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农机化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1:3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定西市农机化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定西市农机化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定西市农机化工作情况汇报

定西市农机化工作情况汇报 定西市农业机械管理局(2008年11月7日)

一、全市概况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东接天水、西靠兰州、北邻白银、南连陇南,总面积20330平方公里,辖安定、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一区六县,119个乡镇,1831个村,总人口2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6万人。总耕地面积770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775亩。全市海拔在1640-3940米之间,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年平均气温5.7—7.7℃,无霜期109—162天,年降水量350—500mm。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包括安定、通渭、陇西、临洮和渭源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60%,年降水量300多毫米;高寒阴湿区为南温带半湿润区,包括漳县、岷县和渭源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40%,年降水量400多毫米。

历史上的定西曾是一块比较富庶的地方,境内有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和辛甸文化,曾出现过“天下富庶,莫出陇右”的繁荣盛景。到了近代,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定西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境内山大沟深,植被稀少,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比较严酷。定西的发展历来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极大关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到定西视察。1983年,国务院将定西北部四县列为“三西”建设重点县,1986年又将南部三县列为国扶贫困县,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改革开放以来,定西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入手,狠抓扶贫攻坚,全市于1999年实现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目标。2003年,国务院批准定西撤地设市,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尽快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目标,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1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3元。

二、近几年农机化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1、发展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及其广大农机人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化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全力组织农机化生产和开展抗灾救灾,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加大农机新技术推广力度和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农机监理和安全生产,突出农机化教育和人员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到2007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值达9.82亿元,比“十五”末增加了1.78亿元,增长22.1%;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6.81万千瓦,比“十五”末增加了23.61万千瓦,增长20.8%;每万亩耕地农机动力拥有量由“十五”末的1469.84千瓦增长到目前的1776.41千瓦,增长20.86%。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2007年,全市农机标准工作总量达1.54亿标亩,比“十五”末增长了14.92%。全年完成机耕163.3万亩,机播32.7万亩,机收25.6万亩,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8.7%、59.2%和106.6%,机械化程度分别为21.08%、4.22%和3.30%。机械耙耱、镇压、平田整地、植保、脱粒、灌溉、加工农副产品及饲草(料)、运输等作业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粮油加工和农业运输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农机管理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市、县区农机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所(站)都建立健全,7县区都建有农机化学校,有6所学校被农业部定为“四有”机校,其中的5所已纳入全省中等成人教育序列。119个乡镇都建有农机管理服务站,其中一等一级站2个,一等二级站3个,二等三级站103个。全市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农机协会10个,农机服务队4个,其他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28个。农机户达9.55万户,其中农机服务专业户7349户,农机大户97户。各类农机修理厂(点)470个,其中二级修理点42个,三级修理点259个,专业修理点69个。农机经营机构287个,其中农机流通企业31个,农机供应点197个,农机供油站(点)64个。乡村农机人员总数达11.38万人。

——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力度逐年加大。近年来,全市农机系统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坚持推行行政与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以抓好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逐年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批农机化技术示范点,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全市共建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千亩示范点25个,500亩以上示范点20个,种植和挖掘综合示范面积跨上50万亩台阶,预计比去年增长9%,达到51.5万亩。机械全方位深松示范面积预计达90万亩,中药材机械化挖掘示范面积预计达1.5万亩。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7600多人,农机化科技知识得到大力普及,近几年农民研制和改良农机具热在农村悄然兴起。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近年来,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坚持把“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创建“平安农机”作为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机质量安全年”活动和 “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建设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驾驶操作人员考核、安全检查和安全宣传教育等确保农机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加大了对“两无”(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现象的整治力度,强化了对农村拥有量较多的“四小机”(小型耕作机、小型铡草机、小型脱粒机、小型粉碎机)的监管力度,积极创建农机安全示范乡(村)、农机安全示范户,有效消除了事故隐患,减少了农机大事故的发生。全市拖拉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连续20年未突破控制指标,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机经营效益显著提高。近年来,随着农机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改善了自然条件,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年,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达3.31亿元,实现利润1.24亿元。

2、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形成农机化发展共识。认识对发展至关重要。只有认识清楚了,思想才能统一,思路才能清晰,才能选准目标,找准切入点,从而搞好工作。多年来农机化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心环节,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就是落实党的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第二,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市农业实现抗灾救灾夺取丰收的重要物质技术手段。定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干旱、霜冻、冰雹、暴洪等自然灾害频繁,只有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抗灾救灾中的积极作用,才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第三,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在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还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第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我市科教兴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之所以在地膜栽培、农田基本建设、营造“土壤水库”、农业节本增效以及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诸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和农业机械载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2)加强领导,营造农机化发展氛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定西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农机化工作。首先,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经常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将农机化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各级政府每年都将机耕、机播、机收、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安全生产等重要指标纳入农村经济工作综合目标考核,在督促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第三,制定完善农机化发展配套政策。为了加快全市农机化发展,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先后转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认真做好平田整地机械化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定西市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强化服务,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我市按照“增强市一级,提高县区一级,巩固乡镇一级,扩大村社一级,发展农机户”的工作思路,狠抓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个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农机推广、培训、维修、信息服务和投诉监督等服务组织为支撑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市、县区农机部门每年在春耕、“三夏”、“三秋”、冬季农机化生产和农业抗灾救灾期间,都要组织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组织农机开展生产,宣传政策法规,检修机具,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工作,帮助农民解决农机技术难题。有条件的乡镇农机站,按照“以农为主,综合经营,有偿服务,增强活力”的原则,创办了多种形式的经营实体,为农机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狠抓项目,增强农机化发展后劲。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把储备项目,争取项目,实施项目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举措,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农机化发展的突破口,先后实施了粮食自给工程、“两西”建设、地膜粮食工程、旱作农业工程、机修梯田工程、施水播种和节水灌溉工程、扶贫开发工程、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工程、“阳光”培训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等一大批农机化项目。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优化了装备结构,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2008四年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总额达389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660万元,省财政补贴570万元,县区财政补贴74万元,带动农民投资2588万元。共投放补贴机具7480台,受益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6968户(个)。

(5)推广技术,突破农机化发展难点。我们坚持把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作为推动农机化发展的关键常抓不懈,突出主要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制、引进、推广、应用。近年来,全市围绕解决农村温饱,推广了地膜小麦穴播、膜侧沟播等机械化技术;围绕生态农业建设,推广了机修反坡梯田、平田整地等机械化技术;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示范推广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中药材机械挖掘和畜草加工等机械化技术;围绕旱作农业工程,推广了全方位深松、行走式施水播种、节水灌溉等机械化技术;围绕农业节本增效,推广了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种、农机节油等机械化技术。

三、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情况

1、马铃薯产业发展概况

定西海拔高,地处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特殊的地质地理和地形地貌决定了气候类型的多样性,为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多样化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定西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最佳适宜区之一,区域优势基本形成。定西的马铃薯产业经过多年培育,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定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马铃薯科研与技术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居全国之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原原种雾培生产脱毒种薯技术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陇薯、渭薯、武薯、青海薯、甘农薯和外引专用薯等六大优良品种系列;基地规范化、集约化和订单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订单化生产的格局;加工能力迅速提高,逐步由初级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市场流通体系日益完善,外销和贮藏总量逐年增加;质量品种意识明显增强,对外宣传推介工作扎实有效。截止目前,全市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10个;“渭源马铃薯良种”、“安定区专用型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其制品”等3个马铃薯产品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临洮“腾胜”牌、安定“鲁家沟”牌、陇西“清吉”牌马铃薯、通渭粉丝和安定超兴精淀粉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大江”牌马铃薯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渭源、陇西、临洮、安定四县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定、渭源分别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加之连续7年马铃薯产业发展暨经贸洽谈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市的马铃薯在全国已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从定西实际出发,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按照“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指导原则和“扩充规模、增加总量、依靠科技、提升层次、开拓市场、扩大外销、强化措施、促进加工”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着力培育马铃薯富民工程,全市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富民强市的朝阳产业和主导产业。2007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65.97万亩,总产量502.9万吨,产业产值16.8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52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扶持政策,全力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今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51.69万亩,预计总产量500万吨左右,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全市淀粉加工企业达到443家,其中千吨以上的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企业33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3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家。马铃薯加工成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

2、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现状

(1)装备水平有所提高。1997年,我们从河北引进了首台马铃薯播种机,开始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同年,又仿制了2台,1998年在安定区青岚乡等地进行多点示范。从1999年引进德国的20台马铃薯播种机开始,不仅马铃薯播种机的数量逐年增加,而且其他机械化生产机具也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相继投入机械化生产环节。目前,全市拥有马铃薯播种机564台,马铃薯挖掘机561台,深松机120台,中耕机14台,喷药机4台。

(2)技术人员队伍实力较强。近年来,全市农机系统认真实 施“人才工程”,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上狠下功夫,先后有一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以每年不等的数量进入农机队伍,相继成为技术骨干。目前,全市农机系统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4人,占职工总数的44.9%,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32人。

(3)机械化生产技术进一步完善。从1997年引进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开始,农机部门在总结试验、示范经验的基础上,从研究马铃薯生长特点、提高产品质量、改良机械性能等关键环节入手,先后开展了单项生产技术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初步形成了集深松改土、机械播种、中耕培土、机械植保和机械收获为一体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4)综合配套技术有效整合。市委、市政府在着力抓好深松、机播、机收等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同时,根据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需要,近年来狠抓了加工和贮藏等综合配套技术的整合工作,取得了完善产业链条和提高综合技术应用水平的效果。

(5)机械化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从1997年引进首台马铃薯播种机开始,一直到1999年,全市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处于试验、零星示范和多点示范阶段,没有形成作业规模。真正意义上的形成规模的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是从2000年开始的,当年完成机械化生产面积6817亩。2001年机械化生产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完成机械种植2.36万亩,机械挖掘2.05万亩。从2002—2005年,平均每年的机械化生产面积都在6.8万亩左右。2006年达到31.39万亩,机械化作业面积接近前四年的总和,2007又有了新的突破,达到46.63万亩,比2002—2005年的总面积增加了12.63万亩。今年是近年来机械化生产面积最大的一年,在机械作业面积和机械化程度上创历年来最好水平。全年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预计达51万亩。2000—2008年全市累计建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521处,累计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 166.1万亩。随着机械化生产面积的逐年扩大,机械化作业率也呈现出逐年提高的特点,2006年仅为9.85%,2007年突破10%,达到12.7%,今年预计达到14.5%,年均提高二个百分点。

(6)龙头企业参与机械化生产的势头良好。市内有敦煌种业公司、定西爱兰薯业公司和定西禾丰公司等数家经营公司购置国内外先进设备,进行适度规模的生产经营,已凸现出参与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良好势头。

(7)广大农民对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认识逐年加深。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因机播马铃薯呈现出生产效率高、增产幅度大、商品率高等优势,机械挖掘马铃薯具有破碎率低等特点,广大农民对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应用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自觉性有所提高。由于老百姓尝到了深松直接带来马铃薯丰产增收的甜头,近两年全市出现了深松机供不应求,深受群众欢迎的喜人景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农业机械在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确发挥了比较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作业机具总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配套作业机械机型少,配套比率低;三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马铃薯规模化作业的新型机具和高性能机具少。

2、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够平衡。农机经营规模化程度低,加之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作业水平不高。在作业环节上,耕、种、收三大机械化作业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区域发展上,南部高寒阴湿区和偏避山区农机化应用水平明显低于北部川区和交通沿线一带,发展不平衡。

3、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整体效益较差。农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农机大户少,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运行不够规范,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燃油并轨后价格上扬,且极不稳定,农业机械作业成本明显增加,农机经营效益较低。

4、农机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每年除了保障人员工资外对农机化无力投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安全监理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力开展。由于总量有限,补贴比例偏低,加之我市的农民购买力不强,多数农民还是难以筹措67%的自筹资金,政府补贴资金还不能满足农民购机愿望,以致放慢了购机步伐。封山禁牧配套农业机械和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都因缺乏配套资金投入而进展极为缓慢。

5、基层农机管理业务不顺,工作不够规范。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后,农机专干不专、人员缺少的现象较为突出,基层农机管理功能不强。农机流通企业划归省上直接管理后,主渠道的作用发挥不够,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投诉时有发生。农机生产企业的修理业务虽归农机部门管理,但因缺少对企业的管理职能和机制,管理上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农用运输车移交公安部门管理后,一方面农机监理人员出现相对富余,另一方面公安部门警力不足,无牌行驶和无证驾驶现象仍然存在。

五、今后几年的工作思路和今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今后几年的发展思路

今后几年我市农机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事业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依法促进的理念发展农业机械化。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坚持提高效益与能源节约并重,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科技进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项目带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逐步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示范点上率先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扎实的工作,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以上发展思路,今后几年我市农机化的主攻方向和发展方针是:

确定三个区域:按照北部旱作农业和生态建设区、河谷川台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区、南部畜草和中药材产业区,合理定位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围绕一条主线: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

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整体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政策引导和农民意愿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二是坚持先进适用、经济环保、能源节约,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并重,协调发展;三是坚持政策扶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农民主动,项目带动,法律规范的发展机制。

抓好五个重点:一是在作业环节上,主攻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三大作业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在作业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在基地建设上,围绕我市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建立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三是在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上,突出旱作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四是在农机化科技创新上,着眼于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双垄沟全膜覆盖、中药材挖掘、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节水、节肥、节种、节油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五是在项目建设上,重点实施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工程,机械化旱作节水、节肥、节种农业示范推广工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工程,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工程,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工程,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2、主要发展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经营服务水平,力争在“十一五”末使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1)农机装备水平。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年均增长7%,到2010年底达到160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达到11.5亿元;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2000台;配套机具达到15600台(部),配套比达到1:1.3。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机耕达到190万亩,年均增长5%;机播达到50万亩,年均增长20%;机收达到35万亩,年均增长15%。

(3)经营收入。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3.8亿元,纯收入达到1.5亿元。

(4)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实用技术人员培训每年达到2万人次。

3、工作重点及措施

(1)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努力增加农机化投入。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包括农机购置补贴、燃油补贴、信贷税收优惠,农机保险、机耕道路建设等支持政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建立长效的政策扶持和发展机制,调动农民自主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增加农机化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办法,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资金总量,重点支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及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股份合作制,以股份的形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工商资本等用于大型农业机械购置。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认真筛选和论证项目,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2)优化装备结构,发展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实现农业结构与农业机械装备的同步调整;在稳步推进农机保有量增长的同时,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它各业所需机械比例,大幅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建立农机动力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制度,加快淘汰落后、超期使用的农业机械,依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引导农民购置可靠、先进、经济、适用的农业机械。进一步整合现有农机装备,盘活存量,优化组合配套,向优势产业集中倾斜。

(3)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化整体效益。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积极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遵循“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在重点发展农机大户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和发展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信息联合的“四联合”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农机化整体效益,积极推进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机化发展。加强农机推广机构建设,稳定和壮大基层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队伍,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培训服务。

(4)加快人才培养,构筑农机化发展平台。建立农机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立足农机、面向农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型的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利用现有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以技术培训为着力点,加强农机化管理队伍、农机专业人才队伍、农机操作手和技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机管理、推广、教学、监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通过定向学习,院校进修,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培养一批农机化专业人才。依托农机化学校,建立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立足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技术和人才培训,把农机化学校建设成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阵地。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各方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促进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应用。

(5)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农机化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服务“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战略,加强产、学、研、推、管的优势资源整合,建立以农机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化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农业结构调整需求的问题;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提高新机具、新技术的转化速度,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

(6)加强监督管理,优化农机化发展环境。建立长效的农机产品质量安全调查、投诉监督机制,加强农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严防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进入市场,维护农机户的合法权益;按照职责法定的原则,理顺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关系,规范农业机械维修职业技能鉴定,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维修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建立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标准,加强对农业机械作业组织各类有偿作业服务质量的监督,维护作业秩序,保障为农民提供便利和服务;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为农机化发展保驾护航。

4、今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全面完成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任务。今年,我们共争取到省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70万元,安排在7县区组织实施,在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办事的同时,共引导农民自筹资金1131.57万元,争取县区财政及其它补贴资金33.55万元,累计购置投放各类补贴农业机械3598台,其中拖拉机879台、耕整地机械1353台、播种机械21台、覆膜机械23台、薯类收获机械60台、饲草收获机械156台、秸杆综合利用机械577台、脱粒清选机械506台、其他机械23台。使直接受益的农户及农机服务组织达3368户(个)、13283人,机械设备总值达1735.12万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对于提升我市的农机化装备水平和帮助部分农户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较好地完成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建设任务。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建设过程中,我们重点推广了以“机修梯田、机械深松、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为主要环节的农机化生产模式,在通渭、陇西、临洮等县大力倡导“贷款修梯田、梯田种洋芋、洋芋售后还贷款”的生产方法。年内共建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500亩以上示范点45个,示范面积达4.12万亩,带动完成马铃薯机播总面积达31.36万亩、机收20.2万亩。另外,我们还承担了岷山种畜场的马铃薯原原种全程机械化生产任务。目前,已全面完成了该示范点上的机械旋耕施肥、机械铺膜、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和机械收获等全程机械化所有作业任务,累计作业面积达1万亩(次)。同时,我们还正在组织开展中药材机械化挖掘和全程机械化深松示范点建设。预计中药材机械化挖掘面积可达1.5万亩,全程机械化深松面积可达90万亩。

三是较好地完成了农机技术培训任务。我们紧紧围绕农机培训工作任务,整合培训资源,以全市七所农机化学校为主阵地,结合春耕生产抓培训,结合劳务输出抓培训,结合购机补贴抓培训,结合安全生产抓培训,全市农机技术和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年内已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17600人,占年度计划1.86万人的95%。下一段,我们将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加大培训力度,预计年度培训计划能够超额完成。

四是规范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机化服务和作业组织。为进一步整合现有农机资源,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步伐,规范农机服务组织管理和运行,提高机械利用率,促进全市农业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我们积极探索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模式。市上成立了全市农机行业协会,七县区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8个,农机大户10户,逐步规范了收费标准,提高了信息服务水平,在提高机械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是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有成效。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和安全隐患整治等农机监理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全市农机安全生产秩序,年内没有发生较大的农机安全事故,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全市共创建农机安全示范乡镇、村、户分别达14个、66个和655个,明显多于上年。已排摸发现安全隐患事故318处,整治280处。截止10月底,全市已检验拖拉机3202台,检验率为85.8%;拖拉机注册登记 802台,占任务的200.5%;驾驶员培训考证625本,占任务的156.3%;拖拉机驾驶证到期换证审验271本,占应审验的89.4%。与此同时,为着力推动我市农机监理行风建设,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我们录制《定西农机监理》专题片8期,在定西市电视台《定西新韵》栏目多次播放。

六、几点建议

1、虽然我市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机械化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建议农业部农机化司将我市列为全国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市,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2、我市农民还很困难,购买力不强,建议农机化司在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再提高对贫困地区和重点项目所需机具的补贴比例。

第二篇:农机化工作汇报

华池县农机化工作汇报

华池县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4日)

华池县位于甘肃省最东部,东北部与陕西的吴起、志丹、定边县接壤,距革命圣地延安190公里。全县总土地面积3776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3.2万人。华池县地处偏远山区,是国扶贫困县和甘肃省18个干旱困难县之一。华池县是庆阳老区的核心县,是甘肃省的红色旅游大县。1934年11月,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在华池南梁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全县的主导产业是红色旅游、草畜、石油。特别是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地下储油面积达2200多平方公里,储量

8.6亿吨,是长庆油田在陇东的主产区。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我们坚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规范实施,狠抓落实,使农机化事业得到稳步快速发展,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农民得实惠、事业大发展、部门赢形象、政府得民心的显著成效。现就我县近年来 1

农机补贴项目、保护性耕作、培训推广、安全监管等工作作以汇报。

一、主要工作

(一)农机补贴项目。自2005年农机补贴项目开始实施至去年年底,省上共安排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5万元,累计拉动农民投资2554万元,补贴投放各类农业机械2703台件,受益农户达2452户。在项目带动下,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7万千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总值达1.5亿元,农机总动力较项目实施前提高了3.7万千瓦,拖拉机、配套农具总量分别比2004年末增加 506台和888台。在项目带动下,许多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得到了引进和推广。同时,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全县完成农机作业面积37.6万亩,其中机耕17.1万亩,机播16.5万亩,机收3万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30.4%,较项目实施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购置补贴机具已成为广大群众的一种自觉行为。今年省、市为我县安排的第一批项目资金240万元,已于6月底全部完成投资,共为221户群众补贴购置各类机具377台,带动农民投资566万元,项目总投资累计达到800万元。省上下达第二批项目资金180万元,现已完成补贴资金170万元,已经补贴投放各类机具1420台,有望在10月份完成工作任务。市列项目资金61万元已全部完成。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从1999年开始,我县在市农机研究所、农机推广站的指导下,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零星的试验和示范工作。2001年我县在山庄乡雷圪崂村建立了200亩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点,成为全市率先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点的县区之一。2002年、2003年,我县均被列为省列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县。项目实施期间,主要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县实施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此后,我们以试验示范为基础,加大宣传力度和实施面积,加强检测记录,引进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使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渐完善,逐步深入人心,为我县群众所接受。今年,我县共设立200亩保护性耕作试点4个,其中小麦保护性耕作示范点2个。据统计,2004年至今,已累计建立示范点19个,示范面积0.57万亩,累计引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170台,带动全县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6.4万亩。

(三)推广、培训工作。近年来,我县围绕项目建设,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支撑,不断加大农机新机具推广和新技术培训力度,为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提供了保障。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上,我们结合县情实际、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和广大群众需求三方面因素,先后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膜侧种植技术、玉米宽膜双垄沟种植技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等先进农机化技术10多项,引进推广深松耕、播种、收获、饲草量加工、粮油加工等5大类20多个品种的先进农机具1200余台。其中,2007年引进农哈集团4YB—3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填补了当年市内空白;2010年从江苏连云港市引进的灭茬旋耕机,填补了我县玉米灭茬机具的空白,也解决我县东三乡玉米根茬处理的难题。在农机培训工作上,我们紧跟农机化发展和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要求,以农机补贴机具机手培训为重点,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开拓培训领域,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农机技术人员6000余人。其中,举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驾驶员412人;举办阳光工程培训班6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56人,就业384人,就业率达到84%;举办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5期,培训595人,经省职业鉴定站鉴定合格416人,合格率为70%。2008年,县农机学校被评为全省农机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被评为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今年截至8月底,县农机学校已经举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期,培训拖拉机驾驶员80名,举办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1期,培训108名,分别占任务89%和108%。

(四)安全管理工作。我县始终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农村经济和小康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的保障性措施来抓,不断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力度,努力提高监管水平,使我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连续9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事故。特别是“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县立足实际,创新思维,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狠抓基础建设和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安全整治,此项工作自2006年启动以来,我们已全面在11个乡镇、78个村建立了“平安农机”办公活动场所,配备了办公桌椅,建立了拖拉机、驾驶员台帐,张贴了工作制度。在各乡镇配备了专职安全员,村、组配备兼职安全协管员。6年来,共开展各类农机安全宣传108场次,印发各类宣传材料2万份;开展专项整治19次,发放安全整改书2432份;年均检查农业机械1400多台次;全县的拖拉机检(审)率,新报户率,连续6年均位列全市前列。为了提高农机监理水平,我们筹资资金14.8万元,购置各类办公实施40余台套,引进了高科技农机检测线,告别我县农机检验 “望、闻、问、摸”的历史。我们还把监理行风建设与“平安农机”创建同安排、同部署、两促进、两不误提升了创建标准,建立了“平安农机”长效机制。要求监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热情服务,在接待机手时要 “来有迎声、走有送声、问有答声”。为方便群众,办事窗口推行延时服务制度,并建立了一张笑脸迎人、一把椅子待人、一杯清茶暖人、一颗诚心感人、一次办结喜人、一流水平为人、一声再见送人的“七个一”服务规范,提高了服务质量。监理行风建设2006年、2009年被省农牧厅评为先进单位,并授牌表彰。今年7月,我县“平安农机“顺利通过省农牧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考核验收,被评为甘肃省“平安农机”县创建示范县,元城镇、五蛟乡、怀安乡、城壕乡、南梁乡5个乡镇达到了甘肃省“平安农机”乡镇创建标准,荣获全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被省农牧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推荐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二、存在问题

自农机补贴项目实施以来,我县的农机装备总量显著提高、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农机化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既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省农机局在农机补贴项目上的无私倾斜,但与全省其他县区相比,与上级的工作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县的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13.2%,我县适宜拖拉机作业的川塬、条田地已经超过50万亩,按现有农机装备水平,每千亩耕地仅拥有拖拉机2.3台,结构性矛盾突出仍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将努力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监管,最大可能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高涨的购机愿望;另一方面,恳请省农机局在补贴资金上进一步予以倾斜,加大农机补贴比例,鼓励农民投入机械化,推动我县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并能将保护性耕作项目列入2012年部列农机项目,我们将以满腔热诚工作态度,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保证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农机化工作汇报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奋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区农机化工作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在农机装备、农机推广、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8万千瓦,耕、播、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高于全市其它县。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自2006年农机补贴项目开始实施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财两部和省、市农机、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严格管理,规范运作,阳光操作,较好地完成了每一年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工作任务。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区农业局及各镇办都成立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领导小组,区政府将购机项目工作纳入镇办和有关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定期对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督查,从而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二是注重政策宣传。制作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宣传专栏,要求每名职工必须熟悉补贴政策,自觉当好接待员,讲解员和服务员。充分利用会议、媒体、镇办村组公开栏公告、现场办公和“科技之春”宣传月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使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三是把握工作重点。始终坚持正确引导并尊重农民自愿和公开透明两项原则,把补贴对象向农作物关键环节机具倾斜,向大中型动力、配套机具倾斜,向农机专合组织、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倾斜,确保了项目补贴真正发挥作用。四是实行阳光操作。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严格管理,阳光操作,在农机户自愿申请购机的前提下,确定购机名单、机型和补贴金额,在汉台农业信息网进行公示后签订购机合同。五是强化监管。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执行受益农户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引入督察员监督机制,由区农业局两名督察员对置补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凡查实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经销企业,立即停止农业机械购置申请审批,做到监管到位,实施有序。项目实施以来,完成置补资金1855万元,累计拉动农民投资5778万元,补贴投放各类农业机械12415台套。今年中省又为我区安排项目资金790万元,现已上传购机发票698万元,验货核实510万元,预计到11月底全面完成任务。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针对我区油菜、小麦、水稻轮作,复种指数高的特点,制定了适应本区硬盘育秧技术工艺路线和机械整田工艺技术方案,确定了旱育、水管和集中育秧、分户机插的方式,稳步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区上及时成立了由区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区财政、科技、农机中心、农技中心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聘请省、市、区农技和农艺专家,组成技术专家小组,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分析确定技术路线,落实技术措施到农户,指导到田头。在育秧,机插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组织专家赴各示范片进行巡回指导,从而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中,以建立水稻硬盘育秧技术路线为保障,以制定机插秧整田工艺技术方案为手段,加强育插秧技术宣传及培训,强化技术保障,做到农机、农艺密切结合,农机、农艺技术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同时,把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作为项目实施的重点,适时组织实施镇、办事处农机和农艺人员、种田大户、示范村负责人、集中育秧农户、插秧机手等进行了技术培训,在示范点举办观摩交流活动,组织技术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了面对面、全程技术指导服务。适时组织农机、农艺技术人员,基层干部群众召开育秧、机插、大田管理现场会、机收现场会,营造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的良好氛围。

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面积5080亩,投入机具85台/套(其中插秧机19台,播种机16台,自动化播种机4台,其它机械46台/套)。2012年,我区又依托两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10个村集中育秧机插示范点,投入3台播种机,11台插秧机,完成机插1260亩。

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我区创新农机推广模式,拓宽农机服务领域,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使全区的农机推广工作呈现出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用活政策资金。紧紧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合理制定农机推广方案,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供政策扶持。结合本区实际,用活补贴政策,研究制定推广方案,积极与省、市农机部门搞好沟通,拓宽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适宜我区的设施蔬菜田园管理机、畜牧业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等农民急需的机械进行补贴,使农机装备更加适应了全区农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加强示范带动。积极培育农机示范基地,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供发展空间。按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镇的思路,从重点环节入手,加强农机示范区建设,先后在铺镇、七里、宗营、龙江、河东店、老君等镇办建立农机示范基地,全面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等农机增产、增收技术。通过比较对照和试验示范,农户接受、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高涨,机具数量增加快速,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也迅速发展起来,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拓展服务领域。按照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机手收入的原则,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在时间上,打破传统“三夏”、“三秋”两季作业模式,延伸至春耕备播、夏秋收种,蔬菜生产、畜牧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等全年作业;在地域上,从紧限于本区、本镇办延伸至临近县甚至远程跨区作业;在作业范围上从局限性的农作物耕、种、收、播,延伸至蔬菜产业机械化、园林绿化、农田水利建设、农机运输等行业。

近年来,先后引进推广水稻插秧、秸秆粉碎还田、免耕灭茬播种、水稻小麦联合收获、设施蔬菜、饲草加工、粮油加工等12大类711个品种的先进农机具12415余台,许多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得到了引进和推广,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2012年全区完成机耕22.2万亩,机播2.28万亩,机收14.5万亩,油菜秸秆机械化还田1800亩,小麦秸秆机械化秸秆还田3.1万亩,稻草还田免耕覆盖播种小麦2万亩,稻草机械切碎还田5万亩,稻草机械化深加工2.1万吨折4.2万亩。

强化农机化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农机队伍

近年来,我们以农机补贴机具机手培训为重点,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开拓培训领域,采取“送教下乡、以修代训、修训结合”等方式,定期举办水稻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班,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做好农机户,经销企业销售服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对农机户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做到常抓不懈、不断地把农机新技术培训引向深入。二是做好农机驾驶人员培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及农业部的通报典型农机事故案例为主要培训和考试内容。通过培训教育、作业考试,提高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三是做好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在做好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时,我们邀请相关厂家技术人员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员真正学会听懂,提高农机维修技术人员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近五年累计培训农机技术人员3000余人。其中,培训驾驶员1200人,各类技术人员1800人;今年又举办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3期,办理拖拉机驾驶员职能鉴定63人,农机修理工29人,农机营销员36人,合格率为100%。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推进平安农机建设

近年来,我区始终按照有利于提升农机监理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机“三率”,有利于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实际,以“为平安农机做贡献,在本职岗位当标兵”为主题,以“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力度,努力提高监管水平,连续9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事故,拖拉机检(审)率,登记入户率连续五年

均位列全市前列。2009年分别获省农业厅“农民群众满意站所”、省安监局、农业厅“平安农机示范县区”,2010年6个镇办被省安监局、农业厅授予“平安农机示范镇”,2011年被市农业局评为“农机安全监理先进单位”。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坚持依法行政与服务并举。严把培训考试和检验标准,利用先进的检测、考试设备来检测、考核,使农机手能够真正掌握驾驶操作技术,成为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让群众感知安全,享受安全。累计开展各类农机安全宣传108场次,印发各类宣传材料2万份。同时,结合“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在13个涉农镇办78个村建立了“平安农机”办公活动场所,配备了专职安全员,村、组配备兼职安全协管员,积极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要安全的社会氛围。三是从隐患排查入手,抓好源头管理工作。根据农时、季节变化,深入到村镇、田间、集贸市场和农机作业集中场所进行监管。在“三夏”与“三秋”,针对辖区安全隐患情况,及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田间、场院检查农机作业安全。同时,针对跨区作业机具增多,安全隐患不断增大,把跨区作业作为重点监护对象,做好跨区作业前的检验工作,确保机具状态完好,安全运行。四是积极开展农机安全互助工作。五是年检审工作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相结合,通过细心做事、耐心解释、热心服务、真心办事“四心”服务,拉近与机手的感情,让广大农民机手充分享受农机安全互助的“阳光雨露”,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已成为驾驶员的迫切需求。截至目前,全区共办理拖拉机驾驶人及第三者责任组合互助685份、联合收割机损害组合互助11份,上缴安全互助金14.6万元。

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惠农政策落实。注重政策宣传、把握工作重点、实行阳光操作,全力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二是全力以赴抓好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通过大户示范,切实做好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扩大示范面积。三是抓好油菜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注重农艺、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从油菜生长关键环节,重点攻克油菜机械化移栽、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四是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依托现有2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和农机大户,积极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服务水平。五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管。以创建“平安农机”为切入点,农机安全互助为抓手,提高农机“三率”为重点,切实抓好农机安全宣传、培训,努力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素质。五是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结合汉台农业生产实际筛选、储备一批农机化项目,积极争项目、跑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机行业发展,提高农机化综合水平。六是切实抓好内部管理。按照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实施好项目,做好技术服务,树立农机行业新形象。

第四篇:乡镇农机化工作汇报

一年来,我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创新思路,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争创一流,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农机化方针、政策,使我镇农机化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我镇连续多年被XX市评为“农机化发展先进镇”,“XX市农机监理工作先进单位”、“XX市农机化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现将2012的农机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各项农机化方针、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通过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农机法律法规,努力在全镇营造一个人人都来关心农机化、重视农机化、支持农机化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了全镇农机化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在农机补贴工作中,简化办事程序,为购机户现场提供网上查阅,政策咨询等便捷、优质的服务,将农机购置补贴这一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因地制宜的重点推广玉米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秸秆切碎还田机等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受到了广大购机户的好评。通过积极的宣传引导,2012年新购玉米联合收获机7台、免耕播种机4台,大型拖拉机33台,秸秆粉碎还田机6台,马铃薯收获机5台,各类配套农机具80台套,提高了我镇的农机化装备水平。

二、建立健全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我们一直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出实招,抓实效,加强了合作社建设的宣传和引导,建立健全了全镇农机合作社档案。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整合农机资源,利用现有和吸收外来机械的方式,实行耕、耙、播、收、植保全程机械化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事情,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镇已发展农机合作社5个。

同时,我们以“五有”规范化建设为标准,以实现“五化”要求为目标,在积极发展合作社数量的前提下,大力提升发展质量。积极引导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高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推动合作社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积极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农机合作社。8月22日,我镇的古薛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被省农机局、省安监局命名为“山东省农机安全示范合作社”。

三、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

三秋、三夏期间,我镇专门出台了农机工作意见,在洛庄村召开了小麦秸秆粉碎还田、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的现场会。通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让干部、群众亲身感受到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的优越性、先进性,看到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实际效果。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2012年全镇小麦秸秆粉碎还田面积达到7.7万亩,粉碎还田率为100%,玉米机收面积达到6.8万亩,玉米机收率达到100%,马铃薯机收率达到50%以上,我镇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了98%以上。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培肥了地力,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环境,改良了土壤结构。农忙期间,各级领导多次到张汪镇检查农业生产,对张汪镇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四、加强农机监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我们坚持以农机安全生产为中心,立足基层,多措并举,坚持常抓不懈,重抓源头管理,不留死角,做到“工作进村入户、服务到机到人”,努力夯实农机安全管理的基础,有效地预防了各类农机事故的发生,连续多年全镇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配合市局作好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的检审工作,深入到重点村,重点部位集中开展治理 “黑车非驾”和违章载人等内容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强化机手的安全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2012年我镇车辆入户挂牌率为96%,检审合格率达97%,驾驶员持证率达到100%。11月5日—6日,副镇长XX带领农口各部门深入到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乡村道路、田间院落,对全镇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黑车非驾、违章驾驶、酒后驾驶、违章载人、无证经营等违法违章行为。通过检查,提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

第五篇:农机局农机化工作汇报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启之年,也是我市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市农机办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立足大农业,面向大市场,发展大农机,坚持农机化促进发展与安全生产两手抓,不断规范农机安全管理,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和农机行业管理,稳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年初下达的农机化工作目标。

一、年农机化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二、年主要工作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一)深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全市农机系统工作人员素质。具体措施分四个步骤:一是广泛动员,全员参与。二是认真学习,确保实效。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加强调查研究,找准我市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是建立整改台帐,逐条整改到位。通过这项活动开展,提高了全系统干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为全市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年5月,市农机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9-2012文明单位称号。

(二)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提高我市农机装备水平。一是加强领导,完善方案。成立了由政府副市长任组长、政府办公室、农机、农业、财政、纪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市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并报市纪委备案,同时将方案在市电视台、三峡网公示。二是强化措施四到位:宣传到位;补贴指标分解到位;公示到位;执行到位。三是扎实实施“以机代牛”项目。实施中,镇、村两级领导高度重视,把好“以机代牛”指标发放关,市农机局组织专班送机到村,受到农民好评。四是迎接部、省及市纪委检查,没发现任何违规操作现象,受到检查领导的好评。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购机能力,我市农机装备总动力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

(三)着力创建“平安农机”,确保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市农机局始终把农机安全生产作为加强农机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建立起“政府主导,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机制。目前全市已创建“平安农机”示范镇3个。即:问安、仙女、顾家店镇;示范村(合作社)17个,目前已全部通过农业部验收,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年6月,省农机监理总站再奖励市农机监理站执法车一辆。

(四)切实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全市农机手操作能力。市农机局重点开展以拖拉机、汽车驾驶员、机电工、微耕机等农机操作技术培训工作,投入50多万元更新培训车辆和训练场地,建成市首个县(市)标准化训练场。他们在培训中采取三种方式广开办学门路,一是短期适用性技能培训;二是与厂家联合搞培训;三是广泛开展联合办学。目前,市农机学校被省农机局纳入全省农机成人技术教育培训基地、湖北省拖拉机驾驶学校教员教练员培训基地、国家二类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市汽车营运资格定点培训单位、机电类职能技能鉴定单位。

三、农机化工作主要成效

(一)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也促进了经营模式的转变。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应运而生。问安镇龚家坪村农民李作孝拥有各类农机具62台,从兄弟、到子女全家人都是农机手,年纯收入达50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由其倡导创办的市龚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省、市经管局评为省、市“十佳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各级奖励该站30多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目前我市已有10家专业合作社在工商局挂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正发生根本性改变。

下载定西市农机化工作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定西市农机化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兴平农机化工作汇报

    2011年兴平农机化工作汇报2011年,市农机管理站在省、咸阳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 “三为”主题教育,扎实做好了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玉米机械化示范项目......

    **县农机化工作汇报(大全5篇)

    **县农机化工作汇报 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 2006年5月12日 尊敬的***局长、调研组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全县14万人民对你们不辞辛苦来我县指导工作表......

    **县农机化工作汇报(5篇范文)

    **县农机化工作汇报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2006年5月12日尊敬的***局长、调研组各位领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全县14万人民对你们不辞辛苦来我县指导工作表示热烈......

    2010农机化情况

    农机 201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1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保有量达479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为1994台,联合收割机达1270台,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1737台。秸秆还田机具保有量达574台。农......

    定西市马铃薯范文合集

    甘肃定西土豆横扫全国市场 成功模式成脱贫样本●十年间,各种各样的扶贫样本在西部施行,因为国家领导人的长期关注,定西扶贫最为引人注目。 ●定西通过发展土豆产业,荣膺“中......

    2006年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设工作汇报

    2006年,我局根据州农机局继续抓好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设的通知精神,按照《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

    2006年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设工作汇报

    2006年,我局根据州农机局继续抓好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设的通知精神,按照《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

    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设工作汇报5篇

    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设工作汇报 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设工作汇报 2006年,我局根据州农机局继续抓好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设的通知精神,按照《农机化五大示范区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