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邵新老人、妇女、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3
邵家桥、立新村留守老年人、儿童及妇女调查统计情况
调 研 报 告
头闸镇邵家桥、立新村坐落于黄河平罗县西岸,滨河大道45公里处。生态良好、村民富裕、村容整洁,民风纯补。现有人口2986人,男性1516人,女性1452人。耕地面积8596.99亩,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950元。
第一部分全村的老人、妇女、儿童的人数比重基本情况
一、老龄人口基本情况
2013年全村60岁以上老龄人口46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4%;其中:按年龄段分60岁-79岁有451人,90岁以上10人。全村老龄人口中失独老人8人。全村空巢老人有6人。
二、儿童基本情况
2013年全村青少年及儿童共计560人,占总人口的18.8%其中:按年龄段分15-18岁有146人,13-14岁有73人。儿童总数为341人,占总人口的11.1%,其中:8-12岁有136人,7岁以下有203人。全村留守儿童统计有1人。
三、妇女基本情况
2013年全村妇女共计145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8、6% 其中:按年龄段分18岁一下的有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19岁-59岁有 人,占全村人口的,60岁以上的有 人 占总人口的
第二部分 全村老人、妇女、儿童的服务现况 针对邵家桥、立新村老年人,村委会利用撤销的邵家桥小学房屋及场地,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民办公助,兴办养老服务中心,已与本村在外经商的一家公司达成意向性协议,目前正在协商进行中;
俗话说的好妇女是男人的半边天,我村妇女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创业政策,争做致富带头人。目前我村留守儿童1人,父母离异跟随奶奶过,我村干部会定期慰问。
近年来,邵家桥、立新村积极响应头闸镇党委政府有关养老的各项政策法规,特别是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各项优惠政策。如2012年10月份的失地农民参加城村养老保险政策,积极宣传引导,提供各方面服务,调动老年人参保积极性,60岁以上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符合条件高龄津贴及时申报发放,在落实农村低保方面,全村享受农村低保的60岁以上老人共52人占到了享受低保总人数的51%,享受高龄补贴28人。在去年环境大整治过程中,需要拆除农村危旧土房,村委也充分考虑到一些老年人的重新建房的困难,将废弃的邵家桥小学用于居住。
第三部分 全村老人、妇女、儿童存在的需求
一、老人的需求
从全国来看,农村老龄人口中,选择居家养老的占老年人口的67%,这些老人大部分都有儿有女的,儿女大多在家能经常到照顾的老人起居。
1、我村属于农业村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老方法以约定俗成沿用至今。大多数还是居家养老。
2、愿意互助养老的占13%,这部分老人大多是独居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或无法及时照顾的。
3、选择机构养老的占8%,这部分老人大多是儿女不在身边或无法及时照顾的,但自己有一定收入或积蓄,也有儿女经济条件较好,但无法经常在身边照顾老人的。
4、选择乡镇社区养老服务的占12%。这部分老人大多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能够独立生活老人。
二、妇女、儿童的需求
我村妇女、儿童随着改革开放及相关优抚政策,生活水平及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几方面迫切需求:
1、看病难、看病贵仍是我村中老年妇女致贫的主要原因,走访结果显示,我村贫困妇女由于疾病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占大多数,其中因自己患病或家庭成员患病致贫的妇女占妇女总数的18%,因自身或家庭成员残疾致贫的贫困妇女占2%,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妇女占总人口的3%。
2、子女就学是我村妇女面临的最大困难。通过调查发现,我村中青妇女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子女上学问题,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求学环境,不得不举家搬到城里,面对高额的房价不得不购买楼房,但却没有技术和生存本事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她们对子女的教育经费投入心里压力很大。困难家庭母亲更是希望孩子的学习经费得到资助或减免,还有部分年轻母亲希望解决孩子托管问题和早教问题。
3、留守儿童内心孤独、留守妇女盼郎心切是我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和我村的小学生、中学生当前最主要的需求是得到亲人、朋友的陪伴,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寂寞,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但是很难满足。我村妇女面临感情的最大困难是情感匮乏、生活空虚,配偶基本都在外出务常年不在家。
第四部分存在问题及原因
1、农村老年人生活困难程度逐步增大。随着经济发展和城村化速度加快,越来越多青年人外出务工经商,并在城村买房居住,远离父母,无法照顾老人,然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服务。
2、农村空巢老人逐步最多。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解放了更多劳动力,大部分中青年人进城居住,老年人因住房、生活习俗等问题,仍留守农村家中。
3、子女赡养老人的意识逐步淡化。老年人因为购买住房、教育、生活等因素,导致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对老人的经济援助在减少,个别人不愿瞻仰老人,将养老的责任推给政府和社会,极个别人甚至还在“啃老”。
4、集中供养入住率很低。入住集中供养的养老机构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最需要集中供养的老人,大都依靠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低保、高龄等收入维持生活,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也存在着思想观念守旧,认为到福利院养老给子女丢面子。一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新模式不适应而不愿“走出家门”;一些子女因怕背“不孝之名”也不同意老人住社会养老机构,导致老人社会化养老参与率较低。
5、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公办养老机构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不高两个方面。敬老院仍然以民政部门批准的五保人员为对象,大槐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设施及公共娱乐、健身设施也都严重不足,仅能提高白天娱乐服务。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尚未起步。
6、我村贫困妇女由于疾病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占大多数,看病难、看病贵仍是我村中老年妇女致贫的主要原因。
7、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求学环境,不得不举家搬到城里,面对高额的房价不得不购买楼房,但却没有技术和生存本事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子女就学是我村妇女面临的最大困难。
8、留守儿童和我村的小学生、中学生当前最主要的需求是得到亲人、朋友的陪伴,成年女性需要家庭温念。留守儿童内心孤独、留守妇女盼郎心切是我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建议和对策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养老氛围。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类政策、法规和“孝亲敬老模范”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认。提高赡养老人的意识。
2、要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意识。以综治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老年人维权保护工作站和老年人司法援助公开宣判机制,引导群众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意识。
3、村级组织要通过《村民自治法》,完善村规民约,将不尊敬赡养老人纳入村规民约的范畴进行自治约束。
4、努力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城乡公办养老机构投入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敬老院等配套设施,积极探索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供养水平,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村“三无”对象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养老格局。二是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撤并后闲置房屋和场地,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生机和活力。
5、加强宣传,帮助妇女创业就业。加大妇女致富典型宣传力度,弘扬“四自”精神,通过模范作用促使贫困妇女转变观念,勤劳致富。继续为妇女提供创业就业扶持,在完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寻求更多的帮扶措施,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信息、资金、技能、环境等政策支持,进而改善贫困妇女生活环境,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
6、部门联动,对困难妇女、儿童群体进行帮扶。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号召爱心组织与农村妇女、被动进城妈妈、留守妇女交朋友、处姐妹;对留守儿童多关爱,给予心理抚慰、情绪疏导和困难帮扶,同时定期组织开展留守妇女、儿童慰问及健康体检活动;协调财政、农业、就业、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在信息服务、政策引导、技能培训等方面为贫困妇女进行多方位扶持,对留守儿童思想引导,教育支持。
7、积极维护权益,营造关爱妇女、儿童的社会氛围。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妇女、儿童,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对象是亲戚、朋友、村(居)民委员会,所以妇联组织要加大对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宣传,对影响妇女生存、发展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舆论监督,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利益。
姓名 张凤才
张天伏
朱正华
张锁柱
张正寿
陈做堂 所在队 5队 4队 1队 6队 8队 8队
邵家桥、立新村老年人关怀对象
年是否困有需求进入养老院龄 难 81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75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80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78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83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84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邵家桥邵家桥邵家桥邵家桥邵家桥邵家桥
全占林
余占林
李玉珍
谷汉兰
张玉英
徐月花
陈连芳
蔡玉英
桂毛丫
张梅梅
仇生龙 立新2队 邵家桥1队 立新3队
立新4队 立新4队 立新5队 立新1队 立新1队 立新3队 立新四队 立新一队
困难 87 困难 81 困难 82 困难
困难 80 困难 82 困难 80 困难 84 困难 83 困难 81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田秀秀
马卫国
桂兰兰
张凤兰
王建孝
曹金华
王花花
立新3队 邵家桥1队 邵家桥5队 邵家桥5队 邵家桥6队 邵家桥6队 邵家桥3队
困难 80 困难 81 困难 80 困难 87 困难 80 困难 80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第二篇:调研报告——妇女、儿童
当前妇女儿童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妇女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妇女儿童也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在自身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分析,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女性就业困难
1、文化低、技能单
一、年龄偏大是大部分女性就业的最大困难,在加上有些企业存在性别歧视,不想承担女性在生育等五期护方面的成本,所以增加了妇女就业压力增大。
2、由于###整体拆迁,破产企业、搬迁企业增多,使化地区存在就业岗位减少,使女性失业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无岗就业,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难度就更大了。
二、离婚率上升,离异女性的合法权益难以保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现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妇女的经济不独立,一旦婚姻出现危机,生存就成问题。如社区单新低保户增多。有的妇女文化素质太低,没有一技之长,独立生存能力偏低,大多数妇女没有法律意识,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家庭暴力的所上升
1、妇女在家庭暴力现象中损害越来越大,部分女性为了面子或维系家庭而采取忍让的态度,致使家庭暴力升级,女性爱到人身伤害后获赔难、获赔低。如,社区最近有一新申请的低保户,就是因家庭暴力,使双手至残,她与小孩没有生活来源,才到社区申请低保,她虽是高中文化,但没有什么技能,慑于老公的淫威,不敢举报,不敢声张,现因老公贩毒被拘留,才到社区来申请低保。
2、由于当事人不愿声张,而无法得到及时的协调。也有些上报有关部门而问题得不到解决,是因为家庭暴力当事人与司法部门大多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不便管,不履行《婚姻法》、《妇女法》中规定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宝义务,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施暴者。
四、留守儿童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多半是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在学习方面大多得不到帮助,在加上隔带的溺爱,导致留守儿童文明行为规范差,尊老爱幼方面表现差。
2、留守儿童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监护人普遍安全意识差、防范防护能力差,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意外伤、生存状况等安全隐患。如:暑期孩子溺水、触电、打斗等时有发生。
对策
一、女性就业方面
1、进一步优化妇女就业创业环境、及就业政策,把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贯穿于妇女就业创业全过程。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方面对用工单位录用女工占一定比例的优惠,鼓励扶持有利于女性就业创业的产业发展,推动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消除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依法维护女性的劳动权益。
2、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女性就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妇女自身素质。开展行之有效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针对有创业愿望的女性开展创业性的培训,变安置型就业为开发型就业,实现“一人创业带动一批人就业”,提升妇女就业层次和就业稳定率。
二、婚姻方面
1、加强对妇女对新婚姻法的学习。社区应组织妇女学习《新婚姻法》、《妇女保护法》及两刚两规划,增强法律意识。
2、进一步加大对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
3、加强法律监督,优化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制环境。
4、司法部门在处理涉及妇女儿童财产案件时,应对家庭财产进行调查,并视其情况对妇妇儿童司法倾斜。
三、家庭暴力方面
1、加快《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进程,尽快使家庭暴力有法可依。规定对造成受害者轻伤以下的家庭暴力行为人相应责任;明确相关单位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2、切实加强对社区妇女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者的协调能力。
3、建立家庭暴力干预机制,规范操作程序,提花人性化服务,对家庭暴力的典型案例应曝光,应严厉打击家庭暴力违法犯罪,有效震慑家庭暴力发生。
四、留守儿童方面
1、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立的信心。
2、社区应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组织好社区活动,让儿童离校不离教。
3、对于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加强关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第三篇:留守妇女和儿童调研报告
留守妇女和儿童的调研报告
**镇妇联
**镇36867万口人,属城郊型乡镇。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初步统计,全镇留守妇女1100余人,留守儿童1400余人。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妇女儿童的相关情况,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目前的生存、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更准确地把握当前我镇留守妇女儿童发展的实际需求,近日镇妇联对全镇的留守妇女儿童的基本情况及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做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
一、关于留守妇女的调研情况
(一)留守妇女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调查统计,有近七成的留守妇女在家照顾未成年子女和公婆,她们挑起了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家庭重担。多重角色的扮演加重了这个特殊人群的生产生活和生理心理的负担,劳动强度大、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
1、劳动强度增大,精神负担加重。一方面,男人外出打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繁重的劳动,使许多留守妇女体力透支健康受损。另一方面,男人外出了,赡养老人,养育孩子,洗衣做饭等繁琐的家务事也全靠她们去料理。由于丈夫长年不在身边,感到孤独、空虚、焦虑、压抑和无助。生活中缺少关爱,感情上出现空缺。
2、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维权意识差。处于弱势地位的“留守妇女”,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难以维权。大多数留守妇女对“权益侵害”不能很好地保护,村级组织以及其他社会
1力量还未能形成留守妇女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
3、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二)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造成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政策制度上看。以户籍管理制度为标志的城乡分割制度的阻隔。农民工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极差,大多数人不可能携带家属去城市里生活;另外,在社会权利方面,这些农民工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待遇,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之外,客观条件使得他们的妻子只能留守在农村。
其次从思想观念上看。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女性定位于以家庭为重心的、处于辅佐和服从地位的角色。结婚以后很少注重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经济上和精神上都依附于男方,没有经济地位,靠丈夫给钱过日子。
第三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是城市就业市场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大于女性,使留守妇女很难在城市就业市场中寻找到合适的岗位,面对劳动力市场对工人技术的要求,留守妇女更多时候处在就业的弱势地位。另一方面是农村现实生活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老人、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这使得她们处于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一是建议成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农村留守妇女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在农民工输出地,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民工输入地,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发展的政策,鼓励农民举家进城发展,如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农民与城镇居民平等待
遇等。
2、强化教育培训力度,提升留守妇女素质。建议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坚守在农村的劳动力特别是留守妇女的培训力度,将此类培训纳入各部门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培养一批“留守妇女带头人”,为留守妇女领路。
3、实施“留守妇女阳光关爱工程”,解决留守妇女实际困难。按照“党政领导、妇联协调、妇女参与、乡村联动”的原则,统一配备供留守妇女学习、交流的硬件设施,开通绿色渠道,使留守妇女有一个学习培训的阵地、互帮互助的组织、情感交流的平台、诉求表达的渠道、化解矛盾的机构、文化活动的场所。
一、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情况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
1、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情况。父母全都在外务工的家庭,有50%的以上的孩子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生活(其余50%跟随父母一起在外),上学、放学回家也大多由爷爷奶奶接送,少部分由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管。
2、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在外打工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并未减弱,绝大部分成年人外出务工时都会对子女的生活做比较放心的安排,外出后,他们在经济上给予充分的支持,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还可以。调查发现所有留守儿童都有充足的零花钱,但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缺乏监管,存有乱买零食,花钱没节制等现象。个别留守儿童有经常上网玩游戏的现象。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有困难的占75%。在双休日或节假日的学习基本上处于无人督促的状态。在学校也很少有成绩拔尖的学生。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及亲戚代理抚养,由于爷爷奶奶及代养亲戚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绝大多数父母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
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事与愿违,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
4、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有超过90%的还是希望和父母住在一起。有95%的孩子都说“想念爸爸妈妈。”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是“自我消化”。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5、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所委托的监护人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经常出现初冬就在为完全封冻的河里滑冰,夏天在水库、河道游泳发生险情的孩子。
(二)对策与建议
1、完善各项政策制度,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根本问题。一是发展农村经济,作好“原生态”经济文章,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镇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可以增强农村儿童受教育质量。二是加快城乡配套机制建设,解决留守儿童根本问题。由于城乡制度的脱节,农村孩子进城之后,在户籍、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差别,使农村孩子进城受到相当局限,没办法,更多的家庭只好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只有使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城镇原住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他们的子女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权,才会在最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
2、建立流动留守儿童档案制度。通过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从学前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总数是一个动态数据,会随着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等因素发生变化。所以,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务必建立一个定期更新、长期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数据库。详细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留守后谁负责监督、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孩子主要表现等情况的档案。以便我们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切实肩负起各学校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解决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为留守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的环境,推动留守孩子家园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每一所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都将设臵“快乐活动室”、“亲情工作室”、“爱心阅览室”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园地、交流平台、娱乐场所和健身阵地。借鉴希望工程模式建立的“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资金,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并常年接受社会的资助,又从机制上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的经费来源,通过聘任专门的志愿辅导员,常年开展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弥补留守儿童在情感和精神上的缺憾,调动了他们生活、学习的积极性。
4、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关爱行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缺失家庭温暖、缺少父母关爱的特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一是加强各企业、各单位、各学校与各村的联系,领导、干部、老师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的联系。二是开展城乡学生手牵手结对帮扶,让城里孩子与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知心姐妹”、“知心兄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交流社会见识,相互鼓励学习,为留守儿童创造多边、多向互动的氛围,也形成一个对城市孩子的教育模式。三是向热心妇女发出倡议,招募“爱心妈妈”。启动“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招募“爱心妈妈”活动的意义、目的,招募“爱心妈妈”。“爱心妈妈”采取“一帮一”,或者“一帮二”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达到“帮教一个孩子、稳定一个家庭、安宁一个地方、造福一个社会”的目的。
总之,解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为之共同努力,消除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制度形式保障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才能真正全面实现社会的和谐。
二0一一年五月十日
第四篇:淳安县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新
关于淳安县王家源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调研报告——以王家源村留守儿童俱乐部为依托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增多,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且庞大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一般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但同时也给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带来了诸多问题。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浙江大学11个学生利用暑假一周时间(7.10——7.17),来到留守儿童问题比较典型的淳安县王家源村,实地考察了王家源村留守儿童俱乐部,并以问卷和访谈等多种方式走近相关领导、俱乐部负责人和当地村民,并与当地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深入开展了相关问题的调研。
该报告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探究,关于留守儿童俱乐部的相关调研以及对于本次社会调研的总结与反思。
一、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探究
(一)当地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依托王家源村留守儿童俱乐部,调研对象为该俱乐部的留守儿童,均属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7~17岁之间。俱乐部平时固定有32个学生,其中28个为留守儿童。暑假总人数较多,为46人,其中留守儿童为26人。其中有46.2%的人父母一方在外打工,53.8%的人父母均在外打工。
淳安县文昌镇王家源村是由王家、丰源、塔心三个自然村组成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山区,是一个以第一产业为支柱的山村。全村335户1116人口中,外出务工有600多人,占总人口的53%。
(二)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分析
1.问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缺失
分析: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得知该村留守儿童的看护人中57.7%为隔代长辈,同时由于与看护人之间存在代沟,导致很多孩子会跟看护人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家庭教育的进行。调查显示,在“如果平时和看护人有矛盾时,你怎样处理”一问中,53.2%的人选择“闷声不吭”。心理上的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只能闷在心里,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由于看护人多为老年人,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且平时家里也有很多活要干,没有时间和能力针对孩子学习上和心理上的问题进行教育,导致孩子平时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只能问同学或者自己解决,而心理上的问题只能闷不吭声或者通过跟同学聊天来排解。再者,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很多孩子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缺少与父母面对面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多是通过电话进行简短的交流,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2.问题:留守儿童性格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向
分析:在调查和走访中发现,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的问题,甚至有的孩子不愿接父母从外地打来的电话。由于客观原因,孩子们几乎不大走出村子,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再加上与父母的交流也不多,和看护人之间又存在代沟,导致孩子平时很少与人交流,进而加剧孩子内向的性格,而内向又导致孩子平时容易受其他小朋友欺负,也缺乏对于外界事物的兴趣,进一步深化了孩子内向的程度。最典型的是一个被大家叫做“葫芦娃”的小男孩,父母在他两三岁时就出去打工,他在家基本不主动和爷爷奶奶交流,而总
是一个人看电视,除非是奶奶问,才会偶尔不耐烦地回应几句。当被问及平时和谁玩时,他竟然指指旁边的一个葫芦,这让我们都很惊讶。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留守儿童的普遍内向性格,或多或少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负面的影响。如何从教育入手,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积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问题:留守儿童课余活动单调,兴趣爱好单一,与外界沟通很少
分析: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家访得知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负担普遍比较重,所以孩子在家里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务甚至有些要帮家里干活挣钱,这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他们的课余活动时间;另一方面,留守儿童性格普遍比较内向,课余时间除了部分时间会找小朋友玩耍,其他时间基本上是在家里做自己的事情,主要是看电视。
在问卷调查“兴趣爱好”一栏中,很多孩子都写了“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很少看到其他回答。在家访中,我们也得知,很多孩子买的课外书都是老师要求的教辅资料,名著之类的很少有人买。这个结果与城市孩子在假期上各种兴趣班,学乐器绘画等完全不同。小学阶段,本应该是孩子们尽情发展兴趣的最好时机,他们却因为信息不对称、教育模式的落后、经济条件的限制,还停留在死抠课本的层次上,这令我们担忧。
有的留守儿童由于家的地理位置有些偏僻,平时几乎没有办法跟小朋友一起玩耍,还有些因为周边没有同龄的孩子,平时跟同龄孩子的交际仅限于在校期间。这些都导致了孩子的与外界沟通偏少。其实孩子们都很向往去外面看看,和俱乐部合作的杭州水业集团组织孩子们去杭州游玩时,孩子们的兴致都很高。但依然有很多孩子只是去父母工作的地方时,才有机会走出村子,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
4.问题:留守儿童学习目标模糊,主动性不强
分析:在家访时,我们也了解到,父母亲则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在“和父母打电话沟通时,他们会经常关心你的学习情况吗”一问中,有44.7%的人表示“几乎每次都会问”。但深入询问,我们发现父母其实并没有更详细深入的去了解孩子真正的学习情况,他们也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哪个高中、大学,只是时常提醒孩子要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看护人方面,由于自身教育水平受限,很多只是问“作业做完了吗”,也不作深入沟通。总之,父母和看护人在孩子的理想目标方面的引导较少,孩子自身也对此比较模糊。
在“你会主动和同学讨论问题”一问中,59.6%的人回答“偶尔”;在“你感觉自己的学习动力是否充足”一问中,仅10.6%的人回答“非常充足”,这两个数据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主动性上显得有些被动,这当然和学习的目标模糊也有一定关系。
(三)对策与建议
1.发展本地经济,吸引父母回乡就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留守子女”,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鉴于淳安县文昌镇王家源村是全县十大优美村庄,可以依托当地丰富资源和秀丽风光,发展旅游业;其“蔬”香门递是村里一大产业,主要生产高山绿色蔬菜,但需要大力推广,树立品牌。这要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本地经济,吸引更多人回乡就业,减少外出务工者。
2.改革户籍制度,为民工子女教育开通绿色通道。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一部分人是在外地跟随父母直到小学毕业,由于升初中、高中、考大学的缘故,不得不回乡就学,于是和父母分开。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和配套措施,解决这种尴尬的教育局面,让更多的人能接受父母直接的教育和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3.加强学校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发挥老师的功能。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王家源村的孩子是在当地一所寄宿制的潭头完小上学。相当长的时间孩子们是和老师在一起的,学校要加强对孩子们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老师要多和留守儿童谈心,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同时,学校可以请教育方面的专家定期开讲座,请看护人去听,接受这方面的培训。
4.吸引社会关注,形成社会帮扶机制。一方面,可以是企业等团体带孩子们出去,让他们接受新的信息刺激,明确目标,丰富知识,增加与外界的沟通;另一方面,可以与大学生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成立一个社会实践基地,利用假期时间,给孩子们带来更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也可以在学业上有所帮助与提高。最好形成一对一的长期联系。
5.鼓励个人或者团体创建一个托管中心,可以商业化运营。在提供基本生活资料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家的温暖,弥补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情感上的缺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环境。
二、关于留守儿童俱乐部的相关调研
(一)留守儿童俱乐部的基本情况
面对淳安县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当地政府等各部门(政团委、关工委、老年人协会)在2006年开始着手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建立留守儿童俱乐部的想法。此后,留守儿童俱乐部在全县相继建立。
2010年,文昌镇“春泥计划”领导小组决定在王家源村实施“春泥计划”试点,留守儿童俱乐部正式成立,现已经成为留守儿童俱乐部的示范点。该种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模式有待借鉴和推广。
1.建立
⑴地缘:王家源村有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并且伴随着2006年下乡移民政策的实施,居住在山上丰源自然村的村民搬到山下来,村民居住更加集中,也方便孩子们去俱乐部。建立之初,人们并不了解此俱乐部的实际意义及作用,是由俱乐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来吸引孩子们去的。
⑵场地:王家源村委积极响应政策并提供大力支持,将老年俱乐部、党员之家的场地腾出来作为共用场地,并安排专人负责。桌椅之类的是在废弃的小学中搬来的。目前,新的场地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
⑶师资:村里的退休老教师余樟润和村老年协会会长宋广福等一起志愿承担起俱乐部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他们并没有固定工资,只有微薄的务工补助。
⑷资金:在当地对俱乐部的模式、人员安排都有了整套计划之后,通过县关工委到市关工委争取到了一定数额的资金。平常,负责人只能依靠把俱乐部做得更好,以期评优,然后得到政府的一些奖励以维持正常运营。去年的“春泥计划”的评优和作为俱乐部的示范点的评选,政府给了大概1万5千元的奖励。
2.运行
⑴规模:俱乐部有32个小学生,其中28个为留守儿童。一个老师即退休教师余樟润负责教学工作。
⑵教学:上学期间,每周星期六集中活动,余老师会给孩子们道德、爱国、立志、行孝、卫生、文明等方面的教育,弥补某些家庭教育的不足;暑假每周固定一天集中活动,无特殊情况,从不间断。余老师负责检查、督促孩子们做好暑假作业,遇上不懂的题目,就逐一给予讲解。经过一个暑假的活动,大部分同学都完成暑假作业。
⑶管理:基本上是靠退休教师余樟润和村老年协会会长宋光火一起在负责,但是村委也一直很关心。
⑷器具:目前俱乐部有乒乓球桌、篮球场地、棋类、图书1000余册等活动器材。
⑸资助:俱乐部未建立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固定资金来源。购置设施的费用主要来源于一些
政府奖励,如“春泥计划”的评优和评上俱乐部示范点。在政府牵线的情况下,俱乐部取得了杭州水业集团的帮助,杭州水业集团给俱乐部大概4~5万元的资助,过年时也会过来看看孩子们,送给孩子们书等其他礼品,并为俱乐部送来篮球架等体育设施。水业集团每年还会组织十名孩子到杭州游玩,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企业等地方,以进一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水业集团与俱乐部的合作协议是五年,到去年为止第一个五年已经结束,但是由于双方都比较满意,达成再合作五年的协议,水业集团也会进一步的加强与俱乐部的联系,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3.成效
⑴学习:俱乐部有学习的气氛,一个暑假下来,大部分同学都完成暑假作业;碰到不懂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⑵安全:有村民言:“以前,村里的孩子们经常上蹿下跳的,吃饭都没有人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管不住,也让他们外出打工的父母很担心。而现在,俱乐部成了这些孩子的精神乐园,他们可以在这里打球、下棋、玩游戏,也可以让他们的父母放心一些。”
⑶文明:一位爷爷说自从有了这个俱乐部,很多小孩都变得有礼貌了很多,这得益于余老师的道德教育。
⑷卫生:俱乐部组织过一些公益活动:捡垃圾、植树、种草等;俱乐部还设置了小小卫生监督员,平时监督村民,若被发现乱扔垃圾,须罚款5元;有时候,村里的卫生员会给孩子们开展有关卫生健康方面的讲座,培养孩子们的卫生意识。
⑸交流:很多孩子在俱乐部找到了朋友,获得了友谊,平时一起讨论学习,一起玩;也有以为父亲坦言,去了俱乐部,孩子和他的交流明显增多了,也更懂事了;杭州水业集团曾组织孩子们去杭州旅游,孩子们普遍表示欢迎,因为这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
(二)留守儿童俱乐部的问题以及分析
1.问题:没有专项资金
分析:现在该俱乐部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设立专项资金,只是在开展顺利的情况下不时会有一些奖励等。资金的欠缺引发了各种问题,一方面是俱乐部设施条件,俱乐部的场地为村里自己解决,条件相对较差,能够容纳的孩子数量较小,且场地内的各种基本设施缺乏,例如空调、多媒体等等,同时俱乐部的体育设施是各方捐献提供,拥有一个乒乓球台、两个篮球架等,但是就现在来说这些条件十分的欠缺,不能满足孩子们学习、娱乐的需求,总的来说,并不能够提供一个十分舒适的环境以及能够满足各种学习所需的条件;另一个方面,资金缺乏则影响到了师资力量的聚集,进一步影响俱乐部的开办质量及效果。
2.问题:师资力量不够
分析:俱乐部现在的教学工作主要由72岁的余樟润老师负责,宋广福老师也会不时参与。由于于老师为退休教师,年纪较大,虽然从事过教育事业,但是其知识水平、教育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时代的变更、知识的更新等等,这是对其一大挑战。加上孩子数量相对较多,他们的年级跨度较大,这样一来,余老师的精力更是受到考验,不可能同时照顾各个年级、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拿作业辅导这一环节作为例子,于老师根本无暇顾及所有的孩子的学习辅导、问题解答,于是采用了高年级辅导低年级的模式,这样一来,学习辅导的效果并不能保证,甚至与留守在家爷爷奶奶看管并无明显差异。此外,道德教育、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师的思维限制,这些活动的种类有限、质量不能保证,缺乏活跃性,并不能充分起到活跃气氛兼教育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看,俱乐部需要专人管
理,专人控制,需要更专业的人士的加盟,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俱乐部的作用。另外又考虑到几位负责人年龄都很大了,很担心接班人的问题,如果没有接班人,俱乐部很难进行下去。
3.问题:关注度不够
分析:在所有的街头民众访谈对象中,对王家源村留守儿童俱乐部之类的组织的知情者不多,只占将近28%,而且其中很多人只是听说过,并不是十分了解,只有几位担任过村里相应职位的民众才较为了解。这一点反映出,留守儿童俱乐部并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并不为大多数民众所知晓,俱乐部的影响力和关注度都是不够的。即使在家访时,我们也发现,留守儿童的看护人以及父母对于这个俱乐部的情况也都不甚了解,只是觉得孩子有了一个免费学习的去处,能够提高成绩。
(三)对策和建议
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专项资金这是俱乐部运营之关键所在,没有固定资金,俱乐部的生存很难说。政府加快文昌镇开发力度以期获得更多财政收入同时,在财政预算的时候,多向教育倾斜一点,问题就解决了。
2.争取企业支持。目前,俱乐部有杭州水业集团不定期的支持和帮助,希望通过媒体宣传,结合当地旅游开发资源和高山蔬菜产业,吸引更多企业来赞助这个俱乐部。
3.与学校老师、高校学生建立合作关系。在获得充足资金预算的情况下,与当地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在假期不定期进行一些课外素质教育,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在暑假寒假,可以将俱乐部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4.俱乐部开展更多的亲子活动。一方面,增进孩子与父母或者看护人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加深民众对俱乐部的了解和关注,以期对俱乐部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本次社会调研的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调研结果分析以及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其中一个分支,所以调查留守儿童问题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意义。我们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淳安县文昌镇王家源村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解王家源村留守儿童的状况。研究分析表明,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性格方面,知识面,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原因有:缺少父母的关爱、监护人文化水平低下、信息接收量小、客观经济条件受限等,并提出从政府方面、家庭方面、社会方面、学校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此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考察了所在村的留守儿童俱乐部的情况通过和领导、负责人等的交流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希望该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模式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借鉴和推广。
(二)反思——调研的局限性
1.样本容量不够:本次社会调研只选取了淳安县的一个村,虽然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鉴于团队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我们的样本总量不够多,不排除有些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2.语言障碍: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和当地讲方言的爷爷奶奶一辈交流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不排除有理解不当的可能。
3.问题设计不周全:影响留守儿童问题的因素很多,我们在设计问卷和访谈内容时,不免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以致影响最后研究结果。
4.地理文化差异:本次社会调研仅局限在一个村,所以我们的调研结果只能说明当地的大概情况,至于不同地理文化的其他地方的适用性就无法保证。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实施方案
XX〔2015〕XX号
中共XXXXXXXXX委员会
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工作
实 施 方 案
XXXXXXX有关单位:
根据XXX„2015‟XXX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做好XXXXX“三留守”关爱服务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内容
(一)关爱留守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遇到的困难,以“三留守”办公室和中学共同牵头,开展各项活动。
1.健全信息。要全面摸清留守儿童情况,学校要在每学期初建立和完善专门的“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台账和电子数据库,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爱好、病史、儿童父母在外就业地点和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及其地址和联系方式。建立每位留守儿童档案,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2.结对帮扶。由学校负责,教师帮扶“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家长”,让留守儿童结交一个家庭健全、气氛融洽的“手拉手”小伙伴,引导他们互助互学共同成长。
3.健全网络。学校要设立“亲情聊天室”,将学校网址、班主任的电话或建立微信群告知儿童家长,由班主任安排学生定期与父母沟通,增强亲情交流。建立以村两委为主体,督促留守儿童和现有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的监护网络;建立以民政、妇联、卫生等部门为主体,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扶助和医疗保健网络。
(二)关爱留守妇女
以妇联为主体,针对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维权等方面难题,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七个一”关爱活动,具体是:建立一本台账、构筑一条爱心通道、打造一个互助家园、组建一支健身队伍、开展一次培训、开展一次健康普查、构建一条维权通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留守妇女良好氛围。
(三)关爱留守老人 针对留守老人收入来源无保障、生活无人照料、生病无人看护、生产无人帮忙、精神无人寄托、晚年生活比较空虚等现象,因地制宜地落实好服务机制。应根据辖区内留守老人的分布情况,发动干部主动与留守老人帮扶“结对子”,要建立与本村留守老人结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机制,主动及时地解决留守老人的各种困难,要宣传和推动留守老人的邻居、亲戚伸手帮扶,倡导今天关爱老人,明天需要他人关爱的社会风尚。
二、工作要求
对本地的“三留守”情况要摸清底子建立档案,明确帮扶对象,细化服务内容,各项帮扶活动要有记录。
三、与时间安排
从2015年4月开始,进行宣传发动、摸底登记、建帮扶对子等活动,创新工作方法,推出具有代表性、符合当地民情特色的“三关爱”活动,在年底进行总结,介绍推广好经验,建立长效机制。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三留守”工作实行属地管理,要把做好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由党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协调会议制度,推动活动顺利开展,及时协调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2.强化保障。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关爱活动,发动爱心人士捐资捐物参与活动,利用慈善捐赠平台,拓宽关爱活动经费来源渠道。
3.加强宣传。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渠道,让关爱对象和基层群众了解知晓各项关爱政策和制度,营造全民参与关爱行动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