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草原执法开展情况

时间:2019-05-14 01: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定西市草原执法开展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定西市草原执法开展情况》。

第一篇:定西市草原执法开展情况

定西市草原执法开展情况

我市现行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草原类)有临时占用草原的审批、修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服务工程设施使用草原的审批,省上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有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的审批,现将近几年来草原执法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草原资源。我市草原面积广阔,有天然草原976.89万亩,人工草地314.16万亩,划定基本草原1256.05,完成草原承包902.76万亩。

(二)机构人员。目前,全市有市、县草原监理机构8个,全部与种草饲料站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市县现有草原执法人员50名(草原专业16人,法律专业没有人员,其它专业34人),其中有行政执法证21人,年龄30岁以下7人,30岁到50岁有36人,50岁以上7人,年龄结构偏大。

二、草原执法

近10年来,我市查处各类草原违法行为121起,查处的主要违法行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违法开垦草原。2004年5月12日,接到岷山种畜场举报,市草原监理站在岷山种畜场所属狼渡草原上,查处违法开垦草原采挖贩运泥炭案6起,立案查处6起,结案6起,其中一起申请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009年岷县草原监理站查处的中寨镇扎那村3起非法开垦草原案申请县法院强制执行一直未果;2013年查处的闾井镇新庄村1起非法开垦草原案因当事人拒不执行,正按照程序准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无证违法在草原采矿和探矿。2010年以来,在省、市、岷县草原监理站共同联合执法,多次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岷县东山区、西南川等重点乡镇,对采矿、探矿企业征占用草原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摸底清理和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先后对12家采矿和探矿企业发放了《草原征占用相关法律法规条款摘录》和《岷县草原监理站告知书》,督促其尽快按要求办理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手续。截止目前,仅有岷化和天昊2家采矿企业补办了征占用审核审批手续,缴纳了草原植被恢复费,其余企业仍未办理相关手续。

(三)违法采土采石采砂。2011年6月10日,市、岷县草原监理站开展联合执法,重点对岷县番白坡、狼渡滩、金场沟、雪花山等区域草原违法采土采石采砂进行了清理整治,当场查处了3起违法采土采石采砂违法行为。即岷县锁龙乡后治村查处福昌板材有限公司未经许可,违法在草原上采石,当时下达了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督促办理草原征占用审批手续;对岷县闾井镇年家大庄村书记马某,未经岷山种畜场同意,也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在岷山种畜场所属狼渡草原上违法取土修建拦水坝做人工湖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时下达了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限期恢复原状;对岷县梅川镇白杨坡村村民,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违法采砂违法行,当时下达了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限期5日内搬离。

(四)未经许可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2011年6月13日,市、县草原监理站在岷山种畜场狼渡滩沼泽草甸草原上,查处2起未经许可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2处旅游景点占草原面积500多亩,市、县草原监理站督促尽快按要求办理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手续。

(五)重大项目征占用草原。2011年3月18日,市草原监理站对定西公路总段承担的省道311线内官营至临洮段公路改建工程征占用草原,拒不办理草原征占用手续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处理。由于省道311线内官营至临洮段公路改建工程非法使用草原面积数量较大,达到22.7353公顷,属于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于2011年4月25日市草原监理站移交省草原监督管理局办理,2013年项目承担单位定西公路总段接受了行政处罚,补办了草原征占用手续。

2012年以来,省、市、县草原监理站对兰渝铁路建设工程、宝兰客运专线、通渭华家岭风电等重大工程建设征占用草原进行了实地调查,都因涉及征占用草原面积较大,按照法律法规属省草原监督管理局管理,市、县草原监理站按省上的要求,积极配合作好办理征占用草原的相关手续,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六)制止乱采乱挖草原野生药材。近10年来,岷县草原监理站查处乱采乱挖草原野生药材103起,因为当事人认错态度好,违法情节轻微,大都作了批评教育,没有进行行政处罚。

(七)配合查处利用麻黄草进行制毒。2013年5月21日,受陇西县公安局委托,陇西县草原监理站申请,市草原监理站联系省草原监理站,选派我省草原分类专家何毅一行3人来陇西县,对陇西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查封的疑似麻黄草的草原野生植物进行了现场签定,经专家直观识别确认,陇西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查封的疑似麻黄草的草原野生植物均为麻黄科麻黄属植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开展了上述草原执法工作,查处了一些破坏草原的违法案件,但与保护草原生态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宣传不广泛,工作不主动积极等一些问题,今后我们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好草原执法工作:

一是加大草原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近年来,我们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只主重做了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忽视了对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的宣传,出现了有些领导和部门对草原的概念不清,将温性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说成是荒山、荒坡,还有用10年“消灭荒山”的口号。

二是积极主动做好汇报工作。我们要积极主动向市上分管领导和相关领导做好汇报,将涉及草原管理方面的工作,要将市畜牧兽医局列入成员单位,以便更好地开展草原管理,保护草原生态。

三是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我们要积极主动与市国土、林业、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争取在工程建设征占用草原方面的主动权,严格按照草原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四是努力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全市开展一次草原违法行为大排查,查处一些违法开垦草原的大案要案,切实保护草原生态。

第二篇:严格草原执法 加强草原监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严格草原执法 加强草原监理

作者:王昕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3期

摘 要:严格草原执法,加强草原监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依法治草,维护草地生态安全为核心,创新方法,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草原建设和保护各项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切实保障草原畜牧业基本生产资料的科学、合理、永续利用。

关键词:草原 执法 监理

加强草原监理,依法保护草原,惩处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是摆在各级草原监理机构面前的首要任务。严格草原执法,加强草原监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依法治草,维护草地生态安全为核心,创新方法,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草原建设和保护各项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切实保障草原畜牧业基本生产资料的科学、合理、永续利用。

一、共和县草原畜牧业基本情况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共辖4个镇7个乡,100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49万人,其中农牧民17921户85167人(牧户8685户42478人),有藏、汉、回、蒙等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3%;共有天然草场192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81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4.3%,畜均占有可利用草场7.92亩。耕地面积43.34万亩,其中水浇地23.28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30.09万亩。2007年末存栏各类牲畜174.63万只(其中绵羊124.99万只、山羊31.85万只,牛16.43万头,马骡驴1.35万匹,骆驼100头)适龄母畜比例达53%;肉类总产量11968吨,奶类总产量9855吨,羊毛总产量1840吨(山羊绒32.28吨)。全县累计建成畜棚9682座80.29万平方米(其中高标准暖棚4201座50.41万平方米),畜圈11769个,围栏草场751.5万亩,草原管道95条1506.39公里;渠道66条,干支斗渠长1706.17公里。累计建成蔬菜温棚1160座。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种草20.75万亩,周边荒山造林种草30.8万亩,森林覆盖率3.3%。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3亿元,其中牧业产值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5.1%;第一产业增加值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8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62元。

全县草场退化643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5.6%,2007年全县天然草地平均亩产干草77.53 kg,年可利用饲草资源总量为101962.26万公斤,其中天然草地可利用干草总量

99783.15万公斤,人工草地干草总量1172.52万公斤,农作物秸杆总量1006.59万公斤,草地理论载畜量为197.07万羊单位,超载32.36万羊单位,草畜矛盾十分突出。

二、草原执法现状

1.草原监理机构基本健全,草原执法人员业务素质逐步提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青海省实施细则》中“牧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草原管理监督机构”的条款,我县成立了草原监理站,与县草原站合署办公,规定编制13名,领导职数2名,其中本科学历3人(23%),大专学历6人(46%),中专及以下4人(31%)。中级职称10名(76%),初级职称3名(23%),草原专业人员10名,畜牧专业3名。平均年龄在27~42岁。各乡镇和国有牧场无草原监理人员。为提高草原执法的整体水平,县草原监理站经常组织监理人员参加省、州政府和省农牧厅举办的草原执法管理培训班,并通过自学、单位集中学习、脱产学习和函授学习等方式,努力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2.草原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率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依法治草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青海省实施细则》颁布以来,县乡政府切实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普法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利用县、乡、村各种会议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传统赛马会、物资交流会、科普宣传活动、干部下乡宣传活动等各种形式,采取印发藏汉两文宣传资料、开展咨询、播放录像、举办培训班、设立宣传标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草原法》。通过普法宣传,广大干部群众依法治草的意识得到增强。

3.草原执法力度逐渐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率逐年上升。

近年来,草原监理机构在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克服人员少、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积极开展草原监理工作,在查处违反草原法、破坏草原的行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严厉查处非法开垦草场行为,有效遏制了乱垦、乱采、滥挖的违法行为。

4.推行草原承包责任制,固定草场使用权、承包经营权,依法管理草原。

全县天然草场中冬春草场已基本承包到户,夏秋草场也已基本做到联户承包或承包到社。实现了草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离,做到了人与畜、草与畜、权与利的统一,进一步调动了牧民群众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扭转了在天然草原上牲畜吃“大锅饭”的局面,草原抢牧乱牧现象基本得到遏制,草原纠纷明显减少,对维护牧区社会稳定、发展牧区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5.加强资源保护,确保合理开发利用。

为了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对野生药用植物的规范管理,草原监理部门广泛宣传《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关于禁止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麻黄草的有关通知》、《甘草麻黄草采集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农业部、省政府相关通告,并对本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在摸清资源分布及贮量状况的基础上,组织

编写了比较详实的调查报告,制定了本地区甘草、麻黄草采集计划;严格实行野生药用植物采集证管理制度,对采集时间、采集工具和采集方式进行现场检查,依法查处乱采滥挖、破坏草原植被的违法行为,确保草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6.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防火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根据国务院《草原防火条例》,县政府成立了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由主管副县长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主要负责担任副总指挥,下设草原防火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在防火期来临前,根据指挥部成员的调动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充实,做到了人员到位、责任到人。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出台了《共和县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和《共和县草原防火管理规章制度》,每年防火期和元旦春节期间,及时下发草原防火通知切实加强了草原防火值班、火灾报告、火灾报表、火灾档案、防火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做到了草原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三、存在的问题

1.普法工作仍需要加强,执法力度亟待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青海省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全县在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学习、宣传的广度、深度不够,执法力度不强等问题。部分群众对贯彻实施草原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少数干部缺乏参与意识;草原法律法规在许多地区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超载过牧、乱挖、滥采、乱捕、乱猎等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破坏草原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加剧了草原生态恶化。

2.草原执法依据不足,急需出台配套的法规、规章制度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属国家大法,对有关处罚的规定不够详尽,而相关配套的地方法规、规章也未制定出台,所以草原监理部门普遍反映草原执法法律依据不足,许多条款可操作性不强。如开垦草原的处罚量刑,开多少草原才算情节严重,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工程建设破坏草原植被,草原植被恢复费按什么标准征收、如何使用等,都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造成一些破坏草原的违法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查处,甚至草原监理部门反成被告,执法工作非常被动。

3.对草原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突出,草原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趋势没有得到遏制。草原的不合理利用,最突出的问题是超载过牧。由于部分牧民观念陈旧,仍以牲畜数量作为财富的象征,商品经济意识淡薄,使《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草场退化现象严重,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草畜平衡显得尤为紧迫。

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草原监理工作开展困难。目前,国家尚未将草原监理经费列入专项预算,草原监理机构没有专项经费开展工作,普遍存在办公条件差、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办案取证设备,不能有效地行使执法职能,影响了草原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5.草原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工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我县草原监理站与草原站合暑办公,存在人员编制少,职责职能不清、素质偏低、执法能力弱问题。

草原执法关系到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熟悉法律法规内容及行政执法程序是搞好草原监理工作的基础。由于以往对草原监理工作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一些不具备草原监理能力的人员从事草原监理工作,降低了草原监理站的整体能力。因此,加强草原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6.个别部门行政干预草原执法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原法的贯彻执行。个别部门为了局部和眼前利益,以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为由,未经草原监理部门同意,开发商和通讯公司等,随意在天然草原上采矿、挖埋光缆、架设铁管的现象仍然存在,草原征占用补偿未能按省上规定的标准执行,干预草原监理部门的执法工作,草原监理部门不能依法征收草原征占用补偿费和植被恢复费,严重损坏了草原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四、对策与措施

1.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实施草原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草原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良土壤、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重要作用,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和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要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教育广大牧民群众提高对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克服重利用、轻保护、重索取、轻建设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护草地生态和发展畜牧业的关系,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草原执法体系建设,使草原监督管理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轨道。

我县是草地畜牧业大县,草原辽阔,草原保护涉及的范围广,草原保护和利用牵扯到多方面的利益。特别是草场承包到户后,矛盾和纠纷增多,执法任务艰巨。目前仅成立了县级草原监理机构,而且还与草原站合暑办公,加之缺乏必要的硬件配置,执法能力很弱,草原监理管理已远远滞后于实际工作需要,影响到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鉴此,应理顺其体制关系,真正使草原执法和监理部门行使好法律赋予的监督检查权。一要理顺机构性质,改变目前县草原监理站与草原站合暑办公的管理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有关条款规定,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是草原执法主体,草原监督管理机构也是法律明确授权的执法机构,是在草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之下从事对违犯草原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的具体执法机构。因此,要依法单设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增加编制,充实专业人员,并参照公务员管理。二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仅要提高草原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之熟悉政府在草原建设与保护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并在具体工作中能正确掌握和运用,还要不断提高草原监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做到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三要提高执法装备水平。政府要加大对草原执法体系建设资金投入,草原监理经费要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配备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办案器材,不断提高草原执法装备水平。

3.坚持依法治草,加大执法力度。

当前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草原监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有:一是加快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的推广实施,制定相应法规,加大对超载过牧行为的惩处力度。草原牲畜超载过牧是造成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超载过牧对草原的危害和影响。要大力推广以草定畜,发展人工草地和圈窝种草,提高补饲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天然草地的放牧强度,加大牲畜出栏,减少草原压力,逐步达到草畜平衡。二是要严厉查处破坏草原的行为,任何取得开采矿产资源权力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开采和保护并重,严格实行矿产资源开采和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努力做好矿区生态保护,已对草地造成破坏的要责令其采取种草等措施进行植被恢复。三是有计划地采集野生药用植物,严格禁止采集虫草和其它野生植物而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严格禁止捕猎鼠虫“天敌”的违法行为。

4.加快制定和完善与《草原法》等现行法律法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

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共和县草原管理办法》、《共和县基本草原保护办法》、《共和县禁牧休牧管理办法》、《共和县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共和县草原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共和县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与《草原法》等现行法律法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切实把完善立法、依法行政作为保护草原的一项保障措施,达到依法治草的目的。

5.认真落实草原保护制度,加强草原保护工作

进一步发挥草原监理部门的作用,做好退牧还草、禁牧休牧管理工作,积极推行以草定畜,使我县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恢复,并步入良性循环。同时把我县人工草地、天然草地、饲料基地全部纳入到基本草原范围内,建立基本草原档案,严格管理,切实保护基本草原。草原监理部门要加大草原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在清理不规范的征占用行为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查处案件上,在典型案件的查处上有新突破。严把审核批准关,对未履行审批程序,非法开垦草原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对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非法征占用草原的重大案件,坚决依法查出,公开曝光,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严禁无证采挖和违规采挖,提高草原监理队伍的知名度,树立草原执法的权威。

6.搞好草原生态和生产力监测工作

在做好常规监测的同时,扩展监测内容,对草原“三化”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监测。积极开展草原生态状况、草原生态建设项目成效、草畜平衡、草原灾害等监测工作。充分运用草原地面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对草原资源及生态状况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和趋势预测。编制各《草原监测报告》。建立草原资源及生态状况数据库。指导全县草原保护与生态建设,为开展防灾减灾,实施草原监督管理,发展草原畜牧业等提供重要依据,为开展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作者简介:

王昕,女,汉族,大学本科经济管理专业,青海省海南州委党校讲师。

第三篇:开展“草原执法年”活动上半年工作总结

临夏县草原监理

开展“草原执法年”活动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畜牧局:

二0一一年上半年,在县畜牧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以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紧紧围绕州草原监理站《2011年临夏州“草原执法年” 活动方案》和县畜牧局《2011年临夏县“畜牧业行政执法年”活动方案》工作为重点,立足实际,有效开展了草原执法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工作

(一)、积极开展科技宣传,提高执法意识

切实搞好草原普法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草原的意识,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草原普法宣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了草原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了宣传教育,提高了干部群众的草原执法意识。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粉刷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等方式广泛宣传了《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等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认识到草原保护的重要性和草原“三化”及火灾的危害性。上半年举办科技培训班1期,培训农民技术员180人(次);开展科技宣传6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册),张贴宣传标语50条,受询群众1200人(次)。

(二)、认真组织开展了草原防火专项调查工作 组织开展了草原防火专项调查工作是加强草原防火工作,正确对待草原防火面临的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预防为住,防消结合”的方针,加强了与林业及各有关乡(镇)的联系,严格执行封山禁牧、封山育林、林区用火审批制度,在防火管制期要加强了对重点地段、坟头、路口的防火管理,加强火源管理,做好了扑救草原火灾的各项准备,坚持“疏堵结合”,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各项规定,实行重点防范,积极贯彻“打早、打小、打了”的方针,充分做好了天然草原保护防范措施。

(三)、健全草原监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为了符合农业部要求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设立草原监理机构的要求,加强我县草原监理与草原执法工作,各地区尽快建立机构设置合理,队伍结构优化,设施设备齐全,经费保障有力的草原工作体系,妥善解决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问题,进一步落实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我站及时向上级部门申请成立临夏县草原监理站。

(四)、规范牧草种子市场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牧草种子市场,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我站组织执法人员深入韩集和尹集乡镇集贸市场,开展了以查证照是否齐全、手续是否规范、标签标识是否完整、经营档案是否健全为主要内容的牧草种子市场大检查,这次市场检查,共检查经营门店4个,超范围经营种子门店1个,流动商贩4个,大多数门店没有经营委托书和经营档案,存在问题较为突出。同时,依法没收过期苜蓿种子10公斤、对证照不齐全、手续不规范、标签标识不完整的经营门店做出了限期整改通知,严厉打击了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牧草种子的违法行为,净化了牧草种子市场秩序,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为确保牧草生产用种安全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五)、明确执法职责,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在工作中做了到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使全县草原监督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

1、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执法水平。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县30名干部和群众了解到如何执法,从而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准则。

2、增强了干部和群众执法意识。通过本次培训使干部和群众了解了草原执法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拥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思想意识,同时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坚定性,集中精力解决制约、影响草原保护建设和饲草料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了促进我县草原监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本站实际,从七个方面详细制定了本的工作计划,并进行了具体分工,全站上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使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加强科技宣传,推动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我站一直把科技宣传培训当作草原执法的头等大事来抓,利用农闲时节、集贸市场逢集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在全县集贸市场大力宣传《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甘肃省草原条例》、《甘肃省草原防火办法》等法律法规。

(四)、多方面筹措资金,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在非法征占、乱猜滥垦、防火、防鼠、等领域的执法能力,保障临夏县草原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工作经费和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着草原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草原生态建设工作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群众性工作,我站现有5名工作人员,存在人员少的问题;监督不到位,矿点、旅游点监督管理工作亟待规范。对征占用草原和草原建设项目等进行监督检查是各级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不畅,草原监理机构对这些内容很难监督检查,以致监督不到位,影响到草原保护建设。四、二0一一年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主动地向有关部门反映汇报草原建设保护工作中的问题、困难、计划、设想等,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二)、积极完成全年工作指标

明确二0一一年下半年各项工作指标,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的计划指标和任务的基础上超越计划工作指标。全力加强科技宣传培训,举办培训班1期,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00人(次),开展科技宣传2次,发放宣传资料250份(册)。

(三)、增强草原保护意识

做好扑救火灾的物质贮备工作。积极与周边地区开展防火协作,大力加强扑火队伍培训建设,进一步完善草原防火应急预案,全面落实扑火工作的组织指挥、人员调配、机具装备、通讯联络和后勤保障工作。

临夏县草原监理站

二0一一年六月十日

第四篇:定西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定西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草原生态环境与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市的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根据农业部、财政部《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甘肃省贯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实施意见》精神以及《甘肃省2012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定西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地带和西秦岭末端,介于东经103º27'至105º39',北纬34º07'至36º02'之间;属南温带半湿润---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5.5—7.5℃,无霜期100—170天,海拔1420—3941m;年均降雨量400—600mm,而蒸发量高达1400mm以上,降雨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秋两季,与农作物所需错位,造成季节性干旱。

我市辖6县1区,总流域面积20330平方公里,有汉、回、藏等18个民族,总人口近300万人,其中农牧民63.74万户265.85万人。2011年畜牧业产值达17.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780元,牧业纯收入630元。

(一)草原资源情况。根据1985年国家草原普查数据,我市有天然草原976.89万亩,可利用草原902.76万亩,其中:暖性灌草丛草原12.8万亩、可利用面积11.86万亩,温性草甸草原146.69万亩、可利用面积117.04万亩,温性草原458.94万亩、可利用面积428.31万亩,温性荒漠草原4.2万亩、可利用面积3.24万亩,高寒草甸37.93万亩、可利用面积34.27万亩,高寒灌丛草甸316.33万亩、可利用面积308.04万亩。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因素影响,全市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重度退化的占31.02%,中度退化的占48.02%,轻度退化的占11.96%,草原生态“点上好转,面上恶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草原禁牧及草畜平衡区载畜情况。

1、草原禁牧情况。我市于2005年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全市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的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我市北四县(安定、陇西、通渭、临洮)全部实施封山禁牧,渭源、漳县、岷县部分地区实施封山禁牧,积极转变草原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开展牛羊舍饲圈养和异地育肥,加快畜群周转出栏,减少草原放牧牲畜数量,促进了草原生态保护,到2011年7月底,全市共落实禁牧草原面积为688.03万亩,其中:行政措施禁牧648.03万亩(安定108.79万亩,陇西57.81万亩,通渭87.67万亩,临洮150.52万亩,渭源46万亩,漳县65万亩,岷县132.24万亩),漳县退牧还草项目禁牧40万亩。

2、草畜平衡区载畜情况。我市对禁牧区外的214.73万亩草原划为草畜平衡区,其中渭源35.28万亩,漳县26.21万亩(草畜平衡区11.5万亩、退牧还草项目休牧区14.71万亩),岷县153.24万亩。草畜平衡区理论载畜量为12.053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达到17.988万羊单位,牲畜超载5.935万羊单位,平均超载率达到49.2%。

(三)人工种草及草产业发展情况。我市人工种草历史悠久,2010年人工种草面积达到352.46万亩,其中多年生人工种草314.16万亩,一年生人工种草38.3万亩。人工种草鲜草总产量185.04万吨,折合干草52.87万吨。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等为主,一年生牧草以燕麦、饲用玉米、草高粱、甜高粱等为主。2010年,我市草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家,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实际完成加工草块、草捆、草颗粒、草粉等草产品4.5万吨,内需外销旺盛。但草产业发展原料不足,产能过剩,产业化发展不足。

(四)牦牛山羊养殖情况。我市牦牛、山羊由于品种改良跟不上、饲养管理水平不高、放牧草原退化等原因,品种退化比较严重,个体生产水平不高,影响了农牧民的养殖效益和收入。到2010年底,全市牦牛存栏7.6万头,其中,能繁母牦牛4.11万头;山羊存栏20.29 万只,其中能繁母山羊12.42万只。

(五)牧户情况。我市承包草原且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牧户主要分布在漳县、岷县及岷山种畜场。截至2010年末有牧户1.3867万户,其中漳县4048户、岷县9819户(包含岷山种畜场329户)。

(六)草原执法、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草原执法建设情况。我市草原监理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市、县两级草原监理站7个(其中4个是与草原站合设的),有草原监理专(兼)职人员76人,初步形成了市、县两级草原监督管理体系。近年来,在专职人员少、工作手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了草原征占用管理、植被恢复费收缴及植被恢复工作,积累了许多草原执法经验。

2、草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我市草原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完善,目前市、县(区)有草原技术推广机构8个,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近年来在草原资源监测、退化草原治理、牧草品种选育、牧草良种生产、适用技术示范推广、鼠虫害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批科研推广成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为目的,以落实草原经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强化草原执法监督为保障,以加强草原动态监测和技术推广为支撑,充分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全面落实补奖政策,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强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稳定提高农牧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草原区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正确处理草原区人、畜、草的关系和农牧民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既要保护好草原生态,又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构建草原增绿、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共赢局面,实现草原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政府主导,农牧民自愿。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做好政策研究、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重要工作,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牧民意愿,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明确牧民权利、义务和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农牧民在政策落实中直接受益。

——强化基础,健全制度。切实做好基本草原划定、草原规范承包、基础数据核实等各项基础工作,为补奖政策落实创造条件。制定落实补奖政策的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加大落实和执法监督力度,构建补奖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明确责任,稳步推进。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分级落实,积极实施,稳步推进。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加强工作指导,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政策落实,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三)主要目标。通过落实补奖政策,进一步巩固草原保护建设成果,推动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减轻草原放牧压力,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调整牧草种植结构,扩大优良牧草种植基地建设,为减轻草场压力、发展草业提供物质基础;改良畜牧品种,开展舍饲养殖和异地育肥,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拓宽牧民增收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切实做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

三、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实施禁牧补助

1、划定禁牧区域 按照国家“对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的要求,我市对退化、沙化、石漠化严重的天然草原以及洮河、渭河、漳河等河流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天然草原实行了禁牧封育,共落实禁牧草原面积688.03万亩,其中:行政措施禁牧648.03万亩(安定108.79万亩,陇西57.81万亩,通渭87.67万亩,临洮150.52万亩,渭源46万亩,漳县65万亩,岷县132.24万亩),漳县工程性禁牧40万亩。

各县(区)要按照《定西市落实草原禁牧补助政策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核定的禁牧面积为基础,以乡镇或村组为基本单元,确定禁牧区域,核定禁牧面积,并将禁牧任务分解落实到乡、村、户,明确禁牧要求,层层签订禁牧管护责任书,并按照《甘肃省禁牧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禁牧制度落实,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促进草原植被恢复。

2、兑付禁牧补助资金

根据国家及甘肃省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规定,对我市688.03万亩的禁牧草原,用中央财政下达的禁牧补助资金对实施禁牧的农牧户给予补助。5年为一个禁牧补助周期,禁牧期满后,根据草场生态功能恢复情况,继续实施禁牧或者转入草畜平衡管理。为增强政策效应,根据甘肃省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我市划入黄土高原区,补助标准为2.95元/亩,漳县退牧还草项目区禁牧补助标准6元/亩。对落实禁牧措施、实行禁牧管护的牧户,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将禁牧补助资金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二)实行草畜平衡奖励

1、划定草畜平衡区域

根据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规定,将我市禁牧区域以外的214.73万亩的可利用草原全部划定为草畜平衡区,其中渭源35.28万亩,漳县26.21万亩(草畜平衡区11.5万亩、退牧还草休牧区14.71万亩),岷县153.24万亩,该区域草原植被较好,可以适度放牧。

2、测定草畜平衡区载畜及超载情况

根据我市草畜平衡区草原产草量、牧草利用率和再生率,测定出全市214.73万亩草畜平衡区理论载畜量为12.053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达到17.988万羊单位,牲畜超载5.935万羊单位,平均超载率达到49.2%:其中渭源理论载畜量为0.811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3.239万羊单位,超载率高达299.4%;漳县理论载畜量为5.087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6.766万羊单位,超载率为33.0%;岷县理论载畜量为6.155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7.983万羊单位,超载率为29.7%。

3、落实草畜平衡区减畜计划

根据草畜平衡区牲畜超载数量,充分考虑我市牲畜品种改良、开展舍饲圈养和异地育肥、加快出栏周转、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等支撑因素,计划在三年内完成5.935万羊单位超载牲畜的减畜任务,具体减畜计划为:

2011年减畜2.37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 40%,其中渭源减畜0.97万羊单位,漳县减畜0.67万羊单位,岷县减畜0.73万羊单位;

2012年减畜2.37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 40%,其中渭源减畜0.97万羊单位,漳县减畜0.67万羊单位,岷县减畜0.73万羊单位;

2013年减畜1.2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20%,其中渭源减畜0.49万羊单位,漳县减畜0.34万羊单位,岷县减畜0.37万羊单位。

4、减畜措施

各县(区)要按照《定西市落实草畜平衡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具体的减畜任务及数量分解落实到乡、村、户,按照《甘肃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的规定,层层签订草畜平衡及减畜责任书,落实减畜任务,实现草畜平衡的目标。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不同草原类型可放牧利用的产草量和载畜量标准,以承包草原面积核定草原载畜量和核对牲畜头数,完成载畜量核定登记。将具体的减畜任务及数量分解落实到村、户,按照《甘肃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减少放牧牲畜、牧草恢复生长和草畜平衡的要求。

(2)发展人工种草,促进牧草良种化,提高人工草地的产草量。三年种植紫花苜蓿、青饲玉米、红豆草、草高粱、燕麦等优质牧草19.5万亩以上,其中渭源7.98万亩,漳县5.52万亩,岷县6万亩。

(3)推广青贮氨化及微贮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在渭源、漳县发展玉米秸秆青贮,在岷县发展以青燕麦为主的混合青贮;在三县加大小麦秸秆氨化技术及玉米等秸秆微贮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秸秆利用率。

(4)推广暖棚舍饲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5)将草畜平衡工作、饲用玉米推广、牧草种植、圈舍改建、青贮氨化技术推广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与乡、乡与村、村与户应当层层签订草畜平衡管理责任书,落实减畜任务。

5、兑付草畜平衡奖励资金

对实行草畜平衡管理的草原,根据载畜能力合理核定载畜量,制定并完成减畜计划的基础上,用中央财政下达的奖励资金给实施草畜平衡的牧户进行奖励。根据中央和甘肃省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我市划入黄土高原区,奖励标准为1.5元/亩,漳县退牧还草工程中休牧补助标准为1.5元/亩。对落实草畜平衡面积,确认超载牲畜数量,制定了减畜计划并完成减畜任务,草原植被恢复生长、实现草畜平衡的牧户,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将草畜平衡奖励资金直接发放到户。

(三)实施牧草良种补贴

1、确定人工种草面积

2010年,我市人工种草面积达352.46万亩(包含岷山种畜场),其中,多年生牧草314.16万亩(安定77.12万亩、陇西42.04万亩、通渭78.41万亩、临洮24.05万亩、渭源30.55万亩、漳县15.19万亩、岷县45.5万亩、岷山种畜场1.3万亩),一年生牧草38.3万亩(安定5.04万亩、陇西11万亩、通渭5.18万亩、临洮4万亩、渭源2.9万亩、漳县3.5万亩、岷县6万亩、岷山种畜场0.68万亩)。

2、合理兑现和使用牧草良种补贴资金

按照《定西市落实牧草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市牧草良种补贴资金以给农户直补和统筹项目管理两种方式实施。对约占65%的种植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并处在旺长期的种草面积,各县(区)要将面积确认落实到乡、村、户,依据实际种草面积,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将牧草良种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户。统筹使用部分牧草良种补贴资金,对其余35%的当年生牧草、品种混杂落后及需要更新的苜蓿面积,采取项目管理形式,按照合理布局、调整结构的要求,有计划、分区域、有重点地更新现有留床牧草,推广优良牧草品种,扩大优良牧草种植面积,建设优良牧草生产基地和防灾保畜基地,增强牧草补充供给能力。项目具体由省上管理、市上审核、县(区)组织实施。具体的实施方案另行编制报批。

(四)实施牦牛山羊良种补贴

1、确定牦牛、山羊数量

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市牦牛存栏 7.6 万头(临洮1500头、渭源6926头、漳县14951头、岷县51073头、岷山种畜场1540头),其中能繁母牦牛 4.11万头(临洮712头、渭源3041头、漳县5929头、岷县30745头、岷山种畜场716头),分布在临洮、渭源、漳县、岷县及岷山种畜场;山羊存栏20.29万只(安定14220只、陇西2000只、通渭41221只、临洮15600只、渭源24651只、漳县33311只、岷县71877只),其中能繁母山羊12.42万只(安定2969只、陇西1200只、通渭33382只、临洮7700只、渭源15278只、漳县13352只、岷县50314只),主要分布在安定、漳县及岷县。

2、合理使用畜牧良种补贴资金

按照国家对牦牛、山羊进行良种补贴的规定和《定西市畜牧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由省上集中统筹使用补贴资金。采取项目管理形式,通过招标采购和养殖户选育调配,引进种公牦牛和种公山羊,对牦牛和山羊进行品种改良。项目具体由省上统一组织实施。市上要加强工作协调和技术服务,县上要积极争取实施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和项目效益的充分发挥。

(五)实施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1、确定牧户数量

省上核定我市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和收入来源的草原承包牧户为1.3867万户,其中漳县4048户、岷县9819户(包含岷山种畜场329户)。

2、兑付牧户补贴

在做好牧户确认登记、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按每年每户500元的标准,将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户。

四、2011年工作进度

2011年1月—2011年6月:宣传补奖政策,组建工作机构,开展前期调研,核定基本数据,编制市、县(区)的实施方案。

2011年6月—2011年9月:加快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规范草原经营承包,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合同,核发草原承包经营权证;在核定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的基础上,划定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措施。

2011年9月—2011年11月:全面检查补奖政策落实工作,通过核查登记、上册公示,向牧户兑付补奖资金。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完成资料汇总建档与数字化管理,对全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市政府对辖区内各县(区)落实补奖机制工作初步进行绩效考核和验收;申请国家和省上对我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和验收。

五、资金概算

(一)禁牧每年需补助资金2151.69万元,其中安定320.93万元,陇西170.54万元,通渭258.63万元,临洮444.03万元,渭源135.7万元,漳县431.75万元(其中退牧还草项目禁牧40万亩计240万元,行政性禁牧65万亩计191.75万元),岷县390.11万元;

(二)草畜平衡每年需补助资金322.1万元,其中渭源52.92万元,漳县39.32万元(草畜平衡区11.5万亩计17.25万元,退牧还草休牧工程14.71万亩计22.065万元),岷县229.86万元;

(三)人工种草平均每年需补助资金3524.6万元,其中其中安定821.6万元,陇西530.4万元,通渭835.9万元,临洮280.5万元,渭源334.5万元,漳县186.9万元,岷县534.8万元(包含岷山种畜场19.8万元);

(四)牧户生产资料每年需补助资金693.35万元,其中漳县202.4万元,岷县490.95万元(包含岷山种畜场16.45万元)。

资金总额6691.74万元。

六、保障措施和组织管理

(一)保障措施

1、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加快基本草原划定。坚持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长期不变的原则,按照对牧区草场要承包到户、分户经营,半农半牧区和农区草场面积较大的要分户承包经营、面积较小的要承包到户、联户经营的要求,积极推进草原规范承包工作。规范和补签草原承包经营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并向草原承包户发放草原承包经营权证,草原承包经营权证由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定制、市政府印制、县政府签章后颁发。抓紧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在摸清县(区)以及乡、村各级草原的现实分布情况、界限、类型、利用条件、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县(区)为基本单位,将重要放牧地、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原等划定为基本草原,并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确保草原面积基本稳定、用途始终不变。

2、加强草原监测,强化草原技术支撑。加强草原监测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和建设固定监测点,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改进监测手段,创新监测方法,完善监测指标,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定点适时地完成监测任务,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发布监测信息,客观反映草原植被恢复情况,每年为科学评估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紧紧围绕补奖政策落实工作的关键环节,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形成县级有草原监理机构专职行使草原监管职责,乡有分管领导、专(兼)职干部负责草原工作,村级有干部负责、村级草原管护员管护草原的工作格局,在半农半牧区县聘用村级草原管护员,进一步加大对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为补奖政策落实提供组织保障。开展优良牧草品种筛选、退化草原治理、划区轮牧模式等研究工作,推广草原鼠虫害防控、草原补播改良、优良牧草丰产栽培等先进技术,为补奖政策落实提供技术支撑。具体由省草原技术总站拟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市、县(区)草原技术服务单位实施。

3、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工作。要紧密结合各县(区)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落实政策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同时,按照国家落实补奖政策的要求,确定专人,在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切实做好牧户基本情况,草原承包、禁牧、草畜平衡和人工种草面积,草原载畜能力、牲畜饲养数量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工作,实现电子化管理,为落实补奖政策打好基础。

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加大补奖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板报、宣传车、培训班、现场会等宣传媒介和有效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贴近实际的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补奖政策的各项内容和要求,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上对补奖政策落实的部署安排上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落实补奖政策的良好环境。

(二)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市、县两级政府是落实补奖政策的责任主体,要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两级分别成立补奖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策制订、方案审批、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重大问题研究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财政、农牧、国土、民政、环保、统计、审计、监察、林业、公安和金融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按照职能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工作。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县两级农牧(畜牧)部门,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补奖政策落实的日常工作。三是各县(区)及时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草原承包界线、边界纠纷等问题,加强政策落实中各项工作措施的风险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工作平稳到位。

2、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奖惩措施。紧紧围绕补奖政策落实工作的关键环节,注意克服重安排部署、轻督促检查的倾向,采取定期检查、适时抽查和跟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政策落实方案、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的制订,以及各项政策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科学制订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从落实补奖政策的基础工作到位、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草畜监测工作到位、补奖资金管理使用、后续产业培育、当地财政对业务和工作经费预算保障的落实等方面,形成由省上对我市落实补奖政策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同时我市对各县(区)落实补奖政策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双考核”机制,确保补奖政策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全面完成。对完成补奖政策落实工作任务的县(区),安排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对个别补奖项目任务没有完成的,扣减补励资金;对没有完成补奖政策落实工作任务的,不安排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并予以通报批评。

3、严格资金管理,落实工作经费。要认真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国家补奖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补奖资金的使用管理,严防挤占、挪用、截留及冒领,确保补奖资金足额兑现给农牧民。市、县财政部门要会同农牧(畜牧)部门认真编制补奖资金分配方案,设立补奖资金专账,下设分项资金明细账户,分项核算,专款专用。补奖资金的发放实行登记造册、上榜公示、签名盖章,做到手续完备,确保中央下达的草原补奖政策资金不出任何问题。科学测算落实补奖政策的业务费用,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宣传培训、资料证件印刷、购图制图、设备购置、检查验收、资金审计、执法检查、科技支撑等业务费用,以及基本草原划定、草原规范承包、草原监测、草原监理等工作经费,积极落实各项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各级财政要将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给予保障。村级聘用的牧民监督管护员,由地方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补助,以调动农牧民参与监管的积极性。

第五篇:定西市马铃薯

甘肃定西土豆横扫全国市场 成功模式成脱贫样本

●十年间,各种各样的扶贫样本在西部施行,因为国家领导人的长期关注,定西扶贫最为引人注目。

●定西通过发展土豆产业,荣膺“中国土豆之乡”。定西的发展,就是一部将土豆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史。

●在西部大开发十年之际,透视定西的中国式扶贫,同样对广东正在进行的扶贫攻坚战有着一定的样本意义。■南方日报记者胡剑龙甘肃报道

新春之际,在甘肃定西市土豆交易市场,屋外滴水成冰,满载土豆的卡车依然往来其中。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市民,尽管你不一定知道定西,这个距离甘肃兰州一小时车程的西北城市,但说不定你家里冰箱内的土豆就来自这个城市里的土豆集散市场。

“我们有很大一部分货发到广州大朗市场。”市场里的小摊主告诉记者。

过去十多年间,这片黄土高原上的贫瘠土地上,被称为黄金蛋的土豆形成一项产业。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土豆之乡”。正是靠着土豆,贫穷的定西在西部大开发十年中,走了一条中国式扶贫之路。

而在十年前,正是因为贫穷,定西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策源地。

这里曾经“穷冠天下”

在国务院设立全国性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之前,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三西农业建设指挥部”。所谓“三西”,其中就包括定西。

“准确地说,定西应该是中国扶贫开发的摇篮。”这是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在视察定西时发表的一番言论。曾任甘肃经济报驻定西记者站记者的郑新,他以采访定西扶贫的经历出版了《国家任务》一书。他向记者讲述了定西扶贫的来龙去脉。国务院扶贫办是统筹全国扶贫开发的最高机构,而在国务院设立全国性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之前,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三西农业建设指挥部”。所谓的“三西”,其中就包括定西。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定西,也就是古称的陇中地区,就已经戴上“贫穷”的帽子。左宗棠当年西征经过陇中,曾发出感叹,“陇中苦瘠甲天下”。生活贫穷,资源贫瘠,并伴之以高频的自然灾害,让陇中摘得“甲天下”之名。

据《中国救荒史》记载,素以“苦甲天下”著称的陇中地区,土地面积广阔,河流稀少,水源匮乏,年径流量仅15亿立方米。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旱灾频仍,仅1865年至1947年的83年间,就曾发生大旱灾11次,特别是1929年“赤日行天”,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当时“甘肃各地连年天灾兵祸,田庐湮没、村落焚毁。树皮草根,俱已食尽。人相争食,死亡枕藉。山羊野鼠,亦均食罄”。

而1972年的一场旱灾,在编年史上,则另有一番意义。1972年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干旱的三个年份之一,甘肃降雨量较常年减少25%,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宋平不得不四处“化缘”。在郑新看来,1972年可视为中国西部开发的萌芽期。不过,在距三西农业建设指挥部成立三十年之后,尽管GDP排名仍然靠后,“但我们和自己比,已经有很大的进步。”这是记者在定西采访多个政府机关时,他们表露出来的自豪。

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介绍,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前,甘肃省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到1000亿元,2008年突破了3000亿元。

徐守盛说,在克服了金融危机冲击等诸多困难,在党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下,甘肃省2009年的GDP初步预计能达到3380亿元,增长10.4%左右。

甘肃省的人均GDP也上了一个台阶,过去只有几百美元,到2008年已达到1700美元左右。尽管这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4%,但对甘肃自身来说,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

从财政收入来说,甘肃更是上了一个台阶,自我调控有了一定的余地。地方财政收入2009年可以达到280亿元,大口径的财政收入可达600亿元。应该说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土豆横扫全国市场

据统计,定西土豆不仅占领了中原市场,在华南市场占有份额也一度达到90%以上,上海、南京等华东市场和重庆、成都等西南市场的份额也稳定在50%以上。

而提到定西的发展,土豆几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这种来自南美的农作物,在遥远的中国西北生根发芽,甚至撬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这个产业的发展,也见证了市场意识如何在一个西北边远城镇生根发芽。

在定西市的一份文件中,记者看到全市总耕地面积770多万亩,其中土豆种植面积达340万亩,已经占总耕地面积的45%左右。这样的农业种植结构比例是相当大的,在全国地市一级,定西也是第一。

临洮康家崖市场、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渭源县会川市场等三个专业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重点的批发市场。定西土豆外销的比例占到了45%。同时,随着批发市场和交易中心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批发、购销服务网络,并日益规范化。

定西主抓土豆产业,土豆产业的发展也给定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给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带来了持续的收益,贫困群众每年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500多元,占到农民年收入的28%。

定西市农业局土豆办的王兴奎主任告诉记者,定西农村的发展,就是一部将土豆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史。

而在定西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有关“土豆专列”。据农业局的负责人介绍,在2004年以前,不管丰收还是歉收,原产地定西市场上的土豆价格一直都很低,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市场的研究太少,在销售环节对于信息提供、运输配载、市场监管等职能服务明显缺位。

销售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定西土豆的市场占有率。2004年,在甘肃省领导的协调下,定西发出第一趟土豆专列。据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办公室的统计,定西土豆不仅占领了中原市场,在华南市场占有份额也一度达到90%以上,上海、南京等华东市场和重庆、成都等西南市场的份额也稳定在50%以上。

在此基础上,一批精干的销售队伍也已成型。在收获的季节,懂营销市场的人员先调查全国各地的土豆市场,把指导价提供给老百姓,然后协会组织卖出去,卖一个好价格。如果当时价格低卖不出去,则将土豆集中至储藏窖中,先储藏起来,最大程度地让利老百姓,让他们增加收入,激发他们的种植积极性。每年有人种,有人收,有人卖,各个链条都有人挣钱,就形成了一个产业。

市场意识是未来的希望

土豆产业已经在定西生根发芽,当地农民自发建起了土豆经营协会,按照市场规律,平衡淡旺季价格,指导农户生产销售。市场意识的成长,是西部开发的未来。

西部是我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其贫困问题具有“一多三性”的特点。“一多”是指西部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三性”是指环境条件的严酷性、主导产业的脆弱性和劳务经济的局限性。在基础条件上,定西相比广东后进地区更为落后。

但十年的时间,让贫困地区发生了变化。据统计,十年来,西部地区已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1.74万亿元,在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的带动下,社会资本和区外、境外资金的进入,使西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年的年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2003-2006年平均增长26.8%,2007年、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8.2%和26.7%),十年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1%,不仅高于大开发前(1978-1998年期间平均增长率9.45%),与东部地区发展速度的差距亦呈收敛态势。而在西部大开发十年之际,西部开发战略如何走,成了多方关注的焦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对西部大开发颇有心得。卢中原说,西部大开发模式将由以行政区划为界限,转向以功能定位为导向。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西部板块三大重点经济区的确定,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卢中原认为,在西部以往的发展理念中,主要目标是追赶和模仿东部。由于没有跟自身区位及要素条件很好结合,造成了产业布局不合理,盲目招商引资和恶性竞争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的发展质量。

国家西部办副主任曹玉书则指出,国家扶植的重点有所变化,这也是西部大开发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现在有条件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政策要支持、扶植、引导有特色、有优势产业的发展。

“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下一个十年,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要注重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而不论政策的方向如何,定西人似乎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郑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土豆产业已经在定西生根发芽,而相当多的农民专业化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地农民也自发建起了土豆经营协会,按照市场规律,平衡淡旺季价格,指导农户生产销售”。

显然,在历经多年的市场打拼之后,即使在最贫困的西部农村,市场意识也已经顽强地成长起来,而在郑新看来,这种来自底层的力量才是西部开发的未来。

□记者手记

政府服务农户土豆成了图腾

在西部采访扶贫问题,笔者想到了我们广东正在进行的扶贫攻坚战,区域严重不平衡的粤东西北地区就有点类似我们国家的东西部地区。我们也要搞扶贫,从西部十年扶贫的曲折故事中,我们似乎也应该能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在定西,土豆不仅是一种食品,甚至成了一种图腾,承载着定西人走向富裕的寄托所在。如果要了解定西的扶贫经验,土豆产业绝对是一个可以解剖的样本。

在上世纪90年代,不少农村都曾出现这样的事情,基层政府强令农户种植某种作物,甚至不惜拔掉已经长在地里的绿苗。当然,结果可想而知。定西土豆产业的故事以基层政府与农户博弈,同样以非常不和谐的一幕开局。

“大家都非常不理解,如果都去种土豆,吃什么?”记者在大坪村采访时,村民们说起当年的困惑。

不过,当年地方政府的“鲁莽”如今却不可思议地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至少在脱贫率以及人均收入而言,定西的土豆产业确实贡献甚大。显然,在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政府掌握着最大的资源调配权,对地方发展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土豆产业之所以没有“夭折”,与政府扶持思路的转变有极大关系。

在土豆种植已经规模化之后,政府的定位已经从一个强势的政策推行者转变为农户的服务者,比如加强对土豆市场的研究,在销售环节对于信息提供、运输配载以及市场监管等。

至少在土豆产业上,定西体现了一个现代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而对于广东的贫困地区而言,定西的借鉴意义也正在于此。

□扶贫数据

从2001年到2008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西部地区累计达到598.1亿元,占中央分配到省区市财政扶贫资金的62.9%。全国有272个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481个国家重点县,其中285个重点县在西部地区。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各项扶贫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到2008年底,扶贫系统在132个县开展了连片开发试点,其中西部试点县占总数的71%。为缓解贫困地区农户贷款难问题,扶贫系统在8009个贫困村建立了村级互助资金,其中西部4498个。

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西部地区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从2001年的5535.3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2648.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9.8%下降到9.3%,下降幅度比全国同期快了4.5个百分点。西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197.6元增加到2008年的2482.4元,增长107.3%。

2001年是安定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基于安定区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马铃薯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马铃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年7月被中

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这一荣誉和桂冠的取得,更加坚定了安定人民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全区上下众志成城,群情激奋,以“无

污染、无公害、绿色标准化”为方向,引进良种,扩大面积,敞开销售,加工增值,马铃薯

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3年,全区完成种植面积64万亩,总产量达到96

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纯收入604元。昔日小土豆,今朝大产业。马铃薯被推

上了干旱山区脱贫致富的大舞台,成为一项名符其实的“黄金产业”,无尽地演绎着自己的辉煌。

下载定西市草原执法开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定西市草原执法开展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展草原防鼠、虫害工作汇报

    临夏县草原监理站 开展草原防鼠、虫害工作汇报 县农牧局: 为进一步防治草原鼠、虫害,恢复草场植被,防止草原退化沙化,确保我乡畜牧业“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

    金昌市草原监理所行政执法依据(20120812)

    金昌市草原监理所行政执法依据 (2012年送审稿) 一、行政执法主体性质 (一)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二)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国务院草......

    2014年定西市高考情况

    2014年全市高考成绩喜人 定西教育信息网http://jy.dingxi.gov.cn2014-06-27 15:50——应届生二本上线5310人上线率为24.97% 比去年增长了3.57%自去年陇西教育现场会议后,全市......

    2016年定西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定西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定西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1月11日在定西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唐晓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

    2014年定西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8日在定西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定西市市长 唐晓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

    定西市市情概况

    定西市市情概况(2013年4月)定西古称“陇中”,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等灿烂的史前文化,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

    定西市事业单位考试相关

    官方回复 关于咨询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政策问题的回复 回复单位:定西市委督查室 各位网友,大家好: 各位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给我的留言,我已经逐条阅读。非常感谢......

    定西市科协2010年度工作总结

    定西市科协2010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市科协及所属团体,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协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工作,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