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文件印制格式及要求

时间:2019-05-14 01:4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文件印制格式及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文件印制格式及要求》。

第一篇: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文件印制格式及要求

附录H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文件印制格式 纸张和装订纸张大小采用A4幅面(210mm×297mm),插图(表)可适当加大。左侧装订,监测实施细则和监测报告均不可以采用活页装订。2 部分页面格式和内容要求 2.1封面(1)颜色

监测实施细则为乳白色,监测报告为浅草绿色。封面的印制应采用彩色皮纹纸(含附图册及附件、专题报告等)。(2)版式

①封面左上角为监测单位的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号与其他相关的资格证书号,用3号宋体字。②封面上方为文件标题,第1行为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名称,用小2或3号宋体字;第2行为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监测报告),用初号或小初黑体字。③封面下方印制监测单位全称,用2或3号宋体字。

④设计单位名下方印出版日期,用阿拉伯数字,用2或3号宋体字。

⑥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单位可以在封面印制项目编号、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标志等其他内容。2.2 扉页

扉页与封面内容和版式完全一样,只是在监测单位全称上加盖监测单位公章。2.3 监测资格证书页

(1)中上部: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彩色复印件,与装订方向垂直,大小合适。(2)封三下部:

设计单位地址:

设计单位邮编:

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以上应为小3或4号宋体,版面安排以美观为宜。2.4 责任页 批 准: 核 定: 审 查: 校 核: 编 写:

其他工作人员: “审查”、“校核”、“编写”和“其他工作人员”项应附上岗证书编号,没有取得上岗证书的工作人员不能署名。责任页为黑体小3号字,名字可为宋体4号字(也可为黑体4号字)

。版面安排以美观为宜。3 图件制作

各类图件要求尽量用计算机绘制,对于难度确实较大的,可手工绘制。不论采用计算机还是手工绘制,其制图格式、图签、线条类型及粗细等,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所有图件应标注清晰,尽量不使用晒制蓝图。

第二篇:水土保持政府监测技术要求

水土保持政府监测技术要求

监测监督工作要求按水利部《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

[2009]187号)执行。

监测监督工作内容包括:

1、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

(1)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的监测机构的资质、监测合同及企业信息备案等情况。

(2)监督检查监测机构的组织情况及相关人员技术资格情况。

(3)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监测工作情况。是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利部《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及已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开展。重点检查监测机构监测工作中的监测内容和重点、监测方式和手段及监测频率等质量情况。

(4)监督检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等文件的技术质量情况;

2、对建设单位的监测成果进行复核,并开展必要的第三方监测。

(1)监测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及安全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2)监测的重点包括: 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取土(石)场、弃土(渣)场使用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状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

(3)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标准形成第三方监测报告和监测总结报告。

3、监测监督机构在开展项目监测监督前需向市水务局报告监测监督方案;每季度第一个月内向市水务局报告上一季度开展监测监督情况报告;每年第一个月内向市水务局报告上一开展监测监督情况报告;每个项目监测工作完成后一个月内向市水务局报告监测监督总结报告。

4、监测的其他内容。

第三篇:印制电路板DFM设计技术要求

PCB设计标准建议

本文所描述参阅背景为深圳市博敏电子PCB工艺制程、控制能力;所描述之参数为客户PCB设计的建议值;建议PCB设计最好不要超越文件中所描述的最小值,否那么无法加工或带来加工本钱过高的现象。

一、前提要求

1、建议客户提供生产文件采用GERBER

File,防止转换资料时因客户设计不够标准或我司软件版本的因素造成失误,从而诱发品质问题。

2、建议客户在转换Gerber

File

时采用 “Gerber

RS-274X〞、“2:5〞

格式输出,以确保资料精度;有局部客户在输出Gerber

File时采用3:5格式,此方式会造成层与层之间的重合度较差,从而影响PCB的层间精度;

3、倘假设客户有Gerber

File

及PCB资料提供我司生产时,请备注以何种文件为准;

4、倘假设客户提供的Gerber

File为转厂资料,请在邮件中给予说明,防止我司再次对资料重新处理、补偿,从而影响孔径及线宽的控制范围;

二、资料设计要求

工程item

参数要求parameter

requirement

图解〔Illustration〕

或备注〔remark〕

钻孔

机械钻孔

〔图A〕

最小孔径

0.2mm

要求孔径板厚比≥1:6;孔径板厚比越小对孔化质量影响就越大

最大孔径

6.5mm

当孔超出6.5mm时,可以采用扩孔或电铣完成最小槽宽

〔图B〕

金属化槽宽

0.50mm

孔径

槽宽

〔图A〕

〔图B〕

非金属槽宽

0.80mm

激光钻孔

≤0.15mm

除HDI设计方式,一般我司不建议客户孔径<0.2mm

孔位间距

〔图C〕

a、过孔孔位间距≥0.30mm

b、孔铜要求越厚,间距应越大

c、孔间距过小容易产生破孔影响质量

d、不同网络插件孔依据客户平安间距

间距

〔图C〕

〔图D〕

孔到板边

〔图D〕

a、孔边到板边≥0.3mm

b、小于该范围易出现破孔现象

c、除半孔板外

邮票孔

孔径≥0.60mm;间距≥0.30mm

孔径公差

金属化孔

¢0.2

~

0.8:±0.08mm

¢0.81

~

¢1.60:±0.10mm

¢1.61

~

¢5.00:±0.16mm

超上述范围按成型公差

非金属化孔

¢0.2

~

0.8:±0.06mm

¢0.81

~

¢1.60:±0.08mm

¢1.61

~

¢5.00:±0.10mm

超上述范围按成型公差

沉孔

倘假设有需要生产沉孔,务必备注沉孔类别〔圆锥、矩形〕、贯穿层、沉孔深度公差等;我司根据客户要求评审能否生产、控制;

其它考前须知

1、当客户提供的生产资料没有钻孔文件,只有分孔图时,请确保分孔图的正确;如:孔位、孔数、孔径;

2、建议明确孔属性,在软件中定义NPTH及PTH的属性,以便识别;

3、防止重孔的发生,特别小孔中有大孔或者同一孔径重叠之时中心位置不一致的现象;

4、防止槽孔或孔径标注尺寸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5、对于槽孔需要作矩形〔不接收椭圆形槽孔〕,请客户备注明确;在没有特殊要求的前提下我司所生产之槽孔为椭圆形;

6、对于超出上述控制范围或描述不清,我司会采取书面问客的,并要求客户书面回复解决方式;

内层线路

加工铜厚

1/3

oz

~

5oz

芯板厚度

0.1mm

~

2.0mm

隔离PAD

≥0.30mm

指负片效果的电源、地层隔离环宽,请参阅图E

≥0.254mm

≥0.30mm

内层大铜皮

铜铜墙铁壁皮

散热PAD

〔图F〕

开口:≥0.30mm

叶片:≥0.20mm

孔到叶片:≥0.20mm

0.2mm

图F:

图H:

环宽

插件孔

或VIA

图G:

图E:

开口

叶片

孔到叶片

PTH环宽

〔图G〕

hoz:≥0.15mm

1oz:≥0.20mm

2oz:≥0.25mm

3oz:≥0.30mm

4oz:≥0.35mm

5oz:≥0.40mm

VIA环宽

〔图G〕

hoz:≥0.10mm

1oz:≥0.15mm

2oz:≥0.20mm

3oz:≥0.25mm

4oz:≥0.30mm

5oz:≥0.35mm

工程item

参数要求parameter

requirement

图解〔Illustration〕

或备注〔remark〕

注意:局部排插孔因间距较小采用椭圆形焊盘,有些客户会在字符层加线条来防止连锡现象;我司会保证白字线条的线宽为0.2mm,此时因间距小会出现有局部上PAD现象,望客户能接收;倘假设减小白字线宽后因线条太小不能到达阻锡的效果;

其次可以允许我司通过减小两边焊环,保证上下两端的焊环充够的情况下来满足!

请参阅图H!

线

宽线

hoz:≥0.100mm

1oz:≥0.150mm

2oz:≥0.254mm

3oz:≥0.304mm

4oz:≥0.355mm

5oz:≥0.406mm

a、建议客户线宽与线距应是等值;或者线距>线条;

b、在设计之时应考虑PCB制造企业需要对线路给予适当补偿,以确保线宽在公差控制范围;反之线宽会超出公差范围;高频板要特别注意滤波线的线距;

NPTH到铜

NPTH到线

孔径¢0.2

~

¢1.6mm:≥0.20mm

孔径¢1.61

~

¢3.20mm:≥0.30mm

孔径>¢3.21:≥0.50mm

Pad到

线

〔图I〕

hoz:≥0.15mm

1oz:≥0.20mm

2oz:≥0.25mm

3oz:≥0.30mm

4oz:≥0.35mm

5oz:≥0.40mm

图I:

Pad到线

Pad到Pad

图J:

Pad到pad

〔图J〕

hoz:≥0.20mm

1oz:≥0.25mm

2oz:≥0.30mm

3oz:≥0.35mm

4oz:≥0.40mm

5oz:≥0.45mm

Pad到铜

〔图K〕

hoz:≥0.15mm

1oz:≥0.20mm

2oz:≥0.25mm

3oz:≥0.30mm

4oz:≥0.30mm

5oz:≥0.35mm

孔到线

图L:

Pad到铜

图K:

线

〔图L〕

四层

≥0.2mm

六层以上

≥0.25mm

注解内容

a、Pad到线、Pad到Pad、Pad到铜主要在埋盲孔及HDI的PCB要特别关注;

b、孔到线太小,直接影响孔径、线路的补偿,倘假设为证孔、线路的公差,在生产时容易因间距过小造成微短等现象;

外层线路

加工铜厚

H

oz

~

5oz

PTH环宽

〔图G〕

hoz:≥0.15mm

1oz:≥0.20mm

2oz:≥0.25mm

3oz:≥0.30mm

4oz:≥0.35mm

5oz:≥0.40mm

a、倘假设为金板工艺,可以缩小0.02mm;

b、铜厚>2oz,我司不建议做镀金工艺,因存在侧蚀现象严重;

VIA环宽

〔图G〕

hoz:≥0.127mm

1oz:≥0.15mm

2oz:≥0.177mm

3oz:≥0.20mm

4oz:≥0.250mm

5oz:≥0.30mm

a、倘假设为金板工艺,可以缩小0.02mm;

b、铜厚>2oz,我司不建议做镀金工艺,因存在侧蚀现象严重;

线

宽线

hoz:≥0.127mm

1oz:≥0.177mm

2oz:≥0.254mm

3oz:≥0.304mm

4oz:≥0.355mm

5oz:≥0.406mm

a、倘假设为金板工艺,最小线宽/线距为0.1mm;

b、铜厚>2oz,我司不建议做镀金工艺,因存在侧蚀现象严重;

NPTH到铜

NPTH到线

孔径¢0.2

~

¢1.6mm:≥0.20mm

孔径¢1.61

~

¢3.20mm:≥0.30mm

孔径>¢3.21:≥0.50mm

Pad到

线

〔图I〕

hoz:≥0.15mm

1oz:≥0.20mm

2oz:≥0.25mm

3oz:≥0.30mm

4oz:≥0.35mm

5oz:≥0.40mm

a、倘假设为金板工艺,可以缩小0.0254mm;

b、铜厚>2oz,我司不建议做镀金工艺,因存在侧蚀现象严重;

Pad到pad

〔图J〕

hoz:≥0.20mm

1oz:≥0.25mm

2oz:≥0.30mm

3oz:≥0.35mm

4oz:≥0.40mm

5oz:≥0.45mm

a、倘假设为金板工艺,可以缩小0.0254mm;

b、铜厚>2oz,我司不建议做镀金工艺,因存在侧蚀现象严重;

工程item

参数要求parameter

requirement

图解〔Illustration〕

或备注〔remark〕

Pad到铜

〔图K〕

hoz:≥0.20mm

1oz:≥0.25mm

2oz:≥0.25mm

3oz:≥0.30mm

4oz:≥0.35mm

5oz:≥0.35mm

a、倘假设为金板工艺,可以缩小0.0254mm;

b、铜厚>2oz,我司不建议做镀金工艺,因存在侧蚀现象严重;

c、建议大铜皮灌铜时Pad到铜尽量加大,防止我司内掏铜皮过多影响客户电性能;

线

〔图L〕

四层

≥0.2mm

六层以上

≥0.25mm

网格要求

线宽线距≥0.25

当网格线宽及线距过小时,我司建议客户采用大铜皮方式;或者重新铺网格;

蚀刻铜字

〔图N〕

字宽:Hoz:≥0.2mm

1oz:≥0.25mm

当铜厚≥2oz时,我司不建议客户蚀刻铜字;

字高:Hoz:≥0.8mm

1oz:≥0.95mm

阻焊

防焊开窗

0.05mm

~

0.10mm

〔单边开窗〕

绿

〔图M〕

a、为保证绿油桥,建议设计时IC间距≥0.2mm;

b、当0.15<IC间距<0.2mm需要做绿油桥,请客户明确要求;

c、当IC间距<0.15mm及绑定IC我司不作绿油桥,即开通窗;

IC间距

图M:

考前须知

1、建议客户阻焊层需要加钢网层内容时,请明确备注;无特别要求我司按正常防焊处理;

2、在Protel设计的通用层,建议客户能明确,防止我司漏加或加放层次出错;

3、当SMD器件的引脚有与大面积铜箔连接时,建议进行热隔处理,并且注意阻焊开窗的大小,防止出现一大一小的PAD;

宽度

H

字符

字符高度

≥0.75mm

图N:

高度

字符宽度

≥0.15mm;包括字符框及极性标识等;

考前须知

a、当字符高度及宽度小于上述要求时,倘假设字符个数不多,由我司协助加大处理;倘假设字符个数太多,建议客户重新修改;

b、客户LOGO及料号小于上述要求时,建议能加大处理,或许由我司变更后发客户确认;

c、涉及板边字符,除客户有特殊说明移置位置,否那么我司一律删除;

d、涉及字反,能发现由我司修正,对于漏发现未修正的,我司不承当该品质问题;

e、因考虑字符上PAD或入槽孔,我司会适当移动字符,一般在0.15mm范围内,倘假设超出上述范围,我司会书面反应客户进行确认;

f、当字符密度大时,器件位号在上PAD现象,建议客户接收印框不印字;

蓝胶

蓝胶封孔

≤2.5mm

超出该范围时建议客户接收只覆盖孔环,不塞满孔内;

考前须知

建议客户能明晰备注蓝胶覆盖层次;

拼板、成型要求

拼板要求

a、当客户有提供相关拼板方式时,我司严格按客户要求拼板;倘假设有疑问,我司会用书面方式反应;

b、当客户提供的拼板方式内没有标识定位孔、MARK点时,我司将按公司要求增加定位孔及MARK点,建议客户能接收;

c、当客户提供的拼板方式内定位孔、MARK大小、点位置标识不明时,我司会书面反应建议客户提供,或按我司要求;

d、当客户建议我司拼板时,我司均采用公司要求进行拼板,并增加MARK点及定位孔;

成型方式

电铣、冲板、V-cut

成型公差

电铣:+/-0.1

~

0.15mm

冲板:+/-0.15

~

0.2mm

V-cut深度、偏移度:+/-0.1mm

三、制程能力

四、Protel设计注意

1、层的定义

1.1、层的概念

1.1.1、单面板以顶层〔Top

layer〕画线路层〔Signal

layer〕,那么表示该层线路为正视面。

1.1.2、单面板以底层〔bottom

layer〕画线路层〔Signal

layer〕,那么表示该层线路为透视面。

我司建议尽量以1.2方式来设计单面板。

1.1.3、双面板我司默认以顶层〔即Top

layer〕为正视面,topoverlay丝印层字符为正。

1.2、多层板层叠顺序:

1.2.1、在protel99/99SE及以上版本以layer

stack

manager为准〔如下列图〕。

1.2.2、在protel98以下版本需提供层叠标识。因protel98无层管理器,如当同时使用负性电地层〔Plane1〕和正性〔Mid

layer1〕信号层时,无法区分内层的叠层顺序。

2、孔和槽的表达

2.1、金属化孔与非金属化孔的表达:

一般没有作任何说明的通层〔Multilayer〕焊盘孔,都将做孔金属化,如果不要做孔金属化请在该孔Pad属性菜单中的advance子菜单下的Plated后面的选项√去掉或用箭头和文字标注在Mech1层上对于板内的异形孔、方槽、方孔等如果边缘有铜箔包围,请注明是否孔金属化常规下孔和焊盘一样大或无焊盘的且又无电气性能的孔视为非金属化孔。

2.2、元件脚是正方形时如何设置孔尺寸:

一般正方形插脚的边长小于3mm时,可以用圆孔装配,孔径应设为稍大于〔考虑动配合〕正方形的对角线值,千万不要大意设为边长值,否那么无法装配对较大的方形脚应在Mech1绘出方孔的轮廓线

2.3、焊盘上开长孔的表达方式:

应该将焊盘钻孔孔径设为长孔的宽度,并在Mech1层上画出长孔的轮廓,注意两头是圆弧,考虑好安装尺寸。

2.4、孔径的合并和不合并

2.4.1、过孔(Via

hole)的孔径不能设置和插件孔〔Pth

hole〕孔径一样大、要以一定的差值区分开来。防止两者混淆后给PCB厂处理带来困难。

2.4.2、相差不大的过孔孔径或插件孔孔径尽量合并为一种孔径,减少总的加工刀具使用种类。

3、焊盘及焊环

3.1、单面焊盘;不要用填充块〔Fill〕来充当外表贴装元件的焊盘,应该用单面焊盘〔Pad〕,通常情况下单面焊盘是不钻孔,所以应将孔径设置为0.3.2、过孔与焊盘;过孔〔Via〕不要用焊盘(Pad)代替,反之亦然。同时测试点〔Test

Point〕要以焊盘〔Pad〕来设计,而不要以Via来设计。

4、钻孔孔径的设置与焊盘最小值的关系:

一般布线的前期放置元件时就应考虑元件脚径、焊盘直径、过孔孔径及过孔盘径,以免布完线再修改带来的不便如果将元件的焊盘成品孔直径设定为X

mil,那么焊盘直径应设定为≥X+18mil过孔设置类似焊盘:一般过孔孔径≥0.2mm,过孔盘设为≥X+8mil;其它具体参数见上页资料设计要求.5、阻焊绿油要求:

5.1、但凡按标准设计,元件的焊接点用焊盘来表示,这些焊盘〔包括过孔〕均会自动不上阻焊,但是假设用填充块当表贴焊盘或用线段当金手指插头,而又不作特别处理,阻焊油将掩盖这些焊盘和金手指,容易造成误解性错误〔建议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

5.2、电路板上除焊盘外,如果需要某些区域不上阻焊油墨〔即特殊阻焊〕,应该在相应的图层上〔顶层的画在Top

Solder

Mark层,底层的那么画在Bottom

Solder

Mask

层上〕用实心图形来表达不要上阻焊油墨的区域比方要在Top层一大铜面上露出一个矩形区域上铅锡,可以直接在Top

Solder

Mask层上画出这个实心矩形,而无须编辑一个单面焊盘来表达不上阻焊油墨。

5.3、对于过孔焊盘要覆盖绿油的设计:将过孔焊盘〔Via〕属性中Advance子菜单中的tenting

打勾即可。

5.4、对于有BGA的板,BGA封装范围内外层的过孔焊盘都必须须盖绿油并将过孔内填实油墨;为此BGA封装范围内过孔焊盘不能设计有开窗〔不上绿油〕,否那么无法保证过孔内塞油墨效果。〔除非设计是盘中孔〕。

6、文字要求:

6.1、字符字体尽量不要用default字体、改用Scans

serif字体会显得比拟美观、紧凑;同时还可以防止

Default字体转化漏‘I’上面的点。

6.2、字符标注等应尽量防止上焊盘,尤其是外表贴装元件的焊盘和在Bottem层上的焊盘,更不应印有字符和标注。如果实在空间太小放不了字符而需放在焊盘上的,又无特殊声明是否保存字符,我们在做板时将切除Bottem层上任何上焊盘的字符局部〔不是整个字符切除〕和切除TOP层上表贴元件焊盘上的字符局部,以保证焊接的可靠性。大铜皮上印字符的,先喷锡后印字符,字符不作切削。板外字符一律做删除处理。

7、外形的表达方式:

外形加工图应该在Mech1层绘制,如板内有异形孔、方槽、方孔等也画在Mech1层上,最好在槽内写上CUT字样及尺寸,在绘制方孔、方槽等的轮廓线时要考虑加工转折点及端点的圆弧,因为用数控铣床加工,铣刀的直径一般为φ1.6mm,最小不小于φ0.8mm如果不用1/4圆弧来表示转折点及端点圆角,应该在Mech1层上用箭头加以标注,同时请标注最终外形的公差范围

8、其它

8.1、内层负片电地层:

注意负性内层的散热pad的开口通路是否因参数设置过大而物理上不导通。

8.2、当多块不同的板绘在一个文件中,并希望分割交货请在Mech1层为每块板画一个边框,板间留1.6mm的间距;同时注意字符层上的元件位号是否因发生重号而被软件自动添加识别符号导致字符上焊盘。

五、Pads2005设计注意

1、各层的图素严格按要求放置

1.1、Routing层放上去的Text、Line会被用铜腐蚀出来,注意信号线不能用Line来画,Text是否会造成短路。

1.2、线路层走线或铜箔要露铜的必须将露铜图形画在对应的Solder

Mask

Top/Bottom。

1.3、字符层上的绝缘丝引白油必须用Copper画在对应的Silkscreen

Top/Bottom。

1.4、要做槽的地方必须在Drill

Drawing〔24层〕用line〔二维线〕来画设计,而不要打槽的机构图不要放到24层,以免造成错误开槽。

2、字符层上的字体尽量不要为了美观采用艺术字体,这样可能会使PCB厂因为字体不兼容在转Gerber文件时

漏掉字符;同时增加PCB厂制前修改困难。

六、AutoCAD设计注意

1、建议PCB资料的层次要明确,且与“图层特性管理器〞的定义一致;

2、当资料中有NPTH及PTH时,建议分层标注或给予明晰的说明;

3、建议在线路层标识图纸为正视图还是透视图,以便我司工程判别是否需要进行镜像;

第四篇:水土保持监测研究进展

水土保监测研究进展

摘要:在总结评价近几年来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难点和不足,包括合理的监测频率难以确定,水土流失动力因子监测不深入和高新技术引入及应用不足;展望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发展趋势,为实际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

监测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各类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现象日益突出,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监测工作,已成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相比于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过程而言,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具有突发性、强度高、危害大等特点,因此,在2002年发布实施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独列出,并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技术、方法做出了原则规定。因此,进一步研究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与方法,对指导实际工作,丰富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搜集我国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的进展,指出现有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并分析未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指导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1.开发建设项目整体状况

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开展的开发建设项目调查统计,以“十五”期间建设项目为例说明,“十五”期间,我国共有开发建设项目76810个,占地面积达55218万hm2。

1.1 行业分布特点

在各类开发建设项目中,城镇建设项目数量最多,达24727个,占总数的32%;其次是交通铁路行业,尤其是公路工程项目,总数为13229个,占总的17%;水利水电类项目和采矿类项目分别占12%和10%。以上4类建设项目共占开发建设项目总数的71%,其他行业建设项目数量较少,均在10%以下。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排前3位的依次为:农林开发工程、公路工程和城镇建设项目,这3类项目占总占地面积的80%。

1.2 时空分布特点 2001—2005的5年间,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数量依次为10681、14298、17742、18356和15723个,数量上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空间地域分布上,开发建设项目多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占总数量的39%,中部10省份占32%,东部6省市占18%,东北3省占11%。这与我国相继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

与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相比,开发建设项目的人为水土流失表现出以下明显的特点:

1)水土流失发生时空的不均衡性。水土流失强度首先表现在建设区域内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上,土石方挖填量大、地形地貌复杂、降雨集中的区域或者部位,水土流失强度大;扰动程度小、土石方挖填量小、地势平坦、降雨量小的地方,水土流失强度一般较小,新增土壤流失量一般不大。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土石方施工阶段内,水土流失强度高,其他时期水土流失强度低;工程建设雨季施工期内水土流失强度大,干季施工水土流失强度小(但相应地风蚀程度会有所增加)。

2)水土流失的突发性与高危害性。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一般在原地貌上年复一年地发生,其强度一般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建设项目则不然,遭遇到暴雨、大风等外动力条件的时候,水土流失强度比原状态下成倍、成百倍,甚至成千倍地增加,突发性明显,故其危害性也大。

3)水土流失程度与工程施工组织存在密切关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除了受地形、地貌、降雨、地表物质组成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工程施工组织存在紧密的关系。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工艺、施工时序安排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

3.近几年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的发展

水土保持监测是定量调查与评价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的重要基础工作,其监测评价结果可为制定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合理安排各项治理措施、有效分配有限的治理资金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按照空间尺度的不同,水土保持监测类型可分为区域监测、中小流域监测和小区监测3类,其中,小区监测技术的发展历史最长,技术方法也最为成熟,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GIS、RS、GPS为主的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得到大量应用,推动了区域和中小流域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相关模型与RS、GIS的结合,已可以实现对区域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快速、定位、定量监测与评价。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包括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水土流失背景状况监测、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和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监测5个方面。其中,第1、2、3、5这4个方面的监测内容同常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相同,可采取同样的监测技术与方法,而对于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常规的技术方法显然无法较为准确地掌握建设区域建设期内的实际水土流失情况,因此,不能采取常规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与方法。国内外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侵蚀问题的关注也比较早,但多偏重于对建设场地,尤其是矿山开采等场地的土壤侵蚀控制技术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对其侵蚀量的定量监测技术研究则很少。近几年,相关研究者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人员从开发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机制与特点、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实践等方面,对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的监测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1人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针对城镇开发建设项目中弃土弃渣随意倾倒,由此产生的危害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孙虎等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城镇人为弃土的流失规律进行了研究。他们将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建设中的人为弃土堆积归类为新生斜坡型、陡坡增长型、新生台地型和洼地迭加型等4类人为堆积微地貌。采取人工降雨实验的方法,对各种类型的人工微地貌水土流失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短历时、高强度降雨条件下,人为弃土斜坡土壤侵蚀量是裸露撂荒坡的10176~12123倍,坡面细沟侵蚀量所占比重较大,其侵蚀产沙与阵雨产流历时具有幂函数或对数函数关系。张丽萍等对工程建设增加坡面系统的潜在侵蚀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工程建设破坏了原坡面系统,由此增加的潜在侵蚀能力不可忽视。我国一些学者对线型建设项目,尤其是铁路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奚成刚等采取模拟降雨方法,对铁路路堑边坡的产流产沙进行了研究,认为:铁路路堑边坡产流过程为超渗产流,水分入渗特征受坡面土质影响大,呈指数或者对数函数变化;产流随时间服从二次函数变化;坡面产沙其含沙率的变化存在增长—减少—稳定的过程,含沙量与单位产沙量随着时间呈三次函数变化;含沙率主要受坡面土壤特性的影响,与单位时间的径流量无关。许兆义等对铁路路基在退水阶段产沙产流对小流域径流和产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铁路建设阻断了小流域正常的排水通路,使得小流域中的径流发生转向,其退水曲线发生变化;铁路路堤通过区域,即使在降雨结束以后,仍然是产沙的主要地区,路基的渗流将引起次水土流失,为铁路路基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杨成永等采取人工降雨和天然降雨实测方法,对秦沈铁路专线路基边坡的水土流失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路基边坡主要侵蚀形式是沟蚀,沟蚀量比面蚀量大得多,而降雨量与路堤顶面宽度则是两个主要的侵蚀影响因子。孙飞云等通过对北同蒲增建二线改造工程的实例监测研究发现,由于砂浆脱落和片石开裂等原因导致铁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失稳现象是增加产沙量的又一途径。

史东梅在对重庆市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高速公路工程进行了实地调查、量测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人为加速侵蚀环境及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将侵蚀环境分为侵蚀动力系统、侵蚀对象和侵蚀地貌单元3个子系统。水土流失空间上呈离散型点、线状分布,时间上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具有高度同一性;原地面角、边坡角、自然安息角是以挖损地形和堆垫地貌为主的人工边坡系统水土流失的关键控制因素;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沿线环境敏感区的类别与特点,提出要加强公路沿线不良地质结构地段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对其他类型的开发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规律进行的研究较少。

3.2实用监测技术与方法

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提出了小区观测、控制站观测、简易坡面量测法、调查监测法、遥感监测法等几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与方法。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貌变化迅速,有时无法布设小区观测设施,布设控制站又缺少实际的地形条件,而遥感监测方法不仅技术条件需求高,而且分辨率适合的遥感图像价格也很昂贵,故在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是调查监测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近几年,在监测技术规程基础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者于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实用的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与方法,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起到了发展、充实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指导实际工作。

3.2.1巡查监测法 张卫等基于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的施工与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线路巡查、实地量测的方法,称为巡查监测法。巡查监测法要求从工程奠基开始,首先测定监测范围内的侵蚀背景值,以后随着工程的进展,采取一定的频率进行动态监测,该方法的关键是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野外巡查记录表格。表格记录内容要能分析出建设期内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变化动态,因此需要表格中各监测指标项目齐全、逻辑合理、容易填写操作。同时,该方法的应用仍需要配合一定的地面定位监测技术的支持。巡查监测法多为公路、堤防、铁路等为主的线型开发建设项目监测所采用,需要进一步规范调查表格。表格设计要求既能考虑到建设项目的共同特点,又能做到兼顾不同项目的个性特点。

3.2.2地表扰动类型监测法

郭新波等在东深供水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地表扰动类型的概念,并将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类型分为有危害扰动和无危害扰动2类,采取一点多方法比较和多点监测综合方法确定各类型的单雨次、单月、每季和年均侵蚀强度,再根据GPS等工具测量的各扰动类型的面积和范围,实现对工程建设防治责任内的水土流失的估算。该方法颇具新意,最主要的是该监测方法解决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人为地貌变化迅速,使得定位监测手段无法布设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变成了:一是合理划分扰动类型,二是科学地确定各类型在各种降雨条件下大致的侵蚀强度,而微地貌变化的形态与范围和区域降雨资料则是比较容易测定和得到的。该法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式,观测、采集各种地表扰动类型下的侵蚀强度,用以估算建设区内的水土流失量,故在推广应用中,还应该考虑不同地区土壤或者地表裸露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域降雨雨型的不同等因素,综合比选或者采取实际的观测资料确定侵蚀强度,从而才能做到比较准确地估算水土流失量。

3.2.3测钎法

侯琳等针对公路建设工程路基边坡水土流失监测,提出了测钎法。测钎法原理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的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监测中的钢钎法原理相同,同坡面标桩法测定水土流失量原理与方法亦相同,只是采取的材料不同而已。此法较为实用,但主要指对坡面面蚀量的测算,对沟蚀量测算不准确。采取该方法进行观测时,一要考虑人工坡面的自然沉降,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因为新生堆土体均存在沉降的问题;二是必须同时采取其他方法量测坡面沟蚀量,因为根据已有研究人工堆垫地貌的侵蚀形态中,浅沟侵蚀占主导地位,面蚀量相比而言则较小。

3.2.4侵蚀沟体积量测法

侵蚀沟体积量测法虽然未写进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里,但却是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最多的方法之一。因为开发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的重点为各种人工堆填微地貌和开挖边坡等,在这些部位,侵蚀产沙以沟蚀量为主,面蚀量为辅,因为降水在极为松散的物质条件下,下渗速度快,土壤水分很快饱和而形成产流,浅沟侵蚀形态快速形成。为了量测坡面的沟蚀量,以侵蚀沟体积量测法为主,坡面沟蚀量量测方法被提出,此法是采取在坡面上、中、下几个典型位置处布设一定数量的断面,详细量测各断面的侵蚀沟的沟深、沟宽和条数等,以综合计算坡面的浅沟侵蚀量。侵蚀体积回填法本质上也属于此种方法的延伸,但测量值较此法更为精确。

3.3 新技术应用的探索

虽然以3S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中,除了GPS技术应用较为普遍,其他技术应用仍然较少。一方面有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限制问题,同时也存在诸如费用、建设项目区域范围小等条件的约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在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做了有益的探索。该站利用遥感技术,以1987年、1997年TM影像和2004年SPOT5卫星影像,完成“神府东胜矿区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分析了监测区各年代的植被覆盖度、侵蚀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动态变化情况。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和四川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测距、测坡设备(激光测距仪),解决了实际监测过程中测距、测坡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该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缺少对设备测量误差的检验与纠正。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难点与不足 4.1 合理的监测频率难以确定

按照水土流失观测原理,必须针对每一次降水过程开展观测,但对现阶段而言,建设项目的监测尚难以做到以上要求,因此无论是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还是具体开展工作时,一般要对监测实施方案中提出一个初步的监测频率,以满足工作需要。然而,针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快速变化的人为堆垫地貌状态,选择什么样的监测频率是合理的,怎样作到用最少的监测成本达到监测成果所需要的精度,这可能是从事监测工作最为困扰的问题之一,因为水土保持监测不同于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可随时驻在建设工地。从许多大型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实例来看,有的监测频率可能远未有达到监测数据精度要求的频率,但究竟增加到多大的频率合理,则是监测技术上的一个难点。

4.2 水土流失动力因子监测不深入

尽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有其自身的特点,但降雨、径流、风力等自然因素作为其动力因子却是普遍的规律。然而,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对侵蚀动力因子的监测则显得不够深入。如在现有的监测指标中,反映降雨侵蚀动力的因子多以日雨量、月雨量、年雨量和水文气象统计的时段雨强(如24h最大雨量、最大次雨量等)出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侵蚀动力对所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的定量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水土流失量同降雨动力的关系与降雨侵蚀力(风蚀动力不包括在内)这个指标更为密切。也就是说,同样的雨量,由于其降雨雨型的不同,会造成降雨原动力的大小相差很大,而这种降雨侵蚀动力的不同又会反过来导致发生的水土流失量明显不同,如地表扰动类型监测法的应用过程中,同一扰动地貌类型,在不同地区,即使是相同的降雨量、相同的地表物质,采取的侵蚀强度指标也应该会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过程中可适当地引用我国各地相关的侵蚀动力因子(如降雨侵蚀力)研究成果,深入细致地分析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成因。

4.3高新技术引入及应用不足

与自然水土流失监测在各个尺度上监测技术方法相比,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发展历程较短,且目前更多地是靠行政监督在促进监测工作的开展,因此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较弱。今后应该注重GIS、RS等技术的适当引进与应用,提高监测工作效率与技术水平;建立各个层次上的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控制网络、基本数据库等,做到新建项目能及时开展监测,扩大监测覆盖面。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展望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建设过程中人为水土流失产生的面积、流失量及其产生的危害,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科学设计提供技术基础,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检查落实、监督检查提供技术依据;因此,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与方法应该向简易、实用、快速、准确4个方面发展。除规范规程中已有的技术与方法和文中介绍的以上方法外,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和有关科学研究单位应该重视加强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的监测,加大对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的研究与攻关。

第五篇: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生产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内容。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附开发建设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图。

2、项目区自然、经济和生态环境概况

1)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址、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等。

地形地貌主要介绍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区、地形地势、沟壑、地震情况,以及代表性地形的特坡度、坡长、坡形(凹形、凸形、直线型、阶段性等)。

地质(工程地质概况)主要包括岩性以及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地震烈度等。

气候气象介绍项目区所属气候类型区及其特点,以及降水、温度、风力、日照、蒸发以及灾害性气候等。着重介绍设置在项目区内、或距离项目区最近、或与项目区相近的气象站多年主要气象参数统计特征值(应列表说明)。

水文介绍项目区所属水系(应从所属的7大流域内或内陆河直至最低一级支流),最低一级河流的基本技术参数(如流经项目区或相关行政区的长度、面积以及径流、泥沙)等,以及主要提(取)水品、排(泻)水口的位置及其相关的技术参数。植物介绍项目区所属植物类型区,以及主要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主要林草种类的名称、生长状况、总体覆盖(或郁闭度)等。

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介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以及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质地和土壤层厚度等。地面组成物质应从项目区总体上和水土保防止责任范围各个分区两个层面上介绍。

(从项目总体上,应根据地面组成物质中土、石、沙三者所占地面积的比例,说明石质、土质或土石质(划分标准见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的附录A)。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的分区层面上,应分别说明土壤、裸岩、明沙的面积状况。

(土壤介绍,应按照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分区说明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范围、面积、土层厚度、质地,或进一步按照各个分区的坡沟位置说明相关参数。

2)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生态环境概况主要介绍项目区绿化情况,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

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性质和利用类型)、防治目标、措施布局、主要工程量和实施进度安排等。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示意图 二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监测目标与任务

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的监测的目标和任务。由于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主体工程建设阶段不同、所处水土流失类型区和水土保持“三区”不同、所属行政区等不同,不同的开发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治理要求。因此,监测目标和任务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2、监测范围及分区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确定监测范围及其分区。

3、监测重点及监测布局

根据确定的监测范围及其分区,分析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提出监测点布局。

监测点可以根据监测目的、指标的不同、分为观测样点和调查样点。观测样点要有设施设备的配置设计,调查样点要求设立标志,根据监测指标采用相应的监测仪器或设备进行量测以获取数据。

不同类别开发建设项目监测重点监测区域主要为: 矿业开采工程:露天采矿的排土(石)场和铁路,以及专用线铁路和公路,集中排水区下游。交通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破坏面和土石料临时转运场,集中排水区下游和施工道路。

电力工程:电厂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临时堆土场、施工道路和火力发电厂运行初期贮灰场。

冶炼工程: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和运行期添加料场、尾矿(渣)场,施工和生产道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面、排水泄洪区下游、施工期临时堆土(渣)场。

建筑及城镇建设:施工中的地面开挖、弃土(渣)和土(石)料的临时堆放地。其他工程:施工或运行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和工作面。

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

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确定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一般情况,监测时段包括开工之前、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期(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

根据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施工工艺特点,分析确定项目开工之前、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期(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主要监测内容。(1)开工之前

主要对监测范围的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与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项目建设前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背景状况。

主要采用现场观测、测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监测,范围涉及项目的全部防止责任区。(2)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期间

主要是对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监测,包括工程扰动土地面积、降水、大风、水土流失(类型、形式、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以及水土流失灾害等,监测评估项目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动态。

主要采用现场巡视监测、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随时对施工组织和工艺提供建议,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3)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

主要是对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益等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护坡工程、植被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等措施的数量、质量。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工程项目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止目标。2 监测指标与控制节点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结合个监测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每项监测内容的具体监测指标。

针对每个监测指标,分析确定监测的方法、频次、必须的设施设备和数据记录格式。对于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同时确定监测指标数据记录表、观测数据精度和数据分析方法等。列表说明每个监测点的监测设施设备配置。对于设施复杂、需要安放设备的监测点,应进行设计,说明设施的规格尺寸、结构、施工布设要求,明确设备的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及操作、维护程序。四预期成果及形式

1、数据记录

对数据记录成册。如果数据较多,又不能在监测报告中全部列出时,可以单独成册,作为报告的附件。

对于水土流失危害,应附专项调查报告。

2、重点监测图

重要弃土(渣)场要提供千分之一地形图

3、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包括《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监测季度报告表,工程建设期间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报送,同时提供大型或重要位置弃土(渣)场的照片等影像资料;因降雨、大风或人为原因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及危害事件,于事件发生后1周内报告有关情况。

监测总结报告,包括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土壤流失量分析,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结论等章节。

4、附件

1)附图

图件包括项目区地理位置图、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图、监测点布设图、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监测设施典型设计图。

2)附件

包括检测技术服务合同和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函。五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1、监测人员组成

明确主持和参加监测的人员及其职称、专业和分工。

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分析提出野外观测、图像图形编制、数据整(汇)编、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工作制度,包括数据等级与审查、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档管理和成果审核等。

下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文件印制格式及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文件印制格式及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土保持监测部分总结

    我国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水土流失点:水土流失面积广、分布广、危害重、治理难。 按照侵蚀强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 水......

    水土保持监测六项制度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职责和任务 1、接收监测分站发送的各种信息、指示、治理对策和方案; 2、收集站点所在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侵蚀强度和面积、社经等资料; 3、上述各类信息......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结c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结 2006年,我省监测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良好,生态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思路

    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思路 摘要:水土保持检测是对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等环境变化的监测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土保持检测的目的、重要意义、检测原则、检测内容以及其存在的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 一、编写提纲 前言 任务来源情况(包括合同签订),组织领导,监测计划确定,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监测布点、现场监测),监督管理(监测资料的检查核定),监测结果分析,监......

    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分析

    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分析 北京方大天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6.10.10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工作。通过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提纲细化) 根据水利部文件:水保[2009]187号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细化)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生产建设项目概况 项......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日期:2005-06-17 发布单位: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 第12号 现发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 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