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板石煤矿矿井防灭火长远规划
板石煤业有限公司防灭火长远规划
矿井火灾事故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安全隐患的发生到从事故征兆的出现至事故的发生,这些灾害一般初期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都比较小,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就会导致成为重特大事故直至造成矿毁人亡的悲剧发生,在预防矿火灾害措施方针,防范胜于救灾,要求我们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者必须立足安全,从小做起,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盯死不放,整改落实到位,及时消除隐患,减小灾害发生,一旦出现灾情,现场人员要抓住最佳时机,尽最大的努力,利用现场的工具和器材,利用可能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力争将灾害消灭萌芽阶段,在不能达到目的时,就要做好自救与互救,积极救灾避灾,减少灾害危害。因此要求煤矿加强职工安全培训,使每一位职工具有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各种灾害发生前的预兆和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出拉力措施,熟悉遇险的行动原则,避灾路线和自救互救方法,安全装备方面要更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矿井安全监控,以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确保矿井工人生命和矿井财产的安全,特制订矿井防灭火长远规划:
一、年度计划
(一)对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通风部门负责自燃火灾的预防和矿井火灾的处理。
2、机电部门负责电气火灾和机械火灾的预防。
3、地测、计划和生产部门负责地质、测量、开拓、开采设计和生产工艺方面预防自燃火灾和外源火灾。
4、集团公司救护队负责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救护工作和平时配合通风部门做好自燃火灾的预防处理和防火检查工作。
5、安监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规范》的严格执行情况和日常的井下明火管制。
6、供应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所需材料、设备的供应。
7、财务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所需资金。
(二)由内因或外因火灾源引起的井下火灾,统称为矿井火灾事故。矿井火灾造成以下后果的,即定为矿井火灾重大事故:
1、造成人员伤亡。
2、造成价值1万元的物质(包括资源)损失。
3、造成生产中断8小时以上。
4、造成封闭工作面或采区冻结煤量。
凡发生矿井火灾事故,均须进行事故统计与分析,并按规定向上级呈报事故报告。
(三)矿井防灭火规划和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
2、预防自燃发火措施。
3、预防采空区、巷道冒高处、煤柱破坏区等地点自然发火措施。
4、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5、矿井防灭火设计。
6、矿井注氮防灭火设计。
(四)自燃煤层开采
1、所有矿井的所有煤层都必须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凡以鉴定属于容易自燃(Ⅰ类)和自燃(Ⅱ类)的煤层或实践证明有自燃倾向的煤层,均属于自燃煤层。
矿井某一区域出现如下现象之一时,即定为发生自燃火灾:(1)由于自燃出现火炭、火焰、烟雾等现象。
(2)由于自燃出现空气、煤炭、围岩及其它介质温度升高,其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等标志性气体,且有上升趋势。
2、矿井某一区域出现如下预兆之一时,即存在自燃火灾隐患:(1)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2)风流中出现二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一升趋势。(3)煤、岩、空气和水温度升高超过正常温度。(4)风流中氧含量降低,其消耗量呈上升趋势。
3、每个自燃矿井的所有采、掘工作面都必须仔细统计煤层的自然发火期。煤层最短发火期按如下规定进行统计:
(1)巷道:从煤层揭露之日起至煤层发生自燃火灾之日止,为该巷道的煤层自然发火期。
(2)回采工作面:从工作面开切之日起至发生自然火灾之日止,为该回采工作面开采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4、开采自燃煤层必须选择煤层切割量少、丢煤量少、采空区漏风小、回采速度快的采煤方法。
开采厚及特厚自燃煤层应优先选择充填采煤法。采用陷落法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开采自燃煤层,严格限制采用高落式或开天窗采煤法。采用这类方法必须编制防灭火专门和安全技术措施,经局总工程师批准,报省(区)煤炭厅(局、公司)备案。
采用顶板陷落法开采自燃煤层,不得留有设计外的煤皮(护顶煤)和煤柱,否则要制定有效的防灭火措施。
5、在自燃煤层中掘进的巷道,禁止空帮空顶,禁止堆积浮煤。较大的冒落空洞(冒高超过2m或空洞体积超过6m3者)和突出空洞均要进行防火处理。
6、开采自燃煤层时,采区及回采工作面均应采用后退式回采,要根据煤层的自燃危险程度、自然发火期长短、回采速度以及所采煤层的防火措施等因素合理确定采区和回采工作面的尺寸,采区及采煤工作面必须砌筑防火门墙,防火门墙砌筑位置及要求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砌筑。
7、同一自燃煤层中不同分层的工作面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超前距离,以避免采空区之间漏风。
8、自燃煤层中所有煤柱的设计都要考虑防火的要求,煤柱宽度一般不应小于6m,隔离煤柱中不许掘进巷道。
9、自燃矿井中,采区和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45天内必须全部撤出设备,进行永久封闭。因故不能按时封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灭火措施,报矿长、总工程师批准。
10、已经报废或无用的井巷均应及时充填或封闭,以简化通风系统和保持通风系统风流的稳定性。
11、有自然煤层的矿井主扇风压不得超过2940Pa,已超过者应列入矿井通风系统改造规划,尽快降至2940Pa以下。
12、开采有自燃煤层的矿井中,风门、风窗等 通风设施均应按防灭火的要求正确选择位置,避免增加采空区、煤柱裂隙、火区的漏风压差。
13、开采自燃火灾严重的采区或工作面,应考虑建立局部反风系统,并每年由矿长组织进行一次局部反风演习。
14、矿井每发生一次自然发火事故,待火灾处理完毕后7日内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呈报由矿长签署的火灾报告书。
(五)防灭火装备
1、每一矿井均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计和建立灭火供水系统,并在矿井、水平和采区投产同时使用。消防水管路的下列地点必须设置三通和阀门:
(1)所有竖井、斜井和平硐井口。(2)井底车场附近的主要硐室内。(3)井底车场内每隔100m处。(4)主要石门、岩石大巷每隔100m处。(5)主要煤层大巷每隔100m、(6)倾斜巷道每隔100m。
(7)皮带运输道每隔50m处,皮带机头、机尾附近10m以内。(8)掘进工作面每隔50m。(9)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每隔50m。(10)掘进工作面回风顺槽每隔100m。三通和阀门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检修。
2、矿井都必须在井下变电所、机电硐室、火药库的出口装设向外开的防火栅栏门。
采区进、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必须预先砌筑防火门墙,并在其附近贮放足够数量的充填及砌筑材料。
3、皮带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按设烟雾传感器及一氧化碳传感器。
4、井底车场、机电硐室、火药库、皮带头、配电点等地点,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5、每一矿井均须建立井上、下消防材料库,库存备用品的种类与数量在《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确定。
6、每一矿井均必须建立矿井反风系统(包括主扇反风设施和井下反风设施),用于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及总进风巷发生火灾时采用。反风系统必须在10min风完成反风操作,实现反风。反风后进入火灾地点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0%。
矿井反风装置必须每月检查一次,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7、自燃矿井在矿井和新水平设计中应根据自燃危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综合防灭火措施,建立相应的矿井防灭火系统。
8、开采自燃煤层的矿井或矿区应建立气体分析化验室,并装备如下仪器仪表:
1)分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和氧气的气相色谱仪。2)检测一氧化碳、瓦斯和氧气的便携式检测仪表和现场气体取样装置。
3)测定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及压差的仪器仪表。
9、矿井应以矿井调度室为中心建立井上、下灾变紧急通讯联络网,用于灾变时传达紧急命令和传递井上、下信讯。
四、日常防火
1、每一矿井都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严格实行明火管制,建立健全明火管理制度,切实做到:
(1)严禁带明火下井。
(2)工业广场内的进、回风井口20m内严禁烟火。(3)井下严禁使用电炉。(4)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
(5)井口和井下电气设备必须有防雷击和防短路的保护装置。(6)井下电焊、气焊作业必须严格按《规程》规定进行。(7)严禁使用产生火焰的爆炸器材和爆破工艺。(8)严格火区管理。
2、矿井必须按《规程》要求严格实行可燃物管制,建立健全井下可燃物管理制度,切实做到:
(1)严格限制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井,确属井下需要者,必须符合规定,并办理手续。
(2)严禁向地面裂缝、废弃的井口或其它通向井下的通道口倾倒油类、棉纱、布头等可燃物。(3)井下严禁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棉纱、布头、纸和润滑油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严禁扔、洒在井巷、硐室和采空区内。
(4)严格限制可燃性支护使用范围。(5)井下皮带运输机应采用不延燃皮带。
3、凡存在可燃材料、可燃气体和可能产生明火的地点,是严重的外源火灾隐患地点,应制定管制和检查措施。
4、开采自燃煤层的采空区必须实行严格的漏风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止漏风措施:
(1)新采空区必须按规定及时封闭,防火门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2)老采空区缺少防火墙的必须补上,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必须进行维修。
(3)因位置不合理而引起风压差增高的通风设施应搬迁或拆除。(4)保护采空区边界煤柱和底板的完整性,避免产生裂隙漏风。(5)与采空区边界地面裂隙应进行充填,以减少地面裂隙漏风。
5、矿井均要开展自然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自然发火动向,并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自然发火观测站,对全矿进的自燃危险区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观测。采煤工作面观测站应选在:工作面上尾巷及回风顺槽10-15m处。
(2)根据北京煤科院提供的《板石煤矿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指标》报告,通过一氧化碳、乙烯浓度确定煤层发火情况,具体气体指标在《矿井防灭火设计》中说明。
(3)及时整理和观测分析结果,并绘制变化曲线,一旦发现某一指标已达到临界值,应迅速作出预报,向调度室及矿长报告结果。
6、矿井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熟悉自己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相关部门定期对矿井消防火供水系统、反风设施、防火门墙、灭火器、沙箱及消防材料库内物品进行检查。
第五章 灭火救灾
7、任何人发现井下自燃火灾或自燃预兆均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调度室应立即通知通风部门和救护队迅速可明火情,同时向值班领导和矿长、总工程师汇报。通风部门应根据火灾情况迅速采取控制火势的紧急措施,并报请矿长、总工程师同意。
8、任何人发现矿井火灾应首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直接灭火。现场区、队、班组长应按照《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受害地区和可能受害地区(由于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和可能发生地区等)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一切工具和灭火器材直接灭火。
矿调度室接到火警报告后应立即按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通知有关人员。值班领导人在矿长和矿总工程师未到达之前,应立即组织矿山救护队、通风部门和机电部门抢救灾区人员和进行灭火工作。在抢救人员和进行灭火时,必须指定专人检查和监视火灾气体及风流变化,并采取防止人员中毒和防止爆炸的措施。
9、一旦发生矿井火灾事故,必须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矿长和总工程师必须立即直到现场组织救灾工作,矿长任总指挥。迅速建立井下救灾基地,由总指挥选派基地指挥。事故矿井的救护队长为总指挥部成员,具体负责指挥救护队行动。上级派赴救灾现场的领导和代表以及其它人员只能起参谋作用,不能直接指挥和干预决策命令。
(1)总指挥的主要职责:
1)迅速组织可能受灾害波及区域内的人员和抢救遇险人员。2)组织侦察火情,正确、果断地制定灭火方案。
3)制定防止灾情扩大、防止瓦斯爆炸和保证救灾人员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
4)决策灭火救灾的通风制度。
(2)基地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总指挥的指示和命令指挥井下的灭火救灾工作。2)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灭火救灾现场情况,并提出建议。3)根据火情发展变化独立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总指挥。
救护队根据总指挥的命令,按照矿山救护战斗条例的规定,具体参加侦察灭火和救灾工作。
非矿山救护队员只能在一氧化碳不超过0.0024%,瓦斯不超过2%;气温低于35℃,且无爆炸危险的地点,经总指挥批准,在救护队的带领下才能井下灭火救灾工作。
扑灭电气火灾必须首先切断电源,电源切断前禁止用水灭火。用水灭火时应先灭外围后灭火源。水量不足时禁止向高温火源直接用水灭火。用水灭火时应注意防止发生水煤气爆炸。
10、直接灭火时应采取保证井下风流方向的稳定性措施,稳定风流的措施常用的有:
(1)在火源的下风侧设水幕(特别是倾斜巷道内必须设水幕),以降低火烟温度和避免形成火风压。水幕长度一般不小于10m。
(2)在低瓦斯矿井中,在火源进风侧张挂风幛、建筑稳流防火墙、关闭防火门,以减少火灾烟气发生量。
(3)保证主扇工况的稳定。
(4)火源如在角联巷道中,应设法改变其邻近巷道的网路结构,使火灾巷道变为并联巷道。
(5)保证火源回风流通畅。
11、采用直接挖除火源方法灭火,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火源范围小且能直接到达。
(2)可燃物温度已降至70℃以下,且无复燃或引燃其它物质的危险。
(3)无瓦斯或火灾气体爆炸危险。
(4)风流稳定,无一氧化碳等中毒危险。
(5)需要放炮时,炮孔内温度不超过40℃、(6)挖出的炽热物有条件的混以惰性物质,保证运输过程无复燃危险。
12、当井下火灾无法直接灭火或直接灭火无效时,必须采取封闭措施灭火。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封闭范围应尽量缩小。封闭时应采取在火源的”进、回侧同时封闭”。不具备同时封闭条件时,可以采用”先封闭进风侧后封火源回风侧”的封闭顺序,一般不得采用”先回后进”的封闭顺序。
封闭有火灾气体和瓦斯爆炸危险的火区必须采用防爆墙。
在封闭过程中,必须至少每隔10min检查一次进、回风流中的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含氧量,判别其爆炸危险性,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风量调节和充注惰气的措施,使火灾气体不具有爆炸性。
无有效防爆措施时必须将全部人员撤至安全地带。
六、火区管理
1、井下火灾无法直接扑灭而予以封闭的区域,称为火区。每一火区都要按时间顺序以编号,建立火区管理卡片和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由通风部门永久保存。
火区管理卡片应包括:火区基本情况登记、防火墙及其观测记录、喷、注浆记录、火区位置示意图。
火区位置关系图以通风系统图为基础绘制,即在通风系统图上标明所有火区的边界、防火墙位置、火源点位置、漏风路线。图上注明火区编号、名称、发火时间。图中还应标明历次发火点的位置和发火时间。
2、井下火区必须采用永久防火墙封闭。所有永久防火墙都必须统一编号,按《煤矿规程》和《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加强管理。
3、火区封闭后应积极采取措施加速火区熄灭进程。通风部门负责编制火区灭火方案,经矿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灭火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火区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2)灭火方法、灭火工程、劳动组织及安全措施。
(3)灭火时的通风系统调整。
(4)灭火方案图。
4、火区火势稳定后可采取缩封措施来解决部分冻结煤量和封闭物质,提高灭火效果。缩封火区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1)必须编制缩封计划,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审批。(2)缩封工作必须由矿山救护队进行。
(3)必须采用锁风方法缩封。锁风时先在密闭外砌筑一道带小门的挡风墙,它与原密闭墙之间的距离应保证能贮放砌筑一道密闭墙的材料和工具,且不小于6m。锁风墙筑好后方可打开原密闭墙,救护队员进入火区砌筑新的密闭墙时,必须保持锁风墙与原密闭墙中至少有一道风门关闭。新密闭墙砌好要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许拆除锁风墙和原密闭墙。
5、火区经连续取样分析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火区熄灭条件,由矿长或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鉴定确认火区已经熄灭,提出火区注销报告,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火区注销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火区基本情况。(2)灭火总结。
(3)火区注销依据与鉴定结果。
6、启封已注销的火区必须编制启封计划和安全措施,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启封计划及安全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1)火区基本情况与灭火、注销情况。
(2)火区侦察顺序与防火墙启封顺序。
(3)启封时防止人员中毒、防止火区复燃和防止爆炸的通风安全措施。
7、火区启封必须由救护队进行,必须采用锁风方法启封,发现有复燃现象必须立即停止启封,重新封闭。救护队员进入火区后应仔细记载火区破坏情况和支护情况。启封后3天内必须由救护队每班进行检查测定和取样分析成分,确认火区完全熄灭、通风情况正常后方可转入恢复生产工作。火区启封后应进行启封总结,编写启封报告,其内容应包括:
(1)启封经过。
(2)火区火源位置及发火原因分析。
(3)火区破坏情况及火灾后果分析。
(4)经验与教训。
8、在火区附近进行采掘工作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在火区同一煤层、同一水平的相邻区域进行采掘工作,必须留有足够宽度的煤柱隔离火区,并编制专门设计,报局总工程师批准。(2)在火区同一煤层的下部小阶段或下部水平,一般不得进行回采。但当煤层倾角小于35°,且在火区下部留有足够高度的煤柱能有效隔离火区时,必须编制专门设计,报局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回采。在火区下部小阶段掘进时,必须有防止冒透火区的安全措施。
(3)在火区下方的邻近煤层中进行回采,必须有措施保证回采后不影响火区灭火工作和火区对回采工作安全没有威胁,并编制专门设计,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回采。
9、井田范围内遗留的老火区和小煤窑火区均应予以封闭,按火区加以管理。
二、矿井防灭火长期计划
为保证我矿防灭火系统稳定、可靠,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安全方针。抓好防灭火现场管理,不断完善矿井通风、监控、防尘、防灭火系统,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现将长期防灭火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长期防灭火工作计划
1、加强防灭火基本知识的培训,每年至少对全矿职工进行一次防灭火知识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防灭火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防灭火方面的法律、法规,认真搞抓好防灭火方面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在每次安全质量大检查时,必须同时检查防灭火工程的安全质量和隐患,并按规定编制整改方案和措施,同时按措施进行跟踪整改。
3、加强防灭火器材和消防管路系统的管理,对已使用了的消防器材或失效的灭火器必须及时补足或更换,对损坏的消防管路和消防栓要及时修复,严禁消防器材挪作他用。
4、加强采空区、盲巷管理,按规定检查密闭处的CO浓度并挂牌管理。
5、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电气设备下井前,必须进行防爆性能的检查,严禁井下电气设备有失爆现象,严禁带用检查或移动电气设备,杜绝一切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6、加强易燃物品的管理,井下因设备检查所用的各种油脂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设备检查完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将易燃油脂和油布装入专用箱运至地面进行处理。
根据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省东北煤炭工业环保研究有限公司及煤科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鉴定,板石煤矿19#、19b#、20#、22#、23#、23a#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Ⅰ类容易自燃。
(二)、采用的防灭火措施
1、防灭火方法
(1)防灭火方法包括灌浆防灭火、阻化剂防灭火、氮气防灭火、凝胶防灭火、均压防灭火、利用灭火器防灭火等。
本矿井号19#、19b#、20#、22#、23#、23a#煤层均为Ⅰ类容易自燃,设计选择注惰性气体及移动注浆相结合的的防灭火方法。气体检测有束管检测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及一氧化碳检测器相结合检测。
(2)惰性气体灭火
在地面建立永久制氮机房,机房内配备型号为QTD1200/97型煤矿用固定式碳分子筛制氮装置(采用变压吸附法,注氮量可调,最大注氮量为:1200N2m3/h),利用无缝钢管普设置井下各地点,一旦发生事故,可立即对事故地点进行注氮,具体注氮方法详见:《注氮防灭火设计》
(3)火灾束管监测系统
矿井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是利用真空泵和一束多芯的塑料管缆远距离的抽取监测地点的气样,利用专用气相色谱仪连续分析,实时测定各测点的气体组分浓度,同时可以对监测地点煤自燃过程中标志气体浓度超值时发出警报的成套装置。主要由地面气体分析中心和井下束管取样系统组成。
(4)预防性注浆防火
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对回撤完的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进行封闭,并进行喷浆,喷浆完毕后利用事先预留好的注浆管立即对密闭墙内进行注浆,闭内注浆完成后,再在密闭外围岩施工注浆孔,对密闭围岩进行注浆。密闭必须达到如下要求:
1)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漏感觉,耳听无声音),密闭墙体厚度不小于1m,墙面平整(1m长度内凹凸不大于10mm)无重缝和空缝。
2)密闭墙垛周边要掏槽,掏槽深度不少于300mm,并见硬顶、硬帮与煤岩接实。砌碹巷道要破砌墙后掏槽,密闭周边抹有不少于200mm的裙边。密闭墙前后5m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淤泥。
3)密闭内有水的要设反水池或反水管,密闭要留观测孔和注浆孔,孔口上好阀门。
(三)井下外因火灾防治
外因火灾的主要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迅猛,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出人意料之外。由于这种突发性和意外性,常使人们惊慌失措而造成恶性事故。矿井中一切能够产生高温、明火、火花的以及由可燃材料制成的器材和设备,如使用不当都可能会引起外因火灾。绝大多数外因火灾是由于机电设备质量不高,安装不良,又缺乏严格的检修、维护制度,长期带病运行而引起的。对于中小型煤矿,由于机械化程度较低,其中爆破和明火是造成外因火灾的主要原因。
外因火灾的防治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其次是在井下尽量采用不燃或耐燃的材料和制品。
1、电气事故引发火灾防治措施及装备 井下机电硐室防火措施
本矿矿建时已在井下设有水泵房、中央变电所等机电硐室,应注意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1)硐室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妨碍运输,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并采用防爆型的照明设备。
(2)从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5m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护。
(3)硐室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4)硐室不应有滴水,带油的电气设备溢油或漏油时,必须立即处理。
(5)硐室入口处必须悬挂“免进”或“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等字样的警示牌。
第二篇:综合防灭火长远规划
矿井防灭火长远规划
福兴集团有限公司一矿
二O一五年五月 矿井防灭火长远规划
一、矿井概况:
福兴集团有限公司一矿位于韩台煤田中部,大兴井田境内,主井井口的地理坐标:x=3828189.00,y=39540893.40;副井井口的地理坐标:x=3828312.14,y=39541205.82。矿井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福兴庄村,隶属于枣庄市峄城区政府,为地方国有企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2006年经山东省煤炭工业局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主采山西组2煤、3煤,太原组14煤,井田内煤质稳定,为急倾斜煤层,工作面选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后退式开采,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采煤工作面采用炮采工艺,掘进工作面采用炮掘工艺;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目前,矿井共布置两个采煤工作面(即:4192采煤工作面、385采煤工作面)。两掘进工作面(即4192掘进工作面、3123掘进工作面)
根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2014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鲁煤安管〔2014〕240号),确认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2.67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39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7.19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05m3/min,属瓦斯矿井,无瓦斯突出现象。主采煤层为2、3、14煤层,煤尘均具有爆炸性。其中,2层煤煤尘爆炸指数为41.15%,3层煤煤尘爆炸指数为38.48%,14层煤煤尘爆炸指数为,46.19%。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对我矿煤层自然倾向性的鉴定报告,我矿2、3、14层煤自然倾向性等级均为Ⅱ级,属于自然煤层。截止目前为止,未发生过煤层自燃现象。
二、矿井防灭火现状:
1、为了进一步完善矿井防灭火系统,我矿建立了自然发火气体分析地面实验室,并在采煤工作面安设了井下束管火灾监测系统,对采空区的气体定期进行收集分析;同时,在采煤工作面实施了喷洒阻化剂措施。
2、编制完善了防灭火措施,在地面专门设计施工了,防灭火消防材料库。井底车场设置了消防材料库,并按要求配备了各类消防器材;在规定地点使用不燃性支护,皮带机头和机电硐室等地点按要求设置消防器材。定点安装了消防器材,灭火器、沙箱、铁锹、管路等设施。便于现场应急。
3、各水平大巷、胶带运输巷、总回风巷、进风巷、工作面等,都有防尘水管到位,做到防患于未然。
4、在矿井总回风巷及主要的工作面安装使用了CO传感器和调度室监测系统联网,实施24小时监测监控,同时安排瓦斯检查员,对所有的密闭、工作面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5、对采空区及报废小眼及时密闭做注胶处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防灭火设施。完善束管监测、黄土灌浆(胶)系统。确保防灭火设施措施到位。
三、近年来防灭火事故分析
我矿近年来通过对防灭火工作上的严格管理及全体领导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矿井从2003年6月投产至今,没有发生过自然发火,井下无火区。
四、防灭火工作存在的问题
福兴集团有限公司一矿主采的2、3和14煤层均为Ⅱ类自燃发火煤层。随着今后矿井开采程度的不断提升,在采、掘等工艺过程中,煤尘的产生量将不断增大,煤层自燃的危害性也将不断加大,防尘工作仍需不断的提高。
我矿井下现未安设注氮系统。
五、防灭火工作长远规划及目标
1、加强防灭火基本知识的培训,每年至少对全矿职工进行一次防灭火知识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防灭火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防灭火方面的法律、法规,认真搞抓好防灭火方面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在每次安全质量大检查时,必须同时检查防灭火工程的安全质量和隐患,并按规定编制整改方案和措施,同时按措施进行跟踪整改。
3、加强防灭火器材和消防管路系统的管理,对已使用了的消防器材或失效的灭火器必须及时补足或更换,对损坏的消防管路和消防栓要及时修复,严禁消防器材挪作他用。
4、加强采空区、盲巷管理,按规定检查密闭处的CO浓度并挂牌管理。
5、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电气设备下井前,必须进行防爆性能的检查,严禁井下电气设备有失爆现象,严禁带用检查或移动电气设备,杜绝一切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6、加强易燃物品的管理,井下因设备检查所用的各种油脂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设备检查完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将易燃油脂和油布装入专用箱运至地面进行处理。
六、保障措施
1、将煤矿防灭火工作纳入“十三五”企业安全发展总体规划。矿井防尘灭火工作是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之一,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要将煤矿防灭火的规划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纳入企业“十三五”安全发展总体规划,将矿井防灭火工作与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做到有目标、有项目、有资金、有措施、有支撑体系。
2、落实防灭火责任
建立完善矿井防灭火责任制度。矿井防灭火责任要严格落实矿长负责制。各级单位要承担起防灭火监管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各级领导防灭火责任制和矿井防灭火考核制度,逐级抓好落实,对矿井防灭火工作实施有效监管。
3、加大防灭火投入
建立多元化的防灭火投入机制。要把每一分防灭火费用落到实处。
4、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科技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煤矿科技创新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形成多元化、高效率投资机制,增加煤矿安全科技投入。
5、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宣传普及煤矿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倡导和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好典型、好经验,揭露安全生产领域各种非法、违法行为,及时曝光重特大事故。实行举报奖励制度。
充分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组织职工群众参与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推动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第三篇:梁家煤矿矿井防灭火设计
煤矿矿井防灭火设计
1.矿井基本概况 1.1矿井概况
龙口矿业集团公司梁家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位于山东省龙口市黄县煤田西北隅,井田范围由国土资源部以国地资矿通字20001130号文批复,由1-41号矿界坐标点顺序圈定,西至龙口渤海,北以1-10号矿界坐标点与梁家煤矿相邻,东北以10-17号矿界坐标点与桑园煤矿分界,至20号勘探线,南以F13、F14,F40,F43、F59,断层及煤2-800m等高线为界。井田面积:东西长约9-9.5km,南北宽约3-6.1km,面积约48km。
烟(台)潍(坊)公路横贯井田中部,西南至潍坊167km,东至烟台1l4.5km,分别与胶济铁路、蓝烟铁路相接,可通达全国各地。井田西端龙口港可通烟台、天津、大连等城市,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井田内为山前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面标高0~+27m,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高,地形的自然坡度一般为千分之三左右。
梁家煤矿下第三系煤系地层总厚度为1095m,含煤地层平均总厚216m,含煤6层,即煤上
2、煤上l、煤
1、煤
2、煤3,及煤4。纯煤平均总厚13.44m,含煤系数6.22%。可采纯煤总厚10.64m。煤上
2、煤上
1、煤3不可采,煤
2、煤4,局部不可采。含油页岩4层,即油
1、油
2、油
3、油4。可采油页岩平均总厚4.30m。油
1、油3不可采,油4为煤4底板,层位稳定,厚度不稳定,局部达可采厚度。油2为主要可采层,其质量、结构又可分为油2上
2、油2上
1、油2中及油2下四层,油2上2,17勘探线以东变薄至沉缺17勘探线以西可采。油2上1局部可采,油2中、油2下不可采。
本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型,区内地形平坦。第四系富水性强的砂砾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微弱,主要由于煤系地层中的泥岩类地层隔水性较好。含煤地层中主要有八层含水层,分别为钙质泥岩、泥灰岩、泥岩与泥灰岩互层、煤1油
2、煤2及其底板砂岩、煤3煤4间煤
4、煤4下部砂砾岩。其中泥灰岩、煤1油
2、煤2机器底板砂岩为本区对生产有直接影响的三层主要含水层,泥灰岩距煤1平均43.26米,为煤1的直接充水层。煤2上距泥灰岩约60米,在大中型断层的下盘开采煤2层,也将受泥灰岩水的威胁。煤1油2距煤2约13米,是煤2的直接充水层。根据黄县煤田资料,泥灰岩最大涌水量为150m3/h,煤l油2水的最大涌水量为300m3/h,煤2底板砂岩水的最大涌出量为51m3/h,这三层主要的含水层对主采煤层的回采造成直接的影响。本井田西临渤海,海中也有第四系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第四系顶部为厚3.50-4.40m的淤泥,其下以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其次为粉砂岩,隔水性良好,因此海水不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不发生直接水力联系,海水与采煤关系不大。矿山监理
1.2开拓开采情况
2002年末矿井资源总量为41714.2万t,其中工业储量29284.2万t,可采储量16289.6万t,其中“三下”压可采储量13264.3万t,煤总量28511.5万t,其中工业储量22944.8万t,可采储量12631.1万t,其中“三下”压可采储量10677.4万t。油页岩总量为13202.7万t,其中工业储量6339.4万t,可采储量3658.5万t,其中“三下”压可采储量2586.9万t。
现梁家煤矿分别在二层煤的四采区和四层煤的一采区生产开拓,共有独立供风的生产工作面3个,即4110工作面、2408工作面以及1210撤面;备用工作面1个,即2401上顺、2401下顺、煤4轨道巷、煤4皮带巷、4114上顺、4103下顺;独立供风硐室19个和其它独立供风井巷9个。
矿井开拓方式为中央立井分水平开拓。矿井有三个井筒,主井、风井位于井田的浅部(-313m)副井位于井田的中部。矿井只有一个水平,标高为-450m。井田采用上下山开采,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壁采煤法。煤2为综采一次采全高;煤4为综采放顶煤开采。矿井开拓与通风系统平面图如图1所示,矿井开拓剖面图如图2所示,1.3通风情况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副井提升兼进分,主井提升兼辅助进风,风井通风机房配备2台轴流式通风机,型号均为1K58NO.27,一台运转,一台备用。每台主要通风机配备一台TD630/29-6型电动机,额定功率为56KW。
矿井总进风量9374.1 m3/min,总回风量5924.0 m3/min,总排风量9801.6 m3/min,矿井需风量7308.0 m3/min,矿井通风系统总阻力为1892.1Pa,矿井等积孔为4.47m2,矿井属通风容易矿井。
1.4 瓦斯p;根据2003年12月山东省煤矿通风检测站编制的《龙口矿业集团公司梁家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及系统评价》
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相对涌出量为1.330m3/t,绝对涌出量为6.121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2.029m3/t,绝对涌出量为9.326m3/min。
根据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标准,梁家煤矿定为低瓦斯矿井。1.5地温
1.5.1地温的垂向变化
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本井田在地下300m的温度为23-25℃,地温梯度3.13-3.43℃/100m;垂深500m时,温度31-33℃,地温梯度3.37-3.7℃/100m,达到一级热害区上限;垂深700m时,温度38-41℃,地温梯度3.5-3.79℃/100m,达到二级热害区上限;垂深900m时,温度高达49℃,在含煤段由于岩性复杂,煤和油页岩导热性差,低温梯度在4.6-6℃/100m,反映了井田地温是偏高的。
1.5.2地温在平面上的变化
地温从平面上看,东部和西部有明显差异。在西部,31℃等温线分布在-500--550m水平上;在东部31℃等温线分布在-400--450m水平上。37℃等温线在西部分布在-650-700m水平,东部则分布在-600--650m水平。矿山监理
-450m水平切面的地温状况为28.9-34.2℃,平面上的变化是含煤区温度高,非含煤区温度低,东部高西部底,相差约2℃。总之,井田属岩温型地温异常,使-450m水平以下的煤层处于一级和二级热害之中。1.6 自然发火
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由于该区煤的燃点低,油页岩用火柴即可直接点燃。煤层节理发育,褐煤及油页岩易自燃发火。矿井各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一类容易自然发火煤层。煤2最短自然发火期为22天,一般为1-3月。
目前使用的防灭火注浆材料主要是黄土和凝胶,黄土浆主要用于采空区
预防性注浆,凝胶用于封闭密闭间、小联络巷及处理高温点时使用。
2防火设计工作面基本情况 1.1设计工作面概况
设计工作面为4110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886m,倾斜长度148.5m,工作面开采参数如表1所示,煤层柱状图如图3所示,顶、底板状况为:
1)直接顶为煤4的41-42段煤层,厚度2.19米,煤夹泥岩。2)直接底为煤4的47-48段煤层,厚度3.3米,泥岩夹煤,泥岩易风化,遇水膨胀。
工作面煤尘具有爆炸性,属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煤层易自燃,地温较高,一般在29-31℃左右。4110工作面总体上不具备自然排水条件,根据对4110工作面涌水状况预测,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3m3/h,最大涌水量为15m3/h,工作面不具备自自然排水条件,必须安装排水能力大于15m3/h的排水系统。4110工作面通风系统如图1所示,进、回风线路为:
进风:付井→付井井底车场→东大巷→集中石门→煤4石门→煤4一采暗斜井→煤4一采轨道→4110上顺联络巷→4110上顺→工作面
回风:工作面→4110下顺→煤4一采皮带上山→煤4总回风巷→23°上山→250总回风巷→风井。
工作面巷道布置、支护方式(1)材料巷
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钢上挑木板梁刹顶的支护方法进行支护,采用2.5m支柱,柱下穿铁鞋,主要用于进风、运料和行人。
(2)运输巷
支护方式与材料巷相同,采用2.8m支柱,柱下穿铁鞋,主要用于回风、运输和行人。
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陷落法,机采高度为2.8米,放顶煤高度3.35米。
2防火灌浆设计基本参数 1.1灌浆材料
土源距煤矿风井5km,土质优良,容重1.3t/m3,属于亚粘土,塑性指数12,取土方便,矿井轻轨矿车可直接到达取土地点。龙口矿业集团采用的土水比为1:3-5,灌浆系数0.03-0.05。
1.2工作面参数
风井地面标高+3.7m,井底位于-250水平,风井到4110工作面回风巷入口距离为1850m,其余工作面参数如表1所示。
防火设计要求
根据龙口矿业集团梁家煤矿的实际情况,要求对矿井进行预防性灌浆防火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说明防火灌浆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确定灌浆系统与灌浆参数 防火灌浆设计计算 灌浆管道系统设计 灌浆泵设计 水枪设计
7、灌浆站及主要设施设计 防火灌浆设计步骤 防火灌浆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1煤层赋存条件
1.2煤的碳化程度、煤岩成分、自燃倾向性、发火期 1.3浆材的质量、数量、开采条件等 1.4矿井开拓方式和采区布置图 1.5灌浆站工作制度 2防火灌浆系统与参数确定 2.1灌浆系统确定 2.2灌浆材料的选择 2.3地面制浆工艺流程(图)2.4 灌浆方法确定 埋管灌浆(图)工作面洒浆(图)2.5灌浆参数确定 3 灌浆量计算 灌浆用土量计算 灌浆用水量计算 灌浆量计算 4 灌浆管道系统设计 灌浆管道系统布置 输送倍线计算 管径计算 管壁计算 管材确定 5 水枪选择 6 泥浆泵选择 8 灌浆站主要设施 泥浆搅拌池及搅拌机(图)储土场 l
第四篇:矿井防灭火规范
矿井防灭火规范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2 第二章 自燃煤层开采………………………………………3 第三章 防灭火装备…………………………………………7 第四章 日常防火……………………………………………14 第五章 灭火救灾……………………………………………15 第六章 火区管理……………………………………………17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本着”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我国煤矿矿井防灭火的教训,特制定本《矿井防灭火规范》(下称《规范》)。
第2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国营的生产、基建和改、扩建矿井的自燃火灾(亦称内因火灾)和外源火灾(亦称外因火灾)及对井下有危险的井口地面火灾的防治。
第3条 本《规范》的贯彻执行在矿务局范围内由局长负全面领导责任,局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在矿井范围内由矿长负全面领导责任,矿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局、矿及其下属有关部门分工负责。1.通风部门负责自燃火灾的预防和矿井火灾的处理。2.机电部门负责电气火灾和机械火灾的预防。
3.地测、计划和生产部门负责地质、测量、开拓、开采设计和生产工艺方面预防自燃火灾和外源火灾。
4.矿山救护队负责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救护工作和平时配合通风部门做好自燃火灾的预防处理和防火检查工作。
5.安监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规范》的严格执行情况和日常的井下明火管制。6.供应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所需材料、设备的供应。7.财务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所需资金。
第4条 由内因或外因火灾源引起的井下火灾,统称为矿井火灾事故。心矿井火灾造成以下后果之一者,即定为矿井火灾重大事故: 1.造成人员伤亡。
2.造成价值1万元的物质(包括资源)损失。3.造成生产中断8小时以上。4.造成封闭工作面或采区冻结煤量。
凡发生矿井火灾事故,均须进行事故统计与分析,并按规定向上级呈报事故报告。第5条 每个矿井必须由矿长和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本矿井的防灭火长远规划和计划。矿井防灭火工程项目应列入矿井生产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季、月度计划,矿井防灭火工程和措施所需的费用和材料、设备等 必须列入企业财务
和供应计划,并组织实施。
矿井防灭火规划和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防止井口地面火灾危害井下安全的措施。2.各种外源火灾的防灭火措施。3.自燃煤层开采的防灭火措施。4.现有火区的管理和灭火措施。
5.在火区周围进行生产活动的安全措施。6.发生火灾时的通风应变措施。
7.发生火灾时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防止灾情扩大的措施。8.发生火灾时的矿工自救和救灾措施。
第6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于煤炭工业部。
第二章 自燃煤层开采
第7条 所有矿井的所有煤层都必须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凡以鉴定属于容易自燃(Ⅰ级)和自燃(Ⅱ级)的煤层或实践证明有自燃倾向的煤层,均属于自燃煤层(或称自然发火矿井)。第8条 矿井某一区域出现如下现象之一时,即定为发生自燃火灾:
1.由于自燃出现火炭、火焰、烟雾等现象。
2.由于自燃出现空气、煤炭、围岩及其它介质温度升高,并超过70℃,其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且有上升趋势。
矿井某一区域出现如下预兆之一时,即存在自燃火灾隐患: 1.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2.风流中出现二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一升趋势。3.煤、岩、空气和水温度升高超过正常温度。4.风流中氧含量降低,其消耗量呈上升趋势。
第9条 每个自燃矿井的所有采、掘工作面都必须仔细统计煤层的自然发火期。煤层最短发火期按如下规定进行统计:
1.巷道。从煤层揭露之日起至煤层发生自燃火灾之日止,为该巷道的煤层自然发火期。
2.回采工作面。从工作面开切之日起至发生自然火灾之日止,为该回采工作面开采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第10条 自燃矿井按发生自燃火灾的危险程度分为四级进行管理。矿井的自燃危险等级划分如下:
1.一级自燃矿井。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为一有自燃矿井:
⑴近10年内每产100万吨煤发生自然火灾的次数(即百万吨发火率)超过3次。⑵自然发火期小于3个月。
⑶百万吨发火率超过2次且自然发火期小于6个月的下列矿井: ① 高沼气矿井; ② 突出矿井;
③ 开采厚及特厚煤层的矿井; ④ 开采急倾斜中厚煤层的矿井;
⑤ 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Ⅰ级煤尘爆炸指数在30%以上的矿井。2.二级自燃矿井。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为二级自燃矿井: ⑴近10年内百万吨发火率超过2次,但不超过3次。⑵自然发火期小于6个月,但不小于3个月。
⑶百万吨发火率超过1次且自然发火期小于12个月的下列矿井: ① 高沼气矿井; ② 突出矿井; ③ 开采厚煤层的矿井; ④ 开采急倾斜中厚煤层的矿井;
⑤ 煤层自燃倾向性Ⅱ级,且煤尘爆炸指数在20%以上的矿井。3.三级自燃矿井。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为三级自燃矿井: ⑴百万吨发火率超过1次,但不超过2次。⑵自然发火期小于12个月,但不小于6个月。
⑶百万吨发火率超过0.5且自然发火期不小于12个月的下列矿井: ①高沼气矿井; ②突出矿井;
③开采厚煤层的矿井;
④开采急倾斜中厚煤层的矿井;
⑤煤层自燃倾向性Ⅲ级,且煤尘爆炸指数在10%以上的矿井。
4.四级自燃矿井。凡有自然发火史,但不符合以上一、二和三级矿井条件者。矿井自燃等级由矿务局组织,在每年进行矿井沼气等级鉴定的同时组织鉴定,并一起上报审批。
第11条 开采自燃煤层必须选择煤层切割量少、丢煤量少、采空区漏风小、回采速度快的采煤方法。
开采厚及特厚自燃煤层应优先选择充填采煤法。采用陷落法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开采自燃煤层,严格限制采用高落式或开天窗采煤法。采用这类方法必须编制防灭火专门和安全技术措施,经局总工程师批准,报省(区)煤炭厅(局、公司)备案。
采用顶板陷落法开采自燃煤层,不得留有设计外的煤皮(护顶煤)和煤柱,否则要制定有效的防灭火措施。
第12条 开采自燃煤层必须选择有利于防止自然发火的巷道布置和支护型式。开采单一厚及特厚自燃煤层或近距离自燃煤层群其开拓巷道应采用岩巷。采用倾斜分层或水平分层采煤法时,采区上山应布置在岩石中或非自燃煤层中。在自燃煤层中布置的服务于两个及两个以上工作面的巷道必须砌碹锚喷或使用金属支架、不燃性材料背板,碹后空隙和处要用不燃性材料进行密实充填。在自燃煤层中布置沿空留巷要编制防灭火专门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第13条 在自燃煤层中掘进的巷道,禁止空帮空顶,禁止堆积浮煤。较大的冒落空洞(冒高超过2m或空洞体积超过6m3者)和突出空洞均要进行防火处理。第14条 开采自燃煤层时,采区及回采工作面均应采用后退式回采,要根据煤层的自燃危险程度、自然发火期长短、回采速度以及所采煤层的防火措施等因素合理确定采区和回采工作面的尺寸。采用前进式回采,必须有防灭火专门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第15条 同一自燃煤层中不同分层(幅)的工作面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超前距离,以避免采空区之间漏风。
第16条 自燃煤层中所有煤柱的设计都要考虑防火的要求,煤柱宽度一般不应小于6m.隔离煤柱中不许掘进巷道。
第17条 自燃矿井中,采区和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一个月内必须全部撤出设备,进行永久封闭。因故不能按时封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灭火措施,报矿长、总工程师批准。
第18条 已经报废或无用的井巷均应及时充填或封闭,以简化通风系统和保持通风系统风流的稳定性。
第19条 自燃矿井的主扇风压不得超过3000Pa(约300mmH2O),已超过者应列入矿井通风系统改造规划,尽快降至3000Pa。
第20条 开采自燃煤层的采区和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分区通风,并保持足够的通风断面;采区和回采工作面进、回风两端风压差不宜超过200Pa(约合20mmH2O),如已超过,应采取降压措施。
第21条 开采有自燃煤层的矿井中,风门、风窗等 通风设施均应按防灭火的要求正确选择位置,避免增加采空区、煤柱裂隙、火区的漏风压差。或者种设施的阻力不宜超过100Pa(约10mmH2O)。
第22条 开采自燃火灾严重的采区或工作面,应考虑建立局部反风系统,并每年由矿长组织进行一次局部反风演习。
第23条 矿井每发生一次自然发火事故,待火灾处理完毕后7日风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呈报由矿长签署的火灾报告书。该报告书要上报省局(公司、厅),煤炭部备案。自燃火灾报告书的格式见表1。自燃火灾事故报告书 表1 发火地点 发火日期 火灾区域自然概况 采掘情况 顶板情况
采区通风状态(通风系统、通风参数)火灾处理经过
火灾造成的损失
人员伤亡
亡
名
封闭工作面个数 影响生产时间 时 伤 名
设备损失 台 冻结煤量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火灾原因及教训
火灾区有关情况 附图说明及其相邻区关系 今后措施
第三章 防灭火装备
第24条 每一矿井均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下称《规程》)的要求设计和建立灭火供水系统,并在矿井、水平和采区投产同时使用,并保证送到用水点时,管中水压不低于39.2kPa(4kg/cm2)水量不小于0.6m3/min。消防水管路的下列地点必须设置三通和阀门: 1..所有竖井、斜井和平硐井口。2.井底车场附近的主要硐室内。3.井底车场内每隔100m处。
4.主要石门、岩石大巷每隔400~600m处。5.主要煤层大巷每隔200m.6.倾斜巷道每隔100m。
7.皮带运输道每隔50m处,皮带机头、机尾附近15m以内。8.采用可燃性支护材料的巷道内每50m处。9.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40m以内。10.掘进工作面进口处。11.其它易发生火灾的地点。
三通和阀门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检修,必须有明显易辨的标志,其出口禁止对着电机车架线及其它电气设备。
第25条 每一矿井都必须在井下机电硐室、火药库、风动工具清洗硐室的出口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门。
自燃矿井的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以及可能发生自燃的巷道或硐室必须预先砌筑防火门套,并在其附近贮放足够数量材料。
第26条 采用皮带运输机的矿井,应装设皮带火灾报警装置和自动洒水灭火装置。
第27条 井底车场、机电硐室、火药库、风动工具清洗硐室等火灾隐患严重的地点,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其数量可参照表2确定。
第28条 每一矿井均须建立井上、下消防材料库,库存备用品的种类与数量由矿长确定。
井上消防材料库备用品确定可参考表3,井下消防材料库备用品确定可参考表4 井下灭火器材配备表 表2 序号 配备地点 灭火器种类 数量 备注 生产水平井底车场: 10L泡沫灭火器 4,有液压装置时至少另加0.5m3砂子或岩粉CO2灭火器 2。
2非提升水平井底车场: 10L泡沫灭火器 2。箕斗停放间 :10L泡沫灭火器 2,8kg干粉灭火器 1。4 箕斗控制间: CO2灭火器 1。暗井井口及井底 :10L泡沫灭火器 2,分别配备8kg干粉灭火器 2。6 暗井绞车房 :CO2灭火器 1 8kg干粉灭火器 1。7 井下水泵房: CO2灭火器 2,8kg干粉灭火器 1。8 井下变电所:CO2灭火器 2,8kg干粉灭火器 2。9 移动变电整流站: CO2灭火器 1。10 充电室 :CO2 灭火器 1。电气修配间: 10L泡沫灭火器 1,8kg干粉灭火器 1。12 电机车库 :10L泡沫灭火器 1,CO2灭火器 1。13 机械维修室: 10L泡沫灭火器 1,CO2灭火器 1。液压动力装置供电室: 10L泡沫灭火器 2,8kg干粉灭火器 2,50kg干粉灭火器 1。钢丝绳牵引室: 10L泡沫灭火器 1。16 工具室 :10L泡沫灭火器 1。油类贮存室: 10L泡沫灭火器 2,至少另加0.5m3砂箱,8kg干粉灭火器 2。18 电、气焊硐室: 消防喷头 2,10L泡沫灭火器 2,8kg干粉灭火器 1,灭火毯 2; 皮带修复室: 10L泡沫灭火器 1,至少另加0.5m3砂箱,8kg干粉灭火器 1。
液压支架维修室: 10L泡沫灭火器 1,至少另加0.5m3砂箱,8kg干粉灭火器 1。绞车房: CO2灭火器 1 22 井下压风机房: 10L泡沫灭火器 2,每台压风机至少另加0.5m3,砂箱 CO2灭火器 1。充电硐室 :8kg干粉灭火器 2,以每台电机车计。爆破材料库 :10L泡沫灭火器 3,1台泡沫灭火器配于发放室,另2台配于贮存室,50kg干粉灭火器 1。爆破材料发放硐室: 10L泡沫灭火器 1,8kg干粉灭火器 1。26 液压泵站 :0L泡沫灭火器 4,配于泵站进风侧60kg干粉灭火器 4。井上消防材料库备用品表 表3 序号 备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清水泵 台 1 或存放于设备库中 2 泥水泵 台 2 或存放于设备库中 3 φ100mm消火水龙带 m 200 4 φ75mm消火水龙带 m 300 5 φ52mm消火水龙带 m 300 6 φ52mm普通消火水枪 支 5 7 φ52mm多用消火水枪 支 2 8 φ52mm喷雾消火水枪 支 2 9 高倍数泡沫发生装置 套 1 或存放于设备库中 10 消防泡沫喷枪 套 2 或存放于设备库中 11 高倍数泡沫剂 t 0.5 或存放于设备库中 12 消防泡沫剂 t 0.2 或存放于设备库中 13 分流管 个 4 14 集流管 个 2 15 消火三通 个 4 16 阀门 个 4 17 φ52mm 斜喷消火阀门 个 4 9 φ110mm快速接头及帽盖垫圈 套 30 19 φ75mm快速接头及帽盖垫圈 套 20 20 φ52mm快速接头及帽盖垫圈 套 40 21 吸液器 个 2 22 管钳子 把 8 23 折叠式帆布水箱 个 1 24 轻型钩杆 个 2 25 重型钩杆 个 1 26 救生绳 根 4 27 撬棍 根 2 28 木棍 把 2 29平板锹 把 4 30 伸缩梯 副 1 31 组装梯 副 1 32 普通梯 副 2 33 小靠梯 副 2 34 10L泡沫灭火器 个 25 35 CO2灭火器 个 10 36 8kg干粉灭火器 个 14 37 1211灭火器(2L)个 14 38 喷雾喷嘴 个 4 39 泡沫灭火器起泡药瓶 个 50 40 灭火岩粉 kg 500 41 石棉毯 块 5 42 20L汽油桶 个 1 43 20L普通油桶 个 2 44 风筒布 m 500 45 水泥 t 5 46 水玻璃 t 1 10
石灰 t 4 48 φ1/4”速接钢管 节 50 每节15m 49 φ1/2” 速接钢管 节 50 每节10m 50 φ1’ 速接钢管 节 50 每节10m 51 φ100mm钢管 m 500 焊成快速接头 52 φ150mm钢管 m 100 焊成快速接头 53 φ200mm钢管 m 50 54 φ75mm胶管 m 500 55 28kW局扇 56 11kW局扇 57 接管工具 58 φ15mm胶管 m 500 59 φ10mm胶管 m 500 60 单相变压器 61 电力开关 62 电缆 m 500 63 轻型溜子 64 探照灯 65 玻璃棉 kg 1000 66 风镐 67 安全带 68 钢绳梯 m 100 69 φ12mm镀锌钢丝绳70 担架 71 麻袋或塑料纺织袋 72 潜水泵 73 砖 m3 10 74 料石 m3 10 75 方木 m3 3 台 3 台 3 套 4 台 3 台 3 台 2 盏 4 台 2 条 5 副 2 条 500
台 2 焊成快速接头 或存于设备库中11
m 200
木板 m3 5 77 铁钉(2”、3”、4”)kg 50 井下消防材料库备用品表 表4 序号 备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φ100mm消火水龙带 m 100 2 φ75mm消火水龙带 m 300 3 φ52mm消火水龙带 m 400 4 φ52mm普通消火水枪 5 φ52mm喷雾消火水枪 6 φ110/75mm变径管节 7 φ75/52mm变径管节 8 φ110mm喷嘴 9 φ75mm喷嘴 10 φ52mm喷嘴 11 分流管 12 集流管 13 消火阀门主柱 14 斜喷消火阀门 15 φ110mm垫圈 16 φ75mm垫圈 17 φ52mm垫圈 18 管钳子 19 救生绳 根 4 每根长20m 20 撬棍 根 2 21 木锯 把 2 22平板锹 把 4 23 伸缩梯 副 1 24 10L泡沫灭火器 个 25 25 CO2灭火器 个 10 支 2 支 2 个 4 个 10 个 6 个 8 个 14 个 3 个 1 个 4 个 4 套 10 套 20 套 40 把 6 12 8kg干粉灭火器 个 10 27 1211灭火器(2L)个 4 28 喷雾喷嘴 个 4 29 泡沫灭火器起泡药瓶 个 50 30 灭火岩粉 kg 500 31 石棉毯 块 4 32 风筒布 m 500 33 水泥 t 2 34 石灰 t 2 35 φ150mm钢管 m 100 36 φ100mm钢管 m 300 37 φ75mm钢管 m 500 38 φ75mm胶管 m 300 39 φ52mm胶管 m 500 40 φ50mm伸缩风筒 m 150 41 接管工具 套 1 42 φ15mm胶管 m 200 43 φ10mm胶管 m 200 44 安全带 条 5 45 绳梯 副 2 46 镀锌钢丝绳 m 200 47 麻袋或塑料纺织袋 条 500 48 砖 m3 10 49 砂子 m3 2 50 方木 m3 2 51 木板 m3 5 52 铁钉(2”,3”,4”)kg 20
第四章 日常防火
第34条 每一矿井都必须按《规程》要求严格实行明火管制,建立健全明火管理制度,切实做到: 1.严禁带明火下井。
2.工业广场内的进、回风井口20m内严禁烟火。3.井下严禁使用电炉。4.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
5.井口和井下电气设备必须有防雷击和防短路的保护装置。6.井下电焊、气焊作业必须严格按《规程》规定进行。7.严禁使用产生火焰的爆炸器材和爆破工艺。8.严格火区管理。
第35条 每一矿井都 必须按《规程》要求严格实行可燃物管制,建立健全井下可燃物管理制度,切实做到:
1.严格限制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井,确属井下需要者,必须符合规定,并办理手续。
2.严禁向地面裂缝、废弃的井口或其他通向井下的通道口倾倒炉灰、棉纱、布头和油类等可燃物。
3.井下严禁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棉纱、布头、纸和润滑油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严禁扔、洒在井巷、硐室和采空区内。4.在井下清洗风动工具必须在专用硐室内进行。5.严格限制可燃性支护使用范围。6.井下皮带运输机应采用不延燃皮带。
第36条 凡存在可燃材料、可燃气体和可能产生明火的地点,是严重的外源火灾隐患地点,应制定管制和检查措施。
第37条 开采自燃煤层的采空区必须实行严格的漏风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止漏风措施:
1.新采空区必须按规定及时封闭,防火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2.老采空区缺少防火墙的必须补上,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必须进行维修。3.因位置不合理而引起风压差增高的通风设施应搬迁或拆除。
4.采用漏风通道或使采空区进、回风侧防火墙同时位于或回风侧,以均衡或降低 14
风压差。
5、保护采空区边界煤柱和底板的完整性,避免产生裂隙漏风。6.与采空区边界地面裂隙应进行充填,以减少地面裂隙漏风。
第38条 每一自燃矿井均要开展自然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自然发火动向,并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自然发火观测网点,对全矿进的自燃危险区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观测。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处和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区回风巷中。观测内容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沼气、氧等气体万分,气温、水温、风量以及防火墙内外压差和表面自燃征兆。
2.通过统计自然发火的临界值。确定适于本矿应用的自然发火预报指标,一般以一氧化碳的相对量和绝对量以及格雷哈姆系数作为自然发火的预报指标。3.及时整理和观测分析结果,并绘制变化曲线,一旦发现某一指标已达到临界值,应迅速作出预报,向调度室及矿长报告结果。
第39条 矿井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熟悉自己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每个季度由矿长组织有关人员对矿井消防火供水系统、灌浆系统、反风系统、防火门、防火墙、沙子器材设置沙子材料库进行一次大检查。
第五章 灭火救灾
第40条 任何人发现井下自燃火灾或自燃预兆均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调度室应立即通知通风部门和救护队迅速可明火情,同时向值班领导和矿长、总工程师汇报。通风区应根据火灾情况迅速采取控制火势的紧急措施,并报请矿长、总工程师同意。
第41条 任何人发现矿井火灾应首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直接灭火。现场区、队、班组长应按照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受害地区和可能受害地区(由于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和可能发生地区等)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一切工具和灭火器材直接灭火。
矿调度室接到火警报告后应立即按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通知有关人员。值班领导人在矿长和矿总工程师沿未到达之前,应立即组织矿山救护队、通 15
风部门和机电部门抢救灾区人员和进行灭火工作。在抢救人员和进行灭火时,必须指定专人检查和监视火灾气体及风流变化,并采取防止人员中毒和防止爆炸的措施。
第42条 一旦发生矿井火灾事故,必须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矿长和总工程师必须立即直到现场组织救灾工作,矿长任总指挥。迅速建立井下救灾基地,由总指挥选派基地指挥。事故矿井的救护队长为总指挥部成员,具体负责指挥救护队行动。上级派赴救灾现场的领导和代表以及其它人员只能起参谋作用,不能直接指挥和干预决策命令。总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1.迅速组织基可能受灾害波及区域内的人员和抢救遇险人员。2.组织侦察火情,正确、果断地制定灭火方案。
3.制定防止灾情扩大、防止瓦斯爆炸和保证救灾人员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4.决策灭火救灾的通风制度。基地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总指挥的指示和命令指挥井下的灭火救灾工作。2.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灭火救灾现场情况,并提出建议。3.根据火情发展变化独立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总指挥。
救护队根据总指挥的命令,按照矿山救护战斗条例的规定,具体参加侦察灭火和救灾工作。
非矿山救护队员只能在一氧化碳不超过0.0024%,沼气不超过2%;气温低于35℃,且无爆炸危险的地点,经总指挥批准,在救护队的才能参加井下灭火救灾工作。
第43条 扑灭电气火灾必须首先切断电源,电源切断前禁止用水灭火。用水灭火时应先灭外围后灭火源。水量不足时禁止向高温火源直接用水灭火。用水灭火时应注意防止发生水煤气爆炸。
第44条 直接灭火时应采取保证井下风流方向的稳定性措施,稳定风流的措施常用的有:
1.在火源的排风侧设水幕(特别是倾斜巷道内必须设水幕),以降低火烟温度和避免形成火风压。水幕区长度一般不小于10m。
2.在低沼气矿井中,在火源进风侧张挂风幛、建筑稳流防火墙、关闭防火门,以 16
减少火灾烟气发生量。3.保证主扇工况的稳定。
4.火源如在角联巷道中,应设法改变其邻近巷道的网路结构,使火灾巷道变为并联巷道。
5.保证火源回风流通畅。
第45条 采用直接挖除火源方法灭火,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火源范围小且能直接到达。
2.可燃物温度已降至70℃以下,且无复燃或引燃其它物质的危险。3.无沼气或火灾气体爆炸危险。4.风流稳定,无一氧化碳等中毒危险。5.需要放炮时,炮孔内温度不超过40℃.6.挖出的炽热物有条件的混以惰性物质,保证运输过程无复燃危险。
第46条 当井下火灾无法直接灭火或直接灭火无效时,必须采取封闭措施灭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封闭范围应尽量缩小。封闭时应采取在火源的”进、回侧同时封闭”。不具备同时封闭条件时,可以采用”先封闭进风侧后封火源回风侧”的封闭顺序,一般不得采用”先回后进”的封闭顺序。封闭有火灾气体和沼气爆炸危险的火区必须采用防爆墙。
在封闭过程中,必须至少每隔10min检查一次进、回风流中的沼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含氧量,判别其爆炸危险性,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风量调节和充注惰气的措施,使火灾气体不具有爆炸性。
无有效防爆措施时必须将全部人员撤至安全地带。
第六章 火区管理
第47条 井下火灾无法直接扑灭而予以封闭的区域,称为火区。每一火区都要按时间顺序以编号,建立火区管理卡片和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由通风部门永久保存。
火区管理卡片应包括:⑴火区基本情况登记;⑵防火墙及其观测记录;⑶灌浆、注砂记录;⑷火区位置示意图。
火区位置关系图以通风系统图为基础绘制,即在通风系统图上标明所有火区的边 17
界、防火墙位置、火源点位置、漏风路线及灌浆系统布置。图上注明火区编号、名称、发火时间。图中还应标明历次发火点的位置和发火时间。
第48条 井下火区必须采用永久防火墙封闭。所有永久防火墙都必须统一编号,按《规程》和通风质量标准的要求加强管理。
第49条 火区封闭后应积极采取措施加速火区熄灭进程。通风部门负责编制火区灭火方案,经矿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灭火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火区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2.火区周围的地质情况和开采情况。
3.灭火方法、灭火工程、劳动组织及安全措施。4.灭火方案图。
第50条 火区火势稳定后可采取缩封措施来解决部分冻结煤量和封闭物质,提高灭火效果。缩封火区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1.必须编制缩封计划,报矿务局总工程师批准。2.缩封工作必须由矿山救护队进行。
3.必须采用锁风方法缩封。锁风时先在防火墙外砌筑一道带小门的锁风墙,它与防火墙之间的距离应保证能贮放砌筑一道 缩封防火墙的材料和工具,且不小于5~6m。锁风墙筑好后方可打开原防火墙,救护队员进入火区砌筑新的缩封墙时,必须保持锁风墙与原防火墙中至少有一道风门关闭。缩封墙砌好要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许拆除锁风墙和原防火墙。
第51条 火区经连续取样分析符合《规程》规定的火区熄灭条件,由矿长或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鉴定确认火区已经熄灭,提出火区注销报告,报局总工程师批准。火区注销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火区基本情况。
2.灭火总结(包括灭火过程、灭火费用和灭火效果等)。3.火区注销依据与鉴定结果。4.附图。
第52条 启封已注销的火区必须编制启封计划和安全措施,报局总工程师批准。启封计划笔安全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1.火区基本情况与灭火、注销情况。
2.火区侦察顺序与防火墙启封顺序。
3.启封时防止人员中毒、防止火区复燃和防止爆炸的通风安全措施。4.附图。
第53条 火区启封必须由救护队进行,必须采用锁风方法启封,发现有复燃现象必须立即停止启封,重新封闭。
救护队员进入火区后应仔细记载火区破坏情况和支护情况。
启封后3天内必须由救护队每班进行检查测定和取样分析成分,确认火区完全熄灭、通风情况正常后方可转入恢复生产工作。
火区启封后应进行启封总结,编写启封报告,其内容应包括: 1.启封经过。
2.火区火源位置及发火原因分析。3.火区破坏情况及火灾后果分析。4.经验与教训。
第54条 在火区附近进行采掘工作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在火区同一煤层、同一水平的相邻区域进行采掘工作,必须留有足够宽度的煤柱隔离火区,并编制专门设计,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2.在火区同一煤层的下部小阶段或下部水平,一般不得进行回采。但当煤层倾角小于35°,且在火区下部留有足够高度的煤柱能有效隔离火区时,必须编制专门设计,报局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回采。在火区下部小阶段掘进时,必须有防止冒透火区的安全措施。
3.在火区下方的邻近煤层中进行回采,必须有措施保证回采后不影响火区灭火工作和火区对回采工作安全没有威胁,并编制专门设计,报局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回采。
第55 条 井田范围内遗留的老火区和小煤窑火区均应予以封闭,按火区加以管理。
第五篇:矿井防灭火措施
矿井综合防灭火安全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215条之规定“生产和在建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故针对本矿实际情况,制定井上下综合防火措施如下,审批后望各单位严格执行。
一、地面防火
1、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
2、不得将炉灰场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风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m以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范围内。
3、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4、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且水池水量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
5、副井井口房应设防火铁门,防火铁门必须严密并易于关闭,打开时不得妨碍运输和人员通行,并每季度维修一次。
6、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7、井上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并应设在井口附近,有轨道直达井口,但不得设在井口房内。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它用。
8、每季度应对井上消防材料库和和其它重要场所的消防器材设置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矿井的所有的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处应有防火措施或制度,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二、井下防火
1、井下必须建立健全消防供水管路系统。消防供水管路可与防尘用水管路共用,但在发生火灾时必须保证消防用水,并在矿井的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投产时同时投入使用。确保送到用水地点时,管中水压不低于0.4MPa,水量不小于0.5m3/min。矿井主要运输巷、采区进回风道、胶带运输巷、上下山、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巷道、煤仓口、溜煤眼口等地点均应设置消防管路。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2、井筒、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与主要运输道、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设备硐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3、在井下和井口房,严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间、休息间。
4、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子。
5、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规定:(1)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
(2)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喷水。上述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灭火器。
(3)在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
(4)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灯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5)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应由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一小时,发现异状,立即处理。(6)煤层中未采用砌碹或喷浆封闭的主要硐室和主要进风巷中,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7、井下使用的煤油、汽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运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煤油、汽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
6、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也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7、井下清洗风动工具时,必须在专用硐室内进行,并必须使用不燃性和无毒性洗涤剂。
8、井下消防材料库应设在每一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或主要运输大巷中,并应装备消防列车。库内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9、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带式输送机和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灭火器材。其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确定。
10、每年应组织井下工作人员参加救灾演习,并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12、每季度应对消防管路系统、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1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井上必须装设防雷电和防短路的保护装置。
14、永久性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井底车场内的其他机电硐室,应砌碹或用其它可靠的方式支护。采区变电所应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硐室必须装有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得妨碍运输。铁门上应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装有铁门时,门内可加设向外开的铁栅栏门,但不得妨碍铁门的开闭。
15、从机电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5m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它不燃性材料支护。硐室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16、采掘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和空间必许能满足设备检修和巷道运输、矿车通过及其它设备安装的要求,并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17、井下电缆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
18、橡套电缆的修补连接(包括绝缘、护套已损坏的橡套电缆的修补),必须采用阻燃材料进行硫化热补或与热补具有同等效能的冷补。
19、采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带式输送机托辊的非金属材料零部件和包胶滚筒的胶料,其阻燃性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应装设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液力耦合器严禁使用可燃性传动介质。20、矿井每年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21、采用防静电、阻燃且已取得煤矿矿用安全标志的风筒、隔爆水槽、隔爆水袋
22、严禁携带明火下井。
23、严禁采用产生火焰的爆炸器材和爆破工艺。
三、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1、严格落实各项防火制度与措施,进一步加强防火队伍,强化防火人员的技术素质。
2、加强通风管理,不断优化矿井通风系统,使通风系统时时保持合理、稳定、安全、可靠,满足防火要求。
3、矿井必须采取综合(包括灌浆、喷注阻化剂、注惰性气体、注胶、均压等)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回采工作面要采取随采随灌的防火措施,对其它容易发火地点,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方法实施防火措施。配备齐全防灭火设备、器材和材料。
4、工作面回采时,合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提高回采率,尽可能的减少丢煤;加快回采速度,防止采空区发生煤炭自然发火现象。
5、在采煤工作面的轨道及皮带顺槽内,每隔10-20米左右及时构筑拦浆防火墙,工作面回采完毕后要在45天内封闭严密。
6、工作面切眼、停采线及两顺槽等区域要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防灭火措施。
7、充分利用束管监测系统与人工取样相结合,作好防火的预测预报工作,定期对井下可能发火地点进行气体成份分析,发现隐患及时进行处理。
8、完善消防供水系统,保证用水地点水压及水量合乎要求,并按规定设齐三通阀门。
9、每年要按规程规定进行一次矿井反风演习和救灾演习。
四、不同地点防火处理方法
1、工作面回采前在上、下顺槽喷洒阻化剂防火。
2、上、下顺槽喷洒MgCl2阻化剂。
3、上、下顺槽顶部高冒处(大于0.5m)、空洞喷洒凝胶或用罗克休等不燃性材料充实。
4、采空区:采空区防火采用黄泥灌浆为主,注胶、注氮、均压通风、堵漏、进、回风隅角构筑全断面拦浆防火墙、进风隅角设全断面挡风帘为辅的综合防火技术,防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
5、断层等地质构造处:断层等地质构造处的煤体破碎,丢煤较多,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应对破碎带及附近进行重点灌浆注胶。
6、停采线防火:工作面停采后,对停采线煤柱喷洒凝胶阻化剂防火;工作面封闭后,对停采线加强灌浆。
7、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回采率,减少采空区丢煤,采完后抓紧工作面的撤除工作,保证45天内封闭。
8、预测预报
(1)利用束管监测装置对CO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进行连续检测。(2)在工作面回风顺槽设CO传感器。
(3)每天在工作面回风隅角取样化验分析气体成分。
(4)专职瓦检员每班对工作面回风隅角和回风流分别检查CO浓度。
9、防火工艺(1)灌浆防火
采用黄泥作浆材,泥水比控制在1:3-4,灌浆站设在主井地面,搅拌机机械制浆,同时在浆液中加入6‰~10‰MgCl2阻化剂。② 灌浆方式:
工作面采用随采随灌方式,灌浆量每生产万吨煤不少于100m3黄泥,在两顺槽密闭后,注满停采线采空区。(2)阻化剂防灭火
采用喷洒或气雾阻化方式,对进回风顺槽、停采线煤壁和采空区喷洒。(3)凝胶防火
采用压注和喷洒两种方式,压注或喷洒于进回风顺槽中,高冒和巷道冒头等地点。(4)注氮防火
①工作面轨道顺槽安装专用注氮管路(φ89mmPE管),每月检查一次管路的气密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采用“动态监测、适时注氮”方法。以工作面回风隅角检测出的CO及C2H4含量为依据,按照我矿煤自燃标志气体指标适时进行注氮。注氮时,利用工作面的进风顺槽(进风隅角)埋设注氮管进行注氮。注氮管路要适时断开,保证注入的氮气进入采空区氧化带。期间,要配合其它防火措施,并加强对采空区气体的检测分析,当隐患消除后可停止注氮。在工作面正常生产时,特别在月推进速度超过100米时,不需进行注氮。
③每月开动制氮机不少于两次,每次开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并取样分析N2浓度。N2浓度不小于97%,确保制氮设备时刻保持完好,N2源稳定可靠,以便在出现灾情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10、布置在煤层中的开拓巷道:必须砌碹或锚喷,碹后的空隙和冒落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实,或用无腐蚀性、无毒性的材料(如凝胶)进行处理。
11、掘进中的煤巷:顶板高冒处要及时充填、喷浆或喷凝胶阻化剂。注意事项:
1、注浆站要保证浆池中浆液浸泡时间并搅拌均匀,浸泡搅拌时间应不低于15分钟,浆液要保证浓度。
2、每次注浆前注浆工要检查管路,发现漏液、闸门失效等问题要及时处理。
3、注浆工要浆前必须明确注浆地点,然后将通往该地点的各级阀门打开,并根据实际情况要浆。
4、工作面溃浆、堵管、爆管、闸阀漏浆时,要首先通知井上停止下浆,并派人关闭上一级阀门,然后进行处理。处理时严禁管口对人,处理不了时,要及时汇报,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研究措施处理。
5、中途堵管时,应先通知井上停止下浆,然后逐级打开卸浆阀,初步判定堵管的大概位置,将堵管附近闸阀打开放浆,此后拆开管路将堵塞物取出
6、井上、井下注浆人员要密切配合,加强联系,严禁工作人员脱岗。井下人员要不停的巡视管路,地面注浆站接到停止注浆的通知后,应立即停止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