部交办的各项任务。组织指挥本工地重点地区的封闭隔离防控工作。在坚持三级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对所有发生疫情的民工实施隔离控制措施。根据县应急预案要求,本工地发现1例输入性病例或原发病例引起3例以上续发病例时,由工地报公司批准,采取封闭隔离控制措施。严格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出,设专人对工地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发现疫情时工地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隔离控制工作。
未发生疫情人员外出要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对宿舍、食堂、厕所等公共场所定时进行清理消毒。定时定人测量体温,发现异常立即根据上报流程向公司、建委和县疾病防治部门报告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督促防控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三)、一级响应时,工地防“传染性疾病”领导小组在公司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和县传染性疾病指挥部领导下工作,除实施隔离控制的疫情外,其它人员均应正常工作、生产和生活。各项防控措施在坚持二级疫情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下列措施:(1)、认真贯彻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北京防止传染性疾病工作的决定》和县委县的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和检查各项防控措施。配合公司及县疫病控制中心做好对疫情地点和场所的隔离控制;做好后勤保障和民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对传染性疫病确诊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控制工作。
(2)每个人均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报告传染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情况,发现可疑发烧病人立即向建委或县疫病控制中心报告。发生疫情工地的民工,必须服从有关部门采取隔离控制措施。(3)本工地实行封闭管理。工地与往地分开的,对施工现场和民工宿舍进行检查;对民工宿舍、食堂、厕所逐一定时、定点消毒。做到不擅自停工、停业和遗散民工。
五、要工地要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分级控制的原则积极,宣传普及传染性疫病防治知识、提高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组织健全,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确保防传染性疫病的顺利进行。按照本预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并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失误的要追究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中国建工集团双兴建筑责任有限公司
第二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防治应急预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防治应急预案
一、制定目的:
为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提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或我县启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后,医院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我院启动本预案。
三、应急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意识,做好人员、技术、物资、药品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疫情及时分析和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疫情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各小组按预案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各小组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和健全工作制度和职责,反应快速,处理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培训,各小组和有关科室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要广泛组织和动员公众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处理。
四、组织机构:
(一)组织体系
1、领导小组: 组 长:姜卫中
副组长:李扬威 沈 强 陈 革 段秋林 郑亚东 汪 洪 邵文明 石 峰
成 员:舒锡钧 王玉姣 王 勤 赵茂林 段 莉 郑 程 陈 密 饶双超 吕召民 邹艳清 梅守卫 饶正良 余小汉 郑松柏 周胜前 郑伦和 胡 勇 石 璧 黄 维
蒋云吉 万富贵
2、医疗救治专家组: 组长:李扬威
成员:吕召民 郑 程 余小汉 邹艳清 饶正良 郑松柏 蒋云吉 王玉姣
3、救治应急小组: 组长:李扬威
成员:吕召民 邹艳清 郑 程 胡 勇 郑伦和 陈 密 段海燕 夏旺存 郑 硕
饶正良 郑松柏 周胜前 余小汉 曾荣 蒋云吉 杨引玉 方纯洁 段珂凌 段福东 刘伟
4、疫情防控小组: 组长:李扬威
成员:王 勤 舒锡钧 王玉姣 郑 程 杨引玉 饶正良 邹艳清 曾 荣 段珂凌 段海燕 余小汉 郑松柏 周胜前 方纯洁
5、物资保障小组: 组长:陈 革
成员:黄 维 王 亮 饶双超 万富贵
6、疫情信息报告小组: 组长:李扬威
成员:陈 飞 段 莉 邵 慧
7、健康教育宣传小组: 组长:邵文明
成员:方宝生 舒锡钧 郑 程
8、安全保卫小组: 组长:郑亚东
成员:梅守卫 陈新明
(二)分工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
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会诊和制定救治方案; 救治应急小组:负责组织病人的诊疗与救治;
疫情防控小组: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职业防护指导;
物资保障小组:负责保障交通、通讯、水电、生活以及用房、防护用品、各类消毒剂和治疗药物供应及污染源和医疗废物的消毒与处理;
疫情信息报告小组:负责疫情报告工作;
健康教育宣传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宣传及信息发布工作; 安全保卫小组:负责阻止污染物流失或恶意高危传染源的流动,并划定警戒区域进行控制。
工作要求:所有小组成员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集合;在疫情解除警报前,所有成员外出必须向领导小组组长请假,批准后方可离院。
五、应急程序
(一)责任报告人:
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
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公卫科,公卫科接到报告后立即按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方式网路直报同时报告疾控中心。夜班及节假日报告行政总值班(电话0713-7012224)。
(三)处置措施:
1、加强发热门诊工作。
门诊部负责进一步规范预检分诊工作,将发热病人规范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接诊人员对发热病人要做好登记、诊断、报告和初步治疗。
2、对疑似病人应就地隔离观察或转至指定医院治疗。
发现疑似病人时要立即对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病人要立即转送至感染性疾病科隔离治疗。
3、初步积极救治病人。
具体参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2004版)》。
4、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5、做好医院消毒隔离和医护人员防护。
具体参照《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四)、预案终止
上级有关部门宣布终止预案,或我院首先发现的疫情被排除后,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终止本预案。
(五)、信息发布与健康教育
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信息统一由政府发布,任何个人和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方式向外界报告有关疫情和疑似病人情况。
各科室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媒介,开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防病知识的正面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能力。
六、后期处理
相关科室在禽流感疫情处理完毕后,要对处理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上报防治办公室。对在处理疫情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处理过程中有失职行为的科室和个人,要根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严重程度,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负责人及当事人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防控体系,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每年组织开展1-2次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治应急演练,提高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做好物资、药品、设备等储备,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防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法参与防治工作。
(五)、根据疫情变化和防治预案在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六)、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流行性感冒防治应急预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流行性感冒防治
应急预案
(一)目标与原则
1、目标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和监测网络报告,提高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部门间协调,及时沟通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发现SARS疫情,控制SARS疫情蔓延,防止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科学防治。
(二)监测与报告
1.按照县卫生局转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方案》的要求,发现疑似、临床诊断的SARS首例病例,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文件中规定的报告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2.发现流感首例病例时应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发生流感暴发疫情时应在1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3.指定防保科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上报县卫生局、防病站)。
(三)预防和控制
1、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采用多种形式,利用电子滚动屏幕、宣传橱窗等开展向社会公众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SARS、流感和流感的认识水平与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大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发现SARS和流感预警病例后,立即送渠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3、参与临床救治的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4、防保科负责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工作。
5、感染科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发生。
(四)医疗救治
1、病人的诊治
(1)配备有一定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对发热病人进行甄别和鉴别诊断。
(2)SARS和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转送由医务科统一负责。
2、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要求,做好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通知要求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五)预警和应急 发布预警的判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应急响应:按照《渠县人民医院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应急预案》执行。
(六)保障措施与应急准备
1、分析疫情趋势,判定工作方案
认真总结SARS防治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分析疫情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
2、组织保障
医院成立SARS和流感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院SARS和流感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信息管理工作。成立专家救治组和救治队伍。
3、做好物资储备
做到防治人员、治疗药品、防护设备、消毒器械四到位。
4、技术培训
对全体卫技人员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相关法律、法规及防治规范性文件的学习,SARS、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的防治基本知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隔离区设置及操作规范等。
(七)监督管理
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小组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责与义务,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对各科室SARS和流感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篇:义乌市司法局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义乌市司法局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目的
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发生、输入、扩散和蔓延,努力防止或减少该传染病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和《市委办[2003]216号》,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总体要求,以控制疫情为中心,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平战结合,应急为主;明确责任,加强督查,科学防治,依法管理。加强领导,依靠法制,动员社会,建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控、治长效机制,保障全体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区域内涉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与 控制的各项工作。
第二部分
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
成立义乌市司法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朱鸣任组长,副局长陈国建、黄建国、吴琅宝任副组长。
(二)任务和分工
1、综治协调组
组长由办公室主任陈樟荣兼任,成员为各科、处、所负责人组成:
(1)承办指导本局范围的防治工作,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协调安排有关重要活动。
(2)督查领导批示和部署各项工作的落实。督促做好防治工作信访、案件查办工作。
(3)收集整理非典防治工作信息,起草、编发各类文件、信息、会议材料和防治工作情况资料。
(4)组织落实日常值班,完成领导交办的有关工作事项。
2、物资组:
组长由办公室主任陈樟荣兼任,成员由姜铭、刘苏英组成。(1)预算传染性非典肺炎防治经费,及时汇报经费需求情况。(2)负责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安排和发放。
3、环境清理组:
组长由办公室副主任周樟明兼任,成员由傅咏梅、门卫组成。(1)督查各办公室、卫生间的卫生保洁工作。(2)做好大楼的消毒和保洁工作。
4、宣传组:
组长由宣教科副科长陈冬梅兼任,成员由龚美也、邓国景组成。主要负责:
(1)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2)开展健康教育。
(3)报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宣传抗击非典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5、督查组:
组长由分管创建工作副局长吴琅宝兼任。成员由楼根章、骆梅君组成。主要负责:
(1)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落实情况。
(2)协助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查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对非典防治措施落实不力的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
(3)发现疫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相关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在15分钟内赶到疫点现场,做好疫点封锁、人员隔离和群众思想工作。
6、疫情报告:
各科、处、所和个人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7、一般预防
(1)各科、处、所要以预防传染非典型肺炎为重点,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以整治内外卫生、消灭卫生死角,进行健康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从源头上防止各类传染病的滋生和蔓延。
(2)各办公场所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流通良好。(3)各个家庭做好卫生保洁和空气流通工作。(4)各单位(家庭)认真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第五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35号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5月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二○○三年五月十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以下简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必须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第十一条 卫生部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军队卫生主管部门通报。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接到通报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应当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二条 卫生部及时、如实向社会公布疫情;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疫情信息网络。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
第十四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
(二)对疫情报告进行汇总、分析、评估;
(三)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四)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医学观察措施;
(五)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六)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
(七)对医疗机构外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八)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九)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和医学咨询服务;
(十)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必要时,向集中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派驻人员,协助医疗机构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科学研究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对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十六条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八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报请当地政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时,应当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一)及时到达现场, 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二)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
(三)对医疗机构外被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
第二十条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拒绝配合的,请公安机关按照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协助。
第二十一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死亡后,尸体处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和卫生部、民政部《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遗体处理和丧葬活动的紧急通知》的规定,立即消毒、就地火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要时可以对尸体进行解剖查验。
第二十二条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以及国境口岸和入出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等需要采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控制措施的,按照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医疗救治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专门的医疗机构负责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指定专门机构和车辆负责转运工作,并建立安全的转诊制度。
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隔离、消毒条件,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分开隔离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卫生行政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负责收治可疑发热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应当根据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设立发热病人隔离观察室, 发现可疑发热病人时,及时通知县级医疗机构派专门技术人员诊断或者转诊。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传染病医疗救治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第二十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设立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及时、如实报告疫情;
(二)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治疗水平;
(三)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四)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五)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六)宣传疾病防治科学知识;
(七)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他防治工作。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执行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使用有效防护用品,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医务人员应当增强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意识,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遵守操作常规,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第二十八条对流动人口中的病人、疑似病人应当按照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原则,及时送当地指定的专门收治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治疗。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费用为由拒收病人。对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免费医疗,所发生救治费用由政府负担,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医疗机构购进医疗防护用品、药品和医用器械,必须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和办法进行,确保质量和安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第三十二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一)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
(二)医疗机构、留验站(所)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
(三)公共场所的消毒;
(四)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
(五)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六)依法开展其他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三条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建立领导、协调机构,组建预防控制专家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组织和协调技术攻关。
卫生部组织制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
第三十四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医疗救治队伍,加强对农村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严重地区的疫情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村地区控制疫情的能力和诊断、治疗水平。第三十五条卫生部根据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协调卫生资源,调集医疗卫生人员参加防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指定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救治任务,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参加防治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其主要负责人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
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
(二)在防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三)对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察、指导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的。
第三十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由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对有关医疗卫生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证书;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疫情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二)拒绝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三)未按照规定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
(四)拒绝接诊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
(五)未按照规定履行监测职责的。
第三十八条有关单位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
(二)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
(三)生产、经营、使用消毒产品、隔离防护用品等不符合规定与标准,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或者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的;
(四)拒绝、阻碍或者不配合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采样检验以及监督检查的;
(五)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六)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故意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他人感染的。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