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林庄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林庄小学在中心校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推动下,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学生的品德教育置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凸显品德课堂主阵地,构建“知行统一”的德育。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和国旗下讲话,是实施小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培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近几年来,我校立足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和整合德育和智育的内容,切实改进德育课程的方式方法,注重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做到四个到位,强化品德教学工作。
一是统筹安排,确保师资、时间到位。学校精心安排师德高尚、工作认真、业务扎实的教师担任兼职品德课教学。要求班主任对每天的晨会课和每周的班队会都必须做好专题安排。学校通过日常巡查和学生座谈会,经常了解这些课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是认真钻研,确保教学研究到位。我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经验交流,积极开展小学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的模式构建工作。初步形成了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品德课的教学模式。低年级为:(1)激情对话,导入新课;(2)看图学文,初步明理;(3)内化巩固,深化明理;(4)联系生活,辨析导行。中年级为:(1)情境导入;(2)范例感染;(3)主题陶冶;(4)延伸体验。高年级为:(1)看场景,受感染;(2)明事理,晓规范;(3)知做法,为实践;(4)联实际,辨是非。三是拓展延伸,确保教学内容到位。如今的社会,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在儿童生活当中,给他们的道德判断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思品课,学校要求教师在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必须把视角适度地扩展到学生家庭、生活中去,找出学生的道德薄弱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四是制度保障,确保教学效果到位。学校建立了品德课集体备课制度,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确保教学效果到位。
二、巧用学科课程资源,追求“润物无声”的德育。小学各学科都蕴含着育人的因素,渗透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精神食粮、人文思想,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自觉地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和谐共生,有机统一。
三、积极开展研究,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
在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的同时,我校不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努力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一是改进方法,实现从知识德育向生命德育的回归。我校通过改进品德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通过学习青少年儿童自己的生活中的榜样,培养学生善于欣赏别人,乐于分享精神收获的习惯和意识。
二是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德育的自主性。近年来,我校调整了德育工作思路,积极实施目标定位、小处入手的教育策略。我校制订德育特色规划就是《倡导自主道德学习,构建自主教育模式》,以“管好自己的口和手”为抓手,进行基础文明养成训练。在各班自编“自律儿歌”的基础上,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愉快的道德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三是注重整合,不断提升德育的整体水平。我校加强了对品德教学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工作的最新理论,树立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关怀德育、智慧德育,共同发展德育等新理念。把通过教学,使学生在道德建设方面有所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明确要求全体教师建立了德育手记,对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整合进行思考和创新,引导教师的教学目光时刻关注学生的德育。从我校教师撰写的德育手记中,可以看出学科教学与德育整合中教师思考与创新的火花。
研究德育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注重实践,进一步打造德育特色品牌,让德育之花开得更加鲜艳美丽。
第二篇: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我们二十三小学在市、区教育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推动下,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学生的品德教育置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凸显品德课堂主阵地,构建“知行统一”的德育。
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晨会、班会课和校会,是实施小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培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近几年来,我校立足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和整合德育和智育的内容,切实改进德育课程的方式方法,注重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做到四个到位,强化品德教学工作。
一是统筹安排,确保师资、时间到位。学校精心安排师德高尚、工作认真、业务扎实的教师担任专职品德课教学。要求班主任对每天的晨会课和每周的班队会都必须做好专题安排。学校通过日常巡查和学生座谈会,经常了解这些课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认真钻研,确保教学研究到位。我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思品课教学活动设计评比,每年的中心校德育工作会议都安排进行思品课教学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小学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的模式构建工作。初步形成了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品德课的教学模式。低年级为:(1)激情对话,导入新课;(2)看图学文,初步明理;(3)内化巩固,深化明理;(4)联系生活,辨析导行。中年级为:(1)情境导入;(2)范例感染;(3)主题陶冶;(4)延伸体验。高年级为:(1)看场景,受感染;(2)明事理,晓规范;(3)知做法,为实践;(4)联实际,辨是非。05年全市品德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两位老师的现场品德课均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三是拓展延伸,确保教学内容到位。如今的社会,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在儿童生活当中,给他们的道德判断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思品课、晨会课这些主阵地上,学校要求教师在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必须把视角适度地扩展到学生家庭、生活中去,找出学生的道德薄弱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我校曾出现过这样一部分特殊儿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上网,有些几乎发展成为疑似网瘾少年。他们的学业受到不小的影响,对待生活的态度,待人接物,是与非的观念等都产生了一些偏激,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有所表露。针对这一新情况,学校及时拓展德育内容,利用校会集中进行了“适度网上交流,培养健康心理”的专题辅导。我们用曾经因为过度迷恋网络而影响身心发展,被某中学劝退的学生李某的典型案例,教育这些孩子,让他们懂得,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样,在第一时间内防止了这些孩子进一步滑向网瘾少年的泥潭。
四是制度保障,确保教学效果到位。学校建立了品德课集体备课制度,品德课课堂评估和观摩制度,品德课期末考查评估制度。结合晨会和班队会工作,每学期进行中队活动观摩评比,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确保教学效果到位。
二、巧用学科课程资源,追求“润物无声”的德育。
小学各学科都蕴含着育人的因素,渗透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精神食粮、人文思想,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自觉地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和谐共生,有机统一。这里,仅以阅读和科学两门学科为例。
一是阅读育德。我校的语文课注重通过阅读欣赏表演,提高学生自我德育能力。新开设的“阅读欣赏”课就是熏陶学生道德情操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我们注重通过阅读欣赏,引导学生走进一个阅读求知、阅读养性、阅读生智、阅读培德的新境界。我校建立了校级和班级两级的阅读交流平台,通过对书中主人翁介绍、点评,让学生在无痕无迹的状态下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建立健康向上,积极向善的道德意志。我们还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德育成果。学生自编自导了《负荆请罪》、《三袋麦子》、《餐桌上的一堂课》、《青蛙看海》等课本剧,在对剧中主人公的褒贬中,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生动的道德洗礼。
二是科学育德。我校近年来一直把科学与德育的联姻融合作为研究课题之一。我们在高年级学生中推行了“写科学小论文,做科学小行家”的活动。在上学期推荐参加全市小学生科学小论文评比活动的小论文中,有五篇荣获等级奖。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甚至性格特征,都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德育效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三积极开展研究,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在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的同时,我校不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努力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一是改进方法,实现从知识德育向生命德育的回归。我校通过改进品德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通过学习青少年儿童自己的生活中的榜样,培养学生善于欣赏别人,乐于分享精神收获的习惯和意识。我校五(2)班王雅琳同学身患白血病六年多,但她热爱生活、自强不息、坚持到校,成绩优良。我们将该班的品德教育活动制成了电视短片,向全校开放,介绍王雅琳同学的感人事迹,不少学生在观看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深受教育,终身难忘。二是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德育的自主性。近年来,我校调整了德育工作思路,积极实施目标定位、小处入手的教育策略。我校制订的“十一五”德育特色规划就是《倡导自主道德学习,构建自主教育模式》,以“管好自己的口和手”为抓手,进行基础文明养成训练。在各班自编“自律儿歌”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校学生遵守的“娄小学生自律儿歌”,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愉快的道德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三是注重整合,不断提升德育的整体水平。我校加强了对品德教学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工作的最新理论,树立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关怀德育、智慧德育,共同发展德育等新理念。把通过教学,使学生在道德建设方面有所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明确要求全体教师建立了德育手记,对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整合进行思考和创新,引导教师的教学目光时刻关注学生的德育。从我校教师撰写的德育手记中,可以看出学科教学与德育整合中教师思考与创新的火花。下面一段话出自我校一位英语老师的德育手记,反映了她对英语学科德育因素渗透的体会:
英语中日常对话对礼仪要求特别高,甚至一些在中文情境中可以不礼貌用语的地方也是如此。如“Thank you”“Please”“Sorry”等,让学生多说多练,不仅可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英语课中的语言材料,多为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尊重、合作等各个方面。德,乃立人之本,德育乃是各科之基。适时融入德育是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必要的补充。英语课也不例外。研究德育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注重实践,进一步打造德育特色品牌,让德育之花在娄小开得更加鲜艳美丽。
第三篇: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我们xx中心小学在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推动下,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学生的品德教育置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凸显品德课堂主阵地,构建“知行统一”的德育。
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晨会、班会课和校会,是实施小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培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近几年来,我校立足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和整合德育和智育的内容,切实改进德育课程的方式方法,注重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做到四个到位,强化品德教学工作。
一是统筹安排,确保师资、时间到位。学校精心安排师德高尚、工作认真、业务扎实的教师担任专职品德课教学。要求班主任对每天的晨会课和每周的班队会都必须做好专题安排。学校通过日常巡查和学生座谈会,经常了解这些课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是认真钻研,确保教学研究到位。我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思品课教学活动设计评比,每年的中心校德育工作会议都安排进行思品课教学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小学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的模式构建工作。初步形成了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品德课的教学模式。低年级为:(1)激情对话,导入新课;(2)看图学文,初步明理;(3)内化巩固,深化明理;(4)联系生活,辨析导行。中年级为:(1)情境导入;(2)范例感染;(3)主题陶冶;(4)延伸体验。高年级为:(1)看场景,受感染;(2)明事理,晓规范;(3)知做法,为实践;(4)联实际,辨是非。XX年全市品德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两位老师的现场品德课均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三是拓展延伸,确保教学内容到位。如今的社会,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在儿童生活当中,给他们的道德判断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思品课、晨会课这些主阵地上,学校要求教师在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必须把视角适度地扩展到学生家庭、生活中去,找出学生的道德薄弱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我校曾出现过这样一部分特殊儿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上网,有些几乎发展成为疑似网瘾少年。他们的学业受到不小的影响,对待生活的态度,待人接物,是与非的观念等都产生了一些偏激,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有所表露。针对这一新情况,学校及时拓展德育内容,利用校会集中进行了“适度网上交流,培养健康心理”的专题辅导。我们用曾经因为过度迷恋网络而影响身心发展,被某中学劝退的学生李某的典型案例,教育这些孩子,让他们懂得,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样,在第一时间内防止了这些孩子进一步滑向网瘾少年的泥潭。
四是制度保障,确保教学效果到位。学校建立了品德课集体备课制度,品德课课堂评估和观摩制度,品德课期末考查评估制度。结合晨会和班队会工作,每学期进行中队活动观摩评比,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确保教学效果到位。
二、巧用学科课程资源,追求“润物无声”的德育。
小学各学科都蕴含着育人的因素,渗透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精神食粮、人文思想,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自觉地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和谐共生,有机统一。这里,仅以阅读和科学两门学科为例。
一是阅读育德。我校的语文课注重通过阅读欣赏表演,提高学生自我德育能力。新开设的“阅读欣赏”课就是熏陶学生道德情操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我们注重通过阅读欣赏,引导学生走进一个阅读求知、阅读养性、阅读生智、阅读培德的新境界。我校建立了校级和班级两级的阅读交流平台,通过对书中主人翁介绍、点评,让学生在无痕无迹的状态下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建立健康向上,积极向善的道德意志。我们还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德育成果。学生自编自导了《负荆请罪》、《三袋麦子》、《餐桌上的一堂课》、《青蛙看海》等课本剧,在对剧中主人公的褒贬中,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生动的道德洗礼。
二是科学育德。我校近年来一直把科学与德育的联姻融合作为研究课题之一。我们在高年级学生中推行了“写科学小论文,做科学小行家”的活动。在上学期推荐参加全市小学生科学小论文评比活动的小论文中,有五篇荣获等级奖。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甚至性格特征,都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德育效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三、积极开展研究,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
在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的同时,我校不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努力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一是改进方法,实现从知识德育向生命德育的回归。我校通过改进品德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通过学习青少年儿童自己的生活中的榜样,培养学生善于欣赏别人,乐于分享精神收获的习惯和意识。我校五(2)班王雅琳同学身患白血病六年多,但她热爱生活、自强不息、坚持到校,成绩优良。我们将该班的品德教育活动制成了电视短片,向全校开放,介绍王雅琳同学的感人事迹,不少学生在观看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深受教育,终身难忘。
二是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德育的自主性。近年来,我校调整了德育工作思路,积极实施目标定位、小处入手的教育策略。我校制订的“十一五”德育特色规划就是《倡导自主道德学习,构建自主教育模式》,以“管好自己的口和手”为抓手,进行基础文明养成训练。在各班自编“自律儿歌”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校学生遵守的“娄小学生自律儿歌”,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愉快的道德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三是注重整合,不断提升德育的整体水平。我校加强了对品德教学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工作的最新理论,树立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关怀德育、智慧德育,共同发展德育等新理念。把通过教学,使学生在道德建设方面有所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明确要求全体教师建立了德育手记,对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整合进行思考和创新,引导教师的教学目光时刻关注学生的德育。从我校教师撰写的德育手记中,可以看出学科教学与德育整合中教师思考与创新的火花。下面一段话出自我校一位英语老师的德育手记,反映了她对英语学科德育因素渗透的体会:
英语中日常对话对礼仪要求特别高,甚至一些在中文情境中可以不礼貌用语的地方也是如此。如“thankyou”“please”“sorry”等,让学生多说多练,不仅可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英语课中的语言材料,多为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尊重、合作等各个方面。德,乃立人之本,德育乃是各科之基。适时融入德育是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必要的补充。英语课也不例外。
研究德育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注重实践,进一步打造德育特色品牌,让德育之花在娄小开得更加鲜艳美丽。
第四篇: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精选范文: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共2篇)近年来,我们xx中心小学在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推动下,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学生的品德教育置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凸显品德课堂主阵地,构建“知行统一”的德育。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晨会、班会课和校会,是实施小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培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近几年来,我校立足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和整合德育和智育的内容,切实改进德育课程的方式方法,注重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做到四个到位,强化品德教学工作。一是统筹安排,确保师资、时间到位。学校精心安排师德高尚、工作认真、业务扎实的教师担任专职品德课教学。要求班主任对每天的晨会课和每周的班队会都必须做好专题安排。学校通过日常巡查和学生座谈会,经常了解这些课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认真钻研,确保教学研究到位。我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思品课教学活动设计评比,每年的中心校德育工作会议都安排进行思品课教学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小学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的模式构建工作。初步形成了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品德课的教学模式。低年级为:(1)激情对话,导入新课;(2)看图学文,初步明理;(3)内化巩固,深化明理;(4)联系生活,辨析导行。中年级为:(1)情境导入;(2)范例感染;(3)主题陶冶;(4)延伸体验。高年级为:(1)看场景,受感染;(2)明事理,晓规范;(3)知做法,为实践;(4)联实际,辨是非。xx年全市品德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两位老师的现场品德课均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三是拓展延伸,确保教学内容到位。如今的社会,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在儿童生活当中,给他们的道德判断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思品课、晨会课这些主阵地上,学校要求教师在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必须把视角适度地扩展到学生家庭、生活中去,找出学生的道德薄弱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我校曾出现过这样一部分特殊儿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上网,有些几乎发展成为疑似网瘾少年。他们的学业受到不小的影响,对待生活的态度,待人接物,是与非的观念等都产生了一些偏激,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有所表露。针对这一新情况,学校及时拓展德育内容,利用校会集中进行了“适度网上交流,培养健康心理”的专题辅导。我们用曾经因为过度迷恋网络而影响身心发展,被某中学劝退的学生李某的典型案例,教育这些孩子,让他们懂得,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样,在第一时间内防止了这些孩子进一步滑向网瘾少年的泥潭。四是制度保障,确保教学效果到位。学校建立了品德课集体备课制度,品德课课堂评估和观摩制度,品德课期末考查评估制度。结合晨会和班队会工作,每学期进行中队活动观摩评比,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确保教学效果到位。
二、巧用学科课程资源,追求“润物无声”的德育。小学各学科都蕴含着育人的因素,渗透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精神食粮、人文思想,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自觉地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和谐共生,有机统一。这里,仅以阅读和科学两门学科为例。一是阅读育德。我校的语文课注重通过阅读欣赏表演,提高学生自我德育能力。新开设的“阅读欣赏”课就是熏陶学生道德情操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我们注重通过阅读欣赏,引导学生走进一个阅读求知、阅读养性、阅读生智、阅读培德的新境界。我校建立了校级和班级两级的阅读交流平台,通过对书中主人翁介绍、点评,让学生在无痕无迹的状态下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建立健康向上,积极向善的道德意志。我们还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德育成果。学生自编自导了《负荆请罪》、《三袋麦子》、《餐桌上的一堂课》、《青蛙看海》等课本剧,在对剧中主人公的褒贬中,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生动的道德洗礼。二是科学育德。我校近年来一直把科学与德育的联姻融合作为研究课题之一。我们在高年级学生中推行了“写科学小论文,做科学小行家”的活动。在上学期推荐参加全市小学生科学小论文评比活动的小论文中,有五篇荣获等级奖。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甚至性格特征,都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德育效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三、积极开展研究,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在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的同时,我校不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努力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一是改进方法,实现从知识德育向生命德育的回归。我校通过改进品德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通过学习青少年儿童自己的生活中的榜样,培养学生善于欣赏别人,乐于分享精神收获的习惯和意识。我校五(2)班王雅琳同学身患白血病六年多,但她热爱生活、自强不息、坚持到校,成绩优良。我们将该班的品德教育活动制成了电视短片,向全校开放,介绍王雅琳同学的感人事迹,不少学生在观看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深受教育,终身难忘。二是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德育的自主性。近年来,我校调整了德育工作思路,积极实施目标定位、小处入手的教育策略。我校制订的“十一五”德育特色规划就是《倡导自主道德学习,构建自主教育模式》,以“管好自己的口和手”为抓手,进行基础文明养成训练。在各班自编“自律儿歌”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校学生遵守的“娄小学生自律儿歌”,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愉快的道德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三是注重整合,不断提升德育的整体水平。我校加强了对品德教学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工作的最新理论,树立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关怀德育、智慧德育,共同发展德育等新理念。把通过教学,使学生在道德建设方面有所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明确要求全体教师建立了德育手记,对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整合进行思考和创新,引导教师的教学目光时刻关注学生的德育。从我校教师撰写的德育手记中,可以看出学科教学与德育整合中教师思考与创新的火花。下面一段话出自我校一位英语老师的德育手记,反映了她对英语学科德育因素渗透的体会:英语中日常对话对礼仪要求特别高,甚至一些在中文情境中可以不礼貌用语的地方也是如此。如“thank you”“please”“sorry”等,让学生多说多练,不仅可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英语课中的语言材料,多为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尊重、合作等各个方面。德,乃立人之本,德育乃是各科之基。适时融入德育是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必要的补充。英语课也不例外。研究德育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注重实践,进一步打造德育特色品牌,让德育之花在娄小开得更加鲜艳美丽。
[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共2篇)]篇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精选 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精选
做好习惯教育,打造好学生
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好习惯将受益终生,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这正是学生习惯教育需要取得的预期效果,最终达到习惯决定命运。从多年的学生习惯养成的德育工作探索和经验中可知,总结如下几方面:
一紧密结合日常行为规范,用制度规范学生习惯,在集体中养成统一的好习惯。
农村学生陋习、旧习、恶习诸多,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要进行制度管理,从制度管理中规范学生的习惯,从习惯变成自然,实现“无为而治”。往往从集体统一习惯开始,从集体到个体,从大到小,从上而下,一般比较容易比较取得实效性和时效性。一个好的集体肯定有好习惯,这种好习惯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力量巨大而无形。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影响到集体的荣誉,以强烈的集体主义来强化自己的行为习惯。做法有:
1、在管理上坚持用制度评估量化,形成对学生的管理习惯,促成学生的好习惯统一养成,是农村习惯教育的基石。一是对整体学生
每日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用一个根本制度-《值日管理制度》来去进行评估量化,但每日突出一个环节来重点管理。比如今天检查课堂违纪问题,明天抽查课间管理死角学生非正常不良集中问题;二是多年来定期实行重点管理区域常态化管理。比如:对学生的头发、首饰、装扮等仪容仪表每四周检查一次。“禁止学生穿拖鞋进入教学区域,每2周突击检查一次。校园内禁止使用手机,专门买了探测仪,每4周突击检查一次,违者学校统一收缴保管,期末后家长陪同取回。晚上时常到围墙下突击检查学生爬围墙情况。等等。三是在课间、自习课、晚读课等在学校没有教师统一管理和组织的时段和区域,加强了对是否有良好的遵守校纪校规习惯监管和巡查,尤其是仪容仪表、穿拖鞋、使用手机、处理学生矛盾的良好习惯问题,在周一国旗下讲话时进行了特殊主题的量化总结,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多正面牵引,把国旗下讲话变成是学生习惯成长的指挥棒。
2、坚持每4周在制度量化下得出的各班评估成绩进行“十佳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促进班级在制度中、在原则中习惯成长,发挥班级的阵地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制度管理中,很多学校往往会习惯用扣分制,而我们发现通过检查一项工作后使用零扣分的班集体给予加奖分的办法,效果较佳。我们也正在尝试所有的项目往这方面去努力实现管理调整。
3、每一次颁奖时,对突出的班级为何取得如此好成绩的好事例
好现象好习惯坚持进行类总,进行全校通报,尤其是在这个群体中学生为取得班级优秀成绩而付出努力的良好习惯表现,要加以充分肯定。让学生养成一个强烈的意识: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决定了集体的荣誉。
二用大爱来包容学生的个体习惯,为学生的个性习惯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学生的有些习惯可能和大人的培养意图、集体统一要求会有所偏离,甚至是格格不入。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是否用大爱来包容学生的个体习惯和用期望的目光关注其习惯发展很重要。不能盲目对待,单一处理,更不能以“另类”“异物”而一棍子打死。
1、从认识上做到牵引教师从一些科学家、成功人士、名人的成长“缺点”中入手,比如牛顿、华罗庚,善意看待学生的某些习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正视学生的习惯,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习惯形成对过去而言不存在对与错,不同的学生的成长历程会存在不同的习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2、从学生的个性习惯发展出发,开启人生成才大门。我们经常在教育管理常态会上引用香港教育年会中的案例:“一学生长期关注蚂蚁的习惯,时常迟到,甚至有时忘了作业。很多学校和很多老师眼
中的差生,但是后来经过某教育工作者的个性习惯牵引:鼓励他在完成学业的时候继续深入关注蚂蚁,安排专业老师专门辅导,甚至让他在学生当中组成自己的研究团队,最后变成是地区性的灭蚁专家,他的团队成员很多成为和灭蚁相关联的知识区域人才。”“一学生长期至关注科幻片,其它的一塌糊涂,经引导关注应急问题,并养成习惯,后来成为一个国家的应急专家。”作为个性习惯教育的启迪,让教师在学生的某些习惯中加以甄别,从学生的语言、读写、绘图、组织能力等方向加以培养,加以开发,创造平台,通过比赛、活动来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寻找兴趣爱好的人组成一个小集体,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给以帮带扶。学生的成长往往从对某一问题的关注开始,引起兴趣,坚持深入变成一种习惯,最后成功。这种个体的习惯教育发展成功,远远不如一个小集体或者是大集体的个性习惯的整体成长。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案例:一学生经常赌博,而且会千术。为此也不知所措,后来我们改变策略,让他经常在特定的场合给师生表演千术,引导他
关注魔术表演和军人的战术伪装,让他以后变成在文艺节目上表演魔术,时常和他交流看法,后来他参军,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侦察兵。
三纪律教育手段,在习惯教育中可以形成更好的成效,用纪律强化学生的习惯。[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共2篇)]
坏习惯将贻害无穷,根据调查显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不良习惯开始的,而初中阶段更是高发期。为此,要做好如下工作:
1、把法制教育变成习惯教育的一种常态教育,通过一些举措,如聘请法制副校长入校、开展法制专题教育、联合政治思想课程教育、法制班会课、法制知识宣传等,让学生懂法知法学法用法守法,教育学生在犯罪案例的反面材料中警惕、警示,从法律中养成习惯。
2、建立纪律教育制度,严格履行纪律教育程序,建立纪律教育档案,用纪律教育手段保证习惯教育。一是学生的问题教育中,形成了以“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挂级领导-纪律处分”为主轴的纪律教育梯队,让学生有这样的习惯:谁找我谈话了,我自身的问题严重性到了哪个层次了,要学生自身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从而在潜意识上有所约束自身的行为习惯;二是对学生出现矛头和不良习惯现象由纪律教育手段进行强化,强化习惯养成。建立了相关的专项违纪制度,坚持“从重、从严、从快”的专项违纪处理制度,变成学校管理的底线管理习惯。比如:在《出勤管理制度》中虚报住址、虚报家长联系电话、无故旷课、冒充家长和老师签批请假条;重大安全违纪;七大违纪,实行个人和班级评优奖优一票否决;不尊重老师和不服从管理;打群架、打架使用器械、引入社青介入处理学生矛盾;学生发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轩那小学在县教育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推动下,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学生的品德教育置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凸显品德课堂主阵地,构建“知行统一”的德育。
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晨会、班会课和校会,是实施小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培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近几年来,我校立足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和整合德育和智育的内容,切实改进德育课程的方式方法,注重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做到四个到位,强化品德教学工作。
一是统筹安排,确保师资、时间到位。学校精心安排师德高尚、工作认真、业务扎实的教师担任专职品德课教学。要求班主任对每天的晨会课和每周的班队会都必须做好专题安排。学校通过日常巡查和学生座谈会,经常了解这些课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是认真钻研,确保教学研究到位。我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思品课教学活动设计评比,每年的中心校德育工作会议都安排进行思品课教学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小学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的模式构建工作。初步形成了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品德课的教学模式。低年级为:(1)激情对话,导入新课;(2)看图学文,初步明理;(3)内化巩固,深化明理;(4)联系生活,辨析导行。中年级为:(1)情境导入;(2)范例感染;(3)主题陶冶;(4)延伸体验。高年级为:
(1)看场景,受感染;(2)明事理,晓规范;(3)知做法,为实践;
(4)联实际,辨是非。
三是拓展延伸,确保教学内容到位。如今的社会,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在儿童生活当中,给他们的道德判断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思品课,学校要求教师在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必须把视角适度地扩展到学生家庭、生活中去,找出学生的道德薄弱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我校曾出现过这样一部分特殊儿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上网,有些几乎发展成为疑似网瘾少年。
四是制度保障,确保教学效果到位。学校建立了品德课集体备课制度,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确保教学效果到位。
二、巧用学科课程资源,追求“润物无声”的德育。
小学各学科都蕴含着育人的因素,渗透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精神食粮、人文思想,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自觉地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和谐共生,有机统一。这里,仅以阅读和科学两门学科为例。
一是阅读育德。我校的语文课注重通过阅读欣赏表演,提高学生自我德育能力。新开设的“阅读欣赏”课就是熏陶学生道德情操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我们注重通过阅读欣赏,引导学生走进一个阅读求知、阅读养性、阅读生智、阅读培德的新境界。我校建立了校级和班级两级的阅读交流平台,通过对书中主人翁介绍、点评,让学生在
[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共2篇)] 无痕无迹的状态下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建立健康向上,积极向善的道德意志。我们还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德育成果。学生自编自导了《负荆请罪》、《三袋麦子》、《餐桌上的一堂课》、《青蛙看海》等课本剧,在对剧中主人公的褒贬中,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生动的道德洗礼。
二是科学育德。我校近年来一直把科学与德育的联姻融合作为研究课题之一。我们在高年级学生中推行了“写科学小论文,做科学小行家”的活动。在上学期推荐参加全市小学生科学小论文评比活动的小论文中,有五篇荣获等级奖。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甚至性格特征,都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德育效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三、积极开展研究,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
在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的同时,我校不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努力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一是改进方法,实现从知识德育向生命德育的回归。我校通过改进品德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通过学习青少年儿童自己的生活中的榜样,培养学生善于欣赏别人,乐于分享精神收获的习惯和意识。
二是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德育的自主性。近年来,我校调整了德育工作思路,积极实施目标定位、小处入手的教育策略。我校制订的“十一五”德育特色规划就是《倡导自主道德学习,构建自主教育
模式》,以“管好自己的口和手”为抓手,进行基础文明养成训练。在各班自编“自律儿歌”的基础上,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愉快的道德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三是注重整合,不断提升德育的整体水平。我校加强了对品德教学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工作的最新理论,树立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关怀德育、智慧德育,共同发展德育等新理念。把通过教学,使学生在道德建设方面有所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明确要求全体教师建立了德育手记,对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整合进行思考和创新,引导教师的教学目光时刻关注学生的德育。从我校教师撰写的德育手记中,可以看出学科教学与德育整合中教师思考与创新的火花。
研究德育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注重实践,进一步打造德育特色品牌,让德育之花在展小开得更加鲜艳美丽。
第五篇: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143班 周贤珊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如今,在我们学校有许多同学的家庭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艰苦奋斗的观念在一些同学们的脑海中日趋淡薄,比吃、比穿、比阔气成了同学们之间的重要话题,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出现了不认真做好作业、不认真值日和劳动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甚至随手将剩饭乱到;乘公共汽车抢占座位,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还有些同学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因而,在学校的教室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试比高”的脚印;在学校公车上,好好的座位伤痕累累;平时劳动、搞卫生,计较个人得失;面对社会上的坏人坏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见义勇为的勇气。
那么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呢,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呢?
1、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
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应了解校规校纪,就应知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规范的内容,还要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同学们要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自己的目标:正直、善良、健康。要明白成人比成 材更重要。
2、自主学习习惯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针对这些学生我们也会要求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你们格外的关照。我认为批评永远不如激励奏效,要让这些同学找回自尊与自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相信他们的潜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也会要求我们的教师应更多地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学生有过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真诚地帮助他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3、自我管理习惯教育
有些同学在课间午间老师不在教室时,往往自控能力较差,常常有讲闲话、搞小动作,甚至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的同学一定要作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投入学习中,并实行民主管理法。班干部要负起一定的管理班级的责任,努力提高我们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习惯。如果这样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应提高,整个班级的班风就正、学风就浓。
4、文明礼貌习惯教育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同学们应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得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通过一些列的文明礼貌教育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个人修养。
5、卫生劳动习惯教育
卫生劳动习惯教育包括教育学生爱惜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积极认真完成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在家里同学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自己铺床
叠被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应帮助父母干些家务活,如:扫地、倒垃圾、烧饭、采茶等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等。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