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畴县第二幼儿园简介1
西畴县第二幼儿园简介
西畴县第二幼儿园创建于1981年,位于县城北门路(县水工队对面),是一所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的省一级三等示范园。园区占地5151.91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余平方米,幼儿户外
活动空间2500余平方米,并配备有多种大中小型游乐设施和玩具。园内保教设施齐全,会议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室一应俱全。全园现有11个教学班,在园幼儿人数350余名,有教职工46名。
建园以来,二幼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德育为首位”,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发展为本,服务幼儿、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办园理念为附近的幼儿及家长提供了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先后开展了《叙事性整合课程教学实验研究》、《韵语教学与语言发展的研究与实验》、《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与策略》等省级、县级课题研究。并把“早期阅读”作为我园的办园特色,在幼儿早期阅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构建了“郎朗儿歌声”的校园。
二幼注重营造健康向上、尊重、和谐、亲近的人文环境,倾力打造“心心”文化,即用心育人,以情感人,倡导和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幼儿园团体文化,领导班子民主、团结、务实、高效,坚持“亲和、创新、成功”的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一套“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创新教育、和谐发展”的管理模式。在领导的精明决策和全园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办园水平逐年提高,近两年来,西畴县第二幼儿园分别获得了州、县级“文明单位”、“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科研先进单位”、“文明学校”、“普通话合格学校”等荣誉称号。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造就良好的育人环境,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分批选派“走出去,带回来”的方式,把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吸收进来,充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积极动员和鼓励教师提高学历。目前幼儿园拥有一支乐于奉献、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园教师中获高级职称的占54%,大专以上学历占70%。教师的公开课、论文、教案分别在国家、省、州、县获奖,辅导幼儿参加各种比赛也多次获得大奖。
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倾力支持下,在几代二幼人的辛勤耕耘、开拓创新中,西畴县第二幼儿园已成为教师有专长,孩子有个性,办园有特色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幼儿园。秉承三十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二幼人正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激昂饱满的热情,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孩子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和社会信赖的优秀示范幼儿园,继续为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怀柔区第二幼儿园简介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幼儿园简介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幼儿园始建于1958年,属于日托市立园。是怀柔区的第一所幼儿园,北京市一级一类示范幼儿园和北京市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幼儿园占地面积4140平方米,绿化面积1346平方米,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整洁优美。拥有13个教学班,400名幼儿。教职工63人,全部接受过幼儿教育专业培训,其中97%的专任教师具有学前教育大专以上学历。幼儿园曾曾接待了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外宾的参观,圆满完成了市妇会的外宾接待任务。
幼儿园以“开展自己的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为目标;以“培育和形成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反思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学、研、训一体”为主要途径,强化日常管理,规范教科研工作。开展以案例为载体的解剖式、跟进式的研究活动,通过一课三研、共同备课、师徒帮带、青蓝工程等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多项课题被立项为区级、市级、国家级研究课题。
建园54年来,怀柔二幼始终在传承优良文化,不断寻求教育创新中持续发展着,累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情智共生、生命共长”办园理念引领下,立足幼儿艺术教育研究,以幼儿为本、以音乐、美术、语言文学活动为切入点,构建艺术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探究,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连续3年被评为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幼儿园,获得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等15个先进称号,成为了北京市园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试点园、学前教育信息化教育示范基地、幼师师资培训实习基地。
第三篇:西畴乡村学校从教
西畴县乡村学校从教 20年以上优秀乡村教师公示材料
一、汪国祥,男,现年54岁,汉族,群众,学历中专,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为西畴县柏林乡栗山小学教师。乡村从教年限35年。
主要事迹材:我是一名出生于西畴县柏林乡,工作在柏林乡偏远山区学校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没有惊人的业绩,只有平凡的琐事;没有显赫的荣耀,只有默默地奉献。1983年3月参加工作至今,教龄35年,一直扎根西畴县柏林乡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一线,期间担任教务主任2年,担任校长7年,现任教于西畴县柏林乡距离乡政府最远的山区学校—栗山小学,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分管学校财务、实验教学工作。多年来,无怨无悔地为家乡的教育教学事业默默奉献。
(一)为学校发展,多渠道改善办学条件
在担任教务主任和校长期间,我所在的栗山小学教学用房简陋,经费不足,我组织学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组织师生利用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栽种玉米、瓜豆、蔬菜等,每年收入20000余元,用于购置教学设备设施、修缮学校校舍、帮补学生生活和购买学生文具等,发动师生栽种杉木10亩,现已经成林,栽种八角树5亩,现已经处于挂果盛产期,每年为学校创收10000余元;组织当地群众为学校修路0.5公里,平整场地500平方米;9年的领导岗位上共为学校争取资金20000余元。功夫不负有心人,栗山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二)家庭成员病故,依然坚守岗位
2002年3月,我唯一儿子查出患白血病,我边筹钱医治边工作,晚上到亲戚家借钱或到医院陪儿子,白天依旧到校坚持工作,一个月的时间儿子不幸去世,处于极度悲痛中的我,处理完儿子后世后及时走上工作岗位;我是独儿子,赡养老人的重担就落在我一人的肩上,一直赡养至80余岁,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照管老人,有时妻子不在家,还要边工作边回家煮饭给老人吃,两位老人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不幸去世,处理完后世后及时赶回学校工作;现我唯一的家庭顶梁柱女媳,服役于昆明某部队,四级士官,于2013年查处泌尿系统多处肿瘤,每天基本上在医院度过。几位家庭成员的医治和处理后世,让我在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打击和背负极大的债务,但我必须调整心态,克服困难,以饱满的精神,投身于我的工作。
(三)身患重病,依然坚守岗位
我于2014年查处身患慢性肾炎,每天靠药物维持,曾几次因突发疾病昏倒在讲台上,学校教师帮助送医,病情平稳后继续坚持工作,现我不能长期站着上课,但为了我的学生,我坚持,哪怕坐着上课,我也要坚持上课。
(四)关爱学生,我的本性
工作35年来,我一直关注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共帮扶贫困学生120名,捐资5000余元,在国家没有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期间,对于没老人煮饭给吃的留守儿童,我常常多煮点,叫学生一起吃。无家长接送的学生,我安排高年级学生接送,有时我会逐一送回家,经常和留守儿童交心谈心,做好心理疏导,勉励学生学习。学生生病,家长不在家,我就背着学生或用摩托车送学生到10公里以外的乡卫生院医治,工作以来共送医了50余人。
(五)勤学苦练,我的成长
1983年3月我来到了西畴县柏林乡三板桥小学代课,开始了我的代课教师之旅,面对学校教师队伍的薄弱、学校领导的期待、学生对求知的渴望,我倾心农村教育的信念很快坚定下来。一干就是7年半的代课教师生涯。在教学中,我认真备课,细心讲课,做好反思小结、阶段总结,经常向优秀的老师探讨教法学法、交流体会、研讨经验,认真备好教案,力求上好每一节课。课余时间经常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地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等,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1991年9月,我因教学效果好,自己在教学工作之余加强学习,得到上级领导认可,转正成为了一个正式在编的人民教师。转正之后我曾被分配到西畴县栗山小学、吴咪山小学、万林小学工作。期间我做到了“忠诚教育,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始终坚守农村教育一线,默默地耕耘了二十七个春秋,做到了“为教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六)扎根农村,爱校如家
在我的心中,教师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应当成为学生甚至全社会的楷模和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因为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所以我常常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一直以来,所教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使家乡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成器成才。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我多次被学校评为 “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现在我依然担任着六年级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教育事业是我的挚爱,也是我的终生追求,做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以后的工作时间中,一如既往地在教坛上勤奋耕耘,三尺讲坛永远是我心中一方最神圣的热土。我原意有颗不衰老的童心,与孩子们永远在一起,把知识化为乳汁,将爱心化作春雨,涓涓不息地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勤奋工作,不断进取,努力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追求!
二、刘先鑫,男,现年56,汉族,中共党员,学历中专,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为西畴县西洒镇英代村民委观音岩村小组。乡村从教年限36年。
主要事迹:刘先鑫同志工作三十六年来,他见证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沧桑巨变,为学校教育发展呕心沥血,不管是在管理岗位还是在普通教师岗位,始终尽心尽力,踏实工作,用“老黄牛”精神诠释着什么是爱教育,爱学生,怎么样是干工作。在他的身上,教师们感觉不到累和苦,因为不管多苦多累,他总是加班加点,乐观地完成。
(一)学习上,他是一棵“钻地龙”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班主任、教导主任、学校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对待工作,他一如既往的热爱,在担任教导主任期间,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镇公开研讨课,同时积极组织全村教师举行全村性的示范课、研究课、专题讲座等,使学校全体教师教学技能不断提高。2014年转到普通教师岗位后,他仍然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工作,主动接手学习习惯差、成绩差的班级,认真研究学生,思考如何教育学生,他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他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他的教育指导下,学生行为习惯总能得到转变,学习成绩总能得到提高。
他干了十多年的教导主任,50多岁的他,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自学电脑,虚心向年轻人请教,从用一个手指头在电脑键盘上“戳字”到基本上能够熟应用WORD文档和EXLE电子表格,除承担教学工作外,他主动承担学校安全员工作,负责学校安全信息的撰写上报,并积极协助教导主任完成学生学籍系统录入,电子信息表册填报等工作。
(二)生活上,他是一个大孝子
他是一工一农家庭,家里上有八十多岁的父母,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孙辈们都留在他的身边,家中爱人除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孙子,平时还要种地养猪,因此他在忙完学校的工作后不管多晚总要赶回家给媳妇搭把手。2010年,他爱人的腿折断了,为了不耽误学校的工作,他硬是一天假没有请,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煮猪食喂猪,六点不到把早餐做好,然后骑着破旧的单车到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中午又骑车回家做午餐,照顾老人,然后又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又赶回家做家务。路途往返的艰辛自不必说,学校的工作却也是按部就班认真的开展。
(三)工作上,他是一头“老黄牛”
在学校建设过程中,他功不可没。1996年,学校的硬件建设部分得到解决,但上下两块活动场地还是泥土地,要是下雨,所有教室整天都是泥土,保持校园环境清洁卫生很困难。他与校长商量,取得了同意后,向上级争取一部分资金,组织师生利用劳动课和课余时间背砂背石头,共搬石头500多方,砂子30多方,师生共同努力浇灌起了水泥地操场。1998年,学校被列为全县素质教育示范点,为全县提供了素质教育的示范,1999年至今先后被评为:西畴县文明学校、文山州文明学校、先进村中心校等。
2016年,为使学校的义教均衡发展能顺利得到国家验收,他主动参与各项资料的搜集、整理,在需要征收农户土地时,他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做农户工作,与农户交心谈心,分析学校征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参与丈量土地、数地里的农作物,使农户达到满意。
他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里,总是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校,他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他眷恋山区这片黄土,他更眷恋山区的孩子,他庆幸自己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三、骆远文,男,现年54岁,汉族,群众,学历中专,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为西畴县西畴县鸡街乡龙老村委会龙老小学教师。乡村从教年限36年。
主要事迹:爱心是教育的“润滑剂”。西畴县鸡街乡龙老小学优秀教师骆远文,36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满腔的热血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作为一名边远山村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教师职业道德,以校为家,爱岗敬业,服从组织安排,团结同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工作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立足岗位取得的成绩赢得家长、社会各界的夸赞与好评。
(一)一心扑在教育上,真切关爱学生成长
1982年至19878年,他被聘任到鸡街乡仙人洞民族小学代课,当地民族杂居,观念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改变现状,他竭心尽力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教书与育人并举,打破了当地陈旧落后的读书观念,营造了当地的教育教学氛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代课的5年,月薪仅有31.5元的他,曾为吴卫和、吴卫斌等多名家庭困难的学生购买教科书和学习用品等,为他们铸造上学梦。自小身揣教师梦的他,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在1994年9月成为了正式在编教师。有正式身份的他,始终不忘初心,关心学子,继续助人为乐。在2008年至2018年工作的十年间,他用爱心使同村同寨的1名条件困难学生王禄巧圆梦大学。在2008年7月,小学毕业的她,当时因父亲病逝,家庭失去顶梁柱,母亲无力支撑她完成学业,打算弃学务工。他听说后,及时去了解了家庭基本情况与实际困难,同时进行了思想交流与沟通,将其劝返上学。后来,他便承担起资助她完成学业的重担,10年的经济资助,已成功帮助她实现学业梦,现在大理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他内心无比自豪。
(二)努力学习充电,以德育人作奉献 作为一名高中毕业代课出身的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是他的短板。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凭简单的技能技巧是不能实现的,必须紧跟教育改革步伐,积极实践,努力探索,虚心请教,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工作期间,在虚心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的同时,先后脱产到西畴县教师进修学校、文山师范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研修,取得了中等师范学历,在业务上迅速成长了起来。后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他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按时按质做好课时计划安排,以课标要求认真备课,勇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升了教学工作内涵,梳理整合了自身的教学特色。通过努力,所教授班级的成绩受到县、乡级表彰,也曾多次被乡党委政府及中心学校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在思想的树立上,他注重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教养并重,积极提升政治和业务涵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日常生活中,以党员干部的标准规范自己,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做到事业上尽业,家庭中尽孝。师德修养上,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成为教师群体的表率及典型榜样。
(三)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办出群众满意的校园 从1998年到2014年16年中,很荣幸被组织任命为鸡街乡王家塘小学和龙老小学校长。自任校长以来,一是注重抓教学质量,打造育人为本的素质课堂;二是注重沟通协调,构建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三是注重谦和待人,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四是注重改善办学条件。任职龙老小学校长时,当时因学校无运动场地,无力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面对现状,他集中学校班子集思广益,积极谋划,向有关单位、部门反应,并筹措资金6000元,物资(水泥)30吨,修建硬化了学校运动场,保障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为让城市青年教师走得进来,留得住,有安置之所,他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的周转房项目指标,主动协调各部门征用土地300平方米,修建学校教师周转房;五是注重整合优化学校资源。为了创设规范化、示范化学校,任校长期间,协调撤并优化了新寨、向家寨、龙太、柏花地、仙人洞、坪上等6所校点小学。学校撤并优化中,太多的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恶语相向,背负太多的人情他选择了责任,实现了学校的整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骆远文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教育教学取得了骄人成绩。不但受到党委政府及学校授予的“普九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五号之家”等荣誉称号;而且被人民群众选为西畴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鸡街乡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第四篇:三钢第二幼儿园简介(共)
三钢第二幼儿园简介
三钢二幼建于1980年,坐落在三钢山头生活区,占地面积5198平方米,绿化面积1522平方米,建筑面积2407平方米,四周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是一所市优质园。为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2007年又投入100万元用于新教学楼的加盖和修缮,增设了多功能室、游戏室、建构室、多媒体室等,使幼儿园的硬件设备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幼儿园多次承担上级组织的对外观摩任务,2008年代表三明市对全省200多家幼儿园开放,得到来访同行的高度赞扬,历年来在市教育系统举办的教师教学比武中我园都名列前茅,是三明幼教行业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该园共有教职工55人、幼儿508人、共13个教学班。教师大专学历占总人数的95%,教师本科学历占总人数的45%,教师计算机合格率为100%。多年来,幼儿园坚持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纲要》,以“快乐、精彩、成长、自信”作为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初步构建了“审美快乐式的音乐教育”园本课程,努力将幼儿园建成音乐特色园。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园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从98年至今连获四届“三明市文明学校”殊荣,并先后获得“三明市学校先进集体”、“梅列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家长学校”、三钢(集团)公司“文明窗口流动奖杯”等多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随着0-3岁早期教育的发展,我园也紧跟幼教前沿,把最先进的理念引进幼儿园,开展0-3岁(小小班)教学活动,任教教师已通过了育婴师资格认证。为提高0-3岁早期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幼儿园正以良好的办园条件、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保教管理、优质的服务朝更高的目标迈进,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迎来更加璀璨的累累硕果!
第五篇:参观西畴县情图片展心得体会
参观西畴县情图片展心得体会
江尚艳
今天,有幸参观了西畴县情图片展,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西畴精神。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总国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其中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山区占75.4%,是一个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石漠化程度深,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西畴人世世代代与大自然抗争,孕育、形成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西畴精神是一种乐于奉献、造福子孙的价值追求。在西畴,举目见到的一座座石山,犹如硕大无朋的窝窝头布满大地。在这里建设家园,需要的是加倍的付出,是拼搏和奉献。但西畴人认为,这是为子孙万代造福,是值得的。在西畴县一个修路现场,一位打石头的老人曾说过:“西畴的最大缺点就是石头多,但石头是可以移走的,移一点就会少一点,没有修不好路、建设不好家乡的道理。我们现在许多田地,就是前人砸石头砸出来的。我们建设好家园,子孙后代就好在了。”问为什么不搬家,回答是:“搬家当然好,但如果条件差的地方的人都搬家,我们国家人口那么多,搬哪儿去?再说好不好在,关键是看人,条件再好的地方,如果人不努力,那也是白搭。我们这里不是不能建设好,只要舍得汗水浇灌,照样会成为好地方。”可见,正是有不怕吃亏、造福后人的胸怀和追求,才有了西畴精神,创造了改造石漠化地区、建设美好家园的奇迹。西畴精神是一种艰苦卓绝、拼搏奋斗的高度自觉。向坚硬的岩石要公路要良田,在岩石上建家园,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但西畴人不等不靠,硬是在石山中栽下一棵棵树,敲打出一条条路,建起一院院房屋,造出一片片田地,让石山变成美好家园。
西畴精神是一种敢于挑战、勇于抗争的进取品格。石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但西畴人却毫不畏惧,主动向石山挑战,建设家园。从西畴人民的身上体现出来的西畴精神告诉我们:人不仅要敢于应对挑战,而且要敢于主动挑战。敢于挑战,敢于抗争,才能不断前进,不断超越。
西畴精神是一种永不退缩、永不放弃的执著坚守。成功的秘诀在于坚韧不拔,在于坚持不懈。西畴人面对茫茫石山,选择的就是确定目标,永不放弃。一个石头今天打不烂,明天继续打;一段路今年修不通,明年继续修;一个石缝今年种的树不活,明年继续种。无论什么事,都要做成为止,做好为止。什么时候都不改变对这片土地的深爱,不放弃对这片土地的全身心投入。他们当然也选择“走出石山”,有许多人已到外面就业或定居,但无论是打工在外的,还是安居他乡的,都不忘关心家乡,都尽力支持家乡建设。有这样的执著与坚守,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西畴精神是一种精诚团结、和谐合作的团队意识。在西畴的城镇乡村,到处感受到的是团结和谐的浓郁氛围。无论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各民族之间,都真诚相待,团结和谐,大家齐心协力干事创业。人心齐,石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和谐成就一切。这是西畴精神给我们的又一启示。
西畴精神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它是挑战严酷环境、艰苦卓绝创业进取的动人乐章,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的具体化。在教学上,我们还有理由不发扬这种西畴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