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猪场仔猪断奶技术要点及操作
猪场仔猪断奶技术要点及操作仔猪早期断奶技术早期断奶是相对于传统的8—12周龄以上自然断奶而言的断奶方式,达到自然断奶期母猪的产奶量降人低谷,而仔猪采食固体饲料的能力较强,因此不会对母猪和仔猪造成不良影响。早期断奶又可分为超早期断奶和一般的早期断奶,前者多指0~2周龄断奶.后者一般是指3~5周龄或3-6周龄断奶。超早期断奶一般是出于特殊需要,如培育SPF猪等。需要创造特殊的条件.否则难于成功,因为它超越了母、仔双方的“断奶生理限度”。从仔猪的生理角度看,在仔猪体重4~5千克以上或3~5周龄时断奶较为适宜。从理论上讲.此时断奶.母猪泌乳的高峰期已过,已充分地利用了母乳;另一方面,断奶时间每提前7天.母猪的年产仔数就会提高一头左右,但仔猪断奶时间越提前,仔猪的发育越不成熟.其免疫系统越不发达.对营养和环境条件要求越苛刻。再者仔猪断奶时间早于21天,母猪的断奶至配种的时间会延长.下胎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会降低。因此,最佳断奶 H龄是28~3O天。早期断奶仔猪养育的技术措施:早期断奶仔猪和传统方法断奶的仔猪比较,首先是身体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胃肠道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抗病力较低;其次是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尚未完全适应固体饲料或尚不能食用固体饲料等。针对这样的特点.早期断奶仔猪的培育应注意饲料、保温、抗病防病、看护管理等方面的精心饲养管理。从饲料的配制上.要提高易消化性和适口性,添加促进消化和采食的特殊因子,如益生素、有机酸、消化酶制剂、各种微量元素等。而且应当对饲料进行熟化处理:从环境方面,应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和舍内温度、湿度、风速适宜。仔猪躺卧区域一般应有木板、橡胶、塑料及各类导热性较低的材料做成的垫子.必要时应设置保温箱或直接提供热源;另外,要严防贼风的侵袭,加强对仔猪的看护,严格遵守防疫卫生制度,搞好预防接种和清洁消毒工作。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由于实施了仔猪断奶后留原圈饲养1周的管理方法,仔猪已在哺乳舍逐渐适应了保育期的饲料,转群到保育舍后.必须做到原饲养制度不变和原饲料不变,以减少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也就是说饲料不变,每天仍然饲喂4~6次,每天投放不能太多,尽量保持饲料新鲜。本规程采取一窝仔猪一栏的饲养制度,进一步确保仔猪进入保育舍后受到的应激达到最小(如仔猪占用圈栏面积0.3平方米/头,则保育舍单栏面积为:0.3米2/头xlO头=3.0米2/头.于是可将其设计为2.0米×1.5米的单栏)。仔猪刚转群到保育舍时,最好供给温开水.并加入葡萄糖、钾盐、钠盐等电解质或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对提高仔猪抗应激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仔猪进人保育舍3~5天后,由于已进人旺食期,可能会开始出现抢食现象,这时应增加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但也应注意暴食出现消化不良。仔猪转群到保育舍后,保育栏内的温度在2~3 天内升高到28~3O℃,3天后即调到26℃,以后按每周2℃降幅逐渐降低到1O周龄的21℃
(这样有利于减轻转群的应激)。栏内应有温暖的睡床,以防小猪躺卧时腹部受凉。同时要注意防止贼风(舍内风速应小于O.25米/秒),保持舍内干燥(湿度应在5O% ~ 75%)、温暖和空气新鲜(NH3浓度低于26毫升/升)。保育舍猪栏原则上不提倡做太多的冲洗,对粪便按从小龄猪到大龄猪猪栏,从健康猪猪栏到病猪猪栏的顺序直接干清扫,而且每个饲养单元清洁工具不能混用。做好保育仔猪的免疫工作。各种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保育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注射过程中,一定要先固定好仔猪,才在准确的部位注射,不同类的疫苗同时注射时要分左右两边注射,不可打飞针;每栏仔猪要挂上免疫卡,记录转栏日期、注射疫苗情况,免疫卡随猪群移动而移动。此外,不同日龄的猪群间不能随意调换.以防引起免疫工作混乱。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的传染病来说.保育猪是个非常敏感的环节,所以留心猪群的状态,及时发现病猪相当重要。一群猪中个别猪只离群、精神呆滞,多为有疾病发生,如测量发现其体温升高的话,则可能感染上了病菌,应立即肌注抗生素和退烧针,严重的应向上报告。突然死亡的猪只应进行解剖诊断。早期断奶仔猪的饲粮特点目前早期断奶一般是在3~5周。由于仔猪消化道机能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的特点,早期断奶后.其饲养比哺乳期还困难.通常有1周的生长停顿期,常称为断奶关。为减轻断奶应激的影响,一定要注意饲粮的配合。根据仔猪消化道发育的情况和容易产生对植物蛋白过敏的特点,早期断奶仔猪饲粮配合不只是按标准保证满足对各种养分的需要,还要考虑仔猪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能力。在我国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早期断奶仔猪应激饲粮的配合。3 1 添加合成赖氨酸可以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从而减少植物蛋白的用量,减轻消化道的负担,避免或减轻植物蛋白引起的过敏和蛋白质消化不良在后肠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3.2 尽可能多用乳制品及淀粉,有条件的可用血浆蛋白粉血浆蛋白粉的添加量一般为5%,只用于6周龄前。乳制品在仔猪3~5千克体重时可用到25%~ 50%,5~10千克为5%~20%。血浆蛋白粉和乳制品对断奶越早的仔猪,效果越明显。乳制品中的乳糖在消化道易转变为乳酶,从而降低胃的pH值,刺激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3.3 添加酶制剂可弥补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酶活力较低的不足。主要是补充胃、胰蛋白酶及淀粉酶。可选用市场销售的酶制剂产品。3 4 加酸化剂可弥补仔猪胃酸分泌不足和诱导刺激、肠盐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并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有利于乳酸杆菌的增殖.从而促进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和减少腹泻。3.5 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膨化大豆较豆粕有利于仔猪消化。大量的试验表明.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可减少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对于断奶早和较小的猪,膨化大豆取代豆粕的量可达100%,断奶晚和较大的仔猪少用膨化大豆以降低饲料成本,但不影响仔猪生长。不论用哪种断奶的方法都要做到移母不移仔断奶法,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以防仔猪发生应激反应,以后的饲料、环境、管理都要逐步改善,使仔猪有一个适应过程。断奶是养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掌握好仔猪的断奶技术,对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提高猪场的养殖效益至
关重要。
第二篇:集约化猪场保育仔猪饲养技术
集约化猪场保育仔猪饲养技术
集约化养猪生产中,通常把断乳至60--75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同等条件下,随断乳时间的缩短(21--28天),保育仔猪的育成率也随之降低。而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率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断乳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重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150克的个体迟15天左右上市。
一、保育仔猪面临的问题
1、断乳时的应激集约化生产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母猪由分娩舍转入配种或妊娠舍待配,仔猪直接或原圈饲养一周后进入保育舍。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等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无疑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应激。
2、消化机能的应激仔猪由原来*液体的母乳和少量的开口料供给营养,转变为全部以固形饲料来供给,由于其消化机能尚未完善,能否适应现有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其中一些特殊过敏因子,对仔猪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3、环境变化的应激集约化猪场的分娩舍和保育舍内的环境通常有区别。这包括:围栏结构和面积、供料系统、供水系统、温度、通风、光照条件等。仔猪失掉分娩舍原有环境,去适应保育舍环境,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和位序关系。不良的保育环境将会使低位序的猪只难以适应甚至无法生存。
4、管理变化的应激分娩哺乳管理与保育管理是不同的,这包括:饲养操作制度、环境条件控制、群体大小、饲养密度、组群方式、调教方法、必要的操作(如免疫、治疗)等。人为管理条件上的变更,对保育猪群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5、疫病发生的应激新断乳的保育仔猪可能会由于以上一种或几种应激而导致产生某些疫病,诸如下痢、肠炎、水肿、肺炎等,疫病的发生会加剧保育仔猪的应激程度。目前尚不易控制的蓝耳病所导致的免疫力下降,使分娩舍内的仔猪相当正常,而进入保育舍后却大量发病或死亡。
二、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
1、断乳措施采用高床限喂栏分娩的猪场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对达到预定断乳日龄的仔猪果断与母猪进行分离。由于断乳迅速突然,对母猪和仔猪的应激较大。生产中通常采用断乳前3--5天降低母猪精、青饲料的给量和饮水量,以降低泌乳量,同时也可降低母猪乳房炎的发生率。断乳后,仔猪可原圈栏饲养5--7天后转入保育舍。这种做法能够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也可使仔猪进行安全的过渡。
采用地面平养分娩的猪场最好采用逐渐断乳或分批断乳法。逐日减少哺乳次数,一般5天内完成断乳工作。在圈舍周转利用可行的情况下,原则上仔猪可原圈进入保育期的饲养;分批断乳即首先将发育强壮的个体进行断乳,发育较弱的个体适当延长哺乳时间使其进一步发育后断乳。这两种断乳方法对仔猪较为有益,缺点是降低了母猪的使用效率,增加了仔猪的调群机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集约化生产的工作量。
2、完善仔猪消化机能的措施
(1)饲料要求:高品质的仔猪开食料和断乳期过渡料,是改善仔猪消化机能的必要条件。这不仅包括饲料原料的高品质,如优质鱼粉、乳清粉、脱脂奶粉、短链饱和与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等的添加。还包括饲料的良好形态与适口性,如粒度、硬度适合的颗粒饲料或膨化颗粒饲料。
(2)训料要求:仔猪训料已是共识。哺乳仔猪采食足够的(500克以上)开食料,能够很好地减少断乳后仔猪下痢的机会。但仔猪出生后5--7天的补料工作,往往做的并不理想,因为母猪分娩的前3--4周中泌乳基本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之后泌乳量下降,仔猪才不得不进食开食料。对于早期断乳(21--28天)的仔猪,补料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生产中,可使用以下的方法达到及早训料的目的:
①母猪分娩前少喂,分娩后两天多喂或自由采食,这种做法可使哺乳仔猪增重加速,仔猪增重加速后泌乳量相对不足,使得仔猪早吃开食料。
②增加开食料的适口性,良好的口感对仔猪开食尤为重要。
③补料的同时要注意补水,因为补水也极为重要。
④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少量多次地给仔猪添加开食料,可以刺激仔猪早吃料、多吃料。
(3)限饲要求:新断乳仔猪的限饲和断乳前的充足训料同等重要。因为新断乳的仔猪消化机能尚未完善,限制饲喂量要比任意采食时下痢机会减少很多。断乳后的前几天,仔猪胃肠机能有个重新调整的过程,断乳的饥饿感可使仔猪大量采食饲料,堆积于肠道内的食物可以导致消化系统分泌失调甚至紊乱而产生下痢。生产中,限饲的方法是:28日龄断奶的仔猪日给料量80--100克,时间持续3--5天,之后进入自由采食状态。但限饲时要保证每头仔猪有足够的采食槽位和面积。
3、环境管理措施
(1)温度要求:保育舍环境的温度对仔猪影响很大。冷紧迫情况下,仔猪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大幅上升,免疫力下降,生长滞缓,而且下痢、胃肠炎、肺炎等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有资料报道,保育舍在6--10℃与20--25℃条件下,仔猪日增重和下痢发生率的比较情况为1:1--63和1:0--54。生产中,当保育舍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升温措施。温度不太低时,通常使用红外线灯和地面电热板等。当温度低于10℃时,就需采用热风、暖气等方式进行升温。
(2)通风要求:通风是解决保育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措施。诸如氨、硫化氢等污浊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仔猪肺炎的发病率升高。但无限制的换气和通风对仔猪也不适合,尤其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地区,过量的通风会使保育舍内的温度急聚下降。生产中,保温和换气应采用较为灵活的调节方式,两者兼顾。高温则多换气,低温则升温再换气。
(3)猪舍粉尘:集约化猪场的保育舍由于饲养规模大,猪群密度高,生产操作量大等因素,导致空气中附着大量粉尘,这对仔猪呼吸不利,但更为严重的是粉尘可以携带某些病毒或细菌进入呼吸系统深处,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带来潜在的机会。集约化生产中,粉尘问题是易于忽视而又容易解决的问题,如采用颗粒饲料、定期清扫、细心操作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除尘措施。
(4)清洗猪舍: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的保育舍,清洗消毒圈栏和地面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但非清洗愈多愈好,因为不洁或较凉的地下水对仔猪不利,对舍内保温也不利,尤其在寒冷地区。生产中,清洗猪舍的一般原则是:转群前(后)空舍时进行清洗消毒,夏季高温可适当增加清洗次数(2--3次/周),但避免水流直射仔猪,需要降温最好采用淋浴或喷雾。在采用人工清粪的高床(或地面)保育舍,冬季一般不带猪清洗猪舍,除非猪舍太脏时,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进行清洗。
4、饲养管理措施
三个维持:断乳保育仔猪在母猪离开后,维持原圈饲养1周;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有饲料1--2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
三个过渡:对2--3周的保育仔猪,哺乳期饲料要逐渐过渡到饲喂断乳仔猪料,这可以通过逐渐改变日粮营养成分或前后两种饲料的混合比例来完成平稳换料;饲喂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饲料的种类和形态,采用顿饲时喂的次数、时间和给料量,饲养操作方法和时间;操作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保育舍内的光照措施、保温通风措施、饲养工人操作习惯等。
密度和调群:饲养密度对保育仔猪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密度大小取决于保育舍提供给仔猪的采食槽位、饮水器或水槽、圈栏面积、通风、保温等条件。集约化猪场原则上要求每窝一个圈栏。不能满足要求或考虑圈舍面积使用、个体强弱差异时,才有必要进行调群。对拟进行组合的猪群,要本着分少不分多、调弱不调强、弱弱相组、强强结合的原则。对新组合的猪群,在1周内要精心护理,直到建立正常的位序关系。
第三篇: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仔猪应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大、饲料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kg的时间是养猪生产中重要技术环节,现将哺乳仔猪有关内容做以下论述。1 新生仔猪的环境变化与特点 1.1新生仔猪的环境变化
仔猪出生是生命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胎儿在母体内靠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摄取营养,排出废物。出生后即刻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即哺乳)、排泄。在母体子宫内温度恒定(特殊情况例外)、环境稳定,出生后转变为直接与复杂的外界环境接触。在子宫内处于安全环境,并受母体保护,出生后处于有害菌的袭击,因抵抗力低,易患病死亡。1.2新生仔猪的特点
新生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易病难养,增重慢,死亡率高,其主要特点:
1.2.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出生重一般为1.2 kg左右,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但生长发育迅速,10日龄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3倍,30日龄达5~6倍。仔猪的强烈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20日龄的仔猪,每千克体重需沉积蛋白质9~14 g,相当于成年猪的30多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左右,矿物质代谢也高于成年猪。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当高,对营养不全极为敏感。1.2.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全。新生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都小,但增长很快,出生时胃重4~8 g,容纳乳汁25~50 mL,20日龄的仔猪胃重35 g左右,容积扩大3~4倍。新生仔猪食物进入胃内到排空(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快,10日龄的仔猪排空时间约为1.5 h,30日龄的仔猪为3~5 h。新生仔猪缺乏反射性的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才能分泌胃液,5日龄左右才能形成反射性的胃液分泌。仔猪的消化酶随日龄增长其活性逐渐增强,新生仔猪唾液中淀粉酶活性很低,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能进行作用。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凝乳酶可起到凝固乳汁和改善乳蛋白的消化作用。胃蛋白酶是以胃蛋白酶原状态存在,由于新生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不能将其激活为胃蛋白酶,不能消化蛋白质。仔猪胃内有乳酸存在,在5日龄内可水解部分动物蛋白。仔猪胃内的消化作用很小,主要在小肠内靠肠液和胰液进行消化,仔猪的肠腺和胰腺发育较完全,乳糖酶、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都有一定活性,新生仔猪主要靠胰蛋白酶消化蛋白质,21日龄后胰淀粉酶的活性增强。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很低,新生仔猪可充分利用乳糖,对果糖、蔗糖、木糖等消化率很低。1.2.3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全,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猪是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经一系列的应激反应,维持正常体温。新生仔猪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以及为下丘脑所必须的传导结构机能尚低,特别是5日龄以内的仔猪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由于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保温隔热的能力差,又由于新生仔猪大脑皮层调节体温的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性调节,同时,新生仔猪体内能源贮备有限,每100 mL血液中含血糖100 mg左右,吮食初乳后虽得到营养物质的补充,但脂肪尚不能作为能源直接利用。刚出生的仔猪处于13~24℃的环境中,1 h后体温下降3℃左右,尤其在生后20 min内,由于羊水的蒸发,体温下降更多,吃上初乳的健壮仔猪,约2 d以后方可恢复到正常体温,如将刚出生的仔猪裸露在1℃的环境中,2 h可冻昏、冻死。
1.2.4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死亡。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结构的球蛋白,由于母体血管和胎儿脐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抗体通过血液转移给胎儿,使新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能力低,易患各种疾病。初乳中含免疫抗体,其含量变化很大,母猪分娩24 h以后明显下降,新生仔猪对初乳中抗体的最大吸收是在24h以内,因此,让新生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是保健的重要措施。仔猪一般在10日龄以后自体产生抗体,至21日龄仍属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阶段,35~45日龄的仔猪自体产生抗体逐步达到成熟水平。再加上新生仔猪胃液中游离的盐酸很少,抑菌作用很低,故易患病。2 哺乳仔猪的死亡分析 2.1死亡损失
仔猪从出生至断奶死亡率20%左右,严重影响猪群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重大。据报道,出生时死亡1头仔猪约损失63 kg饲料,10周龄死亡1头约损失110 kg饲料。一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越多,每头断奶仔猪应负担的饲料越少。因此,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2.2死亡原因
仔猪出生后,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又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饲养不当,护理不周,就会引起患病和死亡。
2.2.1出生死亡:有些胎儿因脐带围绕颈部,造成死胎或生后即死;有些胎儿在产道内因粘膜破裂过早,缺氧窒息而死;近亲交配易造成先天不足或畸形,导致死亡;或因感染猪瘟、细小病毒等,造成死胎或生后死亡。
2.2.2代谢失常:仔猪生后表现正常,24 h后发生颤抖、萎靡、发出微弱的尖叫声、停止哺乳、转入昏迷而死亡,大多由于低血糖而致。经血糖测定,正常仔猪每100 mL液中血糖含量为100~130 mg,低于60 mg,易造成死亡。正常仔猪每100 mL血液中乳酸为32~40 mg,死胎猪高达159 mg,据报道,每100 mL血液中乳酸超过70 mg,就会因乳酸浓度过高而使仔猪死亡。另外环境温度偏低或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活动,仔猪释放胰岛素的数量增加,体液失去平衡或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常会造成仔猪死亡。
2.2.3仔猪下痢:因母猪奶水不足或过浓,乳质突变或品质差,易造成下痢而死亡;新生仔猪铁的贮存量很少,乳汁中铁的含量很低,仔猪常因缺铁造成食欲减退、贫血、抵抗力下降、生长停滞,致下痢死亡。舍内卫生状况差,天气骤变或舍内潮湿,场内有传染性致痢的病史,没有严格消毒,仔猪易下痢死亡。仔猪补饲具有重要作用,不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特殊要求进行补饲,常引起仔猪下痢。2.2.4仔猪水肿:新生仔猪常因皮下水肿或浆 液过多造成死亡,可能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所致或因缺碘、血液中蛋白质过低而引起的。2.3死亡分析 2.3.1病因和非病因死亡:据赵式文分析,病因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4.1%,其中下痢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3.7%,肺炎占3.3%,其他占7.1%;非病因死亡占死亡总数的75.9%,其中压死、踩死的占死亡总数的33.1%,弱小或先天不足占17.3%,缺奶占5.7%,淹死占2.7%,冻死占2.8%,咬死占5.3%,其他占9.0%。随着产房环境温度的改善,非病因死亡可能减少,如忽视防疫消毒,可能加大仔猪的因病死亡。
2.3.2死亡时间:据王清兰分析,体大膘肥的母猪易造成临产时胎儿死亡,死亡占出生仔猪总数的9.2%,占哺乳仔猪死亡总数的69.2%。又据河南正阳猪场的分析,3日龄以内死亡的仔猪占死亡总数的26.63%,4~7日龄占29.27%,8~15日龄占20.21%,16~20日龄占9.92%,21~25日龄占7.27%,26~35日龄占2.17%,36~45日龄占1.15%,46~60日龄占3.02%。加拿大对6 890头仔猪的分析,从出生到20日龄,仔猪死亡率为25.6%,其中分娩时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5.3%,7日龄以内死亡占43.7%。可见,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2.3.3死亡体重:据笔者的资料分析,仔猪初生重0.5 kg以下,哺乳期间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0.6~1.0kg占13%,1.1 kg以上占6%。可见,仔猪初生重越小,死亡率越高。
3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的途径
根据仔猪的特点和死亡原因分析,抓住初生、补料和断奶三个关键时期,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仔猪死亡,加快仔猪增重。3.1安全接产提高存活率
安全接产是减少出生死亡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有效措施,前文已述及。3.2保温防压
新生仔猪怕冷,常被母猪压死或冻死,适宜于新生仔猪的环境温度是35℃,生后至3日龄可控制在32℃,4~7日龄30~28℃,15~30日龄26~22℃,对新生仔猪的保温是提高哺育率的重要措施。将7日龄的仔猪分别置于环境8.3℃和7.2℃,前者日耗奶量为854 g,后者974 g,环境温度降低,耗奶量增加,代谢效率降低,影响了仔猪的增重。
采用全年分娩制的猪场,宜用封闭式产房,以火炉、火坑、暖气供暖。适合母猪的环境温度,并不符合仔猪的要求,为此,应给仔猪增加保暖设施,如保温灯、暖床、电热板等。3.3吃足初乳
在正常情况下,仔猪生后靠触觉寻找乳头吮乳,并具有固定奶头吮乳习性,自行固定需时较长,弱小仔猪常被健壮仔猪挤掉,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不能随时排乳,且放乳时间很短,仔猪因争斗而影响哺乳,宜于仔猪出生后自选并加以人工辅助,尽快固定奶头吃奶。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母猪分娩后24h以内乳汁中免疫抗体和抗蛋白分解酶含量最高,人工辅助固定奶头,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得到免疫抗体,提高抵抗力,摄取营养,补充水分,增强体力,恢复体温。3.4及时补铁
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的营养物质,新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一般为50 mg,每日生长代谢约需消耗7 mg,从100 mL的母乳中仅得到0.2 mg左右的铁,可见,仔猪得不到铁的补充,可于7日龄左右出现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受阻,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易患白痢。广西西江农场对2日龄的仔猪注射培亚铁针剂(主要成分为葡聚糖铁)1 mL(含铁100 mg),10日龄再注射2 mL,与对照组相比,成活率提高7.62个百分点,增重提高37个百分点。广西农垦畜牧研究所对3~5日龄的仔猪肌注牲血素每头1 mL,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0.99%,成活率提高15.78%。亦应注意铜和钴的补充。
硒是仔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仔猪缺硒时突然发病,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关节肿大,瘫痪,严重者突然死亡,剖检时可见肝坏死,肌肉苍白、萎缩,心包积水等病变。发病特点是营养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快的仔猪最先发病。仔猪3~5日龄肌注亚硒酸钠0.5 mL,断奶时再注射1 mL。3.5重视补水
水是动物血液和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消化、吸收、运送养分、排出废物的溶剂,对调节体温和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新生仔猪体温高、呼吸快、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母猪乳汁浓(乳脂率8%左右),故仔猪需水量大,如得不到水的补充会造成食欲下降,失水,消化作用减缓,常因口渴而饮污水或尿液,损害健康,引起下痢,为保证仔猪饮水,最好采用自动饮水。
第四篇:初生断奶仔猪体重小的原因以及对策
初生断奶仔猪体重小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
断奶体重偏小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猪场28天断奶体重6.5—7.5千克,管理好的猪场28天断奶体重可达到8—9.3千克以上。断奶体重小也给养猪场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断奶过渡难度大、保育期死亡率增加、育肥期增重速度慢、饲料效率变差,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造成断奶体重小的重要原因:初生体重小造成断奶体重小,是不争的事实之一,原因有:
1、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直接影响母乳好坏,28天断奶时母乳对仔猪断奶体重的影响高达(90%),而母乳在很大程度上受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的影响;哺乳母猪料能量不足,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2、日喂饲次数少导致日进食总量不够,日进食总的营养不足而影响了母猪产奶量。
提高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1、关注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最好不低于16兆卡,哺乳仔猪增重速度最快。
2、为了使哺乳母猪日粮的代谢能达到3150千卡/千克,配方中必须添加油脂而且必须含高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因为饱和脂肪酸母猪很难利用。仔猪在断奶前生产性能的表现,与母乳分泌情况有很强的相关关系(r2=0.87—0.90)。
脂肪是仔猪的主要能量来源,通常占初乳的30—40%、常乳的55—60%,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乳的主要组成成分受母猪日粮影响较大。所以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使初乳和常乳中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猪e网网友介绍,哺乳仔猪另外的40%能量来源主要是靠乳糖,而乳糖和乳蛋白含量与采食量的关系较大,高采食量的母猪乳糖分泌量大。
仔猪的生长潜力受母乳蛋白成分和含量的影响,而仔猪的蛋白储备随能量的摄入呈线性增加。现代的研究表明,仔猪的哺乳期脂肪储备对生长猪的生长影响很大。
3、饲喂次数少,影响了母猪日进食总量。目前很多猪场哺乳母猪日喂2—3次,以3次的居多;而哺乳母猪最好日喂4次,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日喂4次,每天可以提高采食量1千克,对改善母猪产奶量,提高断奶体重意义重大。
4、高度注意哺乳母猪饮水量的问题。哺乳母猪采食量与饮水量的关系很大,Gill(1989)哺乳母猪饮水量增加对采食量增加有明显影响,饮水量与采食量间存在线性相关,饮水量=4.2+2.52x采食量(kg/d)。
因此,在哺乳期内保证母猪的饮水至关重要。在热环境和限位栏的情况下,母猪的活动减少会导致饮水量的减少。饮水减少的后果之一是粪便中的干物质增加,引起便秘,便秘又可以使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症,哺乳期奶量下降。
第五篇:规模化养猪场中断奶仔猪的优化管理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中断奶仔猪的优化管理措施
又一批的断奶仔猪转进了您的保育舍。决定断奶仔猪饲养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我们的工作性质使得我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保育场。我们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就是跟踪养猪研究的新成果,并想办法把这些新成果应用到猪场当中。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与您分享,断奶仔猪生产过程中都存在哪些关键因素。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要点 确保良好的猪源
如果问一位保育场经理,他想要什么样的仔猪,他会很清晰地描述出好的断奶仔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这些都是看得到的因素。那些看不到的因素呢?
断奶仔猪生产当中最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要搞到良好的断奶仔猪源。好的断奶仔猪不仅仅是看起来好。断奶仔猪生产的关键是要能够定期地获得预期数量的、健康状态稳定的断奶仔猪。要想做到这一点,您必须非常仔细地关注母猪群的每一个细节。要想保障良好的仔猪供应,母猪群必须做到: 生产性能记录良好。
拥有完善的基因改良计划,并且对新购后备母猪实施隔离和本土驯化。健康状况稳定,无PRRS病毒流行,也没有其它主要猪病。执行良好的生物安全程序。
执行良好的猪群健康计划,并且理解母猪群当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断奶仔猪造成影响。能够与保育场保持坦诚开放的沟通。断奶仔猪的标准: 体型相对一致。
日龄一致。也就是说,到达保育场的断奶仔猪日龄应该为已知指定的日龄。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
在确定饲喂程序的过程中,日龄和体重同样重要。如果某个仔猪日龄很小,那么即使它的体重很大,它可能仍然无法消化过于简单的日粮。
与自身日龄相比体重偏小的仔猪很可能会把疾病带到保育舍(Allerson等人,2007)。而且,假设转出时这些仔猪体重仍然偏小,保育场就不得不把这些仔猪留下来继续饲养,直到它们的体重达到标准,这将给保育舍的管理带来麻烦。免疫状态一致。
青年母猪头胎产的仔猪免疫状态通常不如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通过分胎次隔离生产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办法是,把青年仔猪所产的仔猪和其它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隔离饲养,这个办法更适合小型猪场采纳。
母猪群不应有疾病流行。后备母猪常常是疾病传播的来源,尽管它们本身看起来可能很健康。有个办法可以避免后备母猪造成疾病流行,那就是对新转进的后备母猪实施隔离与本土驯化。具体隔离多长时间,取决于本土驯化所针对的疾病类型。记录仔猪日龄有一个办法,用仔猪出生当天在本的天数给仔猪做记号,同一天出生的仔猪都打相同的记号。如果不同猪群的仔猪需要混群,还可加上猪群的首字母。
断奶体重分布: 保育舍准备工作
保育舍的准备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清洗:
一批猪转出之后就尽快进行清洗。清空料槽,清除大量粪便。
预浸泡。预浸泡过程6 —12小时,其间如果将通风系统关闭或调至最低,效果会更好。这样有利于维持舍内湿度,有助于软化残留污渍。
拔掉粪坑的塞子,让粪便排出,然后重新换上塞子。这样,粪便排干净了,冲洗猪舍的水再汇集到粪坑里,可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既包括冲洗过程也包括冲洗结束之后),对人员安全比较重要。
高压冲洗,此时重新启动通风系统。
高压冲洗完毕,采用合适的消毒剂按正确的浓度和剂量进行消毒。空舍干燥。布置:
猪舍清洗消毒非常重要,而布置猪舍迎接下一批仔猪的到来同样重要。其中要点包括: 保育舍应该温暖干燥。保育舍应在仔猪到来之前达到适宜温度。保育舍温度指南只不过是指南,重要的是要观察仔猪的行为。仔猪感觉舒适时会采取侧卧姿势,猪与猪之间有接触,但不会堆在一起。任何温度应激,尤其是断奶头几天,都可能会造成疾病问题,例如腹泻。
饮水器的高度应按最小的仔猪设置。饮水器高度应与仔猪的肩部同高。饮水器的安置应便于仔猪寻找。饮水器可能需要调至轻微漏水,或装置水碗或水杯。
料槽应该清空、洁净。
通风系统应设在初始水平,或者,如果控制器是按生产周期进行设置,就设成第1天。为了避免清洗和设置过程中的工作疏漏,最好事先准备好一个备查清单。进猪 – 行动计划:
最近的研究显示,细致地按体重分栏对于猪群的整体生长性能并没有提高效果(Gonyou等人,2003)。因此,如今生产人员已经不再进行称重分栏。实践当中猪场可能应该采取中间策略。下面是断奶仔猪栏位分配过程的一些指导思想:
只挑出特别小的仔猪,其它仔猪不分体重。制定计划对小个体仔猪单独饲喂 留出10%的空闲栏位。
把这些空闲栏位用作护理栏,饲养病弱仔猪。对于成批断奶的情况,应将所有栏位养满。对于每周断奶若干头猪的情况,应留出少量栏位作为护理栏。护理栏设置的要点包括: 必须保持温暖干燥。
每头猪所占空间必须至少比正常栏位大一倍。水、料必须保持新鲜,并让仔猪能够方便够到。
关键的头4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进猪阶段,而且也适用于断奶仔猪饲养的全过程。仔猪转进头100个小时当中的管理情况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整个保育期的生产性能。这段时间的目标是让体重最轻的3-5%的仔猪开始采食。
头3672小时最关键。这意味这,保育舍工作人员必须拿出很大一部分时间来观察仔猪,及时发现不吃食的仔猪,并确保这样的仔猪在关键的36小时之前学会采食饲料。不吃食的仔猪看起来如下图所示。
如果等到仔猪变成了这个样子,那就基本上没救了。
尽快开食 – 事半功倍的策略 断奶料是猪场里最昂贵的饲料。要想优化保育场生产性能,就必须采用正确的饲喂程序,并按正确的量饲喂每种饲料。
要搞清除您转进的是什么仔猪(多大日龄,多大体重)。这要求您和母猪群方面保持良好的沟通。
做断奶期饲料预算,搞清楚每阶段日粮都需要多少。对耗料量、换料情况进行记录。断奶仔猪饲养的罗宾汉理论:
简单地说,就是“劫富(大个仔猪)济贫(小个仔猪)”。显然,严格按预算安排饲料对于成本控制来说是很重要的,然而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足以优化生产性能。要想让您的饲料投入产生最大的利润,很重要的一点是保证饲料喂到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饲料的仔猪嘴里。
进猪时按体重分群(在适当范围内)。
计算小、中、大三种仔猪分别需要多少一期饲料。
按计算好的量分别给三中体型分组的仔猪喂足一期饲料,然后再换下一阶段的饲料。为了做到这一点,您必须按栏位记录耗料量和饲料更换事件。典型情况下,只需对饲养小个体仔猪的栏位单独记录就可以了(参见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