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兴化市天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谈兴化市天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要:总结了兴化市天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针对新形势,提出了兴化市天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现状;发展思路;江苏兴化
兴化市天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位于兴化市戴窑镇,为苏中苏北迄今生产规模最大的育菇工厂之一。由贺洪江、王天明牵头主办,69位农民共同投资,2008年底正式运行。天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自创建以来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借鉴现代企业运行的成功经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吸引了一批靠种田拿工资的农民工人。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理念,通过土地流转,现拥有自主经营的连片规模基地3.33 hm2,通过食用菌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2009年合作社销售610万元,每位社员人均分红1.8万元,2010年上半年生产销售额已过490万元。生产的杏鲍菇主要销往上海、南京等苏南大中城市。
1发展现状
1.1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提高技术、转变技术观念,在杏鲍菇生产中,要切实根据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相应的技术实施操作和管理,不可一味地依靠农药防治病虫害、依靠化肥或激素提高产菇量,或者依靠化学药品施行保鲜、护色。一旦形成残留,不但市场销售受阻,以后生产更无出路[1-2]。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天弘食用菌合作社生产的“苏蕾”牌杏鲍菇用物理手段严格控制各个生产环节,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所生产的产品无污染、无病虫害、质量好,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苏蕾”牌杏鲍菇已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接着将按绿色食品的操作过程进行生产,并申报绿色食品。
1.2不断提升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2009年6月初,杏鲍菇生产车间在夜间通风时杏鲍菇菇蕾出现萎缩,高浓度二氧化碳对菌菇危害较大,农村中麦秆焚烧污染空气影响杏鲍菇生长成了天弘人头痛的问题。2010年改进的高效节能换气装置,解决了菌房通风与保温、保湿之间的突出矛盾,多功能出菇车间能适应多种野生珍稀菇类及人工驯化菇类生长,技术先进。采用活动架摆放菌袋法,使摆放单位面积增容80%,减少固定设施投资40%。通过改进,利用自然光源散射和高效节能换气装置,节约光照电耗60%。正在研发的菌糠循环利用生产技术,可数茬出菇,生物转化率普遍在100%以上,从而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1.3不断研发,就地取材
杏鲍菇生产所用的培养基主要是木屑、玉米棒芯、棉籽壳、玉米、麸皮等,木屑、玉米棒芯要从外地采购。随着粮食及其副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给食用菌生产成本带来很大压力,为此,尽可能使所用原料本地化,才能有效控制成本,争取到发展杏鲍菇的主动权。
合作社派人员去上海、福建请教资深专家和技术员,通过大量的配方对比试验,2010年合作社终于试验成功用棉花杆和黄豆杆代替木屑,下一步将扩大试验规模,直至完全替代,使得农村秸秆综合处理难的问题得以解决。
1.4充分利用下脚料,做好生态循环生产
杏鲍菇生产后的下脚料,是优质有机肥料,又可作生物燃料,利用这些原料,既能发挥其内在价值,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符合国家和省委提出的节能减排低碳要求。2010年合作社改造了锅炉,50%的下脚料作为燃料自己消化,大大减少了用电量,节约成本5%。并积极与有机肥厂形成合作,充分利用下脚料,以做好循环生产,不断拉长产业链条。
2发展思路
2.1强化技术管理
在配料、灭菌、接种、培养、出菇各个环节,均应实施有效管理。如在配料时,应按照原料的成分严格计算其碳氮比,辅料应选用有机材料,不可盲目添加化学肥料等;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不可等到病虫害发生后再一味使用药物扑杀,那样势必形成残留,并增加成本[3]。
2.2在绿色、环保、保鲜上求发展
合作社要克服并吸取过去少数食用菌行业使用的护色、保鲜手段和硫超标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实施有效管理。应抓住时机并实行“企业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外向化发展”的战略。遵循“绿色、环保、新鲜、美味”的合作社宗旨,高质量建设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确保产品新鲜、卫生、安全、营养。2011年将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保鲜研究所合作开展杏鲍菇保鲜研究的课题,力求在杏鲍菇保鲜课题上取得突破,为杏鲍菇拓宽市场,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化经营打下厚实的基础。
2.3严格把好技术关,提高杏鲍菇质量
为适应农业新阶段发展要求,满足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天弘食用菌合作社应由单一领域向综合领域发展,在创新中施展才能,在产业化经营中壮大实力,不断提高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力争成为苏中、苏北食用菌行业的领头军。今后的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应对,变被动为主动,在提高科技含量和提高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谋求发展。这还(下转第385页)
(上接第383页)
需从源头菌种质量抓起。菌种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主要预防杂菌污染,严格把好技术关,特别是要重点突破关键技术,以提高杏鲍菇质量,使杏鲍菇产菇率高、菇形正、品相好、菇肉紧细、品质佳,确保高品质的产品上市。
2.4积极开发新品,优化品种结构
通过对国内市场的大量调研,现在的蟹味菇的销售价格平稳且较高,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开发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势在必行。2010年初天弘食用菌合作社加大了蟹味菇的试验力度,经过大量的出菇试验,掌握了蟹味菇生长的各项数据及生长习性,下一步将扩大试验规模,力争在2011年扩大产能,将蟹味菇推向市场。
2.5向菌糠饲料方向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
利用秸秆作培养料栽培的食用菌废料中,粗纤维降解50%,木质素降解30%。废料中含有大量的菌体蛋白,粗蛋白的含水量由原来的2%增加至6%~7%,脂肪的含量增加1倍左右。经过菌丝的分解作用,秸秆材料表面的角质层和硅细胞组织以及纤维的结构均遭受破坏,呈疏松多孔状,降低了机械强度,易于粉碎,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提高了营养价值,用来饲养猪、牛等牲畜,比米糠更好,可以达到玉米的饲用效果。菌糠饲料可以直接喂猪、牛,也可以放在青饲料打浆机中打成浆,再掺入其他饲料,还可不加工直接与其他饲料混合使用,从而使食用菌废料真正实现生态、环保、循环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2.6不断强化品牌意识,推进标准化生产
天弘食用菌合作社只有通过不断努力研究,探讨和开发高技术产业化生产项目,开创低成本、高效益的高档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新路子。通过选育优良菌种和为各种菌种提供最佳生长条件,做好产前、产后的各种准备和加工工作,进一步实现杏鲍菇生产的优质、高效、高产[4]。不断强化品牌意识,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壮大实力,提高商品在市场竞争力。
3参考文献
[1] 皮祖武.异质联合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记远安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10):5 0-51.[2] 曹杰.平湖蘑菇沉浮记——浙江省平湖市新当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启示[J].中国合作经济,2009(10):39-40.[3] 刘正中.垫江绿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J].食用菌,2007(6):32.[4] 佟凯.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J].活力,2010(4):13-14.
第二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
创新发展思路谋求合作共赢
——在太湖县祥和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2010年9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社员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安徽兴牧畜禽有限公司,向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向太湖县祥和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挂牌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兴牧公司和其它兄弟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祥和合作社在促进农户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一定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下面,我就当前我国家禽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安徽兴牧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思路做一个简短发言,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我国家禽行业的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虽然家禽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市场需求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家禽行业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三难现象”:
第一难是:农户的鸡难养、难卖,而且养殖利润不高;
第二难是:企业的鸡只难投放,没有利润;最近几年,大多数农牧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第三难是:宰杀厂鸡只难收,即使收购了部分鸡只,也存在成本较高、标准不达标,毛利润低,大多亏损。
究其原因,我个人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原料价格、农饲产品(主要是玉米、小麦、大豆)的价格比2005年增长
1了1倍;由于原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原本在养殖成本中占较大比例的原料成本被推高,在零售价格没有同比例增长的情况下,农户的养殖利润受到严重削弱;
二、劳动力成本相比2005年增长了近2倍;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高工资,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力涌入这些地区工作就业;另一方面,区域内其他行业的较高收入使得养殖行业的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
三、农户饲养管理粗放,饲养的标准化程度低;多种因素造成现有鸡只产品抗病力差,这样一方面加大了禽病防治压力,促使农户滥用抗生素和违禁药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户的用药成本,使家禽产品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
四、产品市场需求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虽然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但是,三黄鸡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在逐步降低,与此同时,优质鸡的市场需求却在稳步提升;
五、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促使消费者对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需求与日增加;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对禽肉产品的消费,更加关注安全、优质和营养等因素,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越来越要求买的安全、吃的放心;
六、目前优质鸡市场还比较混乱,处在一个过渡时期,真正具有安全、优质、营养的、在市场中占有一定比例的优质鸡品牌还没有出现;部分市场中所谓的品牌优质鸡也是良莠不齐,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家禽行业正面临一场新的产品结构大变革,谁能适应这场变革,谁就能赢得市场主动权,获得企业新的生机。因此,安徽兴牧畜禽有限公司管理层通过深入市场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创新了企业发展模式,确定了未来几年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二、兴牧公司未来三年的工作思路
(一)加强品种培育力度,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鸡新品种
要想抓住市场,让市场围着自己转,就必须要有得到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产品,而要推出这样的产品,就必须着力加强品种培育力度,从产品源头抓起,不断筛选、净化配套系,建立公司充分、健全、稳定的品种系列;因此,公司以安徽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高校专业资源,走产研结合的道路;同时,强化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信息交流,销售部门通过对市场的实际调研,将各类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消费特点组织生产,从而开发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优质鸡产品,使产品具备“优质、营养、安全“的鲜明特色。
(二)整合现有农户资源,实行标准流程饲养
目前,公司掌握的农户资源比较多,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众多的资源还处于散乱状态,农户在提高饲养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和防范养殖风险方面还面临较大困难。为此,兴牧公司将依靠祥和合作社这样的平台,统一安排生产计划,通过不断培训,解决农户遇到的养殖技术问题,以达到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引入标准化生产概念,制定生产标准流程,改变靠经验、凭感觉的传统饲养模式,从进鸡到出栏、从喂料到用药各环节都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对照标准看实际,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使生产的各环节都处于标准流程的管控之下。
(三)大力开发销售渠道,创立品牌产品
企业只有顺利实现销售才能收回成本、获得利润,因此,作为产品增值的最后一环,大力开发销售渠道、建立独具特色的销售模式尤为关键。目前,大多数家禽企业的销售模式还比较单一和传统,这就为兴牧公司创新销售模式提供了良好契机,公司经过认真分析,确立了以批发市场为据点,通过菜场的品牌直营店,建立覆盖
全城的销售网络,使城市居民不论到哪家菜场都能买到公司产品;这样,公司一方面建立起了数量众多的品牌直营店,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品牌树立和品牌宣传打下坚实基础。直营网点建设和品牌宣传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为数众多的直营网点,就很难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同样,产品品牌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就能加快网点铺设,现有的直营网点才更稳固,公司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依据这样销售思路,兴牧公司已经在南京、武汉、南昌等大城市开始运作,通过大城市再逐步扩展到二线城市及周边城市。
(四)重视农户的基础作用,合理分配利润
现代农牧企业仅凭自身力量,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广大农户是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整个产业链的基础,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养殖积极性、取得农户的理解与支持,关系到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要时常换位思考,站在农户角度考虑问题,寻求双方合作的共同基础。
另一方面,公司与农户共同创造的利润蛋糕怎么切,直接关系到双方以后的合作程度。过去,由于传统家禽产品利润少,挫伤了部分农户的积极性;随着公司主营产品的调整,利润的蛋糕会越来越大,兴牧公司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会认真切好这块蛋糕,确定好农户的合理利润,只要广大农户按照公司的要求、执行公司的生产标准流程,就一定会有丰厚的收益。
(五)未来三年公司优质鸡饲养规模
2010年,兴牧公司顺应市场潮流,确立了朝优质鸡方向发展的新思路,在太湖地区也投放了部分优质鸡,目前饲养情况正常、市场反映良好。这些信息,充分证明了公司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是符合市场要求的;为此,公司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在保证原有产品年出栏量的基础上,新增优质鸡投放,计划2011年年出
栏优质鸡100万只,2012年年出栏200万只,2013年年出栏300万只。我相信,只要能认真完成每年苗鸡投放和成鸡销售工作,不仅公司实力将取得一个大的跃升,广大农户也将从中获得较好的收益。
太湖作为省内外知名的规模养殖地区,资源丰富、环境适宜、民风淳朴而勤劳,我相信,借此次祥和合作社揭牌之东风,将会揭开兴牧公司发展的新篇章,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和帮助兴牧公司成长和壮大!
最后,祝祥和合作社取得成功!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
第三篇:石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石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石泉县农业局 作者:南家寨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尤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专业合作社将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崭新课题。为此,我对石泉县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调研,形成以下报告。
一、石泉县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
石泉县位于安康市西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02个行政村,1175个村民小组,农业户43087户,农业人口152632人,全县有农业劳动力89849人。总耕地面积28.06万亩,其中农耕地18.96万亩,临时性耕地9.696万亩。18.96万亩农耕地中,水田5.8万亩,旱地13.16万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98545亩,总产72732吨,油料总产11469吨,蔬菜播种面积53998亩,蔬菜总产45305吨;生猪饲养量达到49.2万头,出栏生猪30.78万头,存栏生猪18.42万头。是一个以种植、养殖为主要产业的山区县。在没有成立合作社之前,农业生产存在着品种落后、技术落后、信息滞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等问题,不法商贩投机倒把,坑农害农 的现象时有发生。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改变了这一历史。它作为一种市场主体,将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开展经济互助与合作。有利于化解单个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池河镇明星生猪合作社于2007年注册成立,有社员187人,理事长刘家满,理事会5人,监事长廖元江,监事会3人。社员主要是年养猪100头以上的大户,社员入股500元/股。主要从事饲料、兽药销售服务,生猪销售,仔猪订购,资金扶持,建圈和生产发展指导。实行的是“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发展模式,生产、经营活动中特别注重管理措施。采用了“八统一”的管理方法: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圈舍建设规范、统一品种、统一饲养管理技术、统一防疫用药规程、统一环境控制标准、统一产品定单收购。采用“五良”(良种、良法、良医、良料、良效)配套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聘有专业的会计人员,制定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财务会计工作准则,及时编制财务计划,准确开展财务核算,全面反映财务状况,完整保存财务资料。严格执行财经法纪,坚持勤俭办社、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资金的原则,积极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为提高本社经济效益提供服务。以服务成员、谋求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由于生猪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了明星村生猪产业的发展,使生猪产业成为明星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9年省、市农民增收现场会分别在我县召开,现场参观了
明星村生猪专业合作社,省市领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10年被石泉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专业合作社,奖励价值8万元皮卡车一辆。
到目前为止,我县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登记在册成员2035户,带动农户10200余户,实现销售总额3189万元。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形成了多种主体牵头兴办,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多种模式竞相发展的格局,弥补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足,解决了村社区集体经济“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实现了千家万户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成为新形势下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二、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身建设不规范,成员管理松散。多数合作社在登记注册时都比较规范,而对开展正常工作所必须建立和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却关注较少,尤其是民主决策、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机制运作不够规范。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作用未能在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有的合作社成立后一年内一直没有召开过理事会和监事会,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社员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决定权往往掌握在发起人手中,社员参与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机制,大部分社员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缺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没有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制度,一些合作社只有少数社员持股,其他社员只象征性持少量股份,组织
与会员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合作社发展的不稳定。
二是社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还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从而导致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有的凭借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来办事;有的只顾埋头苦干,没有长远规划和具体设想;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总想政府和部门扶持,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在合作社内部协作意识不强,导致合作社功能弱化,竞争力偏低。因此应当倡导能人创办、基层组织创办、技术部门创办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把合作社做大、做强。
三是合作层次较低,产品加工程度较低。少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连接机制不紧,仅局限于向农户和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种苗种禽、产品回收等服务,与成员农户建立的是一种购销关系,而以资本为纽带、利益连接紧密、开展产供销加一体化经营的少。农民合作社受自身生产设备和技术所限,农作物深加工难以为继。仅靠初级买卖所得的利润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四是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发展后劲不足。在经营规模上,大部分合作社都是以村为单位,跨乡、跨村和联合办社的相当少。在经营方式上,还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简单销售上,缺少自身的专业生产基地,设备也比较简陋,社员数相对偏少,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所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
五是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品牌的建设不仅是对于单个地区和个别合作社有益,还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相关产业,使千家万户的农民受益,从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社商标建设情况不尽人意,目前仅有鬼谷子腊肉、石泉红草莓等几家合作社有自己的注册商标,而大部分合作社还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这对于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着极大的制约作用。
六是扶持力度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初期和发展期间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县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上还远远不够,没有予以强有力的支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三、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壮大合作社事业。围绕当地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因地制宜组建合作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把千家万户的农民联合起来,将一些经营分散、规模小的农户,按照市场化要求、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组织起来,实行产销联合,做大做强合作社事业。
(二)探索合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搞的好不好,有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关键是看它的运行机制优不优。
我们应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农民获得最大的利润为目的,引导建立适合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在管理上,按照合作制原则,重大事项充分协商、以票决定,做到民主决策;在经营上,按公司制运作,实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制度;在利益分配上,采取以成员与合作社之间按交易额比例返还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建立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同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三)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从农民利益出发,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财政、农业、工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信息沟通,引导农民开辟经营渠道,以促成大规模、多功能的合作社的成立,从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同时解决好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注重打造品牌,提升合作社竞争力。产品有质量、有品牌,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品牌,实施品牌策略,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途径,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注重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加工品,特别要大力开发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通过创建品牌,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竞争能力。
(五)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意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在全县形成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基层干部、重点农户的培训,着重强化合作知识、市场经济、内部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队伍,使他们尽快掌握合作原则、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强势推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全县各级要每年按比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质量标准制定、产品认证和市场营销人才、社员培训等工作。农村信用社和农行要开展和加大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积极探索小额信贷和扶贫贷款通过合作社间接到户的模式。
(七)开展试点示范,以典型带动全面发展。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需要广泛开展试点示范,以吸引、激发更多农民群众加入合作社发展。要立足当前实际,对明星生猪专业合作社、堡子草莓专业合作社、大阳蚕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运行比较规范和农户联系比较紧密、发挥作用比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通过典型引路,振兴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批农民,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篇:中和兔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规划
中和兔业专业合作社 发展现状及规划
一、合作社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中和兔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月17日,是乐至县最早的兔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5.7万元(固定资产)。2011年以来,中和兔业专业合作社在中和场镇金钟老河村、魏家坝村、卖柴丫村、印盒村、中和街村等村发展了150余户散养农户,同时也在良安、大佛、凉水、放生、高寺等乡镇发展了中等规模养殖户30余户,2011年出栏獭兔10万余只,纯收入300余万元。社员户均增收入1.67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2、合作社推行獭兔养殖小区+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二)几年来的运行情况
2002年,中和场镇獭兔养殖由陈敏、陈文华、杨升从外地学会獭兔养殖技术,在省草原研究所进行引进种兔,并修建圈舍进行饲养。经过三年的实践,养殖技术基本成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中和场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得知此事后,决定把金钟五村废弃小学校和金钟大会场(5000㎡)的场地提供其扩大规模,并带动了周边农户进行獭兔养殖。经过三年来的发展,中和兔业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1月17日成立,52户养兔农户加入了合作社。2008年,出栏商品獭兔2万余只,纯收入50余万元,养殖户人均增收4000多元。到目前为止,中和兔业专业合作社在中和场镇金钟老河村、魏家坝村、卖柴丫村、印盒村、中和街村等村发展了150余户散养农户,同时也在良安、大佛、凉水、放生、高寺等乡镇发展了中等规模养殖户30余户。2011年,合作社出栏獭兔10万余只,纯收入300万元。经过几年来的獭兔养殖,关键技术日渐成熟,销售市场稳定;产品远销省内外,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中和兔业专业合作社为区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獭兔养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中和兔业专业合作社为獭兔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这种粗放的传统养殖方式,已显露出很多问题:
1、养殖户投资少,规模小,分散,不易管理。
2、技术欠缺,养殖成活率较低。
3、养殖不规范,饲料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市场竞争力。
4、产品数量小,销售市场混乱等。综上所述,散养农户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产业发展,急需改善养殖条件和扩大规模形成规模化养殖。
三、獭兔养殖的前景和效益 獭兔又名“力克斯兔”,最早产于法国,是典型的皮肉兼用型兔种,其肉质细腻鲜美,具有“三高三低”的优点,即“高蛋白、高氨基酸、高磷脂、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被人们誉为“美容肉、保健肉、益智肉”等,其市场价格都在每斤10元以上。据中和兔业专业合作社销售状况来看,就乐至县境内一年消费30万只兔肉。獭兔皮色型多,毛色纯正,绚丽悦目,绒毛短密,是制裘工业的重要原料,可制作各式服饰、围巾、毛领、手套、鞋帽等多种皮革产品,因其价格比狐皮、貂皮低廉,国内外都十分畅销。近年来,獭兔生皮价格每张都在40元以上,2010年卖到80元都供不应求。随着人产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追求时尚、高品质的服饰和多元化的膳食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獭兔产品越来越受人们追捧,其养殖效益十分明显,所以獭兔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建设标准化獭兔养殖小区的必要性
按照市、县的“十二五”规划,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总体要求,我们必须发挥资源和区域比较优势,努力培育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基地,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实施獭兔养殖小区的建设,可将其培育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獭兔养殖具有投资小、劳力少、效益高,是促进增收的“短平快”特色产业。经中和兔业专业合作社多年的养殖经验和产业基础,其养殖关键技术成熟实用,技术路线正确,獭兔养殖小区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在外务工人员回乡进行獭兔养殖,减少留守儿童和老人,增加社会幸福感。其覆盖面广,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强,农民增收显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产品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獭兔养殖小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运行机制
(一)总体规划
根据养殖小区的生产目的和要求,按照创造适宜环境,适合工厂化生产的工艺,獭兔养殖小区将严格按照四川省畜牧局的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圈舍建设方案草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向其它乡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最少建立20个优质獭兔养殖小区,每一个养殖小区建设圈舍面积1000㎡(共10栋,每栋100㎡),带动周边农户10户以上。
(二)运行机制
在经营管理上采取公司(獭兔养殖小区)+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农户通过獭兔养殖小区建设获得经济效益。在獭兔养殖小区发展中,由养殖小区向基地和农户签订獭兔饲养及产品回收合同,实行订单农业,并由养殖小区向基地或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提供种兔,使农民安心生产,放心生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把公司与基地和农户有机连接起来,形成利益联接机制,使全县獭兔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形成人人都养兔,人人会养兔的积极氛围。
六、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包括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仓储区、隔离区、粪便处理区,建大型沼气池200立方米,深水井及配套高位水塔等。其中兔舍10栋,种兔笼2500个,商品兔笼10000个,幼兔培育笼1000个,每栋之间种植生态林木30株。
七、项目投资方向
建设一个标准化獭兔养殖小区预计总投资137.5万元。
(一)土建工程投资70万元。
1、新建标准化獭兔养殖兔舍10栋,圈舍1000平方米,预算投资55万元。
2、粪污处理系统建设。建设沼气池200m,预计投资12万元。
3、场内供水系统建设。建设深水井及配套高位水塔,预计投资3万元。
(二)设备购置投资
购种兔笼2500个、商品兔笼10000个、幼兔培育笼1000个,每个兔笼50元/个,预计投资67.5万元。
八、经济效益预测
31、年总成本:通过獭兔养殖小区建设后,将有效增强獭兔良种繁育体系的良种供应能力,预计年出栏獭兔1万只,獭兔养殖成本为45元/只,养殖总成本为45万元。
2、年总收入:按照市场现行价格计算,兔皮市场价为54元/张,兔肉35/只,年总收入为89万元。
3、獭兔养殖小区建成后年利润总额 年总收入-年总成本=89-45=44万元。
獭兔养殖小区建成后每个养殖小区每年新增獭兔出栏1万只,实现新增獭兔产值89万元,可获纯收入44万元,20个养殖小区年销售收入可增加1780万元,纯收入88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预计通过獭兔养殖小区建设,可普遍提高獭兔饲养水平,提高兔皮质量,同时通过扶持獭兔协会等服务组织,提高獭兔业的产业化水平,最终提高獭兔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使獭兔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可以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促进当地饲料工业、裘皮加工业、食品工业及运输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五篇:县供销社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现状及对策
县供销社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现状及对策
王平
自2002年至今,县供销社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依靠优势资源,突出特色品种,围绕支柱产业,合理布局建社,网络广大农户,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现状与类型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农村经济与市场相衔接、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内在需求。主要经济类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2002年10月,建始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花坪东湖魔芋专业合作社在花坪乡沈家荒村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建与发展进入实质阶段。几年来,根据各乡镇地理、气候、资源现状,依托魔芋、药材、干鲜果、蔬菜、畜牧等产业,相继组建了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按其产业范畴分类,有魔芋专业合作社4家,药材专业社3家,蔬菜专业社8家,生猪养殖专业社8家,干鲜果专业社9家,其它专业社10家。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8867人,资产规模2588万元,兴办各类产业基地87299亩,辐射农户40670户,占农户总数的28.5%,2010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756万元,为农民增收3820万元以上。
按照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形式分类,属公司拉动型的12家,占52%;属能人创办型的8家,占46%;属基地带 动型的2家。现有专业合作社中,列入全国供销总社百家示范专业合作社的1家(东湖魔芋专业合作社),列入省级示范社的2家(益寿果品专业作合社联合社,民发蔬菜专业合作社),列入州级的3家(山里红甜柿专业合作社,君益药材专业合作社,民发蔬菜专业合作社)。
二、特征与效应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组织联合的紧密性、生产经营的合作性,具备企业功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实体。二是农民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协会则是指由从事同行业或同类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按照自愿联合、自我管理、决策、互助合作原则设立非营利性,以相互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组织。其特点是组织上的松散性、功能上的服务性,不具备企业功能。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在农村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少或缺的作用,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具体表现为:
(一)壮大了产业规模。2004年以前,我县猕猴桃产业属零星种植,小敲小打,品种混杂,管理初放,效益低下。为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投入不足、管理缺位问题,顺利推进生产基地建设,2004年9月当地5位农民自愿联合,出资30多万元组建天然果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主要承担猕猴桃的品种改良,基地发展、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系列化服务工作。五年来,合作社聘请中科院武植所教授黄仁煌为果农传授果树栽培和管理技术,帮助果农改良品种20余万株,新建基地6000多亩,累积达到8000亩,惠及农户3200户。花坪乡、红岩镇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土壤资源和气候资源,大力发展魔芋产业,村组干部和产业带头人发起组建起了1家魔芋合作社联合社和4家魔芋专业合作社,共建设魔芋基地1.8万亩。关口葡萄几年前还是一提蓝小卖的小农经济,自成立关口葡萄专业合作社短短三年时间,基地迅速扩张,现有基地2000多亩,连接720农户。建始县珍硒茶叶专业合作社,选择长梁乡双塘村适宜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成立四年来,以建设标准茶园为基础,以提升产品质量为主线,以网络广大社员为原则,以合作社增收农民增收为目标,改造老茶园150亩,新发展茶园170亩,带动茶农288户。
(二)提高了农民收入。近几年来,曾经一度贫穷落后的高寒山村沈家荒村,凭什么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富裕村?这主要得于两条:一是魔芋成了当地的主导产品,成了农民增收的当家品种;二是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谋取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魔芋专业合作社最有效地为广大社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从外地企业拿回订单,到农村信用社争取小额贷款,调运种子、肥料、开展科技培训,然后组织社员进行规模生产。农民通过种植魔芋,每年纯收入逾3500元。益寿果品专业合作社依靠自身实力,加快基地建设和开拓市场销售,仅2008年就发动农民建基地2000亩,组织加工销售猕猴桃1016万元,直接为果农增收近800万元。
去年,一度时期萝卜、辣椒、白菜价格低迷,农产品一度带销。民发蔬菜专业合作社依然执行保护价收购合同,宁愿自己赔本也不让农民受损失,仅此一项,就为当地菜农倒贴资金23万元。
(三)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成员都有村支两委主职干部参加。有利于他们利用专业合作社这一工作平台,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履行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创新了品牌发展。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制定技术保障措施和生产规程,健全自律机制,为农民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如建始县魔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益寿果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民法蔬菜专业合作社、山里红甜柿专业合作社都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益寿”、“双土地”、“花果山”等果品、食有菌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专业合作社苦练内功,打造品牌,在“优、新”、“精”上求实效,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问题与成因
实践证明,小农户自愿大联合、小产品对接大市场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已经得到许多党政领导和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探索培育阶段,发展过程中尚存在基地规模小、带动能力弱、运行不规范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运作不规范。一些专业合作社有名无实,内部机构不健全,管理不按章程和制度办事、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少数专业社办社宗旨不明,只有凑凑热闹,或者用专业社装点门庭,有的办社动机不纯,目的并不是组织农民生产销售,而是为了得到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或者其他经营好处。
(二)服务水平低。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许多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水平低,产业基地规模小。有的专业社仅仅有一个牌子和一纸章程,有的只有几个设立人,没有吸纳农民入社,或者社员出资不多,专业社与农民无关的现象客观存在。有的专业社服务范围不大,服务能力不强,有的生存发展艰难,甚至名存实亡。
(三)扶持难到位。近些年来,从国家到省、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优惠政策,包括登记办证、资金及项目扶持、信贷扶持、信息与技术服务、税费减免等等。少数知晓政策的专业合作社申报到了产业项目,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多数专业合作社还是自己苦苦打拼,连一些地方性“软”政策都尚未得到。
(四)发展不平衡。从地域分布看,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花坪、红岩寺等,其中花坪乡的专业社达8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从产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魔芋、猕猴桃和蔬菜产业上,专业合作社在个别乡镇尚属空白。
四、对策与建议
为全面实现我县“产业兴县”战略,势必大力发展农业板块经济,通过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
(一)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应当坚持“积极引导,量力而行,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的原则,凡能够做大做强相关产业、乐于为社员盈利出力、具备专业合作社组建条件的,就可以支持他们办社。发展专业合作社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而要强调质量,强调作用和效益。要紧紧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重点围绕畜牧、蔬菜、药材、茶叶、干鲜果等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组建形式上,可以由种养大户或营销大户牵头兴办,也可以由专业市场或龙头企业兴办。在产权结构上,可以是农民自办、联办,或是农民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联办,也可以是农民与涉农企业联办。
(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县委、县政府制定培育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配套政策,明确产业开发、资金投向、项目扶持、质量认证、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环境整治等具体措施。一是将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和各类项目,原则上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这样,既可以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又可以避免现有的一些龙头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效果不佳的弊端。二是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商标注册和食品质量认证可以整合资源,成果共享。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和营销人才,着力在新技术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下功夫。
(三)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引导。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必须依靠政府引导、服务和有效监管,在全县上下营造氛围,形成合力。
建议成立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供销、经管、农业、财政、发改、扶贫、商务、信用社、工商、民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各自履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规划、产业开发、项目审核、综合服务、组织协调等职责。细化分解部门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的办事机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指导、扶持和服务,并做好督促和落实工作。
二O一一年四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