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水利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安排

时间:2019-05-14 01:5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年水利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安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年水利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安排》。

第一篇:XX年水利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安排

XX年水利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安排

XX年水利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

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制定了水资源“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严格取水许可审批,限制审批新增取水,确保了取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善了取水许可登记制度,同时在取水户普查的基础上,全面完善了我市取水许可户资料。我市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时,建设项目自备取水设施严格控制取用地下水,切实有效控制了地下水的开采。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3.78亿立方米;XX年我市工业增加值为24.24亿元,工业不变价为23.86亿元,工业用水总量为960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0.2立方米/万元,XX年我市工业增加值为67.5亿元,工业用水总量为1360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0.1立方米/万元,通过大力开展节水工作,比XX年下降了50.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1;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2、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为规范和加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设施维护管理,解决长 期以来节水增粮行动项目设施管理薄弱的现状,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发挥效益,形成良性的农田水利运行管护机制,以促进农业节水,切实降低农民用水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二、取得的成绩

1、近几年来,我市积极开展“节水增粮行动”,相继实施了58.7万亩农田改造,由原来的大水漫灌改为膜下滴灌、喷灌种植,不但大大提高了节水效果,还提高了人均收入。

2、大力推行膜下滴灌技术,科学合理地解决了农业生产用水,极大地缓解了水资源开发的压力,改善了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形成了良好的用水环境。

3、节水增粮行动的开展,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对于实施膜下滴灌、喷灌的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将达到喷灌、滴灌0.78--0.9,XX年将继续大力改造农田,推广膜下滴灌、喷灌,XX年,***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1,完全符合用水效率指标控制,XX年度将继续实行节水增粮改造,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将会提高。

4、加大重点水利工程转移支付和预算呗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建立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和使 用权。与农户签订《***市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承诺书》和《***市节水增粮行动项目设备管护协议书》,把工程产权移交给村委会,由村级农民负责工程的看护和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水利专项投资,推广和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引导农民实行节水农业。XX年争取资金5110万元,实施7.25万亩节水增粮项目,目前已完成工程的管沟开挖、输水管路熔接、回填等地埋部分。XX年春节设施地面设备安装部分。

5、确定单位部门编制规划、报告内容及数量

XX年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相关部门编制规划、报告总数14个,其中:水利局9个;住建局3个、环保局、工业控股公司各1个;XX年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相关部门出台文件总数17个,其中:发改委与住建局联合出台文件3个;住建局2个;工业控股公司1个;水利局11个。

三、XX年工作安排

1、严格指标。科学确定我市XX年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灌溉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目标。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78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控制到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面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基本形成,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状 况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2、加强领导。为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XX年度考核任务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建议应由市政府负责统一组织开展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规定积极配合,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的支持力度。各责任部门应履职尽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按时完成各项考核目标、任务,切实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工作。

3、加大投入。财政需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前期工作和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水生态和水环境治理与修复、执法监督等工作。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水资源费优先用于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节水型社会建设。

4、理顺机制。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环境治理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加强水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对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开展水权制度建设试点与推广,加强用水 者协会组织建设。

5、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价格主管部门抓紧研究各类水源的比价关系,合理确定水价标准,形成科学的水价机制,促进不同水源的合理利用。非居民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调整城镇居民用水价格,稳步推进阶梯水价制度。

6、加强执法。不断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及管理的相关制度,构建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水资源管理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严格水资源执法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保持良好水事秩序。

7、广泛动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弘扬“节约水、爱惜水、保护水”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决策透明度,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公开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相关政策、监督方式和考核制度,强化舆论监督,严肃处理浪费水、污染水以及乱采地下水等违法行为。

第二篇:多点突破成为新常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述评

多点突破成为新常态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述评

作者:韩洁 王立彬 何雨欣 何欣荣 《光明日报》(2015年01月09日 01版)

2014年,注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新常态”成为海内外观察中国经济的一大热词,为中国经济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逻辑。

这一年,中国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总书记亲自挂帅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八次会议,重大改革接连推出,势如破竹。全年中央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中,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占了46个,经济生态领域改革重点突出,推进有序,取得积极进展。

勇于“自我革命” 行政体制改革打响“开头炮” 继2014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将简政放权作为“开头炮”,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2015年第一次常务会议,再次将开年的“开头炮”轰向审批,直指“审批难”的沉疴,释放出继续简政放权的强烈信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014年,面对“三期叠加”的新机遇、新挑战,简政放权拉开了深改元年的大幕,成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截至2014年底,已相继取消和下放了9批共798项行政审批事项;

——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央层面政府核准事项量减少约76%;

——全面摸清并公布了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中央政府首次“晒”出权力清单; ——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较上年压缩了三分之一; ——完全放开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低价药品、电信业务资费等26项商品或服务价格; ——大力度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为企业和个人减负约100亿元。

简政放权,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自2014年3月全面实施注册资本登记认缴制以来,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004.71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6.65%,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由改革前的6900户上升至现在的1.04万户,对稳增长、促就业发挥重要作用。

在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更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创新动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统筹科技资源,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向社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保障有了良好开端。

当前也要清醒认识到,简政放权仍存在下放权限“含金量”不高、政策落地不够畅通、事中事后监管不力等问题。

“简政放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改革。”中央编办副主任王峰说。

敢啃“硬骨头” 关键领域经济改革驶入“快车道”

2015年1月1日,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正式实施,开启了政府依法理财的新局面,也将财税体制改革引向纵深。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2014年迈出重要的第一步——党中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份酝酿许久的改革方案不是解一时之弊,而是着眼长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

一年来,从完成《预算法》大修,打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先头炮”,到加强“修明渠、堵暗道”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10省市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自发自还试点,构建旨在亮出政府全部“家底”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开。

与此同时,铁路运输、邮政服务和电信业纳入全国营改增试点;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在全国实施;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起草;完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税制改革也有序推进。

改革春潮竞相涌流。2014年,除了财税体制改革,金融、土地、国企、价格等一系列以往想改不能改、想动未动的关键领域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强力推进下取得重大突破。

让静态的土地“流”起来,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2014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第七次会议分别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按照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思路,全国多地不断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年初,为此项改革铺垫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登记已在全国全面启动,农业部宣布力争五年内完成全部确权颁证工作。

国企改革稳慎推进。继上海在去年底率先出台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之后,约三分之二省份也出台相关改革方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和关联性改革方案正在深入研究。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还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推动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调整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根除按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

一年来,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改革组合拳打出,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健全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有序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4年收官之际,广东、天津、福建获批成为继上海之后我国自贸试验区“家族”的新成员。同步扩大的,还有运行一年多的上海自贸区试验区域。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2014年5月,总书记考察上海自贸区时曾如此表示。如今,试验区的“扩围”,彰显我国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以前进口生物样品的审批时间至少1个月,如今压缩到了3至5天。”设在上海自贸区内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公司药明康德充分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一年来,该企业已进口实验用生物材料超过900批次,98%的样品都能在预定时间到达实验室。

一年来,一系列着眼改善民生的改革推出,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就业创业的税收政策、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

一系列重大改革的背后,是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精密部署。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自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3次全体会议,以及3次联络员会议、19次专题会议、32次改革工作协调会议,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特别是专项小组组织20多个部门、60多人组成五个调研组,开展国有企业改革调研,并牵头形成了调研总报告,确保一项项重大改革有序推出。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总书记此前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的话表明此番关键领域改革之艰。

筑梦“APEC蓝”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迎难而上 2015年第一个工作日,北京市环保局通报,2014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8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全年PM2.5一级优天数达93天,同比增加22天。2015年北京提出,更大力度治理努力使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5%左右。

“APEC蓝”,成为2014年最能体现百姓心声的词语。总书记在北京APEC会议上承诺要实现“APEC蓝”;国家发展改革委说,到2030年会实现“APEC蓝”;广大国民更是期盼它能早日到来。

自2014年2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重大改革的汇报》以来,围绕中央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部署,各地区积极行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迎难而上,积极试点,稳慎探路。

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加大处罚力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强化节水准入,开展水权试点,出台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和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推动市县“多规合一”试点,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一项项改革探索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日益清晰。

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这样才能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二者放在一起,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改革规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强调自然资源统一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以及对自然资源实施统一管护的思路。

2014年12月22日,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无疑将进一步扫清自然资源统一管护的产权管理障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国,依法治污,正成为全党全民的共识。

2014年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环境领域的基本大法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实施统一的防治措施,释放出更强有力的环保监控信号。

此外,201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就我国国土环境承载力问题作出了明确判断,更令业界人士高度关注,强调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将逐渐转变对经济增速的敏感。可以预见,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新华社记者 韩洁 王立彬 何雨欣 何欣荣)

第三篇:水利局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水利局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南平市水利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全局上下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好成绩。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防汛备汛

今年1—5月,全市累计

降雨量1168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多5成。5月9日、5月14日、5月23日七里街水文站三次超过警戒水位。从5月21日13时起至5月22日23时,我市各乡镇、街道普降暴雨,部分乡镇出现大暴雨,其中吉阳镇降雨121毫米,徐墩镇降雨108毫米,局地性、突发性、集中性降雨十分明显。从5月21日8时至23日8时,上游地区的武夷山市、浦城县、建阳市、松溪县普降大暴雨,上游地区的强降雨造成我市河水暴涨,23日16时我市七里街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洪峰水位达99.06米,超过警戒水位5.06米,超过保证水位1.06米,为以来的最高洪水位。截止5月31日,全市小

(二)型以上水库库容8236.17万立方米,占正常库容的78.17%,其中洋后、小赤院两座中型水库库容3718.1万立方米,占正常库容的74.98%。

1、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一是重新调整充实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二是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旱暨水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落实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目标任务;三是调整充实市水利局防汛抗洪应急系统。

2、抓好预案修编及防汛抢险物资的落实。一是做好预案编制工作的落实。二是落实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目前,全市已储备抢险物资有冲锋舟5艘、4米长救生船6艘,救生衣374件。市、乡两级防汛抢险队伍按照一、二线安排,共成立防汛应急抢险队伍44支、1047人。

3、组织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汛前、汛中安全大检查。3月4日至3月15日、4月24日至4月30日由水利技术人员组成的4个小组分赴各乡镇,对全市各类水库、100千瓦以上电站、堤防河道、防汛物资、抢险队伍、救生器材、通讯设施等分别进行汛前、汛中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已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登记造册,制订度汛方案,落实度汛措施,并专门下达了整改处理方案,要求各乡镇、街道按照处理方案进行整改,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任务。此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对检查中发现的东峰镇铜场村陈厝水库、东游镇渡潭村下渡垅水库2座水库实行重点挂牌督办,要求停止可能造成危害水库安全的行为,落实整改措施,控制蓄水,落实责任人与抢险人员,备足备好防汛抢险物资,制定操作性强的安全度汛预案,积极采取措施,筹集资金,完成除险加固工作,确保职责到位、思想到位、指挥到位。

4、干部靠前,责任沉底。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工作落实到基层乡村、落实到群众,把所有隐患点的防御工作都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不留死角,不出现疏漏。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全市各乡镇、村都实现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到到岗到位,发生险情时,党政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按照预案有序应对。市防指主要领导轮流坐镇防汛抗旱指挥中心指挥调度,水利局领导和防汛办工作人员昼夜坚守岗位。各乡镇干部全部下到村、村组干部下到户,组织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5、建设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完善监测预警体系。2010年初我市全面建成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工程,实现了水雨情自动监测站点到全市小

(一)型以上水库的历史性突破。全市洪水预警报系统由闽江、县级洪水预警、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组成,共建有35 个自动水雨情监测站点,在市防汛指挥中心建立信息接收处理中心,实现实时雨水情信息的同步共享。

6、掌握动态,周密部署。根据今年的气候异常情况,从3月2日起实行市直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24小时值班,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市防汛指挥中心密切注视天气动态,认真收集雨情、水情等信息,及时传达上级关于防洪防暴雨工作的部署,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多次用电话、文件传真、短信息发布形式通知乡、镇、村做好各项防范准备。

(二)水政水资源工作

为纪念第十七届“世界水日”与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据统计,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中,共制作并树立了永久性广告牌2面,悬挂宣传气球标语2条,张贴宣传画40张,在城区、乡镇共举办水法律法规咨询现场活动3场,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发放自制宣传画1500张,谜语300条,有奖水知识问答150条。在领导层方面也加强了宣传,以简报形式向领导进行宣传报道,使领导了解水政各时期、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掌握水政的工作动向。与市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人水和谐和固定宣传栏目,长期定时广播,向社会广泛宣传水法律、法规、水知识,方便群众了解水行政执法、许可办理程序等事项。

1、水资源管理

(1)

第四篇:在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在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

推进会上的发言

省发展改革委(2015年11月10日)

尊敬的贻琴副书记、德贵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做好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党中央、国务院2015年9月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并紧密结合我省实际,于近日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对于切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意义十分重大。

我省《实施方案》印发后,省发改委按照付京主任关于要抓好工作落实,切实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要求,组织对《实施方案》进行了学习。经过初步学习讨论,我们认为,我省《实施方案》完整涵盖了八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既体现了中央精神,又结合了贵州实际;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既明确了到2020年构建完整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目标,又体现了自加压力、积极在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走前列、探新路的信心和勇气。我省《实施方案》明确了46项改革任务,每一项内容都十分丰富,需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改革基本方向,通过开展大量具体工作、推动相关改革才能完成。经过初步梳理,在这46项改革任务中,明确由省发改委作为第一牵头责任单位的有15项,其中明确了完成时限、要求拿出具体实施方案、规划、工作成果的又有14项,这14项具体工作任务中有3项要求在2015年完成、有10项要求在2016年完成、有1项要求在2017年完成。面对这种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要求高的局面,我委决心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确保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是细化工作安排。组织委内相关处室深入学习《实施方案》,深化对改革理念、原则、改革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努力学会用新的理念指导改革和工作实践。同时,对由我委牵头承担的改革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提请委相关会议研究,将责任进一步落实到委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并提出更加细致的工作要求和重要时间节点。

二是加强汇报沟通。及时了解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对生态文明相关领域改革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力争在我省开展国家试点,以期少走弯路,在国家出台具体改革方案的同时推出我省的实施方案。三是加强横向交流。重点选择几个省区市,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向当地发改部门的同志请教,与他们共同探讨,相互启迪,加快推进我省的改革工作。

四是及时总结经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既需要中央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大胆实践,并且我省各地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勇于实践,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将及时对各地经验进行总结,作为全省生态文明相关领域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借鉴。

五是积极争取支持。我省《实施方案》对多数改革事项都只明确了一个单位作为牵头责任单位,但完成任务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对明确由我委牵头落实的,我们将努力做好有关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取省有关部门和市(州)、县对我委工作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以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总之,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特别贻琴副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省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努力发扬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切实把《实施方案》明确由我委牵头落实的各项改革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好,使改革在守底线、奔小康、走新路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

摘要:突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之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湖南长株潭地区在“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中,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本文对其作了概括和总结,并对如何推广做了探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07-0051-03

基金项目:2010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实践形态研究”(项目编号:HB2009G02)。

作者简介:李志勇(1968-),男,山东临沂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突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之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湖南长株潭地区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中,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

一、当代发展的资源环境困境

人类现代化的进程始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带来的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拓展和物质生活的繁荣,另一方面是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凋敝,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发展不可持续。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诸如此类的问题印证了恩格斯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P383)

这些问题迫使世人重新审视经济发展的本质、路径和方式等重大问题。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反思人类废弃物太多,环境不堪重负引起整个世界生物的死亡。1972年是罗马俱乐部的出版《增长的极限》。其中心论点是: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如果按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在今后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原因在于地球是有限的,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吸纳消化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该理论认为,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人类应制止增长和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上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系统地研究了人类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从保护和发展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和行动建议。[2](P22)同时,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逐步受到重视,把新发展观从思想理论层面深入到实践操作层面。近年来“低碳经济”的兴起更是把生态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反思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问题同样不可忽视。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主要资源性产品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比重,明显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消耗也很大,生态环境的代价也很大。[3](P2)据有关资料记载,现在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超过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生活在荒漠地区以及受荒漠化影响地区的人口将近4亿,沙漠化土地每年递增3400平方千米。中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6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国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0%流经城市的河流严重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同时,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物种灭绝速度高于世界50%以上。

从当代中国实际看,要在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有效应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建设“两型社会”就成为必行之举。

二、长株潭地区建设“两型社会”的实践创新

长株潭地区建设“两型社会”的实践,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以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为核心,以发展新型城市群为载体,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以达到“三个率先”的实践目标,一是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二是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成功转型的新经验,三是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其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形成“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路

湖南省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验,广纳民智,对长株潭试验区科学论证、高端定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着眼长远发展,进行全盘规划,并将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打捆上报,获得国家的一并审批。这在全国现有的改革试验区是第一例。规划和方案将改革试验区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拓展到“3+5”(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城市群,并突破传统开发区的概念,设计了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为试验区建设拓展了空间,明确了模式载体,打造了“一化三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一化带三化;加强三个基础,即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更大平台。

湖南省确定了试验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发展方向),全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区(发展路径),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区域定位),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自身定位)。这一目标定位,为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试验区发展的“三步走”的战略步骤:2008―2010年,打好基础,重点突破,目前已完成;2011―2015年,纵深推进,凸显成效,目前正在推进;2016―2020年,基本完成,示范全国。

为确保目标的完成,建立起推进试验区建设的新机制,明确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在省一级,重点抓好全局性工作,涉及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标准和规范、重大区域性项目等方面,以统筹各地改革建设的科学性、协调性;在市一级,重点是按照省里统一规划,落实改革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尊重市场规律,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各种手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投入“两型社会”建设。

(二)注重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规划统领试验区各项建设

湖南省把规划统领放在先导地位,确立区域规划的龙头地位,发挥规划在理念上、思路上、行动上的抓总作用。要求区域规划紧扣“两型”主题,体现国际视野,彰显区域特色。

首先,修订《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出台条例实施细则,为保障和推进规划实施提供法规依据。其次,针对建设重点,强化规划制订工作。以省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编制了15个重要的专项规划;以试验区三个市为主体,编修长株潭城市群总体规划以及各市的分区规划;省市两级共同编制了五大示范区规划,以示范区带动试验区建设。再次,为保证规划实施的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了项目规划审核制度、重大规划衔接制度以及规划动态管理制度等三项规划实施的配套制度。

(三)注重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湖南省高度重视实验区的重大项目建设,提出并初步规划实施了一批关键领域的重大项目,这些领域涉及产业支撑、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城乡统筹以及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每一个领域都明确了重点和方向,譬如,构建产业支撑以“两型”为主导,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为先导、生态修复以湘江治理为重点、实现城乡统筹以城镇为节点、示范区建设和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等。五大示范区通过在农村土地流转、投融资创新、“两型”产业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各具特色、主题集中的改革试验,快速积累“两型”改革建设经验,打造湖南发展的“经济特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新型城市化“展示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下载XX年水利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安排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年水利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安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利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共五则)

    水利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水利局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南平市水利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服务新农......

    水利局党办201X年工作总结和201X年工作要点(精)

    水利局党办201X年工作总结和201X年工作要点 201X年,党办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XX年财贸系统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XX年财贸系统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XX年,财监系统各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目标,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发扬争先创优......

    XX年就业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XX年就业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XX年全局的各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近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就业服务局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

    XX年民政局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XX年民政局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一、XX年工作总结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区民政工作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区第三次党代会......

    审计局XX年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审计局XX年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安排 XX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深入......

    XX年某县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XX年某县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我县围绕工业强县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区位......

    XXXX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安排5篇

    XXXX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安排 2010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各部门的协助配合下,我公司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抓机遇、求发展,全体员工齐心协力,顽强进取,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