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工程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

时间:2019-05-14 10:3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县工程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县工程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

第一篇:我县工程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

我市工程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

自2009年开始,为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国家发改委的主导下,全国开始启动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工程实验室体系建设。工程实验室立足“三个定位”,旨在破解“四大难题”,即定位为技术研发的平台、人才集聚的载体和成果转化的桥梁,旨在破解相关行业和企业创新条件薄弱、自主核心技术不足、成果转化渠道不畅、持续发展动力不强的问题,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经过六年的建设发展,我市工程实验室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建设运行总体状况良好。截止2014年底,我市拥有工程实验室264家。其中,省级工程实验室216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5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3家。总体来看,区域领域分布较为均衡,“蓝黄两区”146家、“一圈一带”118家,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开发、节能环保等10个大的领域;高层次实验室占比较高,国家级占到全省总数的18.2%,国家工程实验室约占全国的1/10,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居全国各省市首位。6年来,工程实验室累计完成研发投入210.8亿元,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33人,完成各类科技项目5710项,申请发明专利2409件,成功转化成果2748项,引领支撑带动作用走在全省前列。

二、人才集聚作用突出。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工程实验室的良性运转离不开人才智力支撑。由于国家和省级工程实验室的层次高、信誉好,研发基础条件优;建立了较为科学的组织架构、规范的运行机制、完善灵活的激励机制;拥有一定的研发专业技术人员,有利于吸引技术带头人,组建形成研发团队,因此一批高层次人才选择到工程实验室创新创业。截至2014年底,全市工程实验室累计引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533人,兼职或合作院士172人,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博士、硕士5957人,为工程实验室提供了人才支撑。富康制药消化与内分泌系统药物工程实验室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先后引进了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各1人、“泰山学者蓝色产业团队”专家5人,形成了以彼得·普劳克斯教授为技术带头人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团队,以陈冀胜院士为技术带头人的特色原料药研发团队等5个创新团队,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研发水平。

三、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研发投入是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工程实验室的承担单位多为本领域骨干企业,对创新的认识比较到位,在快速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注重发挥创新支撑作用,也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因此在研发上敢于投入、舍得投入。同时,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导向作用比较明显。国家和省专项资金的扶持,提高了企业持续加大投入。6年时间国家和省累计投向工程实验室的资金约5.8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入205亿元,杠杆率达到1:35。另外,工程实验室建立的每两年一次的运行评价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倒逼相关单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截至2014年底,工程实验室累计完成研发投入210.8亿元,其中2014年户均投入2272万元,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研发投入(260.2万元)的8.7倍。持续的研发投入使工程实验室的研发条件大为改善,研究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浪潮集团主机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投资1.5亿元建设芯片设计及仿真、操作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及仿真、整机测试及工程工艺开发、集成开发及应用测试及相关试验验证6大系统,显著提升我国计算机主机系统的研究开发能力。

四、创新成果较为丰硕。6年来,工程实验室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710项,来源渠道涉及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其中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2503项,占比达到43.8%;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409件,其中有748件获得授权,授权比例达到31%,比全省13.6%的授权比例高一倍多;获得国家级奖励115项、省部级奖励747项,工程实验室已经成为承担国家和省科技攻关任务的重要载体。在技术成果上,既有经济领域关键技术,也有国防技术、军民融合技术。比如,从工程实验室研发出来的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防安全的重要支撑。

五、成果转化率高。成果转化桥梁是工程实验室的“三个定位”之一。在运行过程中,工程实验室坚持成果转化与技术研发并重,不搞单纯的基础理论研究,而把小试中试、成果转化作为重要任务。同时,由于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占比达到90%以上)、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研发方向、技术路线由市场选择,形成的成果也就更好地契合了企业、行业和市场需求,有利于实现转化落地。因此,工程实验室研发的一大批技术成果经过小试、中试,顺利实现放大产业化,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公里”,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痼疾,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6年时间累计有2748项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率达到48.1%,远高于全国和我省10%左右的转化率。产业化新增销售收入954亿元,实现了研发和产业化两个环节的双赢。新矿集团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转化17项成果,不仅增加了煤炭产量,还大幅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煤矿开采与生态建设的平衡发展。

六、引领支撑作用突出。工程实验室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形成了投入、研发、成果、转化、效益“五位一体”的创新环,对企业、行业和区域发展的支撑效果正在显现。山农大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由6家企业、4所高校、10个科研单位联合创新,实现了控释肥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大规模生产的历史性突破,建成了世界上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控释肥生产基地。依托高温高压液压元件工程实验室、工程机械可靠性工程实验室等平台支撑,山东常林、金利液压、山东临工等企业大力开展开放融合创新、产学研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山东常林为核心的临沂高端液压元件集聚区正在形成,打破了国外对高端液压元件的技术封锁,已备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试点。依托软控公司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具有显著特色优势的青岛橡胶谷不断发展壮大,有望成为青岛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技术处)

第二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基[2008]539号)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现将修订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二○○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第五条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六条 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应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

第二章 职责

第七条 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2.编制和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3.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与重点实验室签订工作计划。组织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检查。

第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和政策,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3.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4.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

第九条 依托单位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1.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2.组织公开招聘和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推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3.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配合科技部和主管部门做好评估和检查。

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重点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发展目标、组织结构等重大调整意见报主管部门。

第三章 建设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根据规划和布局,从部门和地方重点实验室中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建设,保持适度建设规模。

第十一条 科技部公开发布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由主管部门组织申报。

第十二条 申请新建重点实验室须为已运行和对外开放两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并满足下列条件:

1.符合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研究实力强,在本领域有代表性,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3.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人员与用房集中。

第十三条 主管部门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填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十四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立项。主管部门组织相应依托单位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可行性论证,通过后予以批准建设。

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提供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保障。

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第四章 运行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第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择优推荐,主管部门聘任,报科技部备案。重点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不超过六十岁。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任期五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每年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八个月,特殊情况要报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职责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工作计划和总结。

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二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主管部门聘任,一般应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

第二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十三人,其中依托单位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一位专家不得同时担任三个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委员任期五年,每次换届应更换三分之一以上,两次不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

重点实验室人员实行聘任制。骨干固定人员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其余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由骨干固定人员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准。

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保持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并适当流动。

重点实验室应当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稳定高水平技术队伍,加强研究生培养。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设立自主研究课题,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少部分课题可由固定人员或团队自由申请,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要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并可支持新引进固定人员的科研启动。

第二十六条 自主研究课题期限一般为1-3年。重点实验室对自主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验收。课题的检查和验收坚持“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国家公共研究平台;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开放课题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

重点实验室应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数据共享。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和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要加强室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要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第三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普及,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每年不少于十天。

第三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须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复。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三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在规定时间报告工作计划和总结,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三十六条 依托单位应当对实验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科技部备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实验室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七条 根据考核情况,科技部会同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每年对部分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发现、研究和解决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现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考察实验室、召开座谈会等。

第三十八条 科技部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定期评估。五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年评估一至两个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具体评估工作委托评估机构实施。

第三十九条 评估主要对重点实验室五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

第四十条 科技部根据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成绩,结合考核情况,确定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未通过评估的不再列入重点实验室序列。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如: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icon Materials(Zhejiang University)。

第四十二条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布。

第四十三条 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基字[2002]91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第五条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六条 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应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

第二章 职 责

第七条 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2.编制和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3.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与重点实验室签订工作计划。组织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检查。第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和政策,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3.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4.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

第九条 依托单位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1.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2.组织公开招聘和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推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3.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配合科技部和主管部门做好评估和检查。

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重点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发展目标、组织结构等重大调整意见报主管部门。

第三章 建 设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根据规划和布局,从部门和地方重点实验室中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建设,保持适度建设规模。

第十一条 科技部公开发布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由主管部门组织申报。

第十二条 申请新建重点实验室须为已运行和对外开放两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并满足下列条件:

1.符合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2.研究实力强,在本领域有代表性,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3.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人员与用房集中。

第十三条 主管部门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填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十四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立项。主管部门组织相应依托单位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可行性论证,通过后予以批准建设。

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提供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保障。

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第四章 运 行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第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择优推荐,主管部门聘任,报科技部备案。重点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不超过六十岁。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任期五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每年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八个月,特殊情况要报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职责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工作计划和总结。

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二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主管部门聘任,一般应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

第二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十三人,其中依托单位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一位专家不得同时担任三 个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委员任期五年,每次换届应更换三分之一以上,两次不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

重点实验室人员实行聘任制。骨干固定人员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其余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由骨干固定人员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准。

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保持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并适当流动。

重点实验室应当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稳定高水平技术队伍,加强研究生培养。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设立自主研究课题,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少部分课题可由固定人员或团队自由申请,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要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并可支持新引进固定人员的科研启动。

第二十六条 自主研究课题期限一般为1-3年。重点实验室对自主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验收。课题的检查和验收坚持“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国家公共研究平台;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开放课题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

重点实验室应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并按照有 关规定和要求实施数据共享。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和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要加强室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要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第三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普及,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每年不少于十天。

第三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须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复。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三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在规定时间报告工作计划和总结,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三十六条 依托单位应当对实验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科技部备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实验室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七条 根据考核情况,科技部会同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每年对部分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发现、研究和解决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现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考察实验室、召开座谈会等。

第三十八条 科技部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定期评估。五年为一个评 估周期,每年评估一至两个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具体评估工作委托评估机构实施。

第三十九条 评估主要对重点实验室五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

第四十条 科技部根据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成绩,结合考核情况,确定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未通过评估的不再列入重点实验室序列。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如: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icon Materials(Zhejiang University)。

第四十二条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布。第四十三条 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基字[2002]91号)同时废止。

(国科发基„2008‟539号)附1: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分类、申请单位、主管部门

二、建设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三、国内外该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四、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等

五、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六、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七、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

八、建设规模和预算

九、开放运行设想

十、专家(学术委员会)意见

十一、实验室依托单位意见(配套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

十二、主管部门意见(配套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附2: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承担单位,建设地点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预计达到的目标

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1)学术带头人介绍(2)优秀中青年人才情况(3)人才培养能力

(4)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措施

四、建设规模

(1)建设经费概算、落实计划(2)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

(3)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4)基建或改善配套条件建设、落实情况

五、实验室管理(运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人员聘用及流动等)

六、依托单位给予的支持

七、主管部门配套经费及运行费落实情况

八、联合、开放设想

九、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提名及介绍

十、依托单位意见

十一、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十二、专家论证意见附3: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报告》(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主管部门,依托单位

二、实验室基本情况

三、实验室建设任务书主要内容

四、实验室建设期间研究工作进展

五、实验室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概述

六、实验室硬件建设

七、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国际学术交流

八、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九、实验室中长期工作设想

十、承担建设单位意见

十一、主管部门意见

十二、专家验收意见附4: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年报》(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依托单位

二、实验室工作纪要

1、科研项目

2、科研经费

3、获奖成果

4、发表的论文

5、获批专利

6、人才引进和研究生培养

7、访问学者

三、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会议

五、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六、依托单位给予的支持

七、运行经费、主任基金等的使用情况

第四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第五条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六条

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应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

第二章

职 责

第七条

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2.编制和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3.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与重点实验室签订工作计划。组织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检查。

第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和政策,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3.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4.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

第九条

依托单位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1.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2.组织公开招聘和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推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3.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配合科技部和主管部门做好评估和检查。

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重点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发展目标、组织结构等重大调整意见报主管部门。

第三章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根据规划和布局,从部门和地方重点实验室中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建设,保持适度建设规模。

第十一条

科技部公开发布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由主管部门组织申报。

第十二条

申请新建重点实验室须为已运行和对外开放两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并满足下列条件:

1.符合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研究实力强,在本领域有代表性,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3.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人员与用房集中。第十三条

主管部门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填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十四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立项。主管部门组织相应依托单位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可行性论证,通过后予以批准建设。

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提供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保障。

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第四章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第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择优推荐,主管部门聘任,报科技部备案。重点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不超过六十岁。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任期五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每年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八个月,特殊情况要报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职责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工作计划和总结。

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二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主管部门聘任,一般应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

第二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十三人,其中依托单位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一位专家不得同时担任三个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委员任期五年,每次换届应更换三分之一以上,两次不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

重点实验室人员实行聘任制。骨干固定人员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其余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由骨干固定人员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准。

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保持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并适当流动。

重点实验室应当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稳定高水平技术队伍,加强研究生培养。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设立自主研究课题,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少部分课题可由固定人员或团队自由申请,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要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并可支持新引进固定人员的科研启动。

第二十六条

自主研究课题期限一般为1-3年。重点实验室对自主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验收。课题的检查和验收坚持“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国家公共研究平台;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开放课题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重点实验室应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数据共享。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和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要加强室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要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第三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普及,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每年不少于十天。

第三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须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复。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三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在规定时间报告工作计划和总结,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三十六条

依托单位应当对实验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科技部备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实验室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七条

根据考核情况,科技部会同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每年对部分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发现、研究和解决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现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考察实验室、召开座谈会等。

第三十八条

科技部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定期评估。五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年评估一至两个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具体评估工作委托评估机构实施。

第三十九条

评估主要对重点实验室五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

第四十条

科技部根据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成绩,结合考核情况,确定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未通过评估的不再列入重点实验室序列。

第六章

第四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如: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icon Materials(Zhejiang University)。

第四十二条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布。第四十三条

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基字[2002]91号)同时废止。

2010年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家有计划、有重点地新建和调整国家重点实验室。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一五”规划和工作安排,决定近期在农业、医学、能源、资源环境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和若干重要基础学科领域、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开展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向

(一)农业领域。1.杂交水稻。2.棉花生物学。3.林木遗传育种。4.家蚕基因组学。5.旱区农业逆境生物学。

6.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二)医学领域。7.心血管疾病。8.肾脏疾病。9.生殖医学。

10.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

(三)资源与环境领域。11.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12.大陆构造与动力学。13.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14.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15.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16.草地农业生态系统。17.热带海洋环境。18.森林与土壤生态。19.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20.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四)制造领域。21.高性能复杂制造。22.流程工业自动化。23.钢铁冶金新技术。24.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

(五)能源领域。25.新能源电力系统。26.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27.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

(六)信息领域。28.计算机体系结构。29.光子学与光通信。30.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管理。

(七)材料与工程领域。31.聚合物分子工程。32.有机无机复合材料。33.硅酸盐建筑材料。34.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

(八)基础与前沿学科领域。35.理论物理。36.低维量子物理。37.发光学及应用。38.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39.高温气体动力学。40.生命分析化学。41.化学生物学。42.细胞生物学。43.发育生物学。44.真菌学。45.微生物代谢。

二、申报条件

1.本次申报针对内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他单位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2.已运行和对外开放2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从事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特色,在国内本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有比较充足的国家纵向科研项目经费。

3.实验室具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参与国际竞争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需要。

4.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至少依托1个二级学科建设,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高等院校实验室的主体依托学科应为国家重点学科。

5.实验室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科研用房集中,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仪器设备基本满足科研需要,总值2500万元以上,并对外开放使用。有稳定的管理和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制度比较健全。6.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提供各方面的条件保障,并承诺建设期间投入仪器设备购置经费2000万元以上。

三、注意事项

1.申报实验室必须符合指南方向,具体实验室名称和主要研究方向应比指南方向更集中,突出优势和特色,避免过于宽泛。申报时可对现有部门(地方)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人才队伍、管理体制等做适当调整,使实验室成为集中依托单位精华力量、代表相关领域最高研究水平的科研基地。原则上不支持跨单位联合申报。

2.申报实验室必须由依托单位的主管部门向科技部申报。本通知下发后,各主管部门即可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要求(附件1),择优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填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格式见附件2),审核后报我部。

3.科技部将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原则上每个方向择优遴选不超过1个实验室立项,请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对照申报条件认真衡量,严格把关,不要盲目申报。每个部门在1个方向最多只能推荐1个实验室,多报无效。

4.申请报告一式15份(勿用塑料封面),并加盖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公章。申报截止日期:2010年11月19日(以收到时间为准)。逾期和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报告将不予受理。

5.申报工作结束后,科技部将组织专家评审,重点审查实验室研究方向与内容、研究工作的基础和水平、人才队伍状况、科研实验条件、运行管理机制、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的支持等。评审以实验室汇报演示和答辩、现场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请相关实验室做好准备工作。6.本通知同时在科技部网站公布,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

政策名称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

一、政策依据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二、支持方式/支持标准

市科委根据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成绩,结合考核情况,确定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分五类:“优秀”、“良好”、“一般”、“ 基本合格”与“不合格”。

(一)评估结果为“优秀”、“良好”的,将以“后补助”方式给予经费资助,主要用于补助重点实验室在评估期内的科研支出。

(二)对评估结果为“基本合格”的实验室,市科委予以警告,实验室和依托单位在半年内需提出整改方案报送市科委;

(三)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或连续两次评估结果为“基本合格”的实验室,市科委取消其重点实验室资格;

(四)其他不参加评估或中途退出评估的实验室, 视为自动放弃重点实验室资格。

三、申请条件

(一)重点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合理,在本领域中具有国际、国内或上海市先进水平或特色,能承担和完成国家及上海市重大科研任务。以基础研究为主的重点实验室,研究实力强,在本市处于领先水平;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重点实验室在本领域能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和共 性技术提供创新支撑。

(二)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固定人员应在二十人以上。

(三)具备良好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等实验条件,重点实验室面积应在一千平方米以上,物理空间相对集中。

(四)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五)

依托单位须承诺加盟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开放交流提供必要的配套条件。

四、申请流程/申请途径

重点实验室建设由依托单位向市科委提出申请,并报送《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市科委组织专家评审,根据评审意见汇总和决策。

对批准立项建设的,依托单位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组织编写建设计划任务书,审核后报送市科委。市科委与依托单位、重点实验室共同签订建设合同和计划任务书。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不超过两年。建设完成后,依托单位向市科委提交验收申请,市科委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通过验收后列入重点实验室序列。

五、提交材料

下载我县工程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县工程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工程实验室审批资料

    一、申请建筑试验室(检测机构)资质需提供以下资料 1、申请报告; 2、上级主管部门批文; 3、《建筑试验室(检测机构)资质申请表》; 4、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的任命文件及职称证件; 5、......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附件: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依据《国家......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合集5篇]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省科技创......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参照科技部《国......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全文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重点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结合......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2008新版】(合集五篇)

    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基[2008]539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