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长劳社发[2008]71号.
关于印发《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长劳社发[2008]71号.各区、县(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
为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根据《长沙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办法》(长政发[2008]12号)和有关财务制度,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研究制定了《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长沙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办法》(长政发[2008]12号)和有关财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是国家依法征收或征用农用集体所有土地而导致农民集体失地少地后,为被征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而建立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由区、县(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国土资源部门、财政部门具体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解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待遇的发放、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缴费和基本养老金发放以及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缴费和医疗保险待遇支付。财政部门具体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实行区、县(市)统筹。
第二章 社会保障资金筹集
第五条 社会保障资金实行按征地项目分别核定的办法,由各区、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联合核定社会保障资金数额,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
第六条 区、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公告发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其标准按征地面积每平方米60元征收)、被征土地25%的土地补偿费、经批准提高的安置补助费(其标准按一类水田征地年产值标准的5倍计算)根据劳动保障部门核定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养老生活保障费以及基本生活补助费及时分别划拨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收入户,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财政社会保障专户。
第七条 社会保障资金尚不足支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区按照长沙市人民政府《征地补偿安置若干问题暂行规定》(长政发[2008]30号)第四条的规定,由市国土资源局按被征地面积的6%-10%核定社保用地给区人民政府,以解决社保资金的不足。县(市)按照规定从县(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
第三章 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八条 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在同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设立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资金支出户(以下简称“支出户”)。
第九条 各区、县(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在收到财政部门划入的资金后,发给《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登记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未收到财政部门划入的社会保障费,不得发放上述证件和相关待遇。
被征地农民凭《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登记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到当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待遇手续,按规定领取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待遇。
第十条 各区、县(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于每月25日前将下月养老生活保障、基本生活补助待遇和基本养老保险补贴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补贴用款计划送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月底前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定后,由同级财政部门及时将资金转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支出户。
第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资金和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的财务、会计、统计等管理制度。要按照财政部门统一要求编制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的年度收支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每季度和年度要按统一要求编制季度报表和年度财务决算,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二条 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资金除预留足额的备付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国家债券和转存定期存款。
第十三条 参加养老生活保障人员在领取养老生活保障费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在30日内携带《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登记证》、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及其与死者的关系证明,按规定向所属区、县(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申领一次性丧葬补助费。丧葬补助费按4个月的养老生活保障费标准补助。在火葬区不实行火葬的,不得申领丧葬补助费。
第十四条 丧葬补助费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中列支。
第十五条 各区、县(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为享受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待遇的被征地农民建档立卷,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单独管理。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六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切实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接受同级财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审计、监察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定期不定期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及时掌握和沟通有关情况,定期向上级财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部门报告资金收支情况。
第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责任和给予相应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件: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补贴和养老生活保障费
预留的计算方法
一、根据市人民政府长政发[2008]12号文件的规定,第二、三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给予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根据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基数(考虑增长率)、补贴的年限、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因素确定。设定S为养老保险补贴总额,A为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第一年的缴费基数,B为缴费基数的年增长率,F为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
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每月补贴的标准为全省统一规定的缴费基数的12%,补贴年限为5年,需要预留的养老保险补贴为: S=A×12%×12{[(1+B)÷(1+F)]5-1}÷[(1+B)÷(1+F)-1]
招用被征地农民并与之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单位,可申请享受养老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被征地农民缴费基数之和的10%,每个被征地农民补贴年限为5年,需要预留的养老保险补贴为:
S=A×10%×12{[(1+B)÷(1+F)]5-1}÷[(1+B)÷(1+F)-1]
二、第四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一次性缴纳养老生活保障费,从缴纳养老生活保障费的次月起按月享受养老生活保障待遇。需要预留的养老生活保障费总额的计算办法: S=C×12{[(1+B)÷(1+F)](X-W+1)-1}÷[(1+B)÷(1+F)-1]
注:S为预留的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费总额,B为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待遇标准的年增长率,x为社会平均余命(由省统一公布),w为被征地农民被征地时的年龄,C为被征地时确定的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待遇标准,F为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
三、根据市人民政府长政发[2008]12号文件的规定,第二、三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给予5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根据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基数(考虑增长率)、补贴的年限、城乡居民一年期整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等因素确定。设定S为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总额,A为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第一年的缴费基数,B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率,C为缴费基数的年增长率,F为城乡居民一年期整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
1、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被征地农民,每月补贴的标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率的60%,补贴年限为5年,需要预留的基本医疗保险补贴为: S=A×B×60%×12{[(1+C)÷(1+F)]5-1}÷[(1+C)÷(1+F)-1]
2、招用被征地农民并与之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单位,可申请享受医疗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率的50%,补贴年限为5年,需要预留的医疗保险补贴为:
S=A×B×50%×12{[(1+C)÷(1+F)]5-1}÷[(1+C)÷(1+F)-1]
四、第四年龄段人员,以征地公告发布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一次性补缴15年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大病医疗互助费,从补缴的下月起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需要预留的医疗保障费总额为:
S=[A×(B+B1)×12+X]×15
注:S为预留的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费总额,A为征地公告发布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B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率,B1为个人缴费率,X为大病医疗互助费。
长沙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长沙市财政局 长沙市国土资源局
第二篇:关于印发《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长劳社发[2008]71号.
关于印发《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长劳社发[2008]71号.各区、县(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
为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根据《长沙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办法》(长政发[2008]12号)和有关财务制度,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研究制定了《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长沙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办法》(长政发[2008]12号)和有关财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是国家依法征收或征用农用集体所有土地而导致农民集体失地少地后,为被征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而建立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由区、县(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国土资源部门、财政部门具体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解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待遇的发放、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缴费和基本养老金发放以及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缴费和医疗保险待遇支付。财政部门具体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实行区、县(市)统筹。
第二章 社会保障资金筹集
第五条 社会保障资金实行按征地项目分别核定的办法,由各区、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联合核定社会保障资金数额,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
第六条 区、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公告发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其标准按征地面积每平方米60元征收)、被征土地25%的土地补偿费、经批准提高的安置补助费(其标准按一类水田征地年产值标准的5倍计算)根据劳动保障部门核定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养老生活保障费以及基本生活补助费及时分别划拨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收入户,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财政社会保障专户。
第七条 社会保障资金尚不足支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区按照长沙市人民政府《征地补偿安置若干问题暂行规定》(长政发[2008]30号)第四条的规定,由市国土资源局按被征地面积的6%-10%核定社保用地给区人民政府,以解决社保资金的不足。县(市)按照规定从县(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
第三章 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八条 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在同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设立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资金支出户(以下简称“支出户”)。
第九条 各区、县(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在收到财政部门划入的资金后,发给《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登记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未收到财政部门划入的社会保障费,不得发放上述证件和相关待遇。
被征地农民凭《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登记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到当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待遇手续,按规定领取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待遇。
第十条 各区、县(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于每月25日前将下月养老生活保障、基本生活补助待遇和基本养老保险补贴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补贴用款计划送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月底前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定后,由同级财政部门及时将资金转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支出户。
第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资金和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的财务、会计、统计等管理制度。要按照财政部门统一要求编制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的收支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每季度和要按统一要求编制季度报表和财务决算,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二条 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资金除预留足额的备付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国家债券和转存定期存款。
第十三条 参加养老生活保障人员在领取养老生活保障费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在30日内携带《长沙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登记证》、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及其与死者的关系证明,按规定向所属区、县(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申领一次性丧葬补助费。丧葬补助费按4个月的养老生活保障费标准补助。在火葬区不实行火葬的,不得申领丧葬补助费。
第十四条 丧葬补助费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中列支。
第十五条 各区、县(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为享受养老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补助待遇的被征地农民建档立卷,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单独管理。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六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切实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接受同级财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审计、监察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定期不定期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及时掌握和沟通有关情况,定期向上级财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部门报告资金收支情况。
第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责任和给予相应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件: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补贴和养老生活保障费
预留的计算方法
一、根据市人民政府长政发[2008]12号文件的规定,第二、三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给予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根据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基数(考虑增长率)、补贴的年限、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因素确定。设定S为养老保险补贴总额,A为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第一年的缴费基数,B为缴费基数的年增长率,F为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
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每月补贴的标准为全省统一规定的缴费基数的12%,补贴年限为5年,需要预留的养老保险补贴为: S=A×12%×12{[(1+B)÷(1+F)]5-1}÷[(1+B)÷(1+F)-1]
招用被征地农民并与之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单位,可申请享受养老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被征地农民缴费基数之和的10%,每个被征地农民补贴年限为5年,需要预留的养老保险补贴为:
S=A×10%×12{[(1+B)÷(1+F)]5-1}÷[(1+B)÷(1+F)-1]
二、第四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一次性缴纳养老生活保障费,从缴纳养老生活保障费的次月起按月享受养老生活保障待遇。需要预留的养老生活保障费总额的计算办法: S=C×12{[(1+B)÷(1+F)](X-W+1)-1}÷[(1+B)÷(1+F)-1]
注:S为预留的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费总额,B为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待遇标准的年增长率,x为社会平均余命(由省统一公布),w为被征地农民被征地时的年龄,C为被征地时确定的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待遇标准,F为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
三、根据市人民政府长政发[2008]12号文件的规定,第二、三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给予5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根据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基数(考虑增长率)、补贴的年限、城乡居民一年期整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等因素确定。设定S为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总额,A为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第一年的缴费基数,B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率,C为缴费基数的年增长率,F为城乡居民一年期整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
1、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被征地农民,每月补贴的标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率的60%,补贴年限为5年,需要预留的基本医疗保险补贴为: S=A×B×60%×12{[(1+C)÷(1+F)]5-1}÷[(1+C)÷(1+F)-1]
2、招用被征地农民并与之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单位,可申请享受医疗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率的50%,补贴年限为5年,需要预留的医疗保险补贴为:
S=A×B×50%×12{[(1+C)÷(1+F)]5-1}÷[(1+C)÷(1+F)-1]
四、第四年龄段人员,以征地公告发布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一次性补缴15年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大病医疗互助费,从补缴的下月起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需要预留的医疗保障费总额为:
S=[A×(B+B1)×12+X]×15
注:S为预留的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费总额,A为征地公告发布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B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率,B1为个人缴费率,X为大病医疗互助费。
长沙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长沙市财政局 长沙市国土资源局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4号)
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4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文件
国 土 资源部
劳社部发[2007]14号
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将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作为改革征地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颁布的《物权法》,对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作出了规定。许多地区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对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地区工作进展缓慢,亟待加快进度、完善政策、规范管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以下简称国发31号文件)关于“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的精神,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责任
为贯彻国发31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以下简称国办发29号文件)关于“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严格实行问责制”的精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负总责,劳动保障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职能各负其责,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加强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
各地要尽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国办发29号文件要求,已经出台实施办法的省份,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和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市县工作的指导;其他省份要抓紧研究,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出台实施办法。要严格按国办发29号文件关于保障项目和标准的要求,尽快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并建立相应的调整机制。
二、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
各地在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中,要明确和落实社会保障资金渠道。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农民个人、农村集体、当地政府共同承担,具体比例、数额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根据国办发29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以下简称国办发100号文件)规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从当地政府批准提高的安置补助费和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土
地补偿费中统一安排,两项费用尚不足以支付的,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逐步建立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
各市县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公布实施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从其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中直接缴纳;各市县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公布实施后,要及时确定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在农民个人、农村集体之间的分配办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缴费部分在农民个人所得中直接缴纳。
三、严格征地中对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的审查
要严格执行国发31号文件关于“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的规定,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的审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项目、标准以及费用筹集办法等情况,要纳入征地报批前告知、听证等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知情、参与等民主权利。市县人民政府在呈报征地报批材料时,应就上述情况作出说明。
劳动保障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把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审查关。需报省级政府批准征地的,上述说明材料由市(地、州)级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审核意见;需报国务院批准征地的,由省级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有关说明材料和审核意见作为必备要件随建设用地报批资料同时上报。对没有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没有按规定履行征地报批前有关程序的,一律不予报批征地。
四、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根据国办发100号文件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费用,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按标准足额划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户”,按规定记入个人账户或统筹账户。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待遇核定和资金发放管理,具体工作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
各地要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资金收支情况的监管,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被征地农民的监督。各地要按照国办发29号文件规定,确保必要的人员和工作经费。要加强被征地农民统计工作,做好对征地面积、征地涉及农业人口以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参保人数、享受待遇人员、资金收支等情况的统计;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考核。
五、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的要求,地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方针政策,在对农村土地征收征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切实搞好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纠正征地过程中损害农民权益问题。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要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截留、挪用、转借或擅自将资金用于任何形式的直接投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未能足额到位、及时发放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国家工作人员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ОО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社会保障征地农民通知
第四篇: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人社发〔2012〕276号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人社发[2012]276号
各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经研究,制定了《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的养老保障问题,根据黑人社发〔2012〕61号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参保人员范围
凡原具有我市农村户籍、其耕种土地被政府有偿征用后转为城镇户籍的人员,包括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内人员及达到或超过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以下简称“被征地农民”)以及土地被征用后行政村成建制转为企业的,可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基本养老保险缴纳
(一)被征地农民未与城镇企业或其他单位(以下简称城镇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城镇个体劳动者办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与城镇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或被征地后行政村成建制转为企业的,应当按城镇企业职工办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黑人社发〔2012〕61号文件下发前被征地人员,可以从当地实行“统账结合”制度时按城镇个体劳动者办法,补缴15年或者选择补缴至黑人社发〔2012〕61号文件下发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利息;文件下发以后被征地人员,可以从被征地时向前补缴15年或者选择从被征地时缴纳至“统账结合”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利息。16周岁至黑人社发〔2012〕61号文件下发时不足15年的按实际年限补缴。
个别县(区)“统账结合”时间至本方案下发之日不足15年的,被征地人员达到或超过规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应当延续缴费至15年,超过规定退休年龄5年的,以当期缴费基数一次性补缴满15年。
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一)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
参保被征地农民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男年满60周岁,按城镇企业职工办法参保且连续缴费满5年以上的女职工年满50周岁、未满5年以及按城镇个体劳动者办法参保的女年满55周岁,且实际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可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二)基本养老金计发
359
被征地农民达到规定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可按规定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对于缴费年限不足15年延期缴费的,按其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当期计发办法和上一的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核定,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按实际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的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确定。
(三)基本养老金发放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人社行政部门审批确定发放之月起,为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首先从个人缴费中支付,个人缴费资金支付完毕后由统筹基金继续支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死亡时,按比例扣除已支付的基本养老金后个人缴费部分仍有剩余的,剩余部分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并按规定发放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抚恤金。
四、组织方式
(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认定及退休条件审批。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核定并发放基本养老金。
(二)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要对本辖区被征地农民参保条件进行初审,并汇总上报市局审批。
(三)被征地成建制转为企业的,由转企单位负责办理本单位被征地农民的参保、缴费、退休等工作。
(四)各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接收申请人申请、收集整理材料、建立档案材料、申报和办理相关养老保险手续等工作。
(五)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被征地农民档案材料,申报被征地农民参保、退休等日常管理工作。
被征地成建制转企单位、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及档案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申报单位。
五、申报审批程序
(一)个人申报材料
1、《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附表一);
2、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本人户口原件及复印件;
4、当地派出所出具的因征地转为城镇户口证明;
5、领取征地补偿凭证;
6、一寸免冠照两张。
(二)单位申报材料
1、《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附表二)及《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审批名册》(以下简称《审 360 批名册》,附表三);
2、省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土地的批复件;
3、征地安置费发放明细;
4、经公示符合参保条件的征地农民名单;
5、征用土地带人协议书;
6、其他能够说明问题的相关原始材料。
(三)审批程序
1、申请参保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填写参保《申请表》,携带本人相关材料向所在地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申报单位接到个人申报材料后,应及时核查本人身份及领取补偿等情况,填报参保《审批表》及《审批名册》,并对本人提供个人申报材料进行归集建档;
3、申报单位携带档案材料和征地相关材料到所在区、县(市)人社行政部门进行审核;
4、区、县(市)人社行政部门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汇总后报市人社行政部门审批;
5、经市人社行政部门审批通过人员,由申报单位为其办理存档手续。被征地农民持参保《审批表》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缴纳养老保险费手续。
经市人社行政部门审批通过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农民,达到规定退休条件的,由企业或存档部门申报,按照黑人保发〔2012〕61号文件规定办理退休审批手续。
六、其他有关问题
(一)出生时间的认定。被征地农民以2011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身份证为准,按当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材料(加盖公章和户籍员名章)为依据认定出生时间。
(二)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新农保关系终止,不再继续领取原按新农保规定应当领取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和扣除政府补贴后余额返还本人;未达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条件的,原有的新农保个人账户资金扣除政府补贴后一次性退休给本人。
(三)申报时限。本方案实施前批准征地的,各区、县(市)人社部门于2012年12月20日前完成参保条件的初审和汇总上报工作;市人社部门于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参保条件的审批和认定工作。
本方案实施后批准征地的,申报单位自批准征地之日起六十日内向所在区、县(市)人社部门进行申报、汇总后上报市人社行政部门审批。
(四)各区、县(市)人社部门在办理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中,涉及其他特殊情况的,需由市人社行政部门上报省人社厅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来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61
第五篇:关于印发《成都市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成劳社发〔2009〕176号
标题: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成劳社发[2009]178号)
发文号:成劳社发[2009]176号 关键词:就业和失业登记 管理办法 通知 签发单位: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签发时间:2009年11月24日 是否有效:是
关于印发《成都市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成劳社发[2009]176号
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根据•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通知‣(成委发„2009‟26号)的要求,现将•成都市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成都市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附件:
成都市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通知‣(成委发„2009‟2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劳动者和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以及非农产业就业的外地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和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就业服务管理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开展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并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资料予以保密。
区(市)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委托社区(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开展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第四条 就业和失业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应在成都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统一的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数据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应当及时将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录入到数据库中,全市数据共享,联网运行。
第五条 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劳动保障年检时,应核查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的情况。未进行就业登记的,不予通过年检,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章 •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与管理 第六条 全市实行全省统一的•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就业失业登记证‣”),全程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态。•就业失业登记证‣在全省行政区域内通用,是劳动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
第七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范围:
1.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以及社区就业的劳动者; 2.登记的失业人员。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实名制管理,限持证本人使用。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其•就业失业登记证‣由用人单位保管;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其•就业失业登记证‣由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保管;未就业的,已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人员未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其•就业失业登记证‣由本人保管。
第八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由初次办理就业登记或失业登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受理登记和审核办证,5个工作日内完成,需要公示的,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将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录入成都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农村劳动者和外地户籍劳动者),由用人单位在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用人备案,进行就业登记,不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
第九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由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负责免费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编号办法见附件1。
第十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年检制度。•就业失业登记证‣年检按照谁发证谁年检的原则进行;年检所需的“年检专用章”由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统一制作和发放,并统一组织实施年检。未经年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于次年1月1日起自动失效。
•就业失业登记证‣应妥善保管,若有遗失或损毁的,应及时向原发证机构申请补发。对出租、转让、伪造、租借•就业失业登记证‣骗取国家扶持政策和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对发证机构违反有关规定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的,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自行失效:
(一)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二)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死亡的;
(五)其他符合失效条件的。第十二条 失业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有效记录,享有以下权利:
(一)享受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免费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二)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三)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凭失业登记记录办理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手续;
(四)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凭就业困难记录享受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援助;
(五)政策规定的其他服务。
在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时,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应核实失业人员•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失业记录,并将享受就业扶持政策情况记录在•就业失业登记证‣相关栏目,同时录入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数据库。
第三章 失业登记
第十三条 失业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失业登记时间、失业时间、失业原因等。
第十四条 本市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进行失业登记。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没有就业经历具有本市城镇户籍的人员,在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登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市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登记。
第十五条 失业登记的范围包括下列失业人员:
(一)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肄)业的城镇人员(以下简称“新成长劳动力”);
(二)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人员;停止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以下简称“就业转失业人员”);
(三)承包土地被征用,已由农村户籍转为城镇居民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自愿放弃农村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或流转其承包土地签订3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未转城镇居民人员(以下简称“失地农民”);
(四)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人员;
(五)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人员;
(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非本市户籍在城镇常住地单位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人员;
(七)其他失业人员。
第十六条 办理失业登记的人员需备齐以下资料: 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非本市户籍提供常住地常住证)和相关资料后,填写•个人终止就业(失业)登记表‣(附件6)。
(一)新成长劳动力,从事灵活就业和社区就业后失业的人员,可直接申请办理。
(二)与原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就业转失业人员,应提供与原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证明;
(三)原个体经营业主,应提供当地工商部门出具的歇业证明;
(四)失地农民,应提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征用有关证明或土地流转合同。
(五)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人员,应提供原所在部队出具的复原退役证明。
(六)刑释解教人员,应提供劳改、劳教部门出具的证明。
(七)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非本市户籍在常住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又失业的,应提供与原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和常住地就业6个月以上的证明。
第十七条 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受理失业登记申请后,应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在•就业失业登记证‣相关栏目中登记为失业,并加盖印章。
符合就业困难对象条件人员的认定,按成劳社发„2009‟177号的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登记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退出失业登记:
(一)被用人单位录用的;
(二)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
(三)已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的;
(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五)入学、服兵役、移居境外的;
(六)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七)终止失业或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
(八)连续3个月未主动与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的;
(九)已进行就业登记的。
第四章 就业登记
第十九条 就业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个人信息、就业单位、就业类型、就业时间以及订立、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情况等。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办理新招用或续聘人员,应在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用人备案,并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办理备案手续和就业登记时,须向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提交•成都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备案登记表‣(附件3),初次办理的还需提供•成都市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2)。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在15日内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交•成都市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备案登记表‣(附件4),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用人单位在实际经营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用人备案,并及时录入招录员工备案网络系统,同时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
第二十四条 已办理备案登记的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之日起30日内,应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劳动用工主体变更手续。
已办理备案登记的用人单位因名称、法人代表、投资人、经营地址等发生变化的,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以及社区就业的,在实现就业后30日内,由本人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就业登记,并填写•个人就业登记表‣(附件5)。
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以及社区就业的,应在就业状况发生改变后30日内,到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非本市户籍)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就业变更登记手续,并填写•个人终止就业(失业)登记表‣(附件6)。
第五章 就业失业登记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应加强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开展就业失业登记与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应严格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认真做好符合条件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和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日常调查走访,实时反映变动情况,并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检查。
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管理局要加强对•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申请人弄虚作假的,由发证机构负责收回所发•就业失业登记证‣,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违反管理规定的,按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六章 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七条 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负责对具有本辖区户籍的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失业人员就业、入学、入伍、户口迁移、退休时,应持相关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个人档案转移手续。
第二十八条 由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失业人员,原由单位管理个人档案的,在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备案手续后20日内,应将个人档案转移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 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对失业人员档案的管理应按照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原就业失业登记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一条 2009年年检合格的•再就业优惠证‣,其有效期截止到从发证之日起3年内。原•成都市城镇失业和就业登记管理办法‣(成劳社发„2003‟18号)和•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登记证明‡发放管理实施细则‣(成劳社发„2006‟111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