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要点
抓好乳食、过好初生关
(1)安排专人接生,做好接生工作,防止仔猪冻死、压死或难产而死在腹中,降低仔猪死亡率。
(2)及时抢救“假死仔猪”,可进行人工呼吸。
(3)出生24小时内剪犬齿和断尾,防止咬伤母猪乳头、咬尾和争斗发生。
(4)固定乳头,即早吃初乳。初乳中含有较高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可使仔猪产生免疫抗体,排出胎粪,提高免疫力。一般在出生后2小时内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在出生后2—3天内要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弱小仔猪最好吮吸靠前乳头。
(5)加强保温、防冻防压。仔猪的适宜温度1—3日龄为30—32℃,4—10日龄为28—30℃,10—30日龄为26—28℃,一般采用红外线灯保温,防压主要是设仔猪栏或护仔箱和保持母猪安静。
(6)初生仔猪可在吃初乳前口服庆大霉素或其它抗生素以防仔猪黄白痢。
抓开食、过好补料关
(1)及时补铁、防贫血。一般在仔猪出生72小时内每头注射100—200mg铁剂,7天内根据仔猪状况可考虑第二次补铁有利于仔猪生长。
(2)及时补硒。仔猪在出生72小时内和断奶时,肌注0.1%亚硒酸钠注射液0.5—1.0ml,以防仔猪白肌病和水肿病。
(3)及时补水、补料。补料的目的是促进仔猪胃肠发育成熟。补料时间一般在5—7日龄开始,补料时要尽量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浪费。每天要将剩余的部分清出喂母猪,料槽清洗消毒后再用。仔猪代谢旺盛,一定要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
抓旺食,过好断奶关
母猪泌乳在3周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这时单靠母乳不能完全满足仔猪快速生长需要。故仔猪必须在10—15日龄时采食乳猪料来满足其生理需要,促进仔猪快速生产,提高断奶窝重,降低断奶应激。
(1)选择营养浓度高且平衡、适口性消化性好的乳猪料(如民族公司生产的“开口宝”5000)。
(2)少喂勤添,以适庆肠胃功能,减少拉痢。
(3)断奶时避开疫苗注射、转群、阉割等应激因子,减少断奶应激。
(4)断奶时赶走母猪,仔猪原圈饲养2—3天。
第二篇:哺乳母猪、仔猪饲养员岗位职责
1.协助组长做好临产母猪转入,断奶母猪及仔猪转出工作。
2.协助组长做好哺乳母猪、仔猪的预防注射工作。
3.负责哺乳母猪、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第三篇:猪场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仔猪腹泻
猪场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的问题是养猪生产最常遇到的,也是危害最大的。仔猪容易腹泻的原因是其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酶活性低,免疫功能不全和断奶应激等。故加强饲养管理对减少仔猪腹泻较为重要。现将管理和环境因素对仔猪的影响介绍如下:
1、许多的疾病都会引起仔猪腹泻,病毒性的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是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它病毒如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也可以引起腹泻。引起腹泻的细菌也有许多,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2、寒冷对仔猪的危害极大,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冷应激对初生仔猪获得初乳抗体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寒冷应激情况下的仔猪虚弱,无活力,摄入初乳量不足,因而会明显降低免疫力,致使腹泻发病率升高。
3、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乳温忽高忽低或乳汁酸败。
4、猪舍内湿度过高、密度过大时,极易暴发球虫病,造成仔猪腹泻。
5、猪群密度过大时,仔猪因过于拥护,抢食时发生打斗,造成应激反应而引起腹泻。
6、猪舍内湿度过高影响猪的新陈代谢,也是造成仔猪腹泻的诱因之一。
7、气温剧烈变化也会造成仔猪腹泻。
8、应激因素会造成仔猪的暂时的反应性腹泻,例如调栏、打耳号、接种疫苗等。在生产管理上应注意避免多种应激因素同时存在。否则,暂时性的腹泻会转变为疾病性的腹泻。
9、饲料的突然改变和饲料的品质不良会导致仔猪腹泻。
10、对仔猪限制采食会导致仔猪过量采食,而消化系统无法适应大量食入的饲料,会导致腹泻。
11、适度的阳光照射有助于减少仔猪腹泻。
12、断奶所造成的仔猪腹泻情况最为严重,特别是早期断奶。仔猪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主要是:抗病力降低,消化系统紊乱。
13、仔猪在断奶前如果有较长时间适应教槽料,断奶后发生下痢的机会少。而在断奶前3天才开始采食教槽料的话,则大多数仔猪都会出现下痢的临床症状。一般于5—7日龄即可补料。
14、在仔猪的教槽料和断奶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素、酸化剂和酶制剂有助于减少仔猪腹泻。
15、仔猪刚断奶时,要采取少量多餐的饲喂法,每天4—5次,将一部分料放在饲槽内,另一部分撒在地板上。2—3天后,仔猪应激敏感减轻,对环境有所适应,饥饿感增强,易使仔猪过食,引起消化不良。产生腹泻。因此,这时应控制其采食量,这样做不会影响生长。1周后,可让仔猪自由采食。
第四篇:如何对初生仔猪进行有效的饲养管理
如何对初生仔猪进行有效的饲养管理
发布日期:2012-01-07来源:猪价格网
核心提示: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天以内,尤其是第一周死亡的常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可见,搞好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
保湿防压由仔猪生理特点得知,猪仔相当怕冷。实践证明,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7日龄为32℃-28℃;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3℃-25℃。其保温方法有:在产圈内建造一个简易的保温室。一般要求保温室长1.2米、宽0.75米、高 1米左右即可,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一个可供仔猪自由出入的小门,小门宽0.15-0.2米、高0.2米。保温室内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泡(250-500 瓦)或用热水袋加热。在保温室的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一支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红外线灯泡距地面30-40厘米。室内地面上放一些铡短的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仔猪经几次训练,就会习惯自动出入保温室,这样仔猪不会被冻死,又很少被压死、踩死。无论哪种保温措施,都应力求温度平稳恒定。
吃足初乳由于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吮初乳方能获得,否则易发多种疾病。另外,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乳脂,酸度较高,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故仔猪要早吃初乳,这样可以及早地获得免疫力和丰富的营养,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病能力。实践证明,仔猪若吃不到初乳则很难育活,故在接产完毕后,应立刻将仔猪放在母猪腹下吃初乳。固定奶头,可防止仔猪互相抢夺奶头,出现咬牙、强夺奶头的现象,干扰母猪的正常放奶。因此,在产后 2-3天内必须完成固定奶头的工作,将弱小仔猪放在前、中部,以弥补先天不足,可使整窝仔猪发育均匀整齐。将拱揉乳房有力的大一点的仔猪固定在后部。乳头一经固定,直到断奶都不会改变。如果少数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额外进行补喂,以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
补充铁硒铁是造血原料,仔猪缺铁就会影响自身的造血。而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只有30-50毫克,其正常生长需7-8毫克铁,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每天仔猪从乳汁中仅能得到1毫克的铁,若不及时补铁,仔猪出现拉痢,生长停滞。另外,仔猪缺铁硒易发生缺硒性下痢、肝坏死、白肌病、水肿病等。因此,必须给仔猪补铁补硒。
其方法有多种:
(1)在仔猪生后三天内,颈部或臀部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也可以用铁、硒合剂如“牲血素”、“牲血宝”等,使用剂量要根据产品说明而确定。
(2)将0.25%的硫酸亚铁加0.1%硫酸铜溶液滴在母猪的乳头上让仔猪食用。
(3)在圈内撒上一些干净的红黏土,让仔猪自由采食,以补充铁的不足。
过哺与并窝生产中有可能会出现母猪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死亡,或者母猪生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的乳头数,这就要将那些无“妈”或无奶的仔猪过寄给别的母猪哺育。有时候会出现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因某些原因死亡了一部分,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适当的合并。合并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无论是寄窝还是并养,都要充分利用猪嗅觉发达这一特性,在寄窝并养前先将仔猪进行混味。其方法是:用“奶妈”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哺乳或咬伤过入仔猪。寄窝与并养的仔猪要求产期相近,最好不超过3-4天。
加强护理普通农户养猪,往往只重视分娩当天的看护,而一旦小猪全部产出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事实上,仔猪出生后一周内的护理也不可忽视,因为其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活,容易被压死,踩死。为防止仔猪被压死,踩死,要给母猪设置防压隔栏,并要经常进行巡查,防止饿死、冻死事故的发生。
防疫治病为了防止仔猪今后发生猪瘟,在仔猪出生后,尚未吃奶之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免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另外,可给母猪用止痢散或土霉
素等药,以防止仔猪发生红、黄痢。如果仔猪发生了此类疾病,要立即给仔猪服止痢膏,并可用杀痢王溶液或灭痢净涂擦猪的背部皮肤,一般在用药1-2次后见效
第五篇:集约化猪场保育仔猪饲养技术
集约化猪场保育仔猪饲养技术
集约化养猪生产中,通常把断乳至60--75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同等条件下,随断乳时间的缩短(21--28天),保育仔猪的育成率也随之降低。而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率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断乳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重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150克的个体迟15天左右上市。
一、保育仔猪面临的问题
1、断乳时的应激集约化生产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母猪由分娩舍转入配种或妊娠舍待配,仔猪直接或原圈饲养一周后进入保育舍。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等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无疑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应激。
2、消化机能的应激仔猪由原来*液体的母乳和少量的开口料供给营养,转变为全部以固形饲料来供给,由于其消化机能尚未完善,能否适应现有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其中一些特殊过敏因子,对仔猪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3、环境变化的应激集约化猪场的分娩舍和保育舍内的环境通常有区别。这包括:围栏结构和面积、供料系统、供水系统、温度、通风、光照条件等。仔猪失掉分娩舍原有环境,去适应保育舍环境,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和位序关系。不良的保育环境将会使低位序的猪只难以适应甚至无法生存。
4、管理变化的应激分娩哺乳管理与保育管理是不同的,这包括:饲养操作制度、环境条件控制、群体大小、饲养密度、组群方式、调教方法、必要的操作(如免疫、治疗)等。人为管理条件上的变更,对保育猪群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5、疫病发生的应激新断乳的保育仔猪可能会由于以上一种或几种应激而导致产生某些疫病,诸如下痢、肠炎、水肿、肺炎等,疫病的发生会加剧保育仔猪的应激程度。目前尚不易控制的蓝耳病所导致的免疫力下降,使分娩舍内的仔猪相当正常,而进入保育舍后却大量发病或死亡。
二、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
1、断乳措施采用高床限喂栏分娩的猪场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对达到预定断乳日龄的仔猪果断与母猪进行分离。由于断乳迅速突然,对母猪和仔猪的应激较大。生产中通常采用断乳前3--5天降低母猪精、青饲料的给量和饮水量,以降低泌乳量,同时也可降低母猪乳房炎的发生率。断乳后,仔猪可原圈栏饲养5--7天后转入保育舍。这种做法能够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也可使仔猪进行安全的过渡。
采用地面平养分娩的猪场最好采用逐渐断乳或分批断乳法。逐日减少哺乳次数,一般5天内完成断乳工作。在圈舍周转利用可行的情况下,原则上仔猪可原圈进入保育期的饲养;分批断乳即首先将发育强壮的个体进行断乳,发育较弱的个体适当延长哺乳时间使其进一步发育后断乳。这两种断乳方法对仔猪较为有益,缺点是降低了母猪的使用效率,增加了仔猪的调群机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集约化生产的工作量。
2、完善仔猪消化机能的措施
(1)饲料要求:高品质的仔猪开食料和断乳期过渡料,是改善仔猪消化机能的必要条件。这不仅包括饲料原料的高品质,如优质鱼粉、乳清粉、脱脂奶粉、短链饱和与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等的添加。还包括饲料的良好形态与适口性,如粒度、硬度适合的颗粒饲料或膨化颗粒饲料。
(2)训料要求:仔猪训料已是共识。哺乳仔猪采食足够的(500克以上)开食料,能够很好地减少断乳后仔猪下痢的机会。但仔猪出生后5--7天的补料工作,往往做的并不理想,因为母猪分娩的前3--4周中泌乳基本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之后泌乳量下降,仔猪才不得不进食开食料。对于早期断乳(21--28天)的仔猪,补料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生产中,可使用以下的方法达到及早训料的目的:
①母猪分娩前少喂,分娩后两天多喂或自由采食,这种做法可使哺乳仔猪增重加速,仔猪增重加速后泌乳量相对不足,使得仔猪早吃开食料。
②增加开食料的适口性,良好的口感对仔猪开食尤为重要。
③补料的同时要注意补水,因为补水也极为重要。
④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少量多次地给仔猪添加开食料,可以刺激仔猪早吃料、多吃料。
(3)限饲要求:新断乳仔猪的限饲和断乳前的充足训料同等重要。因为新断乳的仔猪消化机能尚未完善,限制饲喂量要比任意采食时下痢机会减少很多。断乳后的前几天,仔猪胃肠机能有个重新调整的过程,断乳的饥饿感可使仔猪大量采食饲料,堆积于肠道内的食物可以导致消化系统分泌失调甚至紊乱而产生下痢。生产中,限饲的方法是:28日龄断奶的仔猪日给料量80--100克,时间持续3--5天,之后进入自由采食状态。但限饲时要保证每头仔猪有足够的采食槽位和面积。
3、环境管理措施
(1)温度要求:保育舍环境的温度对仔猪影响很大。冷紧迫情况下,仔猪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大幅上升,免疫力下降,生长滞缓,而且下痢、胃肠炎、肺炎等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有资料报道,保育舍在6--10℃与20--25℃条件下,仔猪日增重和下痢发生率的比较情况为1:1--63和1:0--54。生产中,当保育舍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升温措施。温度不太低时,通常使用红外线灯和地面电热板等。当温度低于10℃时,就需采用热风、暖气等方式进行升温。
(2)通风要求:通风是解决保育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措施。诸如氨、硫化氢等污浊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仔猪肺炎的发病率升高。但无限制的换气和通风对仔猪也不适合,尤其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地区,过量的通风会使保育舍内的温度急聚下降。生产中,保温和换气应采用较为灵活的调节方式,两者兼顾。高温则多换气,低温则升温再换气。
(3)猪舍粉尘:集约化猪场的保育舍由于饲养规模大,猪群密度高,生产操作量大等因素,导致空气中附着大量粉尘,这对仔猪呼吸不利,但更为严重的是粉尘可以携带某些病毒或细菌进入呼吸系统深处,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带来潜在的机会。集约化生产中,粉尘问题是易于忽视而又容易解决的问题,如采用颗粒饲料、定期清扫、细心操作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除尘措施。
(4)清洗猪舍: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的保育舍,清洗消毒圈栏和地面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但非清洗愈多愈好,因为不洁或较凉的地下水对仔猪不利,对舍内保温也不利,尤其在寒冷地区。生产中,清洗猪舍的一般原则是:转群前(后)空舍时进行清洗消毒,夏季高温可适当增加清洗次数(2--3次/周),但避免水流直射仔猪,需要降温最好采用淋浴或喷雾。在采用人工清粪的高床(或地面)保育舍,冬季一般不带猪清洗猪舍,除非猪舍太脏时,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进行清洗。
4、饲养管理措施
三个维持:断乳保育仔猪在母猪离开后,维持原圈饲养1周;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有饲料1--2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
三个过渡:对2--3周的保育仔猪,哺乳期饲料要逐渐过渡到饲喂断乳仔猪料,这可以通过逐渐改变日粮营养成分或前后两种饲料的混合比例来完成平稳换料;饲喂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饲料的种类和形态,采用顿饲时喂的次数、时间和给料量,饲养操作方法和时间;操作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保育舍内的光照措施、保温通风措施、饲养工人操作习惯等。
密度和调群:饲养密度对保育仔猪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密度大小取决于保育舍提供给仔猪的采食槽位、饮水器或水槽、圈栏面积、通风、保温等条件。集约化猪场原则上要求每窝一个圈栏。不能满足要求或考虑圈舍面积使用、个体强弱差异时,才有必要进行调群。对拟进行组合的猪群,要本着分少不分多、调弱不调强、弱弱相组、强强结合的原则。对新组合的猪群,在1周内要精心护理,直到建立正常的位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