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0]81号 【发布日期】2000-09-29 【生效日期】2000-09-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经济鉴证类社会
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制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0〕81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制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1号)精神,确保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以下简称: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改制任务的完成,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 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通知》(湘政办发〔1999〕34号)精神,现就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制工作通知如下:
一、一、脱钩改制的目标
这次脱钩改制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介机构管理体制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自律性运行机制,促进中介机构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使中介机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平等竞争的经济鉴证组织。
二、二、脱钩改制的范围
这次脱钩改制的范围是:所有挂靠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以下简称:挂靠单位)的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是指:利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对经济组织或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及有关资料进行鉴证,发表具有证明效力的意见,实行有偿服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机构或组织;利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接受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的委托,出具鉴证报告或发表专业技术性意见,实行有偿服务并承担法律责任的机构或组织:利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经济组织或经营者代理委托事项,出具证明材料,实行有偿服务并承担相应法律或其他责任的机构或组织。具体包括: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房地产评估师、土地评估师、造价工程师。乡镇企业资产评估师、农村集体资产评估机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版权代理、社会法律咨询服务以及从事上述行业业务的其他称谓的专业服务组织。
已实现自收自支的国资律师事务所,应按本通知规定进行脱钩改制;未实现自收自支,仍依靠财政补贴的国资律师事务所暂不进行脱钩改制。已按有关规定完成脱钩改制或没有挂靠单位的中介机构,应按本通知精神进行规范。
三、三、脱钩的内容
挂靠单位必须与以本单位名义兴办或挂靠本单位的中介机构在人员、财务(包括资金、实物、财产权力等)、业务、名称等方面彻底脱钩。
(一)人员脱钩。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由挂靠单位的行政或事业编制人员变为社会专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其党团、人事关系及档案转由所在地政府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政府人事部门认可的有关机构管理。
(二)财务脱钩。挂靠单位不再是中介机构的投资者,不再享有所有者权益,也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中介机构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
(三)业务脱钩。中介机构不再是挂靠单位的所属机构,与挂靠单位不再有隶属关系,不再承担属于挂靠单位的任何行政职能。政府部门不得为中介机构招揽、指定业务或干预中介机构执业。
(四)名称脱钩。中介机构与挂靠单位脱钩后,其名称不再冠有挂靠单位的名称字样,或痕迹,未经批准不得冠有“中华”、“全国”。“中国”、“湖南”等字样,也不得仅以行政区域或地名、资格或职能作为其名称。
四、四、改制的组织形式
中介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组织形式,由具有专业执业资格的人员投资发起设立。具体组织形式是:
(一)合伙制。由2名以上具有专业执业资格的人员合伙发起设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合伙人按照协议的约定或法律规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法律责任,对中介机构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二)有限责任制。由5名以上具有专业执业资格的人员共同出资发起设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出资人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法律责任,中介机构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五、五、脱钩改制的期限和步骤
(一)期限。中介机构的改制工作应与脱钩工作同步进行。所有挂靠单位应于2000年10月31日前与中介机构完成脱钩,并由省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将行业的脱钩改制情况报省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逾期未完成脱钩改制工作的中介机构,一律停止执业。属事业性质的中介机构,机构编制委员会应及时收回编制;属企业性质的中介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注销其工商登记。对逾期不进行脱钩改制又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终止手续,仍继续执业的中介机构,要追究其挂靠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步骤。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工作,原则上由全国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统一组织,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负责实施。省、市、州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辖区范围内中介机构脱钩改制进度和政策执行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地各行业的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要将所属中介机构脱钩改制的完成情况报送省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清整办。各市、州清整办要汇总本地区中介机构脱钩改制情况报省清整办。省清整办将全省中介机构脱钩改制情况汇总,报省政府办公厅及国务院清整办。
1、脱钩步骤。
中介机构的脱钩工作由挂靠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挂靠单位应与中介机构就脱钩改制进度,达成脱钩协议。脱钩协议应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挂靠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中介机构产权界定,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认定国有资产,出具有关报告,挂靠单位应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对所属中介机构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资产清查和财务审计的截止日期作为产权界定和资产处置的基准日(以下简称:基准日)。
对中介机构进行产权界定之前,应先妥善安置其人员。挂靠单位与中介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通知精神,协商确定中介机构人员安置方案。
上述步骤完成后,中介机构凭有效文件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终止手续。
2、改制步骤。
中介机构的改制工作由中介机构按照本通知规定进行,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要按照本通知精神结合全国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方案积极引导,组织实施。
中介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民主协商改制形式,产生发起人或合伙人、出资人,制定章程和出资人协议。合伙人协议并进行公证。
中介机构改制方案确定后,应向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提交改制报告,经省级行业协会的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重新设立手续。
六、六、脱钩工作相关问题的处理
(一)产权界定和资产处置。中介机构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和资产处置,应坚持“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适当考虑专业人员智力劳动积累形成的资产因素。
对中介机构的国有资产,经挂靠单位与中介机构协商,可以由挂靠单位一次性收回,也可以视情况全部或部分以租用或长期借款等形式租借给改制后的中介机构。其中,办公用房等不动产的租金应参照当地同类不动产平均租金水平确定;借款利息应参照银行同期借款利率确定。
(二)人员安置。中介机构在脱钩改制中,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排使用原有在编人员;不能安排使用的,要妥善做好安置工作。应予安置的人员是指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基准日前在编人员,安置费用和各项社会保障统筹费用原则上从中介机构的资产中解决,不足部分由中介机构与挂靠单位协商解决。
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基准日前,凡是挂单位编制内人员安排到中介机构工作的(包括在中介机构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人员),在脱钩改制中,可根据本人意愿和挂靠单位的具体情况,由挂靠单位妥善解决,因挂靠单位机构改革等原因无法安置造成人员下岗的,中介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并根据实际情况支付相应的安置费用。中介机构自行录用(含以挂靠单位名义调入)的人员,一律由中介机构按人事、劳动部门的规定处理,凡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应予补办。
挂靠单位和中介机构确无能力支付下岗人员安置费用和各项社会保障统筹费用的,各有关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和再就业问题。
七、七、脱钩改制工作的要求
(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妥善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挂靠单位对收回的国有资产,应严格登记制度和财务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挂靠单位要积极引导和推动这项改革工作,确保中介机构队伍不散、专业服务不间断。
(三)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对脱钩改制中介机构的各项申报材料要及时批复,确保这项工作如期完成。
八、八、脱钩改制工作其他事项
(一)挂靠事业单位、企业或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的脱钩改制工作,参照本通知执行。
(二)省、市(州)、县(市、区)自行批准设立的中介机构,参照本通知执行,按审核批准设立的权限负责实施脱钩改制工作。对符合改制条件的,按执业资格,向行业主管部门提交改制报告,经审查批准后。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重新设立手续;不符合改制条件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注销其执业资格。
(三)脱钩改制工作结束后,由省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公告全省中介机构。
九、九、切实加强对脱钩改制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省政府由常务副省长周伯华同志牵头抓这项工作,各有关市、州由分管的副市长、副州长负责;增加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人事厅、省司法厅、省编办为省清理整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清理整顿任务较大的省财政厅、省司法厅、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税局等单位安排一名副职领导负责,成立专门班子集中一段时间专抓。省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原抽掉的人员要到岗到位,加强日常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调度,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九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实行统一鉴证管理的规定
长春市人民政府
关于对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实行统一鉴证管理的规定
发布日期:1990-05-10 生效日期: 1990-05-10
发布部门: 长春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根据国务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领导小组〔1990〕4号文件精神,为加强对我市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统一鉴证管理,结合我市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特作如下规定。
一、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银行对建筑安装工程管理要各负其责。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是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建设项目登记、工程招投标、施工任务审批,签发施工许可证和施工管理,建筑工程合同登记等项行业管理监督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鉴证,监督检查合同的履行及调解仲裁合同纠纷等工作;建设银行主要负责对建筑安装合同的工程造价、结算办法、取费标准等经济条款的审查、监督工作。
二、凡在我市行政区内从事建筑安装的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所签订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一律由市、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统一鉴证管理。
三、各施工、建设单位在申请鉴证时,须携带下列文件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鉴证手续:
1、施工单位营业执照副本;
2、业经批准的计划任务书;
3、业经批准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4、工程建筑项目登记证;
5、业经批准的建筑位置批件;
6、中标通知书或施工任务批准书:
7、概、予算书:
8、合同书(全部正、付本);
9、用自筹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结合基本建设进行的技术改造以及道路、桥涵、房屋翻建、危房改造等项目,要有建设银行出具的建设项目存款证明书。
四、建设银行应根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书,给予办理拨款和结算。合同未经鉴证的,建设银行不予拨付勘察设计费和工程价款。
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设银行按职能对合同中的建设规模、工程拨款和结算、取费标准以及工程范围、工程质量等条款有权进行审查,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应限期修改。未作修改前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予登记。
五、凡外地来长施工的单位必须具有我市城乡建委审查批准的进城施工许可证、建设银行的开户证明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备案手续,方可进入我市建筑市场,承揽建筑安装施工任务。对不办理上述手续的,一律予以清理。
六、凡在我市行政区内从事建筑安装的施工单位,所签订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未经鉴证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责令赔偿经济损失及处以建设总额的1%到10%的罚款。执行罚款时,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并按规定上缴市财政。
七、建筑安装工程发承包双方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严格遵守合同条款,不得随意变更或废止合同。
八、勘察、设计合同委托方和承包方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吉林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审核登记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九、对一九九○年签订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必须自本文发布之日起履行鉴证手续。跨的在建、续建项目也须将合同副本送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否则将按本通知第六条规定处理。
十、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经鉴证后,应将合同副本送交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并具此签发《施工执照》、《开工许可证》。
十一、本规定由城乡建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设银行负责组织实施。
十二、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三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条件与审批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条件与审批.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条件与审批暂行规定》等文件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9〕5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条件与审批暂行规定》、《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实施暂行规定》和《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优惠待遇暂行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二月十二日
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条件与审批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明确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申报条件和审批规定,规范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分类:
省重点建设项目分为投产项目、施工项目和预备项目。投产项目是年内全部或者单项投产的项目;施工项目是已具备开工条件或者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预备项目是具备半年内开工建设条件但未开工的项目。
第三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基本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中长期投资发展方向;
(二)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符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要求;
(三)已经组建项目法人并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地点;
(四)建设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基本落实,能满足连续施工的 要求;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通过审批,具备半年内开工的条件。
第四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规模要求:
(一)工业及高新技术类项目。
1.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项目; 2.年产卷烟100万箱以上及配套技术改造项目;
3.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钢铁、有色、石化、建材项目;
4.投资额在l亿元以上的轻工、纺织、医药、食品加工、新材料项目;
5.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其他工业项目。
(二)能源类项目。
1.总装机1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项目;
2.燃煤发电单机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项目;
3.110千伏以上的送变电建设工程、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电网改造工程;
4.供气在3万户(包括工业用气折算户数)以上的城市燃气工程和配套的长输管道工程;
5.其他新能源建设项目。
(三)交通类项目。
1.高速公路和50公里以上的一级公路建设项目;
2.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特大桥梁或独立隧道建设项目; 3.投资额l亿元以上的机场扩建或3亿元以上的机场新建项目;
4.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新建、改建铁路干线或者铁路枢纽技术改造工程;
5.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航道整治工程,5000万元以上的港口工程、航电枢纽工程;
6.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或者年货物运输100万吨)以上的物流或者市场项目。
(四)农业、水利类项目。
1.防洪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建设项目; 2.洞庭湖治理及1亿元以上的其他水利工程;
3.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项目,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五)信息化基础设施类项目。
1.跨地区的光缆、微波通信干线和重要的通信、邮政枢纽工程;
2.新增、扩容交换机容量100万门以上的通信项目及其配套工程。
(六)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
1.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日供水10万吨以上的独立水厂、日 处理500吨以上的垃圾处理场项目;
2.10公里以上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
3.城市规划区内跨越主要河流、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桥梁; 4.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城市道路高架桥、互通立交桥。
(七)社会发展类项目。
1.5000座以上体育馆、3000座以上游泳馆、2000座以上(或者多功能)影剧院建设项目;
2.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的金融中心,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博物馆、文化艺术馆等建设项目;
3.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医院新建、扩建工程;
4.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本科院校新建、扩建工程;
5.其他重要的社会发展项目。
投资额3亿元以上,主体子项符合上述条件和标准的,可打捆列入重点建设项目。
第五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范围:
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的下列建设项目,可以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一)对全省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带动或者推动作用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等工业项目。
(二)在本行业中技术领先,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化项目。
(三)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或者省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项目。
(四)交通、能源、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大项目。
(五)防洪保安、民生、农业开发、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重大项目。
(六)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项目。
(七)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项目。第六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
(一)申报时间:每年10月1日前。
(二)申报主体:市州人民政府、省行业主管部门。
中央在湘单位投资项目,民营、外资项目,跨行业、跨地区投资项目,可由业主或项目法人直接向省重点建设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报。
(三)申报材料:
1.书面申请并附申请表(附后)、项目简介; 2.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3.初步设计批准文件; 4.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5.招标备案材料。
预备项目可免交1、2、3项材料。第七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审批:
(一)初审意见:由省重点建设办公室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符合条件项目进行初步审查,于每年11月底前提出下省重点建设项目建议名单。
(二)审查批准: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发文公布:由省人民政府发布,省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
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确定后,可根据执行情况,省人民政府于年中召开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一次调整。
第八条
其他规定:
在我省境内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即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不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不属于省重点支持范围的,不得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第九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湖南省__________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申请表
项目
名称
项目
地点
建设
规模
建设起
止年限
投资
来源
已批总投资
(万元)开累完成
(万元)年 计 划
建设
阶段
备注
投资
(万元)主要建设内容
新增生
产能力
注:l、在建设阶段栏中请注明全部投产、单项投产、施工、预备等类型。
2、建设性质分为新建和扩建。
3、投资来源分类:中央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债专项资金、部专项资金)、省级资金(省预算内资金、省专项建设资金)、银行贷款(注明银行名称)、利用外资、市州县自筹、企业自筹。
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实施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适用对象:省重点建设项目有关的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
第三条
办理方式:有关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确定并公布由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采取灵活办理方式,可实行集中办理、联合办理的,应当集中办理或联合办理。
第四条
办理时间: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全部行政许可应在3个月内办结。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开工报告、招标投标以及水利、林业、消防等各项行政许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当场决定条件的,有关机关应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不能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尽快办理,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项目法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受理申请的机关应当场或尽快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告知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第五条
收费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缴纳行政许可费用的,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需要先行缴纳的外,省重点建设项目可以在行政许可办结以后,依照该项目的优惠政策计算缴纳,数额较大的可以分次缴纳。法律、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收费的,行政许可机关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申请材料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免费提供格式文本。
第六条
特别许可:施工条件有特殊限制(如枯水季)或建设工期有明确要求的省重点建设项目,因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原因,3个月内未能办结全部行政许可,但初步设计已经批复,征地手续已依法办结,拆迁安置补偿已符合法定要求,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投标已经完成并办理了质量监督手续的,允许开工建设。
第七条
要求依照本规定第六条开工建设的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法人应将开工的理由、时间、未办结的行政许可情况书面报告省重点建设办公室,并继续要求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办理行政
许可。书面材料包括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征地拆迁及其安置补偿、招标及质量监督手续等。
第八条
有关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对依照本规定第六条开工建设的省重点建设项目,应抓紧办结行政许可手续,不得以未取得行政许可为由阻挠项目实施或实施行政处罚。
第九条
省监察厅、省重点建设办公室负责行政许可工作的督查督办。第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优惠待遇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减轻投资人负担,创造良好建设环境,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依法享受费用减免和条件环境优先保证待遇。
第三条
费用减免原则:省重点建设项目需要缴纳的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项目性质不同、减免幅度不同的政策,并按照下列顺序确定从大到小的减免幅度:
(一)以防洪、灌溉为主的水利项目。
(二)交通(含铁路、公路、机场、水运)、能源、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项目。
(三)重大产业(含机械和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通信等项目。
(四)其他项目。
服务性收费,提供服务方应当给予优惠。
第四条
费用减免程序
(一)申请:项目法人根据本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向省重点建设办公室提出费用减免申请。
(二)初审意见:省重点建设办公室与有关部门协商,根据项目不同性质,提出具体的费用减免建议方案。
(三)批准:省人民政府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
(四)执行:有关政府和部门,按照省人民政府的决定执行。第五条
建设条件和环境保障
(一)建设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优先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并配套安排其进场道路、供水、供电设施等临时用地。
(二)配套保障:电力、交通、电信、供水、供气、建材等部门和单位应优先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相关需求。
(三)协调服务:项目所在地政府和部门负责向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和良好施工环境。
第六条
被取消省重点建设项目资格的项目,其享受的优惠待遇同时取消。
第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
【发布单位】湖南省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2]11号 【发布日期】2002-03-20 【生效日期】2002-03-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2]11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二年三月二十日
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国发[1998]38号)。《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国办发[2001]40号)和《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9--2010年)》(湘政发[2000]1号,以下简称《规划》),特制定《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一、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目标。
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幅控制在10%以内;艾滋病病毒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控制在1/10万以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控制在40000例以内。
(二)主要工作指标。
到2002年底要达到的主要工作指标:
1.健康教育。力争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在城市达到70%,在农村达到40%,其中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的在校生达到90%;在高危行为人群和戒毒所。收容教育所、监狱、劳教所等被监管教育的人群中达到80%。
各市、州完成一个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健康促进示范社区的建设。
2.血液及血液制品管理。查禁一切违法采供血液和原料血浆行为;临床用血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并全部实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特殊情况下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单位自采自供的用血不超过5%。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全部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
3.监测检测。所有市、州和1/3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初步建立起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开展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全省建立50个艾滋病性病监测哨点。完善省级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的建设,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和单采血浆站艾滋病病毒检测阳性标本全部送省级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初步建立全省艾滋病性病监测与信息网络系统,力争完成监测检测50万人次。
4.医疗服务。全省医务人员接受艾滋病、性病防治专业知识培训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50%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医院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40%的乡镇卫生院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性病患者提供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
5.保险与社会救助。力争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逐步建立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救助的措施,力争50%的艾滋病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保健与生活照顾。
到2005年底要达到的主要工作指标:
1.健康教育。力争全省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在城市达到50%,在农村达到60%;在高级中学及以上学校在校生中达到90%以上;在高危行为人群中达到90%;在戒毒所、收容教育所、监狱、劳教所被监管教育的人员中达到95%以上。
各县(市、区)完成一个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健康促进示范社区的建设。
2.行为干预。在高危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与清洁针具的使用率分别达到50%以上。
3.监测检测。市、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进一步完善,2/3以上的县(市、区)疾病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建立起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开展艾滋病性病监测检测;艾滋病性病监测哨点增加到100个。部分重点市、州建立起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全省建成一个畅通、高效的艾滋病性病监测与信息网络系统,力争完成监测检测150万人次。
4.医疗服务。全省90%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医院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性病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75%的乡镇卫生院和婚前医学检查机构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性病患者提供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
5.专业培训。全省医务人员接受艾滋病性病防治专业知识培训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中,在从事艾滋病预防保健、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中达到100%。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
1.各级新闻媒体要有计划地定期免费刊播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促进无偿献血的专题节目、文章与公益广告,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省级和市、州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在相关频道或栏目中播放防治艾滋病性病、推广无偿献血的有关节目或公益广告;省、市、州主要报纸定期刊登防治艾滋病性病、推广无偿献血的报道或公益广告。省内有关期刊也要刊登有关文章和公益广告。每年12月“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期间,各广播电视和报刊要集中报道宣传运动开展情况,刊播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专栏节目与文章。
2.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教材,加强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指导,定期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所有普通初级中学以上的学校都要开设青春期和性健康知识、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的健康教育课程;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要对所有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禁毒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材料,开设专题讲座。
3.宾馆、酒店、发廊、桑拿等服务场所和其它营业性娱乐场所要放置宣传材料(品);机场、车站、码头、影剧院以及医疗保健机构等流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设置宣传橱窗,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
4.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乡村、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在村民(居民)和职工中宣传艾滋病性病的防治知识、无偿献血知识与禁毒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提高社区人群防病意识和预防保健能力。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示范社区纳入文明社区建设,针对社区需求,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疗护理和咨询关怀相结合的综合服务。
5.各行业主管部门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的教育纳入本系统职工在职教育培训计划,组织所属单位、职工开展健康教育。对劳务输出人员要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教育宣传;对旅游及其他出入境人员,要发放有关宣传材料,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基层人口学校要开设预防艾滋病性病和生殖健康知识的课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团体要把健康宣传教育纳入各自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面向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等人群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
(二)针对高危行为开展干预工作,减少人群中的相关危险行为。
1.依法打击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结合“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禁毒和禁吸毒、戒毒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对公安部门抓获的吸毒、卖淫、嫖娼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强制性艾滋病性病检查。编制教育读本,对所有戒毒所、收容教育所、劳教所。监狱中被监管教育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戒毒知识教育。
3.对所有生产用原料血浆供浆员与有偿供血员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科普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推行社会营销方法,健全市场服务网络,在公共场所设置安全套自动售货机,利用计划生育服务与工作网络和预防保健网络推广使用安全套。积极推广使用清洁针具,减少共用注射器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害。
(三)加强血液及其制品的监督管理,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蔓延。
1.大力推进公民无偿献血,努力提高血源质量。力争到2002年底,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率达到80%;到2005年达到90%以上。
2.严格血液质量管理与监督。到2002年底,全面完成市、州中心血站业务用房改造和设备配套建设;各县(市、区)基层血站和中心血库要完善实验室和采、储、供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严格执行采供用血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严格血液质量检测、检定,保证临床用血质量。继续执行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上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实行全员考核,不合格的一律调离采供血专业技术岗位。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督,对特殊情况经批准自采自供的临床用血和移植用的器官及其它人体组织严格实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等检测。
3.加强原料血浆市场和血液制品生产的监管。继续开展生产用原料血浆市场的专项治理,严格单采血浆站的管理、监督和检查校验制度,杜绝违法违规采供血浆行为。加强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切实规范购浆渠道,严格原料血浆质量复检与投料前“检疫期”制度,落实血制品病毒去除、灭活与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措施,2002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混浆投料后的核酸抽验。加强对市场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和监督。
4.依法打击非法采供临床用血和生产用原料血浆的违法犯罪活动。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集、销售、收购和使用手工采集原料血浆行为,对发现手工采浆行为的机构,吊销其《单采血浆许可证》;对收购手工采浆生产血液制品的企业,按制售假劣药品处理,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未经批准擅自采供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要依法严肃查处。加强监督和举报制度,严厉打击“血头”、“血霸”,及时发现和取缔地下“血站”、“浆站”。
5.严格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的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进行监督,依法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行为,认真落实采供血机构一次性采血输血器消毒毁形和集中回收措施。规范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加强消毒的监督监测,控制艾滋病的医院内感染。
6.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加强对理发店、美容机构等服务行业消毒的监督监测,对达不到消毒要求的要限期整改,直至吊销其卫生许可证。
(四)完善艾滋病性病防治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网络的建设。全省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要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性病专业科室,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基础设施装备建设,积极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宣传、监测、培训和针对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等工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与人员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采供血机构以及单采血浆站,要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和筛查、检测工作。
2.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医疗服务条件与环境。按照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要求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加强县以上传染病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传染科的建设,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规范化诊断、治疗、护理和其它医疗服务。2002年,市、州以上城市和艾滋病高发的县(市、区),至少要指定一所具备基本条件的医疗机构,收治需住院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采用医学干预,对婴儿采用人工喂养等方法,控制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预防、治疗、护理体系,建设社区专业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实施医疗照顾与关怀,营造有利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治疗、康复、学习、生活的环境。开展艾滋病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3.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利用医疗服务的能力。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同等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基金给付范围,按规定支付。对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纳入当地民政部门的社会救济。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可设立艾滋病社会救助基金。鼓励开展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
4.规范性病医疗服务。严格性病医疗机构的准入审批,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对性病医疗服务质量和性病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把宣传提倡安全性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性病艾滋病预防保健咨询等纳入性病诊疗服务范围。对确诊的性病患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的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艾滋病传染源。继续开展性病诊疗服务市场的整治,坚决依法查处违法行医,取缔非法性病诊疗机构。
(五)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培训。
全省统一组织,省、市、州、县(市、区)分级负责,利用医学院校学生的学校教育和在职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医学教育等,在卫生系统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对从事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验检测、采供血(浆)等各类人员,进行相关理论、技能的专业培训,纳入执业资格的实践技能考试考核。
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策略和方法纳入各级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岗位培训,进行政策制定与评价方法的学习。
(六)健全艾滋病性病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
1.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以疾病控制机构为主体,覆盖疾病控制、医疗、保健和采供血(浆)机构的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网络,形成艾滋病性病搜索、调查、采样、筛检、确认、报告及预防与控制的监测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生物学、人口学、行为学以及社会学监测。建立健全实验室检测网络和质量控制系统,加快省级艾滋病监测检测中心和重点市州、县(市、区)疾病控制机构艾滋病实验室的建设。
2.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将艾滋病性病信息网络建设纳入全省卫生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包括监测、检测、疫情和临床服务在内的信息网络系统。加强疫情信息的统一管理,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单采血浆站以及其它卫生机构开展艾滋病性病实验室检测与临床诊断的信息资料,要报告同级疾病控制机构,并逐级上报卫生行政部门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各级政府调整完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七)开展艾滋病防治研究的合作与交流。
结合我省实际,将艾滋病防治研究列为省重点科技研究项目,开展艾滋病流行病学、安全输血、临床治疗、药物开发等研究,探索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方法,针对防治措施与方法进行经济学评价与应用性研究。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艾滋病防治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推广应用国内外适宜的科学防治方法和措施,提高我省艾滋病防治的科技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组织领导。
省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协调会议负责全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组织协调,对各部门、各地的工作定期组织督促、检查,研究处理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省协调会议办公室负责对《实施意见》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总结交流经验,促进《实施意见》的落实。各市、州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地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要根据《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加强指导和检查督促,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确保《实施意见》目标如期实现。
(二)落实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部门责任。
建立和实行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部门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湖南省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协调会议各组成单位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协调,密切配合,把本部门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任务与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防治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卫生执法监督,落实各项防治技术措施,努力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疫情,逐步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
(三)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
加强调查研究,适时制定我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积极研究制定相应保险制度,逐步解决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风险问题。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干预力度,降低人群中的高危行为,控制艾滋病性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艾滋病性病防治经费投入。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经费投入,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省设立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专项经费,由省卫生厅根据全省防治工作任务制定使用计划,经专家论证并报省财政厅核审后,用于全省艾滋病监测、干预。宣传、培训、研究和组织协调等工作。该项经费采用项目管理方法使用。各市、州和县(市、区)财政也要根据当地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经费。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和社会各界捐助,拓宽筹集资金渠道。有条件的市、县,经批准可设立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基金。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专项经费的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强督导和考核评价工作。
1.根据《规划》和《实施意见》,组织多部门、多学科参与,制定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为考核评价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工作目标、指标与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2.认真落实自查、总结和检查督导制度。各市、州人民政府要逐年对本辖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进行自查,并作好总结,报省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协调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从2001年起,省每年对各地、各部门执行《规划》和《实施意见》的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定期召开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会议,通报情况,总结交流经验,促进《规划》和《实施意见》的落实。
3.在抓好《规划》中期考评的同时,省政府在2005年组织对《实施意见》的终期考核评价工作,对如期实现《实施意见》目标和工作指标的市、州、县(市、区)与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湖南省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协调会议各组成单位工作职责
为推动我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国家有关部委局(团体)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职责》和《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9--2010年)》,确定省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协调会议各组成单位的工作职责如下:
一、省委宣传部
根据全国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的原则和部署,参与制定和部署全省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计划,协调和督促各级宣传部门与新闻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做好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
二、省计委
1、组织制定我省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机构所需基本建设投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列入基本建设计划。
3、会同省科技厅将防治艾滋病性病科研项目列入省优先项目。
三、省科技厅
1、负责把防治艾滋病重点科研项目列入省相关科技计划,会同省计委将防治艾滋病性病科研项目列入省优先项目。
2、会同省计委、省卫生厅、省计生委、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制定我省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
3、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普宣传和有关技术服务。
四、省财政厅
1、根据艾滋病疫情控制工作的需要,负责安排由省财政承担的艾滋病防治经费,督促市。州、县(市、区)财政部门安排相应经费,并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效益评估工作。
2、会同省计委、省卫生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制定我省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五、省卫生厅
1、会同省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我省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指导方案,协调和指导实施,并负责日常工作。
2、配合或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3、负责组织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与管理,制订有关技术标准,组织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技术指导。
4、负责艾滋病性病专业机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及其他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等工作的各类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5、协调联络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团体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活动,公布并组织交流疫情和防治信息,提供技术服务。
6、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开展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性病的研究。
六、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
1、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工作纳入各自工作计划,广泛、持久地宣传艾滋病性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报道有关防治工作的情况。
2、组织、督促各广播电台、电视台按照《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9-2010年)》和《湖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将防治艾滋病性病内容列入日常宣传报道计划,做好公益性的宣传工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提高宣传报道质量。
3、组织、督促各报刊杂志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知识列入组稿计划,定期刊载。
七、省公安厅
1、坚决打击和取缔卖淫嫖娼、吸扎毒、非法采血(浆)活动。
2、配合卫生部门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管理法规,参与有关调研及防治措施的实施。
3、负责收容所、看守所和戒毒所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对被收容教育的卖淫嫖娼及强制戒毒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艾滋病性病检查与治疗。
4、配合省卫生厅加强对流动人口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研究制定针对流动人口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措施与办法并组织实施。
5、配合省卫生厅做好对湖南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组织协调工作。
八、省司法厅
1、配合卫生部门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管理规范,参与有关调研及防治措施的实施。
2、承担对在押罪犯和劳教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按有关规定进行性病检查与治疗,协助卫生部门进行艾滋病性病的监测。
3、会同省卫生厅制定艾滋病性病防治有关法规的宣传计划,承担有关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
九、省教育厅
1、负责在全省各类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成人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并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和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成人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健康教育计划。
2、负责研究制定有关青少年学生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学的政策。
3、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外国留学生艾滋病的监测管理和出国留学人员宣传教育工作。
十、省计生委
1、结合计划生育工作,指导各级各类计划生育机构,在育龄人群中开展性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性病传播的宣传教育,并提供咨询和服务。
2、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推广使用避孕套等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用品。
3、根据国家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具有防治艾滋病性病作用的新型避孕技术的科研计划,并组织实施。
十一、省人事厅
1、研究解决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和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2、制定鼓励专业人员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
十二、省侨办、省外经厅、省经贸委、长沙海关、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对有关艾滋病性病对外合作项目的立项优先安排、审批并协调运转。
2、组织对本部门直属单位出国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并组织对援外和承包劳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对用于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进口设备、试剂减免税的审批。
4、开展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落实有关艾滋病监测措施和进口血液制品的查禁工作。
十三、省旅游局
1、负责对宾馆、饭店和旅游服务行业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其从业人员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2、负责出国旅游人员出访前的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3、配合卫生部门落实有关人群的艾滋病性病监测措施。
十四、铁道部门、省交通厅、省民航局
1、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并利用车站、码头、机场及交通工具等场所,对旅客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
2、组织对本系统及直属单位职工进行艾滋病性病的预防和宣传教育,并组织对援外和承包工程劳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五、省民政厅
1、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示范区纳入文明社区建设。
2、负责对因艾滋病致贫、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救济,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
3、对收容遣送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协助卫生部门做好艾滋病性病监测。
十六、省劳动保障厅
1、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解决城镇职工中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的办法。
2、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积极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
3、配合有关部门在城镇职工中进行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七、省民委
1、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并提供民族州、县(市、区)少数民族特殊的风俗习惯资料,开展有关调查,提出改进意见,协助处理宣传工作中涉及民族关系的特殊事宜。
2、负责安排、指导、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
十八、省工商局
1、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卖淫嫖娼、吸毒、扎毒、贩毒活动,加强对娱乐和服务场所经营活动的管理,督促娱乐和服务场所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
2、配合卫生部门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的规范管理,支持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和公益广告工作。
十九、省药监局
负责对艾滋病的治疗药品、诊断试剂以及预防用品的审批、质量监督,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及其产品进行监管。
二十、省军区、省武警总队
1、根据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做好军队的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2、协助和支持地方做好各项防治工作。
二
十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
配合卫生、宣传、政法、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做好职工、青年、妇女防治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并动员他们参加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公益活动。依法维护职工、青年、妇女中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合法权益。
二
十二、省红十字会
协助政府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动员红十字会员和红十字会志愿工作者积极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
省其他各有关部门均应根据国家和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要求,按照各自职责,结合各自情况和特点,加强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共同做好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
各市、州参照上述职责,制定本地区有关部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职责。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的
【法规名称】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颁布部门】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字号】 宁政办发[2010]29号 【颁布时间】 2010-04-02 【实施时间】 2010-04-02 【效力属性】 有效 【正
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人口计生委、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国资委拟定的《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的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一0年四月二日
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的实施办法
(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国资委 2010年3月)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企业退休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08〕211号),现制定我市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以下简称“一次性奖励”)的实施办法如下:
一、一次性奖励的享受对象
(一)199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市市属及市属以下企业退休,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中未享受加发5%的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退休人员(按省政府139号令计发退休待遇的持证退休人员)。
(二)199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在企业改制中与所在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并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未享受加发5%的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人员。
(三)符合(一)、(二)奖励条件已死亡的退休人员。
(四)2009年1月1日以后持证退休职工的一次性奖励金由企业在办理退休手续时支付。
二、实施一次性奖励的方法步骤
(一)人员培训
由市人口计生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及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和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
(二)宣传告知
1、市、区县利用政府网站、报刊、电视传媒等多种形式,宣传一次性奖励集中登记相关事宜。
2、社区告知,所有社区(村)和住宅小区张贴《一次性奖励集中登记通告》。
3、企业告知,由企业所在地街道(镇)向企业下发市政府有关文件和《一次性奖励集中登记通告》。
4、邮函告知,对居住外地人员,由市、区县人口计生部门或企业通过邮局发放《一次性奖励集中登记通告》。
(三)集中登记
1、登记地点
(1)企业持证退休职工,到退休时所在企业进行登记。
(2)兼并、转让、改制前的企业持证退休职工,到兼并、转让、改制后的企业进行登记。
(3)《市政府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08〕211号)文件发布之日(2008年12月3日)前已依法破产企业的持证退休人员到其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镇)进行登记。
(4)在企业改制中与所在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并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08年12月31日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到其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镇)进行登记。
2、登记要求
(1)企业、街道办事处(镇)通过一次性奖励信息平台比对,确定持证退休人员没有享受加发5%退休金待遇的,允许其登记。
企业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集中登记点查询1996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期间,本单位退休人员退休时基本养老金计发情况,自行进行比对。
街道办事处直接在一次性奖励信息平台上比对破产企业人员和本办法“一次性奖励的享受对象”第(二)条规定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计发情况。
(2)符合条件的持证退休人员填写《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企业退休人员一次性奖励金申领表》(以下简称《申领表》)。
《申领表》可在企业或街道办事处(镇)领取,也可从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下载。企业可到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集中领取。
(3)所需证件
①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子女的《身份证》;②《结婚证》、《离婚证》;③《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独生子女证》(原件及复印件);④《职工退休养老证》和《社会保障卡》。
(4)符合条件的已死亡人员由其法定继承人凭个人身份证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四)审查核实
1、企业和街道办事处(镇)审核、公示
在企业登记的人员,由企业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名单,在企业张榜公示7天后,将名单汇总表及电子文档,报企业所在地街道(镇)一次性奖励办公室。
在街道办事处(镇)登记的人员,由街道(镇)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对审核符合条件的对象名单,在街道公示7天后,将名单汇总表报区(县)一次性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
2、街道办事处(镇)对企业上报名单复审汇总。
街道办事处(镇)一次性奖励办公室对企业上报的名单汇总表及电子文档进行复审,签署意见返回企业,并上报区(县)一次性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
3、区(县)审定
区(县)一次性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审定奖励名单。
对有异议的,由街道办事处(镇)、企业负责重新核查。
对不符合一次性奖励条件的对象,街道办事处(镇)负责签署《不符合一次性奖励通知书》,告知本人。
(五)转让、改制后支付一次性奖励金有困难的企业的申报
转让、改制企业支付转让、改制前的企业持证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金确有困难,符合困难企业认定标准(具体标准由市相关部门另行制定)的,可在完成集中登记后,凭有效证明文件,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解决。
(六)奖励金发放
奖励金由企业支付的,企业应将发放计划报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一次性奖励办公室,并组织向奖励对象发放。
奖励金由市和区县财政负担的,由一次性奖励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同级政府批准,财政部门将应负担的奖励金分别拨至市、区(县)人口计生部门,并由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组织发放。
(七)检查监督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了解和掌握一次性奖励工作进展情况,对企业落实兑现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此项工作基本结束后,区(县)政府要将一次性奖励政策落实情况总结上报市政府。
三、相关部门职责
一次性奖励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共同配合。人口计生部门负责一次性奖励的组织协调工作,做好一次性奖励相关政策解释、人员培训及对象登记审核工作,参加对一次性奖励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与监督;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提供企业退休人员退休时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情况,参与企业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对象的登记审核、困难企业及破产企业会审和认定工作,参加对一次性奖励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与监督;财政部门参与困难企业及破产企业会审和认定工作,负责做好由财政负担的一次性奖励金安排及资金下拨工作,对区县财政负担的一次性奖励金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国资委、发改委、经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部门参与对困难企业及破产企业的会审和认定工作,督促企业一次性奖励金的发放、免税政策的执行,参加对一次性奖励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与监督;法院提供破产企业相关情况;档案部门协助做好企业退休职工相关档案查询等工作;信访部门做好相关人员上访解释疏导工作;监察部门负责组织一次性奖励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与监督;工会协助做好一次性奖励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