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德祥:男,19573,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德祥:男,1957.3,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煤化工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该校有机化工(煤化工方向)工学硕士。1985~1997 安徽理工大学(原淮南矿业学院)化学工程系任教,1992~1993为美国西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1998 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系任教。1996年晋升为教授。
中国煤炭学会煤化工专委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上海市能源化工专委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973”子课题“煤中卤素、砷、汞等微量元素热解的化学基础”,国基金“煤加氢液化制取芳烃”、863专题“低成本低氢耗褐煤加氢液化” 和部级课题等多项。发表“年轻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研究”等论文近百篇,授权和公开专利4项,《煤化工工艺学》等著作5本。
事迹介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代先贤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对教师的天职作了最好的诠释。而今,兴国大计,教育为本。老师两个字涵盖着的,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张德祥老师是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系的一名教授,自1985年在华东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二系有机化工(煤化工方向)研究生毕业以来重点研究清洁能源与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煤炭转化(煤化工),炭材料,以及清洁燃料与燃烧,同时担任中国煤炭学会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自工作以来张老师发表了30多篇文章;有两篇著作。
张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他告诉我们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就是要做研究,做学问,要有吃苦的精神。张老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开题答辩都要求的非常严格,一次又一次的指导学生修改和完善,直到他满意为止。同时张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又非常的有启发性,他要求所有研究生在做实验之前必须要有明确的思路,要求学生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无论大小,张老师总是会帮助我们解决。例如我们实验的电机坏了的时候,张老师会亲自来实验室,帮我们修理。张老师上课非常生动而且具有启发性。张老师会把书本上的内容扩展出去,启发我们独立思考,例如在给本科生上热交换器理论的时候,张老师会将书上的内容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结合;在给研究生上洁净煤技术的时候,不仅把原理解释的十分清楚,而且对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的思路也进行了很好的指导。张老师非常关心本科生创新实验,认为这对本科生很有意义的,不仅增强了本科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对本科生以后的实验具有启发作用。张老师对学生找工作也非常关心,记得08级的徐晓峰没找到工作,是张老师帮他联系能率面试,最后他在能率工作了。
张老师是一个很踏实、很坦荡的人,从不计较名利。记得研究生扩招之际,我们问老师今年要招几个学生?张老师说看情况吧,不过不会超过2个,因为多了就指导不过来了。我们都向往他那淡定的心态,发现看似平淡的他,对于他的生活乐在其中,充满了激情。张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这两年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如何做人,他是个聪明的人,认识老师的人,没有人不为他的天分和努力程度感叹,大家公认他是个真正的做学术的人;他是个倔强的人,他鼓励我们在学术问题上要敢于和他争论,但是你一定要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他才会接受你的观点。
总之,张老师是一位亲切随和,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和教育工作的老师。他是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我以能成为张老师的学生而自豪。今后,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我都将谨记张老师的教导,以张老师为榜样,认认真真作人,踏踏实实作学问,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我要祝福我的导师张德祥,祝福他桃李天下,祝福他身体健康。同时,祝福所有像张老师这样为人师表,品格高尚的老师们身体健康,让他们的思想活跃在神州的大地上。
座右铭: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第二篇:朱 武 祥 公司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 武 祥 公司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商业模式研究工作室主任
一.基本信息
通信地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邮政编码:100084 办公电话:62789873 传真:62784554 电子邮件: zhuwx@sem.tsinghua.edu.cn
教职经历:教 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2.12-
副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与国际贸易系1996.7-2002.11 讲 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与国际贸易系1992.1-1996.6 助 教: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1990.1-1991.12 教育经历:博 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专业1995-2002年
工学硕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1987—1989年 工学学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82—1987年
访问进修:哈佛商学院进修,2002.6;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进修,1997.8-12
二.教学与研究
主讲课程:公司金融(MBA),投资银行业务(MBA);公司金融,商业模式(EMBA)。研究方向: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包括:(1)企业金融微观结构与商业模式,(2)企业成长金融解决方案与企业金融工程,(3)企业价值管理与资本运作,(4)资本市场管制与发展。
三.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融资租赁研究基地副理事长。
四.主要业界兼职
中国证监会第二届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专家顾问,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银行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
五.主要论著
1.《商业模式经济解释》机械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2.《重构商业模式》魏炜 朱武祥 著,机械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3.《发现商业模式》魏炜 朱武祥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4.《商业银行突围》朱武祥 杜丽虹 姜昧军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5.《中国股票市场管制与干预的经济学分析》朱武祥 成九雁 王正位 杜丽虹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6.《证券监管的经济学分析》张新 朱武祥等著,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8年5月出版 7.《中国公司金融学》朱武祥 蒋殿春 张新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8.《轻资产运营: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孙犁 朱武祥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六.1999年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
1.Zhengwei Wang, Wuxiang Zhu,“Equity Financing Regulation and the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China ” Modern Economy, 2012, 3, 508-517。
2.朱武祥 魏 炜,“从资本结构到交易结构——探索企业金融微观结构 “《金融研究》2012年第4期
3.朱武祥 魏 炜,“卓越商业模式探讨 ”《新华文摘》2011年第11期
4.王正位 王思敏 朱武祥 “股票融资管制与最优资本结构 ”,《管理世界》 2011年第2期 5.王正位 朱武祥,“市场非有效与公司投机及过度融资 ”,《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第2期。6.王正位 朱武祥 赵冬青,“为什么只有少数新兴企业能获得风险投资?”《南开经济研究》
2008年第6期;2007年中国国际金融年会宣读论文(2007年7月9-11日成都)。
7.王正位 朱武祥 赵冬青,“宏观调控与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金融研究》2008年第10期. 8.朱武祥 成九雁,“风险资本与新创企业的独立发展和竞争分化:2个案例分析”,2008中国
首届创新与创业国际学术会议,2008年3月清华大学。《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7月号。9.成九雁 朱武祥,“股价波动与政府干预”,《中国金融评论》2008年6月第2卷第2期。10.李岩 朱武祥,“定向增发的股票市场效应实证研究”,《中国金融学》2008年第1期 11.王正位 朱武祥 赵冬青,“证券发行管制与再融资市场时机行为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第6期;第三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宣读论文(2006年10月28-29,复旦大学)。
12.朱武祥 成九雁,“企业债违约、政府埋单与债券发行管制:1986-1999年”,《金融学季刊》2007年第2期。中国管理现代化金融管理专业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006.12.9-10北京。13.王正位 赵冬青 朱武祥,“资本市场磨擦与资本结构调整”《金融研究》2007年第6期。14.朱武祥 成九雁,“八十年轮回:中国近代股票市场监管演变”,《中国金融评论》2007年
第1卷第1期优秀论文。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15.成九雁 朱武祥,“中国近代股市监管的兴起及变迁:1873-1949年”,《经济研究》2006年
第12期;2006 TCFA — CICC Best Paper Awards(second prize)。
16.王正位 赵冬青 朱武祥, “再融资门槛无效吗?”,《管理世界》2006年第11期。17.杜丽虹 朱武祥,“证券发行管制与噪声交易生存及繁荣 ”,《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第一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宣读论文(2004年11月厦门大学)。“The Survival of Noise Traders with Primary Market Regulatory Restrictions” accept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2006 Southwestern Finance Association Meeting in Oklahoma City, Oklahoma.March 2-3。18..邓剑琴 朱武祥,“战略竞争、股权融资约束与高负债融资”,《经济学季刊》2006年7月
第5卷第4期,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宣读论文(2005 年12月10-11日厦门大学)。19.赵冬青 朱武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经验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2期 20.王正位 朱武祥, “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证券发行管制”,《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2006年中国国际金融年会宣读论文,2006年7月15-17日西安。
21.朱武祥 王正位,“为什么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增发行为反应变化?行为金融模型分析” 《金融学季刊》2005年11月,第1期。2005年中国国际金融年会宣读论文(2005年7月 5-7日昆明)。
22.朱武祥 成九雁,“证券发行管制与证券市场持续发展”,《经济学报》,2005年6月第1卷
第1期。2004年中国国际金融年会宣读论文(2004年7月5-7日上海)。
23.杜丽虹 朱武祥,“增发市场反应研究及理论解释 ”,《中国会计评论》,2004年第2期
(2004年12月出版),第3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年会宣读论文(重庆大学)。
24.朱武祥 杜丽虹,“股东价值取向差异与股东价值最大化实践问题:佛山照明案例”《管理
世界》2004年第6期
25.杜丽虹 朱武祥,“股票市场投机、公司资本配置行为及资本配置绩效:万科与新黄浦置业
比较”,《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
26.朱武祥,“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研究及发展”,《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4期
27.朱武祥 郭洋, “行业竞争结构、收益风险特征与资本结构-兼论我国股票市场资本配置效
率及融资监管政策调整”,《改革》2003年第2期,收入《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 治理》(吴晓求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28.朱武祥 郭志江,“股票价格中的流通股本规模信息-兼论对国有股上市流通的实践意义”《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2期
29.朱武祥 陈寒梅 吴迅,“产品市场竞争与财务保守行为: 理论模型及燕京啤酒公司实例
分析”,《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第九届全球金融年会宣读论文(2002年北京大学)。30.朱武祥 潘玉平, “资本配置行为、资产置换与资本配置绩效-东方集团案例分析”, 《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
31.朱武祥,”金融经济学公司金融研究中的临床诊断方法评价”,《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6期 32.朱武祥 戚熠璇,“高科技企业法律所有权与价值驱动因素控制权分离及其公司治理问题”, 《管理世界》2002年第4期
33.朱武祥 宋勇,“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
第12期
34.朱武祥 张帆, “企业上市以来的经营业绩实证分析”,《世界经济》2001年第11期,收入 《中国会计与财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35.朱武祥 王连恒,“兰筹股公司股票市场及公司财务特征-道琼斯工业30指数实证分析” 《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第11-12月号
36.朱武祥 王微, “财务危机企业处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4期 37.朱武祥,“金融系统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性与企业多元化”,《管理世界》2001年第4期 38.朱武祥,“保险资金投资与资产证券化-兼论构建我国资本市场投资等级微观信用基础及金 融工具”,《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
39.朱武祥 郭志江,“股票市场对国有股配售过程中信息披露的反应及国有股上市流通策略
—中国嘉陵与黔轮胎国有股配售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0年第5期(9-10月)40.赵勇 朱武祥,“上市公司兼并收购可预测性 ”,《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41.朱武祥 邓海峰,“市盈率中隐含的超额收益投资量股票市场预期分析”,《金融研究》
2000年第2期。
42.朱武祥 邓海峰,“市盈率隐含竞争优势持续期”,《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收入《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刘树成 沈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4月出版),《中国经济学1999》(林毅夫主编,天则经济研究所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43.朱武祥,“高科技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中的增长价值比重及隐含增长率预期水平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9年第11期
44.朱武祥 邓海峰,“公司合并中的价值评估与换股比例计算”,《管理世界》1999年第4期 45.朱武祥 郭志江,“股票市场对非流通股比例的价格反应-兼析非流通股释放效应和策略”, 《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收入《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刘树成 沈沛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第三篇:王立杰男1953 年3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模版)
王立杰教授事迹材料
王立杰,男,1953年3月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院院长。1992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是中国矿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技术经济、能源经济管理与政策和战略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王立杰教授政治立场坚定,学术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任教20多年来坚持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在矿区综合开发理论与应用、煤炭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等领域研究成果突出。他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学风严谨、为人正直,具有人民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良好的道德水准,是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一、教学工作
王立杰教授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先后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设7门主干课程:本科生的《企业战略》、硕士研究生的《公司战略管理实务》、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战略管理实务》、工程硕士的《战略管理实务》、博士研究生的《管理学前沿》、《资源经济学》和《经济管理学选讲》,年均讲课200学时,他教学态度认真、授课形式灵活、讲课语言生动,课程内容丰富、紧跟学科前沿,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
作为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研究生30名,硕士研究生45名。其中,1名2007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博士后,5名已成为博士生导师,8名已走上大型煤炭企业或行业的领导岗位,3名博士的学位论文被评为校优秀博士论文。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有10篇被评为优秀,4篇获校级一等奖。
二、科研工作
王立杰教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重要工作,通过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九五”科技攻关、部重点科研项目及其它项目3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共被引用158次,被SCI收录1篇、1EI收录9篇、ISTP收录7篇,被CSCD收录25篇、引用46次。
主要科研奖励:
(1)主持的课题“平顶山、大屯矿区综合开发与技术改造的研究及应用”,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主持的课题“平顶山矿区煤炭综合开发研究”,获1998年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3)主持的课题“90 年代煤炭工业产业政策研究”,获1996年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4)主持的课题“大屯矿区技术改造与综合开发研究”,获2000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5)主持的课题“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获200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6)主持的课题“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领域研究”,获1999年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7)主持的课题“中煤建设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获 2002 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三、其它方面
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管理学院院长,他勤政廉洁,民主开放,勇于创新,心系学科发展,关注师资建设,在管理学院成立时,就提出要把管理学院办成我国矿业、能源领域一流的管理学院。在他任职期间,新增博士点3个、硕士点5个(包括MBA、MPA);组建了“能源经济研究所”和“煤矿MIS实验室”,在学校“211工程”、“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负责人组织申报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获得资助;组织建立了6个教学实验基地,为学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了平台;组织举办了6期“煤炭行业高级职业经理人”、13期“煤炭行业工商管理”培训,为煤炭行业培养了一批高级管理人才。几年来,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学院已形成了具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4个学士点以及煤炭行业高级培训等多层次办学格局,在矿业能源领域已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第四篇:杨厚群,男,1967年11月生于海南海口,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杨厚群,男,1967年11月生于海南海口,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yhq@hainu.edu.cn。
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高级XML技术与应用》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坚实而全面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3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3项。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硕士招生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信息化方向农业推广硕士。
第五篇: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张德祥在我院更名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张德祥在我院更名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亲爱的同学们: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今天,锦州医学院更名为辽宁医学院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辽宁医学院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全省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和喜事。首先,受鲁昕副省长委托,我谨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也代表省教育厅向辽宁医学院的全院师生员工致以最衷心的祝贺,也向全院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对辽宁医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关心的锦州市委、市政府和省内各有关部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辽宁医学院的发展是我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的教育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我们坚持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为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撑;我们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些年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教育的四个专门的重要文件,这四个文件是“辽宁省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计划”、“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辽宁省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行动计划”和“辽宁省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城区基础教育推进计划”。我们落实贯彻这四个计划,加大教育投入,创新发展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高等教育来说,在十五期间,辽宁省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已经有九五末期的31万达到2005年的72万;高等学校已经发展为77所,其中本科院校达到40所,在全国排第4位;研究生已经从九五末期的1.5万人发展到5.2万人,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全国排第二位;国家级重点学科已经由九五末期的9个发展到28个;博士后流动站新
增加了30个,现在已经达47个;博士点增加了139个,现在已经达到320个;硕士点新增加了691个,现在已经达到1291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高校的科技快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达到1700项,增加了1倍;获得专利882项,增加了1.7倍。总之,我向大家简单地报告了这些数字,证明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高等教育事业近些年所取得的成绩。
辽宁医学院具有60年的办学历史,应该说,60年来,辽宁医学院几代人风雨兼程、励志图强,学院的各项事业不断得到发展。近年来,学院也在创新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坚持走低成本发展之路,努力地扩大办学资源;学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成为当今医学教育改革两大模式之一;学校的医牧结合的办学模式,在人兽共患疾病教学与研究方向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学院科技发展过程中,你们自行研制的生化新药“奥德金”和“邦亭”,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天,锦州医学院更名为辽宁医学院,标志着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借此机会,衷心希望辽宁医学院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会议精神,站在学院更名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努力办出辽宁医学院的特色;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要全面加强学校的学风、校风、医风建设,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做大做强学校的科技产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希望全院的广大师生员工,努力把辽宁医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高等学校,为建设和谐辽宁做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