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2016年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
XXX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
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
本公司是一家健康体检公司,公司现有射线装置4台,其中DR设备2台,CT设备1台。2013年我公司编制并报批了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13年11月9号取得了《辐射安全生产许可证》,现把2016年辐射安全工作简单的汇报如下:
一、公司情况
l、本公司注册于2014年,公司位于xx号,主要从事健康体检业务,由于工作需要,配置西门子公司是生产的医用X射线CT机1台,新东方公司、GE公司生产的DR机各1台,4台设备分别放置于体检中心放射科。
二、辐射管理自查情况
l、X射线装置工作情况。当门全部关闭X射线机才可以开启,这样有效的控制了X射线的泄露(门的材料采用铅板隔离),室外设置了明显电离辐射的标志和“小心电离辐射”的字样,还配置了工作状态指示灯,防止人员的误入工作区。
2、个人的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我公司现有从事X射线工作的人员共3人,3名工作人员都配置了个人剂量计。
3、辐射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1)建立了全防护管理机构。我公司指定“XXX”为专职的辐射与环境保护管理员,负责公司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并制定了《放射防护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责》,明确了岗位职责。
(2)管理规章制度。公司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
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的要求,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安全和辐射防护管理制度。包括:《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设备管理制度》、《辐射监测方案》、《辐射培训制度》、《仪器使用登记制度》等。
(3)从事射线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公司现有的3名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经过XX市卫生监督所组织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知识培训并通过了考核,持有2014年×月×日颁发的上岗证。
(4)个人剂量管理和职业健康检查。我公司从事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在从事放射诊断操作时必须佩戴放射防护设施,包括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帽等,并已为3名X射线操作人员配置个人剂量计,个人计量仪定期送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个人计量监测,剂量计检测结果均未超标。每年组织放射操作人员参加XX市职业病医院做职业健康检查。
(5)我公司在竣工环保验收时,对辐射工作环境进行了监测。我公司制定了监测方案,委托XX市卫生监督局对我公司辐射工作环境定期进行监测。
(6)X射线机日常使用登记及安全装置的日常检查。每次使用后都进行了登记;公司在《辐射监测方案》中具体规定了装置需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内容。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l、各项防护制度还在逐步完善中,我们在接下来的将逐步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五、下一步打算
1、完善相关的制度。
2、每季度安排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自查时间:2017年1月10日。
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XXXXX(办公电话和移动电话)
XXXX管理有限公司
2017年1月20日
第二篇: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
芝罘区卫生防疫站2010年
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
我单位是一所预防保健机构,我单位查体中心所涉及的射线装置,主要用于健康查体。现把我单位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单位情况
芝罘区卫生防疫站作为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成立于1953年,是集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科研培训、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县级一等卫生防疫站。站内设22个科室,包括检验科、食品卫生一、二、三科、环境卫生科、学校卫生科、职业卫生科、消杀科、流行病科、计划免疫科、艾滋病防治科、质量管理科等业务科室和健全的行政职能及后勤保障科室。
本站具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对外通讯联络设施,固定资产597
222万元。占地面积3360m,其中实验用房1136m,办公用房4566 m。
购置了内江西南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蜀光KFⅡ-200mA型医用诊断X射线机满足了查体透视需要。
二、辐射管理情况
1、X射线机工作情况。射线装置有良好的辐射防护措施,并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射线装置使用人员经过严格培训,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考核和资格鉴定后,取得了合格证后上岗。机房外设置了明显电离辐射的警示标志,配置了工作状态指示灯,防止人员误入工作区。
2、个人的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每个季度初期为放射工作人员发放个人剂量计,每个季度末按时收回剂量计,于热释光测读装置进行检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 主要是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周围环境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放射工作场所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3、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1)辐射工作行政审批和备案情况。我单位已经与2010年申请
并在2011年1月28日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编号为:鲁环辐证
[06535]。我单位现在射线装置已经全部备案。我单位目前无报废射线装置
(2)成立了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小组。我单位指定“职业卫生监测科张柱涛、张勇”为兼职的辐射与环境保护管理员,负责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并明确了岗位职责。
(3)管理规章制度及档案。单位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的要求,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安全和辐射防护管理制度。包括:《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射线装置操作规程》、《射线装置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射线装置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辐射岗位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使用射线装置监测方案》等。我单位放射管理档案健全。
(4)从事射线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近几年,本站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均参加了卫生系统组织的专业培训。2010年,由于岗位调整、退休等原因,现聘任放射医师1名从事胸透工作,其具有辐射工作的上岗资质,每年积极参加辐射工作人员培训。
(5)个人剂量管理和职业健康检查。我单位已为1名放射工作人员配置个人剂量计,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查体档案。
(6)我单位在竣工验收时,对辐射工作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周期为一年,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周围环境进行放射防护检测,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7)放射安全领导小组每月一次对科室的防护操作进行检查,科室负责人每周进行检查。对放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科室落实整改。检查结果与科室及个人年终考核评先挂钩。
(8)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和单项应急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课题、队伍、程序和方法,并积极落实。我单位到目前为止尚无放射事件发生。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查体中心仅对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量不大,辐射安全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2.由于编制限制,放射工作人员不足,年内未能参加专业培训。
五、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实。
2.争取引进专职放射人员,强化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严格操作规程,确保辐射安全和环境保护。
联系人:张柱涛联系电话:6222616***
芝罘区卫生防疫站(盖章)
2010年11月10日
第三篇: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
沭阳龙庙医院
2011年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
一、单位基本情况
我院作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改制于2000年,属一级综合性医院,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固定资产460万元。占地面积6660m,其中医疗用房3006m。射线装置为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G501A-500mA一体化程控医用诊断X射线机,为Ⅲ类射线装置,主要用于临床检查和诊断,全年检查人次约为2000人次。本内单位基本信息与上一无变化。
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及辐射管理情况
1、X射线机工作情况。射线装置有良好的辐射防护措施,如防护门,铅玻璃等,并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射线装置使用人员经过严格培训,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考核和资格鉴定后,取得了合格证后上岗。机房外设置了明显电离辐射的警示标志,配置了工作状态指示灯,防止人员误入工作区。
2、个人的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每个季度初期为放射工作人员发放个人剂量计,每个季度末按时沭阳县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放射工作场所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3、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1)辐射工作行政审批和备案情况。我单位已经与2009年申请并在2009年9月2日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编号为:苏环辐证[N0066]。我单位现在射线装置已经全部备案。我单位目前无报废射线装置
(2)成立了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小组。我单位指定“业务院长孙以林”为兼职的辐射与环境保护管理员,负责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并明确了岗位职责。
(3)管理规章制度及档案。单位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的要求,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安全和辐射防护管理制度。包括:《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射线装置操作规程》、《射线装置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射线装置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辐射岗位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使用射线装置监测方案》等。我单位放射管理档案健全。
(4)从事射线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近几年,本院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均参加了卫生系统组织的专业培训。
2(5)个人剂量管理和职业健康检查。我单位已为1名放射工作人员配置个人剂量计,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查体档案。
(6)我单位在竣工验收时,对辐射工作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周期为一年,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周围环境进行放射防护检测,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7)放射安全领导小组每月一次对科室的防护操作进行检查,科室负责人每周进行检查。对放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科室落实整改。检查结果与科室及个人年终考核评先挂钩。
(8)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和单项应急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课题、队伍、程序和方法,并积极落实。我院到目前为止尚无放射事件发生。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院仅对部分就诊病人进行检查诊断,门诊量较小,对辐射安全各项制度还不够充分重视,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2.由于人员限制,放射工作人员不足,年内未能参加专业培训。
四、整改措施
1.进一步强化制度观念,并抓好制度的落实。
2.强化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严格操作规程,确保辐射安全和环境保护。
联系人:孙以林 联系电话:83533555 ***
沭阳龙庙医院 2012-01-12
第四篇:射线装置评估报告
射线装置评估报告
(五)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帐,记载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名称、出厂时间和活度、标号、编码、来源和去向,及射线装置的名称、型号、射线种类、类别、用途、来源和去向等事项;
(六)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帐、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长期保存;
(七)辐射工作单位应当编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于每年1月31日前报原发证机关。
(八)评估报告应当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帐、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落实、事故和应急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九)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放射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验收合格的,主体工程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1.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第三十条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进行整改”。环境保护部18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对安全和防护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要求:“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
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的评估报告。”
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
(二)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三)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下简称“辐射安全培训”)情况;
(四)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转让或者送贮情况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台账;
(五)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
(六)辐射事故及应急响应情况;
(七)核技术利用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
(八)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整改情况;
(九)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落实情况。
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
既体现了辐射工作单位应对其安全和防护全面负责,又通过对本单位的安全和防护状况的自查、自评和自纠提出了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和防护水平,进一步规范了安全和防护评估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一、单位信息
(一)基本信息
要求提供单位名称、许可证编号、单位地址、法人代表、辐射安全负责人、联系电话及核技术应用的类型。
(二)基本信息变动情况
要求提出基本信息的变动情况。
(三)重大活动
要求提供重大活动的情况,如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台帐变动情况,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重大技改及缺陷,新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和措施的建立和落实,事故核应急等方面的内容。
二、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
要求提供辐射安全和防护设备的运行情况及维护活动。
(一)安全和防护设施的定期检查
根据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对定期检查进行描述和评价。
(二)安全和防护设施的维修与改进情况
辐射安全和防护的维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设施的故障及消缺情况的统计和评价。
三、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要求提供现有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随运行经验的积累,新的制度的建立和老制度的完善及其执行情况的描述。按照辐射工作单位的档案管理要求,对本单位的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的情况
四、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下简
称“辐射安全培训”)情况
要求提供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培训记录的情况,及其改进的具体措施。
第五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添加日期:2011-5-1 14:46:22】 【作者或来源: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 【打
印】 【关闭】 [收藏这篇文章] [在线安全生产系统]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11年第一次部务会议于2011年3月24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第
第五条 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二章
场
所
安
全
和
防
护 的安全和
防
护
工
作
实
施
监
督
管
理
。一
章
总
则 二○
一
一
年
四
月
十八
日 环境
保
护
部
部
长
周生
贤 的 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第六条 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
第七条 放射性同位素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
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对放射源还应当根据其潜在危害的大小,建立相应的多重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保其处于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第八条 在室外、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第九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第十条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涉及的辐射监测和退役核技术利用项目的终态辐射监测,由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委托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
第十一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的日常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安全隐患有可能威胁到人员安全或者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立即停止辐射作业并报告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发证机关”),经发证机关检查核实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正常
作
业
。准的有相应
资
质的辐
射
环
境
监
测
机
构
进
行
。一起存放,并
指
定
专
人
负
责
保
管
。止运行故障,并
避
免
故
障
导
致
次
生
危
害。
第十二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的评估
(三)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下简称“辐射安全培训”)情
(四)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转让或者送贮情况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台账;
第十三条 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确定的甲级、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应当依法实施退役。
依照前款规定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实施退役前完成
(一)将有使用价值的放射源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转下
列
工
作
: 评估
发
现
安
全
隐
患的,应
当
立
即
整
改。
(九)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落实情况。
(八)存
在的安
全
隐
患
及
其整
改
情
况
;
(七)核技术利用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
(六)辐
射
事
故
及
应
急
响
应
情
况
;
(五)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
况
;
(二)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 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报
告
。让
;
(二)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
第十四条 依法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实施退役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审查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实施退役。
第十五条 退役工作完成后六十日内,依法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向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申请退役核技术利用项目终态验收,并提交退役项目辐射
依法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自终态验收合格之日起二十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第十六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在依法被撤销、依法解散、依法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前,应当确保环境辐射安全,妥善实施辐射工作场所或者设备的退役 第
第十七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审定的辐射安全培训和考试大纲,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操作人员以及辐射防护负责人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从事下列活动的辐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中级或者高级辐射安全培训:
(二)在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操作放射性同位素的;
(三)使
用
Ⅰ
类
射
线
装
置的;
(一)生
产、销
售、使
用
Ⅰ
类
放
射
源的; 第十八条 辐射安全培训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三章
人
员
安
全
和
防
护,并承担
退
役
完
成前
所
有的安
全
责
任
。环境终态
监
测
报
告
或
者
监
测
表
。单
位
贮
存。
(四)使用伽玛射线移动探伤设备的。
从事前款所列活动单位的辐射防护负责人,以及从事前款所列装置、设备和场所设计、安装、调试、倒源、维修以及其他与辐射安全相关技术服务活动的人员,应当接受中级或者高级辐射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辐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初级辐射安全培训。
(四)有核物理、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
拟开展初级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有五名以上专业教师,其中至少两名具有注册核安全工
拟开展中级或者高级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有十名以上专业教师,其中至少五名具有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外聘教师不得超过教师总数的
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专业教师应当接受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培训,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
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进行评估,择优向社
环境保护部评估并推荐的单位可以开展高级、中级和初级辐射安全培训;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评估并推荐的单位可以开展初级辐射安全培训。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其推荐的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名单,并定期对名单所列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除名,并向社会
推
荐。
定
。30%。程师
执
业
资
格。
(三)有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的教学、实践场地与设施;
(二)有
常
用的辐
射
监
测
设
备
;
(一)有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并有专职培训管理人员; 第十九条 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安
全
培
训
。会
公告。
第二十一条 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负责对参加辐射安全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格式由环境保护部规定。
取得高级别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需再接受低级别的辐射安全培训。
第二十二条 取得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应当每四年接受一次再培训。
辐射安全再培训包括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辐射安全与防护专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辐
不参加再培训的人员或者再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其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自动失效。
第二十三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标准,对本单位的辐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个人剂量档案应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剂量监测结果等材料。个人剂量档案应当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七十五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三十年。
辐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和复制本人的个人剂量档案。辐射工作人员调换单位的,原用人单位应当向新用人单位或者辐射工作人员本人提供个人剂量档案的复制件。
第二十四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不具备个人剂量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具备下列条件的机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部对从事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进行评估,择优向社会推荐。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从事个人剂量监测的其他条件。
(二)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计量认证;
(一)具有保证个人剂量监测质量的设备、技术; 射事故案
例
分
析
与
经
验
反
馈
等
内
容。
环境保护部定期对其推荐的从事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进行监测质量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予
第二十六条 接受委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个人剂
接受委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应当及时向委托单位出具监测报告,并将监测结果以书面和网上报送方式,直接报告委托单位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库,并与卫生等相关部 第
第二十八条 生产、进口放射源的单位销售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当与
转让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转让双方应当签订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进口放射源转让时,转入单位应当取得原出口方负责回收的承诺文件副本。
第二十九条 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在放射源闲置或者废弃后三个月内,按照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规定,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确实无法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的,送交具备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以下简称“废旧放射源收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使用(含收贮)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在资质许可范围内收贮废旧放射源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
第三十条 使用放射源的单位依法被撤销、依法解散、依法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的,应当事先将本单位的放射源依法转让、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
第三十一条 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在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送交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活动完成之日起二十日内,报其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并承担上
述
活
动
完
成前
所
有的安
全
责
任
。贮单位”)
贮
存,并
承
担
相
关
费
用
。使用放射源的单
位
签
订
废
旧
放
射
源
返
回
协
议
。四章 废旧
放
射
源
与
被
放
射
性
污
染的物
品
管
理 门实
现
数
据
共
享
。量监测,并
对
监
测
结
果
负
责
。以除名,并
向
社
会
公
告。
废旧放射源返回原出口方的,应当在返回活动完成之日起二十日内,将放射性同位素出口表报其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建立废旧放射源的收贮台账和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于每季度末对已收贮的废旧放射源进行汇总统计,每年年底对已贮存的废旧放射源进行核实,并将统计和核实结果分别上报环境保护部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
第三十三条 对已经收贮入库或者交回生产单位的仍有使用价值的放射源,可以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办理转让手续后进行再利用。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
对拟被再利用的放射源,应当由放射源生产单位按照生产放射源的要求进行安全性验证或者加工,满足安全和技术参数要求后,出具合格证书,明确使用条件,并进行放射源编码。
第三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发现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后,送废旧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对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妥善收贮。
禁止擅自转移、贮存、退运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
第三十五条 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应当建立辐射监测系统,配备足够的辐射监测人员,在废旧金属原料入炉前、产品出厂前进行辐射监测,并将放射性指标纳入产品合格指标体系中。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含有废旧金属回收熔炼工艺的,应当配套建设辐射监测设施;未配套建设辐射监测设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予通过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辐射监测人员在进行废旧金属辐射监测和应急处理时,应当佩戴个人剂量计等防护器材,做好 个
人
防
护
。放射
源
收
贮
单
位
贮
存
。行
制
定
。保护
主
管
部
门
。
第三十六条 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发现并确认辐射监测结果明显异常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在四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对辐射监测结果进行核实,查明导致辐射水平异常的原因,并责令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采取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
第三十七条 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送贮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所产生的费用,由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的原持有者或者供货方承担。
无法查明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来源的,送贮费用由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承担;其中,对已经开展辐射监测的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实、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可以酌 第
第三十八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其依法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接受委托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其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工作实际,配备辐射防
各级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具备三年以上辐射工作相关经历。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通过
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 通过初
级
以
上
辐
射
安
全
培
训
。中级以
上
辐
射
安
全
培
训
。护安
全
监
督
员
。监
督
检
查
。五
章
监
督
检
查 情减免
其相
关
处
理
费
用
。禁止缓报、瞒报、谎报或者漏报辐射监测结果异常信息。
第四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由环境保护部认可,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由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
取得高级职称并从事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工作十年以上,或者取得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的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可以免予辐射安全培训。
第四十一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监督检查大纲,明确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实施程序、报告制度、重要问题管理等内容,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类别,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监督检查计划。
监督检查计划应当按照辐射安全风险大小,规定不同的监督检查频次。
第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公安、卫生、财政、新闻、宣传等部门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以及应急和救助的装备、资金、物资准备;
(五)辐
射
事
故
信
息
公
开、公
众
宣
传
方
案。
(四)辐
射
事
故的调
查、报
告
和
处
理
程
序
;
(三)辐
射
事
故
分
级
与
应
急
响
应
措
施
;
(一)应
急
机
构
和
职
责
分
工
; 辐射事故
应
急
预
案
应
当
包
括
下
列
内
容
: 六章
应
急
报
告
与
处
理 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定期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
可。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还应当包括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的应急响应措施及其调查、报告和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风险,制
第四十四条 发生辐射事故或者发生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在两小时内填写初始报告,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发生辐射事故的,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向当地人民政
第四十五条 接到辐射事故或者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报告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消除事故或者故障影响,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信息公开、公众宣传等外部应急响应工作。
第四十六条 接到辐射事故报告或者可能发生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报告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将辐射事故或者故障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当同时向环境保护部报告。
接到含Ⅰ类放射源装置重大运行故障报告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将故障信息逐级上
第四十七条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确认属于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或者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当及时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并在两小时内上报环
环境保护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核实,确认事故类型,在两小时内报告国务院
第四十八条 发生辐射事故或者运行故障的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事故或者故障处置实施方案,并在当地人民政府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的监督、指导下实施具体处置工作
。,并通
报
公
安
部
和
卫
生
部
。境
保
护
部
。报至原辐
射
安
全
许
可
证
发
证
机
关
。府、公安
部
门
和
卫
生
主
管
部
门
报
告
。定本单位的应
急
方
案,做
好
应
急
准
备
。处
理
程
序。
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处置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以及由事故、故障导致的应急处置费用,由发生
第四十九条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报送环境保护部,同时抄送同级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
第
第五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基本标准》及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管理的豁免出具备案证明文件。
第五十一条 已经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使用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少量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后,可以
前款所指单位提请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时,应当提交其使用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辐射水平低于《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证明材料。
第五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使用单位,报请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时,除提交本办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证明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量、使用条件、操作方式以及防护管理措施等情况的证明:
(一)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使用较大批量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非密封放射性
(二)未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使用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射线装置、放射源以及
第五十三条 对装有超过《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放射源的设备,经检测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辐射水平的,设备的生产或者进口单位向环境保护部报请备案后,该设备和相关转让、使用
前款所指单位,报请环境保护部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辐射安全分析报告,包括活动正当性分析,放射源在设备中的结构,放射源的核素名活动
可
以
被
豁
免
管
理
。非密
封
放
射
性
物
质的。物
质的; 被
豁
免
管
理
。七
章
豁
免
管
理 辐射事故
或
者
运
行
故
障的单
位
承
担
。称、活度、加工工艺和处置方式,对公众和环境的潜在辐射影响,以及可能的用户等内容。
(二)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证明设备符合《基本标准》有条件豁免要求的辐射水平检测报
第五十四条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其出具的豁免备案证明文件,报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对已获得豁免备案证明文件的活动或者活动中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
经环境保护部公告的活动或者活动中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在全国有效 第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
(五)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未进行核实与调查,并未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原辐射安全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辐射安全许可
证
: 许可
证
发
证
机
关的。
(四)未
按
规
定
开
展
个人
剂
量
监
测的;
(三)未按规定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送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的;
(一)未按规定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的; 万元
以
下的罚
款
: 八
章
法
律
责
任,可以不再
逐
一
办
理
豁
免
备
案
证
明
文
件
。性物
质
定
期
公
告
。
告。
(一)未按规定建立废旧放射源收贮台账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
(二)未按规定对已收贮的废旧放射源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上报的。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五十二条的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辐射安全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使用(含收贮)辐射安全许可证,从事废旧放射源收贮的;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未开展辐射监测或者发现辐射监测结果明显异常未如实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
第五十九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以及其他相 第(一)废旧放射源,是指已超过生产单位或者有关标准规定的使用寿命,或者由于生产工艺的改变、生产产品的更改等因素致使不再用于初始目的的放射源。
(二)退役,是指采取去污、拆除和清除等措施,使核技术利用项目不再使用的场所或者设备的辐射剂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主管部门不再对这些核技术利用项目进行辐射安全与防护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 5月1日起施行。
(二)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已收贮入库废旧放射源的。
下的罚款。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九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