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级答辩试题
健康教育学
一、健康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描述性调查,描述某一事件或特征的客观现象:现况调查;社会调查(小组工作法、特尔斐法、个案调查); 分析性调查: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调查
2、观察法: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3、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九、社会健康状态测量指标有哪些:P52卫生政策指标、社会经济指标、社会卫生条件指标、卫生服务指标、健康行为指标
二十五、社会医学的含义是什么: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对旬是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研究内容有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二
十七、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许多新老问题:如人口老化带来的问题、新型“传染病”的增加;观念需要更新。
三
十、健康促进的概念P3 是指促进人们维护(控制)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内涵包括了健康教育及其它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有益于健康改变的一切支持系统,其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的环境。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是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病因或危险因素的活动、是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的访求促进群体的健康、强调群众的有效和积极参与、主要作用于卫生和社会领域,而非单纯的医疗服务。3◆
十一、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P53 生命质量评价作为一种新的医学评价技术,全面评价疾病及治疗对病人造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生活质量的确定因素(自变量),与个人的生活条件和境遇相联系,包括医病保健、健康行为、卫生知识和态度、卫生服务利用、社会关系、工作条件等因素及经济教育和人口等可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二是生活质量的变化因素(因变量),处于疾病状态下的人的健康状态即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主观满意度和疾病特性的具体描述。生理状态:活动受限(躯体活动受限、迁移受限、自我照顾能力下降)、社会角色功能受限(反映病人生心社状态,是综合性指标)、体力适度性(常态活动中表现出的疲劳感无力感和虚弱感,是相对概念)心理状态:对情绪反应的测定和认知功能的测定
社会功能状态:即社会交往功能。三个层次分为社会整合、祖传接触、亲密关系 生活质量评价工具:
疾病影响量表(SIP)测量在疾病和治疗影响下的行为改变和角色功能表现,适宜于测定任何疾病患者的健康状态
Nottingham健康量表(NHP)由健康问题和个人生活问题组成,评价个人对卫生保健的需要和保健的效果,作为人群健康状态的评价指标,对象是全体人群,量表内容更接近于正常人所面临的问题。Well—Being质量量表(QWB)指标定义清楚和权重合理,用来计算。
3◆
十三、按照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简述个体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包括哪些:P43生物(理)学指标:年龄、性别、生长发育、遗传、代谢等主要反映人的生物学方面特性的指标,也是医学研究最早的一面;
心理学指标:气质、性格、情绪、智力、心理年龄等反映人的心理学特点的指标;
社会学指标:社会经历、人际关系、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环境、物质精神生活满意程度等以及社会发展群体构成等指标。
4◆
十八、简述影响健康的因素:P16行为和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运动);环境(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多变性特点,分内外部环境,内指生理环境,即机体的内部环境,外指自然(噪声、污染物)和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经济人口增长文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和生物遗传因素);卫生保健服务因素(设施和利用)4◆
十九、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原则和程序P60 原则:参与的原则、明确的目标、从实际出发、重点要突出、要留有余地
程序: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应该从分析具体的健康状况入手,从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的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健康教育计划,即在提出“做什么”之前,首先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便于有针对性地提出达到特定目标所必须进行的种种程序,这种计划设计的特点是“从结果入手”的程序将计划设计的起点放在计划的结果上,用揄性思维方式,从结果追溯到起始原因,此程序称PRECEDE—PROCEED模式,分两个阶段,一、诊断(需求评估)阶段PRECEDE,指在教育/环境的诊断和评价中应用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二、执行阶段PROCEED,指执行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规及组织等手段。
由美国学者劳伦斯*格林提出,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计划设计与评价方法。分9步:社会诊断(评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即群众的需求与期望)、流行病学诊断(发现目标人群的健康问题)、行为与环境诊断(社会物理经济环境)、教育与组织诊断(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管理与政策诊断、执行、评价过程、近期效果评价、结局评价。
国内程序:社区需求的评估、影响健康因素的评估、确定优先项目,制定目标和目的、教育策略制定、计划的执行、计划的评价
4◆
二十、简述传播材料的预试验方法P83 指利用一系列的专门测试方法对传播材料,特别是其原型进行测试,以试图弄清该种材料对目标人群的相关性,可接受程度及预期的效果,并指出其中模糊乃至混淆之处,以尽量节约材料的成本。
方法:问卷调查法、中间位置间断调查法、剧场测试法、重点人群组调查、可读性测试、把关人调查 5◆二
十一、生活(生命)质量指标:P50 死亡者平均年龄=死亡者死亡时年龄总和与死亡人数之比
生命素质指标(PQLI)是反映人口素质高低的指标,是识字率、婴儿死亡指数、一岁预期寿命指数三者之和平均数
平均活产子女数=活产子女的总数/15-64岁妇女的总人数
平均存活子女数=某一时期活产子女仍存活的总人数/该时期15-64岁妇女的总人数 子女存活率=平均存活子女数/平均活产子女数X100% 生存半数人口年龄=从最低年龄组开始到总人口一半时的年龄
长寿水平=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80岁以上总人数/60岁以上总人数X100% 期望寿命=某个年龄组人口预期今后尚能生存的平均年数
寿命损失量和寿命损失率=批某一群体在一定时间里常为一年,在目标年龄以内死亡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率为与同期人口之比
5◆二
十二、健康教育计划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P93 形成评价:为健康教育计划制订过程提供信息,以改善计划设计。用于确定计划目的、目标和目标人群的计划前研究,选择和确定适当的媒介渠道和传播策略的预调查和预试验。目的是在教育干预前使计划成功的机会最大。
过程评价:说明计划在实际执行中的情况及效率,又称计划质量保证审查,需在建立信息中过程追踪系统的基础上有计划常规进行
效应评价:又称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它评价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倾向促进强化因素的变化和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变化,是计划评价的重点,常用实验或准实验方法研究。
结局评价:又称远期效果评价,评价健康教育计划的目的是否实现。表现为效果即计划对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如发病率死亡率和精神生理指标的变化如血压身高体重等;效益即在改变人群健康善中所带来的远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生活质量提高和卫生保健成本降低。总结评价:近中远期效果结合评价
经济效果和效益评价:在总结的基础上应用卫生经济技术和社会学调查法,作为远期效果的社会效益评价。
心理学
二、“健康需要”包括哪些内容:P81 是人对其生命活动完满的一种下身期望。是人独有的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本质区别的需要。表现在健康需要是有意识的需要;是社会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需要,一种追求完美的需要,因此是广泛的丰富的发展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理心理社会生活健康的需要。
三、健康动机激发的方法:P84 1激发内部健康动机:内部动机是一种自学的强烈的持久的动机,激发内部动机应注意健康教育内容和访求的科学性新异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培养人们掌握自我保健的技巧,设置切实可行的近元期目标,才能提高内部动机的强度;
2激发外部健康动机:外部能强化内部,健康教育效果的检查与评价,对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习惯的形成有明显作用,但单独使用外部动机,健康行为不会稳定持久。外部使用不发会消减内部的作用; 3发挥健康动机在动机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当人的多个动机指向同一健康目标时,应当进一步激发他的健康动机。当人处于矛盾的动机体系时,应当增加健康动机的强度,使之成为主导动机,引起健康行为; 4帮助人们进行健康动机归因:由于个体和环境的差异,健康行为成败的归因中不同的,可能出现归因偏差。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健康动机归因,可以使人们找出成败的原因,因人施教,进一步强化健康动机。
四、认知理论的概念:
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一个最为重要的中介过程----认知,它的公式是刺激—认知—反应(S—O—R)。
动机是建立在对目标的兴起选择决策计划以及利害成败可能性的分析之上,即建立在认知需要之上由认知驱力推动的。而认知驱力是一种强烈的持久的不易衰减的能量。如人吃苦口的良药,不是因为药味的刺激,而是知道良药的治病的效果。
本能论只从生理驱力解释行为,行为主义只从环境刺激解释行为,认知理论承认生理驱力环境强化的同时,更强习得的认知驱力,认知驱力使人在积极自愿地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同时,促进了人和环境的发展。
五、情绪和情感的区别P88 广义的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认知反映,狭义只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生理需要的关系认知反映,而将客观事物与自己社会需要的关系的认知反映称为情感。
区别:1从需要的层次来看,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如喜怒哀乐;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如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情感层次比情绪高,体验比情绪深
2从发生程度来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和动物共有;情感晚,是在情绪基础上习得,为人所独有; 3从稳定程度来看,情绪带有情境的性质,突发易变;情感有情境性质,又有稳固性和长期性。
情绪和情感区分是相对的,情绪更倾向于行为,情感更倾向于体验,属于同一性质情绪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离开具体的情绪,人的情绪就无法表达;另一方面,情感深刻地制约着情绪,使人的情绪倾向性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那些与人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会因情绪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
十、怎样培养人们的健康动机P83 健康动机培养的任务是启发人们的健康愿望。
1、通过对健康目标的教育,激发健康需要。健康目标只有被认知后才能发挥诱因作用。应当使人们明确:1健康需要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没有健康就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2健康需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健康就不会有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兴旺国家的繁荣;3社会和人类认知的发展创造了满足和提高人们健康需要的条件,人们应当追求更高层次的健康需要目标;4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工业化都市化带来了大量新的“文明病”和生活方式病,人们应当警惕和预防。
2、加强人们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知,使健康需要转变成健康愿望。人们只有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以及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状态,才能把健康需要转变成健康愿望,而这一任务的实现同样只能通过认知学习。3◆
十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P151 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标准:对自然社会和个体内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承受力或抵抗力;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意识水平的高低;社会交往能力;在蒙受精神打击和刺激后心理创作的复原能力等。
4◆
十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内容是什么:1943年提出。他把人的需要和动机等同起来,实际是动机理论。
他认为人的需要都是天赋的,人的需要的满足和发展又取决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人的需要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以金字塔形式排列,分为五个层次,基底部是生理需要,依次上升是安全、爱和从属、自我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和安全需要是人的动物共有的低级需要,其他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生理需要是与生存直接相关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水性等;
安全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如摆脱危险保险和收入保障,安全感是摆脱危险或者保护时体验到的与恐惧相对应的情绪;
爱的需要包括对亲情友谊爱情等爱和被爱的需要,从从属的指从属某一群体如家庭朋友圈和社会组织等的需要
自我尊重包括对名誉地位认可厨房等得到中国人尊重的需要和自信胜任等自尊的需要
自我实现指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人的其它层次的需要都 是从外界获取以得到满足,自我实现则是通过创造和奉献,获得心灵深处的安宁满足和幸福等高峰体验。5◆二
十四、心理咨询的概念,应该怎样做心理咨询P153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在心理方面给被咨询者帮助劝告和引导的一咱特殊方式。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心理干预,就是要帮助人正视所面临的问题,明确各种冲突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自强自立,最终达到目标。
威廉姆逊分为分析综合诊断预测劝导或治疗追踪六段 艾维分为对问题的认同、探讨也称工作、决定行动三段。
心理咨询基本的思维模式是了解、认识问题,分析判断问题,最张解决问题 张人俊分为掌握材料、诊断分析、劝导帮助和检查巩固四阶段。
钱铭怡分为信息的收集、心理诊断、信息反馈、咨询目标的确定、帮助和改变、结果六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是了解咨询对象,并对其问题进行诊断,而后三阶段则是为咨询者提供信息劝告,帮助他们改变认知情绪和行为。心理咨询形式:
1按咨询内容和性质分支持性(倡导性)和促进性(深入性); 2按对象的数量分个体和小组(团体); 3依咨询的途径分门诊书信电话宣传等。
健康行为学
六、健康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P1 是研究健康相关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探索其动因和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为健康教育策略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服务于人们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需要。
健康行为学不同于行为医学,并不重在特定疾病的行为表现及其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它强调与的发生发展有关的行为问题,着眼于通过解决这些行为问题来普遍地维护和增进健康。
七、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和特点P66 指以社会团体作为行为主体的各种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团体的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特点:行为后果影响大(影响的人群数量以及动力持久性行为的规范性大;可能为周围团体树立样板,发挥示范作用,形成社会风尚,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影响大)、团体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后果影响大原因是团体拥有一定资源,产生极大能量效益或破坏作用)、团体健康相关行为有其特有的规律(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全体成员积极支持与参与;伴随行为发生,是一定的资源有计划地投入与利用;过程处于严密控制之下,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和调节,并有意识地进行评价;社会给予更多的注意;有一定的惯性,起动与停止缓慢;有较个体为大的承受能力,多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改变团体行为复杂,但成功后效果显著)
八、健康相关行为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哪些:P46-65 1社会经济、人口和法律制度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经济发展(为人们提高健康谁知水平,采取促进健康的行为创造了物质条件;带来的丰富物质生活也导致一些不利健康的行为发生发展;带来的具体经济活动的变化导致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相应变化,并对健康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社会人口(人口密度大导致消费水平低缺乏适当资源,不能和不愿采取促进健康行为;人口密度大人均教育投资不足,人群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低,缺少健康知识,不利于采取促进健康行为;密度大拥挤带来失业,造成人们的心理紧张,推动生活信心,滋长对社会的不满和敌对情绪,行为取向朝酒毒越轨行为方向发展。正面影响是密度大地区人们的竞争与主动精神较强,产生人口聚集的积极效应,同时社会组织程度高,传播媒介效率高,便于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法规(对我国人民采取促进健康行为维护和提高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制度
2社会文化影响:
社会思想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发挥重要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认知过程作用于个体的意识倾向,进而影响需要动机和行为,健康教育不但要传播健康信息,也要提倡进步乐观的思想意识,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社会道德(道德对行为的约束范围比法规制度广,作用程度比风俗习惯强,有极大的影响,在健康知识的基础上的强有力的道德舆论是促使人们采取促进健康行为的巨大力量,健康教育必须重视社会的力量,应推动道德的进步,积极运用道德借古讽今来影响人们的健康认知,促使人们的行为有利于健康)、宗教(宗教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规教义与礼拜仪式与社会道德相结合,有助于人们采取促进健康行为;给人以精神寄托,是消极的,对其采取求医行为不不利;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命价值观有强烈的影响;宗教经历代统治阶级加以改造,是保守反科学的,妨碍信徒接受科学的健康信息,限制人们形成和建立新的促进健康行为)、风俗习惯(具有广泛地域约束稳定性,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含大量有利于健康的成分,但部分因时代的局限是不利于健康的,因此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移风易俗,尊重和弘扬有利习俗,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不利习俗,功能模拟方法去旧俗立新俗、创造新习俗、传播健康信息,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淡化陈规陋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育(教育通过传播知识活动,增进教育对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接受理解应用健康信息与保健设施的能力;直接为教育对象提供健康信息;通过传播社会行为规范,使教育对象了解掌握与健康相关行为有关的法规制度、道德标准等。学校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健康教育有借鉴意义)、大众传播(直接提供大量的健康信息、传播与行为有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行为榜样、对人群的行为造成舆论压力,对行为后果提供舆论监督,是健康教育工作最有力的工具,因此要有效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来普遍地增进社会成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促进人们采取并巩固促进健康的行为并将其纳入 入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社会作用,实现健康教育目标)3家庭影响:
4自然环境:(体现在风俗习惯、与人类行为有关的可得资源、居民的性格特点)综合模式:影响因素分为来自行为者自身和来自环境,后者分微观和达观环境因素。健康教育通过控制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于对象个体揆情度理以,最终促使其放弃或减少危害健康行为,形成建立和巩固促进健康行为。
3◆
十四、健康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P6 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可行性、可重复性、知识性与功利性原则 主要方法:
1研究设计方法、2收集资料的方法:
调查方法:根据事实发生的时间分现况调查(描述性调查)、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二者分析性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相对数量分普查法、抽样法(从总体抽样本,用样本推论总体)、案例法(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定典型观察单位,可作为普查和抽查的补充,但不能推论总体);根据对工具和方法的选择分访谈法、问卷法信访法、测量法生理指标测定。
非调查方法:实验法(实验室研究、现场实验)、观察法(参与、非参与观察)、文献分析、模拟与对策法 3整理分析方法
健康传播学
二十六、健康讯息传播的12个步骤:P17 说明提倡的是什么健康行为;确定目标人群;询问新的卫生行为是否需要有新的技能;了解受传者知信行;询问所传播的卫生行为曾否介绍;了解受传者现有的健康信息来源;选择传播渠道和媒介;设计合乎要求的卫生讯息;检验并提高健康传播材料的质量;与其他卫生工作同步进行;估计新行为是否在实行;分阶段重复和调整信息。二
十八、传播媒介的分类及健康传播中常用的媒介 P45 按媒介所信赖的表达手段分口头印刷和电子媒介;按媒介针对的对象分个人和大众,个人媒介如语言信函体语等,大众媒介有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电子媒介如影视广播;按媒介所作用的人的感官分听觉视觉和视听复合媒介。常用媒介有大众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小媒介如广告画粘贴画传单幻灯片徽章录音带。二
十九、传播者的工作职能:P23 1收集信息:信息的采集整理与积累是传播研究与传播实践的基础和必要前提。信息的采集应遵循的原则是针对科学计划和预见性,收集信息的方式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收集两种。信息的整理是分类整理,注意对数据的整理,数据是最有说服力,受传者信赖有数据的信息,注意对观点的整理。信息的积累是使信息具有继承性和系统性的过程,分为系统笔追踪积累,常用日志法剪贴法摘录制卡法,原则是经济有效易保存易利用。2加工制作讯息:力求准确生动鲜明易懂适用; 3发出信息:注意选择恰当的传播媒介和渠道; 4收集与处理反馈信息:分主动和被动反馈。3◆
十五、健康传播学的内涵和作用:P2 内涵:
1、传播是人类的社会本能,是人们的一种社会行为,健康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有关健康的信息则是个体和群体维护和促进健康所必需的资源,因此,健康传播作为健康信息的传播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和繁衍的重要活动。
2、健康传播意味着健康信息的传递与扩散,健康信息具备一般表征和功能,其自身有特有的功能和特点,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通俗性趣味性和符合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
3、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健康传播活动有两个层次,通过口传身授传播至后代和有意识的有组织的目的明确的健康传播活动;
4、从传播者的角度看,健康传播有正式传播和非正式传播;
5、健康传播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前者表现为信息传播的数量能量和和技术特征,后者则表现为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中间学科。
作用:
1、我们生活在全球发生空前变化的时代,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具有决定自己生长和发的进程的巨大潜力,各种信息传播的多种渠道均可用来促进我们国家的卫生保健事业;
2、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卫生保健;
3、基层的行动是社会动员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4、健康传播貴在促进健康,传播者必须认真对待;
5、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一样,都是一切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4◆
十六、什么是健康信息,健康讯息应具备哪些特征P33 就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具有科学针对、适用指导、简明准确通俗易懂。5◆二
十三、传播学中的5W与新闻学中所提的5W有何不同:P11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提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即5W:谁说who says;说了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th what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结果with what effect。后来这句话被称为“拉斯韦尔公式”。表示如下:传播者—信息—渠道—受传者—效果。传播学是在新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但与新闻学所提出的5W略有不同。新闻学5W指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人who何因why。
第二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知信行”模式是有关行为改变教成熟的模式,其间的关系是 A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2 《渥太华宪章》中所指健康基本条件是:E.以上说法都正确 3 1990年,WHO重新颁布了健康的定义为B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方面都健康 4 1990年WHO重新颁布了健康的定义 B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方面都健康 5 不符合健康教育项目规划设计的原则B、回顾性原则6 不属于大众传播常见障碍:C.速度障碍 7 不属于家庭健康教育主要内容的是:C、相关行为教育8 不属于健康教育传播特征的是:A、有特异性9 不属于健康教育领域内运用较为广泛的行为矫正技术是:B.抑制疗法不属于健康相关行为的是D.可以吃零食 11 不属于老年人合理膳食的是A.高脂膳食 12 不属于生物本能行为内容的是:C.后天获得 13 传播效果的最高层次是(D)促进行为转变成功的主要因素:E.以上都是大众传播的特点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C、针对性 16 大众传播特点是:E.以上均是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正确的是E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和保护健康父母对子女的性教育不正确的一项是A、婴幼儿无性教育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规划的结局评价是评估目标人群E 高血压控制率的变化.根据格林健康促进计划模式,在PRECEDE阶段(诊断阶段)强调在环境诊断和评估中应用哪些因素。D.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 21 关于健康促进,下列不正确的叙述是D、健康促进就是卫生保健 22 关于健康促进的论述,不正确的是E 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健康教育,不正确的说法是 E、健康教育就是传播医学知识 24 关于健康信念形成中,不属于其主要的因素是: D.集体行动 25 关于人际传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看小折页规划设计中的“目标性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规划目标要有前瞻性、预见性患者戒烟的强化因素是(D)医生对患者戒烟表示肯定和赞许28 计划设计的目标必须包括C.3个W和2个H 29 计划设计的原则有下列各项:E借鉴历史出发的原则 30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有E、以上都是
家庭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内容是:E、以上均是 32 家庭健康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是 E、生活方式教育
驾车时使用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B)预警行为34 健康传播的交谈技巧包括:E.以上均是
健康促进的涵义是,其中一项不是:B、促进人们维护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括D.个人及政府行为改变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为C.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改变两个方面
健康促进的主体是B、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的效应评价内容包括:E.以上均是 40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评价分类中,错误的是:B.干预评价
健康教育传播模式中不是传者的主要职能为: D.分析信息
健康教育的涵义是,其中一项不是:A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进行健康教育的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D、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改变个体和群体的C、行为45 健康教育的人际传播特点不包括:B.趣味性 46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A.实行一种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的原则中,首要的一项是 E、以上都不是 48 健康教育效果中,属最高层次的是: E.采纳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要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 E.知识、技术与服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规划评价工作贯穿于D、规划设计、实施的全过程
健身运动教育属于家庭健康教育中的:A生活方式教育
拉斯韦尔模式的正确表述是A 传者——信息——传播途径——受者——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最早提出的行为模式为A.S刺激—O有机体—R反应
人的外显行为常常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下列不是的 C、行为方式 55 社区划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键是 B取得社区决策者的重视和支持
社区健康促进需要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包括 A、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关键是D、取得社区决策者的重视和支持
社区内健康教育的最宝贵资源是:C社区人群参与59 社区需求评估内容包括:E.以上均是 60 生活方式教育不包括 E、性教育
下列不良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影响特点中,错误的一项是:B.群体发病明显
下列不是确定优先项目的评价标准的是B公益性63 下列不属于家庭的类型 E独立家庭
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E.吸烟
下列关于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中说法正确的是(B)健康促进涵盖了健康教育和生态学因素
下列关于五因素传播模式的其他称谓或表述,哪项是错误的B施拉姆传播模式
下列哪条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A、双向性68 下列哪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 C速度慢69 下列哪项不是危害健康的行为 E预警行为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之一C、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因素 71 下列哪项不属于规划设计的原则B、公认原则72 下列哪项不属于危险行为:D.B型心理行为的模式 73 下列是五因素传播模式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C.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
下列行为中,属于健康行为的是:C.预警行为75 下列行为中,属于危害行为的是:A,C型行为
下面关于5W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C}In Whichchannel是指在多长期限内实现这种变化
行为发展包括的阶段为E.以上均是
行为改变模式中,KABP是指C、知信行模式
行为转变阶段中,个体开始树立必胜信心,做出行为转变承诺的阶段是:C.准备阶段
影响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错误的是:E.生活行为因素
有效控制生活方式,不属于行为危险因素的措施是:C.心理疏导 82 在健康教育的各种传播媒介中,效果最佳的是:D.电视
在健康教育项目规划设计原则中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首要遵循A目标性原则
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E以上都是 85 在社区健康传播特点中,错误的是:D.时间不定性 86 在社区健康传播中,不常见的形式:B.个体传播
在下列社区健康教育目的中,错误的一项是: D、得到社会支持88 知信行理论模式指的是D、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 89 知一信一行模式中,错误的是:D.动机
主干家庭是指B、父母及其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91 属健康教育效果的最高层次是:E、采纳健康行为
做好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关键是:A 取得决策者的重视和支持
第三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名词解释:
1.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2.卫生宣传:是指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其受传对象比较广泛,不注重反馈信息和效果,往往带有“过分渲染”的色彩,常以生物医学模式的观念看问题。
3.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4.健康促进: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5.行为:行为是完整有机体的外显活动,由内外部刺激作用于动物和人所引起。
6.健康行为: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
7.预警行为:为一些事件做提前的准备,预先警告的行为、动作。
8.危害健康行为: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明显或潜在的危害作用的行为。
9.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行为表现为做事动作快,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进攻性、雄心勃勃、竞争性强、一心想到工作、缺乏耐心、时间紧迫感强等,其核心行为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一般A型行为的冠心病发生率、复发率及死亡率比非A型行为者高2~4倍。
10.团体健康相关行为:指以社会团体为行为主体的健康相关行为。
11.自觉易感性:指个人内心感觉到自己健康状况面临受到损害、面临某种疾病的威胁。
12.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自信程度。
13.创新扩散:指一项新事务(新思想、新工具、新发明或新产品)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在整个社区或某个人群内扩散,逐渐为社区成员或该人群成员所了解与采用的过程。
14.健康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即健康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
15.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 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16.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的信息交流。
17.大众传播:传统的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传播机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大众传播社会信息的过程。
18.组织传播: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19.自我传播:又称人的内向传播、人内传播。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内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
20.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以心理学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为主获得信息,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等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21.健康教育诊断:指在面对人群的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地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确定或推测与此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教育资源可得情况的过程,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22.倾向因素:是目标行为发生发展的主要内在基础,包括个人的知识、态度、信念、自我效能认识以及行为动机和意向。
23.促成因素:指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需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
24.健康教育培训:是健康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负有健康教育责任的人员进行专门化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过程。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活动。
25.社会营销:将新的思想和理念介绍、传播给对象人群,并提高对象人群中某种特定行为的发生率。不仅关注个人认知和行为的改变,而且使人们完全参与并且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的过程,是能够提出新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
26.健康教育市场:是医疗卫生市场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市场分支,是有关人的健康相关行为的健康需求和供给市场。
27.学校健康教育:指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的所有成员的共同奋斗,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健康经验和知识结构。
28.学校健康促进:是指在学校社区内,所有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卫生服务,动员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促进学生健康。
29.社区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影响,降低社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社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0.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指两代人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的成员是夫妻两人及其未婚孩子。
二、简答题
1、请简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决策者观念的转变,促使其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条件。(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实现观念与职能的转变。(5)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2、请简述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3)加强社区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请简述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
(1)最广泛地动员了全社会对促进健康的共同参与;(2)强调了环境和支持体系对于促使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促进健康的意义;(3)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4)在三级预防中,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4、请说出团体健康行为的标志。
目标明确;全体成员都积极支持、参与团体的目标行为,并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团体的决策者积极参与和组织对健康相关行为的选择、策划、实施、评价和激励活动。
5、人生准备阶段有何特点?
机体发育、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都很迅速,生理和心理都较稚嫩而脆弱。是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
6、保护动机理论对健康信念模式有什么发展?
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在健康信念模式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因素,它们与行为“收益”有关,与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善相悖,由此可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健康相关行为。显然,健康教育实践中必须充分估计这两个基本因素。内部回报(intrinsic rewards):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主观的愉快感受,如吸烟所致快感。外部回报(extrinsic rewards):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某种客观“好处”,如吸烟所致交往便利。
7、简述健康教育中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
在选择传播媒介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保证效果原则:根据预期达到的健康传播目标和信息内容选择传播媒介;(2)针对性原则:针对目标人群状况,选择传播媒介;(3)速度快原则:力求将健康信息以最快、最畅通的渠道传递给目标人群;(4)可及性原则:根据媒介在当地的覆盖情况,受众对媒介的拥有情况和使用习惯来选择媒介;(5)经济性原则:从经济角度考虑媒介的选择。
8、请说出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
1、健康传播者方面;
2、健康信息方面;
3、媒介渠道方面;
4、受传者(受众)方面;
5、环境方面。
9、请简述健康教育市场的特点。(1)服务效益的社会性(2)营销产品的不可存储性(3)较强的专业技术性(4)专业权威性
10、请简述PRECEDE-PROCEED模式。PRECEDE-PROCEED模式由美国著名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提出,是当代健康教育领域最有代表性、也被最广泛应用的健康教育项目过程模式。其中,PRECEDE指在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中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指的是影响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因素可以分为上述3个方面,探询这些因素的过程就是健康教育诊断,即需求评估。PROCEED是实施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规和组织手段,指的是要通过教育、环境改善和政策支持来改变影响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为我们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指明了方向。PRECEDE-PROCEED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从结果入手的分析与思考程序,用演绎的方法进行推理思考;其二是考虑了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以及影响行为与环境的多重因素,进而采取干预措施,直接针对影响行为与环境的因素,促使上述相关因素发生改变,再引发行为改变,最终实现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PRECEDE-PROCEED模式是以逻辑关系开展健康教育诊断、计划、实施与评价模型中比较经典的代表。
11、简述健康教育计划设计的基本步骤。P156(1)选择优先项目
(2)制定计划目标和具体指标
(3)确定教育干预策略框架、项目活动内容、方法和日程(4)确定组织网络和人员队伍(5)制定监测与评价方案(6)制定项目预算
12、请说出健康教育干预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内容:(1)工作进度监测
(2)干预活动质量监测
(3)项目工作人员能力监测
(4)阶段性效果评估(5)经费使用监测 方法:(1)记录与报告
(2)定期召集例会(3)现场督导(4)审计(5)专项调查
13、简述健康教育评价的意义。
(1)是健康教育计划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2)可以科学地说明健康教育计划的价值(3)是一种改善计划
(4)评价结果可以科学地向公众、社区阐述项目效果,扩大项目影响,争取更广泛的支持(5)可以提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14、健康教育的培训方法有哪些?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与练习法、自学指导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参观法
15、健康教育培训应遵循哪些原则?(1)目的明确
(2)按需施教,学用结合(3)强调参与(4)灵活应变
16、简述学校健康促进的特征。
1)所用的健康模式是完整的、系统的;(2)通过鼓励家长参与使家庭参与进来;(3)涉及物质环境;(4)承认学校的社会文化精神的重要性;(5)把区域和地方的卫生服务与学校联系起来;(6)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正规健康课程;(7)增加女孩和妇女在社区内享有教育和保护健康方面的公平性;(8)促进学校与家庭和社区合作。
17、戒烟的行为技巧有哪些?
可以用DEAD四个英文字母表示:推迟(delay)尽力推迟吸烟直到一阵烟瘾过去。推迟是一种策略,是用以降低由戒烟引起的焦虑和恐慌的最有效方法。回避(escape)当吸烟的朋友聚会或其他特定环境可诱发烟瘾时,可暂时离开引起你的烟瘾的场所。避免(avoid)戒烟的最初两周往往是最易复发的危险期,应避免接触主要的刺激物或场所,如会见吸烟朋友、参加宴会、俱乐部,避免生气等。分心(distract)烟瘾通常仅持续数分钟,这时可以通过与朋友打电话、饮水、散步、淋浴等活动分散对烟瘾的注意力。
18、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施原则是什么?
1)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2)完善艾滋病控制的法律、法规;3)增加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采取“本”、“标”兼治的干预措施;4)转变观念、消除社会歧视;5)制定中长期预防、控制艾滋病规划。
19、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有哪些?
具体目标:⑴具有系统的与性有关的生理、心理知识;⑵能以开放的心态,消除个体在发育过程中的恐惧和担心;⑶对性征上出现的各种表现(包括自己和他人)能持有客观和理解的态度;⑷在男女两性间的关系上的正确态度以及了解自己应对他人所具有的责任感;⑸认识健全的人际关系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立良好情绪的重要性;⑹培养良好的道德价值感;⑺具有足够的知识,驱除对性生活恐惧心理,防止性放纵和性异常,能保护自己并且不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⑻通过学习和教育,使自己在将要担当的配偶、父(母)亲、社会成员、公民等各种不同的角色中,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特征。
主要内容:⑴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知识;⑵性生理的发展规律;⑶防治性传播疾病的知识;⑷普及避孕和优生知识教育;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简述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策略方法。
(1)利用农村各种传媒渠道开展健康教育;(2)结合农村疾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3)抓好乡镇健康教育;(4)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5)依靠农村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
第四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制度
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制度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口健康素质,推进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科学和规范地开展,依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和相关卫生法律法规,我中心制定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制度。
为中心成立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专门配备了负责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与各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健康教育网络。
领导小组: 组
长:樊松林 副组长:张君
组
员:张蕾
于笑虹
李英俊
任会彬 健康教育人员(兼职):
张 蕾
于笑虹 主要职责:
1、建立健康教育基本资料及信息数据管理
2、开展控烟工作
3、健康教育信息的上报工作
4、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明确社区健康教育重点对象、主要内容及时适宜方式,做好日常宣传咨询。
5、开展免疫接种、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艾滋病、无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等主题宣传日活动及特定主题宣传教育。
6、定期对社区内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为重点人群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7、定期到重点场所开展健康教育。
8、指导社区居民纠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第五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讲义)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动员全社会和多部门的力量,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在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成为解决现代社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核心策略。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紧紧围绕卫生工作中心任务,结合爱国卫生、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重大疾病防治及妇幼卫生保健等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积极推进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健康教育机构及服务网络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管理体系及覆盖城乡各地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健康教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专业理论、专业学科及专业研究队伍;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实现了从单纯的“卫生宣传”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并重的健康行为、政策、环境综合干预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国际合作不断得到加强。
进入21世纪以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社会化、大众化和规范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我国城乡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也得到了广泛深入地开展,并日益与公共卫生重点工作及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相结合,成为疾病防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2002年5月,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05年)》,将“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正式更名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将健康教育列为“政府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与人员建设、基本医疗管理规范、疾病预防保健服务”等十大项参考指标之中。2003年,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农业部等7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规划》及《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评价指标体系》,成为指导农村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行动纲领,标志着我国农村健康教育走上科学规划管理轨道。同年,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吴仪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定位为公共卫生体系七项职能之一,并强调各级卫生部门要把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之经常化、制度化。2005年,卫生部首次制定并下发了《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全面推进了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健康
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维护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实现“人人享有保健”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在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国家政府都要把人民的健康列为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要维护人权,维护社会公民的健康权,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需要政府做出的服务。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及基本要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人类实践健康的过程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实现社区健康的过程是社区自身发展的过程。每一个人不仅要对个人健康负责,而且要对他人、对社区、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承担责任。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健康问题不仅要依靠卫生部门,还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全社会共同努力维护和增进人们群众的健康,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1.健康的概念
健康(health)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人对健康作出了定义,有人说健康是“载道德之舟,载知识之车”,也有说“健康不是一切,有了健康才有一切”。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这种健康观建立在新的医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健康观念的改变,要求 人们由过去消极地治疗疾病到积极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由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由生理健康发展到心理健康。健康的内涵已经逐步由生物健康的领域扩展到社会健康的领域。
2.健康的三个层次(1)一级健康 ①满足生存条件;
②无饥寒、无病、满足基本卫生需求; ③有简单防病知识,能采取合理措施。
基本的生存条件人们需要吃饱、穿暖、需要有住房,需要有基本的卫生条件,所以无饥寒、无病,满足基本卫生需求在基本的生存层次,需要有简单防病知识,能采取合理措施。
(2)二级健康
①除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外要有一定的职业和收入,满足经济需求;
②日常生活中享用科技成果; ③自由自在生活。
这是满意度条件。对健康来说最基本的生活生存,要需要一定的社会保障,一定的职业收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享用科技成果,人们需要自由自在生活,这是健康的第二个层次。
(3)三级健康
①通过适当训练,掌握高层次知识和技术,并且有条件应用这些技术;
②能过着为社会贡献的生活。
是健康的最高层次,这是人们对健康更高层次的追求。在高层次的健康追求上,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追求各自价值的实现,人们愿意过着能够享受科技成果同时又为社会做贡献的生活,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3.健康的影响因素
①生活方式。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其健康也会不同。占60%。②环境因素。环境污染、气象变化等。占7%。③生物学因素。主要指基因和遗传因素。占15%。④卫生服务因素。这是医护人员能够解决和应该关注的问题。占8%。
⑤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情绪、人格及人际关系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健康。占10%。
4.健康四大基石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基本基础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的理念。我们在糖尿病、高血压教育中常常提到这个问题,健康的四大基石是:
①合理膳食。膳食要平衡,热量和各种营养要素应该有一个基本平衡。
②适量运动。运动所致的热量消耗应与摄入保持出入量的平衡。③戒烟限酒。吸烟对身体没有任何益处,适量饮酒对健康有一定益处。
④心理健康。*健康心理的标准:
①有充分的适应能力;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评估;③生活目标能够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能够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⑥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个人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求;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教育的基本特征
(1)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传播与教育活动。通过社区诊断,提出周密的教育计划、确定预期目标;采取有效地策略与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并对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科学评价。
(2)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追求“知-信-行”的统一,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是目标。
(3)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是信息传播、行为干预。正确的信息是行为转变的基础,行为干预是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手段。健康教育应该提供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服务,帮助个体、群体的行为转变。
(4)健康教育的场所遍及社区、医院、学校、工厂、公共场所等。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目标人群、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3.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1)健康教育的形式
①公众会议;②专题讲座;③教育小组;④服务开发信息:发放小册子、彩页吸引、张贴告示;⑤报刊文章、新闻等媒体;⑥电子手段:电子邮件、网站和聊天等形式。
(2)健康教育的方法
①语言教育:讲座、讨论、个别指导、大众传媒 ②形象教育:图画、模型、示范表演 ③电化教育:电影、电视、网络 ④综合教育:展览会、卫生科普 4.健康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 ①需求的评估; ②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
③健康促进项目规划的组织和实施; ④评估健康促进项目的效果; ⑤组织与协调能力; ⑥开拓健康促进资源; ⑦健康传播的能力。
三、健康促进
1.健康促进的概念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生态支持的综合体。其中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而支持包括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
2.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
(1)健康促进是健康与环境的整合,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环境、社会行为、生物遗传、卫生服务等,并在组织、政策、经济、法律等方面提供支持性环境。
(2)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强调个体和群体有组织地参与。
(3)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即避免暴露于各种行为、心理、社会、环境的危险因素,全面增进健康素质,促进健康。
(4)健康促进的核心是社会动员,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和各种群体积极地参与。
(5)健康促进工作主体不仅是卫生部门,还包括各个领域和有关部门。
3.行为与生活方式(1)健康促进的行为
①日常健康行为: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②保健行为:定期体检、预防接种。③避免有害环境:主动回避,积极应对。④戒除不良嗜好:戒烟限酒、不滥用药物。
⑤预警行为:预防或事故发生后能正确处理,如系好安全带、自救与互救。
⑥求医行为:主动求医、积极配合。⑦遵医行为:配合、服从医疗。⑧病人角色行为:正确转换角色、积极治疗康复、以正确人生观对待疾病和死亡。
(2)危害健康的行为
①日常危害健康行为:吸烟、酗酒、吸毒、性乱 ②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artery—冠心病易发型
C型cancer—肿瘤易发型
③不良生活习惯:起居、饮食、嗜好
④不良疾病行为:角色行为超前、如过于恐惧;角色行为缺失,即不能够及时进入角色。
(3)WHO总结的基本行为与生活方式
①良好的生活方式:心胸豁达,情绪乐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生活规律,善用闲暇;营养适当,防止肥胖;戒除烟草,饮酒适量;家庭和谐,适应环境;与人为善,自尊自重;爱好清洁,注意安全。
②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服药不适当,体力活动少,饮食高热量、多盐,轻信巫医,社会适应不良,生活节奏破坏。
4.健康促进的策略与步骤(1)健康促进的策略
为了实现健康促进的目标所采取方法有健康教育策略、社会策略、环境策略。
①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他们的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健康促进的政策由多样而互补的各方面综合而成,它包括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改变等。
②创造支持性环境
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对健康采取社会-生态学方法的基础。健康促进在于创造一种安全、舒适、满意、愉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任何健康促进策略必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护和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
③强化社区行动
健康促进工作是通过具体和有效的社区行动,包括确定需优先解 决的健康问题,做出决策,设计策略及其执行,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核心问题是赋予社区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④发展个人技能
健康促进通过提供信息、健康教育和提高生活技能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群众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并做出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卫生部门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临床与治疗服务而必须坚持健康促进的方向。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也要求更重视卫生研究及专业教育与培训的转变,并立足于把一个完整的人的总需求作为服务对象。
(2)健康促进的步骤
① 通过调查了解社区,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要达到的目标;
③ 明确受众人群及其特点,如是老年为主还是年轻人为主等; ④ 根据人群特点选择其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 ⑤ 寻找可利用资源; ⑥ 教育与服务同步; ⑦ 监测与评价; ⑧ 制定工作时间和计划。5.21世纪健康促进的目标 ①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②促进社会的参与,协同相关部门的行动; ③建设和发展健康促进的基础条件; ④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干预策略。4.健康促进的策略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与意义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根本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①主动争取和有效开发领导决策层,从而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决 策;
②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通过发展个人自控能力,帮助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人们在面临健康相关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做出决策;
③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建立广泛的协作和支持系统,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④积极推动卫生服务部门转变观念和职能,从单纯的医疗服务向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是架起公平的桥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
干预是健康促进的核心,包括环境干预和政策干预。
五、卫生宣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中国的健康教育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卫生宣传发展成为健康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阶段。健康促进包含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包含卫生宣传。
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卫生宣传指卫生知识、卫生政策的单向传播,知识传播的对象比较泛化,没有针对性,侧重于人们知识的积累,不注重反馈和效果;健康教育是有明确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和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而不是盲目的、凭主观意愿开展活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注重主观参与,人们通过知识、信念的改善,进而改变行为,以教育为主,改变人们知识态度和行为,行政干预少;健康促进融主观参与与客观支持于一体,强调行为改变所需的政策支持和环境支持。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就失去了基础;健康促进为健康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因素”,“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行政手段”
第三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实施与评价 任何一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都由设计、实施与评价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一、计划设计
(一)设计的原则
目标性、整体性、前瞻性、参与性、弹性与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二)设计的步骤
1.社区需求评估(了解社区需解决的优先问题)
社区需求评估包括社区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召开座谈会:通过邀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爱国卫生机构、预防保健机构、社区管理机构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以及群众代表等参加座谈讨论,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基层群众的要求,分析、研究、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
(2)分析文献资料:从当地卫生部门、统计部门公布的信息资料、专题报告、或发表的调查研究文献中获取有关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的资料,分析研究,找出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3)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哪些是社区最严重、最主要的健康问题和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并分析哪些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引起这些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特别是行为危险因素在社区人群中分布的情况,哪一类人群受影响最大等,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优先项目(如依据对人群健康威胁的严重程度排序)确定优先项目在于真实地反映社区存在的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以及反映各种特殊人群存在的特殊健康问题,决定最重要、最有效的、所用的人力、资金最少而能达到最高效益的项目。优选的原则是:①对人群健康威胁最严重的问题;②该危险因素通过干预是有效的;③成本低,效益好。
(1)重要性:主要看疾病或健康问题的频度和危害程度,通过分析社区人群中发病率、病残率、死亡率以及疾病或健康问题造成的经济负担、社会负担、康复成本、经济损失等来确定其重要性。(2)有效性:主要看疾病或健康问题是否能够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得以解决。干预实施后,是否会收到明显的效果和社会效益。
(3)可行性:主要分析社会以及政策对疾病或健康问题干预的支持力度和有利条件,包括领导的支持、社会有关部门的配合,人力、物力、技术支援的条件,特别是经济资源的支持;以及健康教育是否会得到社区人群、尤其是干预对象的支持和赞同。
3.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最终结果和具体量化指标)当项目确定后,就要针对项目计划干预的内容,确定干预人群、范围、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要求而制定的各项指标。
(1)制定目标:目标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活动的总方向,即在执行计划后,预期要达到的理想结果。例如:通过本项目计划的实施,使社区内吸烟人数减少,吸烟率降低,与吸烟有关的慢性病发病率得到控制。
(2)制定指标:指标即具体的目标,是目标要达到的具体结果,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可测量的而又必须达到的指标。通常包括三方面的指标,即教育指标、行为指标和健康指标。
教育指标:是指为实现行为改变所应具备的知识、态度、信念和技巧等。是反映健康教育计划近期干预效果的指标。例如:实施围产期保健健康教育计划1年后,知识方面:100%的孕妇能说出产前检查的好处;信念方面:100%的孕妇相信她们能够用母乳喂养自己的孩子;技能方面:100%的产妇能够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
行为指标:是指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后,干预对象特点行为变化的指标,也是反映计划中期效果的指标。例如:实施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计划2年后,使社区90%的产妇实现母乳喂养。
健康指标:是指通过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反映干预对象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的指标。由于要使干预对象的健康状况改变往往是一个较长的时期,所以,健康指标反映的通常为远期效果。包括发病率的降低、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平均期望寿命的提高等。例如:执行控烟健康教育计划3年后,使社区内35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由目前的12.65%下降至8%以下。
4.制定干预策略(1)确定目标人群
高危人群、敏感人群、现患人群、普通人群。(2)制定教育(干预)策略
①教育策略:信息交流类(讲课、咨询、小组讨论、科普资料);技能培训类(技能讲座、示范、观摩学习);组织方法类(社区开发、社区活动)。
②社会策略:政策、法规、规定、奖惩办法。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商店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等政策。
③环境策略:如工作场所设立明显的吸烟区、公共场所不设售烟亭等。
(3)确定教育场所:幼儿园、学校、医院、工作场所、社区、居民家庭等。
如教育(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确定教育方法;确定教育内容;确定教育材料;组织与培训。
5.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如抽烟项目干预方案)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评价问题。对监测与评价的活动、指标、方法、工具、时间、监测与评价负责人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组织实施
按照计划去实现目标、获得效果的过程,实施计划是主体工作部分,也是重点和关键。主要环节:社区开发、培训、组织干预活动、制定实施时间表,配备和购买必要的物品、计划执行过程的监测与质量控制。
三、评价
健康教育项目计划的评价是全面监测计划执行情况,控制计划实施质量,确保计划实施成功的关键性措施,也是评估项目计划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特别强调的是:评价不是在计划实施结束后才进行,而是贯穿于计划实施的全过程。根据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方法的不同,评价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形成评价
也称适宜度评价,在计划执行前或执行早期对计划内容所做的评价。评价现行计划目标是否合理、指标是否恰当、执行人员是否具有 完成计划的能力等。
内容包括:了解目标人群的基本特征、目标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对问卷的预实验及修改、干预策略预实验等。
(二)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计划的全过程进行的评价。包括监测、评估计划执行中的各项活动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计划实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及时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而有针对性地对计划以及干预方法、策略等进行修订,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保证计划执行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
1.过程评价的主要内容
①教育干预是否适合于教育对象,并为他们所接受;
②教育干预是否按照计划方案的方法、时间、频率进行,干预的质量如何;
③教育材料是否按计划方案要求发放至目标人群,教育覆盖率是否达到要求;
④目标人群是否按计划要求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⑤信息反馈系统是否健全,各项监测记录全面、完整、系统,符合质量要求;
⑥计划实施过程有无重大环境变化和干扰因素,对计划执行的影响如何。
2.过程评价的指标
①项目干预活动的类型、干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等。如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的种类、批次、数量。
②健康教育材料拥有率 ③干预活动覆盖率
④干预活动暴露率(健康教育培训率)3.过程评价的方法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评价。②会议交流法:按阶段召开计划管理人员、执行人员会议,交流、讨论各方面的信息,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③调查法:可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法对目标人群的有关情况进行定量调查,也可进行快速评估法对计划实施情况作定性调查、评估。
④追踪调查法:以跟踪工作日志的形式对各项活动进行调查,主要跟踪记录活动的日期、内容、目的要求、活动地点、持续时间、活动组织者、目标人群参与情况等。
(三)效果评价
根据干预变化的时效性,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1.近期效果指标:近期效果评价主要是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
2.中期效果指标:中期效果评价主要是指目标人群的行为改变,评价的指标有健康行为形成率、行为改变率。
3.远期效果指标:远期效果评价是对健康教育项目计划实施后产生的远期效应进行评价。包括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的变化。主要评价指标有:
(1)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
①生理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色素、血清胆固醇等。②心理指标:包括人格测量指标(E.M.P.L量表)、智力测验指标(智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
③疾病与死亡指标: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等。
(2)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
包括生活质量指数(PQLI)、ASHA指数、功能状态量表(ADL)、生活质量量表(LSI)
(四)总结评价
是以上3种评价的综合,以及对各方面资料做出总结性的概括,全面反映计划的成败。通过总结评价判断计划完成情况,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对于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是
A.以调查研究为前提,进行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B.进行疾病信息的传递 C.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 D.不利于健康行为的干预 E.群众性的健康知识宣传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B.预防疾病 C.促进健康 D.提高生活质量 E.以上都是 3.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
A.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B.预防行为和治疗行为 C.疾病行为与依从行为 D.病人角色行为和遵医行为 E.康复行为与治疗行为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最终目的在于: A.开展健康传播 B.增加卫生保健知识 C.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D.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E.确立正确的求医行为
5.下列哪一项不在影响健康的五大因素之列: A.生物环境因素 B.生态学因素 C.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D.卫生服务因素 E.社会(心理)学因素
二、填空题
1.任何一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都由设计、实施与评价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2.干预是健康促进的核心,包括环境干预和政策干预。
三、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1.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2.健康教育
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等方法,促使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3.健康促进
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生态支持的综合体。其中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而支持包括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
四、简答题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与任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根本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其任务为:
①主动争取和有效开发领导决策层,从而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决策;
②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通过发展个人自控能力,帮助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 式,使人们在面临健康相关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做出决策;
③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建立广泛的协作和支持系统,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④积极推动卫生服务部门转变观念和职能,从单纯的医疗服务向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2.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容
①常见疾病的防治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高警惕防范新老传染病和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
②家庭健康教育包括饮食卫生与营养、家庭急救护理、居室环境卫生知识、生殖卫生教育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③创建健康城市的宣传和动员; ④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