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

时间:2019-05-14 01:3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

第一篇: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提到“教育”,现摘录如下,供党员同志学习: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也未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解读十八大报告(教育部分)

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教育的阐述,很值得教育工作者仔细研读和品味。这里,通过十七大、十八大两份报告中有关教育阐述的对比,来看一看十八大对教育的关注有哪些新变化。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两份报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第一,教育地位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表述进一步修改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使命,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责任重大。第二,教育优先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调整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两个表述方式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但体现了传承,表明在今后的五年中,中国共产党依然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来考虑。

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内在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从近代史上看,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还有后来德国、美国的先后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均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今的世界各国更是如此,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前面腾飞的关键。第三,教育要求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十八大的报告,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述上的变化有:第一,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调整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原来的要求强调教育自身要走向现代化,现在的表述要求教育必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而且还要率先发展,才能做好服务工作。第三,从“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提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点上的经验,但全局性的经验不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以及对教育的迫切渴望,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改革。第四,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整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人民为教育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增加“努力”二字,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加务实。第四,教育改革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关注点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年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新五年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及”到新五年的“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还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十七大的报告中没有提到的。第五,教育公平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前面五年期间,上述很多要求已经实现或者基本实现,比如说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保障困难家庭以及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等等。

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公平问题是在十七大的报告中首次写入报告的,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又有了深化和发展。第六,教师队伍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在过去的五年内,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层面都开设了“国培计划”、“名师工程”等一系列教师培训课程,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实践、提高的良好平台。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教育现代化的高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根本保障。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呵护和培养。在十八大的报告中继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显然是在情理之中的。第七,社会力量

促进教育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十七大和十八大的报告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增加的“引导”二字,应该是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办学的规范化,让其成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

对十八大报告中教育部分的理解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了,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通过报纸学习了胡锦涛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体会如下: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地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是育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所以,做教师首先做人师,又做经师。做人师,做教师首先教人做人,我作为教师更要先做人。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积极的思想政治表现;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中,在以德育为首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挥教育的多种功能,促进社会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人师,就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为我懂得只有品德才能影响品德,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既为人师,就要修养德性。教人先正己,要胸怀坦荡、仪表端正、言语行为规范、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谦虚,甘于奉献、发扬风格。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坚持真、善、美,远离并反对、抵制假、丑、恶。为人正直、办事公正、对人诚实、讲究诚信、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他人尊重、关心、爱护、积极帮助、助人为乐。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影响学员。唯此,人生才有意义,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内容

根本方向: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础地位: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基本目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基本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阐释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发展的关键与重点:主要体现在“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育发展的重大部署: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教育发展新要求:把握内部与外部对教育的新期待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继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第三篇: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部分的内容的论述

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部分的内容的论述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两份报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第一,教育地位

17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表述进一步修改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使命,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责任重大。第二,教育优先

17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调整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两个表述方式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但体现了传承,表明在今后的五年中,中国共产党依然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来考虑。

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内在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从近代史上看,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还有后来德国、美国的先后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均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今的世界各国更是如此,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前面腾飞的关键。第三,教育要求

在17大的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十八大的报告,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述上的变化有:第一,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调整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原来的要求强调教育自身要走向现代化,现在的表述要求教育必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而且还要率先发展,才能做好服务工作。第三,从“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提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点上的经验,但全局性的经验不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以及对教育的迫切渴望,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改革。第四,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整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人民为教育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增加“努力”二字,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加务实。第四,教育改革

在17大的报告中,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关注点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年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新五年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及”到新五年的“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还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这些都是17大的报告中没有提到的。第五,教育公平

在17大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前面五年期间,上述很多要求已经实现或者基本实现,比如说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保障困难家庭以及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等等。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教育公平问题是在17大的报告中首次写入报告的,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又有了深化和发展。

第六,教师队伍

在17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在过去的五年内,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层面都开设了“国培计划”、“名师工程”等一系列教师培训课程,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实践、提高的良好平台。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教育现代化的高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根本保障。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呵护和培养。在十八大的报告中继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显然是在情理之中的。第七,社会力量

促进教育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17大和十八大的报告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17大报告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增加的“引导”二字,应该是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办学的规范化,让其成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

第四篇:专家学者对十八大报告中教育内容的深度解读

1、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体现了党对教育地位和价值的深刻认识,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睿智思考和准确判断。

教育优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决策。从党的十四大率先提出开始,每一次党代会都非常鲜明地指出教育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既表明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战略决策的一致性,又体现了继承和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二字是对过去20年所确立的这一战略决策的肯定,也为未来的教育之路指明了方向。

对各级政府来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教育优先发展,是指教育要领先于或优于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为此,政府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教育规划要优先;在实施区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保证教育规划得到率先且高质量的落实。

二是在政府主导的各项投入中,教育要优先投入;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即适度超前投入。保证教育投入优先,既是教育法的要求,也是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

三是在各种资源的开发中,教育资源的开发优先;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优先。政府要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优质的人力资源,汇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始终强调实施素质教育,是贯穿党的十六大报告到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战略部署始终如一的主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地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总体不高。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主题,“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啃下素质教育这个“硬骨头”,已成为教育战线未来10年面临的重大挑战。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凝聚党政领导的共识和力量。这迫切需要党和国家加强对素质教育的领导,出台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办法,对地方党政领导的教育政绩实行素质教育“一票否决制度”;迫切需要大力支持各地的改革创新,用政策和财政激励一切有益教育的改革创新,确保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凝聚人民群众的共识和力量。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才能面向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有质量保证的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广大家长参与素质教育、理解素质教育、支持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凝聚教育战线的共识和力量。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的本质,广大教育工作者才能享受到教育生活的幸福、追求心中理想的教育。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必然对地方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中央层面出台地方教育局长任职资格制度,全面提高地方教育局长的专业素养;需要在中央的领导下,各级组织、人事和教育部门协力实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大力推进教育家办学;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教师的专业精神,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各级各类学校要站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培养工作。

我们党历来关心青年学生、爱护青年学生,重视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明确任务,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本质所在和内涵之义,而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基本要求。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度凝练了学校德育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德育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成为向全社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力军。要依托高校人才荟萃和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加强理论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引领社会进步潮流,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把文化的传承、创新、交流统一起来,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肩负起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

4、办好学前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学前教育。这意味着学前教育不仅要大力推进、积极发展,还要办出质量和成效,增进学前儿童的幸福和愉快,真正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办好学前教育的结果标志是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充分发展。学前教育能真正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素质基础,切实满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真正解决“入园难”和“入园贵”等问题;学前教育能真正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起始工程,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积聚智力财富。

办好学前教育的内涵标志是“广覆盖、保基本和有质量”。无论是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发展相对滞后的乡村,都要发展学前教育。这是我国学前儿童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各级政府应该真正把普及学前教育作为自己的职责。

学前教育必须有质量。学前教育的质量意味着学前教育的硬件条件、班级人数符合国家的规定,学前教育的设施和材料适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学前教育必须由专业的、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来承担。学前教育必须进行科学的保教,必须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必须给学前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多样性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必须坚决纠正“小学化”现象。

办好学前教育的核心措施是政府责任的落实。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应该形成有关学前教育的价值、规律的公共意识,全社会都来关心学前教育,爱护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各级政府应真正把学前教育当作是社会公共事业,确保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努力建立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办好学前教育的关键是落实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责任,确保政府对学前教育持续的、足额的和制度性的投入,确保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此外,幼儿园教师是办好学前教育的决定性力量,培养更多合格幼儿园教师,并确实确保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待遇和尊严,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5、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将提高青年受教育程度、掌握就业技能和充分就业紧密结合。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提升的新要求。在深化改革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将着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些都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推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使重点建设专业与当地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与国家总体产业布局相协调,培养更多能够适应产业升级需要、能够提高产品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更多地为中西部地区、三线城市、县域经济及“三农”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的区域分布要比较均衡:50%以上分布在地级市或以下地区、25%在西部地区、19%在民族地区,具有与城镇化进程、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直接对接的天然优势,担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会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布局,找准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

6、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今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问题,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目标,而且这一目标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清晰和明确。尽管面对全球的挑战、面对社会教育需求的多元变化、面对改革道路上的诸多问题与障碍,人们对教育的现状还有不满和期待,但是在党和政府规划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蓝图中,这些问题和障碍都在解决和克服之列,改革的大方向是与人民的期待和发展的需求高度一致的。

教育问题就是民生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渐趋多元和个性化。因此,人民满意的教育也非一个层次、一种模式可以承载,相应的改革与探索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充实,包括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引导与扶持、有系统有步骤地促进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也包括加强教育立法、充实教育投入、规范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营造和谐合理的教育生态等,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而努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近年来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与探索中,社会关注最多、反映最强烈的教育问题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和教育的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只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真正解决了这些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才能使教育真正达到人民满意的程度。有了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才会有最坚实、最广大、最合理、最有发展空间的人力资源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才群体、创新实力、和谐社会等,都将具有强大竞争力和永续发展动力。

第五篇: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内容摘编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内容摘编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在会上宣读了报告的要点。本网将报告中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内容进行摘编整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弄寻扶贫标准发福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确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下载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十八大报告内容问答题[推荐阅读]

    关于十八大报告内容问答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召开时间是_A___。 A 2012/11/8 B 2012/11/10 C 2012/11/14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

    十八大学习内容

    学习时间:2012年11月14日 学习地点:旺泉分队办公室 学习人员:分队全体队员 学习内容:十八大报告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

    十八大学习内容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主要内容 一.十八大召开的背景二.十八大的主......

    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

    专家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十八大报告的内容及创新点

    十八大报告的内容及创新点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1月8日) 十八大报告所阐述的"六大建设",透过现象看内在结构和关系逻辑大致可以......

    个人党性分析和对照检查报告(十八大内容)

    学习十八大精神个人党性分析和对照检查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四种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党的十......

    十八大报告内容中容易出单项选择题的部分

    十八大报告内容中容易出单项选择题的部分 1、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京隆重开幕,名称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报告提出的作......

    十八大报告中第二部分 - 副本

    关于农业的论述如下: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