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郑州为例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以郑州为例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 作者:邢成举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首发
点击数:1027
时间:2006-12-18
录入:lufuxing ]
摘要: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实当中有着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加之这一点已经在中央政府层面上形成了共识,因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始成为各级政府议事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该发挥那些作用?政府如何进行自身定位?也许郑州市相关部门的做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本文着重结合现实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案例,行为,角色,郑州做为河南的省会城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自然是拥有其他地区更为丰富的资源。但更主要的是以农业局为主导的农业主管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度注视并制定了一整套的可行性措施。可以说郑州是全省当中由政府为主导下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发展的最好的地区。
因为郑州市农业局陈书栋局长(兼党委书记)是一位学者型的领导,其本人对合作社有着深入的研究,对合作社的发展趋势非常认同,这样全局一致积极工作,贯彻中央及省有关文件要求,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06年5月24日,全市已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303个,涉及农、林、牧、渔等各业,其中种植业类139个,养殖业类157个,另外还有个别涉及农机、农资服务、技术指导的一些类型。合作社覆盖郑州市14个县(区、市)当中的13个,涉及102个乡镇;668个行政村,加入农户26650户,占市农户总数的42.9%,0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总收入1.94亿元,统一购买弄用资料4739.7万元,销售农产品18.1万元,为社员增收节支1895.2万员。一、三个合作社案例的概况
1、荥阳衡心养猪者合作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荥阳市畜牧业得到和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广武镇是荥阳市的农业大镇,辖40个行政村,272个自然村,9.16万人口,耕地11.75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05万亩,年产粮食3.74万吨。04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660元,比荥阳市平均水平低215元。当地农民素有养殖习惯,04年存栏生猪3.39万头,禽69.58万只,羊1.79万只,牛2145头,全镇畜牧业产值现行价1.15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1.4%。05年10月,在郑州市农业局合作社辅导组的帮助下,以广武村为主的15个行政村的83家以母猪繁育为主的养猪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自发结合成群众性组织,成立了郑州荥阳衡心养猪者合作社。该社以提高社员的组织化程度和增加社员收入为目的,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和“一人一票制”方式,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服务,主要从事仔猪繁育和育肥猪的生产经营。目前合作社83家社员存栏生猪2569头,其中母猪639头,比去年增加333头,增长108%,新增养猪户47家。
2、巩义市涉村镇郭峪村养猪者合作社。郭峪村地处巩义市南部的革命老区,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172户726人,耕地340亩,04年人均收入1180元,是省级贫困村。村民纯收入中农业收入的比例很小,70来源于开山加工硅石。开山采石不仅劳动强度大,造成了农民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而且破坏了山上植被,影响长远发展。脱贫致富成为农民最关心的事。通过反复考察,村民达成共识:发展养猪,农牧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04年在郑州市物产公司和郑州、巩义两级老促会的扶持下,有村委干部带头,有20多户农民开始尝试小规模的生猪养殖。第一期生猪出栏后20户人均养猪纯收入为180元。其中合伙饲养的两户出栏19头,每头纯利润为200元,两户5人人均纯收入为760元。农民养猪尝到了甜头,情绪大为高涨,纷纷要求扩大养猪规模。由于技术、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在紧接着的又一期养殖中,有多户有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这样联合起来就成为了大家的共识。05年4月底,郑州市农业局副局长柳根轶带领的农民合作社辅导组在郭峪村经过深入宣传发动,使农民对建立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进
一步的认识,深深感到合作社正是他们所需要的组织,于是45户农民自愿成立了巩义 市 涉村镇郭峪村养猪者合作社。合作社在巩义市大东方饲料公司的帮助下,从北京买回了原种优良母猪20头,公猪3头,饲养规模达到81头。预计今年出栏生猪将达到56头,比去年增加了28倍。
3、中牟县郭庄村大蒜GAP 专业合作社。中牟县韩寺镇郭庄村位于县城南2.5公里处,县城主干道从村内穿过,村子东临陇海铁路,西临京广铁路、220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郭庄行政村含郭庄、曹宋两个自然村,共3个村民小组。村内人口1350人,其中党员47人,人均收入约4500元,耕地1350亩。村内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农业基础好。村内的主要作物有大蒜、西瓜、玉米、花生等,当中大蒜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村内有集体保鲜库4座,县属汽车站一个,及村支书个人所开办的一家涂料厂。目前该村已被确定为郑州市首批1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内正进行道路的规划设计。
2004年5月1日,在郑州市农业局合作社辅导组的帮助下该村内的合作社成立了。前身是村支书牵头成立的中牟县瑞丰农贸有限公司。合作社以欧洲零售商协会2001年制定的优良农产品GAP
标准为依据,按照GAP 技术操作,与荷兰斯卡尔国际认证公司合作2003—2004年连续两年检验合格,直销欧盟市场。此后相继在村内成立了郭庄GAP科研开发基地和中牟县郭庄村大蒜GAP 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已发展会员105户,以GAP 为标准生产的优良农产品有:大蒜、西瓜、大米、花生等,种植面积达1170亩。会员分布在中牟县的六个乡镇,韩寺、刘集、姚家、郑庵、官渡、大孟,涉及当中的8个村子。该合作社成立之初,得到了省财政的大力支持,给予有26万元的专项发展资金。合作社理事长郭国富,同时也是郭庄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被评为05年省级示范合作社,目前又被郑州市农业局确定为郑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将会给予重点的扶持,以促进该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村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工作。合作社有自己的三层办公大楼一座,合作社办公所必备硬件设施相当齐全。
二、合作社主要工作
1、底价购进,高价出售。通过团体定购农药、种子、化肥、饲料,减少支出,又有了质量保证,在出售时统一出售,解决了销路,又提高了市场竞价能力,提高销售收入。此外在种植业上还实行统一耕作和播种,减少费用,在销售当中树立形象,并申请注册商标。
2、技术服务。各个合作社基本上都安排有业务技术培训活动,邀请市农业局、大专院校专家、种植养殖专家到村内进行技术培训。如中牟郭庄国富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05年到06年7月,组织培训11次。这样既可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又可以使社员学习农业技术,十分受村民欢迎。
3、统一品种,无公害生产过程。因为生产面向市场,所以引进优质农作物品种或养殖品种,再经过无公害生产过程,就使产品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合作社的发展就可以着眼长远,求得持续发展。
三、郑州市农业相关部门的基本做法
(一)、建立辅导员队伍,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
1、强化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以郑州市农业局为主导,在全市农业系统大力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的培训工作,2005年4月9日,郑州市农业局组织全市农业系统干部和龙头企业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河南省农业厅举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听取了农业部农经总站副站长刘登高的专题报告。市农业局先后对次组织市农业局及县(区)农业局、畜牧局等农业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进行专门培训,由陈书栋局长亲自讲授,讲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建立方法,运行规则以及合作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等,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辅导员,各县(市)农业部门也根据市农业局的部署和要求,开展了对辅导员的培训和选拔工作,从而建立了市、县两级的辅导员队伍。
2、组建辅导组,指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
在郑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组。先按县(市)分别选派一批辅导员,组建工作组,由郑州市农业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工作组分成若干辅导组,每个辅导组4人,包括2名市农业局干部,1名县(市)农业局干部和1名龙头企业负责人,辅导组的2名市农业局干部中,有1名担任组长,辅导组成立后,陈书栋局长召开了动员大会,对辅导组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
动员大会后,各辅导组立即分赴各地,按照分工和要求,进村入户,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全程指导,第一,宣传发动:深入农户了解,认识合作社;第二,筹建组织,吸收社员:辅导组在村组干部的协调下,帮助成立合作社筹建小组,筹建小组按照自愿原则,由农户填写入社申请书,吸收社员。第三:建立章程,选举产生合作社机构。召开社员大会,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无记名投票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第四:培训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由辅导组赴各县(市)召开理事会、监事会培训会议,讲授合作社基本组织,管理方法,合作社远专业生产协会及行业协会的关系,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第五:建立制度。合作社成立后,辅导组指导各个合作社按照《章程》和有关规定,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第六:检查验收,辅导组按照《郑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审核验收标准》对合作社进行验收,《标准》含10项内容,全部满足要求为合格。
(二)、建立定点联系制度,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即由局机关干部、局属单位农技员各一人组成一个联系小组,联系定点合作社。联系小组保证每月2次到合作社去,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合作社相关知识,农业新技术等;
2、指导合作社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机构。
3、培训和辅导理事会、监事会及工作人员;
4、指导合作社做好规划,做好经验总结;
5、指导和帮助合作社处理好与龙头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关系;
6、指导合作社应用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等有关生产技术,为合作社申报无公害基地,开展产品认证,申请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识,市政府扶持措施;
7、帮助制作宣传材料,在各种媒体上发布,扩大合作社及其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8、定期把与合作社联系的情况总结汇报,将好的经验进行推广。
(三)、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扶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1、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资金扶持产业化发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05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对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进行扶持奖励的基础上,又安排200万元用于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及品牌奖励,从05年起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扶持创汇农业发展。05年河南省财政厅拨付专项资金182万元支持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其中郑州有两家合作社获得支持。市农业局也先后投40万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这些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2、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专款资金和人力、物力,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5年,郑州市安排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专项基金100万元,支持其开展信贷、技术、培训、质量检测与认证、市场营销等工作。郑州市农业局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导向的政策和规章。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郑州市市委、市政府在政策、制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大量的政策和指导意见,主要有:《中共郑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中共郑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加农业投入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关于开展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定点联系制度的通知》、《关于成立郑州市农业局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郑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试行)》。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政策意见,提供公共物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基于案例的政府角色分析
1、政府对合作思想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是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发展的思想基础。郑州市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通过入村宣传、入户访谈、小范围座谈等多种形式讲解了合作社的相关知识,除疑解惑,使得农民对合作社有了最初的认识。也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共识,最终通过农民的自愿性行为打开了农民合作的大门。
2、政府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从两个层面来看,微观层次上农民合作社必须根植与农村,离不开农民,自然也就离不开村委干部的参与,这样会使得合作社更易为人们接受;宏观上看,政府的制度构建及政策导向是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这些决定了农民合作社的外部空间生存空间。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发展合作组织也是重塑政府形象的一种方式。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中央高层的意见,所以能够树立典范也会为政府的成绩添上一笔。当然也许这里还有另一层的含义,即中央政府以此作为推动基层政府改革的外部动力,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鲶鱼效应”。
3、政府是社会中各方力量的权威核心,是农民与各方社会主体建立联系的桥梁搭建者。因为政府的公共性,加之其在中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的现实,政府有能力去整合体制内外的资源并进行应用。在案例当中我们调查发现,农业科技、种植、研究及行政主管部门均加入了合作社的发展过程,发挥各自的优势,设置统一的指挥部门领导协调,形成合力加速了郑州市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介入合作社的发展,主要是整合了基层原有的组织和人力资源,降低合作的管理和组织成本,当然也坚持了“主导而不领导,引导而不干涉”的原则。在郑州合作社当中引入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搭建了合作社进入市场的良好平台。
4、政府进行意识导向和方向的把握。在组织发展过程中郑州市政府每年会评出市级示范合作社并给予奖金奖励,通过这一形式向农民合作社传达了政府的基本态度和价值标准,对于合作社负责人在制度层面上的接纳和社会身份的赋予,也强化了他们对政府的认同。机构设计上我们发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作社内会建立党小组,这是保证合作社正确发展方向的设计,也为合作社更高层面上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组织利益提供了政治保证。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环境问题,由于相关政策法律的缺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缺乏政策法律的强大支持。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难,法人身份难以明确,目前郑州市建立的303个合作社当中,进行注册的仅有40多个,又如合作社贷款难,合作社刚起步,无资金积累,会费和股金十分有限,但因相关的信贷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员取得贷款难度很大。因此需要从工商、税收、信贷和财政扶持等方面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大力支持,并切实落实,这样才能更好地显现农民经济合作的价值。
邢成举: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1
第二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扶余市农村经济管理局 于国凤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主体,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类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亟需引导扶持,以此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较快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脆弱,认识和发展的内动力不足,利益机制不完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扶持力度不强,以及当前的政策导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化经营的进程:
(一)组建目的不够纯正。
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之初,就错误的认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了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优价购买生产资料等。不给钱就不做事,给了钱又乱开支,做表面文章;有的合作社单纯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政策优惠成立的,目的是降低费用;更有打着合作社牌子的个体户等等。不太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部分主体形同虚设,难以真正有效地规范运作起来,产生合作效益,难以体现办社、办场成效。
(二)主体法律意识淡薄,身份不明确。
有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意识淡薄,在工商登记注册时,履行相应手续,套用别人的章程,成员至少5人,出资人也不少,其实质并非一个联合经营体,只是由1人出资注册,但帐务处理中成员帐户名下会有相应的股金与量化份额,如果产生纠纷,注册人必须按章程约定来履行相应的责任,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管理不规范,内控形同虚设。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构不健全,制定章程流于形式,都是照搬照套形成的,可操作性不强,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管理的随意性与经营的混乱局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执行力偏弱。有组织却无作为,使得合作社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不能更好地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就会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的现象,制约了合作社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量大质轻,管理难度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力量,也是创新农业的必由之路,所以,农村涌现出一大批人跟风建社,各地普遍存在合作社数量庞大,但实际运营的却不多。即使运营,也是家庭农场或大户的模式,并且有些人即注册了家庭农场,又注册了合作社,出现了一个主体,双重身份,这样就造成了“空壳社”较多,管理难度大,一旦有政策又蜂涌而上。
(五)合作形式松散单一。
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来看,大多合作社是简单松散的几个成员间的合作,他们以理事长占绝大部分股份,其他成员以少量资金或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按其出资额对合作社承担义务,同时也享受相应的权利,但是,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成员极少,他们更希望土地以转包方式流转给合作社,这样可以有保底收入,风险性小。但是,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这样可以防止农民利益被挤出,受到损害,也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才能调动成员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合作社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六)缺乏整合人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有一大批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人才,人才缺乏将已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目前,合作社的管理者大多是农民身份,其文化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大多数管理人员仅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其中的某一方面有专长,而具备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管管理、市场营销等复合型才能的人极少,难以适应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求,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急需要有思想、有能力的管理者来开拓这片天地。
(七)部门之间配合松散,工作中有脱节现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农业、发展、财政、水利、林业、地税、工商、供销、银监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协调沟通,共同探讨、制定、规范合作社管理,但是各部门工作各行其事,沟通少,不能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八)示范带动、引导作用力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规范发展起来的少,只是依靠普通农民盲目的发展,创造收益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特色,引导、培育和扶持一批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示范社,由他们带动农户与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方特色农业。
(九)农资价格上涨,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资金紧张。农资的上涨,每公顷种植成本会增加500-10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种植面积越大,成本增加越多。融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需要较长时间,在春耕前如果资金不能到位,将会极大影响主体生产的进行,一味扩大规模,种植风险会很大。
(十)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将影响规模化经营的进程。2018年,从前土地转出方,还会继续流转,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使得转出方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承包费的增加,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无疑会影响到他们承包的积极性与风险性。
(十一)品牌效益低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红树梅、黑糯米、四粒红花生、各类无公害棚菜、“网户达”大米等多种特色品种,但是,农民目前只懂得种植,营销与管理还远远不够,品牌效益特别低。
(十二)政策宣传不到位
目前惠农政策很多,但是合作社有的完全没有听说过,即使有,也是道听途说,等到了解了,却已经超过项目申报时限。
(十三)政策倾斜力度小
政府加大了对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了合作社的融资渠道,满足了他们对资金的需求,但是,担保费与贷款贴息补贴力度却越来越小,二、下一步建议
(一)加强登记注册与备案管理
工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规政策规定,严把注册第一关口。农业部门,要加强备案管理工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开展指导服务。对已经完成注册的主体,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对注册一年并未开展生产运营的,不予备案登记。强化主体报告制度,对未报告的合作社,不予以政策扶持,尽快削减“空壳社”,杜绝量大质轻的现象。
(二)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工作,建立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通力配合,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兼顾,积极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保障,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将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与农业、农村工作同安排,共检查。
(三)整合资源,培训人才。
希望相关部门切实解决合作社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困难,解决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充分利用上级拨付的培训经费,急合作社之所急,针对合作社管理者的特点,把理论教条式的培训转向有方向性的学习,适当组织就近的实地典型学习,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创新的管理者。通过培训教育,使他们熟悉理论、政策和实践,提高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水平,使合作社带头人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四)抓好典型带动,规范管理。明确市级示范社监测标准,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方式、示范带动、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每年选取一批内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规模化生产运营的典型示范社。认真抓好示范主体创建工作,提高合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为有规模、有效益、有实力、有品牌、有影响、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产权关系清、分配机制好的典型,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目标主体。
(五)强化主体培育,做好品牌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村委会、村干部、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及农技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领办创办合作社,通过他们的加入,使主体变得稳固、规范、有活力。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营销渠道,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建设,把特色品种推广出去,取得品牌效益。
(六)加强宣传培训,营造发展氛围。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到基层悬挂宣传条幅与深入座谈等方式,大力宣传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得基层群众增加认知,增强意识。同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整合所有部门的惠农信息,印发宣传到农户,为合作社的规模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信息。
(七)尽快发挥土地流转平台的作用。要尽快发挥土流转服务平台的作用,以利于农户土地的转包、入股、托管,代耕等方式的流转,即能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也能使得流转入合作社的土地手续齐全,便于办理贷款,农村补贴等政策。
(八)把政策落到实处。
引导农民合作社由数量、速度增长向质量和规范转变,将扶持政策向运行规范、带富能力强的合作社倾斜。严格按要求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按规定应减免的印花税、征地占用税及土地使用税,一定要减免,更好的解决合作社在生产运营中的困难,充分发挥其作用。政策鼓励合作社培养和引进财务、管理等专业人员,使其逐步建立管理制度,破解生产运营中的难题。
(九)形成规模氛围,经营一定要“适度”。通过近几年来的调研,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因盲目发展壮大,致使其破产。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味的追求规模,而不考虑自身的生产环境与生产能力。建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扩大生产规模时一定综合自身能力,“适度”发展规模经营,稳步扩大规模。所以,在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发展的同时,要适量适度。政府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本地的自然情况与生产能力,适量适度培育适合当地生产特色的主体,对有活力的主体进行规范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要全员关注,部门间要密切配合,全面清查,扎实组建,稳步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选择有活力,有凝聚力、敢于创新的主体,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邹进泰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局限性:由于受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限制,农民闯市场难;由于受传统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限制,科学种田难;由于受农民自身积累能力的限制,农业投入难;由于受农业生产规模限制,农产品增值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构建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四大难题。
一是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资金需求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农户资金缺乏、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培育多种市场主体、动员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联姻找到投资渠道,解决农业投资资金需求问题。
二是有利于改变农业弱势地位问题。传统上,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其比较效益低。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种植(良种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产业链拉长(加工增值、储运降耗等)、品牌化销售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全过程利润。
三是有利于解决分配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过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连接方式,尽管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产生利益对抗。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企业的联姻,将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保证农民和村集体利益。
四是有利于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传统分户经营模式下,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下,政府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直接到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则通过统一经营、统一服务或农业示范等方式直接将农技服务送到户头、田头。
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助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增产增值提高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运用良种、良法提高农业单产水平;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增产,如孝感春晖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耕地面积10%。
二是优质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提供优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优质农产品需求,可以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
三是降耗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防虫治病等,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通过配方施肥、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值目地。
四是加工转化、流通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农产品加工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规模化生产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辐射能力达到增值目地。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应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融资环境、教育培训、技术扶持、经营项目等方面给予合作社有力的支持。
二是应建立健全培训辅导体系。
应建立由政府领导和农业专业组成的培训辅导队伍,健全分层次、多形式合作社培训辅导体系,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合作经济原则到相关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对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培训。
三是积极培育典型,加大示范力度。应着力培育一批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服务作用好的合作社典型,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合作社全面发展。
第四篇: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截止2010年12月,黑龙江省专业合作社达到14347个,其中农民成员148671个,带动农户110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推动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黑龙江
一、黑龙江省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显著效果。截止2010年12月,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14347个,其中农民成员148671个,带动农户110万户,从事种植业合作社的7496个,占总数的52%;养殖业3991个,占总数的28%;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合作社2258个,占合作社总数的16%;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合作社有345个、运输的324个、储藏的合作社483个,占合作社总数的8%;从事技术、信息服务的的合作社1823个,占合作社总数的13%;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买的1069个,占合作社总数的7%,其他行业合作社1071个,占合作社总数7%。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作多年的时间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登记管理条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国家赋予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以法人资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对合作社的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够了解,有种种疑问和顾虑;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合作经营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我省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的影响,示范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二)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牵动作用还不够突出。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和合作经营理念相对淡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而且全省各地发展不平衡,部分落后地区明显滞后,上述状况与我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明显不相称,严重制约着地区农业发展。
(三)缺乏带头创办能人,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偏低。黑龙江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领办合作社的带头人,会经营管理、能开拓市场的复合型骨干人才缺少,农民普遍缺少合作意识。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一些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农民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年龄偏大的农民。还有一些能力强的能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了解,缺乏兴趣和动力组建合作社,牵头领办的意愿不强。
(四)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农民成员的权利和利益需要保障。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利益分配和监督约束等机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根本无章程,无账目,合作社的成员不了解合作社章程内容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有的领办人把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机制与公司制企业管理相混淆,在民主决策和利益分配上不依法办理。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农民成员行使民主权利和切身的经济利益。
(五)匮乏资金以及科技支撑薄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障碍。2009年时,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均出资额为89.72 万元,比全国户均81.05万元高出8.67万元,但并不证明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强。原因是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没有验资程序,只是由成员相互认可并在申请材料和章程中做出记载即可,真正出资到位的极少;其次是农民以实物出资不需进行评估和过户,而实际上这些实物基本上还在农民自己手里,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流动资金。再次,得到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是过去成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自己的项目,而新创办的合作社则没有这样的待遇。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具有法人资格,但因其承担的有限责任没有实际资产做担保,因而贷款难的问题不易解决。一些已经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特别是从事种植、养殖业的,缺乏科技力量支撑和有效快捷的信息渠道,难以实现做大做强,只能是维持现状。
三、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合作社人才培养。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进程,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应开展对农民的培训普及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和风险意识,逐步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状况,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健康发展;建立业务培训制度,培养一批合作事业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内部教育和学习机制,引导社员加深对合作制度和组织章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对合作社的认同感。
(二)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当前,我省农户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非常了解的比例很低,甚至有一部分农户根本不知道。对合作社不了解必然会导致农户没有产生参与的意愿,所以应该从思想上对农民做好引导工作,利用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农户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专业合作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增强农户的合作意识,激发农户的合作动机,创造农户的合作机会,启发农户的合作实践;另外要积极宣传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户来参与合作社的组织建设。
(三)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政府应当安排扶植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等服务;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国土综合整治、国土绿化等建设项目,可以优先委托和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另外要落实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经登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得收入免征所得税等;另外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农村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改善对农民合作社的信贷服务,简化 审批手续,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问题。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10-06-29 19:02:3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创建的自我服务的经济组织。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调研,谈一点想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多种组织探索阶段。2000年后,特别是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一定规模。截止目前,我局共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88户,成员561人,成员出资总额7629万元,其中:今年一季度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6户,成员人数258人,成员出资总额5831万元。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还存在着认识模糊、宣传滞后、指导不够和扶持不到位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农业发展的现状还不适应,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财政投入力度不够。许多规模较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初期启动资金匮乏,这就特别需要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帮助其渡过
困难期。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扶持。
(二)支持参与农业项目建设力度不够。虽然我区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纳入了全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但如何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还需认真研究和加以推进。
(三)各项优惠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于一般企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征,尽管享受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在融资、征地、用电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
(四)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一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尚不健全,部门协调不够;二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不够,氛围不浓;三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培训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三、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促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和补助力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资金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有力的财政补助。
三要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作为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单位,与科研院所、高校及农技部门建立技术依托或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科研项目,把专业技能、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培训纳入全区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享受应
有的政策扶持。
四要切实落实优惠政策。一是要坚决落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优惠政策,积极提供各种优惠贷款,帮助解决合作社启动资金和生产经营资金的不足;二要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三要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产品运输的优惠政策。建设用地要给予优先安排指标。农产品运输应全面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减免相关费用。
四、强化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工商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按照“扩大数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履行职能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促进全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引导工作。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登记管理条例》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方针政策,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发展意识,提高“抱团闯市场”的合作意识,进一步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常规新事新办,特事特办,做好主动服务、对接服务、延伸服务和创新服务。
(二)着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登记。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的要求,区别不同情况,加大引导力度,进行分类指导,把辅导咨询、注册登记和规范运作结合起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三)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品牌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农产品,要加强原产地保护,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使用地理标志,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特色的农产品申请商标注册,培育、发展农产品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争创著名商标、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