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研究与分析

时间:2019-05-12 14:3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研究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研究与分析》。

第一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研究与分析

【法规名称】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颁布部门】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查看

【发文字号】 青政办发[2004]63号

【颁布时间】 2004-08-12

【实施时间】 2004-08-12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创现代化名牌企业的步伐,增加企业及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企业信息化为主体,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根本,以信息人才和政策环境为依托,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动行业和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青岛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自主发展、开放竞争,应用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引进、强化创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联动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人才、信息企业和信息环境六大要素,力争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一)2010年目标

1.全市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20%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软件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2.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应用取得明显实效,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九十年代中后期水平。

3.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全市形成100个重点行业的信息技术运用示范企业。

4.企业信息化取得明显实效,重点企业的内联网建成率达到100%,外网应用率达95%以上,1000家企业电子商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5.工业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新产品的电子技术应用比重达50%以上。

6.构建嵌入式软件共性技术开发基地、专用集成电路开发基地,形成一批市级信息资源平台,推动行业及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

(二)任务

1.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十一五”期间,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76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7%,产业整体水平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主要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根据全市确定的六大产业集群战略,实施一批有发展前景、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对全市经济发展能产生倍增器和孵化器作用的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

(2)软件业。软件产业作为我市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争取在3—5年内,把高新区软件园和市南软件园建成国内一流软件园和重要软件出口基地。两个软件园中的软件企业达到400家,占全市软件企业的60%以上;软件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占全市80%以上。对一些实力较强的软件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立足青岛,面向全国,发挥各自业务专长,努力开拓市场空间,力争3—5个软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确保5年内至少有1家企业突破10亿元。

(3)信息服务业。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信息化环境,加快区域性信息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应用软件、网络服务和系统集成服务等知识型的现代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其向网络化、社会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开展电子政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服务、咨询服务、中介服务,引导信息需求,培育信息市场,实现信息产品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发展。

2.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我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橡胶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四大传统产业。

(1)纺织服装行业。以产品设计电子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纺机设备智能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为优化升级目标,重点提高纺织、印染、化纤、家纺和服装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应用信息技术加大对纺织服装行业落后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改造,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工厂生产监测管理系统、工艺数据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十一五”期间,服装骨干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100%,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智能化水平在国内领先。

第二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期数: 第十三期

总期刊数: 总第七十六期

成文日期: 2004-8-12

编号: 青政办发[2004]63号

标题: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创现代化名牌企业的步伐,增加企业及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企业信息化为主体,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根本,以信息人才和政策环境为依托,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动行业和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青岛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自主发展、开放竞争,应用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引进、强化创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联动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人才、信息企业和信息环境六大要素,力争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一)2010年目标

1.全市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20%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软件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2.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应用取得明显实效,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九十年代中后期水平。

3.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全市形成100个重点行业的信息技术运用示范企业。

4.企业信息化取得明显实效,重点企业的内联网建成率达到100%,外网应用率达95%以上,1000家企业电子商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5.工业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新产品的电子技术应用比重达50%以上。

6.构建嵌入式软件共性技术开发基地、专用集成电路开发基地,形成一批市级信息资源平台,推动行业及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

(二)任务

1.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十一五”期间,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76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7%,产业整体水平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主要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根据全市确定的六大产业集群战略,实施一批有发展前景、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对全市经济发展能产生倍增器和孵化器作用的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

(2)软件业。软件产业作为我市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争取在3—5年内,把高新区软件园和市南软件园建成国内一流软件园和重要软件出口基地。两个软件园中的软件企业达到400家,占全市软件企业的60%以上;软件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占全市80%以上。对一些实力较强的软件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立足青岛,面向全国,发挥各自业务专长,努力开拓市场空间,力争3—5个软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确保5年内至少有1家企业突破10亿元。

(3)信息服务业。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信息化环境,加快区域性信息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应用软件、网络服务和系统集成服务等知识型的现代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其向网络化、社会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开展电子政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服务、咨询服务、中介服务,引导信息需求,培育信息市场,实现信息产品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发展。

2.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我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橡胶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四大传统产业。

(1)纺织服装行业。以产品设计电子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纺机设备智能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为优化升级目标,重点提高纺织、印染、化纤、家纺和服装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应用信息技术加大对纺织服装行业落后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改造,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工厂生产监测管理系统、工艺数据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十一五”期间,服装骨干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100%,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智能化水平在国内领先。

(2)食品饮料行业。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重点提高食品饮料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十一五”期间,80%以上企业的主要生产线和关键设备采用自动控制技术,食品饮料机械的主要产品基本实现机电一体化与光机电一体化。支持几家名牌企业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结合生产工艺的改进,改造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重点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预测(CAT)、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控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销售、采购、库存、配送、物料等管理,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3)化工橡胶行业。以研究开发和推广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和在线检测技术、化工流程工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应用以及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主要目标,重点搞好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轮胎、化肥等领域计算机生产控制与优化技术、化工故障诊断技术、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工程设计技术等的应用。以提高企业自动控制水平为突破口,推进全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选择重点企业开展分子设计技术、仿真技术试点。建立和完善各行业的专业信息网,扶持满足化工橡胶行业特点的中介网络。

(4)机械装备制造行业。重点提高汽车等工程机械和机床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其中,汽车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汽车传动和行驶控制、汽车安全及故障诊断、车身控制、汽车信息系统及种类汽车音响、汽车制造信息标识和维修服务电子设备、汽车用IC和各类元器件。“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应用率达到95%,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应用率达到80%以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率达到50%以上;数控车床、数控锻压机床和成套数控生产线等产品的产量和国

产化水平在国内领先。

应用先进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和管理的科学化;开发和应用虚拟制造技术和并行工程技术,提高机械产品的功能层次和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提升生产过程柔性化、自动化水平;应用企业资源计划,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开发和应用网络化制造技术,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计算机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改造优化的机电产品,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投入

1.增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投入。有关部门在安排计划时,应在基建、技改、科技三项费用等方面,适当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倾斜,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各级政府对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咨询服务机构和重点应用示范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3.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从社会上筹集资金。充分发挥银行在资金筹措中的主渠道作用,金融机构要简化贷款程序,积极安排贷款,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的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各级担保机构要对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积极提供贷款担保。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参与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设示范工程,实行分类指导

1.建设行业示范工程。在不同的行业、重点领域树立信息化建设典型,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扩大示范效应,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信息化建设。2.组织相关部门的专家对重点行业信息化工作进行调研、评估,加强分类指导。

(三)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在企业推行管理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公司董事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的人员,建立专业技术岗位年薪制、一次性奖励、项目承包、利润提成,在工资和奖金上向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倾斜,以及建立技术要素股份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依托组建股份制公司,采取政府、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多元投资的新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加强市场化运作,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鼓励、引导工程技术研究机构、生产力促进机构等各类技术开发和中介服务组织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国内外优秀的软件供应商联合,围绕优秀软件产品、系统的推介、咨询、培训、二次开发、集成、监理等各环节,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风险,促进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的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择优选择服务机构给予重点支持。

(五)改革投融资体制,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1.优化政府资金的投入方式。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吸纳带动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的投入。政府用于软件产业发展方面的资金,应主要用于支持软件园区骨干企业的发展和对获得国家、省、市创新基金的软件企业进行资金配套。

2.实施资金倾斜政策。市计划、财政等部门在安排计划时,适当把基建、技改、科技三项费用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倾斜。政府要在资金上对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咨询服务机构和重点示范项目进行大力支持,每年拿出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六)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良好环境

1.落实好国家、省、市已经出台的关于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政策。在“双软认定”、产业基地建设、税收优惠政策、软件政府采购、投融资体系和机制建立、软件出口以及软件市场监管等方面要下大力气,力争取得实效。在2003年完成软件企业及软件产品退税总额4000万的基础上,保证每年的应退税款及时足额返还。

2.支持公共技术开发,构建面向工业信息化的支撑服务体系。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方面的服务,降低软件企业在新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风险和技术门槛,带动我市更多的软件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为工业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成立专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机构,组织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

建立开放式的青岛市企业和产品数据库,树立青岛经济网上形象;以企业商务在线为基础,联合各大信息网络服务商和“窗口”网络单位,构建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全市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年内,选择100家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试点。

3.完善技术交易市场,营造企业利用外部信息技术的社会环境。在全市树立技术商品的新观念,形成尊重技术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交易市场。政府要积极引导,规范技术交易市场,提供信息发布,让软件企业和应用企业相互了解,各取所需。

4.搭建青岛软件出口核心平台,为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服务。走软件国际化道路,是我市引进国际尖端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捷径。要利用政府形象和政策支持帮

助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快速发展我市的软件出口;以政府支持为依托,骨干企业为支撑,组建市软件出口联盟,建立面向国际的核心运营平台,形成我市软件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和窗口,进而推动我市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充分利用政府城市间交往和国际合作机会,推介宣传本地企业,帮助促进企业向外发展。

5.启动“数字青岛”工程。借“奥帆赛”东风,迅速启动“数字青岛”工程,尽快实施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城市一卡通、“诚信青岛”、“平安青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地下管网设施、海洋资源信息化等一批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组织,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协调作用和资源优势,通过对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支持,给企业以市场机会,提高行业竞争力,借此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完善青岛市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青岛市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功能

以“中国·青岛”综合城市门户网站为依托,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应用服务托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在全面宣传青岛、推介青岛的同时,通过搭建企业门户、网上招商、电子商务等全市统一的应用平台,进一步吸纳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信息网络入网互联,形成区域性信息网络互联中心,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八)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组织领导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按照全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切实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放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与全球经济融合步伐的战略高度,放在重振传统产业雄风的突出地位,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在规划、组织、投入、人员和措施等方面,认真加以落实。

第三篇: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对《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的意见与建议

敬启者:

经认真阅读新津县送交的《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特提出如下意见与建议,请批评指正。

1、建议在《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中提出工业化的“新津速度”这个概念,并放在重点位置加以说明。主要理由是:(1)新津工业基础过去相对薄弱,如果没有速度,就无法进行跨越式发展;(2)工业发展速度是表现工业生产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主要反映工业生产的物量动态变化情况。如果没有速度,就无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主导产业。新津在强调工业发展速度方面的主要经验是:(1)将强调工业发展速度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重点放在了以化工、新能源、新型材料产业的形成和壮大发展方面,2007年重点引进了华通集团、天威硅业、中蓝晨光等重大项目。全县工业集中度达到了62%;(2)将强调工业发展速度与重点项目的实施紧密结合起来,例如,2007年将华通集团引入到新津工业园B区,使其下属的腾中机械项目从立项、规划、基建到生产开工,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5月20日签约,7月2日动工,年底就形成9万平方米的17栋工业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和1.5万平方米的中心测试楼;(3)将强调工业发展速度与创造工业增加值紧密结合起来,2007年全县共实现工业增加值32.49亿元,增长25.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13亿元,增长32.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成都各区县第二名。

2、建议在《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中强调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理由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制度创新是根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决消除一切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市场配置资源和引导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攻坚,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实现了新的突破。2007年新津工业园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新津工业园设立了一办三局,使企业入园从项目论证、项目签约、立项、规划、建设投产、技术改造扩能到后期服务,形成了一条龙的服务体系。这样,减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政府权力,降低行政成本,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快了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的建设。

3、建议在《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中强调重点项目的储备,以推进项目的“五个一批”作为实现的抓手。这“五个一批”是:引进一批,落户一批,建成一批,投产达效一批和储备重点项目一批。

4、建议在《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中强调探索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主导、以商招商、成片开发、规模经营、物流配套、金融担保”的模式进行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政府探索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和服务三大体系,设立专门的担保公司作为实施平台。

以上意见与建议,仅供参考。

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罗珉

2008年2月1日

第四篇: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为使我市农业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为使我市农业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现就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主要任务,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关键,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上项目为切入点,以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大上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十一五”期间,以打造乳品、肉类、果蔬菌、中药等四大产业支撑。实现产业化经营总量大跨越。到201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总量比2005年翻一番,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年均增长3%,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具体工作要实现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打造产业集群。重点在奶业、肉类、玉米、果品、蔬菜、中药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率先突破,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到201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其中超亿元的达到20家,超10亿元的达到10家。

二是着力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到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之比达到1:1以上。

三是着力培育优质名牌产品。广泛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培育一大批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名牌产品,到2010年,全市农产品及加工品达到省级名牌产品的30个以上,农产品及加工品注册商标达到340件以上,其中著名商标25件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四是着力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全市70%的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基地与龙头企业相配套,十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基本上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合同化销售。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坚定不移的实施农业对外开放,狠抓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

坚定不移的实施大开放战略,紧紧抓住南资北上和京津冀一体化,特别是京冀政府签署的《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的机遇,加大对北京的开放力度,通过组织小团队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系列活动,引进大项目。以一批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来拉动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财政增税。一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抓项目,二是围绕生态建设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抓项目,三是围绕国家、省确定重点扶持的产业抓项目,四是围绕市场需求抓项目。在项目建设上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项目谋划。在各县区认真谋划农业项目的基础上,市里在打破行政区划,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谋划论证储备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100个,并实行动态管理。二是项目招商。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全天候的招商引资引智活动。三是项目的签约。对有合作意向的项目,特别是对高科技项目和对产业发展有标志性作用的项目要尽可能满足投资方的要求,促其项目尽早签约。四是项目开工达产。对已签约项目,通过全方位服务保证资金足额及时到位,按时开工建设,对已开工和已建成项目,搞好跟踪服务。确保全市每年建成投产和新开工建设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达到100个。每年通过开放招商引进项目不低于50个。狠抓“111”行动计划的落实,市县两级每年滚动抓好81个农业产业化标志性重点项目的督导落实。

(二)坚定不移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努力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现代农业是靠龙头企业带动和发展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龙头企业建设上做到三个一批:一是引进一批。全市结合主导产业,认真谋划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重点是牛奶、肉牛、生猪、果品、蔬菜、中药深加工项目,在搞好项目论证,提高项目亲合力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可用的手段,争取把国内外的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伊利、蒙牛、三元、光明、汇源、双汇等企业引到承德办企兴业,借助外力迅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时对已新开工的承德三元公司、国润立德公司、承德大发食品公司、承德中兴农牧公司等新项目创造宽松的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争取早日达产达效;二是搞强一批。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露露集团、怡达集团、山庄集团、长城种业、三北种业、裕丰种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股票上市和增发新股,实施“捆绑”战略,通过走兼并控股、低成本扩张、强强联合之路,提高产品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企业年销售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使其早日成为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三是做大一批。对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的绿源公司、润隆公司、红源果业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要优化经营机制,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和开发,不断完善经营机制,健全市场网络,使企业尽快上规模、上水平。四是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对年销售收入已达500万元以上,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要通过资源整合,资金整合、人才技术整合和合作制、股份制等方式,迅速扩大规模,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五是要积极放手发展一批。对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政策,集中扶持,尽快扶优扶强。

(三)坚定不移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切实抓好基地建设

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全市继续围绕资源、气候优势建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结合生态建设建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专业村,实施千村农户增收工程。

一是突出发展畜牧业。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以承德三元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加工企业为龙头,在重点抓好肉奶牛产业的同时,继续抓好生猪、养羊、禽产业建设。奶牛产业实施百万吨奶工程,以规模小区养殖为主要形式,做到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单产两手抓,重点建设丰宁、围场、滦平、双滦250个奶牛专业村。2007年全市鲜奶产量要达到40万吨。肉牛产业以承德三元、隆化挑战集团、围场牧原等肉牛加工企业为龙头,实施“小母牛”工程。扩大养殖规模,重点在围场、隆化、承德县、平泉等县发展50个万头肉牛乡镇,300个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一是鼓励养殖户大力养殖基础母牛,扩大自繁量,二是建立肉牛育肥小区,扩大育肥数量,提高育肥档次。生猪产业紧紧抓住北京三元集团、华都集团、北京资源集团、明慧集团进入承德的机遇,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小区及猪沼菜三位一体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同时依托国润立德大力发展“无抗猪”,把承德建成全国最大的“无抗猪”基地。禽产业以北京大发正大集团、北京金星鸭业、围场宏远肉鸡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鸡鸭养殖小区,把承德建成北京大发正大最大肉鸡出口基地和北京金星鸭最大的养殖加工基地。

二是优化调整种植业。全市充分发挥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和中药产业。蔬菜产业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重点,除在适宜区扩大规模外,下力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提升蔬菜品质,叫响承德时差菜和设施菜品牌;食用菌产业充分发挥全市生态建设后食用菌原料充足和气候适宜食用菌生长的优势,继续以平泉为重点,发展食用菌园区,不断扩大食用菌规模,重点抓好提质提效。中药材产业结合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药间作、林果间作,重点建设热河黄芩、热河柴胡、金莲花、丹参等为主要品种的地道药材和西洋参等。引进中药材品种和中药材GAP专业化生产基地,加快现代中药园区和地方药植物园建设。同时,实施“热河中药材振兴工程”。加强规范种植技术研究和产品深度开发,强化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传统“热河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快发展林果业。以实施山杏、板栗、刺槐、速生杨、沙棘五个百万亩和苹果、山楂、特色果、桑蚕、花卉等五个十万亩工程为重点,建设经济林、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桑蚕六大林果商品基地,新发展林果基地265万亩。以兴隆、宽城、承德三县为重点,建设260个林果专业村;按照优势果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规模发展的原则,努力实施果品区域布局优化工程、结构调优工程、提质增效工程,带动和促进果品及相关产业发展;以兴业造纸、宏森木业为龙头,加快林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推进林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花卉产业;以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为主,与京津紧密合作,创造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旅游格局;发挥蚕茧质量优势,建设外向型蚕茧基地;围绕沙棘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将沙棘产业做大、做强。

(四)坚定不移抓好利益连接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重要纽带。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又可以大大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农

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专业协会。到2010年,全市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0家以上,力争使50%以上农户加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户收入比非入社户提高20%以上。

三、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

(一)加大各级财政的扶持力度

1、市、县两级要设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每年市、县两级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要达到省级扶持资金的10%和5%,主要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扩能、技改、上大项目的贷款贴息等。

2、加大农业项目的前期投入。市、县两级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大项目的前期投入。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项目资金,用于前期费用。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项目投产后由所在地财政按固定资产投资5‰的比例实行以奖代补。

3、整合农口资金,扶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农口资金,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打捆使用,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

(二)实行用地、用电、用水、交通四优先

用地优先。重点龙头企业建设项目用地视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土地管理部门在安排用地计划时,要优先保证。龙头企业兴办畜禽养殖场等视同农业用地。用电优先。对符合农业生产用电规定的种养基地,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用水优先。龙头企业生产和基地种植养殖用水,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水定额,合理核定用水计划,依照有关程序组织水资源并办理取水许可手续。交通优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对于运输农产品的车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数量占货物重量的80%以上)免征过路过桥费。同时,各通行收费站对于运输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车辆,要优先安排通行。

(三)加大智力投入,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要把引智、培训作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举措。一是龙头企业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市县人才管理部门要最大限度的给予提供。二是市级每年要举办1-2次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厂长(经理)培训活动,提高素质。三是加大对种植、养殖户、经纪人的培训,不断提高种养技能。

(四)实施品牌战略

市、县财政设立专项基金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荣获国家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执行河北省人民政府冀发[2003]9号文件规定(省政府奖励30万)外,市政府一次性奖励10万元。龙头企业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并成为主要产品(占销售产品的50%以上)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得省名牌产品及河北省著名商标的,市政府奖励5万元,企业所在县区同时奖励5万元。

(五)为龙头企业提供金融支撑

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发挥支农信贷主渠道作用,把扶持农民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机制,增加对农业产业化信贷资金的投放。市扶贫办每年拿出一定额度的扶贫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种植、养殖业贷款贴息。要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为种养基地农户担保,县区财政贴息的办法,各县区都要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农发行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主渠道作用,通过继续开展“伴百家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成长”活动,每年投向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达到10亿元以上。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要按照职责范围,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优先开展贷款担保业务。农行、承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给予贷款支持。

(六)为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市、县(区)、乡镇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调度,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承担对龙头企业管理和培训任务;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农业产业化领导

小组办公室对龙头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对龙头企业的检查、评比实行登记制度;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国土资源部门对农业龙头企业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要优先优惠办理;建设部门对龙头企业办理地上附着物登记、产权变更等给予支持,对办理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大限度的给予免、减、缓。各种中介机构为农业产业化开展服务,所收费用一律按最低价标准收取;工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龙头企业申报商标、名牌和产品出口要提供积极主动优质服务。发展与改革委、财政、商务、税务、银监局、供销社,要继续重视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畜牧水产、水利、林业、气象等部门,各司其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要及时为龙头企业和基地提供信息服务。新闻单位要加大对产业化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产业的知名度。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扶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

第五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重大战略决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推进“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政府引导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

2.坚持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战略规划,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坚持示范带动和推广普及的原则。培育有代表意义的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通过示范带动,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推广普及。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提升,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装备、生产过程控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具体目标是:

1.大幅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全省传统工业骨干企业的信息技术装备大多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大现有装备的信息化改造、工业软件的开发应用力度,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总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先进控制技术在流程型生产骨干企业中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骨干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中有80%以上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等重要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广泛应用。

2.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重点耗能企业广泛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对节能的贡献明显增大,对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作用得

到有效发挥。

3.信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营业收入年增长率15%左右;“两化”融合对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4.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9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40%,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30%。

5.通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工业发展速度保持在13%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七个环节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加大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的融合渗透,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形成新型的工业生产模式,推动各环节的综合集成应用。根据我省工业发展实际,应在以下九个行业重点推进。

1.石油化工行业。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系统(FCS)、先进控制系统(APC)等控制技术和设备,使主要石化产品的生产流程具有比较成熟的控制系统和低成本自动化成套技术,实现生产信息在车间的集成。生产控制逐渐从低级的单回路控制向高级复杂系统控制发展,直到管控一体化。到2015年,全省石化行业企业50%以上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2.冶金有色行业。重点利用自动控制、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高产品档次,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全面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规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开发推广智能技术、生产各工序和全过程智能化控制系统,加强对冶炼过程中高耗能炉窑等的计算机控制,推进工艺装备升级换代,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到2015年,全省冶金有色行业企业在主要工序和关键岗位实现集散控制(DCS),初步实现管控一体化。

3.能源行业。积极推广实用的信息技术,确保能源产业高效、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煤炭企业信息化应用,建立井上与井下、矿区与政府之间的网络监测与管理系统,鼓励和引导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开采率,大力推进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生产高度信息化、自动化,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推进电网调度与监控系统建设。

4.装备制造业。重点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向人机交互性更强和网络化制造方向发展。积极采用可靠性设计技术、绿色设计技术、基于建模与仿真的虚拟设计制造技术、产品数据库管理等技术。鼓励使用实用化大型铸、锻、焊及热处理模拟仿真软件包,推广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率达到90%以上,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应用率达到80%以上。

5.建材行业。水泥企业重点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企业信息化集成水平,强化信息技术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应用,推广水泥配料专家系统,开发水泥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并将集散控制系统(DCS)、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集成,形成流程型管控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系统,提高水泥生产质量,促进节能降耗。玻璃企业重点提升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开发适应特种工艺的控制软件,实现在线缺陷检测与智能化切割分选全自动控制及炉窑的自动控制。到2015年,建材企业技术装备6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工艺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达到100%。

6.轻工纺织行业。重点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生产工艺创新,改造自动化生产设备和

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工艺的计算机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造纸企业在连续蒸煮、烘干、水分、定量等重点环节实现在线测量,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自动化装置,实现实时监测管理,减少环境污染。纺织行业重点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及信息集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

7.医药行业。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试药系统,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加快医药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建设和实施,提高医药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重点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发酵罐、生产工艺的计算机控制,全面提升药品安全的检测、控制水平。

8.食品行业。重点推进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提升食品生产的检测、控制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促进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加强对采购、生产、配送、库存、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引导和督促重点企业,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应用原料检测、生产过程动态监测、产品出厂检测等先进自动化装置,改善质量安全保障条件。

9.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广泛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积极开发和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系统(ITS)等新技术。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金融业大力推进“金卡”工程,广泛采用先进成熟信息技术,确保金融安全。

(二)分类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

1.对信息化基础较弱和处于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小型企业,重点引导小型企业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开展企业会计财务和办公自动化应用,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逐步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中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推动业务集成与应用集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监控,建立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等重要业务应用系统,推动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实现企业业务统一集成,开展网上询价、采购和营销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重点建设中小企业技术管理咨询平台和市场开拓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和创业基地项目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

2.对处于集成应用阶段的大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建立信息共享的集团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结算中心、分销管理、决策分析等系统,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流程再造、内控措施与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以优化价值链为核心,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和支付型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3.对处于信息融合阶段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建立基于平台化、标准化、集成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和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与应用示范,实现产业链的信息流、单据流、资金流的协同和共享,全面优化价值链,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对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系统,带动产业整体信息化。

(三)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坚持鼓励自主创新,推动国际国内合作的发展思路,确保我省信息产业在较长时期内高速发展。利用现有产业基础,集中力量发展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应用产业链,建成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充分发挥军工电子产业的既有优势,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做强军工电子骨干企业;加强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重点发展电真空器件、肖特基二极管、电力电子器件、电源模块、光电子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加大集成电路芯片生产设备、封装设备和电子材料切

磨抛设备等电子专用设备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扩大市场占有率;支持铁路通信电缆、铁路车站信号全电子计算机连锁系统及应急系统扩大规模和产业化;发挥我省在仪器仪表产业的比较优势,培植一批研发生产医疗电子、机床电子、通用控制器、电力电子、石化电子等行业的企业。利用金川公司、甘肃稀土公司资源优势和甘肃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发展电子材料产业(新兴锂电池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将新兴锂电池产业尽快培育成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的增长点。抓住国际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转移的历史机遇,强化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企业落户甘肃。

2.突出发展软件产业。坚持自主研发和软件外包并举,创新发展思路,拓宽发展空间,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发展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加快少数民族语言软件开发与推广,推动软件企业向本地工业企业渗透,提升软件企业服务本地企业的能力;鼓励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程度高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剥离内部的信息中心等相关机构,创办具有行业特色和优势的软件企业;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积极发展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软件或模块定制加工、数据和技术服务等,主动承接国际、国内软件服务外包,加快兰州高新区软件园的发展;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为“两化”融合提供支撑和服务。

3.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覆盖规模,大力提升通信信息服务能力。重点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积极开发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增值服务业务。突出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业,鼓励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商业性开发,支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公共文化领域开发数字内容产品,提供网络化服务,逐步推进“三网”融合。做大做强计算机服务业,积极推动项目咨询、工程监理、安全评测、网络数据中心、信息系统运维外包和服务外包等行业发展。

(四)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加强政务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全省党政门户网站群,建成具备信息发布、在线服务、业务协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网上政务平台,方便企业、群众获取各类信息和服务。推动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公众提供便利的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等服务。以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缴费、小额消费支付等领域为突破,积极整合卫生医疗、民政事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同时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加快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和信用体系建设。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批发市场和超市等服务领域利用信息技术,重点发展区域物流信息化,提升服务功能,发挥兰州、天水、白银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打造区域流通信息交换枢纽和电子商务中心。

三、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工业强省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省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各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省工信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甘肃省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对通信业发展的指导,研究提出支持通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为“两化”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设立甘肃省“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两化”融合重点项目,资金额度每年视财力情况逐步增加,各市州也要相应设立专项资金;省级有关部门要合理调配现有各项扶持资金,支持有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项目的发展,扶持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用;优先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金融机构对于列入国家和省上有关“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的企业,优先给予信贷配套支持。

(三)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出台鼓励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具体政策意见,调动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积极性。

1.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税前摊销。

2.企业在信息化改造中所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3.与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有关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获得的收入,可按规定免征营业税。在一个纳税内,信息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信息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5.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发展。将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电子信息产品及软件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推荐目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在信息化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我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对我省自主开发、经审定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并具有重大推广应用前景的电子信息系统、产品和技术,政府在采购、补贴等政策上给予倾斜,并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广应用。

(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按照“典型示范、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工作。针对“两化”融合不同环节和领域,组织实施示范企业、示范工程、示范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创建“两化”融合实验区。

(五)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两化”融合工作体制。各企业要切实加强对“两化”融合发展工作的统一领导,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直接参与“两化”融合发展重要决策,亲自协调推动重大项目实施。骨干企业要建立健全工作体制,落实机构和人员,强化统一管理职能,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置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总信息师(CIO)岗位,加强“两化”融合发展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建设。各企业要把“两化”融合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预算管理,编制企业“两化”融合总体规划,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具有行业应用背景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的管理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面向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相关人才。支持有关信息技术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推进与行业应用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各类行业信息化应用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国际知名培训认证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培训认证体系。各级工业信息化、科技、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中小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培训,重点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化知识水平。鼓励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开展针对产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培训。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经费用于“两化”融合发展人才的培训。

(七)加强行业管理与服务。省工信委要建立“两化”融合定期沟通交流制度和上下联动机制

以及重点项目的报备制度,研究建立“两化”融合重点指导目录。结合各行业实际,研究制订“两化”融合通用技术标准和关键产品标准。面向行业和中小企业集聚地,发展一批企业广泛认可的“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协(商)会要在政府指导下,及时反映行业“两化”融合情况、问题和建议,积极开展典型经验推广、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标准规范研究制定、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和信息服务提供等工作,促进“两化”融合有序开展。

(八)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和推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积极开展群众性、趣味性、多样性的信息知识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信息化素质,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建立完善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制。鼓励企业组建本行业、本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下载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研究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研究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