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厢记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1 2 3 4 篇二:开题报告模板
怀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说明:本表为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性文件,由指导教师填写,一式两份,一份交系(部)存档备查,一份发给学生。
本科生毕业论文
开 题 报 告 书
题 目 论明清小说中的石头神话
—以《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为例
学生姓名 王金莲
学 号 1002401006 系 别 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指导教师 宋金民 讲师 2013 年 12 月 19 日 篇三:开题报告
浙 江 科 技 学 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
题 目 自动泡沫成型机控制系统设计研发 学 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机制111班 学 号 1110110020 学生姓名 沈张军 指导教师 张志义 开题日期 2015年1月13日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可发性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eps)通称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是一种树脂与物理性发泡剂和其它添加剂的混合物。其化学性能主要表现为:可发性聚苯乙烯是小颗粒状树脂,直径一般为0.01-0.1in。大多数这种颗粒是悬浮聚合生成的珠粒,而较大直径的颗粒也可通过切粒得到。采用的珠粒大小决定于最终泡沫制品的最小壁厚。较大的粒子膨胀制成低密度泡沫制品比较容易,较小的粒子则较易制成填充均匀的部件。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作为一种热塑性泡沫塑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1925年,德国开始生产苯乙烯,当时作为橡胶中间体,为聚苯乙烯的生产打下了基础;1930年悬浮ps问世;1943年,美国dow化学公司率先将ps泡沫塑料投入工业生产;1949年日本成功地开发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并用于产品包装;1952年eps制品首次出现在德国塑料贸易交易
会上。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可发性聚苯乙烯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eps制品应用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发展,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装备水平也不断提高,板材成型机由最初的小规格手动机发展到的大型全自动机阶段;包装成型机也由原来的手动丝杠机、半自动成型机发展到真空全自动成型机;可发性聚苯乙烯用量不断增长,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的生产由“二步发”发展到“一步法”,制造出来了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各国纷纷成立了可发性聚苯乙烯相关协会组织,大学里有了可发性聚苯乙烯专业和可发性聚苯乙烯科研机构,拓展着可发性聚苯乙烯应用的新领域。特别是随着信息级数的迅速普及,可发性聚苯乙烯国际间的合作及信息技术交流日益增强,eps工业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见图1-1)
图1-1 全世界可发性聚苯乙烯年生产统计表
随着中国塑料工业的发展,近几年来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的年增长率都在30%左右,利润率增长也远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是中国机械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中国生产的塑料加工机械已可以满足国内的基本需求,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塑料加工机械在质量稳定性、自动化程度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中国塑机业产值大约为100亿元左右,而同期国内市场需求大约在200亿元,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由于可发性聚苯乙烯具有很多可贵的性能,因此在日常生活、农业、交通运输业、军事工业、航天工业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建筑、包装、电子电器产品、船舶、车辆和飞机制造等领域更受到了极大的青睐。
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制冷系统等家用电器,电子仪表、精密仪器、玻璃器皿、陶瓷制品、美术工艺等民用轻工产品,海水养殖用鱼排、海产品冷冻、蔬菜保鲜、保温箱、冷库、冷藏车、铁路、市政建设等这一切都离不开eps板材及包装制品。eps板材在建筑业中主要用于屋顶的保温、建筑体内的隔墙和伸缩缝等。用于屋顶的保温隔热,可代替加气混凝土、水泥珍珠岩板、浮石砂等隔热材料。它具有造价低、负荷轻、保温效果好等优点,在屋面所有的保温材料中它的导热系数最低。用于隔墙的聚苯乙烯板做
夹心的复合板,还具有轻质体,占用建筑面积小增大使用空间,隔音,施工方便等优点。由于聚苯乙烯板材的吸水率低,耐低温,它还广泛用于建筑物地下部分的防水渗透和防冻等部位,还可代替建筑业中的一般模板使用。
其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如下:将检验合格的eps原料置于预发泡机中,用一定的进料速度、蒸汽压力和温度控制容重,进行预发泡。将已预发泡后的珠粒通过流化干燥床进行干燥、熟化处理,再送人成型机模具中通人蒸汽发泡,最后冷却定型成所需产品。(见图1-2)有的产品还需进行产品熟化等再加工。
图1-2 工艺流程图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熟悉掌握eps泡沫成型机的生产工艺,了解生产工艺过程中所需的控制系统,并根据生产工艺制定控制方案。
2、以光洋plc为主要的控制器进行控制系统的搭建。
3、分析现有控制系统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结合所学知识,适当提出改进方法。
4、为plc控制系统绘制电气图纸,设计编写一套完整的程序流程图,并调试,使实现对泡沫成型机的循环控制。
5、在控制过程中保持系统稳定。
6、探究发泡过程中各要素对发泡效率和倍率的影响。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注塑机控制系统原理
本设计控制系统主要有液压马达、液压泵、电磁继电器、温度传感器、接近开关、光栅开关、三相异步电动机、各种开关、监控显示装置和plc控制器及其特许功能模块等组成。其中要求有很高的稳定性来满足生产的需要,故在本设计中所选用的plc控制系统为稳定性良好的国产光洋plc,这
类plc具有可靠性高、灵活通用、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等诸多优点。
注塑机开始工作时,监控装置(触摸屏)首先根据本次生产任务进行各种初始化(温度设计、计件值清零、保压时间设定等),首先plc控制系统按一定时序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液压传动机构的电磁阀和交流调功器的启动,交流调功器以全功率输出给加热负载,并让温度迅速稳定在设置值,此后液压传动机构将开始生产的动作步序。
2、注塑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注塑机一般分为手动、自动两种工作模式。手动模式时按下相应的功能按钮时,能完成相应的操作,此模式一般为调试模具及维修时使用;自动模式时,只需按下启动按钮,注塑机就能按照调定的速度和压力将相应的动作进行到底,此模式一般多用在生产阶段,工作流程如下:起始位置→合模→整进→注射→保压延时→预塑→整退→启模→顶出→起始位置。
注射座的整进与整退 :(1)注射座整进时:电磁铁得电后,注射座在油压的推动下前进到位,注射座射进完成接近开关工作。(2)注射座整退时:电磁铁失电后,注射座退回到原始位置,注射座射退完成接近开关工作。
注料杆的射进:注塑电磁铁得电后,注料杆在油压的推动下,把料筒内的融好的原料快速压入模具,挤压完成后并保持一段时间(保压),使模具内的塑料不会回流。
预塑液压马达的动:预塑电磁阀得电,预塑液压马达开始工作,带动注塑螺杠旋转,使原料不断的向前输送,螺杠则在压力的作用下后退并计量,当后退到一定位置时,限位开关动作,预塑完成。
顶杠的顶出与复位:顶出电磁阀得电后,顶杠在油压的推动下将模具内的产品顶出。
保模时间:高温原材料挤入模具后,需要在模具中冷却一段时间,让其基本成型后才能打开模具,这一段时间为保模时间。由于产品的大小和原材料的性质的不同,不同产品的保模时间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保模时间长短可以调整。
注塑料筒温度:注塑机的料筒温度是注塑机的一个重要参数。原料进入到料筒后,在加热器与注塑杠剪切能共同作用下塑化,如果温度控制不好,将导致原料塑化不良。注塑机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求料筒的温度随着产品和原材料的不同,可以对温度作出调整(一般不超过400℃)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5年 1月5日~1月15日 查阅文献资料、熟悉课题 1月16日~1月19日 查找资料并作简单调研 1月20日~1月21日 写开题报告 1月22日 开题答辩 1月23日~1月31日 方案确定,设计各部分功能 2月1日~2月10日 注塑机机体设计
2月11日~2月20日 系统硬件设计 2月21日~2月28日 3月1日~3月10日 3月11日~3月20日 3月21日~3月31日 4月1日~4月10日 4月11日
系统硬件调试 系统硬件改进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硬件联调 写毕业论文 完成毕业论文,准备答辩篇四:开题报告
河北经贸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薛丽辉 专业: 英语 所属学院: 外国语 指导教师姓名: 王新霞 职 称: 讲师 开 题 报 告 时 间: 2013 年 9 月 17 日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自古以来, 在中西方国家,婚姻一直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它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持社会和家庭的正常运行。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超大的经济体,且属于不同的政体,中美两国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彼此的婚姻观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旨在研究婚姻观念差异产生的渊源,以及其差异体现在的各个方面。此外,还分析了婚姻观念差异对社会、家庭和个人产生的影响。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对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婚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以及对我们了解美国文化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文旨在介绍中美婚姻观念差异体现的方面、产生的渊源、以及其影响。分三个部分介绍,第一部分介绍了中美婚姻观念差异体现在的各个方面,包括择偶方式、对婚姻的态度、结婚仪式和对离婚的态度。第二部分介绍了中美婚姻观念产生的渊源,包括中美历史背景的比较,宗教信仰的比较,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比较,以及中美两国价值观比较。第三部分介绍了中美婚姻观念差异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社会、家庭和个人。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
婚姻的本质在于共同相爱、精彩的生活并延续自己的生命。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体系具有不一样的文化价值观,所以中美婚姻观念存在较大差异也是自然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哪种价值观好哪一种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中美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使两国人民对另一国家的价值观以及婚姻观念从感知到陌生到认知到认可,最后慢慢交融贯通。这对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了解世界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2]江宁康,天下与帝国:中美民族主体性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王凤玉,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篇五:开题报告
湖北文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注:学生须根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写出25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研究目的和意义; 2.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理工类15种书以上,其它学科类20种以上),分析国内外现状的发展趋势,提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3.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4.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
附:
我通过对我所搜集到的相关书籍和文献的初步研读,认识到,wms仓库管理系统是通过入库业务、出库业务、仓库调拨、库存调拨和虚仓管理等功能,综合批次管理、物料对应、库存盘点、质检管理、虚仓管理和即时库存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有效控制并跟踪仓库业务的物流和成本管理全过程,实现完善的企业仓储信息管理。该系统可以独立执行库存操作,与其他系统的单据和凭证等结合使用,可提供更为完整全面的企业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信息。
仓储不仅被看成事形成附加价值过程的一部分,而且被看成是企业成功经营的一个关键因素,总是出现在物流各环节的接合部。仓储管理是指服务于一切库存物品的经济技术方法和活动,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控制、组织和协调过程。
仓储作业的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所有wms最具有共性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仓储作业的操作信息化部分成为wms与其他管理软件如进销存、erp等相区别的标志。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落实为操作流程,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所以是技术上最复杂的部分。
但复杂归复杂,其优点却也是不容忽视的。wms为用户带来的核心效益是降低了仓库营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其实,实施wms的企业都发现了其它更多的好处: 缩短了订单处理时间,改善了客户服务质量,从而增进与客户的互动关系,无形中培育出新的销售机会。wms让你以少量的时间和人力去完成更多的订单,其结果是,在减少费用的同时增加了销售,一箭双雕。由于现有仓库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充分利用,可以不必投资建设或租赁新的仓库;由于仓库工人减少,闲置下来的资产(如叉车)可以退回厂家或出售;于仓库工作系统指令化,流程一目了然,因而培训新员工的时间和培训费用将大大降低;而且,经过培训的员工入门后马上接手工作,见效快。由此可见,仓储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将带来多么大的利润空间,而研究其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是势在必行的,因为它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当物流应用于当今庞大而复杂的汽车产业,因汽车的特殊性,其难度会更加具有挑战。首先,汽车物流是及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 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家、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对像东风公司这样的汽车企业来说,汽车物流包括生产计划的定制、采购订单的下放及跟踪、物料清单维护、供应商的管理、运输管理、进出口、货物的接收、仓储管理、发料、及在制品的管理和生产线的物料管理、整车的发运等等。下面从汽车物流的特点进行分析,这会对汽车物流与管理有更深层的认识。汽车整车及其零件的物流配送业是高技术行业,是国际物流业公认的最复杂、最具专业性的领域,要求整个物流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必须十分顺畅、平滑、其中,汽车整车物流是汽车物理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汽车整车物流受市场的影响较大,变化性强,不可控因素较多。整车物流与汽车零配件、原材料物流不同,一般来说,零配件和原材料是根据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计划安排物流,计划性相对较强,可以通过jit方式或者批量方式实现零库存或者读库存。
汽车整车物流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给汽车消费带来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这个就不必多解释,因为消费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几乎所有销售行业的巨变。
汽车整车库存的管理难度较大。汽车,相对于绝大多数商品来说,其体积、质量、占用空间明显高于其他,并且汽车的相关法规更让每一个汽车具有其独一无为的“身份证”----vin码等等。故而,整车的仓储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借助于wms 仓储管理系统,使汽车的分类更加明确。这就存在将汽车物流与高精尖的仓储管理系统的必要了。
下面是我所搜集到的关于汽车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2010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汽车行业物流成本依然较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欧美汽车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5%左右,日本汽车行业物流成本率表现更优,2009年日本汽车行业物流费用率为2.97%。我国2009年汽车行业物流费用率为9.1%,物流费用约为457亿元,生产一辆汽车所花费的物流费用约为3300元 物流成本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我国汽车行业的物流管理还处于相对粗放的层次。在我国的汽车物流成本构成中运输占比46.2%,管理成本占比18.70l0,仓储成本占7%,保险、配送、包装、流通加工分别占5%、5%、3.5%、3%。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汽车物流成本率比全部工业企业低0.7个百分点,委托代理货运量占货运量的比例高达91.3%,外包率高于全部工业调查企业33个百分点。我国的汽车物流成本仍然高居不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因素也有技术因素。首先,我国汽车物流环境和管理意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供应链流程普遍较长;其次,我国汽车企业物流管理和信息化程度不高,汽车物流标准有待统一;第三,我国的3pl(第二方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特别是在公路运输方面,运输成本是欧美国家的2-3倍。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十分不利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成本结构和竞争力的提升,解决物流成本问题,也关系到汽车物流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的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物流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管理方法。其原因如下:其一,汽车物流成本的杠杆效应显著,一方面,物流成本下降直接转化为收益,同时,成本下降对销售额有促进作用;其二,汽车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性不容忽视,某单一物流功能要素的优化往往伴随着其他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如库存的降低会增加运输的频次等;其三,汽车物流成本的冰山特征依然突显,各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界定不一致,对内部物流成本更是讳莫如深,另外,对于时间和资金成本上的浪费还没有引起业界足够重视;其四,汽车企业作为汽车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主导着汽车物流的发展和物流成本走向,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一直到销售物流等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全面影响力。
从以上原因可以分析出,汽车物流成本管理存在不同的缺陷。
(1)汽车物流成本带有较强的不可控性。各汽车企业的物流部门都在积极关注物流成本,但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却并不都在物流部门的控制范围内;(2)汽车物流成本核算标准缺乏和不完整。由于会计制度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物流成本大都隐藏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科口,不能持续有效地核算物流成本,无法全面把握物流成本数据;(3)缺乏对物流价值链分析的战略认识。传统的成本控制法不能真正对物流过程所涉及的各环节、各作业点进行分析、调整、优化,导致物流作业过程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过大,特别是过高的库存水平掩盖了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物流成本控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4)忽视企业与上下游的关系。很多企业还没有开始重视供应链上下游对汽车物流成本的影响,特别是与供应商各种活动间的联系;(5)3pl的物流成本降低面临瓶颈。面对汽车企业提出的更高的服务水平、更低的物流成本的要求,在人力和燃油等资源成本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下,3pl对物流成本改善的动力很大,但是其自身能力和影响力都还有很大欠缺。
综上所述,我国物流行业在成本控制、资源合理分配、等方面存在问题,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寻求一个解决方案。同理,汽车行业,如果能利用wms仓储管理系统,将整车物流以及其零件配送进行改善,这将是我国汽车行业的一大进步。在接下来的论文中,我将进一步探究。
第二篇:西厢记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杂剧里的一朵奇葩,我们都知道元杂剧四大爱情故事,它们分别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从西厢记放在第一位我们就知道它的历史地位。当然我们对这四大爱情故事了解最深的可能也应该是西厢记了,大家都知道里面的两个爱情小青年张生与崔莺莺。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他们代表了反封建礼法的一群人,他们对于封建礼法风俗敢于反抗,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最终赢得幸福!
恰巧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有一墙之隔。一天晚上,张生趁莺莺同红娘在园烧香祷告时,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通过和诗,莺莺的才情展露无余,同时她的才华也进一步打动了张生。后来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这一次他们爱上了对方。但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无奈之下四处求救,但毫无结果,最后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这时张生挺身而出,立马写信给自己好友白马将军杜确。很快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被打败后被擒。不料这边崔夫人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不肯把莺莺嫁与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生病。此时剧本另一关键人物红娘出现,她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让红娘前去看望张生。张生托红娘传书,表达想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巧妙的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跳墙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假装生气,训斥张生莽撞,谁知张生没理解其中缘由,后来张生从此一病不起。莺莺知道后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是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并且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无奈之下,张生只得上京考试,最后与莺莺依依惜别,上京应试。天公作美张生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完成了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美好祝愿!
我认为剧中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对其中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张生崔莺莺和红娘,塑造男主人公时,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书生的天生软弱。张生个性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有人评论张生的形象常用“志诚种”三个字来概括。剧中主要表现为其执着追求崔莺莺,对崔莺莺的热烈诚挚而又矢志不渝。
在他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有时表现得很机灵,如请求附斋追荐,写信退贼等;但
有时他又是憨厚的,甚至有些傻气和懦弱,(或许刚好反应了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的说法吧!)如初见红娘他就详细地自报家门,对老夫人的赖婚和莺莺的“赖简”却“志竭思穷”,束手无策。但也正是张生的这种憨气、傻气和他的风流才俊才相得益彰,才使得人物形象才更显饱满。张生对崔莺莺的痴情和风魔可以从他对崔莺莺的态度上看出来,他把对崔莺莺的感情放在第一位,置于功名之上,从这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忠于自己的爱情,我想在功名利禄重于一切的古代,尤其是对于一个男性,为了爱情放下功名,已经难能可贵了。考取状元与他鄙薄世俗功名并不矛盾,对于张生而言,考取状元是为了证明自己对莺莺的爱的坚定,是为了名正言顺的与莺莺在一起,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但是,个人觉得剧中的张生也有傻角儿的一面,当他与崔莺莺的爱情受到外界的阻挠时,他表现出了软弱的一面,行为冒失。张生这个角色个性鲜明,是一个反抗封建礼教,鄙薄世俗功名的青年叛逆者的形象。
剧中的女主角崔莺莺同样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叛逆封建礼教和封建门第婚姻的贵族少女的典型。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即使是封建家庭的教养也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对张生一见倾心,大胆的表露自己对张生的爱意和心声,沉迷于情网中而不能自拔,饱受着相思之苦的煎熬。当然崔莺莺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甚至是迁怒于红娘,怀疑红娘是和老夫人一伙的。从这种种行为中我们不难看出崔莺莺的性格特点,她才貌双全,品性出众,痴情忠诚,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又有矜持多疑的一面,外冷内热。《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剧中另一个关键人物红娘虽不是故事的主角,但绝对是故事中大放光彩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反封建礼教最为坚决、最无顾忌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生与崔莺莺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出谋划策,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她的思想性格在撮合崔莺莺与张生二人的婚事和抨击封建礼教中得到很好的展示。为了促成相国小姐和白衣秀才本来无望的婚事,她要蒙蔽威严而又多疑的老夫人,又要鼓励软弱而常常不知所措的张生,同时还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心细如发、顾虑重重、敏感的莺莺;她对张生是热心坦率的,对小姐是忠诚大度的,而在与老夫人的斗争中,红娘虽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丫环,但她机灵、聪慧、勇敢,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在这一整个过程中,作品细腻地写出她的坚定、勇敢以及最终获得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这样也就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当然剧中的反面角色自然就是崔夫人了,她代表了封建礼俗,她强烈反对张生与莺莺他们的爱情,一直强力阻挠破坏,这也是传统的封建势力的代表。通过描写她阻碍主人公爱情的“作为”,可以看出作者同样刻画了一个鲜明饱满的坏人形象!西厢记的精彩之处不止在于对里面人物的精彩刻画,还有剧中精彩的词句,其深刻的表现了其中人物形象,其中经典的语句很多比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碧澄澄苍苔露冷,明皎皎花筛月影等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词句流传千古。这些不仅很好的表现了剧中人物形象,更能显现出作者王实甫的深厚文学功底与其在文学上的造诣。
《西厢记》对元杂剧进行了一些体制上的革新和创造,最明显之处就是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由以前的四折发展到五折;而且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个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我们都知道旦本,女主角独唱到底;末本,男主角一唱到底。而《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交互对唱。它打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我想在这点出也可以很明显看出作者是一位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
西厢记的成功创作对于后世的写作开创了先河,为以后人们的创作打开了视野,尤其是为明清以来提供了宝贵的写作经验。篇二:西厢记读书报告
从《西厢记》的才子佳人模式看传统到现代爱情观的异与同
摘要: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有一个相对传统的叙事框架,即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婚姻的理想模式,也是这个民族千年沉淀下来的固定的理想模式。但时至今日,这种模式所反映的我们的民族心理已经在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文章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才子佳人戏剧《西厢记》为例,探讨传统与现代爱情观的改变与发展。关键词:《西厢记》 ;“才子”;“佳人”;同与异
1、传统的才子佳人。佳人者,才貌双全。如崔莺莺,她出生于条件优越的相国府,从小便接受良好的封建教育,针织女工、诗词歌赋、尺算礼法无一不精,正是古代优秀的贵族小姐的代表。而更重要的是,她拥有沉鱼落雁、绝世无双的美貌。作者王实甫是怀着极大地热情塑造了这样一个集形貌美与心灵美于一身的高度理想化的人物的。
莺莺之美是从张生的视角展开的,通过白马之围前两人的三次见面表现出来的。《惊艳》一折是张生第一印象,也是王实甫对莺莺的第一次描写:“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则著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何谓惊艳,且看张生。而在张生夸张的反应之后,莺莺走到了前台: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末云﹞:我死也!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张生第二次见到莺莺是在一个月色朦胧、花阴满庭的夜晚,此时的莺莺有展现出另一番风韵:“看他容分一捻,体露半襟,香袖以无言,垂罗裙而不语。似湘陵妃子,斜倚舜庙朱扉;如玉殿嫦娥,微现蟾宫素影。真是好女子也呵。”
只是在朦胧中见到的莺莺的体态,已经用湘妃、嫦娥这样的仙子来比拟。而第三次就是正面的描写了:
【得胜令】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满面儿扑堆着俏;苗条,一团儿是娇。
满座无论僧俗、老少,皆被其美貌惊呆了,可见作者极尽夸张之能事,不惜笔墨地渲染莺莺的美貌。
除了性貌美,莺莺的内在美也是不容忽视的。她知书达理,出口成章,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在寂静的佛殿之上,她随口就吟出了“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的诗句,感叹自己如落花般无人欣赏,年华慢慢逝去的身世。而那一首唱和张生的“空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以及此后《闹简》中的“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也很好地体现了她的才思敏捷诗文才情。古代的爱情故事,特别是才子佳人模式对女子的要求特别高,像莺莺、像卓文君、像柳
如是、李香君等都是如此完美佳人的代表。
而另一方——才子的外表、才情也是缺一不可。张生有才,满腹诗书,才华出众。一出场就不同凡响,发出“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的壮志未酬之叹,而在夜窥莺莺是,他即兴就隔墙吟诵了“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这样的绝佳诗句,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且字句清新雅致,才让莺莺情不自禁地唱和了起来。不仅如此,张生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听琴》一折中,他以琴代心,以司马相如打动卓文君的《凤求凰》赢得了莺莺的芳心。
更难得的是,张生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他能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抢莺莺为压寨夫人时挺身而出,机智解困,从而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这痴情书生以“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在众人的慌乱中凸显了自己的临危不惧。
至于在外貌上,在佛殿初相遇时,张生便以其风流儒雅吸引了相国千金莺莺的眼光,这已足以证明其相貌的英俊,可以说,除了家世背景,两人在其他方面都是绝配的。这就是才子佳人模式长久不衰的原因吧。
2、现代爱情故事的男女主角。才子佳人是古代婚姻的理想模式,因为各方面要非常相配,那样他们的思想以及对事情的感悟才能达到高度的一致。但,那是在古代,今天,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接触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全球化和互联网使得世界成了一个“村”,于是,我们的政治体制改变了,我们的经济模式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也改变了,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已不适应现在人的需要,特别是在“故事”、电影里,这样的模式不会有人感冒,如果再有编剧写出这样的剧本,那投资商就准备着赔钱吧。
现在爱情故事的模式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欧美、日韩,当好莱坞的电影、日韩剧大肆席卷中国市场时,才子佳人已远矣,或者说古代的主流模式在今天已成了绝对的非主流。而取而代之的是差距巨大的男女主角以及颠覆传统的性格冲突,总之,那种按常理来讲越不相配的男女主角所发展出来的剧情无论是喜是悲,都会给人以更强烈的情感冲击。
就电影、小说来看,现代主流戏剧的婚姻爱情模式其实有几种比较典型的代表—— 首先是男强女弱型,俗称“灰姑娘故事”。而强与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上:一是家世背景或经济实力,举个例子,像罗伯茨朱丽叶和李察吉尔主演的“风月俏佳人”,一个亿万富翁爱上一个街头的妓女,一个处在社会的最上层,一个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偏偏命运安排了他们相遇,而后又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对方;另外,十年前风靡全亚洲的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的“杉菜和道明寺”,还有《游龙戏凤》里的刘德华和舒淇,以及许许多多的“麻雀变凤凰”、“灰姑娘变成公主”的爱情故事,这是现在影视剧里常见不衰的老套情节,偏偏,人们百看不厌。但是,还有一点原因,故事里的“灰姑娘”和“麻雀”都是自尊自强的,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故事也多了一层励志的性质。二是才貌方面,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爱情故事流行的是很傻很天真的女生,这样的女主角有着必要地几点性格要求,除了憨厚老实之外,善良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是普通的善良,是那种总会以德报怨的“活雷锋”代表,另外,她们还要乐观开朗、为了爱勇往直前,像日剧“一吻定情”的相原琴子,小说“那小子真帅”的韩千惠;而相对的,男主角一般就是帅到不可思议,或者智商高到令人发指,总之,他身边会有很多条件十分优越的女生围绕着他,可是他偏偏挑中了那个又傻又不出色的麻雀,让她成了凤凰。其次是女强难弱型,这就不得不谈到“我的野蛮女友”这部电影了,实实在在地刮了很久的“野蛮风”,引领了凶悍女的黄金时代。美丽的女人野蛮起来比男人还粗鲁残暴:她想知道河水有多深时,就把他推到河里去,直到他快要被灭顶才救人;在咖啡店问他要喝什么,答了可乐后她却叫侍应来两杯咖啡;在公园里散步,她的高跟鞋磨脚,便要他跟自己换鞋,让他穿着高跟鞋在公园里跑步······就是这样一个颠覆以往女主角温柔娴淑的形象的“野蛮女”,让之后的女主角都开始变得强势,成了恋爱或婚姻关系中的主导者。奇妙的是,这样的女孩观众都爱,而被欺负的男主角,大家也都可以理解为“可爱”。像《叶问》中的一句经典对白:这个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当然,富家女爱上穷小子的故事情节也不少见。最经典的“乱世佳人”、“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以及休格兰特的经典爱情片“诺丁山”,还有去年大热的香港正统片“岁月神偷”,而偶像剧很多也会走这种路线,如“爱转角”,这种模式也称“公主与青蛙王子”,一般的剧情发展就是男方自卑而逃离,最后被别人唤醒,选择忠于爱情,“公主王子从此幸福生活在一起”。
最后是男女都弱型。这种模式,一般来说是比上面介绍的那些要相对有深度一点的。奥斯卡尤其青睐这种影片,像1995年的“离开拉斯维加斯”,一个被妻子抛弃的过气编剧在拉斯维加斯遇到被皮条客控制、经常遭受殴打的妓女并产生爱情,他们相依相伴直到男主角酗酒而死。影片自始至终都充满着绝望的气息,包括他们的爱情。类似的还有一部“死囚之妻”,白人男主角的儿子在他面前自杀,黑人女主角的丈夫被执行死刑,儿子遭遇车祸而死,两颗同样绝望的心,无视小镇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而相爱。这样的爱情模式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意味,同样打动人。
3、现代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从开始说到现在,感觉现代的婚姻爱情模式已经完全脱离了才子佳人那样的古代最理想模式。其实不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戏剧、影视剧都是一般的人们的一种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向往和幻想。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大喊了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那个时代关于自主爱情与婚姻最强有力的呐喊,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但差别在于,在今天,这个愿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现代社会,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父母之言,媒妁之言”,洞房花烛夜才第一次见面的封建模式。在古代的现实中,没有自主的婚姻,没有自由的恋爱,但人们在戏剧中实现了这个愿望,所以才有了《西厢记》中张生与莺莺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就有了这传世的经典之作。
传统与现实爱情故事的交汇点还在于在“终成眷属”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历一些困难,有来自父母的,也有来自“第三者”的。不可否认,中国乃至世界,人们的观念还是偏向于“门当户对”,特别是父母,总希望子女能过上好日子,所以就出现了《西厢记》中崔夫人的这种典型形象。张生与莺莺两情相悦,但崔夫人看不起这个穷书生,他解救了莺莺,使其免于“陷于贼中”,且崔夫人有言在先“两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却还是冒着被骂“无信”的险硬让一对有情人互称兄妹;即使在张生莺莺已生米煮成熟饭时,老夫人还是让张生要高中状元后才可迎娶莺莺,说到底还是要“门当户对”。
最终张生考取状元,本就回来与莺莺喜结连理就好了,作者却又安排了郑恒出场来搞破坏,捏造谣言,造成双方的误会,好在最终张生、杜确及时赶到,解除了误会,粉碎了郑恒的阴谋,终于得以在克服重重困难后迎娶美人。
戏剧既是故事,最后的感动肯定是需要曲折来衬托的,这是古今都通用的定理,今天的婚姻爱情故事也是这样。尽管“门当户对”的观念在今天已经有点被弱化了,但它依然存在,06年大热的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就是讨论这个问题。性格开朗心直口快的女编辑顾小西来自高知家庭,嫁给了从农村考进北京的大学生何建国。结婚后,何家不断地有人来吃住在她家、找顾小西在医院的母亲看病,俨然一副顾小西家就是何建国整个家族
和整个何家村的家。于是,矛盾在顾小西第二次怀孕并习惯性流产后爆发„„此后,原本相亲相爱的小两口,却常常为了各自家庭所不同的生活、价值、处事等观念发生争执。婚姻表面上看是个人的事情,但切实的生活中,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和由此引发的一次次争吵令双方疲惫不堪······
我们不能肯定“门当户对”的婚姻就是幸福的,可是也不能否认“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遇到的问题也许会更多。所以这可能就是这种观念长存不灭的原因吧。
现在戏剧中“门当户对”的观念已经被削弱,正如前面所讲,现在能抓住观众胃口的往往是身份地位或才能有差距的组配。所以更多的阻力会来自男二号或者女二号。三角或四角恋,“你爱我,我爱他,他爱她”类似的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是现代爱情故事的不二法则,你可以说它老套,可是观众喜欢,你有什么办法。
从《西厢记》的传统爱情婚姻模式到今天看似多种多样实则万变不离其宗的爱情故事,人在变,情结在变,观念更在变。
【参考文献】:
[1]王实甫:《西厢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刘坎龙:才子佳人小说类型研究——才子佳人小说文化透视之二,1994篇三:《西厢记》 读书笔记
不到一顿饭的工夫,江十六出聚以看完,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的记诵”。这是《红楼梦》二十三回中黛玉对《西厢记》的赞词,其实也就是曹雪芹的赞词。读西厢,想红楼。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张生念及莺莺夜不能寐,叹道,想及我多愁多病身,怎配你倾国倾城貌。--------------黛玉听得,向宝玉懊恼,哪里来的艳词欺负我。
待宝玉看到---落红成阵----一霎时,满树的桃花随风飘落。月上柳梢头,张生在西向外弹琴,“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假借上香祷告在西厢内对句“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临者,应怜长叹人。-------------那日,宝玉挨打,想黛玉一定悲伤,白白的着晴雯送两只旧帕子去,别人不解,笑其痴颠。黛玉见帕,可惜可叹可畏可怜,无限心事,也管不得避嫌,吟诗帕中,泪痕重重,自顾镜中面羡桃花,却不知病已侵。
一样的爱恋,一样的身不由己。只是,宝黛成棒打鸳鸯,张生与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张生被逼科举,莺莺嘱咐“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莺莺把自己压上了赌注,何况在封建社会的压力下,就是当今,哪个女孩愿意换数载飘零。
那年,当我们分隔异乡,仅仅是一工作,又多少忧愁,每次火车启动,一南一北,不知就此何时再见,较之莺莺,她的勇气是所有世事的想往。
细腻的《西厢记》真乃爱情的美学宣言。在王实甫的笔下,莺莺和张生公然战胜了封建礼教,维护了他们至纯至洁的爱情,重在公然上,这就是宣言。人们常说《西厢记》是喜剧,吾深感如此。张生看似有愚钝笨拙,但其实质无非是追求自身的真爱,所表所露都是自然真诚的,于生活中不易寻觅而已即不常见的更难拥有,遂讥之天真,实则笑己矣。篇四:西厢记读书笔记
《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 李春阳 41202342 《西厢记》本脱胎于唐代元稹《莺莺传》,原传以张生的负情而结局,经元代改编后,多以大团圆结。《西厢记》叙述的是秀才张生与相国之女相恋到成婚的故事,他未能摆脱才子佳人的庸俗模式,但王实甫凭借自身富有才情的笔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一般认为该剧通过崔张二人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提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一:《西厢记》剧情
相国千金崔莺莺随母扶父灵柩返回故里,路遇孙飞虎叛乱,交通不便,借寓普救寺。白衣秀士张生赴京赶考,偶游普救寺,与崔莺莺一见钟情,便居西厢,借故搭斋,道场传情,月下对诗,借兵解围,之后,老夫人赖婚,张生患上相思病,莺莺酬简,夫人拷红,长亭送别,张生得中,大团圆。二:人物性格分析
⑴老夫人 老夫人是《西厢记》的核心矛盾,他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是全剧主干,贯穿始终。崔莺莺、红娘、张生之间的矛盾是枝叶,所有矛盾皆有老妇人引起,并受起支配。老夫人治家严谨,为防小姐违背礼仪,“家无应门五尺之童”。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中,老妇人表面上是安排筵席答谢张
生救命之恩,暗地里却是赖婚,宴席开始前,一片温馨景象,气氛融合,张生、崔莺莺、红娘都以为要“第一来压惊,第二来谢承,三来避众僧,请老兄,和莺莺匹聘”,但也不乏警觉,〈红云〉敢着小姐单和张生结亲呵,怎生不做大宴席,会亲戚朋友,安排小酌为何?宴席一开始,老夫人翻脸不认婚约,让他们以兄妹相称,在张生与崔莺莺红娘心中激起狂风骤雨,颜色大变,但老夫人依然镇定有礼,表现出她老练深沉,果断威严的贵妇习气,她以“奈小姐早已许配与郑恒为妻”为由,说此举是尊奉先夫遗志,是秉礼之举,将赖婚说得有理有据。从中看出老夫人是一个饱经世故,世家命妇的相府主妇,在她心中家谱门第的观念是极其顽固的,纵然是已有夫妻之实,她依然要张生争得一个状元,不要辱没了她孩儿。与郑恒结亲也是因为他是尚书之子。但老夫人又有强烈的感恩之心,他设宴款待张生,是报他“活我之恩”,又留他“来家内书院里安歇”,又以“金帛相酬”,因而他又不是那种故意背信弃义,世故弄权的小人。
二、红娘 剧中以红娘的形象最为光彩照人,她的唱词道白幽默诙谐,性格泼辣爽快、聪明伶俐又机智勇敢,是促成崔张二人婚姻的“撮合山”。《送简》《闹简》《赖简》《拷红》四折戏中,红娘主唱。如红娘探望张生,不从正门入,偏要“我把唾津儿润破窗纸”,让我们看到红娘天真淘气温柔可爱的一面,当看到张生“涩滞气色,瘦黄脸儿”,又戏语“我是个散相思的五瘟使”,接着又在张生面前不无夸张的描述莺莺的苦恋情态,展现了她灵慧机敏的特点和苦己利人的美好品性,《闹简》中,红娘先“将简帖放在妆盒上”,以观小姐之意,精明可爱的特点跃然纸上,《拷红》是红娘最美好品行的展现,又是全剧的高潮,在崔张二人之事被老夫人发现后,他二人都不敢与老夫人相争,却是红娘据理力争,打退了老夫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见义勇为又深谋远虑的女子。
三、莺莺与张生
莺莺本是秀户侯门女,被母亲严加看管,佛殿乍逢张生,唤醒了她的青春,便情不自禁的向爱情走去,又意识到爱情所要遭遇的阻力,不敢争取,于是出现了之后的《赖简》,写她矛盾的内心世界。白马解围把她与张生联系在一起,而母亲的赖婚又扑灭了她的希望,《酬简》是她勇敢追求爱情的一步,《长亭送别》则展现了她对爱情的珍惜和依恋。
张生的形象缺乏戏剧张力,是典型的书生形象,满腹才华,多愁多病。初见莺莺,便痴迷于莺莺的美色,想方接近莺莺,道场上,又上演了一幕闹剧,其人没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四、《西厢记》的语言美 《西厢记》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辞藻美,频繁使用优美的诗化的语言,如第二本第一折【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飞絮雪,燕泥相惹落
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销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这对《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一节的描写有一定的影响。《长亭送别》极尽语言之华美,首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句子,获得了巧夺天工意境美,营造出悲秋的气氛,是什么将枫林染得像醉酒的美人之颜一样美,是离人分别的眼泪啊!在凄凉的深秋送别新婚的夫君,更加使人悲伤。【拖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凄迷【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请疏林挂住斜晖。作者深知这是他们最后一面,大团圆只是迎合世俗趣味,特意将送别的场景写得如此美丽,希望树枝挂住夕阳,将时间停留在这一刻。又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是化用李煜《浣溪沙》“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丝毫不见牵强之意,又赋予诗句新的生命。【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似这泥和土。假若便是泥和土,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新婚别离,宴席上的菜肴尝起来也不如泥土,美酒却是相思泪。【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写尽莺莺内心的忧愁。【首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四周围是苍翠的山色,一鞭扬起,远行的马就奔驰在西洋参照之中。此时此刻,人间所有的烦恼都填在我的胸怀,量这些大大小小的车辆如何载得起!化用李清照的《如梦令》,写莺莺相思之愁,如青山隐隐,绿水悠悠。
总之王实甫的《西厢记》语言的最显著特色是铺叙委婉才情富丽。
第三篇:西厢记读书报告
从《西厢记》的才子佳人模式看传统到现代爱情观的异与同
摘要: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有一个相对传统的叙事框架,即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婚姻的理想模式,也是这个民族千年沉淀下来的固定的理想模式。但时至今日,这种模式所反映的我们的民族心理已经在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文章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才子佳人戏剧《西厢记》为例,探讨传统与现代爱情观的改变与发展。
关键词:《西厢记》 ;“才子”;“佳人”;同与异
1、传统的才子佳人。
佳人者,才貌双全。如崔莺莺,她出生于条件优越的相国府,从小便接受良好的封建教育,针织女工、诗词歌赋、尺算礼法无一不精,正是古代优秀的贵族小姐的代表。而更重要的是,她拥有沉鱼落雁、绝世无双的美貌。作者王实甫是怀着极大地热情塑造了这样一个集形貌美与心灵美于一身的高度理想化的人物的。
莺莺之美是从张生的视角展开的,通过白马之围前两人的三次见面表现出来的。《惊艳》一折是张生第一印象,也是王实甫对莺莺的第一次描写:“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则著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何谓惊艳,且看张生。而在张生夸张的反应之后,莺莺走到了前台: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末云﹞:我死也!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张生第二次见到莺莺是在一个月色朦胧、花阴满庭的夜晚,此时的莺莺有展现出另一番风韵:“看他容分一捻,体露半襟,香袖以无言,垂罗裙而不语。似湘陵妃子,斜倚舜庙朱扉;如玉殿嫦娥,微现蟾宫素影。真是好女子也呵。”
只是在朦胧中见到的莺莺的体态,已经用湘妃、嫦娥这样的仙子来比拟。而第三次就是正面的描写了:
【得胜令】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满面儿扑堆着俏;苗条,一团儿是娇。
满座无论僧俗、老少,皆被其美貌惊呆了,可见作者极尽夸张之能事,不惜笔墨地渲染莺莺的美貌。
除了性貌美,莺莺的内在美也是不容忽视的。她知书达理,出口成章,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在寂静的佛殿之上,她随口就吟出了“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的诗句,感叹自己如落花般无人欣赏,年华慢慢逝去的身世。而那一首唱和张生的“空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以及此后《闹简》中的“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也很好地体现了她的才思敏捷诗文才情。
古代的爱情故事,特别是才子佳人模式对女子的要求特别高,像莺莺、像卓文君、像柳
如是、李香君等都是如此完美佳人的代表。
而另一方——才子的外表、才情也是缺一不可。张生有才,满腹诗书,才华出众。一出场就不同凡响,发出“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的壮志未酬之叹,而在夜窥莺莺是,他即兴就隔墙吟诵了“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这样的绝佳诗句,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且字句清新雅致,才让莺莺情不自禁地唱和了起来。不仅如此,张生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听琴》一折中,他以琴代心,以司马相如打动卓文君的《凤求凰》赢得了莺莺的芳心。
更难得的是,张生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他能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抢莺莺为压寨夫人时挺身而出,机智解困,从而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这痴情书生以“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在众人的慌乱中凸显了自己的临危不惧。
至于在外貌上,在佛殿初相遇时,张生便以其风流儒雅吸引了相国千金莺莺的眼光,这已足以证明其相貌的英俊,可以说,除了家世背景,两人在其他方面都是绝配的。这就是才子佳人模式长久不衰的原因吧。
2、现代爱情故事的男女主角。才子佳人是古代婚姻的理想模式,因为各方面要非常相配,那样他们的思想以及对事情的感悟才能达到高度的一致。但,那是在古代,今天,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接触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全球化和互联网使得世界成了一个“村”,于是,我们的政治体制改变了,我们的经济模式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也改变了,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已不适应现在人的需要,特别是在“故事”、电影里,这样的模式不会有人感冒,如果再有编剧写出这样的剧本,那投资商就准备着赔钱吧。
现在爱情故事的模式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欧美、日韩,当好莱坞的电影、日韩剧大肆席卷中国市场时,才子佳人已远矣,或者说古代的主流模式在今天已成了绝对的非主流。而取而代之的是差距巨大的男女主角以及颠覆传统的性格冲突,总之,那种按常理来讲越不相配的男女主角所发展出来的剧情无论是喜是悲,都会给人以更强烈的情感冲击。
就电影、小说来看,现代主流戏剧的婚姻爱情模式其实有几种比较典型的代表—— 首先是男强女弱型,俗称“灰姑娘故事”。而强与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上:一是家世背景或经济实力,举个例子,像罗伯茨朱丽叶和李察吉尔主演的“风月俏佳人”,一个亿万富翁爱上一个街头的妓女,一个处在社会的最上层,一个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偏偏命运安排了他们相遇,而后又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对方;另外,十年前风靡全亚洲的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的“杉菜和道明寺”,还有《游龙戏凤》里的刘德华和舒淇,以及许许多多的“麻雀变凤凰”、“灰姑娘变成公主”的爱情故事,这是现在影视剧里常见不衰的老套情节,偏偏,人们百看不厌。但是,还有一点原因,故事里的“灰姑娘”和“麻雀”都是自尊自强的,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故事也多了一层励志的性质。
二是才貌方面,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爱情故事流行的是很傻很天真的女生,这样的女主角有着必要地几点性格要求,除了憨厚老实之外,善良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是普通的善良,是那种总会以德报怨的“活雷锋”代表,另外,她们还要乐观开朗、为了爱勇往直前,像日剧“一吻定情”的相原琴子,小说“那小子真帅”的韩千惠;而相对的,男主角一般就是帅到不可思议,或者智商高到令人发指,总之,他身边会有很多条件十分优越的女生围绕着他,可是他偏偏挑中了那个又傻又不出色的麻雀,让她成了凤凰。
其次是女强难弱型,这就不得不谈到“我的野蛮女友”这部电影了,实实在在地刮了很久的“野蛮风”,引领了凶悍女的黄金时代。美丽的女人野蛮起来比男人还粗鲁残暴:她想知道河水有多深时,就把他推到河里去,直到他快要被灭顶才救人;在咖啡店问他要喝什么,答了可乐后她却叫侍应来两杯咖啡;在公园里散步,她的高跟鞋磨脚,便要他跟自己换鞋,让他穿着高跟鞋在公园里跑步······就是这样一个颠覆以往女主角温柔娴淑的形象的“野蛮女”,让之后的女主角都开始变得强势,成了恋爱或婚姻关系中的主导者。奇妙的是,这样的女孩观众都爱,而被欺负的男主角,大家也都可以理解为“可爱”。像《叶问》中的一句经典对白:这个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当然,富家女爱上穷小子的故事情节也不少见。最经典的“乱世佳人”、“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以及休格兰特的经典爱情片“诺丁山”,还有去年大热的香港正统片“岁月神偷”,而偶像剧很多也会走这种路线,如“爱转角”,这种模式也称“公主与青蛙王子”,一般的剧情发展就是男方自卑而逃离,最后被别人唤醒,选择忠于爱情,“公主王子从此幸福生活在一起”。
最后是男女都弱型。这种模式,一般来说是比上面介绍的那些要相对有深度一点的。奥斯卡尤其青睐这种影片,像1995年的“离开拉斯维加斯”,一个被妻子抛弃的过气编剧在拉斯维加斯遇到被皮条客控制、经常遭受殴打的妓女并产生爱情,他们相依相伴直到男主角酗酒而死。影片自始至终都充满着绝望的气息,包括他们的爱情。类似的还有一部“死囚之妻”,白人男主角的儿子在他面前自杀,黑人女主角的丈夫被执行死刑,儿子遭遇车祸而死,两颗同样绝望的心,无视小镇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而相爱。这样的爱情模式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意味,同样打动人。
3、现代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从开始说到现在,感觉现代的婚姻爱情模式已经完全脱离了才子佳人那样的古代最理想模式。其实不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戏剧、影视剧都是一般的人们的一种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向往和幻想。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大喊了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那个时代关于自主爱情与婚姻最强有力的呐喊,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但差别在于,在今天,这个愿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现代社会,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父母之言,媒妁之言”,洞房花烛夜才第一次见面的封建模式。在古代的现实中,没有自主的婚姻,没有自由的恋爱,但人们在戏剧中实现了这个愿望,所以才有了《西厢记》中张生与莺莺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就有了这传世的经典之作。
传统与现实爱情故事的交汇点还在于在“终成眷属”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历一些困难,有来自父母的,也有来自“第三者”的。不可否认,中国乃至世界,人们的观念还是偏向于“门当户对”,特别是父母,总希望子女能过上好日子,所以就出现了《西厢记》中崔夫人的这种典型形象。张生与莺莺两情相悦,但崔夫人看不起这个穷书生,他解救了莺莺,使其免于“陷于贼中”,且崔夫人有言在先“两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却还是冒着被骂“无信”的险硬让一对有情人互称兄妹;即使在张生莺莺已生米煮成熟饭时,老夫人还是让张生要高中状元后才可迎娶莺莺,说到底还是要“门当户对”。
最终张生考取状元,本就回来与莺莺喜结连理就好了,作者却又安排了郑恒出场来搞破坏,捏造谣言,造成双方的误会,好在最终张生、杜确及时赶到,解除了误会,粉碎了郑恒的阴谋,终于得以在克服重重困难后迎娶美人。
戏剧既是故事,最后的感动肯定是需要曲折来衬托的,这是古今都通用的定理,今天的婚姻爱情故事也是这样。尽管“门当户对”的观念在今天已经有点被弱化了,但它依然存在,06年大热的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就是讨论这个问题。性格开朗心直口快的女编辑顾小西来自高知家庭,嫁给了从农村考进北京的大学生何建国。结婚后,何家不断地有人来吃住在她家、找顾小西在医院的母亲看病,俨然一副顾小西家就是何建国整个家族
和整个何家村的家。于是,矛盾在顾小西第二次怀孕并习惯性流产后爆发……此后,原本相亲相爱的小两口,却常常为了各自家庭所不同的生活、价值、处事等观念发生争执。婚姻表面上看是个人的事情,但切实的生活中,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和由此引发的一次次争吵令双方疲惫不堪······
我们不能肯定“门当户对”的婚姻就是幸福的,可是也不能否认“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遇到的问题也许会更多。所以这可能就是这种观念长存不灭的原因吧。
现在戏剧中“门当户对”的观念已经被削弱,正如前面所讲,现在能抓住观众胃口的往往是身份地位或才能有差距的组配。所以更多的阻力会来自男二号或者女二号。三角或四角恋,“你爱我,我爱他,他爱她”类似的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是现代爱情故事的不二法则,你可以说它老套,可是观众喜欢,你有什么办法。
从《西厢记》的传统爱情婚姻模式到今天看似多种多样实则万变不离其宗的爱情故事,人在变,情结在变,观念更在变。
【参考文献】:
[1]王实甫:《西厢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刘坎龙:才子佳人小说类型研究——才子佳人小说文化透视之二,1994
第四篇:读书报告-西厢记
读书报告
——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杂剧里的一朵奇葩,我们都知道元杂剧四大爱情故事,它们分别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从西厢记放在第一位我们就知道它的历史地位。当然我们对这四大爱情故事了解最深的可能也应该是西厢记了,大家都知道里面的两个爱情小青年张生与崔莺莺。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他们代表了反封建礼法的一群人,他们对于封建礼法风俗敢于反抗,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最终赢得幸福!
故事发生于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于是决定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生赴长安赶考,恰好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去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第一次见面后,张生就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就决定在寺中借厢住下。
恰巧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有一墙之隔。一天晚上,张生趁莺莺同红娘在园烧香祷告时,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通过和诗,莺莺的才情展露无余,同时她的才华也进一步打动了张生。后来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这一次他们爱上了对方。但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无奈之下四处求救,但毫无结果,最后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这时张生挺身而出,立马写信给自己好友白马将军杜确。很快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被打败后被擒。不料这边崔夫人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不肯把莺莺嫁与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生病。此时剧本另一关键人物红娘出现,她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让红娘前去看望张生。张生托红娘传书,表达想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巧妙的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跳墙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假装生气,训斥张生莽撞,谁知张生没理解其中缘由,后来张生从此一病不起。莺莺知道后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是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并且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无奈之下,张生只得上京考试,最后与莺莺依依惜别,上京应试。天公作美张生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完成了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美好祝愿!
我认为剧中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对其中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张生崔莺莺和红娘,塑造男主人公时,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书生的天生软弱。张生个性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有人评论张生的形象常用“志诚种”三个字来概括。剧中主要表现为其执着追求崔莺莺,对崔莺莺的热烈诚挚而又矢志不渝。
在他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有时表现得很机灵,如请求附斋追荐,写信退贼等;但
有时他又是憨厚的,甚至有些傻气和懦弱,(或许刚好反应了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的说法吧!)如初见红娘他就详细地自报家门,对老夫人的赖婚和莺莺的“赖简”却“志竭思穷”,束手无策。但也正是张生的这种憨气、傻气和他的风流才俊才相得益彰,才使得人物形象才更显饱满。张生对崔莺莺的痴情和风魔可以从他对崔莺莺的态度上看出来,他把对崔莺莺的感情放在第一位,置于功名之上,从这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忠于自己的爱情,我想在功名利禄重于一切的古代,尤其是对于一个男性,为了爱情放下功名,已经难能可贵了。考取状元与他鄙薄世俗功名并不矛盾,对于张生而言,考取状元是为了证明自己对莺莺的爱的坚定,是为了名正言顺的与莺莺在一起,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但是,个人觉得剧中的张生也有傻角儿的一面,当他与崔莺莺的爱情受到外界的阻挠时,他表现出了软弱的一面,行为冒失。张生这个角色个性鲜明,是一个反抗封建礼教,鄙薄世俗功名的青年叛逆者的形象。
剧中的女主角崔莺莺同样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叛逆封建礼教和封建门第婚姻的贵族少女的典型。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即使是封建家庭的教养也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对张生一见倾心,大胆的表露自己对张生的爱意和心声,沉迷于情网中而不能自拔,饱受着相思之苦的煎熬。当然崔莺莺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甚至是迁怒于红娘,怀疑红娘是和老夫人一伙的。从这种种行为中我们不难看出崔莺莺的性格特点,她才貌双全,品性出众,痴情忠诚,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又有矜持多疑的一面,外冷内热。《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剧中另一个关键人物红娘虽不是故事的主角,但绝对是故事中大放光彩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反封建礼教最为坚决、最无顾忌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生与崔莺莺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出谋划策,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她的思想性格在撮合崔莺莺与张生二人的婚事和抨击封建礼教中得到很好的展示。为了促成相国小姐和白衣秀才本来无望的婚事,她要蒙蔽威严而又多疑的老夫人,又要鼓励软弱而常常不知所措的张生,同时还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心细如发、顾虑重重、敏感的莺莺;她对张生是热心坦率的,对小姐是忠诚大度的,而在与老夫人的斗争中,红娘虽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丫环,但她机灵、聪慧、勇敢,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在这一整个过程中,作品细腻地写出她的坚定、勇敢以及最终获得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这样也就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
当然剧中的反面角色自然就是崔夫人了,她代表了封建礼俗,她强烈反对张生与莺莺他们的爱情,一直强力阻挠破坏,这也是传统的封建势力的代表。通过描写她阻碍主人公爱情的“作为”,可以看出作者同样刻画了一个鲜明饱满的坏人形象!
西厢记的精彩之处不止在于对里面人物的精彩刻画,还有剧中精彩的词句,其深刻的表现了其中人物形象,其中经典的语句很多比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碧澄澄苍苔露冷,明皎皎花筛月影等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词句流传千古。这些不仅很好的表现了剧中人物形象,更能显现出作者王实甫的深厚文学功底与其在文学上的造诣。
《西厢记》对元杂剧进行了一些体制上的革新和创造,最明显之处就是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由以前的四折发展到五折;而且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个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我们都知道旦本,女主角独唱到底;末本,男主角一唱到底。而《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交互对唱。它打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我想在这点出也可以很明显看出作者是一位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
西厢记的成功创作对于后世的写作开创了先河,为以后人们的创作打开了视野,尤其是为明清以来提供了宝贵的写作经验。
第五篇:《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读后感1
古往今来,最真的是亲情,最深的是友情,最琢磨不透的是爱情。
爱情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更是遥不可及。但是王仕普的《明月三五夜》让我明白了他对爱情的诠释,也让我知道了一对年轻男女的憨直之爱。我钦佩他们敢于反对封建势力。
刚看《西厢记》的时候只是个假名,元杂剧大结局。看完之后,我后悔了。我觉得无聊,不想再读一遍,就扔在一边了。后来收拾的时候发现了这本书,心血来潮就开始看。看完之后,我得出一个道理——。什么是好书,什么是耐久书。
这本书修辞华丽,情节生动,文笔细腻,让人爱不释手。亭子的告别,属于我最爱的。歌曲多愁善感,优美动听,语气婉转动听。把盈盈的哀怨和恨意表现到极致,让全文充满一种淡淡的'说不出的哀怨。
此折主要描写盈盈告别张生时的情景,以及离别后的焦灼感。这个折不仅好看,还借了很多曲子。“蓝天,黄花,西风紧,北雁南飞。黎明来临,霜林中谁醉?总是泪流满面。”堪称其中最重要的作品。
前四句一句一景,巧妙地利用秋景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凸显了盈盈复杂的内心世界。两个问答下来,风景深深地脱离了人的主观色彩,磨砂的叶子如痴如醉。其实是脱离人的血液的。这两句话既说明了时间和季节,又刻画了盈盈含泪的眼神,使离别更加伤感,从而表现出一个多情女子的形象。
古往今来,不止一个崔莺莺,众所周知的梁山伯和祝英台至死不渝的爱情,还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他们不怕封建势力的迫害,敢于反抗,因为他们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精神,为他们的梦想和抱负而奋斗。至于感情,我们还没到享受的年龄。
《西厢记》读后感2
《西厢记》描写的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其间红娘是关键人物,无论郑桓、张生在想获得崔莺莺时都突显了红娘的作用,我想,红娘在今天应该是媒人或是引荐人形象吧,而一个人的生命中遇到一个助自己事业有成的推荐者、指引者是很重要的。
《西厢记》中描写的爱情也收到了崔母的阻拦。即运用门第不相配加以阻挠。在我看来,当今社会,不愿将自己女儿嫁与穷酸小子也存在,父母在乎豪门,在乎家庭条件,他们是怕女儿吃苦,但忘了女儿是否开心幸福,与其嫁给有钱人得辛酸孤独,倒不如嫁个重情重义的穷酸小子得幸福快乐。我想:现在穷,只要上劲,努力,将来肯定什么都会有的,所以,我想,有情人还是眷属的好。今天读完《西厢记》突然有感于身边的'大学情侣们,有些人甜言蜜语,有些人相互迁就,有些人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但这浮云烟花,多少能长久,曾记得有一个女生,因为家长不同意她谈恋爱,而她又不愿放弃那个真心爱着她的男孩,在亲情与爱情之间。她选择了跳楼来解决这一矛盾,转念之间成了植物人,痛心之余,我们不禁疑问:她成为植物人,谁之过?所以我觉得,父母与孩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能否保持冷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强劲的心理承受能力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我觉得,大学生情侣们应更像《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那样,要郎才佳人。
应相互帮助,共同努力,更多些责任!
《西厢记》读后感3
看完戏剧《西厢记》后,颇具震撼与欣赏,因为之前只是在听老师讲这部极具价值的杂剧,就饶有兴趣,尤其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它,于此对其剧情有了大概认识。
整个戏曲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波澜,却表现得极丰富、生动,王实甫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使女主角莺莺的性格显得十分突出,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含羞与矜持,充满了女性的另一种美。
在整场戏剧中,分为4个高潮,一线贯串是指整部作品自始至终都是以崔、张二人的爱情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二类矛盾是指以崔、张、红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根本性矛盾,以及崔、张、红之间的误会性矛盾。这两类矛盾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戏曲冲突,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从而使剧情生动曲折。三个人物是指处于全剧结构中心的崔、张、红三个主要人物。整部戏就是以这三个人物为中心,通过情节发展来展示性格,又通过性格来展开冲突。《西厢记》全剧情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六次高潮,即“寺警”、“赖婚”、“闹简”、“赖简”、“拷红”和“争婚”。全剧既有统一的线索,又有六大转折,因而使剧情波澜曲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戏剧中刻画的四个人物中,张生,一方面执着追求爱情,一方面对莺莺的'心思捉摸不定。莺莺,她既要克服封建礼教长期对他的影响,更要躲开老夫人的耳目,又不得不表现小姐的尊严与矜持,所以充满了顾及与尴尬,这种种的客观因素困扰着她。而在其过程中,各个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尤其生动。
《西厢记》读后感4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包括《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在这四部剧作里,《西厢记》是我唯一一部从头读到尾的作品。
对于西厢记,恐怕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剧中的人物了,剧中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红娘,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彼此衬托,相映成辉。就崔莺莺这个人物个性,就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出身名门家道中落的崔莺莺,带着青春的忧郁上场。封建社会中,女子常被教化“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以及“三从四德”。崔莺莺也是这个大背景下生出的大家闺秀。但是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当她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男子注视着自己,但她的反应是“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剧本写红娘催促她回避,而她的反映是: 回顾觑末下。 此时莺莺的这种举止已将封建礼教的.规矩抛之于脑后,这一细微的动作中,不难想象莺莺以后性格发展的走向。此时年龄的她似乎还带着青春期的小小叛逆之心,但是她却毕竟是封建礼数教化下的大家闺秀,一方面她强烈追求爱情,似乎让人值得敬佩,但是另一方面她对红娘却也有所顾忌,所以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当看到她有时一本正经,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让人哑然失笑。
《西厢记》中的鲜明的人物性格,还有很多值得人们赞叹和研究的地方,其实这些人物性格也是成就者一部古代经典爱情剧的基础。
《西厢记》读后感5
古往今来,最真实的是亲情,最深厚的是友情,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爱情。
爱情对于我们是陌生的,更是遥不可及的。但王实浦的《西厢记》让我理解了他对爱情的诠释,也让我知道了一对青年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他们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行为令我敬佩万分。
初读《西厢记》时,只因一个虚名,元杂剧压轴之作。读了之后我便后悔了,觉的枯燥无味无心再读,于是我就把它弃掷一旁。后来我收拾书本时发现了它,一时兴起便有读了起来。读完之后,我得出一个真理——什么是好书,就是耐读的书。
该书辞藻华丽,情节生动,文笔精湛,令人爱不释手。长亭送别这一出是我最最喜欢的,该曲曲情凄婉缠绵,辞句清丽俊秀,声调婉转秀美。将莺莺的离愁别恨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和无法言说的'哀愁。
该折主要描写莺莺为张生送别时的情景,以及分手后莺莺的伤别后忧虑的感受。该折不仅词句优美,还借用了大量的曲调。“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堪称为当中的压卷之作。.
前四句一句一景,巧妙的利用秋景来营造一种凄凉的气氛,侧面烘托了莺莺复杂的内心世界。后两句一问一答,使得景物深含离人的主观色彩,经霜树叶如痴如醉,其实那是离人的血染就的。这两句不仅说明时间季节,更是绘出莺莺的泪眼之情态,将离别之情描绘的更为凄切,从而表现出一个多情女子的形象。
古往今来又何止一个崔莺莺,大家所熟知的梁山伯祝英台至死不渝的爱情,以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她们不畏封建势力的迫害,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因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学习她们这种执着的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为自己的梦想抱负而奋斗。
《西厢记》读后感6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的现实主义杰作,它改编至一个悲剧故事《莺莺传》。作者王实甫根据前人的改编,再结合自己的创作,最终将一个大悲剧改成大团圆,打破了封建礼教思想。从这点说,王实普确实是一个反封建思想剧作家。
《西厢记》的情节错综,跌宕起伏,人物描写个性鲜明,富有很强的戏剧性。通过不同的曲词,刻画不同人物的性格。起初,张生是一个穷苦的'秀才,而崔莺莺的身份却是相国小姐,身份的设定不可谓不悬殊,用古代的说,这是“门不当户不对”,可偏偏两人的姻缘被月老撮合在一起。郎才女貌,本来是很般配的一对,但败在两个人面前的封建的等级制度,注定不可能在一起的。张生最终考中状元,得到了社会的地位,但是心中从未忘记崔莺莺,“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可以说,《西厢记》是讲述二人从相知,到相爱,到最后相守的故事。崔莺莺在乎张生的功名吗?答案是否定的,崔莺莺从来没有嫌弃过张生的出生,也不在乎张生到底能不能高中。在长亭送别张生的时候,崔莺莺说,“疾便回来”,我们也可以看出,张生能不能得官,她是不在乎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二人的爱情是纯洁的,是凌驾于物质、地位之上的,这是作者对爱情的看法。他用张生和崔莺莺的完满结局打破了封建礼教的约束,在封建社会能有这样的想法,真是难能可贵。
反封建的思想是《西厢记》的主题,而这一观点也影响到了后世文人。汤显祖的《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都是反封建思想的代表作,不同程度上都是继承了王实普的思想。无怪乎后世有人评价《西厢记》为“天地妙文”。
《西厢记》读后感7
“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似垂柳晚风前。”——《西厢记》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时代长河总流传甚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将其改编成说唱和戏剧。《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优美动人的戏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
剧本讲述的是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折。故事内容生动,情节曲折,缠绵悱恻,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如同身临其境。
看见这些运用极其娴熟的'传统技法的文字,我的内心总是会涌起一种潺潺的崇拜感。再看见这些刻画的细腻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好像再现了这个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
“爱骑一匹白战马,
如彪虎。
使一柄大刀,
冠绝今古。
扶社稷,
清寰宇,
宰天下,
安邦国。
为主存忠,
愿削平祸乱,
开疆展土。”
——《西厢记》
在听完这一段简短小诗语的此时此刻,我不得不想把文学家元稹的那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改为“不是文中偏爱汝,此诗消去更无诗”啊!
总之,人不能永远沉困在那暗无天日的等待当中,应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梦寐以求的物品或事件,去追求自己的那段缠绵的爱情,应该向《西厢记》当中记述的一样——与自己的另一半一起冲破困阻,追求自己的幸福。
《西厢记》读后感8
元杂剧四部爱情剧包括《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这四部剧里,《西厢记》是我从头到尾看的唯一一部。
《西厢记》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剧中人物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和媒人,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他们相互映衬。就崔莺莺的个性而言,有许多有趣的地方。
崔莺莺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生活在家庭的中间,他带着青春的忧郁玩耍。在封建社会,妇女经常被教导“不说恶,不见恶,不听恶”和“三从四德”。崔莺莺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生的好家庭。但当她遇到浪漫优雅的张生时,她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对方。当她明显注意到一个陌生男人在盯着自己看时,她的反应是“抱着香肩,只有笑扭花”。剧本里媒人催她回避,她回应是:最后回头看。此时盈盈的行为已经忘记了封建礼教的规则,盈盈的性格未来的发展趋势不难想象。这个年纪的她,青春期好像有点叛逆的.心,但毕竟是封建礼教下的好家庭。她一方面强烈追求爱情,看似让人佩服,但另一方面也对媒人有所顾忌,所以性格温婉从容,聪慧狡诈。当她看到自己有时严肃,有时笨拙,有时笨拙时,
《西厢记》中有许多值得注意的人物,值得人们钦佩和研究。事实上,这些人物也是成功者创作的一部古代经典爱情剧的基础。
《西厢记》读后感9
初读《西厢记》时,只因一个虚名,元杂剧压轴之作。读了之后我便后悔了,觉的枯燥无味无心再读,于是我就把它弃掷一旁。之后我收拾书本时发现了它,一时兴起便有读了起来。读完之后,我得出一个真理——什么是好书,就是耐读的书。
该书辞藻华丽,情节生动,文笔精湛,令人爱不释手。长亭送别这一出是我最最喜欢的,该曲曲情凄婉缠绵,辞句清丽俊秀,声调婉转秀美。将莺莺的离愁别恨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和无法言说的哀愁。
该折主要描述莺莺为张生送别时的情景,以及分手后莺莺的伤别后忧虑的感受。该折不仅仅词句优美,还借用了超多的曲调。“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堪称为当中的压卷之作。。
前四句一句一景,巧妙的利用秋景来营造一种凄凉的气氛,侧面烘托了莺莺复杂的内心世界。后两句一问一答,使得景物深含离人的主观色彩,经霜树叶如痴如醉,其实那是离人的血染就的.。这两句不仅仅说明时刻季节,更是绘出莺莺的泪眼之情态,将离别之情描绘的更为凄切,从而表现出一个多情女子的形象。
古往今来又何止一个崔莺莺,大家所熟知的梁山伯祝英台至死不渝的感情,以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她们不畏封建势力的迫害,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正因要实现自我的理想。咱们就应学习她们这种执着的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为自我的梦想抱负而奋斗。至于感情,咱们还没有到享受它的年龄。
《西厢记》读后感10
近来无事闲看,遇到《西厢记》,将其小说版看完。
用现代人(其实准确地说,我们国人现在还不能算是现代人,顶多现代人的初级阶段而已)的眼光来看,王实甫用不错的文笔讲述了一个磨磨唧唧但又很有味道的爱情故事。
张生一见倾心崔莺莺,经过退贼赖婚、门第赖婚、状元蜚语等几波浮起,终于抱着美人归的圆满故事。故事最精彩处在红娘往返与莺莺和张生之间,张生和莺莺书信往来,以致花影重叠的精细描写。比如“有闰年闰月何不闰个五更”,再比如“恨不能拜托枫树林梢挂住那已经西斜的太阳”,情爱洗礼,跌宕机谋,很多章节读罢让人很是入味。也想起了《聊斋》里的男男女女,但故事多凄婉玄幻,云雨直白,远非《西厢记》的绵思清悠所能比也。
试想古人在传统礼教的压迫下争取婚爱自由是何其难也。又试想那古人安全措施不健全,往往一夜之欢而玷污清白,又何其悲也。再试想古代很多婚姻只是条件的比较和父母的总承包,失之太多的人生创意,又何其憾也。
或许也正缘于此,才有那么多动人的故事流传:牛郎和织女的相遇,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私奔,范喜良和孟姜女的'悲剧,周郎与小乔的绝美,曹植对甄氏相思入骨,范蠡携西施泛舟江湖,以及梁祝化蝶、娥皇哭虞舜、神女会襄王、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苏小小风华残落历代伤……
某一年,绍兴的夜晚,独自来到沈园,看墙上依旧残留着当年的词,听婉转悠长的越剧《钗头凤》,想起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心潮澎湃,久难平息。
想起了央视百家讲坛的有个老教授,评论古代中国经典中的爱情,讲到动情处竟是手抖声颤。这些爱情串起来,就是一部伟大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