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创新型实验报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1:2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业创新型实验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业创新型实验报告》。

第一篇:专业创新型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报告

姓 名: 小组成员: 班 级: 学 号: 日 期: 指导老师:

高速列车头型三维数字化建模与3D打印

姓名蔡昊天 学号1104110422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实验目的

“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设定的一个重要教学培养环节,目的是在学习有关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上,开展一个具体的大、中型实验项目,通过实验项目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的自我挖掘,培养学生独立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进行设计、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实验熟悉三维数字化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相关知识,不用广泛运用的减材制造技术,采用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进行高速列车头型建模及打印。选题背景

“3D打印”是通俗的叫法,学术名称为“快速成型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这种技术是依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并缩减生产成本。3D打印是一片一片地打印,然后叠加到一起,成为一个立体物体。说得简单点,就是由点堆积成面,再由面堆积成实体。3D打印的概念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提出。上世纪70年代,随着3D辅助设计的兴起,设计师能在电脑软件中看到虚拟的三维物体,但要将这些物体用粘土、木头或是金属做成模型却非常不易,可以用费时费力费钱来形容。3D打印的出现,使平面变成立体的过程一下简单了很多,设计师的任何改动都可在几个小时后或一夜之间重新打印出来,而不用花上几周时间等着工厂把新模型制造出来,这样一来可以大大降低制作成本,节省产品开发成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打印机可以打印电脑设计的平面物品,而所谓的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通俗地说,3D打印机是可以“打印”出真实的3D物体的一种设备,比如打印一个机器人、打印玩具车,打印各种模型等等。之所以通俗地称其为“打印机”是参照了普通打印机的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这种打印技术称为3D立体打印技术。3D打印是一种通过材料逐层添加制造三维物体的变革性、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它将信息、材料、生物、控制等技术融合渗透,将对未来制造业生产模式与人类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这次选用3D打印课题,以前一直学习的都是减材技术,从没接触过这种增材制造技术,因而3D打印技术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对新鲜的技术方法,这符合本次创新实验的要求。而为了同本专业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有一定的联系相关性,采用3D打印技术来增材制造一个高速列车车头模型的课题。

目前,世界铁路趋于高速化,这必将引起一系列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如空气阻力、列车风、两车交会压力波、隧道气压波、气动噪声及车辆震动等,这些问题与列车外形紧密相联,尤其是车头的流线外形设计。此次采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一个高速列车车头模型,能帮助我更好了解流线型车头形状构造及性能要求。而学院拥有的硬件设备也给我们本次创新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持。实验设备

(1)3D打印机 MakerBot Replicator 2 学院实验室所使用的3D打印机型号是makerbot replicator 2。MakerBot Replicator 2 是MakerBot 3D打印机的第四代产品,由MakerBot公司于2012年9月推出, 并在2012年11月引进中国。该产品的打印精度提升至三倍(为100微米),拥有410立方英寸的打印体积,和上一代比体积增大37%。可以打印大物体,或者同时打印多个部件。Replicator 2采用的是MakerBot PLA耗材(多种颜色可选),这种新型生物塑料可以更牢靠的粘在打印平台上,减少脱落,卷曲,滑动和收缩情况的发生。

(2)ProE、SolidWorks、UG等软件(3)PC 计算机 4 实验原理及方案

(1)根据已有的和谐号CRH2动车组的三维模型,用ProE软件分析点的功能,测出15组剖面曲线上各点的三维坐标,剖面垂直于车身纵轴线方向;(2)整理数据;

(3)选择一种三维绘图软件(如UG),根据前面相关参数进行高速列车头型建模。(4)将生成的3D打印stl文件导入makerbot软件,设置合适参数,打印出高速列车车头模型。实验内容

1.ProE收集剖面各点数据

小组成员根据已有的CRH2三维模型,利用ProE软件中的功能:分析——点,得出15组剖面上各点的三维坐标。

图1 ProE收集数据方法

图2.部分数据采集结果

2.ug绘图

常用的3D绘图软件主要有 UG、PRO/E、SolidWorks、CATIA等等。其中SolidWorks建模精度比较低,一般情况中小企业用的比较多。PRO/E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三维建模软件,各行业应用比较广泛。UG在一般的大中型企业用的比较多。CATIA适合流线型建比如飞机流线型翅膀,汽车的外壳等,在航空领域应用的比较多。在本次创新型实践我选用的是UG8.0软件进行建模。以前并未太多接触过UG软件,在UG中绘制一些平面图形并不困难,需要的学习的是如何将这些平面图形变成三维图形,这期间通过观看一些视频及自己摸索学会使用UG的回转拉伸及曲面绘制等功能,一些基本的三维模型已经可以基本画出。

根据CRH2的外形的一些参数绘出3D模型后(如上图),就是进行打印工作了。在课程实践一开始,实验室老师教会我们如何操作使用3D打印软件

makerbot desktop,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打印时底板温度、挤出速度、打印材料等几个方面是需要在默认设置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的。其中底板温度设置适宜是一个难点。底板温度太低时,支撑零件的底座不易于底板粘连,导致打印无法进行;底板温度太高时,初期效果良好底座粘连,但随着打印时间的增加,底板不断加热底座,底座翘起并与底板脱落,容易使得零件侧翻,打印失败。一开始我们在刚接触打印机时就因底层与底板粘合度不够,零件在打印过程中底层被带动转动一定角度,导致打印出的模型在中途就只能作废。经过不断尝试后我们在熟悉了软件使用并能设置好打印参数后,并在第二次打印中成功打印出模型。

3D打印机预热完成后便开始工作,首先在喷涂打印支撑座,可以看出3D打印机是逐层打印工作的。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出车头已初具形状。一段时间的等待后,拿出模型,去除支撑座,得到的模型如图所示。

总结

经过这次课程实践,我增强了自己的UG软件使用能力,提高了自身的自学能力。除此之外还了解了3D打印这一项融合了计算机软件、材料、机械、控制、网络信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技术。3D打印将对未来制造业生产模式与人类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3D打印技术已经从实验室和工厂逐渐走出来了,并且走进学校和家庭,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会极大地冲击我们的工作方式,或者增强很多行业的生命力,也或者导致某些行业走向消亡。我们必须认识到3D打印技术也会催生大量前所未有的行业和巨大机遇,我们必须牢牢的抓住机遇。

在本次实验中也是有不足的,绘制模型时对车头有些部分进行了简化,不够精确。以及打印模型时横向放置打印,花费时间比竖向放置时间更长。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细节方面。这次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充分调动了我自己和本组成员的创新积极性,取得了很多的收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和摸索,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不断加强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二篇:创新型社会

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用外国的技术,每生产一件产品,要支付外国专利费。销售量越大,我们支付给外国的钱越多。我们干活,外国人赚钱。现在要求用自己的技术和专利,就必须自己创造发明,自己拥有先进技术。依靠自己的技术从事生产,就是创新型社会。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审时度势,做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工业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征。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与出口拉动,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但中国工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明显。

因此,建设创新型社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选择具有一定基础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三篇:创新型人才

时代召唤创新型人才

——20xx年工作阶段性总结

世间最宝贵的是人才。历史前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无不折射着各个时代、各种人才创造智慧的光芒。邓小平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新世纪,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全球化大潮正滚滚而来,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财富,谁就拥有无与伦比的竞争力。

作为支行性网点主任的我在支行、市行的领导下,在网点同事们的大力协助下,较好地完成了本的工作任务,履行了自己在金融岗位的职责。在本我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金融政策方针,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工作中,以“跑赢大市、逐年增盈”为经营策略,抓住“发展与内控”二大工作主题不放松,分析研究网点所处境况,加强优势,减弱劣势。随着我行大计紧锣密鼓的进行,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发展管理要求更高、各项任务也更为繁重,作为一名基层网点的主任,我既深感责任重大,又有干好工作的强烈使命感。回顾一下本的工作,我总结业务发展离不开人才,更需求创新型人才。现将个人20xx年工作阶段性总结报告如下:

一、政治思想学习情况: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从不怠慢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行里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各类文件,掌握我行业务发展的新知识、新制度。严格遵守行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做好内控管理。在我任职期间,从未发生过违规违纪事件。

二、履行职务情况:

1、大力拓展存款业务,以此带动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担任主任第一天开始,我就知道,要真正管理好一个网点并不是件容易事,我深知责任重大。一切从零开始,没有老客户,没有资源,每一位客户,每一笔业务,都要从外揽进来,周边经营已久的其它商业银行,市场占额十分有限。要想克服网点地段较偏、客源有限的缺陷,在这样的困境下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采取紧逼战略,超常规的干。我克服了接手时存款负增长的困难,带领全体员工勇于开拓市场、积极营销,到九月末,我网点新增存款4200万,全面完成市行下达业务指标。在吸储工作中,我克服种种预想不到的困难,抢抓理财等有利时机拉拢大客户,牢固关系,从而实现800万私人银行客户2户,200万财富中心客户数5户,中高端客户数32户。时时关注金融局势,分析研究金融市场,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合的客户推荐我行代理的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实现中间收入的增长。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发扬勤奋努力的优良传统,激发网点员工积极的营销热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截止今年九月末,个金中间业务达到141万。在公司条线,一直存有一个大窟窿,为了替补这一缺陷,我和客户经理多次下榻公司,拜访公司主管,经过详谈,实现中小企业贷款3户,共计1100万左右,实现中间业务

收入15万,在拓展公司业务方面取得了开门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就本网点的特殊情况,我以创新意识,全新思维来考虑,最终得以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创新,我行的业务发展也离不开创新。

2、从严管理,切实规范和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我更加没有放松内部管理工作,按照市分行的要求,强化了主任、业务经理,大堂经理,柜员等岗位职责,使员工执行制度起来不折不扣。坚持每周一次制度学习,每季一次员工行为分析,使员工牢固树立了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增强了员工的法制意识、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形成了以机制强化内控,以制度严格管理的内部管理模式。

3、服务大胆创新,全面提升我行窗口形象

在优势文明服务工作上,要求我行员工始终坚持“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我们相继推出了上门服务,业务创新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做到操作标准、服务规范、用

语礼貌、举止得体,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在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中国银行来说,当前正处于由商业银行向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正处于加快发展和推进综合改革的紧要关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必须与其他企业一样要不断适应变化,顺应国内国际的发展趋势,加快创新。惟有此,才

能保证我们面对今后严峻而激烈的市场挑战。“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时代的召唤,事业的需要。

第四篇:创新型国家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芬兰、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二、我国创新现状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三、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们来说既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亟待完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创新政策的杠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据专家分析,日本、韩国在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方面的资金投入比约为1 :6,而中国约为1 :0.05。这与我们的政策激励取向不尽完善有密切关系。

(二)是科技投入强度和结构难以适应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近年来科技投入虽逐年增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200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34%,占全球总量约为1.7%,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是产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体现。我们很多产业都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增长后劲乏力。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在连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0.9%,但是目前的增长还没有转入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而是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消耗。比如能耗问题,“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费增速仍高于GDP增速,技术进步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

集中表现在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资源的整合和系统集成能力较弱、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能力不足等。例如,2004年中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8%,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3%的水平。

(一)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重大原始性科技创新及其引发的技术革命和进步成为产业革命的源头,科技创新能力强盛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自然,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应用,最后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观念的引导、支持和制度的保障,可以说,观念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制度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障;但发明一项新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新产品,占领市场取得经济效益,这是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因此,科技自主创新方能体现出国家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结合科技创新的时代特征,转变科技创新思路。这种思路转变包括:在发展路径上,从以跟踪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在创新方式上,从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技术集成创新转变;在创新体制上,从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在发展部署上,从以研究开发为主向科技自主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转变;在国际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用先进科技成果提升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国家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涉及到体制、机制、文化、国民素质等诸多方面和层次的复杂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和实现科技创新,需要国家、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科技自主创新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把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以加强体系内各个创新主体的互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中介机构这些要素要互动、协调,而不是分散地各自为政。其次是加大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并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比例,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而其中有研发活动的仅30%。据有关统计,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只占其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这个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0%。从国家投入来看,美国、日本这两个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其2003年科研经费总额分别占其GDP的2.8%和2.9%,目前我国仅为1.35%。所以,加大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比例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要以财政参股、补贴、贴息等投资形式投入资金到企业的科技创新中;同时通过提供包括加速折旧、投资税收抵免、盈亏相抵、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免税期等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税收政策,调动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投资的积极性。另外,国家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以激发企业等研发主体投入研发资金的积极性。第三,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包括确立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基本方略的法律地位,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政策措施的法律化;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自主技术标准的形成;完善产业技术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包括财税、金融和采购扶持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对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的政策等。国家要通过这些激励创新的政策和法规,降低企业的科技开发成本和调节风险企业收益,鼓励企业积极应用新成果,引进新技术,加快技术改造。

(三)突出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企业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支柱,更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在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其科技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企业引进国外技术,但缺乏技术开发力量,而且引进以后对研究院、设计院保密;而真正有引进技术消化创新能力的研究院、设计院,人才济济却只能靠通过搞国家下达的课题养活自己,研究成果不能变成产业成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使企业能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科技创新战略,主动和研究院、设计院和高校结合,使自己真正成为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和利益主体,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在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决策主体具有其客观规律性,因为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什么样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方面,企业具有把选择适合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的科技创新的条件。在使企业成为决策主体的基础上,还要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根据国际经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达到3%以上,低于3%意味着这个企业没有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达到10%。以国内极具发展潜力的海尔集团和华为公司为例,海尔集团由于重视技术开发,已从一个街道集体小厂成长为一个年销售额上千亿元的跨国家电企业,其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有一支强大的科技开发队伍,拥有专利3000多项。在通讯行业居全球技术发展前沿的华为公司,其成功的关键也是重视技术创新,全公司2.3万名职工中,从事技术开发的有1.3万人,去年技术开发投入45亿元,占销售额10%。企业成为决策、投资主体创新出科技成果,国家、社会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种手段,使之成为收益主体,从而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使科技创新良性循环,从而增强企业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社会文化氛围

要在全社会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新理念。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如果思想观念僵化了,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要大力宣传创新思想,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建设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为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跑道”,努力使每个人都拥有获得发展的机会,都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曾经失败了1000次,当有人嘲笑他屡战屡败时,他说,“我其实并没有失败,因为正是通过这1000次实验,我弄清了有10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泡。”

四、国外创新经验

1科罗娜啤酒飘香写传奇

“科罗娜”在墨西哥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啤酒,它以清爽的口感和透亮的色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生产科罗娜啤酒的莫德罗集团公司,不久前刚刚度过80华诞,在墨西哥城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它的庆祝广告。

放弃手工创新技术

莫德罗啤酒厂创建于1925年。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莫德罗现已成为啤酒销量世界排名第四的国际化大企业。它在墨西哥拥有8座现代化工厂,4.3万名员工,年产啤酒1800万箱,并且出口到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

据利纳雷斯介绍,20世纪50年代前,莫德罗啤酒厂通过不断扩大投资,推出新品牌,逐渐抢占了墨西哥国内市场。像“莫德罗”、“科罗娜”、“胜利”等品牌,都是在那个时代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的。1956年,莫德罗啤酒厂成为墨西哥啤酒销量最大的厂家。

在成为全国啤酒行业的“领头羊”之后,莫德罗仍然不断求新,改革生产和营销模式。

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莫德罗将提高生产过程现代化程度列为扩大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的当务之急。他们从美国重金聘请啤酒专家,改进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在专家的帮助下,莫德罗舍弃了以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改用先进的机械酿造技术,使分布在各地的莫德罗品牌啤酒都能保持一致的质量和口味。正是在这个时期,利用香槟生产工艺发酵而成的新科罗娜啤酒诞生了,它比一般的啤酒口感更为清醇,色泽更为明亮,刚投放市场就受到了追捧。

高档价位突破市场

在营销上,莫德罗集团也大做文章。公司积极参与或者举办各种节日聚会,推广产品,并创建了营销人员与顾客交流的制度,发现不足及时解决。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分布广泛而科学的配送体系,各州、市的配送点都有卡车司机随时待命,发送啤酒。他们在配送的同时还奉送镇酒冰块,这种周到的做法在炎热而干燥的墨西哥深受客户欢迎。凭借生产和营销模式的创新,莫德罗集团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

20世纪70年代,莫德罗集团开始向国际化企业的方向发展。公司创建之初也曾探路美国市场,业绩很不理想,但是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公司决定重整旗鼓,成立了对外销售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经过市场调查,公司发现,到墨西哥海滩度假的美国人常常喜欢带科罗娜啤酒回国,作为留念。于是,公司决定改变以往“低价促销”的战略,针对美国中产阶级的市场需求,把销往美国的科罗娜定位为“高档价位”啤酒。很快,用长颈玻璃瓶盛装的科罗娜啤酒开始出现在美国的酒吧和餐厅里,人们一边品尝科罗娜,一边回忆在沙滩阳光下度假的美好时光。科罗娜啤酒在美国的销量飞速攀升,尤其是1985年和1986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70%。美国媒体惊呼“墨西哥啤酒开始抢占世界”,并称此为“科罗娜现象”。从1997年起,科罗娜在美国进口啤酒的排行榜中稳居首位。1985年后,莫德罗集团又着手将这种啤酒打入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目前,科罗娜已成为全球销量增长最快的品牌啤酒之一。

科罗娜在中国的发展业绩也十分喜人。自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后,逐渐成为墨西哥对华贸易的最大项目之一。2001年,墨西哥总统福克斯访华,特意选用科罗娜特级啤酒作为宴会的唯一指定啤酒。

科罗娜啤酒只在墨西哥本地生产,选料精良,工艺精细,这就确保了每瓶啤酒的优良品质和纯正口味。同时,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改善生产工艺和国际营销模式,从而打造并保持了科罗娜啤酒的国际品牌。

2锐意创新的新加坡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可供其经济持续发展的“燃料”极其匮乏。新加坡深深了解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新加坡国土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人口仅有约400万,经济以转口贸易为主,其状况的好坏受外部因素影响甚大。但新加坡的基础设施及经济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外汇储备超过10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这些都与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和采取锐意创新的灵活进取战略密不可分。

3德尔福的自主创新与经营难题

在当代经济中,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在全球性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创新也并非企业经营保持长盛不衰的唯一法宝。美国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德尔福公司的状况就是其中一例。

自从1999年从通用汽车公司分离出来之后,作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德尔福公司在自主创新中成绩斐然,为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德尔福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汽车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是企业为自主创新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投入大量技术力量和研发资金。据介绍,虽然前几年德尔福公司经营就已

经开始面临困难,但是它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却毫不吝啬。比如,2002年该公司的纯利润只有不到3.5亿美元,但研发投入高达17亿美元。在该公司,处处可见的口号是:“驾驶明天的新技术,不满足现有的汽车世界”。这大概就是该公司汽车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原因和动力。

4自主创新——日本企业竞争力的保证

日本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综合竞争力,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每年的贸易顺差基本上都保持在1000亿美元上下,产品出口成了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

一。而自主创新则是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维护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日本企业一向十分重视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注重增强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早在日本企业的独立研发能力还比较薄弱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们就非常注意利用各种可能机会从事研发和创新活动。日本企业每引进一项技术,总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进行消化、吸收。它们不仅要完全学会和掌握这项技术,而且要以这项技术为基础,通过创新,研究开发出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有人形象地比喻,日本人每引进100美元的技术,会用200美元来进行学习、消化和创新,并用创新出的专利技术赚回300美元。

保持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强大的科研投入。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济虽然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低迷之中,但日本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投入从1995年开始不仅没有减少,而且一直在增加,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总额达到了16.8万亿日元左右,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高达3.35%,这一比例堪称世界之最。

5德国鲁尔区转型与创新之路

在德国西部的鲁尔区,“煤钢基地”早已成为历史。走过30多年转型之路,人口540万、面积4400平方公里的鲁尔区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新经济区。

在上世纪中叶前的100多年里,鲁尔区一直是德国煤炭和钢铁的生产基地。二战结束后,它也直接带动了德国经济的腾飞。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天然气供应对以煤钢为主的鲁尔区造成了冲击,煤矿和钢铁公司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鲁尔区在危机中走上转型之路。德“主动创新”打造一流科研机构

为确保在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德国政府近年来实施了“主动创新”战略,与经济界、科学界开展横向联合,同时重点资助一流大学和主要科研机构,着力培育青年科学家。

鲁尔区转型的第一步选择从教育抓起。1962年,鲁尔区建起了第一所大学——波鸿鲁尔大学,它也是战后德国新建的第一所大学。如今,波鸿鲁尔大学有3.7万名学生和近500名教授。

波鸿鲁尔大学建立后不久,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多特蒙德、埃森等城市涌现。如今鲁尔区拥有6所综合性大学和8所专科院校,成为欧洲大学最密集的经济区。各个大学在不同工业领域与企业开展合作,尤其是高技术和通信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联手成立“技术转化中心”,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技术成果。

6芬兰的自主创新体系

早在20世纪90年代,芬兰就已建立了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现已形成从教育和研发投入、企业技术创新、创新风险投资到提高企业出口能力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

长期以来,芬兰政府重视教育,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芬兰政府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仅次于社会福利开支,在国家预算中占第二位。在加强教育投入的同时,政府还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投入。目前,芬兰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3.5%,超过日本和美国,在全球名列第三。

芬兰政府通过宏观指导和协调,促使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开发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隶属政府贸工部的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是重大科研和产品研制

项目的资助者和推动者。2005年,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16亿欧元,其中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占4.08亿欧元。该中心通过提供研发资金和专家服务的方式,推动新产品的研制工作,帮助企业将具有开发价值的设想变为科研成果,并迅速将其推向市场。目前,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资助的重点是中小企业,同时支持芬兰大型企业开展具有挑战性和长期的研发项目,并促进企业同大学、科研机构合作。

五、高等教育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负起重大使命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作用,关系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现,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高校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勇敢地肩负起自己的使命。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据有关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欧洲许多国家的高校入学率只有15%时,就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将高校入学率提升为50%,率先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更加重视教育,到20世纪结束时,美国的教育投资已占GDP的7%,名列发达国家前茅。日本战后在普及初等教育后,对高等教育进行大规模改革,更加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和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世界科技和人力资源发展大势下,我国加快了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使高等教育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担负起更加重要的使命。在近6年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中,高校获奖数占每授奖总数的比例基本在一半以上。无论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是创新成果的研发,都需要依靠优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创新人才的支撑。我国现有2.5亿人在学习,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但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缺乏。建设创新型国家,除了需要教育向各行各业培养输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外,还需要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五篇: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型国家建设

作者:自动化84班 第三组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它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急迫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国也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向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迈进。

关键词:创新自主发展建设

Abstract: Innovation sustains the progress of a nation, for the prosperity of a country is an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isalso a source of the eternal vitality of political parties.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he building of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i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key i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It is not only increase 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s significant measures to solv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faces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urgent requirement.The building of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technology, talent is the key to education is the core, is the foundation.China is in a positive attitude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support the efforts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n innovative country.Key words: innovation initiativ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一)概述及意义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我们必须围绕核心,合理高效地建设创新型国家。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做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而中央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这一决策有着三个重要意义。

第一个重要意义,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本世纪前半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七大报告同样明确要

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实际上是分阶段落实邓小平所提“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即第三步发展战略。邓小平提的第三步发展战略,是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先后解决温饱、小康问题,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并使经济在本世纪初继续保持年均9%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个增长方式。我们当时已经说明,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不能再继续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三个要素,因为这种增长方式违背科学发展观,它是经济起飞初始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依靠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十七大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节中,专门有一个问题是谈“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书记在这个问题里边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大家看十七大报告的这个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而我们以前牺牲资源、环境、劳动的增长方式,是与这个基本国策相违背的,因此不能再延续那个传统的增长方式。温家宝总理在前年的科技大会上讲,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最根本是依靠两大动力,一要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二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撑。”胡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一是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二要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总起来说就是一句话,要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经济的科技含量。经济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运动员开始跑前一段路的时候,可以依靠肌体力量支撑前进,但是越往后跑就越没有劲头,就来不起气了;而要一直跑下去,必须在体内植入一种永动机制,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永动机制就是创新。这个创新不是少量创新,而是大量的创新,所以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二个重要意义,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而实践证明,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我们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来促成经济增长的这三十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创新科技一直在迅猛发展,它是发源于20世纪中期美国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延续,以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明、使用为主要标志。这次产业革命有的国家抓住了机会,有的国家失去了机会,由此形成信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信息科技发展得最为迅猛的时候,在它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时候,我们却在兴高采烈地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搞积累。我们只是按住了信息革命的一点尾巴,一直在引进信息技术,可是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的弄潮儿,因此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专家预测,信息技术革命的高峰可延续到2020年前后,因此我们必须抢抓这个战略机遇期,极大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否则失去这个战略机遇期,可能又要耽误几代人。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三个重要意义,是为了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现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甚至文化、体育的竞争,都越来越集中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十七大报告就指出:“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快科技发展和创新,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说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贫穷落后就要受剥削、受欺负,最大的压力是“落后就要挨打”。例如日本,它是个多种资源匮乏的国家,它不从海外获取资源就无法生存发展,如果有一天日本的经济、军事力量大大强过中国,中国就还要挨打。所以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要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几番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

(二)目标与现状

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具体到科技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下目标: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在开篇论述“过去五年的工作”这一节中,胡总书记强调过去五年工作的重要成绩之一,就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在报告第四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总书记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在2020年以前,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总书记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十七大报告说明,党中央对建设创新型国家高度重视。

(1)世界其他部分国家现状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

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2)我国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超级杂交稻成功培育,中文激光照排技术发明推广等。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有众多的科技人才和研发技术人员,并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三)措施和展望

为了走出一条由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全国各界都在努力奋斗,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措施为:

一、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五、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另外,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具体步骤的实施。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而关键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得来的。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独立自主地去完成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集成创新(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同时,国家准备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要引导人们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的思维定式,克服那种唯书唯上、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要鼓励冒尖、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冲破陈规。同时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的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有着优良传统的中华民族一定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付出不懈的努力。人因创新而进步,国因创新而发达!创新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我们祖先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与发明,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站在今天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把创新之火紧握在手中,照亮亿万人民的创新梦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才能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黄桂宁.创新型国家的作用.《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08 ,(5)

[2]段玉恩,刘启营.建设创新型国家浅析.《经济研究导刊》, 2008,(9)

[3]万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求是》, 2007,(6)

[4]杨万东.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论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11)

[5]丁向阳.人才竞争战略.蓝天出版社, 2005,(10)

附:自动化84班第三组成员名单:

组长:3228423 段彬

组员:3228408任正帅 3228412宋健驰 3228414李祥智 3228415

李智全 3228416杨潭锡 3228419陈玲珑 3228422柯俊飞

下载专业创新型实验报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业创新型实验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型国家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

    创新型国家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

    创新型校长

    创新型校长:时代的呼唤伴随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网络时代,这些前所未闻的新鲜名词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我们所面对的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创新”。**......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 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

    高等教育服装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服装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 摘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面对纺织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本文通过介绍德国、日本、香港等富有成功经验的......

    论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论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摘 要:为实现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的目标,培养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结合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创新型企业人才

    雇用学习或自我积累:创新型企业知识积累方式研究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积累方式:纯粹自我积累或雇佣其他企业的人才(挖墙脚) 对雇佣人才的使用:雇佣或合伙(激励理论) 要关注专利法 模型......

    创新型城市建设总结

    太生态字(2011)号 太白县生态休闲产业办公室 关于2011年度推进全市 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推进全市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今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