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 见
豫政 „2012‟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实各级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
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依据国家和全省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制定本地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规划,并逐步加大投入,确保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层层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主动作为,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相
.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展集中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探索建立辖区内客货运输企业、学校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措施、消除隐患。各地要针对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特点,推行“县管、乡包、村落实”的政策,由乡镇政府实施农村客运安全监督管理,指导督促乡镇政府落实道路运输安全机构、人员和经费,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要鼓励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推广使用适合农村实际的安全、经济、实用型客车,方便农民出行。
二、落实相关部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一)加强驾驶人教育管理。
1.拥有车辆的单位要建立健全驾驶人安全管理台账,定期组织驾驶员参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学习和培训,不断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2.公安、交通运输、农机部门要督促驾校严格落实教学大纲各项要求。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执行客运、货运尤其是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公安部门要严格落实对大中型客车驾驶资格的逐级申请、审核制度,建立健全驾驶人考试情况通报制度,严格驾驶人的考试和发证、审验工作。
3.公安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记分达到12分的,要强制培训教育,并重新考试合格后才能恢复其驾驶资格;建立违法驾驶人信息库,向交通运输部门及时通报客货运输企业车辆及驾驶人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情况。
4.交通运输部门要监督运输企业加强客货运输车辆驾驶人从业资格管理,凡申请办理从业资格证的,必须经培训合格,凭结业证书申请办理。对公安部门通报的客货运输企业车辆及驾驶人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情况,要督促企业对驾驶人进行教育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公安部门反馈。对机动车驾驶证被公安部门注销或吊销的驾驶人,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吊销其从业资格。
(二)加强车辆安全管理。
1.客货运输车辆所有单位要建立健全机动车辆管理、使用、维修、保养、检测制度,落实专人负责车辆安全工作,及时淘汰更新老旧报废车辆。完善车辆安全运行技术档案,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车辆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安全性能良好。
2.工商部门要依法查处销售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机动车辆和非法回收、销售报废汽车、非法拼装车辆的行为。
3.质监、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对生产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车辆的厂家依法进行查处;对检测设备未通过检定、未取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和机动车交通安全技术检验资格许可证违法开展检验工作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安检机构)依法进行查处;对不执行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只收费不检车的安检机构,移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4.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营运客车市场准入管理,严禁没有达到营运客车等级评定标准的车辆或技术性能不合格的车辆参与营运;督促企业做好车辆的例保例检、定期维护和检测工作。严格界定城市公交和公路客运车辆,凡属公路客运的,严格按照实有座位核定载人数,严厉查处客运车辆、旅游客车未按客车规定线路和规定时间行驶、客车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监督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引导运输企业按规定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或GPS(全球定位系统)等装备;全面落实客运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严禁不具备资格的人员驾驶客运车辆,严禁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上路行驶,严禁违规出让客运班线和经营权,严禁以包代管、只收费不管理的行为,督促客运场站做好车辆安全例检、危险品检查等工作,杜绝客车超员出站。
5.农机部门要切实把好农业机械登记、检验、发证关。6.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学校及幼儿园校车的监管,逐车建立管理档案,严格校车驾驶人资质审查,督促各类学校及幼儿园严防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车辆接送学生和幼儿。公安部门要加大对校车、接送学生和幼儿车辆的安全检查力度,严厉查处校车及接送学生和幼儿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
7.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客运市场整顿,依法查处非法营运客车,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协助工作。
(三)加强道路管控。
1.公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超速、超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货车和农用车违法载客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严查无牌无证车辆,严格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警力和科技手段加强路面管控,组织警力适时开展集中整治。尤其要针对客运车辆超速、超员、疲劳驾驶、途中站点外上下旅客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治理。
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施工绕行路段的交通疏导工作,维护良好的通行秩序。遇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或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严重影响公路安全通行时,公安部门要及时依法实行交通管制,确保交通安全。
2.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公路的建设养护。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工程项目,按规范设置和完善公路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按照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要求,结合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情况,采取交通工程措施,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上急弯、陡坡、长下坡和高边坡等危险路段进行整治;对农村公路临水、临崖及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逐步安装波形防撞护栏,改善公路的安全状况;对重点河流、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敏感区域沿线道路和桥梁,加强养护和道路安全整治,设置警示标志,逐步完善应急防护设施。施工修路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经公安部门同意后方可开工。施工作业单位要在施工路段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施工作业完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验收合格,符合通行要求后方可恢复通行。
加强对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的管理,对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取缔。
严格客运班线管理,监督客运企业落实客车凌晨1时至6时停止运营的规定;对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路段的夜间客运班线不予审批,公安部门发现客运车辆夜间在不符合安全标准路段行驶的,要禁止通行,并及时通报交通运输部门,由交通运输部门督促客运企业合理调整客运班线的发车时间。
3.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专项规划、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强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及时维修、养护道路,保持路面完好;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会同公安部门设置和完善交通信号灯、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及时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道路和桥梁。4.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道路运行状况的监控,及时掌握路面交通情况,制定高速公路应对雾、雪、雨等恶劣天气工作预案,配备除雪设备、溶雪剂等物资,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旅游部门要加强旅游市场和旅行社管理,严禁租用非法车辆从事旅游客运业务,督促旅行社合理安排旅游行程,避免驾驶员疲劳驾驶。同时,会同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做好旅游景区道路安全管理,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
(四)加强道路运输(旅游客运)企业管理。
公安、交通运输、旅游、安全监管部门要从源头加强对道路运输(旅游客运)企业的管理,督促客运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道路运输(旅游客运)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工作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加强对安全工作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消除事故隐患。
2.严格驾驶员的聘用和管理。道路运输(旅游客运)企业要严把驾驶员的聘用关,严格审查驾驶员的驾驶证件、从业资格和驾驶经历,并签订聘用合同,加强和规范管理制度。
3.强化汽车客运站安全管理。汽车客运站要认真履行安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配备安全检查人员,确保安全工作制度得到落实。
4.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交通运输部门要把道路运输(旅游客运)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作为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的条件之一,将企业安全评价和质量信誉考核结果与企业的行政许可、线路招投标挂钩,督促企业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5.加强安全监督检查。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运输(旅游客运)企业的安全监管。把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交通违法突出、交通事故多发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的客运企业,要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整改仍不达标的,依法取消其相应的经营业务。道路运输(旅游客运)企业要建立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并向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免费开放,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动态信息服务平台实施联合监管。
(五)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抢救机制建设。
各地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建立交通事故紧急抢救联动机制。卫生部门要指定有条件、服务好的医院作为专门救治医院。完善交通事故急救通讯系统,建立110、119、122报警服务台与120急救电话之间交通事故信息相互通报和反馈制度,实现公安部门与医疗急救单位同步联动,最大限度地缩短抢救伤员时间,减少伤员死亡。公安部门加强交警现场紧急救护培训,提高交通事故伤员现场救治率。交通事故次生环境污染的,现场处理的负责人员要及时通报环保部门。
(六)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
1.公安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核发危险化学品购买许可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并负责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2.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许可以及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的资格认定。
3.质监、环保、卫生、工商、邮政等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
(七)加强道路交通保险安全防范和事故理赔工作。保监部门要组织协调有关保险机构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理赔工作,参与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理赔的调查,配合有关部门对参保机动车驾驶人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会同公安、农机部门建立机动车信息网络平台,探索建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与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相挂钩的机制。
三、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责任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基层宣传网络,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活动,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学生和幼儿家长自觉抵制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并积极向公安部门举报交通违法行为,从源头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要积极引导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社会公众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刊播交通安全公益广告,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教育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学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配合公安部门制止使用报废车辆、农用车等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车辆接送学生。
司法行政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普法内容,开展经常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
四、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追究有关规定
对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实行问责倒查,逐起追究相应的责任。凡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道路交通事故的,由省辖市安全监管部门组织进行责任倒查。省辖市政府对事故发生地县(市、区)政府分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负责同志和负有管理、审批、监督职责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集中约谈、诫勉谈话;在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或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由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进行责任倒查。省政府对事故发生地省辖市政府分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负责同志和负有管理、审批、监督职责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集中约谈、诫勉谈话。同时,对未按规定履行管理、审批、监督职责的相关人员,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凡客运车辆、旅游车辆、中小学校或幼儿园车辆发生亡人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在依法追究驾驶人法律责任外,要依法追究运输企业、校车主管部门的法律责任。因未依法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职责,造成客运车辆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对客运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予以免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校车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对中小学校或幼儿园主要负责同志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充分发挥各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全国道路交通安全部际联席会议“五整顿”(整顿驾驶员队伍、整顿路面行车秩序、整顿交通运输企业、整顿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整顿危险路段)“三加强”(加强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工作措施,有效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推动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现作如下决定: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形成全社会协调联动工作格局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地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主体职责,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的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有效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力量,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机、安监、质监、教育、卫生、环保、旅游、监察、保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把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单位和人员,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由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文明确。
(四)落实各单位安全管理的责任。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要按照《山西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有关法规规定,依法履行和加强对所属车辆和驾驶人的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规章制度,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
(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要加强农村、社区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和村委会(社区)干部、农村(社区)交通安全专(兼)职协管人员、义务和志愿人员的作用。在乡镇、街道由司法助理员或农机安全管理员兼任交通安全协管员,在农村、社区由村干部、社区干部兼任交通安全协管员,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农机部门开展日常交通、农机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农村村委会和城镇社区组织应当积极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个体车辆和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管理,实行机动车、驾驶人“户籍化”管理。各地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给予农村和社区交通安全协管员一定的经费补助。
二、围绕重点,强化措施,严格管理,增强交通安全源头管控能力
(一)加强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1加强驾校培训工作监管。驾驶人培训机构要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工作,重点对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牵引车学员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对驾驶人培训机构考生的考试合格率以及所培训驾驶人一年内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和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考核,并将考核情况通报交通运输和农机部门。交通运输、农机部门要对驾驶人培训机构和教练员队伍进行考核,对不合格驾驶人培训机构和教练员进行清理整顿。2加强驾驶人考试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考试员队伍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完善考试管理办法,严把考试关,确保考试质量。要推行网上预约、个人申请预约等便民措施,直接受理小型汽车(含C1)驾驶证申请。
3加强职业驾驶员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营运客车、城市公交车、营运货车、旅游客车、出租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等职业驾驶员的管理,严格准入门槛,严把职业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各运输企业每年要对本企业的职业驾驶员进行不少于10天的安全教育培训,对发生两次以上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员,要重点进行教育培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驾驶人的交通违法情况,对一季度内发生三次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人,要依法从严查处。
同时,公安交通管理、保险监管部门要协调配合,积极开发建设车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保险费率与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的挂钩。
(二)加强重点机动车管理
1加强营运车辆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营运车辆注册严格登记,严格查验,建立专门的管理档案,督促运输企业及基层交通安全组织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客运车辆定期二级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的监督管理,严把车辆技术状况关。对现有长途营运线路在200公里以上的客运班车、旅游客运车辆以及长期在山区、低等级道路上行驶的客运车辆,要严格综合性能检测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并严格执行车辆二级维护制度。客运企业要认真落实客运车辆出车前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技术状况良好。凡长途客车跨区域营运的,客运企业要向驻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要严格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管理。
2加强旅游车辆、校车和单位接送车管理。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所属旅游车辆、校车和单位接送车或租用车的管理,严把驾驶人资质和车辆安全性能关。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有关单位履行交通安全职责的监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实行备案制度,建立驾驶人、车辆基础档案,对发生的违法行为,及时抄告相关部门和单位。
3加强城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公交车和出租车企业要健全安全生产机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严把车辆安全性能关,并向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就驾驶员有关情况进行备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监督管理,将公交车和出租车驾驶员的违法记录、事故记录定期通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驾驶员管理档案,严格进行资格审核和岗前培训,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依法查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
(三)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客货运输企业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职责,抓好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驾驶人档案,严把驾驶人出车关,同时加强车辆的日常检验、维护、检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得安排生产运营任务。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把道路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和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严格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信誉质量考核管理、综合性能检测及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管理,加强对汽车客运站的安全监督;要对交通运输企业加强内部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情况开展检查考核,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要进行通报和限期整改。安监部门要积极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评估工作,对道路客运企业、货运企业、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出租车企业以及邮政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开展评估,不断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对重特大事故责任企业要列为重点对象进行监控,必要时可向社会公布。
(四)加强机动车安全检验的监督管理
1加强对车辆安全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要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检测的原则,设置规划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要依法对机动车安检机构实施监督,规范机动车安检机构检验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并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和工作机制,实现机动车安检机构与车管所的计算机联网,对车辆检测信息数据实时传输。
2加强机动车安全检验工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检验规程,严格查验机动车。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定期参加机动车安全检验,确保车辆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各有车单位要及时参加机动车安全检验。基层交通安全组织和行业自治组织要督促辖区内或所属机动车进行定期检验,提高机动车上线检验率。机动车安检机构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检验规程、检验技术规范,依法开展机动车安全检验工作,及时出具检验报告,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依法严格落实对大型客、货车辆报废解体的监督职责,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严厉打击利用报废机件拼装机动车的违法行为。
三、加大投入,健全队伍,完善设施,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
(一)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各地人民政府要将保障路面交通安全设施、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道路危险隐患点段治理、交通科技建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执法装备等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任务的增加逐步增加。要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营房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予以保障。全省公安交通管理规费收入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作为全省道路交通管理专项经费,统筹安排,专款专用。
(二)加强基层公安交警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在人员密集、交通复杂、事故多发的乡(镇)或干线公路,要合理布建公安交警队伍,具体负责所辖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指导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开展工作。
(三)加快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HTF〗以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为重点,按照国家标准,不断完善标志标线、防撞护栏护墩等安全设施。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新建、改建、扩建
公路和城市道路时,应进行安全设施设计评审,工程竣工后进行安全设施验收。公安交通管理和安监部门要参与项目评审和验收。高速公路交警队营房建设要与高速公路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交通运输和城建部门要严格道路施工报备制度,落实施工作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督促道路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布设施工作业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同时,要建立健全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同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根据道路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制订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划,实行定期排查、挂牌督办、社会公布制度。
(四)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建立健全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机制,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县、乡两级政府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考核范畴,列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努力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公安交通管理和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和拖拉机的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客运车辆的监管,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和出行不安全的问题。
四、加强应急,多措并举,科学管理,推进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建立完善交通事故紧急抢救机制。公安交通管理、卫生、保险监管等部门要建立省、市、县三级交通事故紧急抢救联动机制,建立110(122)报警服务台与120急救电话之间交通事故信息互通和反馈制度,实现公安机关与紧急医疗救援单位同步联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事故伤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卫生部门指定交通事故伤员定点救治医院,定点救治医院建立“绿色通道”。车辆承保单位要根据保险业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预付伤员抢救费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协助追索伤员抢救费用。
(二)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气象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发布冰、雪、雾、雨等恶劣气候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发布交通安全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道路通行管理控制措施。交通运输部门要及时收集所辖道路通行条件变化信息,做好公路抢通恢复工作,消除公路安全隐患。
(三)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公路和城市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对交通流量大、事故易发多发、违法频率高等重要路段逐步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的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在易发生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条件的干线公路,要分期分批建设道路交通安全气象监测服务系统。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出租车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等应当依法安装行驶记录仪。要建立城市区域路网交通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发展智能交通。鼓励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以及道路交通安全产品的开发、应用,并为之创造相应条件。
(四)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健全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道路规划、建设项目方案审查、竣工验收工作。要充分运用交通工程技术,优化路网结构,提高交通信号控制技术水平,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加强道路特别是交叉口渠化。要积极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管理手段,均衡道路交通流量,合理制定停车管理政
策,改善静态交通。要加强施工道路交通组织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指挥控制能力。要改革勤务制度,推动路面勤务向网络化、动态化发展。
五、完善法规,深入宣传,强化问责,营造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我省配套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修订。针对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车辆技术、道路设施与环境、静态交通管理、交通运输、保险、紧急救援与急救等诸因素,制定和完善与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规章,努力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地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体系。
(二)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各地人民政府和宣传部门牵头,建立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以机动车(职业)驾驶人、农民、中小学生为重点,组织实施“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建设交通安全宣传基(阵)地,深化和丰富交通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等措施,不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法治意识和文明交通素质。各地新闻媒体要配合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辟以宣传交通安全政策法规、出行常识、路况信息、事故警示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窗口和平台,有效指导和规范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三)加强监督检查和行政问责。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和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道路交通安全问责制。加强对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履行交通安全管理职责的监督检查和行政问责。对存在监管不力等失职失察行为,一年内发生一起死亡10人以上或两起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市、一年内发生一起死亡5人以上或两起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县(市、区),实行行政问责。
对发生的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道路交通事故,要根据事故级别不同,分别由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授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同级监察、公安、交通运输、工会等有关部门,并邀请人民检察院参加,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对道路运输等生产经营单位、地方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事故级别和责任大小,实施限期整改、停产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证照、行政罚款等行政处罚。
二○○九年十月十九日
第三篇:浅析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共)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国家三农政策的深入落实,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和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的步伐,在农村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并且快速递增,农村中青年家庭户户有摩托车已不再是奢望。从而,给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农村道路有序、安全、畅通,保障农民的出
行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既是摆在公安交警部门面前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备受全社会关注。
一、当前xx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措施。
xx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倚大别山,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0.3万人,农村人口较多。交通便利,京
九、宁西铁路、106、312国道、沪陕、大广高速呈双“十字”纵横过境,公路通车总里程2100公里,属河南省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县拥有农用机动车辆4850余台,驾驶员6900余人。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从去年9月份开始,县政府确立了“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体、职责明确、责任落实、齐抓共管”的指导方针,相继建立起了以“县政府领导、乡镇为主体、村社参与”的“三级行政防控体系”,初步建立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县政府成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向全县制定并下发了工作方案。全县各乡镇(办事处)也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各乡镇主管安全工作的副乡长为责任人。县领导分别于辖区各乡镇(办事处)签订《责任书》,各乡镇(办事处)也分别与辖区351个行政村签订《责任书》,将指标细化分解到每个乡镇、每个村、每个部门、每位领导,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为督导工作落实,县政府还专门制定下发了督查通知,对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作为安全生产的指标纳入目标管理,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并实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度,直接与领导干部的政绩和任职条件挂钩。
二是认真组织开展调查摸底。由县政府牵头,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联手,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组,分工协作,分赴各乡镇,相继开展了对农村“六类”车辆调查摸底工作;公安、交通、安监、教育等部门联合作战,突出加强往返城乡7座以上微型营运客车、校车、农用车的管理;严格落实车辆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会同有关部门督促运输企业和学校落实日常安全管理措施,与有校车的学校签订责任书,学校与校车司机签订责任书;加强隐患点段治理和路口减速行动。截至目前,我县对先期排查出的27处安全隐患点段增设了3座红路灯、8面黄闪灯,对140处村村通隐患路口全部安装了减速带,对城区弦山路、兴隆路、司马光路、正大街路、光马路、东环城路、九龙路、光南路等主要路段施划约11000平方米的热溶反光式人行横道线、车道线、双实线、导向箭头和减速、停车泊位线等交通标线。
三是加强农村机动车、驾驶人的管理,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控。为解决偏远乡镇道路交通管理难度大的难题,县公安局积极认真落实派出所协管交通的要求,组织辖区各乡镇派出所摸排掌握辖区内机动车辆及驾驶人情况,开展经常性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维护辖区内交通通行秩序,协助做好辖区内交通事故现场保护,协助管理辖区内机动车辆及驾驶员,在乡村道路上对符合当场处罚条件的交通违法人处200元以下罚款,超出范围的由派出所移送交警大队或公路巡警中队处理。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控,进一步缩小管理盲区,县公安局专门下发通知,出台规定,对派出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量化,并纳入全年绩效考核。
四是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为契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系列活动。在辖区国省道公路沿线、加油站、县乡道路出口等重点场所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标语,在国、省道沿线悬挂交通安全横幅,在车辆管理、事故处理、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摆放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在全县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学校”创建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现身说法、以案说法等形式,在农村和农村中小学校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二、xx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xx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引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方方面面,但综合起来不外乎人、车、路、环境四大因素。由于这四大因素不协调,因而导致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混乱,道路交通事故高发,人们出行没有安全感,忧心重重。
一是人的因素,包括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参与人和交通安全管理人。首先,机动车驾驶人存在“四差”问题。其一,驾驶技术差。在农村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摩托车驾驶人
居多,占农村机动车驾驶人的80-90%以上,这些人大多数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属“自学成才”,有一部分人还没有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无证驾驶车辆。因此,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之甚少,遇有紧急、危险情况应变能力差,心里慌张、手忙脚乱,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其二,交通安全意识差。不少人驾车旁若无人,只顾自己前行,不管他人安全,超速、超
载、人货混装、争道抢行屡见不鲜,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其三,守法观念差。一部分农民驾驶人无驾驶证驾车,一部分摩托车不办理注册登记、无牌无证、多人乘骑,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这部分人,没有视生命为弥足珍贵,而视为儿戏,他们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不是建立在自觉、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的基础上,而是为了应对交警检查“装潢门面”,与交警捉迷藏,看到交警就循规蹈矩,遇不到交警就横行霸道,肆无忌惮,这是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又一个诱因。其四,车况差。一部分农村驾驶人只讲经济效益,不顾交通安全,不定期维护保养车辆,不按期参加机动车检验,病车、故障车、报废车上路,为道路交通事故埋下了伏笔;其次,交通参与者主要存在“两低”问题。其一,综合素质低。由于不少农民文化水平低,学历浅,长时间处于自由的交通状态中,在路上行走随心所欲,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对道路交通右侧通行的原则,确保安全原则不甚了解。其二,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低。农村群众参与道路交通时,“以我为中心”思想占主导地位,骑自行车行驶在机动车道内,拐弯时突然猛拐,行人横过公路低头猛跑,不注意避让机动车;再次,交通安全管理人存在“三个不够”问题。其一,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不够。由于公安交警的警力严重不足,触角短小,管了国省干道和城区,就顾及不了县乡道路。因此,在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仍存在着“盲区”、“盲时”现象。其二,交通管理部门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驭人处罚力度不够。由于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驭人交通违法行为处罚难度大,往往采取批评教育为主的手段,警告后放行,这样根本没有引起交通违法行为人的重视,行人、非机动车驾驭人交通违法行为得不到根治。其三,社会合力不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尚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往往是交警单打独奏,唱独角戏,社会整体防控体系没有真正形成。
二是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车型较乱,车况较差,无牌无证车辆较多,特别一些低速货车、三轮汽车等不符合国家机动车生产标准的车辆,一些拼(组)装车辆、报废车辆、改型车辆、套牌车辆等较多,特别是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摩托车在农村日益普及,不仅保有量最大,而且潜在的安全隐患也最为严重。
三是道路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道路等级低,弯多路窄,有的破损严重,险象环生;村村通公路大多与国、省道相接,道路开口多,冲击点增多;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配套,大部分农村道路无标线、无标志,事故易发点段、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
四是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道路环境复杂,通行能力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合在同一路面上,家禽、牲畜随时出没在路面上,路肩绿化不规范,路面有时出现泥土、石块,车辆停放无序,影响交通等。
以上这些现象是造成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县辖区每年发生在农村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量的60%以上,死亡事故则占整个死亡事故的80%以上。因此,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也是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必须走社会化管理的道路,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揽、职能部门主管、单位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整体联动”的管理机制,真正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真正在党委、政府领导的头脑中挂上号、排上队、占上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同时要切实落实企业法人、单位主要领导、村委会领导、村民组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把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与政绩挂钩。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民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低、居住分散、集中教育难度大的特点,充分发挥乡镇、村屯、示范户、交警中队、农村公安派出所前沿阵地作用,真正建立起乡镇-村屯-示范户-农户四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并切实履行职责,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利用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案例,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戏说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农民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农民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自觉劝导、制止、抵制交通违法行为。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按照公路安保工程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的标志标线设置,提高公路等级,对车流、人流相对密集的农村道路科学规划,适当封闭一些出入口,以减少道路平面冲突点,有条件的乡镇中心路口安装交通信号灯。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易发点段和安全隐患的治理。
三是进一步强化源头管理。充分利用乡、村交通安全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组织他们对农村“三小”车辆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农村“三小”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档案,督促“三小”车辆的车主及时办理车辆注册登记和驾驶人考试办理驾驶证,提高车辆注册登记率和驾驶人考取驾驶证率,解决好农村无牌无证车辆和驾驶人无驾驶证的问题。
四是进一步加大路面交通秩序管理力度。公安交警部门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交通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管事率。在现有警力的基础上,采取勤务随着警情动的方式,做到“六个跟踪”,即跟踪客运班次走、跟踪交通流量走、跟踪农村集市走、跟踪学生上下学时间走、跟踪天气情况走、跟踪交通违法行为高发时段、路段走,最大限度将警力和执法装备摆放到路面上,真正体现路面是交警主战场,交警办公室在路上。严格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做到严查、严管、严惩、严治、严控,违法行为不过岗,违法形态不消除不放过,违法行为不改正不放过,违法行为人不受到警示教育不放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空间,使交通违法行为人不敢为、不能为。
四、建立和完善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广大农村群众出行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网络化的基础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在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中,结合“交通安全村”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乡镇、村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大力推行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农村建立和完善以交警中队、公安派出所为骨干,以乡镇、村屯为支撑的密切协作的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包村的交通民警和公安派出所驻村警务室民警负责村屯的交通安全工作监督指导;乡镇和村屯要建立兼专职交通安全员或信息员,负责建立本乡镇、村屯车辆、驾驶人台帐,并加强动态管理,定期补充和完善管理台帐。
二是建立日常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细水长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包村交通民警和驻村警务室的公安民警,要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内容,人走到哪里,交通安全就要宣传到哪里;乡镇、村屯交通安全员或信息员,要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充分发挥作用,利用会议、农业科技培训、农闲时间、走亲访友等有利时机,向农民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常识;公安交警部门配备交通安全宣传车,深入到农村集市、旅游景点、大型活动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播放录音和专题教育片、典型事故案例图板展览、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单等,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在事故处理、交通违法处理中,开展“一事一教、就事论法”活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处罚一名交通违法人,达到教育一名交通违法行为人和周围群众的目的。
三是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公安交警部门要认真落实公安部便民措施,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提高便利服务。应把“三小”车辆注册登记、定期检验,三轮汽车、摩托车驾驶人培训考试下放到农村交警中队,由农村交警中队组织实施,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民办理车辆注册登记和考取驾驶证因路途遥远而增加费用和不便。有条件的交警大队也可以配备流动车管业务专用车,深入乡镇、村屯为农民办理车辆注册登记和考取驾驶证。这样,就可有效地解决农村三轮汽车、摩托车等车辆不注册、驾驶人不考驾驶证的问题,逐步使农村“三小”车辆和驾驶人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四是建立日常严管长效机制。公安交警部门要与公安派出所、交通运管、乡镇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针对无牌无证、报废车上路、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摩托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现象多发生在农村集市日的特点,不定期、不定时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打击力度,严格依法取上限处罚,该扣车的扣车、该拘留的拘留,决不能搞下不为例和姑息迁就。真正把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作为重点,作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基础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五是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判长效机制。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辖区交通安全形势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及成因,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和问题,适时采取集中整顿或专项整治的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要进一步强化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私营企业、村委会法人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身边的事,真正形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人人抓、人人管,夯实农村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基础,筑牢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坚固防线,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是建立齐抓共管长效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体运输业异军突起,越来越壮大,计划经济时的专业运输车队不复存在,过去那种出车前提要求,收车后搞讲评,周检查、月评比的有效管理办法已失去它有效的功能。针对居住高度分散的农村驾驶人管理教育困难重重的显示问题,应充分发挥农村村委会、村民组的作用,以自然屯堡为单位,把农民司机组成活动小组,推选思想觉悟高、驾驶技术好、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群众威信较高的人担任组长,利用出车间歇时间将农民驾驶人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交流安全行车的体会等。公安交警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总结经验,及时予以推广。这样既可弥补公安交警部门警力不足,管理不到位,农村驾驶人脱管、漏管的问题,又能起到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佳效果。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理由:
近几年,随着县城人口的急剧增长,县城发展迅速。但随着人口剧增,车流量加大带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也日渐显现。虽然这些年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加强县城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收效甚微,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市民对此颇有徽辞,期望有一个文明安全的交通环境。建议:
1.交警部门可配合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活动,开展一次对全县机动车辆的全面集中整治,希望此次整治活动能全面彻底,特别是对无牌无照的“黑摩的”要从重处罚,坚决取缔,决不姑息。在这些年发生的交通惨案的肇事者中,“黑摩的”的比例相当大。
2.除了集中专项整治外,相关部门还可采取定期与突击,查与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整治活动,加大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我县机动车的管理,让那些“黑车”经营者无机可乘,无路可走。
3.要加大县城中小学校周边交通要道的管理力度。目前,县城各中小学校门周边的干道均有警示牌,但设置了隔离带和减速区的不多。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对县城各中小学校校园周边干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学校门前交通干道未设置隔离带和减速区的,应立即增设。同时在学校上下课高峰时段,校门前主要干道应安排交通协管员维护交通安全。原来在一些县城小学实行过此做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坚持下来。去年,在新建二中校门前就出现过几例学生在下课高峰期,被过往车辆撞伤的恶性交通事故。因此,再次建议将此做法推广到县城各中小学校,并形成制度。
4.县城文教路延伸到北郊的路段,目前已是县五中,县六中学生上学往返的主要干道。由于此路段附近有汽车维修点,道路两旁停满了待修的车辆,形成了新的交通安全隐患。建议相关部门可将汽车维修点迁移,并加强整治,消除这一安全隐患。
5.随着县城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城区各主要干道的交汇处均已安装了红绿灯,设置了人行斑马线。但由于许多机动车辆车主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此视而不见,闯红灯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做到宣传形式灵活多样,如,组织相关人员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家庭,举办专题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同时,各交通干道应增设摄像头,加强对县城上路机动车辆的监管,并对违章车辆及时处罚。
第五篇: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 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央、省属驻曲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09〕1号)、《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意见》(云教学〔2009〕3号)等文件精神,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曲靖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做好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大中专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现代工业强市和建设珠江源大城市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需求相对缩减双重压力的影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工作的影响,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全力以赴抓紧抓好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进一步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各级党政群机关有编制空缺和进人计划的,优先从毕业研究生和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国家公务员。
(二)事业单位有编制空缺和进人计划的,优先从毕业研究生和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1.市、县(市、区)属财政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应从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其中,公开招聘小学、幼儿园教师、文艺类演员、演奏员、播音员和医学类影像、麻醉、放射、护理、助产士等可放宽到中专学历。自收自支和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可放宽到中专学历。
2.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在主要选拔师范类毕业生的同时,应选拔符合教师条件、专业对口并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市属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应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同时,要认真清退代课教师和临时聘用人员,把学校的缺编和岗位空缺主要用于接收大中专毕业生。
3.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人事厅、云南省公安厅《关于转发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云人〔2006〕5号)规定,财政全额、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都必须实行公开招考。
4.按照《云南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云人〔2007〕9号)规定,招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在公开招聘过程中可以免笔试进行招聘;招聘特殊岗位(野外、高空、高温、有毒、有害、地下、水下作业及特殊技能岗位)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可免笔试进行招聘;紧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和特殊行业(农、林、水、地质等艰苦行业)的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招聘人数与实际报名人数比例低于1:3的,经市人事局审核同意后可适当放宽招聘条件或开考比例。
5.加分条件。大中专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按录用公务员加分的有关规定执行;报考我市事业单位的,按以下办法给予加分:
(1)少数民族中除白族、回族、纳西族、蒙古族、满族等5种民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符合加分条件的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持《户口册》经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民宗、公安部门审核认定并出具证明材料,市人事局给予办理加分手续。
(2)优秀运动员:大中专毕业生在大中专院校就读期间,参加省运会、省城运会获得金牌者,事业单位可免试接收;取得单项第二名或集体项目二至三名的加20分;取得单项第三名或集体项目四至六名的加15分;取得单项四至六名或集体项目七至八名的加10分;取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的加30分;取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的加20分。对取得奖章、奖牌、证书,符合加分条件的,须经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定并出具证明材料后,市人事局给予办理加分手续。
(3)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的加分办法按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云组通〔2009〕34号)规定办理。
(4)参加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服务(工作)期满后且考核合格,报考事业单位的,笔试成绩加4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5)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2003年开始服务的“全国计划的西部志愿者”,凡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按《关于做好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云青联〔2004〕8号)规定,报考事业单位的,笔试成绩加5分。按《云南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人事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的办法〉的通知》(云教学〔2005〕14号)、《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的意见〉的通知》(云青联〔2006〕25号)规定,凡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并获金、银、铜奖的人员,报考事业单位的,笔试成绩分别加4分、3分、2分。
(6)按照《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确定的革命烈士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报考事业单位的,笔试成绩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符合上述六项加分条件的,经县级人事部门审核认定并出具证明材料后,市人事局给予办理加分手续。加分人员同时符合几项加分条件的,只按其中最高一项加分,不得重复加分。
(三)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
1.积极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云组通〔2009〕34号)规定,全市选聘1142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人员聘用期为3年,期满后,经双向选择,可继续聘任,连续聘用不超过2个聘期;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其自主创业或自主择业。选聘人员在聘用期间因违反管理规定或个人要求解除合同的,予以解聘。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按人均每年1.5万元的标准发放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养老社会保险,购买医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此外,按每人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市、县财政共同承担。
2.认真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根据《云南省人事厅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云人〔2007〕4号)等文件规定,2009年我市招募185名高校毕业生,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三支一扶”服务期限为2年,服务期间,与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补贴资金由省、市、县财政共同承担。
3.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规定,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有特殊困难的县和少数民族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聘期为3年。特设岗位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
4.贯彻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的有关政策。根据省的安排,全省每年招募一定数量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农村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志愿者服务期间每人每月生活补助费600元(分别由省财政补助200元、市财政补助200元、县财政补助200元),每人每年交通补贴200元(由省财政解决),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200元(由省财政解决)。
选聘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高校毕业生,服务(工作)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可享受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的,市、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为其协助推荐就业;被录用(聘用)为公务员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经市级组织、人事、教育部门认定,其服务(工作)年限可以合并计算工龄。
(四)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特别是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对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为其提供人事代理服务;经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审核开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就业报到证》)或与用人单位签订过一年及其以上《人才招聘协议书》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我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可享受当年大中专毕业生有关就业政策;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大中专毕业生,今后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
对招用我市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单位应缴纳部分的补贴。延续鼓励企业吸纳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税收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大中专毕业生,与其签订l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规定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此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12月31日。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用我市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达到企业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l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l年以上劳动合同期限的,参照每人不超过5万元的额度,贷款最高可达200万元的小额贷款扶持。市、县(市、区)财政对小额担保贷款给予贴息。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专家选拔、人才流动、人员培训、户籍管理、职称评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享有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同待遇。对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科技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申报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科技成果或荣誉称号时,有关部门予以倾斜支持。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到曲靖市企业就业的,取消落户限制。有关部门为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
(五)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1.大中专毕业生申请个体工商业、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资额限制。申办营业执照工商部门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
2.大中专毕业生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给予免费办理有关证照,首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3.允许大中专毕业生创业人员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其经营活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4.从2009年1月起,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业户,营业税起征点从1200元/月提高到3000元/月。5.从2009年1月起,大中专毕业生创业从事个体经营,2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6.延续鼓励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在限额内依此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12月31日。
7.凡参加经我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可的创业培训,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按每人不超过1300元的标准分阶段给予培训补贴。
8.按规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我市登记失业大中专毕业生,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给予不超过800元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9.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首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2009年1月1日后创业成功,带动我市3人至5人(含5人)就业的,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带动我市6人(含6人)以上就业的,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10.首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按上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参加工伤保险的,可按用工人数、经营面积或工程总造价等情况实行实名制定额缴费。
11.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前2年继续保留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12.登记失业大中专毕业生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开业满3个月的,可按照其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给本人创业补贴,原失业保险待遇期不再保留。
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还可以享受我市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国家有关再就业税收政策中属地方税种的优惠政策,同时可按照当地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六)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1.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2.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3.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4.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5.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七)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尽快启动大中专毕业生服务社区项目,街道、社区聘用劳动保障协理员要积极吸纳大中专毕业生。
(八)各用人单位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革命烈士子女、残疾军人子女、身患残疾、家庭特别困难或父母双方均已下岗的毕业生。
(九)我市毕业生到外地就业,给予办理放行手续,放行手续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外市毕业生到我市就业的,一般应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十)应届毕业生在规定时间无法落实就业单位的,可延期就业,对延期就业的非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时,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办理。
(十一)对当年9月1日以后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及半年以上仍未就业的毕业生,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就业登记证》)或《就业报到证》)到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享受我市各项免费就业服务。
(十二)对户口迁回生源地因患病不能就业且无生活来源的困难毕业生,可由民政部门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费用由财政部门负责列支。
(十三)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大中专毕业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办理了城镇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的、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残疾的、完全失去土地而未就业的生活困难大中专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困难家庭的大中专毕业生,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摸清底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的活动。
三、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一)进一步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按照《就业促进法》关于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规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功能。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所属相关机构及院校要加强协作和信息共享,对大中专毕业生免费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服务,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面向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招聘活动组织工作,维护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权益。有关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招聘会,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大中专毕业生收取费用。要严格控制大规模招聘会,加强招聘活动的安全保卫措施。
(二)建立健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逐步实现与国家、省、市、学校就业信息网络的连通,为用人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网上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要实现我市大中专学校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实现资源共享。
(三)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登记制度。用人单位要向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报送需求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四)各县(市)区和市属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制定招考实施方案,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审核同意并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后,方能公开招考。为规范各用人单位选拔大中专毕业生的考务工作,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招考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非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招考由市人事局组织实施;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同意,也可由各县(市、区)和市属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五)对符合就业政策和用人单位公告的岗位、招考条件,并按公开考试招聘大中专毕业生程序考试考核入选的大中专毕业生,用人单位不得拒绝接收。否则,该单位三年内不得进人。
(六)统一招收的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非师范类毕业生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报到登记,师范类毕业生到市教育局报到登记。确定就业单位后,按以下方式办理就业手续:
1.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大中专毕业生,持录用文件、《毕业生就业登记证》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2.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事业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凭《云南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情况登记表》、《云南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审批表》、《曲靖市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人员名册》、《毕业证书》、《毕业生就业登记证》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有关录(聘)用手续;持市人事局开具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通知》、《云南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情况登记表》,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3.到中央、省、市、县(市、区)所属企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接收意见、《曲靖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登记表》、《毕业证书》、《毕业生就业登记证》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企业招聘的还须持有《人才招聘协议书》),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没有《毕业生就业登记证》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但取得国家认可学历的毕业生,确定就业单位后,持《毕业证书》、经毕业学校盖章和就业单位签署接收意见的《就业推荐表》原件、县级以上医院的《体检表》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公安部门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为其办理落户。
四、进一步强化各级各相关部门工作责任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对落实不力的,责令限期改进。
(三)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用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所需经费预算,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四)各用人单位特别是各类企业要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正确处理精简人员与吸纳优秀人才、储备人才、优化人才结构的关系,力争多接收大中专毕业生。
(五)充分发挥各级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运行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搞好指导服务,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
(六)各级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人事、劳动监察力度,规范用工行为,严格执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对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各类欺诈行为。凡是用人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都要监督其办理劳动或聘用合同鉴证,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劳动保障制度。对各类用人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不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滥用试用期、拖欠或克扣工资、拒缴社会保险费等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严惩各种打着招聘人员幌子坑骗大中专毕业生的行为,切实保障大中专毕业生合法权益。
(七)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大中专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成功典型,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唱响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的良好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