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大报告内容中容易出单项选择题的部分
十八大报告内容中容易出单项选择题的部分 1、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京隆重开幕,名称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报告提出的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
3、大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们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5、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五位一体”的内容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10、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根据十八大报告中的精神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1、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12、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3、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科技创新。
1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5、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
1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7、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1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19、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坚持的方针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20、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坚持走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
十八大报告题库第1期:十八大考试要点
十八大报告是各类公职类考试的绝对重中之重,完全掌握,有能力的同学尽可能全文背诵,无论对公务员考试申论还是事业单位考试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是十八大报告题库系列第一期:十八大报告考试要点
1、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3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2)位。
3、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4、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5、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6、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7、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8、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和谐相处的局面。
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10、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2、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5、(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公平正义)。
17、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20、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1、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2、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3、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24、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2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
26、(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7、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29、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0、(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2、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33、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
34、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体制改革)。
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6、(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3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39、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0、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十八大报告题库第3期:十八大考试要点之最容易出多选题的部分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3、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三者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
6、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www.shiyebian.net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9、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我国的国情具有以下的特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0、我们要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市场和计划的关系。
12、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以下重要任务: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4、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15、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6、,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篇:十八大考试要点之最容易出多选题的部分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3、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三者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
6、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www.shiyebian.net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9、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我国的国情具有以下的特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0、我们要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市场和计划的关系。
12、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以下重要任务: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4、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15、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6、,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篇:十八大报告中第二部分 - 副本
关于农业的论述如下: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臵,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目前我们国家在经济领域,还处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因此对于现实的互相联系并辩证统一的矛盾运动的整体,我们的具体实践的领导者虽然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却缺乏对于现实本身的内部联系和发展方向的系统理解。因此,科学发展观其实就是领导和指导实践的领导者们对于现实本身的矛盾运动的一个被动的适应过程。主观的努力想通过互相矛盾的政策来保持事物的平衡,但是这努力使得自己陷入于形而上学的外在辩证法的尴尬境地。
正 文: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论述,我们再进一步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来看一下我国的农业发展问题。
现实是: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完全脱节,三者之间不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反而是一种被动的适应、甚至是不适应的过程。
城乡之间的对立,深层次的原因是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对立,是工业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农业中的小农业生产的对立。在一个国家中,当小农业的生产方式还占主导地位,而农民还占大多数的时候,要谈论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谈论市场经济由于自己内在的矛盾,不仅促进资本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就没有可靠的现实依据。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怎么可能说自己是比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进呢?国民生产总值只能说明这么多的人,可以生产出这么多的商品,但是这却不能改变一个国家仍然处在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上的现实。
如果说建国初期所实行的农业公社这种集体经营土地的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城市工业和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并且城乡严重对立基础上的一种在农业中实行集体协作生产方式的尝试,那么,脱离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经营形式不仅因为城乡对立的固定使得这种共产主义的试验变成了一个形而上学的空想,而且在现实的实践中最终遭受到了失败。改革开放使得农业放弃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农业集体经营的形式,重新奠定了集体所有基础上统分结合的个人承包经营责任制,一种变相的个人所有制的经营方式。这是公有基础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归个人使用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农业中的这种生产经营形式显然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分工要求和生产力水平的,这就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热情,使得农村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
但是对于一段时间内是正确的生产方式,在现阶段已经完全不适应了。因为随着城镇改革的迅速进行,农业中的土地承包应该体现更多的灵活性和生产的集中性,这种个人承包应该为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而不是束缚。农业改革应该随时随着这样的要求而适时进行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诚然农业人口数量巨大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采取维护小农生产方式的借口。所以,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工业化面前,在迅速推进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面前,现实中的农业不仅没有象国家的投入那样产出相同比例的果实,反而,与工业的发展相比,越来越落后了。
现实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十分迅速,这就要求不仅要有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到工业生产中,而且这个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在这个进程中根本就不能臵身事外,城乡二元化之间固定的对立必然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慢慢的融合起来。这个进程所需要的是农业也要与这个进程相适用,而不是用另外的借口保持自己的农业经营方式不变。不仅因为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工人要从农民中补充,而大量的农民变成工人,又需要有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农业的发展来补充。但是农村人口的数量众多,成为了农业转变生产方式以适应城市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需要的桎梏。长期以来,资本的力量在工业领域中攻城掠地,在工业扎根的地方,造成一个个繁荣的大城市;但是在农村中,资本的力量碰到了众多分散的小农的强力抵抗,尤其是政策的保守,农村中存在的多年不变的承包制,使得农村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变得十分缓慢,并经常出现反复。于是,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内部要求,在这种小农制的经营体制下,竟然出现了世界上少有的奇特表现:本来应该体现在资本中的农业机械化,在面对分散的小块土地经营的时候,同样不得不采取这种分散化,所以,不得不采用了农机跨区作业的形式就作为一个农业发展上的世界奇观年复一年的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大事。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农业必须要根据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必须要通过自觉的实践措施来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任何抱有把农业当成经济危机过程中工人或者其他小资产阶级和小生产、小商人破产后的避难所的想法都是一种暂时的,但应该被抛弃的错误思想,都应该让位于由国家提供的保障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比如在城镇化进程中所产生的高房价中关于人人有其屋的小资产阶级的谬论,就应该通过这个进程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性来解释。在这个进程中,应该要求的不是人人有其屋的这种通过房子把无产阶级固定在某一城某一地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而是指出无产阶级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自由迁徙以及与这种迁徙适应的大量的廉租房和租赁制度。
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强化这些权利的同时,对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土地集中方面的要求却讲得十分少。因此建立在这种以保护小农土地所有权基础上的农村经济政策,对于建立农业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的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对于资本的深入农村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在这样的政策面前,小农分散经营的基础暂时得以保存。虽然现实中已经有许多农村的土地没有人经营了,但是这些分散到各处的土地对于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却是一种现实的强大的阻碍。实际上,即使政策给了许多优惠措施,给了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保证,但是大多数的农民并不会甘心使自己固定在农业上,并专心的去经营这样的小农业。因为工业化的进展和商品市场普遍的竞争,已经把农民中的大部分劳动力吸引到了工业中去了;尽管有政策的坚强保证,但是这些劳动力一定会转变为城市工人,而不是使自己仍然成为农民。我们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就应该认清这个趋势,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为农民的转变创造条件。
在上面所讲的政策条件下,农业专业合作社如何能普遍的建立起来?即使有个别的农业合作社,并且这种农业合作社也能在一段时期内有一个局部的发展,但是这种合作社纯粹是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间的一种形式上的松散联合,基础依然是个别的分散的小农经营,所以,这种合作社的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十分有限,抵御市场竞争的风险的能力也很有限。
政策中提出的另一种农业的解决方式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相结合。但是事实仍然是无奈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现实的小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得也十分缓慢。原因当然还在于农业生产方式本身。因为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在这种分散的经营水平上,即使有龙头企业的订单做保障,但依然不能使得农业本身的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反而,这样的形式常常使得龙头企业和龙头企业的下游农户之间经常产生反复。因为市场竞争是不管龙头企业背后的小农的,只要这些龙头企业能够找得到更便宜的农产品,那么,这些建立在小农生产上的一种暂时的企业与个体农户的结合一定会由于农产品的成本太高而遭到破坏,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不是为了做善事,所以,龙头企业遇到另外的成本较低的农产品,这种以前的合同在到期的时候就要作废了,或者不到期,就已经被人为的破坏了。所以这样的农业形式完全取决于龙头企业的存在,完全取决于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一旦龙头企业竞争失败,受到最大损失的仍然是这些分散的小农。只有大农业才能真正适应这些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的发展要求。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有的措施几乎仍然是保障这个狭隘的农业基础的。虽然这里也体现了变化,比如新增补贴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等等,虽然体现了这个方面的要求,但是农业的小农经营的退出机制别说建立起来,目前连影子还没有。这不能不说是农业生产中的不自觉,也不能不说是农业发展中的巨大的障碍。所以,各种措施都是不自觉的维护这种小生产,不自觉的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中的进步则是自发的,困难重重的,如果不是国家的大量补贴,这种小农经营方式早就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但是这样一来,为了维护这个落后的生产方式,国家和社会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们再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
“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
在现阶段整个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优势的情况下,不是靠资本的力量,靠资本的投入和更加科学合理的耕作手段的投入和应用,反而坚持农业的分散小农经营,不能不产生这样的必然结果。而且目前,进入农业的资本由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土地的集中方法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还只能是自发的发展。种养大户在资金、技术、人才和土地使用上还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除了能够使得农村人口不致过快的流入城市,给城市增加太大的压力外,其他的所有方面都已经变成了阻碍农村生产力继续发展提高的障碍。
在这样的农业生产方式下,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十分缓慢,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与市场竞争相脱节的。粮食种植并不完全是为了市场,小农也不是为了更多的利润。国家年年对于农业的巨额投入,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的程度对比来说,完全是不相称的。相反,如果这些巨额投入不是徒劳的在小农业上做文章,那么,这些巨额的资金就能够为整个社会在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差别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更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12287亿元农业补贴完全可以使得社会的整个保障机制建立起来,也能够增加更多的公共事业。在这样的条件下,农业应该让给那些真正能够使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那些人去经营。这样不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也为城市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更广大的市场,也缓解了城乡的对立并为最终消除城乡对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一切措施不是一下子到位,但是目的总应该是明确的。所以我们国家的政权本质要求:不是用巨额的投入来维护这种小生产,而是要用巨额的投入来创造条件,促进这种小生产的解体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不是要保留农民,而是恰恰要使农民消亡。
农业合作社的早期是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小型合作、互帮互助的组织,其前提仍然是土地私有制,即土地是各家各户的,合作社只是在农忙季节调配劳动力。到后期,我国非理性发展农业合作社,所有制开始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人民公社。新时期的农业合作社全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流通领域撮合成交或直接组织农产品交易,迎合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的发展需求,在厂商和农民,城市和农村之间筑起金色的经济桥梁。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业产品有效供给”,引起了农业科技界代表的热切关注,连日来,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就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建言献策。十八大代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我国农业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但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资源要素越来越紧,生产成本越来越高,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保持农业持续较快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科技创新是突破资源约束、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根本出路,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农业的希望在科技,潜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十八大代表、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说,现代农业的核心就是科技农业,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增产、增收和增效,关键在于推广优良品种,采用优良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十八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指出:“要在有限耕地上生产全国人民需要的粮食和农业主要产品,就必须发展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第四篇:容易出错的单项选择题-公共关系学1116
注:以下是选择题中一些比较容易做错的,摘录如下。
答案是从书上找的,和老师给的答案核对过。如有发现错漏的,请在公关班群PK。
200410 11.用来表示组织与社会各界具有关联性和共同性的公共关系广告是()A.形象广告
A.哈佛大学
C.斯坦福大学 A.康非尔德 C.马斯洛
B.公益广告
C.观念广告
B.纽约大学 D.波士顿大学 B.亨特瑞克斯 D.霍夫兰
D.响应广告
17.作为一门课程,公共关系学首次在大学内被讲授是在()21.对公众进行较为具体分类的开创者是美国的()28.类似记者采访,不使用问卷而按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重点,与调查对象深入交谈以求获得 大量真实的背景资料的调查方法是()A.电话调查 B.深度调查
C.面访调查
D.通讯调查
200501 1.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A.树立形象
B.协调关系 C.传播沟通
D.科学管理
2.()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广东省劳动厅举行了我国首次初级“公关员”职业上岗培训和上岗考试,标志着我国的公共关系已经正式步入职业化的阶段。A.1998年12月
B.1999年5月 C.1999年12月
D.2000年5月 4.各种党派团体属于()。A.服务性组织
B.公益性组织 C.营利性组织
D.互益性组织 7.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A.主观选择性 P99
B.客观选择性 C.主动选择性
D.被动选择性
9.接待一国政府的首脑时,其乘坐的交通工具上悬挂该国国旗,以旗本身面向为准,客方国旗应挂在()。A.前方
B.后方 C.左方
D.右方
10.运用广泛,几乎涵盖了视觉组织系统中各种应用设计要素的要素是()。A.标志
B.标准字 C.标准色
D.企业广告及宣传版面编排模式
200510 9.公共关系学中的公众特指()A.积极受众
C.消极受众
B.被动受众 D.公共受众
注:书上未找到。13.在公关传播中运用“名流公关”的作法,主要是想发挥舆论的()A.制约作用 C.鼓动作用 200601 1.下列选项中,认为公共关系主要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社会关系的是()A.咨询说
C.平衡论(注:旧书上内容)
B.关系论 D.形象论
B.监督作用 D.指导作用 P116 3.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指的是()A.公共关系 C.人群关系
B.人际关系 P48 D.公众关系
4.被称作公共关系学科化“旗手”的人是()A.詹姆斯·格鲁尼格 C.爱德华·伯尼斯
P55
B.艾维·李 D.雷克斯·哈罗
8.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提出“新一代公关从业人员的新方法、新工具”主题的时间是()A.1986年 C.1998年
B.1995年(书上未找到答案)D.2000年
12.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属于()A.互益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B.营利性组织(书上未找到答案)D.公益性组织
24.直接影响民意测验成功与否的环节是()A.确定调查目标 C.实施调查
B.设计问卷
D.抽样(在书上未找到答案)
28.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中,公共关系隶属于()A.促销策略(书上未找到答案)C.形象策略
200610 8.组织的公关部介于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对内它主要代表()A.组织 C.部门
B.领导
D.社会公众(书上未找到答案)B.营销策略 D.价格策略
11.下列选项中,被视作“准自家人”的是()A.内部公众 C.顾客公众
B.社区公众(书上未找到答案)D.媒介公众
15.属于公共关系管理主体因素系列的是()A.产品的定位(书上未找到答案)C.传播制品
B.舆论状态 D.网络媒介
18.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A.公关调查——公关实施——公关策划——公关检测 B.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检测(书上未找到答案)C.公关策划——公关调查——公关实施——公关检测 D.公关策划——公关检测——公关调查——公关实施 20.组织报刊面对的公众主要是()A.大众 C.特殊公众
B.社会公众
D.组织公众(书上未找到答案)
21.公关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A.资料分析法 C.群体讨论法
26.企业广告诉求的基点是()A.消费者 C.产品定位
B.潜在消费者 D.产品价格 B.公众代表座谈会法
D.民意测验法(书上未找到答案)
27.使用非广告的传播形式提示消费者进行广告回忆,以提高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记忆质量。这种整合营销传播法被称为()A.提示法 C.主题线法
B.隐喻法 D.迂回法
28.政府公关首先要面对的客体是()
A.机关内工作人员(书上未找到答案)B.国家权力机关 C.各社会阶层和团体
200701 2.作为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结果的要素是()A.公共关系语言 C.公共关系状态
B.公共关系观念 D.公共关系舆论 D.广泛的国际公众
7.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职责首先在于()A.扩大影响 C.控制公众
B.引导舆论 D.告知公众
13.竞选中的各种助选团体、工商业中的集团消费者、订购者属于()A.个体公众 C.内部公众
B.组织公众 D.外部公众
21.传播学界认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间,关于大众传播威力研究中最流行的观点是()A.魔弹论 C.适度效果论
B.有限效果论 D.最低效果法则
27.谈判各方简要亮出自己的基本想法、意图和目的,以求为对方了解,这属于谈判的()A.导入阶段
C.概说阶段(书上未找到答案)
B.明示阶段 D.亮相阶段
28.企业内刊是企业自行编辑、出版、发行的一种()A.大众媒介
C.准大众媒介(书上未找到答案)
B.非大众媒介 D.超大众媒介
200710 2.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的学者是()A.蔡尔兹 C.雷克斯·哈罗
4.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是()A.协调沟通 C.辅助决策
B.提供服务 D.传播推广 B.詹姆斯·格鲁尼格 D.弗兰克·杰夫金斯
5.关于公共关系发展新特点错误的说法是()..A.公关理论整合化 C.公关教育通才化
B.公关实务专业化 D.公关地位战略化
6.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A.1955年 C.1987年
B.1986年 D.1988年
9.公益学校、医院、社会福利工作机构等属于()A.互益性组织 C.营利性组织
B.服务性组织 D.公益性组织
14.组织公关工作程序的第一步骤是()A.制定公关计划 C.制定公关预算
17.“把关人”这一概念源出于()A.《原则宣言》
C.《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B.《修辞学》
D.《群体生活的渠道》 B.找出差距,发现问题 P195 D.确立经营方针
26.在VIS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A.标志 C.标准字
200801
B.象征图案 D.企业广告
5.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产生于()A.19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
6.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共关系公司成立于()A.1984年 C.1986年
7.公共关系的首要功能是()A.协调关系网络 C.优化社会环境
B.提高个人素质 D.树立组织形象 B.1985年 D.1987年
9.《<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的提出时间是()A.1988年 C.1990年
B.1989年 D.1991年 10.主张“在所有决策和行为上,均以公众利益为前提”的学者是()A.康非尔德 C.马斯洛
B.穆勒 D.霍夫兰
11.在公关中,应当作组织的财富并悉心维护和“保养”的公众是()A.随意公众 C.边缘公众
B.逆意公众 D.顺意公众
12.在与公众相关的概念中,与人民相比内涵大、外延小的是()A.居民 C.人群
B.群众 D.受众
13.“赌金持有人”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指()A.行动公众 C.个体公众
B.积极公众 D.公共受众
18.美国化工协会曾经搞过的“责任关怀”公关活动,就公关模式而言,它是典型的()A.双向平衡模式 C.公共信息模式
23.响应广告的常见形式是()A.意见广告 C.祝贺性广告
B.公共事务广告 D.赞助广告 B.双向不平衡模式 D.新闻代理模式
27.在所有营销传播中,创意要素的一贯性被称为()A.地理连续性 C.物理连续性
B.心理连续性 D.创意连续性
29.从管理学角度看,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A.组织职能 C.塑造职能
200801
B.控制职能 D.社会职能
6.公共关系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时间是()A.20世纪初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9.公关人员应具备的公关意识中,其核心意识是()A.塑造形象意识 B.服务公众意识 C.沟通交流意识
D.创新审美意识
12.从对外公共关系实务工作层次来看,往往被置于最显著位置,甚至被称为对外传播首要公众的是()A.内部公众 B.社区公众 C.顾客公众 D.媒介公众
18.当某组织发现自身利益与公众目标要求相冲突时,应该重点()A.强化正面形象 B.进行形象转换 C.进行形象修补 D.减弱正面形象
200901 11.下列组织属于互益性组织的是()A.工商企业 B.社会福利工作机构 C.职业团体 D.政府部门
14.某组织通过公关调查确认自身利益与目标公众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差别时,它应该重点()A.强化正面形象 B.进行形象修补 C.弱化正面形象 D.进行形象转换 15.包装、品牌商标属于()A.组织的产品形象 B.组织的管理形象 C.组织的人员形象 D.组织的环境形象
20.组织的公关形象策划要对公众进行研究,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A.研究目标公众对组织的特殊视角 B.研究目标公众的类型 C.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 D.鉴别目标公众的权利要求 26.CI最早源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 27.“比附定位策略”属于()A.市场领导者定位策略 B.市场模仿者定位策略 C.市场跟进者定位策略 D.市场挑战者定位策略
28.把不同的营销传播方案编制出来,作为服务于营销目标的直接功能,这种做法被称为()A.效能整合 B.功能整合 C.协调整合 D.综合整合
200910 3.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与状况指的是()A.社会舆论状态 C.公共关系观念
B.公共关系活动 D.社会关系状态
4.美国报界掀起“便士报”运动的时间是()A.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20年代
5.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提出了()A.经济营销 C.文化营销
B.政治营销(书上未找到答案)D.社会营销
14.当某企业发现自己的产品与目标公众的要求严重不符时,它应该重点进行()A.正面形象的强化工作 C.产品形象的转换
B.形象的修补 D.环境形象的转换
15.组织处于公关危机时期适宜采用的公关方式是()A.进攻型公关 C.矫正型公关
B.防御型公关 D.维系型公关
25.“比较性广告”所运用的定位策略是()A.市场领导者定位策略 C.市场模仿者定位策略
26.企业广告运用最广泛的题材是()A.效能 C.时尚
29.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是()
B.快乐 D.健康
B.市场跟进者定位策略
D.市场挑战者为竞争对手重新定位策略 A.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书上未找到答案)
C.提高政治透明度 D.树立政府形象
201001 5.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IPRA)正式宣告成立的地点是()A.伦敦(书上未找到答案)B.纽约 C.日内瓦 D.巴黎 6.梅耶教授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理论是()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人群关系理论(书上未找到答案)D.权变理论 16.人口膨胀、青少年犯罪属于()A.社会事件 B.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社会运动
17.公共关系正式被纳入组织管理职能的根本标志是()A.正式公关编制确定 B.正式公关目标确定 C.正式公关调查的开始 D.正式公关预算编制确定(书上未找到答案)19.下列属于公共关系管理环境因素的是()A.组织的目标 B.机构与人员设置 C.网络媒介 D.社会的媒介体制(书上未找到答案)
24.将人口总体顺序编号,用等距法,每隔一定间隔抽出一人为样本的抽样方法是()A.分层随机抽样 B.间隔随机抽样(书上未找到答案)C.分区多级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201010 1.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成立的时间是()A.1978年 B.1955年 C.1948年(书上未找到答案)D.1947年
3.从公共关系实际操作的发展历史看,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首先是作为组织的()A.耳目 B.修正者 C.发言人 D.反馈者
4.公共关系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A.协调意识 B.调查意识 C.环境意识 D.信息意识
5.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关活动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A.分析人员 B.技术人员 C.传播人员 D.计划人员
7.各种党派团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等都属于()A.互益性组织(书上未找到答案)B.营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D.公益性组织 12.下列选项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是()A.印刷媒介 B.组织的机构设置 C.公众对象 D.工作方法选择 18.下列选项属于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是()A.执行职能 B.协调沟通职能 C.决策指挥职能 D.监督职能
201101 3.某公关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市场形象调查与设计服务,它属于()A.专项业务服务公司 C.综合服务咨询公司
13.下列属于交际型公关的是()A.演讲(属宣传性)C.售后服务(服务型)
B.电子邮件 P154
D.设立热线电话(征询型)B.专门业务服务公司 D.独立业务服务公司
16.下列对“公共信息模式”的描述错误的是()..A.公关是信息的公布
C.利用大众媒介传播相对真实信息 17.下列不是“把关人”作用的是()..A.对信息进行整理
C.将信息划分重点和优先顺序
18.传播学者麦库姆斯提出了()A.“3S”论 C.两级传播论
20.整合营销的最高阶段是()A.协调整合
C.关系管理整合P178
B.形象整合 D.功能整合 B.把关人理论 D.议题设置论 P125
B.将选择后的信息传达给公众 P122 D.为公众选出值得关心和注意的事件 B.是一种单向传播模式 D.是一种双向传播模式 P224
第五篇: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部分的内容的论述
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部分的内容的论述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两份报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第一,教育地位
17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表述进一步修改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使命,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责任重大。第二,教育优先
17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调整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两个表述方式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但体现了传承,表明在今后的五年中,中国共产党依然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来考虑。
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内在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从近代史上看,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还有后来德国、美国的先后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均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今的世界各国更是如此,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前面腾飞的关键。第三,教育要求
在17大的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十八大的报告,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述上的变化有:第一,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调整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原来的要求强调教育自身要走向现代化,现在的表述要求教育必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而且还要率先发展,才能做好服务工作。第三,从“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提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点上的经验,但全局性的经验不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以及对教育的迫切渴望,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改革。第四,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整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人民为教育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增加“努力”二字,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加务实。第四,教育改革
在17大的报告中,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关注点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年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新五年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及”到新五年的“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还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这些都是17大的报告中没有提到的。第五,教育公平
在17大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前面五年期间,上述很多要求已经实现或者基本实现,比如说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保障困难家庭以及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等等。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教育公平问题是在17大的报告中首次写入报告的,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又有了深化和发展。
第六,教师队伍
在17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在过去的五年内,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层面都开设了“国培计划”、“名师工程”等一系列教师培训课程,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实践、提高的良好平台。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教育现代化的高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根本保障。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呵护和培养。在十八大的报告中继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显然是在情理之中的。第七,社会力量
促进教育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17大和十八大的报告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17大报告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增加的“引导”二字,应该是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办学的规范化,让其成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