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1:0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取得较快发展,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增长迅速,但对外技术贸易发展还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仍存在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整体竞争力不足,管理体制落后,法制法规不健全,受到贸易壁垒影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加速自主创新及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政府应进一步构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对策建议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的一个重要部分,发展服务贸易刻不容缓。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众多情况进行详细解析,提出相应对策,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推动和促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我国服务贸易概况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GDP增长就保持了一个较高的速度。2006年GDP增长速度为10.7%,达到209407亿元。在GDP高速平稳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从1982年到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是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的2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0.7%提高到3.1%,提高了2.4个百分点。2006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917.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2%。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是,与世界上人均收入和中国相近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但这一时期,我国这一数字仅为40.2%,而服务贸易劳动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仅为31.4%,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表12000-2009年三部门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年份服务贸易出口额(亿美元)各部门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口2001333.3513.9053.3732.722002397.4514.3951.2934.322003467.3416.9237.2545.842004624.3419.3341.2339.452005744.0420.7339.3739.892006919.9922.8436.9040.2620071216.5025.7030.6043.7020081464.5026.2028.2045.6020091286.0018.4030.9050.70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8。从结构上看,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出口发展不合理。表1反映了2001-2009年我国三部门服务贸易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情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尽合理。旅游运输服务占的比重过大,占据了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大半壁江山。而代表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则不高。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密集型部门,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等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则处于竞争劣势。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是以传统服务产业为重,而新兴服务贸易则发展滞后。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在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称为贸易竞争力指数,用来说明该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是一国服务贸易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的比值。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在±l之间。其计算公式为:TC=(Xij-Mij)/(Xij+Mij)其中,Xij为i国第j种商品的出口总额,Mij为i国第j种商品的进口总额。通常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TC>0时,说明i国是第j种商品的净出口国,第j种商品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当TC<0时,说明i国是第j种商品的净进口国,第j种商品比较优势小,国际竞争力弱;当TC接近于0时,即水平分工,说明i国第j种商品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当TC=1时,意味着i国第j种商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当TC=-1时,意味着i国第j种商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运输行业。运输服务业通常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是我国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1999-2006年间,运输行业的TC指数均为负值,2007年运输服务贸易的逆差达到48.4亿美元。一般来说,运输服务与货物贸易的关系较为紧密,一国货物贸易较强往往可以带动运输业的发展。而我国运输服务业却在货物贸易连续顺差的情况下TC指数连续为负值,说明运输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受到严重的考验。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这项服务越来越偏向于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我国在资本、技术服务两方面较为薄弱,比较劣势越来越突出。因此,改善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必须加大资本、技术的投入。旅游行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支柱,2007年上半年,出口总额达到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实现顺差33.4亿美元。1999-2006年间TC指数均为正值,且数值基本稳定(你计算了TC指数吗?这是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我国的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旅游业的优势在于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旅游业的TC指数数值不高,比较优势仍然有待提高,市场潜力有待开发。通讯服务。通讯服务项目的TC指数不太稳定,有负有正,其中2001年、2004年、2005年、2006年为负数,其余年份均为正数。通讯服务在我国具有国家垄断性,2002年、2003年体现出来的比较弱的优势主要靠国家垄断获得。可见,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的深入,服务市场不断开放,各种垄断逐步打破,我国通讯服务将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建筑行业。筑行业的TC指数由2002年开始由负数转向正数,并且逐年提高。这表明我国劳动净输入的现象正在改观,劳动力素质和建筑服务质量在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程承包、劳务输出开始走向海外市场。2007年上半年,我国建筑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8.8亿美元,同比增长48.3%,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逐年提高。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电影音像服务这五个项目中,除了金融服务在2001年的TC值为正数之外,其余均为负数,呈现出比较劣势,竞争力水平低下。由于相关的人力资本和专业技术的积累不够完善,保险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比较劣势最大,说明我国在这种高附加值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相当低。而美国的服务贸易TC指数始终为正,其竞争力较强的行业是特许费服务这样高附加值的行业。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我国应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1)出口的部门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近年来,我国运输服务出口占比呈逐步上升势头,旅游服务出口比重略有下降。2005年,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出口各为154亿美元和293亿美元,各占20.9%和39.6%,二者合计占出口的60.5%。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尽管其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速,但目前这些行业规模偏小,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贸易的国别(地区)结构不合理(前面应该有对出口国别结构的描述)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和少数主要发达国家。从出口看,香港地区为我国服务贸易第一大出口市场。2005年对香港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远超过其他国家。其次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三者合计约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3。从进口来看,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中国内地服务贸易前四大进口来源地,2005年我国从上述四地的服务贸易进口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60%以上。(3)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前面应该有对出口区域结构的描述)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较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在运输、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和广告宣传等领域较内陆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天津列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列。2005年仅上海市服务贸易出口就占全国的20%左右。

(二)我国服务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总体竞争力水平较低(前面应该TC有计算结果)我国服务贸易自1995年起就从顺差转变为逆差,TC指数一直小于零,2000年到2003年一直为-0.08,到2004年达到-0.07,2005年为-0.059,2006年服务贸易逆差89.1亿美元,比2005年下降3.9%。(这些数据从哪里来??)这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其竞争力仍比较弱。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服务贸易产业基础薄弱,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多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尚未形成配套的政策措施,所以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而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又有充足的资金和国际的支持,竞争力比较强。总的来说,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还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仔细读读这段文字,逻辑性怎样??)

(三)管理体制相对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商务部主要负责服务贸易整体管理工作,负责服务贸易战略和政策制定、国际多边谈判、服务业利用外资政策等事务。但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仍存在不少缺陷,主要是:服务贸易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中央和地方有关服务贸易的政策和规章不统一;目前对服务贸易管理仍处于各自为政状态,各有关职能部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条块分割现象严重。而且到目前,包括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立法也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完整的立法体系尚未完成:缺少一部统一的包括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服务贸易领域基本法;对一些重要的服务行业如旅游、电信等领域的投资尚无立法或立法不完备;另外,许多法律法规条文抽象、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不同法规之间存在漏洞和矛盾,相互冲突,损害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容规范文件,立法层次低,严重影响了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四)服务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这部分要压缩到300多字)

1、服务贸易壁垒涉及面广,影响领域大服务贸易非关税壁垒多达2000多种,涉及到12个服务部门,150个服务行业,涉及面广,影响领域大。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开始于1979年的海外工程承包和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旅游业的开发,存在历史短,发展速度快,但规模相对较小;贸易收支不平衡,长年逆差;整体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贸易结构不合理,尚待优化与升级;贸易法规不健全,管理滞后,所以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竞争力不高,这本身就直接影响到我国服务出口,再加上服务贸易壁垒就更是雪上加霜。

2、服务贸易壁垒措施不断发展?发达国家新的服务贸易壁垒措施层出不穷,贸易壁垒不断高度化。以美国为例,在世贸组织限制对非关税壁垒的使用后,美国的服务贸易壁垒逐渐转向了国际知识产权壁垒和国际技术标准壁垒。而且,美国还不断加强壁垒的法律支持,不断为其实是的各种壁垒寻找合法借口。

3、服务贸易保护力量不断增强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也成为实施服务贸易壁垒的措施。地区性自由贸易区对区外国家的歧视形成了实施上的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的竞争已经从国家个体博弈迈向了群体博弈,从实施贸易保护的主体来看,地区性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正在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方式,它使得贸易保护从国家保护转向力量更加强大的集体保护。自由贸易区扩大产生的壁垒增强效应。

4、商业存在方式出口受壁垒影响大服务出口的方式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和国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三种方式。其中国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包括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两种贸易方式。GATS商业存在方式的承诺水平较低,存在着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的限制。在某些行业存在资格限制,股份限制,经营业务的限制,许可证的限制等开业权壁垒,尤其是金融,电信,运输行业。中国企业尤其是那些准备走出去的服务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就受到壁垒的影响。

5、?自然人移动受限制最严重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是我国传统的服务项目,但是自然人限制使我国大量劳动力无法出口。因为大部分服务贸易要求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物理接近,利用服务提供者的技能和知识来完成服务交换。服务贸易是由活劳动的物化产品与货币的交换,因此,服务贸易壁垒主要是对童工这种活劳动的“人”进行限制。为什么没有对原因的分析部分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1、优化产业结构在传统服务领域,应将海洋运输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满足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需求;旅游业要继续大力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建筑服务领域一直具有比较优势,要继续鼓励国内的企业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参与国际工程的层次和水平。在现代新兴服务业领域,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大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的发展。通过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快速发展来实现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还应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加大对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扶持力度、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

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谈判,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应采取多种形式,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紧密合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不能仅限于日本、香港、欧盟和美国。积极参加GATS的后续谈判,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将代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反映在国际规则之中。服务贸易要扭转目前持续逆差的不利局面,需要逐渐开放服务业,保持服务业领域的适度竞争。因此要通过交流、合作与国际谈判,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逐步取消进入壁垒,放宽市场准入,增强政策透明度。同时我国也可以借此要求其他国家增加制度和统计的透明度,以扩大我国服务出口。

3、优化区域结构,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努力实现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进出口市场的单

一、市场的集中度过高必然会导致贸易风险的加大,在贸易交往中不仅同样的服务内容会遭遇不公平的待遇,还有可能导致贸易受制于人,使自己丧失独立性,长此以往,服务产业的发展也将受到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统筹规划全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要使东、中、西各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因有一定的基础,可率先发展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而中西部地区除教育和旅游外,则应先从基本的较低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发展。

(二)立足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1、寻求跨国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资本不足,且管理欠缺,有必要利用好跨国经营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以搞活资本经营为核心,努力扶植国内龙头服务企业,培育大型服务产业集团。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产权创新的力度,利用产权重组与产权交易,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用制、跨国界的经营。服务企业走出去既离不开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国际竞争优势、完善的金融和商务服务的支持,也离不开建立国内外畅通的现代化流通渠道。发展服务贸易将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动力和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企业走出去也会带动其他服务贸易的出口。

2、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高素质的服务业涉外人才仍非常紧缺。在充分发挥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应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和国际商法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发展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产业,使服务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这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二是从海外引进高素质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

(三)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制度环境

1、科学的管理体制。解决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和归口管理部门。首先要明确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由商务部制定宏观规划与战略,实施统一管理和监督,各归口管理部应加强互动,各地方的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应与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战略和整体规划保持统一,并与其他地方政府的政策规章相协调。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沟通和联系。各服务贸易的政策规章最终是通过影响服务企业的竞争力来实现其目标的,所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一方面应加大其政策规章的宣传力度,规范服务企业的经营行为,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的变化调整其政策和具体措施,以便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2、健全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的服务业对外开放和行业管理的法律体系,既是我国发展服务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履行GATS透明度要求的必要措施。应尽快制定既适应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法规;同时参照国际惯例,加紧制定各种行业管理法规,如《中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管理规定》、《商业流通行业管理规定》等,依法严格规范和监督行业经营;并辅之以各项基本法规的实施细则和单项法规,针对基本法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某些特定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增加法规透明度,规范立法权限,确保中央和地方立法的统一和协调。

(四)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的对策我国应在服务贸易壁垒与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并存的时期,抓住机遇,采取有效的措施,发展本国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在应对他国壁垒的同时逐步削减本国服务贸易壁垒,促进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努力提高本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积极应对他国的服务贸易壁垒?首先,有效利用GATS解决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充分学习和运用GATS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这不仅将为我国有优势的服务业出口创造更多的机会,而且可使我们公平参与竞争,消除中国服务业在海外遇到的歧视性待遇。其次政府应为服务贸易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建立服务贸易壁垒应对平台;积极参与WTO谈判和各种双边多边谈判;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运用WTO争端机制解决问题。第三要尽快培养熟悉服务贸易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灵活运用国际惯例维护国际权益,企业权益和公民权益,尽量减少我国服务市场所受的冲击,同时最大程度的分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利益。第四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这样就能及时采取相关的救济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2、逐步削弱本国的服务贸易壁垒,实行渐进式对外开放的服务贸易?把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结合起来,采取对等原则开放我国的国内服务市场,这样一是有利于引进国外竞争,促进我国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出口。同时也要坚持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相结合。一是鼓励国外新服务业的进口,如国际咨询服务,会计管理,国际视听服务等;二是适度开放成熟的服务产品和产业,如旅游业、医疗、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劳务输出、零售业等;三是适度保护幼稚服务产业,即那些目前还不成熟,不能与外国竞争,但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如金融业、电信业、保险、文化教育等;四是禁止外商投资如卫星传输及发射等,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服务产业等。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快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化的进程,这也是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必由之路;有助于促进货物贸易更好地开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有助于增加就业渠道,解决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就业问题。

第二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董越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中国的服务贸易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的服务贸易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基础差,缺乏雄厚的产业支撑,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贸易整体水平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水平不高,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不仅

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而且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200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22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7.4%,占GDP的比重为33.6%,服务业从业人数200

1年底为2.02亿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27.7%,而从1980

年到1998年,服务业增加值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低收入国家从

30%上升到38%,中等收入国家从46%上升到56%,高收入国家从

59%上升到65%。

2、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弱

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不如工业,除旅游等少数行

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出

口31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2.2%,列世界第1

2位;进口384亿美元,比重为2.5%,列世界第10位,2001年我国服务

贸易逆差74亿美元,逆差比2000年扩大23亿美元,2003年,中国

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月艮务贸易逆差额为86亿美元,同比扩大

26%,逆差的主要项目是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以及特许

费和咨询。

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产权市场是随着企业组织管理形式的发展而发展和成熟起

来的。它比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一般更晚些,是属于更高级的市场形态。只有当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信息等)市场化以后,占有这些生产要素的产权主体之间发生

交易行为,产权市场才能因此而发展起来。

2.积极发展无形产权市场,为有形产权市场功能的发挥打

基础。

无形资产产权市场是有形产权市场的基础,没有无形产权

市场,有形产权市场必然是脆弱的。而无形产权市场的核心问

题是产权的可流行性,即经济主体有权决定其产权的自由转让、买卖和合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资产、产权是不流

动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资产、产权开始流动,但其程度不

高,难度还较大。因此,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推进企业产权的商品化、证券化和流动性,促进无形产权市场的发展,这是培

育产权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

3.健全产权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逐步规范产权市场主

体及其相应产权交易行为。

我国现有的有关产权市场的法律法规大多数集中于规范产

权市场主体方面,而对产权交易行为过程,信息披露,交易的公

平、公正和合理化以及交易程序,产权市场结构,市场体系方面的法律规范较少。即使对产权市场主体的规范也不完善,相应的执法和监督管理也不得力。因此,针对当前产权市场发展中

存在的诸多问题,首要的是加强法律建设,以法规的形式规范

产权交易主体和审批机关行为,对产权交易程度、交易机构、产

权转让、收入的处置,以及向外商出售国有企业产权等问题作

出符合逻辑的现实的规范,以保证产权市场的稳步发展。其次,要加强对产权市场的管理,理顺管理体制,严格按照有关的法

律、法规的要求来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及部门

之间的关系,避免政出多门情况的发生,最后还要严格执法强

化监管以保证产权市场有序发展。

4.加强配套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推动产权

市场深入发展。

产权市场的发展,产权交易行为的产生必然会引起企业内

部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调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企业职工,有一

部分可能要下岗、失业。当前我国企业在产权转让企业兼并过

程中大多采取由买方企业将卖方企业的职工“包”下来的办法

而未把产权交易与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保障制度

不健全条件下的被迫选择。但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到产权交易的成功率和整个产权市场的发展。因此,产权市场的发展需要加

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与之相配套。其中实施劳动技能培

训和再就业教育制度及保险体制的改革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

度体系的关键,也是推动产权市场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吴敏链《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人民

出版社1993年版

2.刘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权制度解析》首都经济贸易

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魏杰《现代产权制度辨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口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lON万方数据——三QQ垒生二_笪生盟王——————————————————· 学术·理论 王晚t1芒鑫晋卜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

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

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

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

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

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也还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

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 改观,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法规,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 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

法律,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有 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 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 明度。

5、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 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从1998年至 2000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3年平均值来看,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为13.2%;超过5%的只有社会服务业,为6.1%;其他行业都很低,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3. 3%,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为2.4%,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为O. 2%。

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我国目前的服务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国际竞争力

较弱,比较优势较低,在世界服务业日益知识化、信息化的趋势下,必须采取适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 力。

1、增强服务企业竞争力

首先'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切实转换企业的经营

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减少政府对企 业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预,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其 次,要加快调整和改组的步伐,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企业必须进 一步解决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模,通过 兼并、联合、重组等,尽快形成更为合理的经济规模,不仅规模 要做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更要增强,要真正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 要力量。再次,要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要适应世界贸易组 织的规则,需要一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精通外语、能够参与解 决贸易争端的专业人才。

2、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国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始终是其对外服务贸易的基石,没 有国内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就没有对外服务贸易的高度发展。而 目前我国的服务业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占GDP的份额不 足40%,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落后既有 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方面的制约。历史的原因很难改变,因而要 发展服务业,必须从体制方面突破。首先是制订服务业发展的长 远规划,使服务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并把服务业的 发展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心和经济增长的支撑点之一;其二 是在政策制订和扶持、资金流向方面向服务业倾斜,打破不利于 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投资和市场准入限制,积极鼓励民营和集体

经济投资于服务业,并从注册资金、银行信贷、税收管理、信息 提供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方便和优惠;其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 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和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 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 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和文化体育等行 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 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和农业服务等 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其四是加大相关行业人才的培 养,并建立起人力自由流动制度使得服务业的发展能以人为本,依 托人才来获取竞争力。

3、完善服务业的市场体系和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以适 应未来服务业发展开放的大环境。

我国的某些服务行业垄断性很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 争秩序,而且还导致了服务业创新动力的缺乏和效率的低下,为 了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必须从提高行业中的竞争 程度入手,完善和发展服务业的市场体系,通过竞争机制和市场机 制的调解作用来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服务业参与国际 竞争的能力。

4、改革服务管理体制

首先,把重点放在全国服务业的进出口政策的协调和管理

上;其次,确立服务行业的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职,在目前国家 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仍以部门立法为主的情况下,确立行业主管 部门对具体行业服务贸易的监管当是比较符合我国当今服务贸 易对外开放的实际;再次,尽快组建服务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具 有民间性质,对服务贸易的协调管理符合现行国际惯例,不易招致 他国报复,从而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第四,积极利用《服 务贸易总协定,》体制,《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许多规则和规定,我国理应积极使用好的,只有正确充分地运用这些规则,我国的服 务贸易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5、制定完善相关法律

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在服务贸易领域还缺乏立法 经验,因此在现有服务贸易立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为此 我国应加强有关国内服务业的立法工作。对于我们已经承诺开 放的服务领域的现行立法,应该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 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对那些已经承诺开放的但尚未立法的服 务领域,应按开放的程度、开放的时间进程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避免立法上的无序现象,同时扩大服务业政策的透明度,及时对 外公布我国新颁布的有关服务业及对外服务贸易的法规,并设立 或指定专门渠道对外发布信息及提供咨询。

参考文献:

1.柳思维.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探 讨.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第1期.

2.蔡茂森、谭荣,我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国际贸易问题. 2005,第2期.

3.高文志、余建星、王庆云.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研 究.经济与管理.2004,第9期.口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lSE EDUCATION 35万方数据

第三篇: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对策

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正走向高级化。

中国的服务贸易近年来也有了显着的增长,这反映在服务贸易结构上的升级上面。最初的时候我国的服务贸易仅仅是劳工输出,进行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结构升级之后成为了含有高智力附加值的服务了。

一、服务贸易的特点

一般人们所说的贸易大都指的是商品贸易,是以商品这种实物为媒介的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比较,服务贸易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服务贸易是无形的,是无形贸易的一种,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储存性和不易运输性,因而导致服务出口方式多样化。

其次,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往往是同时发生的,通常无法将服务进行再转让和套利活动,所以服务的生产和出口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服务的进口和消费过程。

第三,服务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智力,如专利、版权、法律和会计等,且贸易过程中通常不涉及服务所有权的转让,仅与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有关。

第四,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服务机构的跨国设置,国际间的服务交换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与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密切相关。

第五,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在各国国际收支表中显示,而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没有显示。对服务贸易的监控不能通过海关监督和征收海关关税的方式进行,而只能通过国家立法和制定行政法规来达到目的。有些项目下出口的服务,进口国消费者不能在本国国内消费而只能到服务出口国去消费(如境外消费)。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瓶颈

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近年来有了显着的增长,但是由于基础的薄弱和发展时间有限,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业的严重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的出口领域,对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潜力仍有待发掘。

第二,国内服务业生产力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服务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部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且这些劳动密集型部门本身发展层次又较低。

第三,服务贸易管理落后并且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协调也妨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商务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在一段时间里对服务贸易的发展管理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发展有很多的缺点,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商务部管理多头、交叉且力量分散,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

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服务业的供给能力相对于国民经济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服务业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和劳动力资源上,其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其知识、科技和资本含量都比较低。

第四,服务贸易管理落后并且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协调也妨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1)目前,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商务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在一段时间里对服务贸易的发展管理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发展有很多的缺点,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商务部管理多头、交叉且力量分散,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2)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服务业的供给能力相对于国民经济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服务业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和劳动力

资源上,其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其知识、科技和资本含量都比较低。

三、改进的对策

我国日益融入到全球一体化是对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严峻挑战,也是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机遇。

第一,加强政府作用,打破壁垒,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壁垒林立,据关贸总协定统计,全球服务贸易的壁垒有2000多种。《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贸易规则也承认了这一领域管理贸易的合法性,规定彼此感兴趣的国家进行双边谈判,讨论服务业市场开放问题。因此,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应该重视利用政府谈判,打破壁垒,发展服务贸易,我国政府对本国的服务贸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国经济贸易发展中生产力要素的组织协调者,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第二,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发展:(1)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2)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以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3)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第三,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稳妥、慎重、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第四,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凡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机密的极少数部门或项目,应采取明令禁止的政策,不开放,不允许外资进入;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部门或项目,允许开放,允许外资进入,但不允许外商独资或控股,要规定其股份的最高界限;除以上两者外的绝大多数一般部门或项目,要安全开放,实行自由化的政策。

第五,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可见,为出口而进口,以引进促出口,能够增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部门,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空间,改善出口结构。服务贸易是新世纪重要的贸易形式,中国想由一个贸易大国变为一个贸易强国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

[1]殷凤.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1).

李丽.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6,(01).

丁勇,朱彤.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03).

第四篇: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大众的卫生需求为导向,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机构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通过调整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加大政府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服务功能、推进机制创新等措施,加快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解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状况,近期,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走

访了市卫生局、部分社区卫

生服机构,利用调查资料对

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供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

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全国最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地区之一 ,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90年代中前期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探索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居民区范围的扩大,新建区居民看病难问题和旧城区改造居民外迁医疗需求减少给一级卫生院带来生存困难等情况的相继出现,促成了社区卫生服务这一新型卫生机构的产生。一些一级(地段)卫生院为摆脱经营困境,根据新居民区看病难的情况纷纷将触角伸向新建居民区开办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尽管初始阶段基本是一医一护一间房,但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就医,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经过几年的探索创新,天津市卫生服务进社区工作走在全国的先进行列。1996年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区-天津市河东区召开了“全国全科医疗管理与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 2、1997-1999年为全面发展阶段

1996年时任天津市市长的张立昌同志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作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专题发言,标志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7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表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天津市全面展开。在各级政府和市卫生局、财政局及各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突飞猛进,仅用两年多的时间构建起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形成了符合市情、方便群众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3、2000年至今为深化提高阶段

2000年以后,天津市各有关部门把整合提高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基层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经过多年努力成绩非常显著,截至目前城区已有70余个基层医院完成了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在此期间,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多元化办社区可行性途径,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社区卫生站点的建设和整合。制定社区卫生站点标准,开展社区卫生站点达标工作。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布局更加合理,经营更加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城区每个街道均有一所社区服务中心,每片居民区都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达标。

二、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现状

1、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毕,居民小病无须走出社区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自1998年以来,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现场经验交流会。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在医保政策上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了《天津市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及管理办法》,将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并且拉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的起付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的家庭病床纳入到医保统筹基金报销范围。各区党委和政府也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成立协调组织及时协调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到目前为止,各城区已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居民不出小区即可得到医疗卫生服务。

2、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完成转型,医疗设施水平提升,社区卫生站点经营规范

为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市有关部门及各区积极做好基层医院的转型工作。市卫生局制定下发了《天津市基层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转型的实施意见》,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市、区两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持。财政部门按照每万人口5万元标准建立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补助制度,其中市财政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万人补助1万元,各区根据区财政状况、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设水平和各项考核指标制定具体补助政策。这些措施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施上水平。据对市内六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医疗设备(设施)均有不同程度的更新。被调查的社区卫生中心,有60%的社区卫生中心安装了电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资金和人员配备上积极支持外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如南开区学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承担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半的房租等费用,并及时为其配齐了所需的各类人员等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发展,据对和平、河西、南开、河东四区2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调查,2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使用面积均超过60平米;医、护、技、药人员齐全;诊室、治疗室、药房分离;计算机联网等,社区卫生机构面貌明显改善。

3、培训到位,全科医疗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全科医疗是社区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业务内容,基层医院全科医疗人才十分缺乏。为保证转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全科医疗培训给与了强有力的支持,市、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从1998年到2003年连续六年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全科医学教育专项经费。市卫生局成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举办了8期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班和6期社区护理培训班。3720名医师、840名护士取得了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资格认证。从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看,从事全科医疗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体医护人员均取得了全科医疗资格认证。

4、宣传力度的加大,服务水平的提升使社区卫生服务逐渐为人们接受

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转型以后纷纷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扩大宣传和提高服务水平上。在宣传方面,通过深入社区开展免费卫生医疗服务,依托社区居委会向居民公布社区卫生服务范围、服务地址,对“低保户”实行免收挂号费减收医疗费等形式来扩大在社区居民中的影响。在服务方面,紧贴社区居民需要力求把工作做细,比如,为保证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社区慢性病人和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为33万慢性病人和51万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根据市卫生局下发的《天津市社区家庭健康责任制》的要求,积极推出“以家庭为单位的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家庭医生健康责任制。据调查,城区内每个社区内的居民都有相应的社区医生。社区卫生宣传力度的加大,服务水平的提升使社区卫生服务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据调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看病的患者人数年增幅均在10%以上。其中,南开区学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1年至今患者人数年增幅超过30%。

三、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前景

1、政策推动为天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进一步注入活力

社区卫生服务是目前我国解决医改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今年2月份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政府鼓励各城市试推行社区医院“首诊制”,探索建立社区医院与附近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努力实现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居民在社区看小病,发现大病症状向邻近大医院转诊,减少患者辗转求医的环节和花费。“首诊制”的推出将实现医院各司其职,从而避免了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争夺病人的局面。因此随着新政策的到位,将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注入活力,带动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快速发展。

2、尚未开拓的服务空间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应涉及医疗、保健等6个方面,而目前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还比较单一,基本集中在医疗上,仅有少数的几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办了与医疗有关的简单的康复服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在天津市卫生社区服务中尚属空白。因此,社区卫生服务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居民需求的增加为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卫生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2004年天津城市居民人均保健健身消费支出为93.98元,比2002年增长70%,年均增长30.4%,表明居民对健康需求将呈快速上升趋势。此外, 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将与日俱增。2004年天津市65岁以上的人口达52.08万人,比2000年增长14.2%,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12.2%上升至13.62%;80岁以上的人口8.94万人,比2000年增长46.3%,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1.6%上升至2.34%。老年人是常见病、多发病的高发群体,随着社区卫生服务职能不断向计划免疫、健康管理、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和大病发现转诊拓展,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将越来越向社区医疗服务靠近。这些都构成天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快速发展动力。

四、存在问题

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人才缺乏使社区卫生机构难以承担社区首诊制重任

社区首诊制度的推行与全科医疗人才是密不可分的。从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看,虽然卫生部门加大了全科医疗人才的培养,但只是资格培训,中高级全科人才紧张的局面并未完全得到缓解。据对市内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调查,拥有全科医疗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仅为3人,其中2人还是退休返聘人员;全科医疗中级职称的医护人员也只有6人。人才的缺乏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承担社区首诊制重任。

2、门诊报销政策尚未拉开档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以看小病为主,即门诊服务构成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部分。而在医保改革中门诊报销政策规定门槛费、报销比例与其他类型的医院相同并未拉开档次,加之多年形成的患者多依赖于大医院的习惯尚未完全改变,这就使医疗设施简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据调查,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比重超过70%。

3、负担重后备力量不足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近几年来,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负担较重、经营困难的局面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据对市内四个社区服务中心及下属站点的调查,四个社区服务中心及下属站点共有职工304人,而退休职工却达335人,负担系数超过1.1。由于负担较重社区卫生机构人员收入与其它大医院有明显的差距。另外,社区卫生机构还存在医护人员接触病例少专业技术提高缓慢而在职称评定上还要执行与大医院相同的标准等,造成大学毕业生不愿来、来了留不住的现象产生。据了解,社区医院多年来一直招不到本市的本科毕业生,外地本科生也多把来社区医院作为跳板一旦有机会就离开。某社区卫生机构近四年来有近10%的中青年骨干调离社区医院。受上述因素影响社区卫生机构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现象,此种局面如不解决将直接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4、双向转诊制度有待完善

双向转诊制是实现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天津市早在2002年前就对双向转诊进行探索。目前实行的双向转诊的方式大体有两种,一是定向转诊即社区卫生机构与某大医院建立固定联系,遇到大病患者及时向大医院转诊,待病情好转后再由大医院转回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二是不定向转诊即社区卫生机构根据患者患病的具体情况向不同的大医院转诊。双向转诊制的推出对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定向转诊所对医院相对单一,这对患不同病种的患者来说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而不定向转诊由于没有制度作保证,受利益驱使大医院很少将转来的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机构,使社区卫生机构利益受损,也给患者带来不便。据某社区卫生机构负责人反映,从该社区医院转出的病人没有一例再转回社区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的不尽完善很难实现大医院、社区医院、患者三赢。

五、关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突破多年医改过程中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瓶颈的关键。为使天津市社区卫生建设健康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及培养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机构首诊制的实行

社区卫生机构首诊制是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向,实现社区卫生机构首诊制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鉴于天津市社区医院高级人才缺乏的状况,建议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二、三级医院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下社区的制度,规定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每年下社区卫生机构的期限,并把医护人员下社区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做为职称晋升的依据。第二,积极按排社区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到二、三级医院学习进修,加快社区卫生机构医护人员的成长,使人才流动及培养机制落实到实处,以缓解社区卫生机构人才不足的局面,推进社区医院首诊制的实行。

2、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促进社区卫生建设快速发展

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总的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配套政策仍需建立和完善。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调整医保报销政策,适当提高患者在社区卫生机构门诊就医的报销比例,使患者感到在社区卫生机构就医的实惠。第二,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由政府通过补贴的形式购买社区卫生机构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使社区卫生职能尽快到位。第三,在评定职称上,根据社区卫生机构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方便在社区卫生机构工作的医护人员晋升,以达到社区卫生机构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的目的。

3、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做到大医院、社区医院、患者三赢

鉴于目前双向转诊存在的不足,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统一的适合天津市具体情况的双向转诊制度。使社区卫生机构与大医院之间转诊有章可循,实现大医院、社区医院、患者三赢。以保证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医疗卫生建设健康发展。

第五篇: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目前世界第三方物流平均仅占物流市场总额的5%,即使在物流较发达的国家,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的份额也只有30%左右,如德国占23%,法国占27%,英国为34%,美国和日本在30%以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在中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不足2%。因此,第三方物流在中国潜在的增长空间是显而易见的。摩根斯坦利的研究报告认为自2002年开始未来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年增长率将在16%-25%之间。因此第三方物流需求量一定会大幅增长,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我们的物流企业应把眼光放远一点,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未雨绸缪,现在开始就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着手准备迎接不久的将来的物流服务需求。第三方物流本来就应具有创新性和开发性,因此,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还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来努力挖掘和开拓。1.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第三方物流是上世纪80 年代在欧美等国发展起来的新型物流服务形态, 随着市场专业化、社会分工和管理创新等经济发展的需要, 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其的研究与实践。90 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从引进概念到发展虽仅有几年时间, 现也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目前, 在我国物流市场上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有几十万家, 其中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占物流市场的比重由1997年的2%增加到目前的9%, 总数达3 万多家。2001 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达到400 亿元人民币, 70%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在过去几年中平均业务增幅高于30%。同时有关权威机构预测估计, 未来十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 亿元, 准备在未来1~2 年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的企业也将从目前的45.3%提升到57%。根据国外对物流业成熟的标准(第三方物流占市场比重达50%以上),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都不得不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 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 年全国范围内第三次物流供求状况调查, 我国目前生产型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外包于第三方物流, 成品销售物流外包率仅有16.1%。与国外相比, 美国在1996 年第三方物流的利用率就达到58%, 2000 年更是达到78%;欧洲国家则在1996 年时已达到76%。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供需比例严重不平衡,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失衡的供需比例迫使我们深深思考着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未来。1.1第三方物流的形成途径:第一种是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它占据较大的市场分额。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公司、中国储运公司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他的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第二种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物流企业,他们是现代企业的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例如,中海物流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从仓储开始发展物流业务,现发展成为国际大型跨国物流公司——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种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原有客户——跨国公司为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市场渗透。如丹麦的有利物流改善主要为马士基船运公司及其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深圳的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的企业服务。第四种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公司经过几年的开拓创新,已在澳洲、泰国、香港及国内主要城市设有4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成为为四十多个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性物流服务的物流集团公司。1.2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范围和功能: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像宝供、中海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中国储运公司等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虽已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但它们的传统运输、仓储业务仍然占主要部分,第三方物流的功能还不完善。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也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

在市内配送、单纯仓储和干线运输。其中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21%、干线运输占36%、市内配送占28%、包装占4%;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的仓储占37%、干线运输占21%、市内配送占43%、包装占14%。而且,生产企业使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通常在2—10家,商业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一般在10家以上。可见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即将不同功能的业务分别托给不同的企业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的比重不大。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少数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洋、东芝、三星、华为、联想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服务的对象是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联想等。总之,随着物流 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涌现出许多物流企业,2001年仅北京市注册为“物流”的企业就有120多家,上海截至2001年底挂“物流”名称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1.3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状况:通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状况及对第三方物流供应方的要求大致如下:(1)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今后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即时性的服务需求也将增多,我国物流企业将大有可为;另一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由于拥有物流设施,自营物流的比例很大,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去主动开发,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2)目前第三方物流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大行业,而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物流企业要做好市定位,合理确定业务重点、配置资源,同时兼顾今后第三方物流需求地域扩大的趋势,做好进入新市场的准备。(3)企业目前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外包的主要是销售物流业务,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物流企业应做好顾客目前及潜在需求的调查,从最基本的服务入手,贴近顾客需求,塑造自身的核心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时髦理念与高层次服务。(4)企业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对成本和服务越来越重视,加上入世后跨国经营将增多,需要快速响应的物流系统和全球化的物流系统来支持。而物流企业要做到这两点,实现信息化运作是关键。要求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客户开发出合适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实现系统的无缝链接,达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综上所述,从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方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企业物流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压力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成本的节约、服务的改进与增加灵活性等方面来考虑,已经决定或准备接受第三方物流。从物流服务的供给方来看,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因为行业竞争的加剧,利润率的降低,也纷纷改造或准备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如一些大型传统储运企业中远、中外运、中储以及邮政等近年来通过改变发展战略、重新定位,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许多物流企业(或准备进入物流市场的企业)在服务水平及物流专业技术与管理能力等方面,与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应加紧提升自身的水平与能力,跟上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的步伐。2.第三方物流给企业(顾客)带来了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 2.1集中主业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出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2.2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根据对工业用车的调查结果,企业解散自有车队而代之以公共运输服务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减少固定费用,这不仅包括购买车辆的投资,还包括和车间仓库、发货设施、包装器械以及员工有关的开支。同时,从日益增长的工业成品营销服务需求来看,利用外部专

家很重要。以1990年的服务为例,工业品营销费用占总费用的20%,预计2005年该比例将达到40%。若企业自行分配产品,这意味着对营销服务任何程度的深人参与,都将引起费用的大幅增长。只有使用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减少额外开支。2.3减少库存企业不能承担多种原料和产品库存的无限增长,尤其是高价值的部件要被及时送往装配点,实现零库存,以保证库存的最小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2.4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顾客,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为顾客着想,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顾客的供应链管理完全透明化,顾客随时可通过INTERNET了解供应链的情况;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物流专家,他们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他们通过遍部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分承包方)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帮助顾客改进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顾客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使顾客在同行者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上种种原因,极大地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成为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3.第三方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物流观念落后,自办物流现象突出由于对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错误认识和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很多生产或商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都自建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对2000家企业的调查,第三方物流业务在生产和商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1%和13%。3.2条块分割严重,企业规模偏小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3.3物流渠道不畅一方面,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货源不足,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落后,因特网、条形码、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3.4服务功能不全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初的调查,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业中,有23%的生产企业和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不满意。3.5物流人才匮乏,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物流设施设备落后、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不符合客户特定要求。4.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中国加入WTO,使国内市场国际化,会有更多的外资物流供应商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形成严峻的挑战。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4.1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方面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中远集团在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和中国外轮代理公司业务的基础上,2002年初成立中远物流公司,重新构建覆盖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克服资本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业快速成长;隆大,促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4.2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网点建设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物流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际,能否有四通八达的网络愈发重要。企业要双管齐下抓网络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若企业规模大、业务多,可自建经营网点;若仅有零星业务,可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共建和共用网点;还可以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共建网点。去年,中远集团和小天鹅、科龙联合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合理配置异地货源,取得可观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4.3发展综合代理业务作为物流企业可以不再投资固定资产,而采用委托代理形式,运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种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对于国内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和多数外资形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应是最佳的选择。具体来说,企业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而实行低成本经营;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设计,并且注意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的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4.4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在市场经济中,一切要靠实力说话。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靠的资信保证,才能取信于人。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最看重的是物流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目前,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都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彼此间竞争不大。若要适应入世后激烈竞争需要,必须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而且只有兼并联合,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才有可能延伸触角至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4.5强化增值服务,发展战略同盟关系根据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看,那些既拥有大量物流设施、健全网络,又具有强大全程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发展空间最大,只有这些企业能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到位”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还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效益;公司要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方式,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4.6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5.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新思路 5.1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我国物流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 必须利用现代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 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5.2整合物流资源打破物流资源的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 鼓励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利用国有工业企业实行主辅分离改革的机会, 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兼并和重组, 加快物流资源整合, 推进物流社会化进程。5.3用信息技术支撑网点建设信息化程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标志之一。借助信息技术, 企业整合业务流程,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 在加入012 的新形势下, 物流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际, 网络

愈发显得重要。这一方面, 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 若企业规模大、业务多, 可自建经营网点;若仅有零星业务, 可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 共建和共同网点;还可以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 共建网点;另一方面, 要建立信息网络, 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 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5.4做大做强物流企业经济全球化带来物流全球化管理。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 企业规模必须扩大。我国物流企业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 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 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6.结束语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所具备的能力与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国泰君安对我国下十年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做了如下的预测。按照1999年我国物流总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16.9%,假设每5年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2%(根据“第十个五年计划”草案),即2005年中国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14.9%,2010年,中国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2.9%,则未来十年我国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算术平均值约为14.9%;我国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上的比例前六年(2000-2005)按照国际平均数1/3左右计算,后五年按照1/2计算(根据“第十个五年计划”草案),则未来十年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上的比例算术平均值为0.42;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按8%算。根据测算结果,到2010年,我国物流总成本将达到28505亿元,按照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上所占平均份额24.42%,物流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960亿元。另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2-4月的调查,57%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而在99年的同类统计中,该比例只有45.3%。由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对于众多在计划经济时代建成的企业,现在正面临资产重组和企业再造。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时机,把物流业务重新调整。物流业务应该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对于新建立的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进行社会化专业化协作,物流业务由专业公司承担。到一定的时期,这样的改革就会形成第三方物流大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下载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

    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此文系本人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欺骗行为,必有恶报应 【摘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题目: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众多金融机构中发展历史较长、机构网点较多、服务面积较广、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农村信......

    大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段时间,在发展大文化产业课题调研中,我们与市直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中心城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环境,并到长沙学习取经。在此基础上,思考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发展的......

    水利发展研究现状及对策

    水利发展研究现状及对策摘要介绍了水利发展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水利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发展研究;现状;问题;对策水利发......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摘要: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加工产品类型少、质量低等问题。本文研究了蓝莓鲜......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五篇范文]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描述,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最后就如何改善我国贸易现状提出对策。关键词:......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模版)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疾速发展,纺织品出口贸易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期间,并逐步建立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