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删减) 浅议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现象doc

时间:2019-05-14 01:1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已作删减) 浅议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现象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已作删减) 浅议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现象doc》。

第一篇:(已作删减) 浅议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现象doc

浅议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现象

——由**市一例救助安置实例引发的思考

二00七年四月十日

浅议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现象

——由靖江市一例救助安置实例引发的思考

2006年2月21日,一名女性精神病患者被送返靖江市。经查,该女为靖江园区居民郑秀英,因患精神分裂症于多年前出走,其丈夫已再婚,2个已成年的儿子以生活困难为由拒绝接收,救助站遂将其送医院诊治。五个月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其家人仍拒绝接收,而该市又暂时没有福利院,一时间如何安排郑秀英成了该站的一个难点问题。最后,由民政局出面协调,在镇敬老院用8000余元修建一间房屋,将其作为五保供养对象,委托敬老院工作人员照料其生活,市残联也将其作为社会精神病人免费发药治疗。2007年1月,郑秀英旧病复发,再次入院,花去医疗费用5000余元,从该站救助人员医疗费用中列支。

透过这个事例,反映出当前救助工作的一大难点:救助人员中,因年老、年幼或残疾,无法查清其户口所在地或住所地,有的无家可归,有的有家难回,对他们的救助安臵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作为基层救助工作者,探索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提高工作效率,是救助工作应有之义。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从源头上控制是减少此类流浪乞讨现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认识堵住源头是控制流浪乞讨现象的有效途径

1、分析流浪乞讨现象的“形成链”,认识到堵住源头有利于流浪乞讨现象的控制

所谓流浪乞讨现象的“形成链”是指流浪乞讨人员从户口所

在地或居住地流出,到进入流入地救助站整个过程中的逻辑关系链,它包括策源、流动、流浪乞讨等环节。当一部分人出现衣食无着的情况时,他们或者选择外出流浪乞讨,或者陷入生活绝境,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员会选择外出流浪乞讨,流浪乞讨策源地随之产生。策源地一经形成,流浪乞讨人员便开始第二个环节——流动。这个环节实现了身份的功能转换,即由普通个人变成流浪乞讨人员,他们从流出地出发,经过多次选择进入流入地。这时,流浪乞讨人员便开始了第三个环节——流浪或乞讨。通过分析流浪乞讨产生的过程,可以看出,控制流浪乞讨现象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把流浪乞讨的“形成链”从源头切断,对潜在的流浪乞讨人员从源头上加以控制,防止流浪乞讨现象策源地的形成。

2、分析实施救助工作的“效能链”,认识到堵住源头有利于提高救助工作效率、降低救助成本

救助工作的“效能链”是指救助站开展救助工作中的逻辑关系链,包括甄别,提供食、宿、医疗、通讯等无偿服务,帮助或护送返乡等环节。实施救助管理的“效能链”层层相连、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许多具体事务,而且上一个环节实施的好坏又将对下一步实施产生影响。实施救助过程中,由于救助对象因年老、年幼或者残疾无法认知自己行为导致信息不全等原

因,对救助工作提出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增大了救助开支,增添了救助成本,阻碍了救助资源使用率最大化的实现。因此,通过分析救助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效能链”,如果从源头上对流浪乞讨人员加以控制,就可以大大减少“效能链”的额外环节,缩短流程,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把有限的救助资源用于提高服务质量上。

二、整合资源,全方位多角度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现象

1、创新工作理念,建立台帐,深入排查潜在流浪乞讨人员 救助管理工作要发挥创新意识、主动意识,分析排查辖区内潜在的流浪乞讨人员,建立信息档案,进行跟踪关注。孤儿、精神病人、刑释人员子女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可能流浪乞讨的主要群体,救助站对这部分人员要建立资料台帐,随时关注这些人员的家庭、生活状况,同各镇民政科、社区、残联保持联系,给予必要的社会救助,防止该部分潜在流浪乞讨人员转变为实质流浪乞讨人员,从源头上减少流浪乞讨人员形成的可能。靖江市救助管理站近年来逐步建立全市孤儿、精神病人、刑释人员资料台帐,到孤儿就读的学校、住所了解其生活、学习情况,对在校表现差、情绪不稳定的孤儿,定期回访。和司法局协作随时关注刑释人员家庭状况,对生活困难的,多方协调予以资助。

2、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三级联动的救助管理工作网络

建立市救助管理站、各镇民政助理、各主要村、居志愿者三级联动的救助管理基层工作网络,通过完善组织把救助工作平台前移,吸收更多的群众团体或个人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这有利于完善救助管理工作网络体系,避免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对潜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部门无暇顾及、周围群众无人过问情况的出现,确保这类群体时时受到关注,人人得到关心。通过发放统一表格,要求各村、居上报区域内的精神病人、孤儿、刑释人员等潜在外出流浪乞讨人员附有照片的具体资料,由各镇民政科汇总上报,形成全市可能流浪乞讨人员信息资料库,逐步实现更高一级潜在流浪乞讨人员资料共享,构筑起点面结合、末端延伸的救助管理工作网络,从源头上控制潜在流浪乞讨人员。

3、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社会氛围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关爱他们对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推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救助站要善于创新宣传手段,运用先进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使广大群众和社会团体自愿参与到救助管理工作中来。靖江市救助管理站通过以下四方面工作加强宣传,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一是通过热线答复、印发宣传资料、提案汇报等形式,积极宣传《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使各级党政组织、4 广大市民逐步了解适合给予救助的条件、对象、服务内容,让大家携起手来帮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支持救助管理工作。二是救助工作人员岗位前移,经常走上街头,对市区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主动寻访,为他们送上衣服、食物,劝导他们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以便早日返乡。三是完善救助咨询和监督网络,在位于市中心的社区设立救助咨询点,放臵印有救助站方位图、地址和联系电话的救助引导卡,社区工作人员对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积极引导其至救助管理站求助,发现组织或利用流浪未成年人、残疾人以乞讨为手段行骗等不法行为的,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或与救助站联系。四是创新宣传手段,发挥舆论的导向功能,营造良好氛围。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通过电视访谈、专题报道、对救助实例进行全程追踪报道等方式介绍救助管理工作职能,大力宣传救助管理工作,扩大社会影响,使其它社会组织和群众与救助站增进联系,加强合作。

4、进行职能拓展,形成定期回访制度,防止“二次外流”现象

所谓“二次外流”现象是指流浪乞讨人员经过流入地救助管理站送返回乡,但由于某种原因,这部分人员再次外出流浪乞讨。正如文章开篇所讲实例,郑秀英虽然被送返乡,但其家人拒绝接收,加之她又患有精神病,如果救助站对其他概不过问,由于生

活无着,郑秀英要么陷入绝境,要么踏上“二次外流”的道路。因此,救助站要主动进行职能拓展,创新救助工作方法,对送返回乡人员形成定期回访制度,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多掌握他们的实际困难,在职责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稳定生活、改善条件,防止送返回乡人员“二次外流”,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的目的。

三、增进部门协作,信息共享,营造“大救助”格局

1、增进政府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社会合力 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和共同行动,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由民政、公安、财政、卫生、交通等相部门组成的救助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同时,发挥社会团体和个人的作用,对身边潜在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关心帮助,形成政府组织救助与民间自发救助相结合的格局,从而,健全救助管理工作的组织网络、协调机制,营造“大救助”格局,增强救助管理工作的行政推力和社会合力,用合力推进救助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2、整合各地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共享

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还应加强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对痴呆、严重精神病患者进行资料完善,让其随身

携带由救助站统一印制的写有本人家庭地址、志愿者联系人、市救助站地址、联系电话的卡片,确保此类人员外流时在第一时间内被送返乡。二是逐步建立各地潜在外出流浪乞讨人员附照片的信息资料库,以实现大市范围内或省内联网为方向,在此基础上,加强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网络建设,逐步把潜在外出流浪乞讨人员的信息资料并入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最终实现全国可能流浪乞讨人员信息资料资源共享,从而避免因为信息资源的缺失,加大流入地救助站的安臵数量、安臵难度,最大限度上、最短时间内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返乡。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从救助工作的角度来谈的一些思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才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繁荣稳定,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消灭流浪乞讨现象!

第二篇:关于流浪乞讨现象屡禁不止的探讨

关于流浪乞讨现象屡禁不止的探讨

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的繁华地带不难见到衣衫褴褛的流浪乞讨者沿街乞讨,虽然很多人对他们的处境感到同情和怜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容,给予城市负面的影响。作为一个民政工作者,笔者经常要接触这些流浪乞讨者,长期以来,面对这些流浪乞讨者,有的确实让人感到同情,而有的却是让人“恨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有一部分带给人的却是愤怒。在此,笔者仅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经验来分析这些流浪乞讨者为什么会流浪乞讨和一个解决的方案。

1、家中困难无可奈何型

此类型多为年老者和一些肢体残疾无工作能力又被家庭抛弃者,其中年老者有的是独身一人,有的是不被儿女赡养,沦落为流浪乞讨者。这种类型大多数愿意接受政府救助,并能如实提供个人信息,以助于政府为其服务。

建议解决方法:与社会福利机构配合,对于无工作能力又没有家人的流浪乞讨者可与当地福利机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其最大程度的保障生活。对于被儿女抛弃的老年人,与当地政府联系,寻找其儿女并说服为其父母赡养,对于协商失败者必要时可借助法律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2、以此为生乐此不疲型 此类型多为中年人,其中含有少量的轻度残疾者但没有缺失工作能力,并且大多数已经靠乞讨为生数年以上。对于这种类型的流浪乞讨者,他们处于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中,没有负担,好吃懒做,对生活不抱希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建议解决方法:由社会工作者介入,了解情况,使其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并重返社会。必要时可由机构牵线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机会,合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同时也能让他们恢复自信心,建立自尊心,彻底摆脱流浪乞讨生活。

3、被迫乞讨苦不堪言型

此类型流浪乞讨者多为重度残疾者,被一定的组织所强迫乞讨,每天到固定的乞讨场所乞讨,有专人接送,被相关执法部门送到救助站寻求救助时有组织相关人来接应。在有关社工向其了解情况时,他们也都不敢多言。

建议解决方法:首先由社会工作者介入,取得他们的信任,了解了一定的情况后与公安机关相配合,端掉这些组织使这类人重获自由。这些重度残疾者有家庭的与家庭联系护送回家,没有社会关系的与社会福利院协商,护送至福利院。

4、躲避酷寒分季乞讨型

此类型流浪乞讨者多为我国北方人群,春夏两季在家耕种,到了冬季没有农活天气又比较严寒时则居家来到深圳等这些亚热带气候的城市,由于没有专业的工作技能,就拖家带口的上街乞讨,而怀中嗷嗷待哺的小孩成了他们绝佳的“乞讨工具”。这类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终年生活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偏远农村,没有社会保障等相关福利,冬天没有农活时便无所事事来到深圳以乞讨为生。

建议解决方法: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最大程度上保护低收入者的合法权益。由社会工作者介入向他们陈述利害关系,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劝导他们放弃流浪乞讨生活。另一方面可由相关部门联系其家乡所在地协调他们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发放。

5、精神损伤不知所终型

此类型为少数人,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或重度精神病人。他们在精神病发作时严重干扰社会秩序,需要及时救治。他们多数有自己的家庭,由于精神病发作的原因,他们或者离家出走或者被家庭抛弃或者记不起家庭地址,无奈之下在社会上流浪。

建议解决方法: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此类型流浪乞讨者应首先送往医院救治,等病情稳定后与其交谈和沟通,确定家庭所在地后由相关部门护送回家。

综上可知,大多数流浪乞讨者都经历过被家庭和社会抛弃的命运,一方面自己的情况并不乐观,另一方面又被自己的家庭所抛弃,向社会救助时又遭拒绝,这些种种打击导致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而沦落为流浪乞讨者。在社会道德和爱心严重缺乏的今天,我们应该用己之温暖去温暖他人,让社会少一个流浪者,多一个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作为一个民政工作者,我们本着帮助的心态去深刻的了解每一个流浪乞讨者,并试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尽力做好我们的工作,为这些流浪乞讨者解决生计问题,并重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第三篇:浅议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理论研究文章

浅议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2008年10月28日)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我们必须在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的同时,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权利运行的监督,从源头上防止和解决腐败问题,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腐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同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而出现。腐败并非是特定时期或特定的社会制度所独有的现象,也不是特定民族文化的产物。凡权力存在之处,都存在着权力腐败的可能。纵观中西方古代史,每个国家在每一时期、每一朝代都出现过贪官污吏及随之而起的治腐肃贪行动。近代社会以来,尽管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腐败现象依然有增无减,成为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几乎没有一个领域能够避免之。腐败何以发生?腐败的根源何在?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每一种腐败现象发生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因素或力量的存在:一是主体因素:包括腐败者牟利的动机、自私自利的品质、贪欲的心理以及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不法行为。与其他人一样,权力者也有个人或家庭的需要、欲望和利益诉求,但是它们必须在法的界限内,以合法的形式去实现,当权力者的个人欲望膨胀时,他可能会运用手中的公权力来牟取私利,而不可避免地偏离公共职权的轨道。游离于法的尺度之外。自私自利、贪图享受、贪得无厌、攫取更多私利或追逐更高权力的欲望,无视法纪,几乎是腐败者共同的特征。二是客体因素:包括以低贿金或成本谋取高收益或超额利润的

1“寻租者”,及其非规范行为或腐蚀行为。三是环境因素:包括群体及亚群体(如亲属、身边工作人员、朋友、合作伙伴)状况。其他社会关系、社会风气及制度运作的状况等。在这三种因素中,主体因素是腐败现象发生的基础因素,倘若权力者本身不好利好色,不贪婪,没有以权谋私之念,一身正气,一心为民,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那么无论他置身于何种环境中,都很难为寻租者的诱惑所撼动而挡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客体是腐败现象发生的诱动力、驱动力,贿金、高职位或重权、美色的诱惑,能促使好利好色好权者为满足私欲挺而走险;环境是腐败现象发生的必备条件,好的环境(如廉洁清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或好的制度(如民主、监督制度)的存在和具有实效性,能够有效地防范、遏制权力者的贪欲或腐败倾向以及客体寻租行为的实现,而坏的环境或制度的存在,能使好人变坏。权力者的家属、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借助其权力假公济私,是动摇权力者意志和影响其行为指向的腐蚀剂,正是周围风气的不正,使得人们对于腐败现象观而不见或不以为然,也正是制度上的严重缺陷或形同虚设,让贪欲者和寻租者有隙可乘,使得大面积腐败的发生具有了某种必然性。

可以说,腐败是主体、客体、环境或制度诸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

果。那如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呢?我认为要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化体制改革,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目前,党内出现的不廉洁现象不能仅仅归结为改革开放带来的。

但是与改革开放、新旧制交替这个特定的历史过程则有着蜜切的关系。初始形态的商品经济与原有的权力集中的旧体制并存,行政手段和经济规律在同发生作用,一些有钱无权的经营者和有权无钱的政府官员就很容易发生权钱交易。“用我手中的钱买你手中的权,再用买来的权捞更多的钱”,这类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标本兼治铲除腐败,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的举措,逐步建立

起各种新机制。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改进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方法,加大考核结果运用的力度。在干部考核中,普遍运用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要健立健全干部回避制度、任期制度、岗位轮换制度、权力分解制度等等,使个人的权力受到定的制约。二是深化财政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和管理制度。要继续推进预算改革,扩大报送部门预算单位的范围,逐步建立起与相关部门互相制约的财务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和监管,形成规范的资金管理运作体系。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监督,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逐步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对“小金库”的清查力度。进一步强化对资金的使用和结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察。坚决纠正和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三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做到规范管理、依法经营。要针对国有资产营运低下,盲目重复建设,收入分配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改革和创新多元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经营国有资产营运体系,同步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多元经营资产管理营运、监督体系,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加强制度建设,将反腐倡廉纳入经营管理之中

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必须把反腐倡廉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防范体系,加大制度制约的力度。一是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完善计划、价格、渠道和采购四权分离、互相制约的管理机制,对招投标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理,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性,防止人为暗箱操作和弄虚作假。二是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建设工程管理制度。要按照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处理工程项目、有效实施“阳光工程”,做到招标公开、采购公开、施工公开、验收公开。深入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严肃查处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私下交易、提高造价、从中收取回扣等违规违纪行为。三是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审计监察工作责任制。重视和发挥审计工作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并纳入整个反腐败斗争的工作体系。对第一管理者及重要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权利的正确运作进行任期及离任审计,及时发现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对不胜任本职工作或以权谋私滥用权利的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及时进行调整和查处。要紧密结合实际,从严落实管理,有的放矢地开展效能监察。

三、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监控科技进步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不仅给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带来深刻变化,也给党风廉政建设实施高科技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技术支持。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有利于增强权利运作的透明度,有效扩大职工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信息网络的严密性、程序性,有利于促进权利运作的规范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和及时性,适应干部职工信息需求,有利于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效果。要开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通电子政务通道,建立公众监督网络,紧紧抓住经营管理的关键、监督制约的难点、源头治理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大力推行网上审批、间接执法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审批、管理、执法流程的网络化管理和实施监控系统,及时揭露、发现和惩处腐败分子。

四、相信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对腐败现象,人民群众看的最清楚,而且深恶痛绝。反腐败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反腐败领导体制的生命力所在。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我们反腐败斗争的力量源泉。一是认真发动群众,检举揭露腐败问题。人民群众是腐败的直接受害者,对腐败危害的感受最真切,反腐败的愿望最强烈。同时,他们又是反腐败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也最高。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反腐败的方针、政策,宣传反腐败的各项工作的动态,不断激发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热情。要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鼓励人民群众揭发举报,揭露腐败问题。二是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严肃党纪政纪法纪。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其危害大,在群众中的反映也最为强烈。要取信于民,激发和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必须从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入手,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清除腐败分子。要做到严肃党纪政纪法纪,首先执纪执法部门要做到铁面无私,秉公断案,不徇私情,不心慈手软、姑息养奸,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在党纪、法纪面前要人人平等。只有这样做,才能刹住腐败之风,使遏制腐败的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其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重视和支持执纪执法部门的工作,对这些部门的工作要经常地过问、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实践证明,党政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是执纪执法部门做好工作,严肃党纪政纪法纪的根本保证。三是在查办案件中充分相信依靠群众,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相信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作为反腐败的重点,认真查办。要把人民群众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对重大案件的处理,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组织讨论,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篇: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三十团五连张亚良)

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能否正确处理、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乃至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关键一环,就是完善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一、完善社会矛盾预防机制

化解社会矛盾要以防为主,重在预防,针对容易引发矛盾的因素,加大防范的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预防机制,力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正确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前提。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融入人民群众之中,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既要在形势好、情况熟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或听不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又要在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各方面思想比较活跃的条件下,注意冷静分析、正确判断事物的主流和本质,不为非主流非本质的东西所迷惑。对一些重大的倾向性问题,要明察秋毫地发现苗头,见微知着,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解决于萌芽状态。同时,要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和趋势,以利于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二是增进决策民主。社会矛盾的发生往往与决策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关系极大。必须坚持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使制定的政策能够公平地反映和协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兼顾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当前尤其要在制定解决就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缩小贫富差距等关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政策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建立群众工作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大政治优势,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注意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带领群众前进。为此,首先要扩大党的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群众活动,哪里就有党的群众工作。其次要加强和改进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改变教育内容“一刀切”和照本宣科的做法,切实摸清楚各类不同对象的思想脉搏,准确把握其客观需要 , 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分辨是非 , 疏通思想 , 理顺情 绪;改变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 , 实行双向和多向交流式教育 , 以平等的身份、讨论的方式、商量的口气向群众交流思想,交换意见,既要积极主动地讲解灌输科学道理,又要给群众提供倾诉自己心声的机会,使之能够畅所欲言,心悦诚服。当前尤其要善于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加大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形式,向群众讲清党的主张和政策的内容、意图、实现途径,引导群众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思考问题,消解群众中的怨气和误解。其三要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榜样示范本质上是一种事实教育。在群众工作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仅要注重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且要让遵纪守法、道德高尚、对社会贡献大的老实人多受益,让违法乱纪、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人受惩罚,使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导向与利益分配导向有机统一。其四要注意联系和服务群众。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贯彻于群众工作中,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始终不渝地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解难事。既要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必要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创业和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更要热情关心生活贫困的群众,注重维护和优先照顾各种处于弱势地位群众的利益,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系人心向背的根本问题,也是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是最大的脱离群众的表现,是对党群关系的挑战,因而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机制,切实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坚决纠正和刹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防止和解决用人不公、司法不公、一些行业部门单位凭借职权搞行业不正之风的问题,加大对行业行为的监督力度和违纪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标本兼治惩治腐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二、完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领导艺术,要非常讲究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的妥善处理机制,就是在把握矛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各种方式、方法、途径的综合运用和优化组合,以达到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

一是完善矛盾分析处理办法。任何矛盾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只有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其规律,才能取得处理矛盾的主动权。科学地分析矛盾,要求对社会矛盾要客观认识、具体分析、准确定位。也就是对现实中出现的矛盾,既不掩饰、也不夸大,更不能为了论证某种主观设想或达到某种意图而曲解矛盾,随意把矛盾上纲上线;对矛盾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进行具体分析;对矛盾的定性应建立在分析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从而,为寻求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确定基调。

二是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利益表达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日益突出。利益表达往往意味着冲突, 因为它包括了为达到争取利益的目标而采取的施加压力的方式。利益表达的需求总是产生于利益失衡或利益冲突的时候,此时,若不开启表达的大门,畅通表达渠道,容易引发过激行为和社会动荡。因此,建立起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十分必要。所谓利益表达机制,就是让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正常途径,特别应为困难群众提供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畅通渠道。让对立的情绪和不同的意见能够及时表达,防止和避免矛盾的积累、扩散和激化。通过民主对话、协商沟通、加强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等形式,加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化解矛盾。

三是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是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要强化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意识,党既要领导立法 ,又要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善于把正确的主张、行之有效的政策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要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引导他们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法律框架内正确认识和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解决社会矛盾。

四是形成化解矛盾合力。一方面,要建立矛盾发生现场各部门协作化解机制。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尤其是大规模的群体事件,所属地区、责任单位、业务主管部

门、信访工作机构、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要及时赶到现场,相互配合,做好疏导、劝返和答复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矛盾调解机制。既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富有正义感且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矛盾纠纷当事人的亲朋好友等在矛盾调解中的作用,尤其是发挥人民调解部门的作用,依靠群众自己解决矛盾,又要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综治机关、律师事务所、有关专业技术部门等部门的作用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 , 公平、公正、合法地解决矛盾纠纷。

三、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组织机制

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的处理机制和预防机制,同时也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化解社会矛盾的组织机制,这是确保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一是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彰显利益整合功能 ,架设好国家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善于梳理和集中社会利益,保证社会利益的协调。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二是增强党员干部调处社会矛盾的本领。党员干部在化解社会矛盾中责任重大,其工作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较高的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本领。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培训,使党员加深理解和掌握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要领,加深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组织党员广泛学习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做好群众工作所需的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要善于借鉴国内一些地区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在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中的经验,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加以吸收消化。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旨在保证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这种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底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成果,帮助困难群众减轻经济、社会和心理压力,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第五篇:加强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

端 正 思 路

加强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

关键词:选拨 教育 制度 监督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代表大会上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煤炭企业是我们国家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是关系到煤炭企业兴旺发达的大事。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关于防止腐败的要求,抓好预防治理腐败工作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一、加强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从源头上扼制腐败把好关

从源头上加强机制建设首先要把好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关,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是关系到国企能否在国家的正确轨道运行的关键。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要制度化、规范化,在领导干部的选拨上,上级机关要以对党对国家和人民对企业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用人标准,把那些政治上可靠、工作能力强、技术上过硬、人品好、员工拥护,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绝对不能搞拉帮结派、任人为亲而选拔那些动机不纯,思想品质差、私心重、只会弄虚作假、吹牛拍马、毫无建树的人进入企业领导岗位。干部的选拨要实行公示制度,选拨过程中要公开、公平、公正,在客观的条件下实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任用的选拨方法,使企业领导的选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对煤炭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教育,巩固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干部不廉的根本原因是“脑子”里的问题。因而要从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入手,防患于未然,持之以恒、切实深入地开展思想教育,帮助企业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强化理论学习。煤炭企业领导干部要真正静下心来,深入学习一些政治理论,领会其精神实质,用来武装头脑。如果流于形式、走过场,于组织、于事业、于自己都十分有害。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在思想上筑起第一道防线。其次要坚持党性原则。党组织要坚持用党员标准和《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准则》要求领导干部;而领导干部自身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摒弃流俗,过好名利、权力、金钱、人情、色情“五关”。要坚决反对权钱交易、以权谋私,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再次要开展教育活 动。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学党章以及“为谁服务”、“为谁奉献、比务实、比廉洁”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艰苦创业、廉洁为民。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廉洁从政教育的新途径。要坚持示范教育,突出警示教育,强化岗位教育,搞好跟踪教育,拓展社会教育。要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廉洁从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即注重贴近个体;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互动启发;注重综合配套;注重刚性落实,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拓展新思路、破解新课题,推动廉政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强煤炭企业惩防体系的制度建设,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构建煤炭企业惩防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客观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

一是制度建设不够系统科学,缺乏操作性。二是制度建设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有效性。三是制度建设重制度轻落实,缺乏执行力。

因此,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构建国有企业惩防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中加强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执行力,充分发挥制度防治腐败的保证作用。

首先,要适应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完善国资监管 制度,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和薪酬分配及煤炭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制度、财务监督制度和监事会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和重大财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要适应煤炭企业改革需要,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权利制衡。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董事制度,推进董事会的规范运作,形成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管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机制,要按照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把企业改革的成果以及惩防腐败的经验体现在制度建设中,提高防治腐败的能力,要加强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防止损害国家、企业和职工群众权益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结合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努力提高制度的有效性。一是通过强化管理,完善权力运行的制度安排,建立有效的制衡约束机制。二是按照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要求,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三是把反腐倡廉的要求寓于煤炭企业管理和制度建设中,完善反腐倡廉的各项个体规则。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制和民主生活会、厂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和惩处制度。要与企业改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

再次,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煤炭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每年年初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要求副处以 上领导干部根据分管范围制定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计划,基层各支部、机关科室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计划。坚持“一岗双责”,全面推进目标管理。

四、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监管机制,从根本上扼制腐败。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所以要坚持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企业廉政建设的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要充分运用和整合各种执法监督资源,督促各项制度的实施。

发挥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是搞好煤炭企业源头上防腐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但是现在民主监督还存在着机制问题,我们现在企业机制沿袭了国外的管理机制,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有的只是加了一些修改,而在整体上没有多大变化。企业员工到底是企业的主人还是企业的打工者不好界定,我们国家立法中承认国有企业的员工是企业主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员工对企业领导者行使监督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些企业的领导选定实际上还是上级委派制,甲企业领导工作不行只要与上级关系好就可以调往乙企业去当领导,这就给国有企业的监督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现在有的国企领导人并不认为自己只是国企的一员,而是以老板自居,不是站在国家和员工的立场上遵循市场规律经营管理,而是以个人意志为主导去领导一个企业,这样就会滋生出很多腐败现象。这种现象不彻底解决,在煤炭行业 这样的国有企业中实行民主监督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从发挥职工群众民主监督作用机制的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是我国扼制企业腐败的关键。具体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职工代表议事制,职工代表议事就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在企业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听取职工代表对企业重大决策的意见和建议,职工代表大会应成为煤炭企业决策的权力机构。二是建立煤炭企业职工大会评议制,对于煤炭企业领导工作的好坏,不光是上级考察就算完事,要用职工大会这一形式来对一个企业领导进行全面的评议,职工大会要从企业领导思想品德、经营效果、工作能力、以及人品等诸多方面去进行评议,当然这种评议应该是实事求是的,而不是摆摆样子,走走过场,搞搞形式,敷衍了事。对于那些不称职的领导要切实实行罢免,而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说说而已。三是建立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对企业领导干部的财务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是职工代表实行民主监督制度的重要一环。企业领导的腐败主要是在经济上表现出来的。严格的财务监督和审计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企业虽然有财务监督制度,也搞了财务审计,但是有些审计只是走过场,职工代表只是知道一些很少的部分,一些腐败行为被保守企业秘密这一词语所遮盖,而失去了监督的时机。因此,只有真正地让职工代表行使监督权力,腐败行为才能没有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抓好专项治理和效能监察工作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通过纠风治理,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止和整改。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出发,把促进经济发展和关心职工生活有机相结合起来,从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扎扎实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效能监察是纪检部门实现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效能监察力求在“深化、拓展、创新”上下功夫,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作为切入点,切实发挥效能监察的“提效促廉”作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对效能监察项目实行跟踪式管理,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敢于、善于运用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处理权,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下载(已作删减) 浅议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现象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已作删减) 浅议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现象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文章标题:怎样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声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

    从源头上保证发展党员质量

    从源头上保证发展党员质量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从控制总量与提高质量、适度规模与优化结构的辩证关系,阐明了如何通过严把入口、控制增量来提高质量,通过......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精选5篇)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

    文章标题: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贯彻落实好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努力建设一......

    税务机关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税务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一直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多年来,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机制改革,税务机关已逐步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腐败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遏止,使......

    税务机关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税务机关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税务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一直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多年来,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机制改革,税务机关已逐步形成有效的权力制......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重要任务。从源头上预防......

    加强监督制约权力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加强监督制约权力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国务院今天下午召开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中央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