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和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合同效力有何影响?

时间:2019-05-14 10:2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和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合同效力有何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和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合同效力有何影响?》。

第一篇: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和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合同效力有何影响?

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和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合同效力有何影响?

问:承发双方签订施工合同时,施工图纸未经主管部门审查,甚至也未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来补办)。请问:签订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否有效?合同签订后,发包方未办施工许可证,但后来补办,是否影响合同效力?

答: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很前沿,也非常有深度。关于合同效力的判定,《合同法》第52条确定了基本原则,《合同法》第52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4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第9条规定:“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按照以往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理解,认为只要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的强制性规范合同就无效。但是,随着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理论界和实务界都主张要对强制性规范进一步分类,审判实务界一般把强制性规范分为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这种区分方法主要以行政法的立法目的和强制性的设立目的为最高指导原则。如果法律规范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并无涉及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意图,则应当根据行政管理权与司法审判权职能区分的要求,把这类强制性规范作为管理性规范对待,排除在认定合同效力依据的范围之外。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时,在谈到尽量维护合同的效力时讲:“我们认为,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有的属于行政管理规范,如果当事人违反了这些规范应当受到行政法处罚,但是不应当影响合同的效力。” 而我们知道:(1)对于施工图纸要经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查时规定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第11条,该条规定建设单位 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违反该规定,对建设单位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2)关于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是规定在《建筑法》第7条,该条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但是,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个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同时《建筑法》第64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个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可以处以罚款。”《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57条进一步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3)关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规定在《城乡规划法》第37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38条:“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城乡规划法》第39条对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法律责任做出了规定,该条规定:“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从以上法律条文的规定可以看出,施工图必须经过审查批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9条的规定:“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施工图没有审查未经过审查,应该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补办了批准手续,合同就是有效的,如果在一审辩论终结前仍未补办批准手续的,则合同未生效。

没有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手续的法律后果是责令改正和罚款,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对施工图审查和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规定均属于管理性规范。按照《司法解释》的精神,施工图未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和未办理施工许可证不应影响合同的效力,施工合同应该是有效的。

现在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关于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是属于行政管理性规范还是效力性规范呢?我认为,这应该属于效力性规范。由于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前提,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就不可能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即使通过不正当程序取得了,这种取得也是无效的,占用的土地依法应该收回。而拥有土地使用权和占有该土地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施工合同能否实际履行,最终影响到能否实现合同的根本目的。因此,城乡规划法关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属于效力性规定,没有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施工合同应该为无效合同。

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方就不能合法拥有土地使用权,在没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工程建设,无疑侵害了国家土地所有权,侵害了国家利益。如果承包方不知建设方没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与之订立施工合同,那么久可以认定建设方存在欺诈,依据《合同法》第52条第1项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如果承包人明知道建设方没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与之订立合同,那么可以认定承发包方双方存在故意串通,依据《合同法》第52条第2项的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进一步要讨论的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否可以补办,补办后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虽然未对补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做出禁止性的规定。但是,按照城乡规划法第39条的规定,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并没有像未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那样可以责令改正,因此,我认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存在补办的问题,而是重新办理的问题。因此,如果可以补办,那么补办之后,在此之前取得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应该是有效的,这与城乡规划法第39条的规定明显不符。所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只可以重新办理,并且之前取得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也应该重新办理。

因此,我认为没有区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属于效力可以补正的合同,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第二篇: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和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合同效力有何影响

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和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合同效力有何影响?许可证(后来补办)。请问:签订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否有效?合同签订后,发包方未办施工许可证,但后来补办,是否影响合同效力?

答:关于合同效力的判定,《合同法》第52条确定了基本原则

《合同法》第52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4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第9条规定:“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按照以往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理解,认为只要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的强制性规范合同就无效。但是,随着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理论界和实务界都主张要对强制性规范进一步分类,审判实务界一般把强制性规范分为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这种区分方法主要以行政法的立法目的和强制性的设立目的为最高指导原则。如果法律规范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并无涉及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意图,则应当根据行政管理权与司法审判权职能区分的要求,把这类强制性规范作为管理性规范对待,排除在认定合同效力依据的范围之外。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时,在谈到尽量维护合同的效力时讲:“我们认为,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有的属于行政管理规范,如果当事人违反了这些规范应当受到行政法处罚,但是不应当影响合同的效力。”

而我们知道:(1)对于施工图纸要经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查时规定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第11条,该条规定建设单位 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违反该规定,对建设单位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2)关于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是规定在《建筑法》第7条,该条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但是,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个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同时《建筑法》第64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个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可以处以罚款。”《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57条进一步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3)关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规定在《城乡规划法》第37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38条:“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城乡规划法》第39条对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法律责任做出了规定,该条规定:“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从以上法律条文的规定可以看出,施工图必须经过审查批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9条的规定:“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施工图没有审查未经过审查,应该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补办了批准手续,合同就是有效的,如果在一审辩论终结前仍未补办批准手续的,则合同未生效。

没有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手续的法律后果是责令改正和罚款,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对施工图审查和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规定均属于管理性规范。按照《司法解释》的精神,施工图未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和未办理施工许可证不应影响合同的效力,施工合同应该是有效的。

现在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关于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是属于行政管理性规范还是效力性规范呢?我认为,这应该属于效力性规范。由于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前提,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就不可能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即使通过不正当程序取得了,这种取得也是无效的,占用的土地依法应该收回。而拥有土地使用权和占有该土地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施工合同能否实际履行,最终影响到能否实现合同的根本目的。因此,城乡规划法关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属于效力性规定,没有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施工合同应该为无效合同。

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方就不能合法拥有土地使用权,在没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工程建设,无疑侵害了国家土地所有权,侵害了国家利益。如果承包方不知建设方没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与之订立施工合同,那么久可以认定建设方存在欺诈,依据《合同法》第52条第1项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如果承包人明知道建设方没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与之订立合同,那么可以认定承发包方双方存在故意串通,依据《合同法》第52条第2项的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进一步要讨论的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否可以补办,补办后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虽然未对补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做出禁止性的规定。但是,按照城乡规划法第39条的规定,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并没有像未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那样可以责令改正,因此,我认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存在补办的问题,而是重新办理的问题。因此,如果可以补办,那么补办之后,在此之前取得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应该是有效的,这与城乡规划法第39条的规定明显不符。所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只可以重新办理,并且之前取得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也应该重新办理。

因此,我认为没有区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属于效力可以补正的合同,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第三篇:关于动画片对幼儿有何影响的调查报告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发现,由于大部分家长平时忙于自己的事,无暇照顾孩子又怕孩子自己玩会有危险,当幼儿在家时总让孩子看电视,动画片一部接着一部地看,那么长时间看电视对幼儿有何影响呢?为了进一步地深入了解,我运用了所学的教育管理理论,于2009年8月15日至9月15日,随机选取南浔镇中心幼儿园中班的30名家长,对他们进行一次较全面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现将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结果及统计:

在这次调查中,我针对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内容以及看动画片后对幼儿视力、人际交往、幼儿模仿能力等的影响进行了问卷和访谈,现将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1、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用于看电视。

在问卷调查中首先提到:“你的孩子通常一次看电视的时间为”:[①60分钟---90分钟②90分钟---120分钟③120分钟---180分钟④更长]家长回答的结果如下:

选择①的占13.3%,选择②的占20%,选择③的占50%,选择④的占16.7%。

从上述的结果来看,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120分钟----180分钟的占了50%,这个比例实在太大了,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显然太长了。虽然动画片中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突然性、显著变化等大大地吸引着幼儿的眼球,片中外形独特的人物,突然出现的声音或音乐与画面上的显著变化,是幼儿注意力集中的焦点,但长时间看动画片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统计结果显示,有53.3%的幼儿在家中主要的活动是看电视,而出去与同伴玩的只占7%,严重影响了幼儿之间的正常交往。

2、大部分幼儿一次看电视的时间过长。

长时间看电视,消耗大量视网膜内视紫质,明显影响视力。此外,眼睛周围的肌肉也可由于长期处在紧张状态而易引发近视眼等疾病。调查的结果中每次看电视120分钟---180分钟的占50%,超过180分钟的占16.7%,视力与以前对比下降的占43.3%。

3、大部分幼儿喜欢看暴力的动画。

对问卷中“你的孩子是否喜欢看暴力性的动画片,模仿片中攻击性的动作?”

[①是②否③没有特别注意]家长的回答如下:

选择①的占40%,选择②的占26.7%,选择③的占33.3%。

从上述可以看出,幼儿模仿动画暴力动作的比例占了40%,这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位小朋友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位小朋友为了要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强行从同伴手中抢夺,而后者出于保护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被抢走而推开前者,两个人就打了起来,这样的攻击性行为是屡见不鲜的。40%的父母也反应自己的孩子平时最喜欢看带有暴力的动画,不断地模仿片中攻击性的动作。

4、大部分家长没有与幼儿一起看动画片。

通过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30%的家长从来没有同孩子一起看电视,60%的家长只是偶尔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经常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的家长只占10%,这也影响幼儿对动画内容的正确理解,也影响了亲子之间的正常交往。

5、大部分幼儿视力有下降的趋势。

在问卷中,对“孩子的视力与以前对比如何?”[① 下降 ②上升 ③没有变化]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选择①的占43.3%,选择②的占20%,选择③的占36.7%。

从上述可以看出,43.3%的幼儿有视力下降,这对幼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

二.对调查中某些问题的思考。

1、幼儿在家以看电视为主,缺乏群体活动。

幼儿是好群体活动,爱玩的,家长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由于家庭环境的寂寞,活动的单调,整天坐着观看动画片,长期如此容易形成孩子的孤僻,胆小的性格,使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容易养成不合群的性格特点,缺乏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社会能力差。

因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容易养成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同情,不善于竞争,不善解人意,缺少协作,不尊重人,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由于缺乏在同龄人相处过程中的逆境锻炼,如有矛盾时,如何辩解、争吵、闹意见、最后互相迁就、妥协、和解,从中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懂得别人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从而逐渐从“以我为中心”的硬壳中解脱出来。同时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乏所模仿的相互交往的儿童、只能和大人交往、向大人学、容易形成他们说大人话、做大人事的早熟倾向,过早失去孩提的天真。事实上成人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他们成人化的行为,不论在和儿童或成人交往中,都会产生困难,而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3、多看电视易使幼儿发胖。

儿童电视肥胖症就是因为长时间坐着看电视,缺少活动,再加上营养过剩或者相对性营养不良,比如:偏食、忌食等造成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不足,结果使得内分泌调节功能失衡。每天看电视5小时的孩子比每天只看l至2小时的孩子的“儿童电视肥胖症”发生率高1倍。儿童内分泌科专家从临床就诊的肥胖症儿童发现,除了10%的肥胖儿童是由疾病引起,10%的肥胖儿童属于家族遗传外,绝大多数的肥胖儿童还是属于单纯性肥胖,而这些肥胖儿童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爱看电视。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爱好有选择性地看电视。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同时,鼓励孩子多做一些室外活动。在双休日,注意避免让看电视成为儿童的惟一休闲方式。

4、幼儿理解能力差,易受动画片的影响。

人们对暴力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只有杀人流血才是暴力,那么电视中的暴力就少得多。有的人则认为,暴力就是以某种言语或行为使人屈服,无论是否有伤亡。这样口语威胁、物品损毁都属暴力行为,电视中的暴力就相对增多了。只要是有意采用武力手段去伤害人,就是暴力。在电视中,包括儿童节目中,仍有大量的暴力内容。幼儿易受其影响的原因是:在电视里,暴力行为很少受到惩罚,相反倒是男子汉的英雄表现。暴力是解决冲突及达到个人目标的有效方法,而其它解决冲突的方法如妥协、辩论、和解等常常是无效的。在这些情况下,儿童更容易模仿电视暴力行为来解决生活中的冲突。有的儿童则盲目崇尚暴力节目中的英雄,另外一些儿童将看暴力节目看作是一种精神寄托,他们的生活需要“暴力”的刺激,否则就会感到压抑。儿童则倾向于认同媒介中的暴力,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侵犯性行为,如与教师顶撞,与父母频繁发生冲突,或与伙伴打架等。

三、关于减少动画片对幼儿负面影响的几点建议:

1、鼓励幼儿常与人交流。

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不是靠成人说教,而是通过他们相互交往发展的。儿童良好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是成人替代不了的。因为成人的许多言行是孩子难以理解的,因此成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儿童伙伴的孤独感。大多数的孩子是好群体生活的,特别是游戏。通过集体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拗任性,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商量,谦让、分享玩具(购买玩具),关心小弟弟、小妹妹、家长切不要因爱子太深,怕孩子吃亏,将孩子封闭起来;或者偏袒孩子去责怪别人,这样做只能害了自己的孩子。

2、保护幼儿的视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眼与荧光屏的距离要适宜:一般情况下座位与荧光屏的距离是:20英寸的电视机不应小于1.2米,29英寸的电视机不应小于2米,34英寸左右的电视机不应小于3米。

收看电视的时间不易过长,并应有适度的照明:为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最好在看电视1~1.5小时后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若能在休息时做眼保健操最好,有利于保护视好力。

电视机放置的高度要适当:一般以电视机荧光屏的中心高度比观众的眼睛稍低一些为适宜。

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是形成眼底一种感光物质的要素,缺少它在夜里看东西就模糊不清。长时间看电视会消耗维生素A,人体内缺少维生素A会降低对暗的适应能力。因此,经常看电视的人,应多吃一些含维生素A较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番茄、甘薯、各种绿色蔬菜及动物的肝、蛋黄等。

3、家长应陪幼儿看动画片。

幼儿看电视,家长要尽可能陪伴在旁边,有家长的陪伴与引导,可以避免电视的消极影响,更大程度上发挥电视的教育作用。陪孩子看电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幼儿选择符合某年龄特点、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如选择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大风车”等节目;可以及时解答幼儿看电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提醒幼儿保持眼睛与电视机的距离和正确的坐姿;可以适当限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陪孩子看电视还可以增强其安全感。当电视中出现恐怖镜头时,家长只要设法转移其注意力或告诉他这是电视里的故事,不是真实的,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总之,通过本次调查,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动画对幼儿的负面影响,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使幼儿能健康地成长。

第四篇:浅析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的效力20090225

浅析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的效力

房地产项目转让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整个房地产项目转让给他人的行为。《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如果仅根据以上相关法律规定本身的表述,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应当认定无效。然而,如果该项目转让合同主体资格合法,出自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买卖标的权利来源合法明晰,内容未违反法律规定,而仅仅因为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认定无效,则明显对该项目转让合同的受让方不利。《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立法目的和鼓励交易的合同法立法目的,如果将该种合同认定无效,不利于维护民法诚实信用原则及保护市场交易安全的实现。

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关键在于转让人是否是该土地的合法使用权人。从理论上讲,土地使用权证是权利人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合法证明文件,但仅是法律意义上的证明文件。相对于不动产使用权证来说,不动产登记簿拥有更优越的公信力,尽管我国目前的实践中,一般主体很难了解不动产登记簿的内容。土地使用权证是政府主管机关向权利人签发的权利证书文件,它的基础依然是政府主管部门留存的不动产登记簿,土地使用权记载的事项亦应根据不动产登记簿加以调整。因此,相对于不动产登记簿来说,土地使用权证自应具有依附性。一旦国土资源局与转让人签订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国土资源局即应将该地块权属变动情况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以避免实践中出现混乱。但即使国土资源局如果因为工作程序等原因(如拆迁),尚未制作完成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证书,或者未向房地产项目转让人正式签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也不能否定转让人是该宗土地的合法使用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七条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因此,尽管转人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但实质上已经成为了房地产项目的合法所有人,已经具备了进入市场依法转让的条件,应当认定这种情况下,项目转让合同依然有效。

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办理完毕之日起30日内,持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合同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在办理备案手续时,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要审核项目转让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人已经签订的拆迁、设计、施工、监理、材料采购等合同是否作了变更;相关的权利、义务是否已经转移;新的项目开发建设单位是否具备开发受让项目的条件;同时要变更开发建设单位的名称。上述各项如满足规定条件,转让行为有效。如有违反规定或不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有权责令补办有关手续或者认定该转让行为无效,并可对违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处罚。未经备案或未按规定期限办理备案手续的房地产转让行为无效。不得转让的房地产项目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条件的;

(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五)权属有争议的;

(六)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上述的部分法律规定,目前都成为了房地产项目转让的障碍,在目前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市场缺乏活力的时期,这些限制性的法律规定无疑使本已危机四伏的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

国土资源部正式发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明确规定工业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公开方式出让,此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必须在完全付清土地款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不得进行按比例分期发放。即土地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出具土地使用权证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有土地使用权证而没有支付完毕所有土地出让金的情形。从物权公示原则而言,由于登记显示房地产项目出让方已经享有土地使用权,则其与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出让金交付只是债权债务关系,并不妨碍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的效力。同理,若在签订合同时,已经具备支付完毕所有土地出让金的条件的前提下,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则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转让方未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证书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土地使用权,起诉前转让方已经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证书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同意转让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该条也符合“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不拥有物权属于无处分权的一种,相应的处分行为可经权利人追认而有效,也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交易的稳定性,降低交易成本。该司法解释实际上是采用了民法中效力待定的概念。但这种解释仍然过于保守,如果已经具备了实质的权利,仅因为未取得国有土地证而认为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无效不利于促进交易和保护交易安全。

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只要具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生效要件,经协议双方签署后应当生效。《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果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的签约主体资格合法,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买卖标的权利来源合法明晰,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应当认定为有效合同。一般而言,如果项目转让方已经和适格的政府部门签署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缴清了土地出让金,可以确定该房地产转让项目的合法权利人,其依法有权处置该项目,其与受让方签署的项目转让合同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应当认定有效。《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06〕114号)第5.10条规定:“受让人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付清全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依法申请办理土地登记手续,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第九条规定:“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的登记事项提交下列材料:

(一)土地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三)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四)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

(五)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完税或者减免税凭证;

(七)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未违背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合同效力的强制性规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包括效力性规定和行政管理性规定。法 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范围极为广泛,从其性质角度分析,强制性规范包括效力性规范和管理型规范,区分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的方法,主要以强制性规范的设立目为标准。如果法律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并无涉及民事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意图,则应当把这类强制性规范作为管理性规范对待,排除在认定合同效力依据的范围之外。从立法本意分析,违背管理性强制规定应依法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或要求纠正,并不影响民事主体之间订立的合同效力。故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有关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而不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有关行政管理强制性规定,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合同。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未违背《物权法》中有关强制性规定。《物权法》第六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此条款规定了不动产物权的转让只有通过登记方产生物权变动的结果,然而,未经登记不应当影响合同的效力。《物权法》第八条规定,“其他相关法律对物权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该规定是希望解决《物权法》与其他相关特别法之间的关系,《物权法》作为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定物权的基本法律,《房地产管理法》(1995年1月1日生效)更应当符合《物权法》的立法精神和一般原则。《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属于房地产主管部门为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管理所制定的管理性强制规范,违背该规定仅发生该项目无法进行转让登记的法律后果,但项目转让合同的效力不受影响。《物权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本条是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适用登记生效的原则,经登记设立。根据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区分的原则,本条是对不动产物权变动所需结果条件的规定。然而,作为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的债权行为并不因为物权行为的未发生而认定无效。

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未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规定。《物权法》第五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根据《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应当办理房地权属注销登记手续。”《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的建设项目转让的,应当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同意,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有关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给受让人。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书面通知被拆迁人,并自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予以公告。”该条款肯定了未完成拆迁补偿的项目合同的效力。在拆迁人未完成拆迁补偿的项目中,由于被拆迁人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没有注销登记,拆迁人此时尚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而合同依旧有效。项目转让合同约定的内容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在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前提下签署的合同,因此,可以确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39条的规定,仅是物权变动的条件,而非合同生效的条件。该条款再次肯定了项目转让合同的有效性,《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属于行政管理性规定。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属于房地产主管部门为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管理所制定的管理性强制规范,违背该规定签订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仅发生物权无法进行转让登记的法律后果,但作为债权行为的《转让合同》的效力不受影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作为1994年颁布的有关城市房地产管理的主要法律,其主要内容为行政管理性规范,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规定的转让条件,是对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标的物设定的于物权变动时的限制性条件,转让的房地产项目未符合该条件,属于合同标的物的瑕疵,并不直接影响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市各级法院已经做出了大量类似案例,确认《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为行政管理性强制规范,未达到第39条规定转让条件的不影响合同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终结的(2004)民一终字第46号案件(上诉人柳州市全威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柳州超凡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被上诉人南宁桂馨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对此已有明确裁决:“„本案一审起诉前全威公司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讼争土地具备了进入市场进行依法转让的条件。而土地出让金的交纳问题,属土地出让合同当事人即柳州市国土资源局和全威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内容,其是否得到完全履行不影响对本案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故超凡公司提出的因土地开发合同签订时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及土地出让金未全部交清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认定该合同无效的上诉主张,本院不予支持。关于投资开发的问题,《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关于土地转让时投资应达到开发投资总额25%的规定,是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标的物设定的于物权变动时的限制性条件,转让的土地未达到25%以上的投资,属合同标的物的瑕疵,并不直接影响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中的该项规定,不是认定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的法律强制性规定。因此,超凡公司关于土地开发合同未达到25%投资开发条件应认定无效的主张。本院亦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物权法研究小组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中亦确定了该观点。最高人民法院终审的(2006)民一终字第26号上诉人河南花园置业有限公司与河南鑫苑置业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中,也已经采用了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区分原则。判决书认定,花园公司与鑫苑公司签订的协议书是否有效,依据协议书的约定,在本案诉争国有土地使用权从花园公司变更登记到鑫苑公司之前,花园公司负有缴纳土地出让金、解除土地他项权力抵押的合同义务,但花园公司没有履行。花园公司在收取鑫苑公司支付的6652万元土地使用权转让费后,又以自己未交纳土地出让金、未解除抵押权等违约事实为依据作为抗辩理由行使抗辩权。该行为不仅违背了《民法通则》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也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主体应遵循和认同的交易规则。此外,《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是行政管理部门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土地在办理土地使用权属变更登记问题上所做出的行政管理性质的规定,而非针对转让合同效力的强制规定。因此,花园公司在收取鑫苑公司部分土地转让费后,以自己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反而主张合同无效的上诉理由,本原不予支持。从最高人民法院物权法研究小组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可以看出,《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转让条件只是房地产登记部门在办理房地产变更登记时审查的条件,并不影响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转让合同的效力。因此,其只能理解为不符合该条规定的转让条件,房地产不能完成过户登记,但合同本身是有效的。

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作为债权契约,其效力独立于物权登记行为。《物权法》确立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相分离原则,即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物权变动的结果作为两个法律事实,在发生物权变动时,它们成立生效的依据不同。《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基于上述规定,只要符合《民法通则》所规定的民事行为有效条件,合同即成立生效,至于转让人是否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转让的标的物是否达到《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规定的条件,能否完成转让行为,只是合同履行的问题,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可通过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对受让人进行救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转让条件应当理解为房地产变动的结果条件而不是原因条件,不符合该条件时,房地产不得进行转让登记,但转让合同的效力不受影响,转让合同是有效的。

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合法有效符合诚实信用原则,该合同应当认为有效。如果认为无效则严重违背了立法宗旨和严重侵害了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或者导致主张合同无效乙方获得不当得利进而造成显示公平得结果。《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当事人在市场活动中应讲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综上所述,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认定合法有效更符合立法目的和保护交易安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的第38条和39条的内容应当被定予新的含义。

第五篇:佛教对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有何影响

佛教对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有何影响

从哲学思想方面来说,佛教思想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伦理道德的规范,对心理活动的分析,形成了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完整严密的体系。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缘起,它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永远处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中。同时强调个人解脱和普度众生。魏晋时期,佛教的哲学思想与道教合流,丰富了后期玄学的内容。隋唐时期佛教形成八宗,各宗对佛典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独有的理论体系。宋明时期,儒家似乎反对佛教,实际上却又从思想上汲取佛教的精髓,形成了新儒---理学,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就是脱胎于禅宗顿悟之说。近代的改良派也从佛教汲取养料批判理学,如谭嗣同所建立的“仁学”体系,思想渊源之一其实就是禅宗。佛教主张生前积德,为后世做准备,其实就是对心境的培养,和老子的道教本质差不多,都讲究超凡脱俗,其实当一个人真的能看破红尘,摒弃世间一切的时候,就是哲学家了,因为他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世界,如同你在看电影一样。至于“禅”,它对人们的影响似乎局限于老年人,只有无可作为的他们才能淡定的打坐参禅。不过这种心境正是当今社会人们所需要的,人们需要静下心来,调整一下思绪,放松自己,思考一下自己有何问题等等。

下载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和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合同效力有何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和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合同效力有何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有何区别,对税务处理有什么影响?

    问: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有何区别,对税务处理有什么影响? 答:独立核算指的是一个部门自己单独进行收入、成本、利润的核算,并且单独进行申报纳税;非独立核算指的是自己不进行收入......

    “营改增”对建筑毛利有何影响

    1、在成本方面,“营改增前”建筑企业计征营业税,采购建筑材料时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无法抵扣而计入原材料成本,进而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营改增”之后,采购材料时的增值税(进项......

    施工合同司法解释对建筑市场的影响

    施工合同司法解释对建筑市场的影响 黎广军摘要: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将对建筑市场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

    什么是“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行业有何影响?

    “影子银行”对国内金融行业有何影响在谈到资金池、信贷资金、资产证券化等议题时候,往往都会涉及到“影子银行”这个话题。那么,什么是“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行业又有何影响......

    营改增对建筑业毛利率有何影响(共5篇)

    营改增对建筑业毛利率有何影响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今年5月1日要全面落实“营改增”。虽然建筑业营改增实施办法及相关政策规定还没有出台,但根据2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潘峙钢: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老百姓有何影响?

    潘峙钢: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老百姓有何影响? 中美要打贸易战了,感觉有些人在幸灾乐祸。有人说贸易战对中国老百姓没有什么影响;有人还竟然说:中美贸易战将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福利,可以......

    无效效合同与效力未定合同有什么区别?区别两者有何现实意义?

    讨论无效效合同与效力未定合同有什么区别,区别两者有何现实意义?一、讨论提纲:一、无效合同与效力未定合同的概念; 二、无效合同与效力未定合同的分类; 三、两者产生的后果; 四、......

    8090家长的消费特点对儿童市场的营销有何影响

    8090家长的消费特点对儿童市场的营销有何影响? 随着社会对于儿童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不断的加深,儿童市场在整个社会的消费体系中占着比较重要的比重,而家长是儿童市场最终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