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宝圩镇创建省级示范村报告文档范文

时间:2019-05-14 01:1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州市宝圩镇创建省级示范村报告文档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州市宝圩镇创建省级示范村报告文档范文》。

第一篇:化州市宝圩镇创建省级示范村报告文档范文

化州市宝圩镇创建省级示范村的

化州市农业局:

依照中共茂名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报送创建省级和市级名村示范村候选村庄材料的通知》(茂委农通[2011]4号)的精神,我镇委镇府研究决定西岸村为创建省级示范村的候选村庄。特此报告,谨请示复。

此致 敬礼

(另附创建示范村材料)

中共化州市宝圩镇委员会

2011年4月13日

关于创建省级示范村的材料

一、创建省级示范村名称:广东省化州市宝圩镇西岸村

二、创建省级示范村的主题是:《建田园风光新农村,促西岸快奔康致富》。

三、西岸村创建省级示范村的基本情况:西岸自然村庄地处粤桂边境山区,山清水秀,鸟儿花香,环境清幽,风光秀丽,农业经济欣欣向荣。人勤志壮,团结和谐。改革开放的春风,哺育了一代代新型的农民。全村1213人,283户,分3个党小组,有共产党员32名,历年来多次被评为村、镇、市先进党小组。党小组的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开发力、创造力、致富力都比较强。堪称改革开放的先锋,开发建设的模范。老党员富有革命老传统的本色,新党员富有新时代的风尚。全村群众听党的话,团结、和谐、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去年被市评为扶贫开发的先进村。特别该村自然生态环境好,影响力大,幅射力强,其位处于广东(化州、高州、信宜)、广西(北流、陆川)两省五市边界地,多是从福建入粤的最长时间的黄氏村民。其所处自然村庄具有悠久的民族传统,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岭南特色,鲜明的开放特质,显著的改革成果。全村从田间到地间,从江中到村中,都吹送着一股无限温暖,无限生机,无限活力的改革开放、共建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的新风。这应该是建设省级示范村的精品村。

四、民风好,基础好,成绩突出,潜力巨大

西岸村群众团结奋发,努力向上,讲法律,讲文明,讲团结,讲和谐,连续三十年没有村民违法犯罪。没有村界、族界、房界纠纷。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坚决,对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完成最快,改革开放发展的思路最清晰。如在近两三年搞农业开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中,一直走在宝圩镇乃至全市的前列。

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扶贫开发工作中,作风雷厉,行动坚决,措施有力。村党小组在村党支部的直接领导、指挥下,做到“六个全面抓”:一是全面抓组织,二是全面抓发动,三是全面抓参与,四是全面抓加强,五是全面抓提高,六是全面抓发展。这样使农业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不至于停留在空洞抽象的口头上,不至于流于形式,不至于走过场。特别是党小组通过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后,既看到了本村的不足,也看到了本村的有利条件,本村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宜于发展香蕉产业。于是进一步组织发动全村群众全力投入发展香蕉产业,一举种植香蕉800多亩,每亩收入达到2500多元。很快成了粤桂边境有名的香蕉致富村。成了村中一项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这样大大增强了他们抓农业产业开发的信心和决心。很快又开发了蚕桑、橘红产业。初步形成了蕉桑橘种植基地。

为了加快致富的步伐,同时发挥村中建筑技术人才多的优势,为社会、为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由村中的共产党员带头,组成了三支外出搞工程的技术队伍,使零星分散的村民,变成了“五有”队伍,即有组织、有领导、有技术、有力量、有奔头的建筑工程技术队伍,成了该村输出的高素质的务工队伍,每年从建筑市场创收200多万元回西岸村。

去年该村抓了八大工程建设:一是橘红基地的建设,培育种植橘红茁1000枝,开发山地200亩,总投入16万元;二是建设木材加工厂,引进外商投资89万元;三是农产品交易市场,共投入资金83000元;四是贫困户安居工程,已投入67000元;五是村户通车工程,已发动外出人员捐资15万元;六是开发鱼禽畜养殖场,已筹资40万元。

五、目标明确,规划可行,措施有力

宝圩镇西岸村的共产党员和村民们得知上级关于创建省市名村示范村的消息后,欢欣鼓舞,信心百倍,干劲十足。他们确定了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办法。目标是:建田园风光新农村,促西岸快奔康致富。新一年的措施和任务是:抓“八大举措”,上“十项工程”。

“八大举措”是:一是在思想上作风上的“四个克服”,即:克服过时论、无用论、无能论、条件论;二是在组织观念上的“四个增强”,即: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敢富力;三是思维方式上的“四个打破”,即:打破旧传统、旧观念、旧框框、旧束缚;四是创新意识上的“四个要有”,即:要有科学意识、创先意识、争优意识、跨越意识;五是在具体布局上的“四个抓

好”,即:抓好特色工程、效益工程、产业工程、民心工程;六是在效益增收上的“四个创造”,即:创造短期效益、长期效益、群众效益、集体效益;七是在奋发图强上的“四自”:即:自立自信、自强不息、自觉行动、自力更生;八是在检验标准上的“四个确保”,即:确保政治、思想、经济、文化上台阶。

十项工程是:一是光亮工程,入村水泥路、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全部安装上路灯。二是整洁工程,村中污水、垃圾处理有硬件建设,卫生清洁规章制度全部健全落实。三是顺通工程,水泥硬路入村、到户、通基地。四是安居工程,破旧立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五是培训工程,民有科技培训中心,党员有实践基地。六是产业工程,继续增加、扩大发展香蕉基地、.蚕桑橘红、养殖基地。七是扶贫工程,两年内百分百村民脱贫致富。八是劳务输出工程,继续提高技术含量,提高队伍素质,提高知名度、增加收入。九是饮水工程,今年着力建设好村中的自来水工程,使家家户户都饮上干净清洁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十是文化牌坊工程,发扬西岸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西岸的田园特色,赖以岭南的秀丽风光,彰显西岸人文明、智慧、团结、和谐的风格,计划今年筹资200万元,建起面朝粤桂两广通道,出入于丽山圣水,田园风光的西岸村文化牌坊。

中共化州市宝圩镇委员会

2011年4月13日

第二篇:创建省级示范村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

近年来,XXX党支部、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生态、文明、小康”为主题,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抓住机遇,科学决策、发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使xxx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上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华章。

一、村庄概况

XXXX位于享有“XXXx”美誉的XXX镇南面,是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的XXXX委会全力打造的一条“品牌村”,是北江河畔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XXX现有农户133户,总人口576人,共有耕地390亩,人均耕地面积0.67亩,村集体年纯收入45万元,人均纯收入6331元。2006年xxx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市生态文明村、城区清远第一村”等多项奖项,如今又向创建“广东省名村示范村”阔步前进。

村庄地理环境优越,美丽的母亲河——北江河绕村而过,南接三水市,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林丰物茂,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和“岭南水乡”。村庄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尽显“水乡、园林、绿色、时尚”风格。居住区四面绿水环绕,建筑物依水而建,处处绿树成荫、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鸟语花香。在碧水、绿树、红花的簇拥之下,一座座整齐划一的现代化两层小洋房自南向北呈棋盘状排列,村道、巷道纵横交错,畅通无阻。村庄全部实现通硬底化路、通自来水、通排污渠、通固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上网。投资 300 多万元打造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与居住区隔荷塘相望,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完全满足了村民求知、求乐、求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村民生活富裕,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宛若世外桃源。

二、主要建设成果

(1)、狠抓全村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生活 ”。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因此,灵洲村委会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固农业、强工业、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建设方针,引领村民率先走上富裕的道路。

1、实施“农业立村”战略,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水产业。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灵洲村委会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制定科技兴农战略。针对农民缺乏技术的现象,先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导村民学习高产水稻种植技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生猪塘鱼养殖技术等农业科技知识,使80%的村民都掌握了最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同时大力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想方设法解决养殖户的资金困难。目前的灵洲村,粮食生产实现自给自足,并建成规模化火龙果种植基地和畜牧水产业养殖基地各一个,农业生产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2、实施“工业强村”策略,大力发展“再生铜”产业。

近年来,石角镇“再生铜加工业”已经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同时亦带动镇内许多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灵洲村民自然不甘人后,通过自资、合资、贷款的方式加入到废旧金属加工的大军,并赚到创业的第一桶黄金。村委会也抓住这一契机,合理引导村民从小作坊、家庭式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基地转移,科学规划加工场地,提供贷款担保,加大信息扶持,加强技术指导的形式,使村民的“再生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也通过土地流转、出租鱼塘等途径,得以发展壮大。

(2)、狠抓物质文明建设,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村支部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三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1、全面实施“四化”“三通”工程。

近几年来,我村先后投入150多万元,实施“四化”建设,即硬底化、绿化、美化和亮化。硬化村道13200平方米,硬化率达到100%;修建绿化带12000平方米,建造绿色生态长廊2500平方米;新装路灯105盏。投入50多万元,实施“三通”工程,即通水、通电、通渠、通三网(电话、电视、宽带)。修建排污渠350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1000米,改造村中电网2500米,户户实三网接入。

2、全面实施文化广场建设工程。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先后投入300多元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广场括篮球场1座、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室1间、儿童乐园1个、休闲公园1个、图书阅览室1间等。整个文化广场,布局科学、设施齐全、动静搭配、老少咸宜,极大地满足了全体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每当夜幕降临、月色溶溶、华灯初上之际,这里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轻柔的音乐指挥下,翩翩起舞。这时池塘边的垂柳尽情搂动着腰肢,稻田里的青蛙也放声高歌,加入到欢乐的队伍中去。

3、全面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每年投入10多万元,免费为全体村民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使农民人人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杜绝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发生;加强贫困户的社会求助,提高全村低保护、五保户的生活补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助学”制度,对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制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100%,辍学率为0;定期做好残疾人的供给保障工作,为村中的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文明村风。

抓基础设施建设仅相当于给人披上华丽的外套,只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村庄才能散发出持久的迷人魅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建设,还应着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文内涵,提升软实力。

1、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村委会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运动、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为了提高文化广场的吸引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举办春节篮球邀请赛,对抗激烈,精彩纷层,受到全村人的热捧;每年举办村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拓宽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定期开展村民读书活动、象棋比赛、老年人歌舞比赛,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群需要。并通过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远离赌博、远离封建迷信、远离愚昧无知,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村庄风气。

2、引导村民创建安全、卫生、和谐的宜居环境。

为了保障安全,村上成立了综治信访领导小组和建立治安执勤点。定期组织专人查访民情民意,及时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及早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后进青年的帮扶教育工作,全村没有出现上访案件,没有出现刑事案件。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彻底远离“脏、乱、差”的现象。在抓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公共卫生地方请专人每天进行打扫,做到日产日清;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村庄环境的整洁卫生。

为了建设和谐的宜居环境,每年的妇女节都要在全村范围内召开“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评选活动,定期开展“文明标兵”“道德松模范”的评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村民们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尊老、爱老蔚然成风。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落实基本国策。

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使“遵纪守法”成为每一个村民的行为准则。加强民主建设,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民主规范,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能坚持民主决策程序。村内民主渠道畅通,民主管理科学,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干群关系融洽,集体资金运作良好,实现了保值增值和良性循环。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三查率达100%;几年来,全村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计生率达100%。

三、今后发展规划

(1)、继续加大宣传发动攻势。在村内部悬挂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宣传牌和标语,出版宣传橱窗,召开群众大会,真正使群众认识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目的意义,自觉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2)、继续开展翻新扩建工程。预算投入300万元对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进行更新,改造村中下水道和修缮破损的村道。同时,扩建一批荷花池和休闲凉亭。

(3)、继续开展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巩固上阶段工作成果,落实卫生管理制度,狠抓卫生死角清理,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确保持村庄的长期整洁、卫生和美观。

(4)、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学习培训,举办多种“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培养学习型、文明型新农民。

申请人:XXXX村民委员会

申请日期:

第三篇:屯圩村充分就业示范村创建总结

屯圩村充分就业示范村创建总结

为了加强农村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民转移就业进程,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及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自09年10南浔区人事局在我村开展充分就业示范村试点以来,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概况

屯圩村位于南浔镇以南5.8公里,浔练公路穿村而过,距横街集镇

1.5公里。全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共有农户486户,总人口1716人,21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全村现有党员97人,两委会人员5人,大学生村官1人.全村现有耕地总面积2116亩(标准农田),桑地(白地)面积400亩,有百亩以上优质水产养殖大户1个,百亩以上苗木基地1个,拥有特色效益农业大户15家,种养大户总面积750亩,农户发包面积800亩。

屯圩村近年来个私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村共拥有以各类中小企业68家,职工近1000名。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5020万元,利税总额3213万元;粮食总产量1335吨。2009年村集体收入83.14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 484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60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520元。全村形成了以木质品加工、办公家私生产为主的产业链,依托南浔木地板产业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近几年的屯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

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电力、电信、广播、有线电视、自来水等设施齐全。建有农民公园,老年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等,不断美化屯圩村的生态环境,通过多项就业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让村民安居乐业,不断提升屯圩村的整体品位。

主要措施:

09年10月份以来屯圩村在创建充分就业示范村过程中,积极贯彻上级政策,以服务村民,保障村民就业为主,采取以下措施。

1、村班子高度重视,责任到人。我村将创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

抓,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书记负责制,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入户调查,摸清底数。完成调查摸底工作,掌握了创建基础数

据,建立健全了工作台账。全村现有人口1764人,其中在册1716人,其余48人户口没有落户,低保户20户,36人,残疾人34人,其中男24人,女10人,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全村现有年龄段劳动力1035人,其中男563人,女472人,从事一产25+12,二产280+262,三产206+111,上学34+44,从事家务劳动56人,劳动年龄段内残疾人19+7人,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5人,求职登记、培训情况、就业困难群体援助、用工信息采集更新、劳动法制宣传培训、用工专项检查等信息台账,按季度更新,并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全面掌握了本村适

龄劳动力就业和失业情况。

3、组织就业帮扶活动。开展多样化的就业援助活动(包括就业指

导、就业咨询、就业宣传、与村内企业签订优先用工协议)。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积极联系本村企业,收集就业信息,并积极开发村级公益事业岗位,吸收富余劳动力,确保了村内98%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实现各种形式的就业。

4、强化企业动态监管。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作用,承担

起开展政策宣传、采集用工信息、劳资纠纷调处和劳动保障服务等工作职责,并及时更新辖区内各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基本信息,全面掌握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工资支付、办理社保、持证上岗、用工备案等情况。

5、积极开展职业培训。首先,建立了培训责任制,由大学生村官

负责组织培训,并对培训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课件对村民进行就业指导,针对养猪户、种植户进行远程技术学习40余人次,同时紧密配合镇里的培训安排,做到每期培训都安排村民参加,并让他们学有所用。

工作成效1、09年10月开始创业从充分就业示范村到10年5月底通过村两委会介绍或者提供相关信息达到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10名,其中六名是就业困难人员,帮助一名村民创业,提供相关的政策参考,成功建立了细木工板加工作坊。

2建立了人力资源调查册、登记求职人员名单、就业困难人员名册、用人单位空岗报告、培训记录册、就业援助情况册等六份台帐,并输入电脑,以电子版形式进行保留,以季度为单位进行更新,掌握了全村劳动力变动情况,对登记报名的求职人员进行适时走访,传达相关岗位用工信息;与企业签订优先用工责任书,优先录用村两委会推荐的劳动力。

下一步打算

进一步完善各种已建立的工作机制,探索新的创建充分就业示范村的新途径,落实各种措施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有就业愿望的村民就业率达到98%以上,结合2010年我村作为南浔镇工业平台土地征用村,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各项就业及劳动保障措施,努力引导村民办好养老保险,促进我村和谐稳定发展。

存在困难

由于创建充分就业示范村是一项长期任务,调查基数大,需要投入经费较大,由于村两委会人力有限,财力有限,长效机制建立有难度。

第四篇: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通讯稿1

建设新农村和谐文化

培育新农民文明风尚

近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精神层面求新、求乐、求变的愿望日益强烈。城西村两委班子顺应群众需求,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大力发展畲族特色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创建工作中有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设专人强抓文化工作,把创建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来抓,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首的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工作进行商讨。

大力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阵地。一是场地建设。在村委大院内建有村文体活动中心2000多平方米,建标准室外球场1个。室内活动会堂500多平方米,设有150平方米演出台,乒乓球桌等设施。二是“两室”建设。图书阅览室,有各类科技、医学、社会图书2000余册;农村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学习室,该学习室可同时容纳100人观看,利用远教平台及时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也利用该平台,帮助村民了解致富、养生等多方面知识。三是老年活动室建设。老年活动室内设有棋牌,电视,卡拉OK等布置设施,设备齐全,成为村里老年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四是宣传长廊的建设,包括村务财务公开栏、宣传栏、黑板报、报刊杂志,安排人员定期更换公开内容。宣传长廊能及时向广大村民传递政策法规、村内重大事项、财务收支情况、时事政治、种植养殖技术、生活常识等相关信息,拓展了村民的知识面。全村也订有农村信息报、环球时报、新农村等30余种报纸杂志供村民阅览,传播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全体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了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丰富,强抓文化队伍建设。

城西村是具有浓厚畲族特色的民族村,村民勤劳能干,能歌善舞,为城西村村文化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村民文艺爱好者的不同特长,组建了八支文体活动队伍,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吸纳到文化队伍中来。每年安排专项文化活动经费3万元,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第一,城西妇女健身队。包容全村各个年龄段的女性,不限制人数,每日开展自由舞,大众排舞等活动。第二,畲族山歌演唱队。召集全村喜爱唱畲族山歌的村民,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练习,并参加演出。曾参加浙江省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的敬酒山歌演出。第三,城西村篮球队,以全村青年村民为主,每个月不少于1次活动。第四,城西村乒乓球队,以中青年村民为主。第五、象棋队,以老年协会会员为主。第六,城西村腰鼓队,以城西村中青年妇女为主,参加各类表演及重大节日的演出。第七,城西村民族舞蹈队,有年青舞蹈队员12人,曾多次参加市区各类文化演出,舞蹈队自编自演的舞蹈《山韵》获丽水市第二届乡村文化艺术节二等奖,《红灯笼》获丽水市第十二届畲族“三月三”文化艺术节一等奖。第八,城西登山队,以全体党员为主体,共65人组成,经常性进行登山活动,增强体魄,加强村集体团结。

2011年本村共举办春节联欢、妇女节、重阳等文娱活动六次,参与群众一千两百多人次。每月放映电影1次,全年达12场,村民有线电视入户率100%。截止日前,共举办文娱活动7次,放映电影10场,村老协、计生协、妇女、青年等群团也通力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由本村承办的第十二届畲族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大型歌舞演出、畲族百家宴、通宵山歌对唱等环节精彩纷呈,给广大村民群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三、强化教育,综合提高全民素质。

全村依托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平台,运用一些符合实际、争对性较强地课件,如大棚蔬菜种植、新农村建设、法律常识讲座和社会公德教育等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群众在娱乐中学到更多的致富本领,真切体会文化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城西村尤其注重青少年的教育,是莲都区的“春泥计划”工作示范村。本村现有未成年人148人,高中生42人,初中生48人,小学生32人,学龄前儿童 26人,由丽水学院自愿者和我村组织的教员队伍对不同学龄的未成年人开设不同程度的课外课堂辅导,寒暑假辅导,观看电影等活动。2011年,我村共开展“春泥计划”相关活动11次,其中组织学生课外课堂辅导2次,安全救护教育活动1次,乒乓球赛2次,跳绳比赛1次,足球比赛1次,观看教育影片2次,游园活动1次。活动收效良好,改善了未成年人的校外文化生活,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如今的城西村,文化工作制度健全,管理经费落实到位,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习氛围蔚然成风,构建了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三年来,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计划外生育,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全村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农民纯收入已超过8800元,正稳步向经济发达、文明祥和、安居乐业的魅力新农村迈进。

2012

年10月15日

第五篇: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申请报告(七页)

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

近年来,XXX党支部、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生态、文明、小康”为主题,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抓住机遇,科学决策、发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使xxx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上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华章。

一、村庄概况

XXXX位于享有“XXXx”美誉的XXX镇南面,是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的XXXX委会全力打造的一条“品牌村”,是xx河畔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XXX现有农户xx户,总人口x人,共有耕地x亩,人均耕地面积x亩,村集体年纯收入x万元,人均纯收入x元。20xx年xxx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市生态文明村、xx第一村”等多项奖项,如今又向创建“xx省名村示范村”阔步前进。

村庄地理环境优越,美丽的母亲河——XX河绕村而过,南接三水市,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林丰物茂,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和“岭南水乡”。村庄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尽显“水乡、园林、绿色、时尚”风格。居住区四面绿水环绕,建筑物依水而建,处处绿树成荫、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鸟语花香。在碧水、绿树、红花的簇拥之下,一座座整齐划一的现代化两层小洋房自南向北呈棋盘状排列,村道、巷道纵横交错,畅通无阻。村庄全部实现通硬底化路、通自来水、通排污渠、通固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上网。投资x多万元打造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与居住区隔荷塘相望,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完全满足了村民求知、求乐、求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村民生活富裕,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宛若世外桃源。

二、主要建设成果

(1)、狠抓全村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生活

”。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因此,XX村委会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固农业、强工业、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建设方针,引领村民率先走上富裕的道路。

1、实施“农业立村”战略,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水产业。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XX村委会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制定科技兴农战略。针对农民缺乏技术的现象,先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导村民学习高产水稻种植技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生猪塘鱼养殖技术等农业科技知识,使xx%的村民都掌握了最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同时大力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想方设法解决养殖户的资金困难。目前的XX村,粮食生产实现自给自足,并建成规模化火龙果种植基地和畜牧水产业养殖基地各一个,农业生产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2、实施“工业强村”策略,大力发展“再生铜”产业。

近年来,XX镇“再生铜加工业”已经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同时亦带动镇内许多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XX村民自然不甘人后,通过自资、合资、贷款的方式加入到废旧金属加工的大军,并赚到创业的第一桶黄金。村委会也抓住这一契机,合理引导村民从小作坊、家庭式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基地转移,科学规划加工场地,提供贷款担保,加大信息扶持,加强技术指导的形式,使村民的“再生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也通过土地流转、出租鱼塘等途径,得以发展壮大。

(2)、狠抓物质文明建设,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村支部先后投入资金xxx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三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1、全面实施“四化”“三通”工程。

近几年来,我村先后投入xxx多万元,实施“四化”建设,即硬底化、绿化、美化和亮化。硬化村道x平方米,硬化率达到100%;修建绿化带x平方米,建造绿色生态长廊x平方米;新装路灯x盏。投入x多万元,实施“三通”工程,即通水、通电、通渠、通三网(电话、电视、宽带)。修建排污渠x米,铺设自来水管道x米,改造村中电网x米,户户实三网接入。

2、全面实施文化广场建设工程。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先后投入x元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广场括篮球场1座、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室1间、儿童乐园1个、休闲公园1个、图书阅览室1间等。整个文化广场,布局科学、设施齐全、动静搭配、老少咸宜,极大地满足了全体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每当夜幕降临、月色溶溶、华灯初上之际,这里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轻柔的音乐指挥下,翩翩起舞。这时池塘边的垂柳尽情搂动着腰肢,稻田里的青蛙也放声高歌,加入到欢乐的队伍中去。

3、全面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每年投入x多万元,免费为全体村民购买xx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使农民人人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杜绝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发生;加强贫困户的社会求助,提高全村低保护、五保户的生活补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助学”制度,对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制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100%,辍学率为0;定期做好残疾人的供给保障工作,为村中的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文明村风。

抓基础设施建设仅相当于给人披上华丽的外套,只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村庄才能散发出持久的迷人魅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建设,还应着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文内涵,提升软实力。

1、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村委会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运动、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为了提高文化广场的吸引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举办春节篮球邀请赛,对抗激烈,精彩纷层,受到全村人的热捧;每年举办村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拓宽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定期开展村民读书活动、象棋比赛、老年人歌舞比赛,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群需要。并通过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远离赌博、远离封建迷信、远离愚昧无知,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村庄风气。

2、引导村民创建安全、卫生、和谐的宜居环境。

为了保障安全,村上成立了综治信访领导小组和建立治安执勤点。定期组织专人查访民情民意,及时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及早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后进青年的帮扶教育工作,全村没有出现上访案件,没有出现刑事案件。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彻底远离“脏、乱、差”的现象。在抓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公共卫生地方请专人每天进行打扫,做到日产日清;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村庄环境的整洁卫生。

为了建设和谐的宜居环境,每年的妇女节都要在全村范围内召开“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评选活动,定期开展“文明标兵”“道德松模范”的评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村民们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尊老、爱老蔚然成风。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落实基本国策。

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使“遵纪守法”成为每一个村民的行为准则。加强民主建设,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民主规范,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能坚持民主决策程序。村内民主渠道畅通,民主管理科学,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干群关系融洽,集体资金运作良好,实现了保值增值和良性循环。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三查率达100%;几年来,全村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计生率达100%。

三、今后发展规划

(1)、继续加大宣传发动攻势。在村内部悬挂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宣传牌和标语,出版宣传橱窗,召开群众大会,真正使群众认识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目的意义,自觉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2)、继续开展翻新扩建工程。预算投入xxx万元对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进行更新,改造村中下水道和修缮破损的村道。同时,扩建一批荷花池和休闲凉亭。

(3)、继续开展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巩固上阶段工作成果,落实卫生管理制度,狠抓卫生死角清理,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确保持村庄的长期整洁、卫生和美观。

(4)、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学习培训,举办多种“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培养学习型、文明型新农民。

申请人:XXXX村民委员会

申请日期:XXXX年X月X日

下载化州市宝圩镇创建省级示范村报告文档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州市宝圩镇创建省级示范村报告文档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典型材料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奋力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定新乡堡堡寨村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典型材料 堡堡寨村位于定新乡西北面,距乡政府9公里,全村总面积9.5平方公......

    创建省级文明镇动员报告

    创建省级文明镇动员报告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西周镇创建省级文明镇动员大会,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全力以赴,以饱满的热情和有效的措施,做好创建省......

    桃宝峪村创建卫生示范村工作总结

    南泥湾镇桃宝峪村 创建卫生示范村工作总结我村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区镇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创建卫生示范村标准目标要求,农村卫生环境......

    支持创建本村建设省级示范村汇报总结

    关于校园建设的申请报告我校园近几年经上级大力支持,维修学校围墙、大门,新建水厕、操场、读书广场、校园面貌改观巨大。但学校校舍门窗等设施设备年久破损严重,部分校园建设因......

    妇联关于省级巾帼示范村创建的调研思考

    **市**镇**城村地处**公路西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该村共有780户,3000人,企业20多家,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拥有大小机动运输车辆400辆,摩托车1000辆,电脑400台,已开通互联网300家,有线......

    大庄镇省级创建汇报材料

    枣林村计划生育服务室 简介 枣林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始建于八十年代末,与村卫生室合设,现有房屋2间,业务人员2名,其中具有乡医资质工作人员1名。村服务室医疗设备在县上的资助下,配......

    创建省级环境优美镇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现将我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镇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孙受镇概况 孙受镇地处胶东半岛中部,处于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大开放城市之间,莱西市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划面积......

    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一、xx镇概括 xx镇地处县城东南位于60公里处,东临xx乡,南xx镇,西接xx镇,北濒xx港与xx隔海相望,下辖29个行政村,全镇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30495人,其中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