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之家阶段总结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儿童之家”项目建设阶段总结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泉州市“儿童之家” 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把我校建立成外来工子女“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健身的阵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设施配备
我校坚持依托学校、一室多用、一地多用、一师多用的原则对学校教学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造整合。2011年,学校接受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省级督导评估”检查,办学条件达到了省定标准,现有的室内场所(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室外场地(乒乓球活动场、篮球场、150米环形跑道等)、设备器材能满足儿童之家教育学习活动需要。
二、经费配套
市级资金目前还未到账,已做好经费预算。
三、活动内容
在儿童之家活动开展中,学校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结合实际,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注重德育、体育、艺术、科技、实践教育,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开设特色课程,发展儿童兴趣特长。学校确定了腰鼓队、乒乓球队、篮球队、武术队、合唱队、葫芦丝队、科技组、计算机组、国画组、英语兴趣组、小小书法家组、“音乐欣赏”、“经典诵读组”等20个兴趣组,辅导教师做到了“四有”,即有计划、有教案、有
记录、有成果展示。活动时间为下午放学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即每周周一至周五下午按课表分小组活动,暑期周一至周六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2)、开展书香活动,为儿童提供精神粮食。由于大部分外来工子女的家长下班时间与学校放学时间不一致,导致家长不能及时接送子女。学校特开辟思学苑读书活动场所,设立长桌长椅供学生放学后做作业看书。在思学苑旁学校建立“思学苑”流动图书馆,提供丰富的图书供学生自由借阅。
儿童之家通过推荐每个年段推荐一本好书,一本好书大家读的活动,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并利用集会时间让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古诗,表演古诗,让学生更加热爱读书,热爱古典文化。
(3)、家校联系,养成教育显成效。我校通过开家长会,建立家委会,请专家为家长开展讲座等方式加强家校联系,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法。由于我校大部分儿童为外来工子女,我校通过与企业工会联系,共同请专家进企业为企业中的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收效良好。另外我校各班建立QQ群,利用网络媒介便捷、即时、互动等诸多特性,与家长们解除了沟通中存在的诸多障碍,获得了更多沟通的机会。群的建立,畅通了家校渠道,既能让家长及时反映情况,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信息,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平台。
(4)、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儿童的身体健康,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学校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校园内形成了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良好风气。通过开展篮球、乒乓球、武术等体育活动,使每位孩子至少掌握两种以上的体育活动技能,增强学生体。
(5)、开展关爱儿童讲座。由鲤城区妇联牵头定期组织专家到我校开展关爱儿童讲座。如妇联邀请鲤城区区人民检察院傅芳老师莅临我校,深入开展“呵护幼苗 预防性侵”公益巡回讲座,进一步扩大了预防性侵害知识普及面,让更多的孩子远离性侵害。
(6)、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7)、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伍,与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8)、组织社会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走进企业、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近故事,使儿童广泛吸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9)、利用暑期开展外来工子女夏令营活动。学校考虑到本校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工子女,暑假中其父母仍然要上班,孩子们处在无人看管下,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及其他意外。经校儿童之家领导研究后,决定开展假日夏令营,为了不给家长带来任何负担,学校决定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并倡议学校老师自愿奉献假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别样的暑假生活。老师们自发的留下来为外来工子女提供假日学习,组织活动,丰富营员的暑假生活。
四、存在问题
1、人员紧缺。“儿童之家”目前所有工作人员均为学校老师,老师在一天工作结束还承担儿童之家的活动显得有点疲惫,且目前还不能进行补贴。让教师独立承担儿童之家的所有活动组织不是长久之计,如能引进一些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儿童之家”活动不但能让活动更精彩且能更长久。
2、资金缺乏。目前学校器材暂且能满足儿童活动需要,但是体育器材及科技、国画器材等都是消耗品,有些活动器材破损后未能及时补充。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
2015年8月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科技兴趣活动
开展跳绳等体育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学校正面图
第二篇:2015年留守儿童之家总结 -
2015年学校留守儿童之家总结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县民生办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工作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照标准,严格落实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为了能让留守儿童们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找到“家”的感觉,学校严格对照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标准,全面开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1、硬件方面:柯坦镇几所留守儿童之家学校都能按照上级要求配备专用房屋,配专用电脑一台,连通网线,安装音、视频通话装置,以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联系。另外,配备了液晶电视一台及一些简单的生活应急用品如雨伞、水平、医药箱(含常用药品)等。
2、软件方面:各校均确定了兼职管理人员及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由专人负责学校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开展了更全面的开展各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三、高度重视,团结协作,合力关爱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校务会和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成立了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各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这样有利于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四、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各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摸一摸”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镇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制度》、《关爱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制度》等。通过制度约束,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
我镇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摸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爱好;摸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摸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同时,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开展关爱活动,促进快乐成长
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各校的统一组织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各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法制报告会、运动会、乒乓球赛、书信大赛等各项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 „„
大竹镇中心小学校 2015年12月25日
第三篇:2016年留守儿童之家总结
2016年留守儿童之家总结
大竹镇中心小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12月22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经过各班的选拔推荐,最后全校区共有12名同学进入了今天的比赛。比赛分2个组展开角逐,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少儿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太和三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大竹镇中心小学校
2016年6月8日
第四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总结
双龙实验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在2011年中依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在本着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活动,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特对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留守儿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学校责无旁贷,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好各项工作。校长为领导组组长,党支部副书记为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下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办公室,负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日常事务。
二、加大投入,硬件过关
根据省、市、县有关“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的留守儿童之家购置了电脑、电视机、电话机、影蝶机以及大量图书和文件器材,把活动场所布置得温馨舒适,真的像家一样。
三、制度先行,措施得力
我们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硬件的同时,着力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划和计划,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制定责任追究
制度,活动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健康教育制度,代管家长制度等各项制度,有了这些制度的保证,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才能稳步推进。
四、培训了一支高素质的代管家长队伍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关键是“家”中的家长素质,为此,我们召开了近10次代管家长会议,用以会代训的方式来提高代管家长的工作水平。同时借助网络视频观看其他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情况,借鉴其工作经验。另外,我校还编制了“代管家长”工作记录簿,对代管家长的日常工作给予总体要求和规范,鼓励代管家长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注重特色形式多样
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既能参照市、区的目标要求,又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首先,我们严格做到“四个一次”,即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1次以上,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每学期与留守儿童谈心1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从心理上给予慰藉;每学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1次,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每学期给留守儿童写信1次。其次,编排了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主题活动,尤其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在这方面,我校的班主任老师贡献很大,他们牺牲了大量时间,花费了大量精力,任劳任怨,诲人不倦。所以,我校的几十名留守儿童无一人出现心理问题。我们还先后举办了远离黄赌毒图片展,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书画比赛和中华古典诵读等。
六、全方位帮扶留守儿童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成长同时,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完成学习任务。班主任既是代管家长,更是留守儿童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其他授课教师对留守儿童实行优先辅导,结对帮扶。
七、材料积累不遗漏,对外宣传不放松
为了使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更加完善,我校配备了专人负责材料收集和整理报送。自本以来,我们报送了十数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校内发了3次关爱工作通报。每次活动均有照片和文字材料。我校的每名留守儿童档案全面准确,为我们开展关爱活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总之,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人力投入还不充足。今后,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
2011年6月31日
第五篇: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总结
榆中县哈岘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总结
我校地处榆中县北部山区,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离家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以及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一、成立关爱领导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以寄宿制学校为平台,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1、学年开学初,收集各班“留守学生”信息,学校教导处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掌握“留守学生”详细情况。
2、定期召开“留守学生”的监护人会。学校并与指定监护人签定责任书,明确各自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3、学校通过少先队等组织开展了“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增进同龄人的了解,弥补亲情和关爱的不足,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4、设置了“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家长、临时监护人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临时监护人、老师四者之间的联系,指导督促其家长承担起应有的家庭责任。
5、强化规范教育,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个好学生”。全校上下认识到位,齐心合力,特别是班主任很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求真务实第开展了此项工作。
6、建立了关爱帮扶制度。学习在本校留守学生中确立了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志愿者。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志愿者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将健康成长。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少先队大队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
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二O一二年七月
榆中县哈岘小学守 儿 童 工 作 总
2011—2012学
榆中县哈岘小学 二O一二年七月 留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