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市区贯彻省市一号文件重点工作汇报
沙市区贯彻省市一号文件重点工作汇报
为实现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一号文件精神,理顺工作思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全区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水利工作。
一、2011年水利项目申报和落实情况。
沙市区向上申报水利项目三个,分别是沙市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沙市区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柳林洲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及沙市区长湖灌区南北灌渠水利血防工程。具体申报和落实情况如下:
(一)沙市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961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沙市区9座泵站捆入荆州市莲花泵站列入国家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计划,计划拆除重建5座,改造4座,总装机43台9372kw,流量124.1m3/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部、省专家组评审,省发改委鄂发改农经[2011]631号批复同意。现正委托荆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进行项目初步设计。
(二)沙市区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柳林洲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计划总投资743.13万元,解决岑河镇、岑河原种场、省畜牧良种场、市农科院4个乡(镇、场)14个行政村(场)14864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初步设计已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待建设资金来源落实后,我区将组织实施。
(三)沙市区长湖灌区南北灌渠水利血防工程。计划总投资2777.2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对南北灌渠、沙北灌渠、五支渠、狮子剅渠等4条灌溉干渠清淤疏挖、护砌,清淤疏挖长度共26.989km,防渗防螺护砌长度共18.165km,并进行建筑物配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
二、2010—2011年已批复项目实施情况。
(一)沙市区2010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原计划解决0.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计划下达投资6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6万元。区委、区政府结合我区实际,并请示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同意,计划调整为解决岑河镇张场村、窑湾村和豉湖渔场3个行政村460户、2079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工程项目经区委、区政府研究由岑河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工程设计概算为103.28万元,现仅到位中央预算内资金36万元,省级配套及自筹资金均未到位。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岑河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暂未开始2010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
(二)沙市区2010年岑河原种场南桥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项目于2011年3月1日动工,2011年5月23日完工,总投资355.5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投资200万元;地方、群众自筹155.55万元。工程实施情况如下:一是工程实施现浇梯形渠道1条,总长度1181.2m,为保护生态环境,0+150~1+280渠道两边砼护坡下降0.5m,铺设植草砖,方便农民生活用水,在渠道上每座桥与桥之间设立踏步,计20处;二是现浇80U型槽730.8m,60U型槽3277.1m,预制50U型槽2118.1m,U型槽放水口147套,机耕道桥58处;三是取消原南桥中心排灌站及灌子窖排灌站两座改造项目,沿七号灌渠堤新建功率11KW小型泵站一座及7.5KW小型泵站两座,配套水泵型号分别为250HW-5混流泵及200HW-5混流泵,并配套新建渡槽1座,改造渡槽2座;四是配套分水闸2座,节制闸1座,φ500灌水斗门32座,φ1000路涵2座,φ600路涵8座,2m跨生产桥1座;五是疏挖田间渠道52230m,土方138275m。
三、2010年大湖地区排涝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和2011年大湖地区排涝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计划。
沙市区大湖地区转移支付资金由区财政局具体负责分配管理,区财政局提供的分配管理情况如下:
(一)2010年上级拨入我区转移支付资金206万元,其中:区财政直接拨付各乡镇及相关管理单位132.07万元、集中管理73.93万元。在区财政集中管理的部分,直接支出30万元,结余43.93万元结转下年以丰补欠。
(二)2011年大湖地区转移支付资金计划直接拨付各乡 3
镇及相关管理单位132.07万元,区财政集中管理73.93万元(其中:直接支出50万元,结余23.93万元)。
四、水管体制改革落实情况
沙市区长湖管理局是我区唯一的一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2008年12月,根据“国办发[2002]45号”文件精神,该局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0名,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区财政每年拨付人员公用经费130万元、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46万元,区防办每年补助防汛经费10万元。
2004年,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区开展了乡镇水利站改革,在分流安置其原有数十名员工的基础上,定向招聘录用9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同时,结合我区水利工作实际,另设4个“以钱养事”岗位。此后因工作需要,又增加了3名工作人员。现全区设置乡镇水利站6个,即岑河镇水利站、观音当镇水利站、锣场镇水利站、关沮镇水利站、立新乡水利站和岑河原种场水利站。共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9人有编制及经费、4人有岗位及经费、3人无编制及经费来源),招聘录用9人全年工资共137052元,公用经费27000元,由区财政发放;“以钱养事”4人,全年经费共141964元,由区财政转移支付以钱养事的资金支付;其余3名工作人员全年工资共约5万元,以及16名工作人员全年节假日福利费2.5万元,均由区水利局代付。
我区水利站目前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乡镇
(场)水利站机构的规模与其承担的繁重水利服务任务不相适应,编制明显偏紧。目前,全区6个水利站只配备16名员工(其中7名无编制),要承担29.25万亩农田、渔池的水利服务任务,人均负责1.83万亩,远远高于正常的配置标准。二是水利站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招聘录用的9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2006年工资套改定为参照公务员标准,但截止到现在,工作人员津补贴却一直未兑现,2010年每人月平均工资不足1300元,极大地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工作总结
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工作总结
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通知”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安排,市招商局派驻X村工作组由市招商局XXX同志组成工作组,于2009年X月X日进驻X村,认真深入地开展了“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工作。一个多月来,工作组在市委、平罗县委、黄渠桥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艰苦细致的宣传教育和宣讲活动,使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熟悉掌握X村的基本情况
X以X而驰名区内外。2009年,X村按照中央农村工作精神和市委、X县委的工作部署,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措施落实,在自然灾害严重等不利因素较多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快增长。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健全,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勤劳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努力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
1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入农户,做到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工作组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认真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主要精神。
一是召开支、村委会议、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强调
村支委要带头学习,领会精神实质,以实际行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并研究如何在全村进行宣传贯彻。
二是召开村、支委和村民组长会议,全文宣读“中央一
号”文件,要求村、组干部要掌握文件主要精神,带头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党的政策贯彻到千家万户,落实到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和其他工作中去,充分调动村民种粮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是编写“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问答宣传资料,张贴在宣传墙上,扩大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的覆盖面。同时,利用会议发放招商局自己编写的宣传资料X多份,走访干部、村民X0余人,使“中央一号”文件的宣传更广泛、更深入。
四是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宣读“中央一号”文件,并要
求每个共产党员要做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带头人,做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带头人,做劳动致富的带头人。同时强调每个党员都要支持村、支委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村树立起良好形象。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学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中央一
号”文件的重大意义,增强了农民学习文件的积极性。五是召开群众大会,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意义,共召集会议2场次,接受宣传的群众数达200多人次,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三、督促协助村、支两委狠抓农村工作的落实
一是通过到村组开展工作,今年春天较好地落实完成了X县政府下达的集中连片种植X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园区任务,实现订单种植面积X多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增产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注重品牌效益,重点打造和宣传蔬菜良种、脱水蔬菜等品牌,促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走向区内外。
三是立足优势资源、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和引进工作,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上项目、协调资金、政策扶持等措施,扶持XX蔬菜企业,使其壮大规模,提升档次。
四是结合“x”工程的实施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搞好农户用沼气等科技致富项目的服务和建设,不断提高农民增收的科技含量。
四、千方百计为该村办实事
由于X村没有集体企业,造成村级经济十分困难,加之近几年道路硬化和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的投资较大,资金压
力较大。在充分掌握村情后,我们工作组及时将这些情况向所在单位领导作了详细地汇报、反映该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努力,为X村购买米面油、农资物品X多元,使农民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得到农民群众的极大欢迎,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五、宣教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们工作组以宣讲活动为契机,坚持多给予,多服务的原则,深入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情况,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及时向上反映并予以解决,深受群众欢迎。举办农技知识讲座X期,X多名农业生产骨干受训,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宣教工作与“三农”工作相结合结合联系村实际,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大力宣传粮食生产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为农民联系落实农资、信贷,协调农资经销部门及时调运储备农资,确保农资及时供应,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
七、严肃纪律,求真务实,转变作风
为确保在宣讲活动中,工作组干部真正沉下去抓落实,在驻村宣讲期间,分别向乡主要领导电话汇报当天工作情况和发现的问题,以便乡领导及时掌握情况,指导工作。实行驻镇驻村一律交纳伙食费制度,受到镇村干部的欢迎。
驻村工作组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时间短,人员少,工作力度不够大,与市委和平
罗县委的宣传要求和帮扶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单位经费紧张,因此对联系村的支持力度不是太大。今后,我们工作组将继续关注、支持联系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继续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篇:一号文件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业内人士认为,一号文件的出台将推动种业、农机等行业大发展。
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我国农业发展急需科技支撑。近几年,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以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从中长期来说,国家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农业加快科技化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
有专家认为,农业科技创新目标在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目的在于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指导方向在于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技术体系。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在于面向前沿技术,更重要的是面向产业需求,通过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户家”,来解决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此外,一号文件重点强调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强化农机推广服务,解决农机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
第四篇:学习贯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今年2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即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这是新世纪以来的连续第7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彰显了政府对于广大农民的关注之心,体恤之情,真乃谓广大农民的福祉。
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既着眼于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更着眼于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发展。这一适时而出的文件,成为夯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础、应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挑战、做好新一年“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含金量”相当高: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新增了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文件还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2010年,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可以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困难并未减少、风险仍在增加、环境更为
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改革促统筹,就是要着力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配置,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坚持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有效机制。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和财税政策。
强基增后劲,就是要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上,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推进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继续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
第五篇: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
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
彭煌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春节前夕,中心出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第八个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决意,充分彰显水利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注解中心对水利工作的高度正视,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旗子暗记,预示我国水利改革成长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淡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水利设施薄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年平均缺水约400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水功能区达标率仅42%。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全社会科学用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计、经济成长、社会提高,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带动亿万人平易近大规模兴修水利,集中力量系统整治大江大河,凸起重点优先解决平易近生水利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首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举措措施赓续完美,水资源节约和珍爱慢慢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行使效益显著,为经济社会成长和人平易近安居乐业作出了凸起贡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三项制度”、确立“三条红线”。要从水量、用水效率和水质三个方面,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确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着力改变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使水资源要素在我国经济布局、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中成为重要的约束性、控制性、先导性指标。
新形势下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
总结治水兴水伟大实践,把握新形势下水利建设规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5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些原则是多年水利工作实践的结晶,是全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思想基础,必须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好。
2011年一号文件容身水利、着眼全局,主题光鲜、内容雄厚,求真务实、克意立异,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操作性、含金量很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心发出的第一个关于水利改革成长的综合性文件,是指经受前和往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纲要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水利改革成长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进修贯彻2011年中心一号文件精神,必然要把思惟统一到中心对我国水情和水利战略定位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动作统一到中心对加快水利改革成长的总体要乞降具体部署上来,凝聚各行各业支撑水利建设、社会各界介入水利事业的力量,共同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