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举办2013年淮安市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的通知
淮电教[2013]10号
关于举办2013年淮安市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的
通 知
各县(区)电教中心、开发区城乡事业局教育处、市直中小学: 为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创建教学反思与网络研讨相结合的教研形式,提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根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苏教信办 [2013]7号文件的要求,定于2013年7月4日举办2013年淮安市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时间与地点
比赛于2013年7月4日-7月5日在江苏省清江中学举行。2013年7月4日上午8:30前到江苏省清江中学行政楼5楼报告厅报到。
二、参赛人员
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2个组别进行。其中小学组竞赛学科为美术和品德,初中组竞赛学科为地理和生物。每县(区)每学科推荐1个团队,市直中小学每校每学科推荐1个团队参赛。每个团队原则上由来自同一学校的3名现任学科教师组成。请各县(区)和市直学校电教中心主任带队参赛。
三、比赛形式与内容
比赛在网络环境下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内容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反思与完善教学设计;陈述与答辩。比赛用教材为本市现用教材,具体比赛题目现场公布。
比赛细则请登录http://ha.jse.edu.cn查询。
四、奖项设置
各组别分学科开展评审,评出各学科的一、二、三等奖;比赛设
立活动优秀组织奖。
五、其它事项
1.每个学科参赛团队须缴材料费、评审费和餐费500元。住宿、交通费自理。
2.各县(区)和市直学校统一组织报名,请认真填写好《2013年淮安市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报名表》(从http://ha.jse.edu.cn网站上下载),加盖公章后报送市电化教育馆;报名表电子稿发到haxsp@126.com 邮箱。报名截止日期:2013年6月28日。
联系人:徐善平,联系电话: 83678075。
淮安市电化教育馆 2013年6月18日
第二篇:网络教研团队比赛培训讲稿
网络教研团队比赛培训讲稿
一、比赛的基本流程
1、初赛流程
(1).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预案)。
各参赛团队根据自选的课题,自行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案),并作设计说明。设计说明要简要阐明设计的思路、亮点和特点。
(2)、课堂实录
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用文字实录教学过程。
(3)、教学反思
(4)、教学评价
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有何特点与亮点、有何不足之处以及提出改进建议。
(5)、教学再设计
根据团队的反思性评价,修改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媒体与资源的运用等技术成果。
2、决赛流程
决赛由三个环节组成: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的教学设计与信息化备课;基于同伴互助的评价、反思与完善教学方案;基于协作与反思的陈述与答辩(虽然只有10钟左右,但最为关键)。
下面我将我们沿小团队去年参加苏州的全国决赛时的过程作一个简要介绍: 第一天上午,个人独立备课。
前一个小时,网络断开,进行个人独立教学设计。我们仔细研读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紧张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找到了平时备课的感觉,不时地为自己想到的新点子而感到兴奋和自得。一个小时后,网络开放,我们在网上搜了几个比较好的教案,准备利用它们来修改和充实自己的教学设计。总的来说,借鉴网络资源来备课时,我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大的框架是不会改变的,这与我平时的备课经验相同。
第一天下午,我们在个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协作完成本团队信息化总的教学设计,包括课件的设计。
第二天上午,同一主题下的各团队针对团队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互评;下午,团队内针对其他团队的评价进行反思,并完善设计方案。这天,我的两个伙伴张和程两人按赛会要求进行互评和反思,我则专门对我们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理论提升,设计相关的陈述课件,为第三天的陈述做准备。
按照我写作的习惯,上午我用了两个多小时用笔随手将所想到的东西在本子上乱涂乱画,直到旁人觉得我在本子上画了一个布满芝麻的“港饼”时,我的思路却清晰起来,于是真正写的时候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陈述稿。尽管如此,这天晚上又是快十二点才上床睡觉。听说,其他几个团队每天凌晨3点左右才睡觉。
第三天上午,陈述。从以前参加过此项比赛的兄弟团队口中得知,陈述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准备室里,大家都在默念着陈述稿,一种紧张气氛扑面而来,由于我是本团队的陈述代表,比他们两位更紧张一些。
但真正到了陈述的时候,我不仅没有紧张,反而找到了一种倾诉的快感,整个陈述一气呵成——这得益于前几天的努力,因为是自己的真实体会所以才不会紧张。
下午,颁奖仪式。颁奖仪式前,全体参赛代表听取评委的简短讲评。在听取讲评时我们才发现我们这个赛场的评委是教研团队赛项的裁判长,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在短短3分钟的讲评过程中还肯定了“少数团队在教学中还引入了博客”这一做法,这让我们心里有了底。果然,在经过紧张的等待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我们的比赛成绩:一等奖!
二、对参赛教师的几点建议
1、合理分工。决赛历时两天半,工作量十分大,必须合理分工,真正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保证比赛时有休息的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按时完成任务。三位参赛队员要全面参与,各有侧重,同时要以主陈述人为中心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几个团队到苏州比赛大多凌晨3点钟左右睡觉,我们沿小团队自认为在分工上动了脑子,每天也到11点多才上床睡觉。我们的参赛经历简介:主陈述人和课件制作人在第一天设计教案时,就开始制作课件和酝酿陈述词,教案由另一人完善);
2、教学设计要先思后“借”。在决赛的第一天上午,现场公布课题,后团队3位成员要分别设计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这天上午的前一小时要求关闭网络,熟悉教材。我想,这一小时不仅仅是用来熟悉教材的,每位参赛选手要充分利用这一小时拿出自己的教学构想,再在一小时后开放网络时借鉴别人的做法,也就是先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去借鉴别人的东西(类似于洋思的“先学后教”)。如果自己的头脑一片空白时就去借鉴别人的东西,一不利于比赛时的创新,主干是别人的,你的创新只能体现在枝枝蔓蔓上;二不利于陈述词的撰写,因为你难以从别人的东西中找到真实的感受;三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顺便就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借鉴网络资源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网络时代,我们有了许多提高效率的方法,有了许多学习的资源,也有了许多偷懒的手段。是的,我们必须学习先进经验,但不能一阵子华应龙,一阵子徐斌,一阵子张齐华……似乎在不断创新,实质在来回折腾,浪费时间,消耗成本,不仅难有收获,而且贻误工作。在决定学习别人之前先得有自己的东西,就是要有自己的根基,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根基就如同浮萍一样随波荡漾,一生下来学成了“四不像”。我们提倡:教师立志成为根深叶茂的大树,不做随波荡漾的浮萍!
3、撰写陈述文稿,提炼主题是关键。教研团队规则要求:参赛团队推选一名代表陈述本团队完善教学方案的形成过程与体会以及该方案的亮点。我认为仅仅找到亮点还不够,我们不能使亮点成为满天的繁星,难以照亮前路,我们要让这些亮点汇聚成光环,汇聚成我们心中的太阳,然后像夸父逐日一样,锲而不舍地去追寻它,这也是我前面提出的利用教研团队比赛来提高教研层次的核心之所在。
现将我们参加全国决赛时的陈述稿片段展现出来,同时说明我们提炼主题的思路,请大家指正:
一、建立小数加减法学习博客,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的平台。(这一主题主要围绕“媒
体与资源的运用等技术成果”展开,与大赛的主题相吻合,得到了评委的肯定)
1、利用学习博客引导学生实现自主、互动学习;
为帮助学生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我们选取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设计了具体的学习活动和相关练习,将这些问题、活动设计和练习上传到专门设立的博客中,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学习的平台中,可以实现自主、互动的学习。比如,在帮助学生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这一关键知识点时,我们设计了如下填空练习(展示
博文),学生在这篇博文的评论栏填写答案时,能够借助知识迁移的作用实现自悟,同时,在博客平台中,学生能看到同伴的看法,从而互相启发,引发自我反思。有效实现了自主、互动学习。
2、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现时代,学生学习的途径应该是多元的,书本、网络、教师、同伴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在我们的学习博客中,学生可以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自主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利用网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利于在信息时代这个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赋予单调的计算以丰富的意义(这一主题反映了我们的教
学理念,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计算,计算教学如果脱离生活实际,容易走入单调乏味的误区。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快乐的星期天”为切入点,截取小明一天中的几个生活片段(课件展示:出门前拿衣帽架上的帽子、到肯德基就餐、看全运会体操比赛),让学生在生活片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有一个深刻的感受:生活才是真正的老师。
三、设计数学活动,吸引学生深度参与(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方式展开,是教学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节课有一个难点:理解做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们设计了一条主线,即:带有长度单位的数量,长度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不带单位的小数,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小数点对齐后,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就对齐了(展示课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分别为这三个关键环节设计了相应的具体活动(展示:估一估、填一填、玩一玩),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深入思考。
如“估一估”,为了让学生领悟“带有长度单位的数量,长度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我们特意让学生辨析两个加法竖式(课件),并要求学生“估一估”哪个算式是正确的,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估的过程中自觉将
1.63米和0.4米在头脑中进行转化,分别产生1米6分米3厘米和4分米的表象,自然明白了4分米只能与6分米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再如“玩一玩”,我们设计了“调皮的小数点”这个小游戏(课件展示),在小游戏中,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能使相同数位对齐。从而突破了难点。
写陈述稿要提炼主题,开展教研活动要提炼主题,就像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时要有中心思想一样,道理很简单。但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容易迷失,导致我们的教研在具体的、零星的、技巧的层面上徘徊,我们经常对一些老太太的喋喋不休感到好笑,原因就在于老太太们的话语属于“无主题变奏”,说一大堆无主题的话既费体力又令人厌烦,希望我们的教研不要走入这个误区。有人说,小学老师的劳动纯属体力劳动,指的是我们的小学生难以管教,希望体力劳动这四个字不要与我们智力含量本来很高的教研活动挂上钩。
就此再顺便谈谈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教师参加教育研究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正因为如此,教师的教育研究更多地依靠经验的累积,这种累积是一种十分艰苦的劳动,用“聚沙成塔”来形容也不为过。教育叙事是一种很好的积累经验的方式,但是,我们经常从教师们写的教育叙事就事论事,没有主题,没有提炼和概括,这样的经验累积形同“散沙”,艰苦的劳动换来的成果会因为不系统而“随风飘逝”。
4、陈述时的几个小技巧:善于与评委沟通;妙用自身的劣势。
5、精心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案,整合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的时候,以此为原则,该用技术就用技术,不该用技术就不用技术,该多用就多用,该少用就少用。必须防止片面追求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喧宾夺主的技术倾向和唯美主义倾向。我们可用的技术有BLOG、电子白板,在全国大赛中使用PPT的也不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个人推荐用PPT辅助教学。
三、我们的团队
如果对沿小的教师进行一项问卷调查,要求他们用一个字描述在沿小工作的感受,绝大部分教师会用一个“累”字来回答。因为在沿小一是活动多,除了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外,学校组织的亲子运动会、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作文比赛、口算比赛,教师的“作业备课经验分享会”、各学科各层次的教学比赛、课题研究等等都需要教师付出精力;二是压力大,除每周固定的教师培训活动外,我们对教师还采取分层培养的措施,每个年龄阶段、每个层次的教师都要参加诸如:“青蓝工程”、“希望之星”培养工程等等活动,因此每个年龄阶段每个层次的教师都有自己的压力。参加本次教研团队比赛的教师中有两位是中学高级教师、三位是主任、五位是年级组长或教研组长,是学校的中坚力量。选择他们参加此项比赛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在教研活动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并且以他们为先导小组对其他教师进行示范,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层次。事实证明我们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探索新型教研模式,引导教师在更高的层面上展开教研活动。传统教研活动大多停留在具体的、零星的、技巧的层面上,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往往纠缠于某个细节争论不休,浑然不知自身处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之中;参与教研团队比赛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写陈述词。叶圣陶老人说:要写得清楚必先想得清楚,老师在写陈述词的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理论概括的思考过程,消除了传统教研活动时的无主题、随意性较大的弊端。上升到了理论高度的教研活动,从具体的、零星的、技巧的层面上挣脱出来,从而将教研活动提高了一个层次;
2、提高教师的思辨能力。在网络教研团队比赛中,要经历团队内部互相写作、思想碰撞的过程,要经历团队间的评价、反思教学方案、思想交锋的过程,要经历专家答辩过程。处于这样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过程的教师,其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激情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职业倦怠感暂时得以消除,思辨能力得以提高;
3、优化教学设计,为打造优秀课例提供源头活水。教师参与团队比赛,经历的是头脑风暴似的激烈讨论,讨论的成果就是一篇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参与此项活动,团队的12位教师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因为我们不可能像正式比赛那样拿出整块的时间来给教师们备课、评价、反思、完善教案、制作课件、撰写陈述词,只好化整为零,每个星期抽出1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的时间来从事这些工作,到后来实在需要一天时间来整合前面的工作了,我们在一个周末临时电话通知老师们加一天班,12位老师没有一位借口不参加活动的,其中李峥老师将老母亲从武汉请过来招呼自己的小孩,张昌魁老师的小孩要到武汉参加艺术培训因张老师加班而改期,杨晓丽老师生病住院刚出院两天,还没有完全康复也二话没说按时参加活动。
最后,对我校教研团队的展示活动进行说明:
1、我们今天展示的仅仅是陈述和答辩环节的比赛,而且我们也在尝试将团队比赛变成一种常态的教研活动,而常态的教研活动不可能都能请到专家来参加,没有专家的提问答辩环节就无法进行,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增加了一个环节即:论辩——就是团队之间互相提问题,我们期望通过互相提问、互相质疑来代替专
家的提问和答辩,当然,因为这是第一次尝试,也许只有“论”而没有“辩”,但我相信团队教研比赛的思辨的特点还是会在某种程度上得以体现的,我们期待参赛队员们有上佳的表现。
刚才说过,平时的教研活动不可能都能请来专家,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这么多的专家,我们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在论辩环节之后,我们将会请专家们向参赛队员提问,完整地展现团队比赛的最精彩的环节——答辩环节。
2、我校的团队活动还处于探索阶段,前面没有进行任何演练,因此肯定会有许多的错漏之处。如果让大家感觉到耽误了时间,请各位谅解,并请提出宝贵的意见。
我们相信,有我们全区各个学校的联手,我们的教研团队比赛活动一定会渐趋完善,在教研团队比赛的带动下,我们区的教研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
第三篇:关于举办教师三笔字比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教师三笔字比赛的通知
为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推动中小学书法(写字)教育的开展,马场寄宿制小学决定在2008年12月1日学校阅览室举办“教师三笔字比赛”。具体事宜如下:
一、参赛对象,全体教师。
二、写字内容由评委就、教务处现场提供。毛笔字、钢笔字书体不限,粉笔字要求以规范、简化的字体书写。
三、评委由校长韩承祥、教务主任马少英、教师张爱菊、徐自华组成。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马场寄宿制小学教务室
2008年11月26日
第四篇:关于举办第二届教师征文比赛的通知
郸城二高关于举办第二届教师征文比赛的通知
为丰富我校教师文化生活,打造“知识型文化型科研型”教师队伍,为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教育教学心得的平台,展示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务处和团委会结合我校实际,报请校委会批准,决定举办第二届教师征文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校教职工。
二、领导及评审小组
组长:赵耀
副组长:王景邦 赵绍彬 赵洪信 王凌涛 贾海涛 周国勇 王广卫 崔耀东 成员:王晓东 王洪政 张迎童 陈传永 赵青玲 张华英 张建光 段 迪
三、大赛主题
围绕“我与二高”这个主题写作,诗歌、小说、散文都行,记叙、议论、抒情亦可。
四、活动内容
1、写作范围:教育叙事、高效课堂、优秀案例、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德育心得、学案编写心得、试题课题研究等(教案不属于征文范围)。
2、征文要求:小角度,真情感,勿为空言,真情直抒。题目自拟,体裁不限,文章可长可短,字数尽量在3000字以内。
3、作品要求:原创精品,拒绝假货。
五、文章请送、截稿时间及评审时间
文章请发送到1369131918@qq.com或者交送给教务处段迪老师; 截稿时间:2011年12月15号评审时间:12月20号
六 奖励办法
1、大赛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精神文明奖若干名;
2、另与年级、学科组、教师个人量化挂钩。
教务处 团委
2011年11月20号
第五篇:关于举办乒乓球比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中建七局赛得利项目部
第一届乒乓球比赛的通知
项目部各员工:
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缓解平日紧张的工作压力,项目部工会决定举行了一场充满活力的乒乓球争霸赛,希望热爱乒乓球的员工可以借此机会互相切磋,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欢迎大家踊跃参加,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办法:
1、由项目部工会推荐一人参与裁判工作。
2、项目部的全部员工均可报名参加。
二、活动地点:XXXXXXXXX项目部大餐厅内
三、活动时间:2012.11.28(星期三)—2012.12.01(星期六)
四、比赛办法:采用国家体委最新审定的《乒乓球竞赛规则》。比赛采用的11分赛制。预赛采用3局2胜制,半决赛和决赛采用5局3胜制。
五、名次与奖励:
1、根据比赛成绩取前三名给予奖励。
2、参加比赛的人员均有纪念奖。
八、活动负责人:赛得利项目部工会主席以及办公室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XXXXXXXXXXXXX项目部
2012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