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大报告的部分资料
近日,黑龙江省庆安县建民乡近千名农民从挂着“建民乡税收征管大厅”牌子的一座建筑里排出两条交税长队,乡村干部忙着给农民们倒开水,他们之间有说有笑,仿佛老友重逢,冬天凛冽的寒气立刻被冲淡许多,公开透明:改革算清“一笔帐”“纳税大厅”应运生在去年全省普遍推开的农村税费改革中,庆安县建民乡通过算对比账,取得了农民的信任与支持 如今,农村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村里修了柏油路,通了公交车,就连田间地头都修了柏油路,出行真是太方便了。出行变化完全可以见证新农村的新生活。”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补助
1、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对农村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2、为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的住房改造或新建补助。
3、对节能、环保的沼气等能源替代建设补助。
4、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补助。
5、对农村广播、电视、通讯、科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二)产业发展方面补助
1、发展茶叶、核桃、橡胶等优势农产品种植补助。
2、种草养畜发展优势畜牧业种养殖补助。
3、具有地方性、区域性特色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补助。
4、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品、小食品等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补助
文化改革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县、乡、村四级文化网络初步形成。“十五”以来,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逐步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阵地的建设,共投入1600多万元,先后建成县级图书馆7个,文化馆5个,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357个,建成文化活动户387个,基本构建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农村文化网络体系。“十一五”以来,文化部门以“三村”建设为载体,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通过新农村建设,全市农村涌现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村级文化室、文化户。
(三)农村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是实施知识工程,在全市村(办)共送图书92700册;为边境一线建立“农村党员书屋”,配合有关部门为沧源、耿马、镇康三个边境县的41个村(办、社区)送书12300种,赠送音像光盘39件。全市9个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发馆藏文献为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二是贯彻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取得重大成效。2002年以来,全市组建了60个农村电影放映队,规划了2965个农村电影放映点。2007年免费放映累计达2.4万场以上,年均电影观众达360多万人次。三是坚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不间断。市、县(区)文化部门以“情系边疆”、“情系农村”为主题,积极组织送文化下乡、进基层的活动。四是组织实施“农村文化快乐工程”进展良好。2008年,市文化局从市直文化单位选派了20名农村文化辅导员赴20个行政村,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通过3—6个月的工作,在每个行政村建立起“一个文化室,一块活动场地,一支业余文艺宣传队,一个文化传承人,一个娱乐项目”。五是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民间打歌队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的主角。五年间农村业余文艺表演队从2003年的281支增加到403支,与2003
年相比增长69%,活动的点、面、形式、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
(四)农村民间文化保护日益加强。2003年至2005年,全市通过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摸清了农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公布县(区)级传统文化保护名录948项,市级文化保护名录201项;申报省级传统文化保护名录106项,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化保护名录9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2007年编写出版了《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书;配合省上进行了三次民间艺人调查,从1999年至2006年间先后有9人被省民委、省文化厅授予“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师”,有13人被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有26人被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
(五)在贫困地区创造了不贫困的文化和不贫困的精神。作为边疆、民族、山区、经济欠发达的临沧市,近年来城乡农村文化搞得红红火火。每当夜幕降临,无论在城镇广场,街头巷尾,还是在农村会议室,农家田院,都可看到中老年、青少年文化活动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到,农村的文化建设深刻影响着农村老百姓的社会生活、精神风貌。这一切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得益于全体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努力。市、县(区)、乡(镇)的广大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建设中不计名利、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创造和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临沧保障性住房,沧市本级、临翔区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玉龙花园小区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临沧城城市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31.26亩,规划建设住房8045套,其中,廉租房2382套、公租房5663套。公共设施按住房面积的15%进行配套,总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平均单价2337元/平方米),可研概算总投资17.76亿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容积率4.23、建筑密度34.18%、绿地率42.3%,停车位2508个(地面308个、地下2200个),建筑层数最低19层、最高30层,为现代建筑风格。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计划于2012年8月底以前基本完工。
三通
大三通已经于2008年12月15日实现。2008年12月15日,两岸实现直接通邮,各封包局可直接交换邮件,而无需经过第三地;(台湾)中华邮政董事长吴民佑寄出第一封快捷邮件给(大陆)中国邮政集团总经理刘安东。
2008年12月15日,两岸实现海上货运直航,以上海到基隆为例,航程可以节省超过8个小时。
2008年12月15日,两岸实现直接通航和常态包机。例如上海至台北航班最快只要82分钟就可完成整个飞行,比搭高速铁路从台北到高雄来回还快,两岸一日生活圈具体成型。
科技改革
还要在国家层面整合力量,建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科技项目统一申报平台和项目管理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增强科技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有效限制同一人、同一研究集体在同一时段申请项目的总数,防止科技资源过度集中和权力寻租,杜绝项目转包、‘一题多报’等现象。”马大龙表示。
毒胶囊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问题胶囊”丑闻曝光后,事件继续发酵。日前,卫生部叫停9家药企的胶囊药品,修正药业就是其中之一。有人盘点了近年来代言修正药业的明星,包括孙红雷、张丰毅、陈建斌、林永健、张瑜、范明、陈小艺等明星都在这份盘点清单中。对此,有人表示代言明星集体要面临良心的拷问
最美医生
为了完成丈夫临终前的嘱托,蒙超英走上了这条学医路。在这个封闭、落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和他相伴的只有这泥泞、崎岖的山路,为了完成丈夫蓝云未完成的心愿,蒙超英独自拉扯孩子,毅然决然地扛起了这份担子。当得知年迈的老人已重病瘫痪在床上时,蒙英英半夜攀爬了不知多少公里的山路,去给老人看病,给老人送去吃的,喝的。他时时刻刻牵挂着老人的健康。记者问她,“一个人走这山路怕不怕?” “怕。如果丈夫在,我可以牵着他的手,可是他走了,我一个人走在山路上,很害怕。有时候为了给自己壮胆子,我就和我自己说说话,听众只有我后背上的要箱子”蒙超英告诉我们。
钓鱼岛事件
得沸沸扬扬的中日关于“钓鱼岛”主权问题的事件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华人的高度关注。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国家都不该干涉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中国青岛,烟台,威海,北京等50多个城市自发组织和开展了保钓行动。但,在声势浩大的保钓行动中,也有一些爱国者不够理性,发生了“打砸抢烧”等事件。对此,我还是呼吁大家要理性爱国,不要做出有损国家荣誉的事情。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此事,我感到非常气愤。日本人的做法,于情于理都是错误的。总之,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是无可争辩的,不容抹杀,更不容剥夺,任何与此相悖的企图和行为,都将遭到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的坚决抑制和反对。终将有一天,一切无中生有的荒谬言论必会不攻自破,原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回悠然到中**亲的怀抱,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4-12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中方在台湾对外交往等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我们对日本和台湾方面商签渔业协定表示严重关切,我们希望日方切实地恪守在台湾问题上所做的承诺,慎重妥善行事。”
针对日本以台湾不得登陆钓鱼岛为前提,允许台湾渔民在钓鱼岛捕鱼,10日上午,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扞卫领土主权的基础上,维护两岸渔民在这一传统渔场的渔业权益,是两岸双方的责任所在。
南海事件
理性对待中菲黄岩岛对峙
近日,中菲黄岩岛事件成为南海问题的焦点。中国政府理性、克制和审慎的外交应对,似乎并未得到菲律宾政府的认可,菲方甚至大有孤注一掷、硬扛到底的味道。菲方这种狂妄、无礼和无知的言行,无疑使和平解决黄岩岛事件的前景充满变数,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极大愤
慨,考验着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战略智慧。
黄岩岛事件折射出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综合性,凸显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与域外大国关系的错综复杂。在个别国家人为制造争端、有意激化矛盾的背后,挑衅者最想看到的是中国失去理智、因怒而战,进而由此引发中美之间一次激烈的碰撞,企图造成南海地区局势出现颠覆性突变和持续性动荡,从而达到浑水摸鱼、乱中得利的险恶目的。这实在是低估了中国政府的战略判断力,低估了中国外交面对复杂事态的战略应变力,低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战
•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时,捶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筒内壁的竹膜便贴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便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还有独具特色的菠萝紫米饭,其味清甜可口,并有补血润肺之功效。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就餐,用芭蕉叶盛一团糯米饭,•
傣族也食昆虫。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傣族地区盛产竹子,竹虫也特别多,人们在竹林中寻觅到被竹虫钻蛀的竹子,顺着往上一节剖开,竹蛹就在其中,多时一个竹节里可得到一小碗。将取出的竹虫蛹剁细,加上炒米粉和佐料,以生菜沾食,亦可用水稍煮一会,捞起用油煎食,还可与鸡蛋一起炒吃,香脆可口。傣家人还食用蚂蚁蛋,都是生长在树上的大黄蚂蚁所产。蚂蚁蛋主要是凉拌,洗净后放在沸水里烫熟,然后加入蒜、盐、醋等调料,再加上自己喜爱的蔬菜即可食用。
解答此题第一步:抓住关键词“对外开放”得出这是外因,抓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得出这是内因,因此得出该题的哲学依据应是内因外因相结合原理。
解答此题第二步:要准确完整地知道内因外因相结合原理的内容是什么?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解答此题第三步:分析该原理有四个内在逻辑层次,应分别根据该原理的四个方面依次进行分析论述说明材料。
运用第一层分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个原理,结合材料进行论述说明,得出“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自力更生和对个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对外开放要和我国实际上结合起来,自力更生是利用外部条件的前提;中国的发展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运用第二层分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这个原理,结合材料进行论述说明,得出“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构成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所以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运用第三层分原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这个原理,结合材料进行论述说明,得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运用第四层分原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个原理,结合材料进行论述说明,得出“对外开放要通过独立自主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①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构成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所以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对外开放要和我国实际上结合起来,自力更生是利用外部条件的前提;中国的发展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还有独具特色的菠萝紫米饭,其味清甜可口,y有补血润肺之功效。外出劳动者野外就餐,用芭蕉叶盛一团糯米饭,傣族也食昆虫。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傣族地区盛产竹子,竹虫也特别多。将取出的竹虫蛹剁细,加上炒米粉和佐料,以生菜沾食,亦可用水稍煮一会,捞起用油煎食,还可与鸡蛋一起炒吃,香脆可口。傣家人还食用蚂蚁蛋,都是生长在树上的大黄蚂蚁所产。蚂蚁蛋主要是凉拌,洗净后放在沸水里烫熟,然后加入蒜、盐、醋等调料,再加上自己喜爱的蔬菜即可食用。
第二篇:十八大报告分为12个部分
十八大报告分为12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和政治制度)。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提出新“两个凡是”:
A.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B.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道路“三个坚持”。A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面;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两个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三个方面: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化、面向未来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文化。
文化强国“四作用”:A.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兴国亡魂);B.全面提高公民素质(道德建设的基础任务);C。丰富人民精神文明生活(小康社会重要内容);D。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实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三篇:十八大报告中第二部分 - 副本
关于农业的论述如下: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臵,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目前我们国家在经济领域,还处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因此对于现实的互相联系并辩证统一的矛盾运动的整体,我们的具体实践的领导者虽然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却缺乏对于现实本身的内部联系和发展方向的系统理解。因此,科学发展观其实就是领导和指导实践的领导者们对于现实本身的矛盾运动的一个被动的适应过程。主观的努力想通过互相矛盾的政策来保持事物的平衡,但是这努力使得自己陷入于形而上学的外在辩证法的尴尬境地。
正 文: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论述,我们再进一步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来看一下我国的农业发展问题。
现实是: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完全脱节,三者之间不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反而是一种被动的适应、甚至是不适应的过程。
城乡之间的对立,深层次的原因是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对立,是工业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农业中的小农业生产的对立。在一个国家中,当小农业的生产方式还占主导地位,而农民还占大多数的时候,要谈论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谈论市场经济由于自己内在的矛盾,不仅促进资本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就没有可靠的现实依据。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怎么可能说自己是比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进呢?国民生产总值只能说明这么多的人,可以生产出这么多的商品,但是这却不能改变一个国家仍然处在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上的现实。
如果说建国初期所实行的农业公社这种集体经营土地的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城市工业和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并且城乡严重对立基础上的一种在农业中实行集体协作生产方式的尝试,那么,脱离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经营形式不仅因为城乡对立的固定使得这种共产主义的试验变成了一个形而上学的空想,而且在现实的实践中最终遭受到了失败。改革开放使得农业放弃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农业集体经营的形式,重新奠定了集体所有基础上统分结合的个人承包经营责任制,一种变相的个人所有制的经营方式。这是公有基础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归个人使用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农业中的这种生产经营形式显然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分工要求和生产力水平的,这就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热情,使得农村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
但是对于一段时间内是正确的生产方式,在现阶段已经完全不适应了。因为随着城镇改革的迅速进行,农业中的土地承包应该体现更多的灵活性和生产的集中性,这种个人承包应该为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而不是束缚。农业改革应该随时随着这样的要求而适时进行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诚然农业人口数量巨大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采取维护小农生产方式的借口。所以,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工业化面前,在迅速推进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面前,现实中的农业不仅没有象国家的投入那样产出相同比例的果实,反而,与工业的发展相比,越来越落后了。
现实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十分迅速,这就要求不仅要有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到工业生产中,而且这个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在这个进程中根本就不能臵身事外,城乡二元化之间固定的对立必然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慢慢的融合起来。这个进程所需要的是农业也要与这个进程相适用,而不是用另外的借口保持自己的农业经营方式不变。不仅因为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工人要从农民中补充,而大量的农民变成工人,又需要有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农业的发展来补充。但是农村人口的数量众多,成为了农业转变生产方式以适应城市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需要的桎梏。长期以来,资本的力量在工业领域中攻城掠地,在工业扎根的地方,造成一个个繁荣的大城市;但是在农村中,资本的力量碰到了众多分散的小农的强力抵抗,尤其是政策的保守,农村中存在的多年不变的承包制,使得农村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变得十分缓慢,并经常出现反复。于是,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内部要求,在这种小农制的经营体制下,竟然出现了世界上少有的奇特表现:本来应该体现在资本中的农业机械化,在面对分散的小块土地经营的时候,同样不得不采取这种分散化,所以,不得不采用了农机跨区作业的形式就作为一个农业发展上的世界奇观年复一年的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大事。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农业必须要根据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必须要通过自觉的实践措施来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任何抱有把农业当成经济危机过程中工人或者其他小资产阶级和小生产、小商人破产后的避难所的想法都是一种暂时的,但应该被抛弃的错误思想,都应该让位于由国家提供的保障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比如在城镇化进程中所产生的高房价中关于人人有其屋的小资产阶级的谬论,就应该通过这个进程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性来解释。在这个进程中,应该要求的不是人人有其屋的这种通过房子把无产阶级固定在某一城某一地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而是指出无产阶级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自由迁徙以及与这种迁徙适应的大量的廉租房和租赁制度。
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强化这些权利的同时,对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土地集中方面的要求却讲得十分少。因此建立在这种以保护小农土地所有权基础上的农村经济政策,对于建立农业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的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对于资本的深入农村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在这样的政策面前,小农分散经营的基础暂时得以保存。虽然现实中已经有许多农村的土地没有人经营了,但是这些分散到各处的土地对于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却是一种现实的强大的阻碍。实际上,即使政策给了许多优惠措施,给了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保证,但是大多数的农民并不会甘心使自己固定在农业上,并专心的去经营这样的小农业。因为工业化的进展和商品市场普遍的竞争,已经把农民中的大部分劳动力吸引到了工业中去了;尽管有政策的坚强保证,但是这些劳动力一定会转变为城市工人,而不是使自己仍然成为农民。我们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就应该认清这个趋势,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为农民的转变创造条件。
在上面所讲的政策条件下,农业专业合作社如何能普遍的建立起来?即使有个别的农业合作社,并且这种农业合作社也能在一段时期内有一个局部的发展,但是这种合作社纯粹是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间的一种形式上的松散联合,基础依然是个别的分散的小农经营,所以,这种合作社的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十分有限,抵御市场竞争的风险的能力也很有限。
政策中提出的另一种农业的解决方式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相结合。但是事实仍然是无奈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现实的小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得也十分缓慢。原因当然还在于农业生产方式本身。因为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在这种分散的经营水平上,即使有龙头企业的订单做保障,但依然不能使得农业本身的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反而,这样的形式常常使得龙头企业和龙头企业的下游农户之间经常产生反复。因为市场竞争是不管龙头企业背后的小农的,只要这些龙头企业能够找得到更便宜的农产品,那么,这些建立在小农生产上的一种暂时的企业与个体农户的结合一定会由于农产品的成本太高而遭到破坏,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不是为了做善事,所以,龙头企业遇到另外的成本较低的农产品,这种以前的合同在到期的时候就要作废了,或者不到期,就已经被人为的破坏了。所以这样的农业形式完全取决于龙头企业的存在,完全取决于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一旦龙头企业竞争失败,受到最大损失的仍然是这些分散的小农。只有大农业才能真正适应这些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的发展要求。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有的措施几乎仍然是保障这个狭隘的农业基础的。虽然这里也体现了变化,比如新增补贴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等等,虽然体现了这个方面的要求,但是农业的小农经营的退出机制别说建立起来,目前连影子还没有。这不能不说是农业生产中的不自觉,也不能不说是农业发展中的巨大的障碍。所以,各种措施都是不自觉的维护这种小生产,不自觉的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中的进步则是自发的,困难重重的,如果不是国家的大量补贴,这种小农经营方式早就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但是这样一来,为了维护这个落后的生产方式,国家和社会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们再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
“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
在现阶段整个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优势的情况下,不是靠资本的力量,靠资本的投入和更加科学合理的耕作手段的投入和应用,反而坚持农业的分散小农经营,不能不产生这样的必然结果。而且目前,进入农业的资本由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土地的集中方法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还只能是自发的发展。种养大户在资金、技术、人才和土地使用上还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除了能够使得农村人口不致过快的流入城市,给城市增加太大的压力外,其他的所有方面都已经变成了阻碍农村生产力继续发展提高的障碍。
在这样的农业生产方式下,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十分缓慢,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与市场竞争相脱节的。粮食种植并不完全是为了市场,小农也不是为了更多的利润。国家年年对于农业的巨额投入,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的程度对比来说,完全是不相称的。相反,如果这些巨额投入不是徒劳的在小农业上做文章,那么,这些巨额的资金就能够为整个社会在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差别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更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12287亿元农业补贴完全可以使得社会的整个保障机制建立起来,也能够增加更多的公共事业。在这样的条件下,农业应该让给那些真正能够使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那些人去经营。这样不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也为城市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更广大的市场,也缓解了城乡的对立并为最终消除城乡对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一切措施不是一下子到位,但是目的总应该是明确的。所以我们国家的政权本质要求:不是用巨额的投入来维护这种小生产,而是要用巨额的投入来创造条件,促进这种小生产的解体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不是要保留农民,而是恰恰要使农民消亡。
农业合作社的早期是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小型合作、互帮互助的组织,其前提仍然是土地私有制,即土地是各家各户的,合作社只是在农忙季节调配劳动力。到后期,我国非理性发展农业合作社,所有制开始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人民公社。新时期的农业合作社全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流通领域撮合成交或直接组织农产品交易,迎合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的发展需求,在厂商和农民,城市和农村之间筑起金色的经济桥梁。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业产品有效供给”,引起了农业科技界代表的热切关注,连日来,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就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建言献策。十八大代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我国农业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但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资源要素越来越紧,生产成本越来越高,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保持农业持续较快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科技创新是突破资源约束、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根本出路,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农业的希望在科技,潜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十八大代表、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说,现代农业的核心就是科技农业,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增产、增收和增效,关键在于推广优良品种,采用优良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十八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指出:“要在有限耕地上生产全国人民需要的粮食和农业主要产品,就必须发展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第四篇:十八大报告--教育部分解读
解读十八大报告 教育部分
十八大报告教育部分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提到“教育”,现摘录如下,供党员同志学习: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也未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解读十八大报告(教育部分)
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教育的阐述,很值得教育工作者仔细研读和品味。这里,通过十七大、十八大两份报告中有关教育阐述的对比,来看一看十八大对教育的关注有哪些新变化。
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两份报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第一,教育地位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表述进一步修改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使命,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责任重大。
第二,教育优先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调整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两个表述方式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但体现了传承,表明在今后的五年中,中国共产党依然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来考虑。
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内在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从近代史上看,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还有后来德国、美国的先后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均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今的世界各国更是如此,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前面腾飞的关键。
第三,教育要求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十八大的报告,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述上的变化有:第一,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
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调整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原来的要求强调教育自身要走向现代化,现在的表述要求教育必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而且还要率先发展,才能做好服务工作。第三,从“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提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点上的经验,但全局性的经验不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以及对教育的迫切渴望,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改革。第四,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整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人民为教育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增加“努力”二字,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加务实。
第四,教育改革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关注点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年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新五年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及”到新五年的“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还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十七大的报告中没有提到的。
第五,教育公平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前面五年期间,上述很多要求已经实现或者基本实现,比如说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保障困难家庭以及
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等等。
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教育公平问题是在十七大的报告中首次写入报告的,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又有了深化和发展。
第六,教师队伍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在过去的五年内,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层面都开设了“国培计划”、“名师工程”等一系列教师培训课程,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实践、提高的良好平台。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教育现代化的高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根本保障。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呵护和培养。在十八大的报告中继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显然是在情理之中的。
第七,社会力量
促进教育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十七大和十八大的报告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增加的“引导”二字,应该是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办学的规范化,让其成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
对十八大报告中教育部分的理解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了,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通过报纸学习了胡锦涛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体会如下: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地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是育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所以,做教师首先做人师,又做经师。做人师,做教师首先教人做人,我作为教师更要先做人。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积极的思想政治表现;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中,在以德育为首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挥教育的多种功能,促进社会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人师,就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为我懂得只有品德才能影响品德,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既为人师,就要修养德性。教人先正己,要胸怀坦荡、仪表端正、言语行为规范、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谦虚,甘于奉献、发扬风格。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坚持真、善、美,远离并反对、抵制假、丑、恶。为人正直、办事公正、对人诚实、讲究诚信、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他人尊重、关心、爱护、积极帮助、助人为乐。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影响学员。唯此,人生才有意义,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学习、理解、领会和实践十八大精神。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在实际工
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尤其作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以后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立足本职岗位,作出更多业绩,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解读十八大报告(教育部分) 2
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教育的阐述,很值得教育工作者仔细研读和品味。这里,通过十七大、十八大两份报告中有关教育阐述的对比,来看一看十八大对教育的关注有哪些新变化。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两份报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第一,教育地位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表述进一步修改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使命,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责任重大。第二,教育优先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调整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两个表述方式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但体现了传承,表明在今后的五年中,中国共产党依然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来考虑。
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内在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从近代史上看,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还有后来德国、美国的先后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均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今的世界各国更是如此,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前面腾飞的关键。第三,教育要求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十八大的报告,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述上的变化有:第一,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调整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原来的要求强调教育自身要走向现代化,现在的表述要求教育必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而且还要率先发展,才能做好服务工作。第三,从“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提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点上的经验,但全局性的经验不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以及对教育的迫切渴望,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改革。第四,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整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人民为教育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增加“努力”二字,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加务实。第四,教育改革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关注点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年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新五年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及”到新五年的“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还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十七大的报告中没有提到的。第五,教育公平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前面五年期间,上述很多要求已经实现或者基本实现,比如说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保障困难家庭以及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等等。
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教育公平问题是在十七大的报告中首次写入报告的,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又有了深化和发展。第六,教师队伍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在过去的五年内,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层面都开设了“国培计划”、“名师工程”等一系列教师培训课程,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实践、提高的良好平台。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教育现代化的高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根本保障。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呵护和培养。在十八大的报告中继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显然是在情理之中的。第七,社会力量
促进教育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十七大和十八大的报告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增加的“引导”二字,应该是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办学的规范化,让其成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