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协)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报告
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打造文化旅游名县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打造文化旅游名县,内容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当前,国家和省市对旅游业发展非常重视。国家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省上进一步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市上也提出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支持力度都非常大。就我县而言,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既有资源的优势,也有政策的机遇,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可以说,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黄金期”。
从旅游资源看,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雪山冰川、森林湿地、沙漠戈壁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汉明长城、鸳鸯池、唐塔、钟鼓楼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物古迹;不仅有圣容寺、云庄寺等佛教文化圣地,还有丝绸之路文化、红色文化及引起专家学者深入探究的骊靬文化。在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中确定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我县8个主类全部具备,亚类有22个、占71%,基本类型有47个、占30%。这些旅游资源,绝大部分还处于原生状态,具有神秘性、新奇感和吸引力,特别是以骊靬文化探秘、丝绸之路旅行、历史古迹探幽为代表的特色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基础条件看,旅游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兰新铁路、312国道穿境而过,金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金昌机场投入使用,金武高速公路和金阿铁路通车,全县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油路。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全县现有旅行社2家,二星级饭店2家,2A级旅游景区1处,“农家乐”数量达到212家,设施完善、风格独特。
从政策机遇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旅游业发展都有含金量很高的支持政策。“十二五”期间,省、市财政每年用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分别达1亿元、1000万元之多。与省公航旅集团的合作,将扩大融资平台,推动项目建设,通过骊靬古城、骊靬影视城、万祥美食城的建设,将进一步带动全县乃至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从产业规模看,“十一五”时期,永昌县旅游业平稳发展,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持续增长。据统计,2008年接待游客17.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34万元;2009年接待游客1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56.3万元;2010年接待游客24.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77万元;2011年接待游客39.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951.4万元。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性 旅游发展规划是实现旅游业“六大”要素开发建设、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目前我县还没有统一的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之中),这样势必在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导性和科学性。造成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既浪费了资金又破坏了景区(点)整体形象,甚至造成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宣传不广泛,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
在整合市内旅游资源,推介旅游精品线路,进行整体联动,宣传促销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真研究。“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宣传机制在我市还未形成,造成在宣传促销上资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单一,覆盖面不广,市场开拓缓慢。
(三)产业规模小,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近年来,全国各主要景区纷纷抢抓机遇,全面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千方百计吸引客源,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尽管我县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但与省内外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旅游产业总量较小,质量不高,还有不少的差距,部分经济指标差距还在扩大。
(四)发展不平衡,旅游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我县景区游览占的比重较大;住宿业、餐饮业、旅游商品、娱乐休闲、健康养生等所占比例较小。根据国内外旅游观光地的成功经验,旅游门票仅占当地旅游总收入的5%
—10%,大量的收入靠旅游商品、纪念品销售、文化娱乐消费。我县旅游商品以食品、土特产居多,旅游商品尤其是品位高、收藏价值大的纪念品比较少,旅游商品研发、销售体系尚未形成。景区缺少夜晚的文化娱乐、健康休闲和旅游购物消费。
(五)总体发展滞后,旅游业投入不足
旅游资源开发缺少大手笔,表现在景区规模小、内容单薄,缺少游客参与互动的项目,资源还大多处于“有形的少,无形的多;规模大的少,规模小的多”的状况,资源优势还远未形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宣传促销投入不足,经费捉襟见肘,也使得许多促销活动难以开展,项目推进较慢,整体形象宣传、市场开发培育等亟待提高。
(六)设施不健全,旅游业配套不够完善
城区缺乏软、硬件过硬的高星级酒店,现有的酒店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缺少先进管理模式和理念。旅行社等涉旅企业仍然还处于小、散、弱的状态,缺少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旅游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规划、策划方面的人才缺乏,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着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旅游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打造精品为重点,以强化基础为支撑,突出骊靬文化的金字招牌,着力提升“精品丝路、魅力永昌”城市形象,努力打造“中西文化交汇地、佛教文化游
览区、红色文化传播地和西部生态示范城、休闲度假旅游区”,把全县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县域经济的战略性增长点,把永昌建设成全省旅游强县、“丝绸之路”国家级旅游线节点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力争到“十二五”末,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8%。
(一)着眼凸显特色,超前谋划旅游业发展
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总纲。我县重点景区、景点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已陆续启动,力争在年内完成全县旅游总体规划,骊靬文化产业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快“十二五”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
(二)着眼项目支撑,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
景区景点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必须要有高质量、可看性强的景区景点作支撑。而景区景点的建设,必须以项目为依托。一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景区。针对北海子、圣容寺、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等传统景区规模较小、档次偏低、管理粗放的现状,在“提升、改造、新建”方面做文章,切实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北海子景区保护性开发项目,重点推进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泉眼湿地自然观光区、北海子公园休憩区、沙枣林避暑游乐区和水云山森林风景区等五大功能区建设,在恢复武当山古建筑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设施,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功能,通
过3—5年的不懈努力,把北海子景区打造成河西地区一流的集休闲娱乐、湿地体验、度假避暑于一体的国家4A级生态旅游风景区。力争在圣容寺修复并开关典礼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圣容寺景区基础设施,逐步把御山峡圣容寺景区建成以佛教文化体验区、移动式自驾车营地、甘肃省民用航空基地等为重点的融自然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抓好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项目建设,着力加强水云山烈士陵园、红西路军指挥部、南沿沟红军烈士墓、宦家庄大沽政治部等革命遗迹的保护性挖掘,使其成为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红色旅游快速发展。二是着力推进骊靬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以骊靬森林生态园区、骊靬古城、骊靬公园、骊靬美食城、骊靬罗马商业街、罗马小镇、十里栈道为主要内容的骊靬文化产业园区开发项目;积极与北京浙江商会协调联系,实施骊靬影视城和者来寨生态旅游村建设项目,努力把骊靬文化产业园区建成全国唯一的以中西方传统文化融合为背景、以古罗马文化的中国化为主题的经典品牌景区。三是着力实施乡村旅游工程。为适应日益扩大的短途、小长假、郊游等城市人群旅游需求,鼓励引导金川峡、毛卜喇、北海子、骊靬村等地农户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民间艺术、风味小吃,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四是着力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按照“由点及线、以线串点、以点
扩面”的思路,精心打造北海子——骊靬文化产业园区——河沟风景区和金川峡——圣容寺——毛卜喇民俗村及红西路军指挥部——南沿沟烈士墓——宦家庄大沽政治部等南接肃南皇城古遗址、东连历史文化名城武威、西到亚洲第一马场、北延巴丹吉林沙漠的特色旅游线路,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骊靬文化产业园区和御山峡圣容寺景区为两翼,以祁连山河沟、金川峡水库、西路军遗址、圣容寺唐塔等为节点的点面结合、互为依存、联动发展的旅游格局。
(三)着眼基础建设,增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大在交通、城乡、生态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投资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切实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主要做好以下五条:
一、完善旅游交通设施;
二、大力挖掘特色餐饮业;
三、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四、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
五、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六、加强队伍建设。
(四)着眼宣传促销,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宣传营销是提高景区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营销,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
二、创新推介形式;
三、积极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五)着眼挖掘潜力,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永昌历史遗存较多,文化资源丰富,我们要把文化内涵的挖掘贯穿到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下大力气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培育景点文化、商品文化、演艺文化,切实做到文物、文化、文艺有机结合。
第二篇:苍溪县旅游产业发展报告
苍溪县旅游产业发展报告(征求意见稿)
一、苍溪旅游业发展现状:
十年来,苍溪旅游产业完成了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有中做精的艰难发展,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红色旅游示范县为目的,按照强基础、抓配套、创品牌、扩影响的发展思路,坚持生态保护、文化与旅游、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转化,尽力打造景观、景点、基本要素化建设等旅游产品和品牌,先后成功创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
2013年接待旅游人数达332.5万人次数,接待组团游客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5亿元。旅游品牌企业直接从事旅游从业人员1500人,年上缴税收突破1000万元,旅游创汇突破500万美元。
二、我市及周边临近市、县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我县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形势来看,我县旅游业处境艰难,形式严峻,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5.12地震后,我市各县区及周边市县充分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了各自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品牌。
广元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20个,其中4A级景区14个,在四县三区中,剑阁县有剑门关、翠云廊(正在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区),朝天有明月峡、曾家山;利州区有千佛崖、天曌山景区、皇泽寺;昭化区有昭化古城,平乐寺;青川县有唐家河、东河口、青溪古镇;旺苍县有苍王峡、古城山、红军城红色旅游项目等旅游品牌。
邻居阆中旅游产业更是异军突起,名闻遐迩,阆中古城已成功创建成5A级,阆中市委、政府继续坚持把旅游作为带动阆中产业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提出了“建设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未来五年,阆中将以“提升景区景点、创新体制机制、转变促销方式、增强文化休闲、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围绕“最具吸引力”
休闲型度假旅游产品。
(三)农业资源。中国雪梨之乡,中国红心猕猴桃原产保护地,将军、狮岭等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三井、天星等特色农业园区、新村建设经验。
(四)文化禀赋。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省级文物点十多处,红色文化、道教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较好,古有“川北淳邑”之雅称,今有“绿色梨乡”之美誉。人文资源一般,杜工部送客临江寺,陆放翁频梦到苍溪。天师羽化云台山,信众寻根西武当。崇霞宝塔凌空飞构,寻乐书岩古韵悠悠。远有三国张飞张郃大战瓦口寨、南宋抗元要塞大获城,今有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遗址红军渡、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骨灰撒放地黄猫垭。唤马剪纸、川北灯戏民间艺术多姿多彩。“玉女凿溪”、“火烧怪兽”神奇传说脍炙人口。
(五)水利资源。白鹭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苍溪航电,沙溪电站,东河。
(六)区位优势。苍溪位于广元、绵阳、巴中、南充中心地带高速路一小时圈内,重庆、成都三小时圈内;航空游四小时可抵达国内绝大多数省会城市,未来铁路2小时可到重庆、四小时到兰州等,规划中的水运500x2旅游艇可直达上海。
(七)市场资源。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县游客主要是来自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自驾游客,团队游客主要来自阆中
具特色的集文化园林、湿地公园、特色农业、水上娱乐、休闲度假、养生康体于一体多功能化的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区。
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实施“一江三湖”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是公认的产值高、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朝阳产业”、综合性先导产业,周边县区近年来发展旅游经济如火如荼,成效显著,形势逼人,而我县随着嘉陵江几个大型航电项目建成,“一江三湖”水体资源优势凸显,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因此,我们要顺应发展大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推进“一江三湖”为核心的旅游开发建设,加快打造“诗画嘉陵山水苍溪”。应尽快成立“一江三湖”工程领导小组或指挥部,负责组织项目设计、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等工作,确保工程规划建设快速推进。
2、内外结合,突出线路,高点规划。准确定位,打造国家一流的独具特色,集森林公园、湿地养生于一体功能化的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区。请高级专业团队设计,充分论证,高起点、高质量、高规格编制《一江三湖旅游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分期建设,有序推进。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应区别于与沿江各省市县现有景区景点,杜绝同质化建设。按照一江两岸百里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目标,着力打造亭子口湖、梨花湖、梨博园、红军渡、临江寺等城景游娱乐一体化建设,重点做好旅游景观、亲水设施、游船游览、城市夜景、绿化美化、水上游乐、文化体验等环节,形成山、游的结合点,适时推出一批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可看性的旅游文化表演项目、旅游文化活动项目、旅游文化参观项目,吸引游客坐下来,住下来。二是突出水上旅游特色。应依托“一江三湖”水域广阔、山景秀美、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优势,按照“水上、岸上、陆地上”立体开发的思路,沿江可视山脊范围内栽植特色大树,色泽绿化,江边分段栽植垂柳等特色树种和各色品种鲜花类植物,形成十弯不同林,彩色享不尽,四季繁花映嘉陵,一年到头满是春的如诗如画优美风光,沿江交通观光道路、游步道、自行车道,依地形地貌可三道合一,可沿江而建。以生态背景下的滨水娱乐、休闲度假为特色,推出湖泊旅游、水上娱乐、水上运动、溪谷旅游、滨水度假、户外运动、康体健身等多种类型的旅游项目,打造“水上嘉年华”。游艇产业一直被称为是“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可在亭子口库区建设游艇码头,开发游艇游乐,将宝贵的水上资源培育成我县新的旅游热点。
(二)准确定位,做特苍溪道教旅游。依托苍溪2000年的道教文化底蕴,突出打造形成以云台山、西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为主体的市场旅游经济。
据《云笈七签》卷二十八载:“云台山治,在阆州苍溪县东二十里,上山十八里方得,山足去成都一千三百七十里,张天师将弟子三百七十人住治上教化,二年白日升天。”据民国《苍溪县志》卷八载:“云台山……汉张道陵二十四化之一
上最高大的青铜天师像强势营销,唱响“张天师在苍溪云台山等你2000年”;建造西部最大道观,汇聚瑰宝建成永不落幕的“道教艺术博览馆”;进而打造中国最大道场,举办规模空前法会,召开“世界道场论坛”,使云台仙山聚焦全球目光。“道教朝圣地.苍溪云台山”这是苍溪旅游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旅游市场的希望所在。
(三)开拓市场,做强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将军村为代表的苍溪 “生态庭园”比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成都“农家乐”还早近20年。成都已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发源地,可以论证苍溪就是中国乡村旅游原创地。要巩固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果,抓住国家省市加快把旅游业建成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新农村建设等机遇,加快乡村旅游从分散粗放的传统农家乐向集约精细的乡村度假型转变,从单纯的农户经营向多元化投资经营方式转变,从单一的乡村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不断提升丰富“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四位一体乡村旅游发展苍溪模式的内涵。依托“元龙”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打造三百里梨乡乡村风情旅游县,重点建设好梨博园、中国苍溪红心猕猴桃植物园、东方伊甸园、三井、柳池、兰池现代农业旅游区玉红、狮岭等重点乡村旅游区,强力打造川北民居风景、生态庭院文化情景和梨乡优美夜景,继续举办好中国苍溪梨花节、谋划鼓励民间举办苍
顶级全域的策划,从古、今、未来传承发展来看:诗画嘉陵.山水苍溪 道教朝圣地.苍溪云台山 可作为苍溪旅游的主要产品来打造。未来3-5年时间集中各方力量建成以嘉陵江为主轴县城为中心的一江三湖旅游区,把亭子口湖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回水湾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苍溪嘉陵江段与其他县市建成数百里国家级湿地公园带。用7年时间建成把苍溪云台山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区。
2、实现上述目标核心是投入,需要在执行国家已有的政策扶持下,出台更加切实的支持政策,鼓励民间社会投入。首先是政府每年要预算合理的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规划、产业发展、宣传营销、品牌形象创立等;其次须整合相关项目围绕主题打基础,即政府性资金用于道路,产业,水电等配套及满足必要的用地;企业、社会、民间资本等用于功能要素化建设市场主体。
3、建销共动,聚力发展。苍溪目前可以较好的满足部分游客需求,应在建设的同时适度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不能等建起规划的景区后再宣传。
4、强化执行机构建设,加强督查督办。旅游业是项综合型产业,需要全县各部门要切实联动,上下齐抓共管,左右共谋发展才能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七、县城旅游区建设
2014年任务:
1、完成苍溪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一江三湖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含白鹤山等十大园区)。
2、五峰峡漂流、黄猫垭旅游区、红军渡口--苍溪航电城市夜景建成投入使用。
3、西武当山提升完善、杜里坝景观工程投入使用。
4、梨鄉水韵、御楼兰二期、青山观建设、滨江路联城栈道、锦江酒店等开工建设。
5、武当山-白鹤山-雪梨山-回水湾环城公路改扩建规划、实施。
6、完善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果,三百里梨乡乡村风情旅游线路基本建成。
7、启动实施苍溪城市旅游要素化、苍溪游客中心建设。
8、启动苍溪全域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开拓客源地市场旅游宣传营销工作。
2015-16年:
1、梨鄉水韵、御楼兰、青山观、滨江栈道、环城公路、一家五星级酒店建成投入使用,县城两岸景观、夜景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2、云台山旅游区、回水湾休闲养生度假区(湿地)、亭子口湖、九龙山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开工建设,初具规模。
3、苍溪智慧旅游县城建成。百里嘉陵生态文化旅游线
第三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3-4-2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目前,*县正在积极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本文在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县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探讨了*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一、*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
*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连环,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一个生活、工作的好地方。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为目标,在“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的带动下,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
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以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新村观光游、古豳文化游为四大特色的产品、服务体系,使我县旅游产业有了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2、旅游资源得到了大力开发
大力实施景区开发工程建设,对包括马栏革命纪念馆在内的部分革命遗址进行了维护和重修,完成了马栏干部学院建设工程,马栏旅游景区直观坡面绿化,阳坡头关中分区旧址景区绿化、广场修建、窑洞维修,以及转角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建设项目民宅拆迁,窑洞维修等建设任务;先后建成了关中特区马家堡红色旅游景区、库淑兰剪纸展览馆、石门山森林公园秦文化苑、西大门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使旅游景点有所增加,内容更加丰富。
3、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产业增值明显
我县先后在西安、深圳举行了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加强与大型旅游集团对接,借力发展取得新进展。同时,注册成立了*县首家红色旅游商品民营企业——红色马栏旅游产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旅游商品设计及研发、土特产品包装与销售,先后开发了10大类100多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2012年上半年,我县游客数量达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0万元,旅游经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接待能力有所提高
目前,随着交通设施的发展、*宾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以及一些景区接待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我县接待游客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开发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我县旅游景点多处于山区或村庄中,普遍存在交通瓶颈问题,突出表现在道路等级低,迂回曲折,通行能力差。一些景区、景点开发起步较晚,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有的连吃、住、行等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我县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旅游景区、景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吸引力
一是星级旅游产品少。二是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一些山水景点有看头、没说头,文化景区有说头、没看头。三是旅游形式单一,游览、购物和娱乐相互脱节,游客享受不到 “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逗留时间短,对消费的拉动力不强。
3、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组织管理松散
由于我县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管理、策划、促销、导游等方面的人才引进、培养、开发滞后,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较低。调查了解,我县从事旅游景点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大多以实现就业为目的,懂旅游,爱旅
游的从业者很少。一些景点管理松散,经常出现大门紧锁,无人值班的现象,让游客尽兴而来扫兴而归。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4、开发资金严重短缺
*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缓慢,人民收入水平不高。近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虽有大幅提升,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旅游产业开发资金规模小,来源单一,以财政资金投资为主。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当地人民不免在观念上存在认识问题,社会资金不能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近两年,旅游招商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完全投入运营,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5、宣传促销力度不足
由于受县域财力限制,旅游宣传促销范围有限,在周围各省媒体上未能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同时,宣传促销不到位,策划的效果水准不高,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在外影响力不大。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开发价值与其知名度不相称,加上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旅游市场拓展不力。
6、环保意识淡漠,环境质量下降
宜人的气候、整洁的城市、清晰的空气让许多游客对*县留下了深刻印象,生态文明是我县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然而随着车辆的增加和煤炭工业的发展,这一优势将面临挑战。县城交通枢纽迎宾大道每日大量汽车高速行驶,从早到晚空气中尘土弥漫,市政部门没有洒水车配合清理,致使我县的空气质量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1、提高旅游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旅游业被誉为“一业兴而百业旺”的经济产业,对地方经济具有十分明显的拉动作用;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低,可广泛吸纳不同层次人群的就业;旅游业是促进财富流动和再分配的产业,可促进城市购买力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也被誉为是“朝阳产业”、“无烟工业”;旅游业更是一种文化产业,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可使一些濒临消亡或已经失传的民族歌舞、民间工艺得到抢救和挖掘,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发展好我们的旅游产业。
2、突出重点,抓好“马栏——石门”两点一线的建设
虽然*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更令人精神振奋。马栏红色旅游和石门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积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政府支持有力,发展势头良好;各界人士关注度和满意度越来越高,周边的环境也明显改善。我们要再接再励,抓好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两大品牌,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加快建设旅游发展配套设施
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改善接待服务条件,实现城镇硬件设施与旅游配套功能一体化。首先,要抓好以交通为中心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优先安排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对现有干线公路进行改建、扩建。贯通县际之间的快捷通道,抓好旅游专线公路升级。二是在加强现有景区景点旅游公路管护的基础上,以全面实现油路改造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旅游线路公路质量和等级,尽快修通景区与景点之间,景点与干线之间的公路通道,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三是要规划旅游专线和旅游循环线路,并设置旅游专线公交车,方便本地游客需求,大力拉动旅游内需。其次,要在县乡大力发展设施完备的宾馆、饭店。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家旅馆的建设,要注意农家旅馆的卫生条件,加强对农家旅馆的服务质量的监督;规范餐饮服务,逐步改善就餐环境,对现有餐饮的品种及种类进行改造,使之能够适应不同旅游者的口味,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饮食文化的内涵。再次,强化旅游行业优质服务。加强景区、景点的精神文明建
设,大力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树立文明新风,形成良好服务氛围。
4、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建立旅游人才与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体系,加快导游、服务、文艺三支专业队伍建设,着重培养策划、管理、营销三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产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旅游大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针对目前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缺乏的状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从旅游院校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毕业生,作为*县旅游发展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强化对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尽快培育一批优秀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
5、创新融资体制,扩大资金投入
深化旅游融资体制改革,广泛采用使用权拍卖、经营权转让、租赁及资源参股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强化内引外联。选择条件成熟的部分旅游景区、景点,采取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扩大资金面,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6、加大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力度
尽快建立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动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要创办旅游日、旅游周,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旅游节庆活动,制作精美画册、拍摄专题片、联络新闻媒体不断向外界宣传推介。要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本地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不断扩大影响,聚集人气,增加客源。
7、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一个健康的旅游产业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调动各个职能部 5
门和全社会的力量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增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软势力。
2015-4-2
第四篇:关于向自治区政协主要领导旅游产业发展专题汇报
巴州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柯赛江〃赛力禾加副主席: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自治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正值全疆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这次,自治区政协柯赛江〃赛力禾加副主席带领区政协经济委员会成员来巴州、听取我州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并指导旅游工作,我们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加快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首先,我代表巴州旅游系统对柯赛江〃赛力禾副主席一行,表示最热烈地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接下来就巴州旅游业发展综合情况作以汇报:
一、巴州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我州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独特。以湖光山色、沙漠风光、草原风情、雅丹地貌等为代表的旅游景观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这些博大、精深、独特、多元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条件。
(一)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以来,巴州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州旅游经营各类企业和个体已由1986年15家发展到288家。其中,旅行社由1家发展到15家;旅游接待饭店由13家发展到91家(星级饭店37家,其中四星级7家),床位由300张发展到1.6余万张;旅游景点与参观点50余处(其中A级景区点11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规模以上民族风情园、农家乐78家(其中星级18家);旅游购物单位16个;旅
旅游区。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库尔勒铁门关荣膺国家3A级旅游区。焉耆乡都酒业和红帆生物科技园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目前我州A级旅游景区普遍拥有星级旅游厕所。
(四)旅游市场日益活跃。近年来,巴州旅游始终坚持 “走出去”“请进来”旅游营销方式,不断聚合资源,加大投入,努力提升旅游整体营销的水平。随着旅游市场由单一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生态、科考探险等多元化发展,以突出我州资源特点为核心,策划推出了州内旅游4条精品线路、8条特种线路和国内50多条线路、出境12条线路。2007年还完成了《巴州旅游品牌战略规划及营销战略大纲》,形成了巴州旅游一整套成熟的组合营销思路。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使巴州旅游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举办节庆和专题活动促销。近年来,成功举办那达慕东归艺术节、轮台胡杨艺术节、罗布人文化艺术节、乌市巴州旅游推介会暨旅游文化宣传周、张健队横渡博斯腾湖等富有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推介巴州,扩大影响。二是通过电视、电台、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促销。近年来,在国内的《丝路游》、《旅行者》、《假日旅游》及海外日本的《全日空》、《七大洋》等杂志上,大篇幅推介巴州旅游。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其中“巴州旅游网”建成以来访问量突破170万人次。特别是2007年巴州旅游局局长余新民做客天山网对宣传推介巴州旅游产生了积极影响。去年,巴州旅游局又借助北京奥运机遇,在北京奥组委唯一指定刊物《2008奥运特刊-旅游休闲专刊》上推出了巴州旅游形象系列宣传。自8月16日至9月14日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在北京、上海、大连火车站候车室共25座电视屏幕上播放一个月的巴州旅游形象宣传片。三是通过影视作
展的同时,也对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如交通、通讯、商贸、餐饮、住宿等)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一二产业的优化升级,不少工农业项目成为旅游休闲观光项目。金沙滩的开发提高了和硕县的知名度、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巴州旅游每年增加接待20多万人次,旅游花费增加2亿多元。三是扩大就业再就业。目前全州旅游直接从业人数1万余人,带动间接从业5万多人。四是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了城乡交流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实现了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罗布人村寨的开发催生了开司巴郎烤全羊品牌、罗布麻茶。天鹅湖景区的发展打出了巴音蘑菇土特产品品牌,使特色产品销路大增,景点周边农牧民人均增收100到360元。五是有效扩大了对内对外开放。现每年有近百万州外游客光临巴州,了解巴州,对外充分展示出“地大势强 富饶绣美平安和谐”的良好形象。出境游也使许多巴州人了解了外部世界。同时,旅游业也成为内外商投资的热点领域。六是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旅游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能起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旅游活动对城市、景区沿线和周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特别是发展乡村游,还促进了农民转变观念,破除陋习,改善环境,加快了文明生态村建设。
二、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一是加强领导、各部门通力合作,进一步完善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配套设施,有效的满足和适应各种不同
四、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对策与建议
要使我州旅游经济总量、旅游接待规模、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发展环境进入自治区前列,要把巴州建设成为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重点旅游区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今后一段时期,我州将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对旅游业政策倾斜及重点建设丝绸之路中线的重大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精品景区为核心,重点建设314线和218线二条旅游产业带,做细做精旅游核心景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促进六要素全面发展,实现客源结构和效益增长方式的明显转变,把旅游业初步培育成自治州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09年力争全州旅游接待28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0.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6亿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10.6%和20%。为此我们建议: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在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政策基础上对相关产业重要拉动作用的认识,着力强化政府主导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积极主导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交通、旅游信息服务等公共产品,否则,这些旅游公共资源的不足就会形成瓶颈,阻碍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大力促进旅游投入和各部门协作力度,提升我州旅游整体竞争力。各级应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对旅游业引导性投入,用好用活投入资金,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要全面促进旅游市场促销、重点项目规划、旅游人才培育及安全保障、资源保护等项目的建设,这对实施政府引导发展旅游战略十分重要。
第五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最终版)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和县人代会提出了“2014年是全县的旅游突破年”,xxxx旅游业的发展再次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将是今后全县的一项重点工作。
旅游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和汽车业、石油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因此,很多地方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国内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竞争愈来愈激烈。但国内旅游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可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分得“一杯羹”,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和难度同在。
一、xxxx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有人说:xxxx东北无旅游。虽很笼统,但从全省来看,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横向比较,昭通市的旅游业发展,与xxxx西黄金旅游地“第一军团”相比,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属于“藏在深闺无人知”。目前,xxxx县位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靠后位置,处于“创业”阶段。
(一)xxxx旅游业发展的历史。
xxxx的旅游开发思路提出较早,但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规模。1986年,国家将旅游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就曾有人提出开发xxxx旅游,受认识和经济基础不足的制约,未能引起重视。xxxx年,云天化厂曾计划在峰顶山建职工疗养地,但因故未搭成协议,这算是xxxx发展旅游的起步。1994年、1995年各乡镇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项目,县文体部门对xxxx坪森林资源、中岭九老洞溶洞、铜厂三河坝瀑布等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和论证,旅游发展成为当时xxxx的热点话题。到1997年县内个体户首次对峰顶山、二十四岗进行旅游投资,开设餐旅、休闲、娱乐项目,xxxx旅游业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2003年,县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湖滨生态旅游县、文明幸福小康县”的奋斗目标,首次将旅游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年12月,成立xxxx县旅游局。xxxx年,启动xxxx县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众所周知,受交通不便、移民工作等因素影响,xxxx县旅游业发展进程缓慢。
(二)xxxx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去年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了“1245”发展思路;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又将今年确定为“旅游突破年”。围绕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从去年开始,全县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进入了快车道,如县城绿化亮化、公路沿线房屋量化、面山绿化等项目快速推进,围绕旅游要素培植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将立足“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筹办“两赛一节”(龙舟、垂钓两大赛事和美食节)活动,大力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和乡村旅游。在今年全市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金沙江高峡平湖旅游线建设,把水富、xxxx、永善、巧家4个县作为串珠状连接起来,重点打造好水富邵女坪和xxxx新城、湖心岛、金山寺。积极申报金沙江高峡平湖皮划艇、龙舟赛等“水上运动”项目,力争打造成中国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三)当前xxxx旅游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素极不完善。集中表现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处于培植阶段、十分薄弱、配套滞后、结构失衡。如交通不便,旅游酒店凤毛磷角,景点还未形成线路,等等。
二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xxxx旅游发展规划曾提出了xxxx十大旅游项目,即:享水上娱乐、探原始森林、赏金江奇石、走石龙老街、望长江东转、登观斗佛山、游马湖遗址、品茶马文化、观xxxx含笑、揽峡谷风光。尽管当前提出了“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但总体上看,旅游产品仍以观光型为主,结构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和多元。
三是旅游景区、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目前xxxx的旅游景点,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又非我有人无的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项目,走的大众旅游路线,同质化严重,难以提升知名度,很难激发中远程游客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兴趣。
二、xxxx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除去政府政策性支持,政府强势主导等因素,但就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我们面临着较多的机遇:
(一)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蕴含无限潜力
中国人口基数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而旅游成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潜在的旅游市场巨大。虽然,国内的旅游业蛋糕越做越大,竞争也越来越强,但我国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偏低,旅游如同走马观花,停留在感官体验上,无法给游客带来高品质精神享受,很多游客返程后都感到身心俱惫,该有的身心愉悦、心旷神怡的感觉荡然无存。在看似繁荣、竞争激励的旅游业发展背后,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为此,国家提出旅游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步伐,云南省提出了旅游“二次创业”,这是全国全省旅游业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的摸索期、调整期,也是给我县旅游发展留下的较为难得的取得突破、追赶跨越的一段黄金期。
(二)休闲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新趋势。
休闲旅游,简而言之,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不仅是游山玩水,简单地“放松放松”,与传统旅游相比,一动一静,一行一居,一累一闲,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更多的是建立在旅游基础上的行为情趣,以达到丰富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满足实现人类普遍存在的求知、求乐、求健、求美心理。休闲旅游是传统旅游的升级版。xxxx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湖滨新城及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发展休闲旅游的潜力和条件。加之,县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湖滨生态园林城,抓住了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当前生态游方心未艾,若能扬长避短、避开竞争激烈的观光旅游市场,将目标定位于休闲旅游,将xxxx打造成为休闲旅游的终点站、目的地,而不是观光旅游的“中转站”,完全可以在休闲旅游上大做文章,并将大有可为。
(三)诸多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
旅游业发展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是艰难的创业过程。xxxx旅游资源不具有先天优势、也具有垄断性,更不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资源,因此,必须要走一条新路,经过科学合理的资源整合和开发,精心的包装以及有效的推广,使其成为标志性产品进入市场并形成品牌。从内生资源来看,有峡谷风光、万里平湖、魅力新城,有原始森林、良好生态;有历史遗址、人文景观等;从地理条件上看,处于川xxxx黔大旅游格局的规划区、两个电站的中心区、蜀南竹海等热点旅游的辐射区。从外地发展经验来看,依靠培植旅游资源,形成的特色旅游地的经验值得借鉴,如蜀南竹海。从发展要素上看,科技的元素投入使用,及文化与科级的对接等模式,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兴旅游地发展项目的选择之一。
三、关于对xxxx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高起点规划
规划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旅游业规划是旅游发作宏伟远大的共同理想,继往开来的行动纲领,情景交融的美好蓝图,可以使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必须做好相关旅游规划。
一是要做好旅游市场规划。旅游市场规模总量大,结构多元,随着旅游消费成为日常性消费,个性化愈显突出,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走向拥有无数种可能,加之固有的营销手段被推成出新,这就需要静下心来分析市场、研究市场,精准定位。
二是要做好旅游目的地规划。围绕旅游产业要素、旅游公共服务要素覆盖行政区域、资源区域、市场区域的“全域旅游”型目的地进行规划,力求实现相关功能要素的高度统筹提升和各种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整体效应。
三是要做好旅游项目规划。一位知名旅游>策划人说过:“相对于规划而言,>策划之于旅游业的重要意义也毫不逊色。”先期的旅游业竞争还停留在比山川秀美、比水色诱人,比服务管理水平的优劣,到今天旅游业比的是项目规划—看谁能为旅游赋予新的色彩、新的活力。
(二)大手笔投入
旅游业是一项高投入产业。尽管大投入不一定都会有大产出,但大产出却多是以大投入为前提和基础。就xxxx现状,必须把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
一是合理配置旅游要素。要立足实际,突出对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扶持力度。一方面,要针对性地制订优惠政策,抛出橄榄枝,引导调控、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各种人才进行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规范”与“发展”并重的思路,扶持壮大一批实力强、管理好的旅游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填补行业真空地带的旅游企业,推动旅游六要素之间以及同要素的不同结构的合理配置,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
二是开发创新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特色鲜明、内容多样、结构合理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xxxx具有人文、山水和环境资源相得益彰的整体优势,尤其是群山环抱、高峡平湖、魅力新城和谐搭配的美丽景观,必须依托现有资源,立足一盘棋的整体思路,以“大旅游、大产业”来规划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不同主题、不同思路进行不断整合,推陈出新,深度开发特种和专项旅游产品,“做优旅游特色、做强核心景区、做响旅游品牌”,坚决避免旅游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整合周边资源发展区域旅游。xxxx在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区域空间优势:从交通区位看,xxxx位居云南北方,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从城市区位看,xxxx又是宜宾、昭通等经济区的最佳结合点;从旅游区位看,xxxx又是西部大峡谷、蜀南竹海等风景区的重要辐射区。因此,要着力:开发名景点、打响湖滨游、推出黄金线、联手xxxx川景区、打通旅游要道,主动融入,寻求协作,借助优势,谋求发展,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一批与周边著名景区景点风格相异、结构互补的旅游项目,合作开发一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难分”的旅游产品,形成资源互补、东西互动、南北贯通、联动发展、合作共赢的大旅游网络格局。
(三)全方位宣传
清代诗人袁枚说过:“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美景固然要靠其自身的旅游资源和适当的开发,但旅游营销也是不可或缺的。旅游是三分资源七分推介。要运用各种途径和奇招,强势拓展对外宣传,要围绕特色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商品,主动出击,开展推介,就xxxx而言,可以将美丽的山水、清新的空气作为商品,叫响大卖山水、空气、风景、民俗民风的总体市场攻势。特别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把旅行社、导游也可打造成名片。同时改变对外营销由政府“自演自唱”的状况,搭建平台,发动和组织企业参与,形成“政府搭舞台、企业唱主角,政府塑形象、企业推产品”的政企合作宣传营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