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免一补”教育政策分析
“两免一补”教育政策分析
摘要:“两免一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教育和减轻农民负担一项重要政策。本文分析了“两免一补”的政策背景。在对政策路径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两免一补”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两免一补”;新农村建设;教育均衡发展;民办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5-0014-03
一、“两免一补”政策提出的背景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发展不平衡。而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是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方面。教育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等之间的差异。
首先是城乡差异。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结构形成了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国家的财力、物力、优秀人力都投向了城市,导致了基础教育资金投入城乡严重失衡与教育资源城乡享有的巨大差距。主要在教育经费、师资水平、人均教育经费与升学率等方面。无论从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还是从生均公用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等指标来看,城乡教育经费差距十分明显。在城乡师资水平方面,国家教师编制标准不是根据实际来定的,城市学校相对集中、学校规模及班额较大,农村学校分散、学校规模及班额较小,师资配置理应是农村松城市宜紧。现行规定的师生比是城市小学为1:
19、城镇小学为1:
21、农村小学为1:23。在师资水平上有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学历总体相差三十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市均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则多处在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其次是区域差异。我国教育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办学”体制,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地方各级财政负责。有学者统计,我国义务教育的投入中78%由乡镇负担、9%由县财政负担、省级财政负担11%、中央财政负担微乎其微。近几年来虽然县、乡教育投入比例有所改变,中央也通过教育支付转移加大了对基础教育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但基础教育投入“地方大头、中央小头”的基本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差距必然造成了基础教育投入的极大差距与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以2001年为例,我国人均教育经费东部地区平均值为619元、中西部地区为264元、西部地区为282元,三地区的比为:1:0.43:0.46。
(二)贫困及学校布局调整导致辍学率上升
1994-1995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覆盖全国12个省、区179个县近7500万人的大型义务教育调查,发现在贫困地区。有44%的初中生和47%的小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另外,有52%的被调查校长认为儿童未入学可归因于家庭经济困难,有49%的被调查家长认为子女辍学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和学校收费高。考虑到出生人口、流动人口等因素的影响,教育部于2001年提出了各地要因地制宜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布局调整。但在实践中,有些地区没有根据具体情况科学调研,对一些中小学校、教学点进行简单的撤或并,导致了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等问题,虽然有些学校建立了寄宿制,但寄宿制没有完善,有些甚至非常简陋,学生的生活非常困难,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新的学生辍学。
二、“两免一补”的政策路径分析
“两免一补”是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从2001年开始,对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进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的试点,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经济适用型教材。采取减免杂费、书本费、寄宿费等办法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
2003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并提出了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享受到“两免一补”。
2004年2月制定《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暂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资助对象,提出了“两免一补”资金分担办法: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主要为中西部部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各级政府应同时承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责任。
2005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5]7号文《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学童给予资助优先权并加大了资助力度,制定了严格的资金保障措施。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国发[2005]43号文《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提出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到2007年,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工作,并重新调整了资金负担责任: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财力状况分省确定。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性由中央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承担,补助对象、标准及方式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通知还提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同时,文件列出了面向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童的全面资助计划日程表,文件规定:2008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低于基准定额的不足部分当年安排50%,资金来源由中央和地方按免学杂费的分担比例分担;2010年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
2006年9月,修改后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该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各级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6年在西部农村和部分中部农村地区实施,2007年春季开学时在全国农村全面实施。2008年秋季,将在全国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三、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中的几个问题
(一)农户对政策认知程度不高
“两免一补”政策对象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同时还有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但农户对“两免一补”的认知存在偏差。有调查显示,“享受过”这一政策的农户占6.4%,“听说过但没有享受过”的占36.9%,“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占56.7%。总体上看,样本农户对“两免一补”政策的认知程度同样不高。这是由于农户自身教育水平不高,他们的政策认知能力有限、对政策的关注程度不高以及他们的政策认知渠道不畅,同时还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该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效果有关。
(二)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没有明确比例,投入不到位
“两免一补”的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中央政府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的经费,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县)承担对贫困生免除杂费和寄宿生生活补贴。为此,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地方政府承担的“两免一补”所需经费落实到位。在实施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所要承担财政责任标准不明确、不统一。如,广西规定:免除杂费所需经费由自治区和各市、县共同负担,其中自治区负担35%,市、县两级政府负担65%。河北省在落实“两免一补”专项资金时,只强调要求县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资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的责任,没有明确应承担的比例。宁夏自治区在要求各地方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两免一补”外,还要求各学校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资助贫困生制度,学校每年要从杂费收入中拿出10%用于资助贫困生。
另外,在现行制度规定中,中央政府承担了中西部地区全部的免教科书经费和大部分杂费经费,地方政府负担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但对于由哪一级政府负担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没有明确规定,多数省份规定由县级政府负担。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县级政府特别是贫困地方的县级政府往往投入不到位,没有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教育督导团“两免一补”工作专项督导检查也发现,省级财政承担的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资金基本落实,市(州)县两级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限于财政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资金不能完全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没有保障,不但导致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覆盖面偏小,而且资助标准严重偏低。
(三)学生骤然增多,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实施“两免一补”最可喜的事实是提高“普九”覆盖率,降低中小学的辍学率。据初步的统计,西部地区大约有20万名辍学的孩子返回了校园。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的调查表明,“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仅一个地区就有1088名辍学学生返回学校,学校班额进一步扩大,使得本来就紧张的校舍、教师更加短缺。为满足学生就学要求,有的学校不得不在学校外临时租借教室上课。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小学的平均班级人数达到58人;银川市移民地区初中平均班级人数49.8人,最高的闽宁中学达55.4人。各学校为满足教学需要,不得不筹资聘用74名临时代课教师。然而,农村义务教育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师资力量短缺、素质不高,教育资源匮乏,“普九”欠下的债等。在这种情况下,辍学学生返回必将冲击到农村本来并不高的教育质量。因此,如何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解决“两免一补”政策问题建议
(一)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财政应尽快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教育虽不是纯公共产品,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优值品,纯粹的市场提供会造成巨大的效率牺牲。同时,教育又具有外溢性,使人觉醒、摆脱愚昧,是社会进步、民族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九年义务教育的外溢性很大,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从公平方面来看,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贫困学生不能就学,就是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义务教育的资金应全部由财政拨款提供,而不应由政府和家庭共同负担。
“两免一补”工作需要资金量大,省、市、县(区)要把需要的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予以安排。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政府保障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的贫困学生救助长效机制。要按照“三个增长”的标准来安排教育支出,即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中央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横向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快费税改革,将现在的教育费附加改为教育税,扩大教育税的纳税人,除确定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为教育税的纳税人外,也把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为教育税的纳税人,拓宽税基,增加收入的刚性。
(二)采取优惠政策推动农村教师的供给制度的有效建立
“有效需求”是指支付能力的需求。有需求而无能力支付即为“有效需求不足”。我国目前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地区合格教师缺乏,一方面有足够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师范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农村教师有效需求不足。袁振国教授认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工资待遇太低,所以他主张由中央财政在农村贫困地区设立“百万国家教师岗位”。目前实行的免费师范教育也是一种有效解决农村教师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策略。把“百万教师岗位”与免费师范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措施,设立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专项资金,来鼓励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到农村服务。
责任编辑 求实
第二篇: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政策
条件:
1、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家庭子女;(凭证、低保证非特困)
2、父母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学生;(父母残疾证)
3、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再婚不视为单亲)
4、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贫困的学生;
5、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普通学校没有)
6、因建设征地导致农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且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7、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资助的学生。(凭证)申报程序:
1、组织希望获得“两免一补”资助的贫困生向学校提出申请。
2、组成由学校、学生家长、村(居)干部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评审小组,对申请“两
免一补”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根据分配的名额,拟定受助学生名单。
3、将拟受助学生名单及其家庭贫困程度向社会公布,公示期为7天。
4、学校公示无异后,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
门、财政部门审核确定。
要求:
1、周三17点前,各班将班主任认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备注学生符合哪一
条)交高主任。要严格审查,做到公平公正。
2、不向任课教师、学生及家长许愿。
3、待给各班分配名额后,再宣传学校所定办法。
4、工作做的必须不引起信访。
第三篇: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政策
条件:
1、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家庭子女;(凭证、低保证非特困)
2、父母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学生;(父母残疾证)
3、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再婚不视为单亲)
4、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贫困的学生;
5、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普通学校没有)
6、因建设征地导致农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且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7、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资助的学生。(凭证)
申报程序:
1、组织希望获得“两免一补”资助的贫困生向学校提出申请。
2、组成由学校、学生家长、村(居)干部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评审小组,对申请“两免一补”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根据分配的名额,拟定受助学生名单。
3、将拟受助学生名单及其家庭贫困程度向社会公布,公示期为7天。
4、学校公示无异后,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确定。
要求:
1、周三17点前,各班将班主任认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备注学生符合哪一条)交高主任。要严格审查,做到公平公正。
2、不向任课教师、学生及家长许愿。
3、待给各班分配名额后,再宣传学校所定办法。
4、工作做的必须不引起信访。
第四篇: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解读专题
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解读
1、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城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
2、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教科书,(3)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4)建立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3、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补助标准是城市“一费制”杂费标准,即小学每生每期205元,初中每生每期295元。
4、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可否纳入城市义务教育保障? 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按照当地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标准,享受补助。即按城市“一费制”杂费标准,小学每生每期205元,初中每生每期295元给予补助。
5、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教科书的标准是什么?
答: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教科书的补助标准是:国家课程小学45元/生.期、初中90元/生.期和地方课程小学12元/生.期、初中15元/生.期。
6、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地方课程教科书的对象是哪些?
答: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地方课程教科书的对象是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的所有学生。
7、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地方课程教科书的内容是哪些?
答: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内容包括:小学一至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小学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初中一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初中三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
地方课程教科书内容包括:公民素养、巴渝风情、环境资源、特色艺术、探索创新、时事政策、公共安全、民族团结等。
8、免费提供教科书所需经费由谁承担?
答:免费提供教科书所需经费全部由市级财政承担。
9、免费提供教科书后学校是否还征订其他教辅材料? 答:向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后,严禁学校向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预收教科书费用,严禁向学生统一收费征订各种教辅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向学生收取涉及教材的一切费用。
10、学生需要购买教辅资料怎么办?
答:学生需要购买与学习有关的教辅资料,可以自行到书店(商店)购买,学校和教师不得指定购买教辅资料的地点。
11、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对象是哪些?
答: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对象是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寄宿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
12、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的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的补助标准是小学250元/生.期、初中375元/生.期(即:小学生每天2元,初中生每天3元,每学期按125天计算)。
13、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如何发放?
答: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由学校按月发放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
14、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怎么办? 答: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根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发展。
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受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实际接受人数,对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足额拨付教育经费。
15、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后,城市义务教育学校还能收取哪些费用?
答: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后,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只能按照规定收取借读费、作业本费、住宿费和服务性收费。借读费标准为:小学750元/生.期,初中1250元/生.期,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到指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不收取借读费.作业本费标准为:小学20元/生.期,初中30元/生.期.住宿费标准为:普通宿舍40元/生.期;以社会化方式所建学生公寓,一类每生每期不超过450元,二类每生每期不超过350元,三类每生每期不超过200元.学校其他各项代收费,包括教辅材料费,学具费、校服费、保险费、体检费等一律取消。严禁任何部门、学校、教师,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服务性收费按原规定执行。
16、服务性收费收取原则是什么?
答:服务性收费收取原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教学以外的服务性活动并收取一定费用,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和按成本收取的原则,严禁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接受服务,严禁强行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严禁只收费不服务。
第五篇: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宣传
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宣传
1、基本概念 ⑴两免一补
“两免一补”是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⑵中央免费教科书
中央免费教科书是指中央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的国家规定课程必修科目的教科书,不包括地方课程教材及各种辅助性教材。
中央免费教科书的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现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商省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确定。免费提供的教科书均应从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民族地区免费提供的教科书包括民族文字教材。
中央免费教科书教材选用一般以地市为单位进行。地市不具备条件的,如多民族、多文字且人口较少的地区,也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选用教材。中央免费教科书小学阶段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科学、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中央免费教科书初中阶段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历史与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
地方如要编写地方课程的教材,应限页数,限价格,地方财政应为享受中央免费教科书的学生同时免费提供地方教材。对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学校及有关部门不得再向其收取任何教科书、教辅材料的费用。
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对象为农村地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力负担课本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含特殊教育学生,下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应按照贫困程度进行资助,优先资助孤儿,绝对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子女,以及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子女等。
各地财政、教育部门要结合农村贫困人口的有关标准和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贫困家庭学生标准,合理确定资助对象。
2、实行缘由
实行“两免一补”是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德政之举,也是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
3、界定标准 ⑴已被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确定的城市低保户,农村特困户,优抚、军属中特困户子女以及烈士子女(佐证材料:农村、城镇居民低保证、烈士证、残疾证等);
⑵父母亲双亡或一方死亡、家庭缺乏劳动力、无收入来源、生活特别困难家庭的子女(佐证材料:家庭户口簿或村镇证明材料);
⑶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常年患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佐证材料:县级以上人民医院诊断书、病历等);
⑷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生活费的家庭子女(佐证材料:村、镇出具的证明材料);
⑸孤儿、残疾人家庭子女及残疾学生(佐证材料:残疾证);
⑹移民子女(佐证材料:村、镇出具的证明材料); ⑺其它原因造成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佐证材料:村、镇出具的证明材料)。
4、工作程序
⑴宣传。各校负责贫困生生活费补助相关政策的宣传。⑵申请。申请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基本情况,班主任、家长等不得代填,每份申请表由校长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留存,相应证明材料的复印件附后存档。
⑶评审。学校评审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沙洋县贫困寄宿生申请表》,对申请受助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评议小组组长在申请表上签名。
⑷公示。学校编制《湖北省2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补”受助学生信息统计表》,将通过评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在学校对外公示栏公示5个工作日,并公布学校和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举报电话(0724-8596846),公示信息不得涉及学生个人隐私。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应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并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
⑸上报。学校根据公示结果确定受助学生名单。《湖北省2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补”受助学生信息统计表》由校长签字、乡镇汇总后,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同时以乡镇为单位将《湖北省2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补”受助学生信息统计表》电子文档汇总后一并上报。
⑹认定。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汇总后,上报县教育、财政主管部门审核认定,有关信息一并在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⑺发放。小学由学生和家长共同签字领取,初中由学生签字领取,签字表和申请表的学生笔迹必须一致。资金到账后5个工作日内必须全部发放到位。学生领取资助金后,学校或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及时进行信息沟通,确保资金安全。⑻检查。县教育局和县财政局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生活补助的发放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学校足额、按时发放,常年对受助学生或家长进行回访。
5、补助标准
⑴免费教科书:小学生每生每年提供免费教科书90元,初中180元,同时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
⑵免杂费:农村小学生每年免交170元,初中生每年免交270元;
⑶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小学生4元/天、初中生5元/天。学生每年在校天数均按250天计算,即小学每人1000元/年,初中每人1250元/年;
⑷实施义务教育免杂费后,学校不允许收任何费用。为使学校正常运转,国家对学校实行了公用经费补助。划拨标准:小学生515元/年;初中生715元/年;
⑸农村校安工程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等校舍的维修改造。补助单价标准为:每平方米600元,具体测算为学生数*生均面积(初中6平方米,小学4.5平方米)*危房发生率0.033*每平方米价格600元;
6、资金管理
“两免一补”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上级财政负担资金直接进各级政府的财政专户,财政将本级应负担资金划入财政部门开设的“两免一补资金专户”,按规定从专户直接拨付。
免课本费资金,由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免收书费学生数,按照免费课本结算标准,据实结算,直接拨付新华书店。免作业本费、免杂费资金,由财政部门在开学前先将资金预拨有关学校,以保证学校运转,再根据实际落实学生数和补助标准进行结算。
7、重要意义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并加快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实施步伐,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村困难群体的亲切关怀。认真落实好这项政策,对于促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的顺利实施。⑵“两免一补”资金不得用于城区、农村比较富裕家庭的学生,也不得平均分配、轮流享受。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要予以重点支持。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家庭学生优先进行资助。中央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应统一纳入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
⑶中央财政从2005年春季起将提高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小学每学期每人35元、初中70元、特教35元。中央免费教科书的范围必须是国家规定课程必设科目的教科书,不包括地方课程教科书及各种辅助性教材。地方课程使用的教科书,由地方财政免费提供。
⑷中央免费教科书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由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政府采购机构进行统一采购,降低出版、发行等环节的费用。节省的资金继续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使受助范围不断扩大。各地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中央补助标准,合理确定免费教科书版本。凡通过政府采购等能够将价格压到补助标准之内的,可以选用彩色版教材,否则应选用黑白版或双色版教材。同一学校、同一年级教科书种类、版本要做到一致。
⑸各地要严格实行资助政策公开、资助对象公示等制度,资助范围和工作程序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等有关方面的监督。⑹各地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同时,确保地方政府负责的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的落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杂费资金由地方财政在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资金中统筹安排,足额到位。2005年年初预算已经安排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的地区,要优先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尚未安排资金的,也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的落实。从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凡享受中央免费教科书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地方政府必须同时免除杂费,免除杂费的标准要严格遵守“二费制”标准,并且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向学生收取其他费用。各地要结合财力,逐步对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并在2007年底以前落实,补助形式和补助标准由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⑺各地要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的组织领导,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既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又要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确保“两免一补”工作的顺利实施。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分配管理中央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筹集和管理地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会同教育部门确定贫困家庭学生的标准和范围,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等。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收集涉及“两免一补”政策的有关基础数据,组织确定资助对象,组织发放教科书;会同财政部门确定免费教科书种类、版本等。省级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
⑻中央财政对于“两免一补”工作做得扎实、资金安排到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通过中央对地方基础教育“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给予奖励;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地区给予通报批评,性质严重的按规定通过相关财政手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