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指南(试行)
附件1
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指南(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作用”的精神,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引导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章程》,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了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以下简称专项评价)遵循的原则和工作内容,供各相关方采用。
第二条 本指南所称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是指从事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的社会化有偿服务活动。
第三条 专项评价是针对会员单位开展的、立足于行业自律的自愿性第三方评价活动,是按照统一的指标和程序,对相关单位提供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供公众监督和有关部门、机构及企事业单位采用。
第四条 专项评价包括自动监控(水)和自动监控(气)两类,每类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级别。
第五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对专项评价实行统一管理,会同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一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现场运行人员培训教材,组织考试并核发考试合格证书。各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负责本地区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 评价条件和指标
第七条 申请专项评价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
(二)具有与其运行服务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测能力、专业人员配备和运行实践;
(三)从事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的主要现场运行人员,应参加专业化的培训与考试,经考试合格,并接受继续教育。
第八条 申请专项评价的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证书复印件;
(四)运行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五)检测能力的证明;
(六)各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主要现场运行人员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人员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申请单位与上述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出具的本单位为上述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证明;
(七)运行服务业绩实例,包括委托运行合同、用户意见、比对监测报告,以及所有运行项目的清单;
(八)上一年度本单位财务状况报告或者其他资信证明;
(九)能够证明申请单位运行服务能力的其他材料。第九条 专项评价的内容,包括运行质量管理、检测能力、运行专业人员和运行实践四个方面。具体评价指标见《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指标》。
第十条 评价方式:根据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按照评价程序,对专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确定申请单位的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级别。
第三章 评价程序
第十一条 申请单位应将申报材料递交单位登记地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进行初审,符合各级评价指标要求的,签署意见后提交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不符合评价指标要求的,将原因告知申请单位。第十二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对各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递交的申报材料组织型式审查。对通过型式审查的单位,安排专家审查;对未通过型式审查的单位,将名单及原因告知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第十三条 专家审查分为技术审查和现场核查两个步骤。
技术审查重点是根据申报材料,按照评价指标给出建议的评价结果。对建议的评价结果为一级和二级的单位安排现场核查。现场核查重点是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情况,以及运行项目(从运行服务业绩中随机抽取)现场的运行情况。
现场核查应成立现场核查组,邀请技术专家及相关方参与,并形成现场核查报告。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应将专家审查未达到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要求的单位及原因告知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十四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对评价结果为一级或二级的单位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网站进行公示,核发证书;对未达到一级或二级评价指标的单位,将名单及原因告知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第四章 证书
第十五条 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证书采用统一样式、统一编号,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工商注册登记或者事业单位登记地址;
(二)运行服务能力类别与级别;
(三)有效期限;
(四)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
(五)发证单位名称和印章。
第十六条 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第十七条 持证单位分立、合并,或者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登记地址等事项,需要变更证书的,向原发证单位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证书变更申请表;
(二)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三)原发证单位授予的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证书;
(四)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还应提供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现场运行人员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劳动合同及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出具的本单位为上述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证明。
第五章 证书有效性保持
第十八条 通常情况下,对持证单位从首次颁发证书之日起,进行年度审查。年度审查的重点是确认持证单位持续符合证书中的运行服务类别和级别要求,以及持证期间运行项目的情况。
第十九条 持证单位应在每年3月底前,对上一年所提供的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填写《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情况年度报告表》,提交给本单位登记地的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第二十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总体负责专项评价的年度审查,根据情况可委托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负责对所在地登记的持证单位进行年度审查。必要时,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可根据持证单位上一年的运行服务情况,抽查部分持证单位的运行项目现场,最终根据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情况年度报告表和现场抽查情况对持证单位做出年审结论,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一条 持证单位应向发证单位提交自律承诺书,在运行期间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定,保证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遵守运行合同约定。第二十二条 持证单位有下列情节之一的,一经核实,发证单位可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公开通报或取消证书资格。
(一)不按照要求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
(二)在取得证书和年审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三)出卖、转让、出借、涂改、伪造证书的;
(四)因持证单位原因造成所承担的自动监控系统出现重大事故的;
(五)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或处罚的;
(六)持证单位分立、合并,技术人员、现场运行人员等影响运行服务能力的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未及时申请变更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被取消证书资格的单位,自证书资格取消之日起,发证单位两年内不接受重新申请。
第二十三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将设置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开持证单位证书保持等相关情况,提供公众投诉和监督平台。
第六章 评价收费
第二十四条 专项评价工作不向申请单位收取评价费。评价所需的专家评审、证书制作、申报系统开发维护费用由发证单位支出。现场核查产生的费用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专项评价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本指南的规定,保证专项评价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严格执行自律机制,设立并公布投诉渠道,接受会员和社会公众的质询和监督,认真对待和处理能力评价过程中的投诉和反馈信息。
第二十六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参与专项评价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专家应公正廉明、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有义务为申请单位保守商业和技术秘密,不得随意修改申请单位评价级别,不得纵容申请单位提供虚假信息。对在专项评价工作中有违规行为的,将视其严重程度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取消其参加专项评价工作资格等处理。
第二十七条 申请单位在申请专项评价过程中,不得有隐瞒事实、弄虚作假、行贿等行为。如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取消其参评资格;对已获得证书的,取消其证书并予以公告,且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因虚假申报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损害或引发纠纷的,由申请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
第二十八条 申请专项评价的单位,经过专项评价获得证书后,应信守承诺并接受发证单位和社会监督。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指南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湖北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文件
鄂环办[2009]11号
关于印发《湖北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
为加强污染源的监督管理,规范我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客观、准确、及时掌握污染源动态排放状况,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我厅制定了《湖北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本《办法》转发到辖区内的主要排污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将意见及时反馈我厅,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环保 自动监控 管理 办法 通知
湖北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监督管理,保障我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规范稳定运行和自动监控数据的有效应用,根据《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等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系统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两部分组成,包括水、大气、噪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自动监控设备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污染源实施在线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四条 自动监控系统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核查、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在省和所在市(州)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排污单位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日常监管,有必要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的由省级监管。
(一)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1.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编制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划,组建全省统一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并按要求与国家联网;
2.负责制定本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承建、运行维护单位的准入标准,审核在本省内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单位的资格条件;
3.负责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下简称国控企业)和由省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方案审查与系统验收;
4.负责对装机容量在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企业的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等进行监管,每季度进行一次比对监测,并负责对市(州)、县(市)的比对监测工作进行检查;
5.负责对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自动监控设备报废更新评估结果进行审核确定;
6.负责组织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情况的定期考核;
7.负责制定湖北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的技术规范;
8.负责省级污染源监控中心的管理与运行维护,并向全省各级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提供技术指导;
9.负责对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管理情况进行稽查。
(二)市、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1.根据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市(州)辖区内非国控企业和由市(州)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方案审查与系统验收;
3.对市(州)辖区内排污单位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进行日常监管,负责每季度进行一次比对监测; 4.对不按照规定建设或者擅自拆除、闲置、破坏、关闭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及通过断电、停水、弄虚作假等手段使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单位予以处理或处罚;
5.负责市(州)级污染源监控中心的管理与运行维护;
6.组织对自动监控设备是否需要报废更新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三)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1.根据省、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划、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辖区内非国控企业和由县(市)、区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方案审查与系统验收;
3.对辖区内排污单位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进行日常监管,负责每季度进行一次比对监测;
4.对不按照规定建设或者擅自拆除、闲置、破坏、关闭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及通过断电、停水、弄虚作假等手段使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单位予以处理或处罚;
5.负责本地污染源自动监控软件的管理与运行维护。
第六条 排污单位的责任:
(一)按照国家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建设本单位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
(二)委托具备在本省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资格条件的专业承建单位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进行建设;
(三)为自动监控系统承建和运行维护单位提供必需的房屋、交通、水、电、安全、防火、防盗、防漏、通讯等基本条件,并按有关规范及时足额支付建设和运行维护的相关费用;
(四)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经认定应予报废的,需对其按规定进行更新。
第七条 自动监控系统承建单位的责任:
(一)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提供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和服务;
(二)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三)配合运行维护单位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工作。
第八条 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单位的责任:
(一)负责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校准等工作,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比对监测,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二)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维护情况,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三)按国家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技术规范要求提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整改或报废更新的申请;
(四)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故障、检修、停运、事故及处理的情况。
第二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
第九条 排污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中,应当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纳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依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有关验收技术规范进行验收。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不合格的,不能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第十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前,需按照《湖北省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编制规范》编制建设方案,并按本办法第五条有关规定报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通过审查后方可实施建设,建成系统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 列入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计划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建设自动监控设施,并与国家、省、市级污染源监控平台联网。
排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
(一)日均排放工业污水量在100吨以上或COD日均排放量在30公斤以上的排污单位(含城市集中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医疗机构);
(二)处于水源保护区或其他环境敏感区(如三峡库区、隔河岩库区、丹江口库区、梁子湖、洪湖、漳河水库等)内日均排放工业污水量50吨以上的排污单位;
(三)电厂燃煤锅炉,生物质发电厂锅炉,生活垃圾焚烧厂,炼钢、电解铝等烧结及电解工段的废气排放口,单台容量大于20t/h的锅炉,或设有炉窑且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于100吨/年的单位。
(四)其他可能影响公共利益,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须重点监管的排污单位。
第十二条 各排污单位在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
第十三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费用由排污单位负担,各级财政可视财力情况给予补助。
第十四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总体建设应符合国家、省、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监测仪器必须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器具制造许可并通过环境保护部监测仪器质量检验中心适用性检测,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数据传输接口能够与监控网络端口对接,并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平台联网。
第十五条 在本省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的单位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本省市场准入条件的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建设单位对承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应提供不少于一年的全套设备免费保修和终身维修,设备发生故障时应能够在24小时内提供维修所需部件和技术服务。
第十六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完成安装、调试后,排污单位应向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申请验收监测,监测机构出具验收监测报告后,排污单位向当地市(州)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联网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接入企业所在地市(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其中装机容量在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企业的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直接向省级环保部门申请联网。
第十七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正常运行168小时后向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并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提交验收资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验收申请和验收资料后,应对验收资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组织进行现场验收,形成验收意见。验收合格的,纳入正常运行管理,并报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验收不合格的,由排污单位进行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组织验收。
第三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是指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活动;所称运行维护费用是指维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转所需的药剂、配品、配件、通信、运输、人工等日常经费支出。
第十九条 在本省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维护的单位应是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并符合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本省市场准入条件。
第二十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通过验收后,应于20日内完成运行维护移交工作。
第二十一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管理权限与有资质的运行维护单位签订运行维护合同,委托运行维护单位对其监管的排污单位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开展运行维护,保障设施正常运行。
(一)在污水连续排放情况下,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等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至少每两小时获得1个监测值,每天保证有12个监测数据;pH值、温度和流量至少每10分钟获得1个监测值;污水间歇性排放的,根据实际排水时间确定监测频次。
(二)固定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测设备每10秒应获得1个累积平均值,自动生成10分钟均值、小时均值。
(三)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所有分析药剂必须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配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四)运行维护单位应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国家认可的标准物质每月至少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进行一次现场校验。
第二十二条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由省级财政承担,其他排污单位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由当地环保部门负责落实。
第二十三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钥匙及密码由运行维护单位和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保管,排污单位不得保管。
第二十四条 运行维护单位必须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备有足够的备品、备件,采样、分析、通讯等设备发生故障是,运行维护单位应负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及时修复、排除故障,并不得擅自停运、拆除、更换、闲置自动监控设备及改变设备安装位置
第二十五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时,运行维护单位必须在24小时内向委托其开展运行维护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维修、更换,必须在48小时内恢复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若48小时内无法排除故障,应安装备用仪器。48小时内既不能修复也无法安装备用仪器的,运行维护单位应向委托其开展运行维护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和恢复运行的期限。超过48小时不能恢复的,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期间,要采取人工采样监测的方式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人工采样监测费用由运行维护单位承担。
第二十六条 排污单位生产活动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时,应在事前向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排污单位停产(停业)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不应停运,确需停运的需经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恢复生产前重新启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第二十七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停运或闲置2个月后重新启动前,须按照有关技术规定重新进行校验。当流量监测部件、污染物分析部件等关键部件发生故障时,经维修后在正常运行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比对校验,经确认其监测性能恢复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 运行维护单位需对各个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系统中的各台仪器设备建立严格的技术档案和运行维护记录,并妥善保存。
第二十九条 运行维护单位每季度应向委托其开展运行维护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设施运行状况书面报告。对故障率高的自动监控设备提出自动监控设备是否需要报废的申请,经市(州)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评估后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出是否报废的决定。
第三十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有专班、专人负责污染源监控平台的管理,建立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保证污染源监控平台的正常运行、数据稳定上传。
(一)协调通信服务商提供整体运行所需的通信服务保障;
(二)对自动监控系统中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点组成的无线专网及监控中心间的专线网络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测,检测记录存档;
(三)定期对监控平台软件系统进行运行日志分析,发现故障通过协调软件开发商及时排除;
(四)定期对监控中心硬件设备进行检修,及时排除硬件故障。
第四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监管应责任到人,每日查看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将数据异常、数据掉线等问题记录在案,通知监管人员和运行维护单位查明问题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
(一)发现自动监控数据异常时,应立即安排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因自动监控设备运行故障导致数据异常的,通知运行维护单位进行修复。故意破坏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转的,查清违法事实,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企业超标排污的,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实施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不达标的,报请县以上人民政府关闭该企业。调查处理情况应于24小时内报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国控企业同时报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二)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发生故障超过3天未恢复亦无情况说明的,国控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显示超标排污超过3天未进行查处的,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此进行稽查。
第三十二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进行不定期现场检查,国控企业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发现设备运行不正常应责成运行维护单位立即进行修复。
第三十三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需停运、拆除、核心部件更换或重新使用的,排污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前向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三十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测机构每季度应对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进行一次比对监测校验。国控企业比对监测校验费从省级财政承担的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补助费中列支,其他企业的比对监测校验费由企业所在地市(州)级财政承担。
第三十五条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各级环保部门每季度对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定和运行维护单位考核等工作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于每年1月30日前对上各自动监控设备承建单位、运行维护单位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全省进行通报。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七条 排污单位未按规定的期限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二条和国家《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废水排放企业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废气、噪声排放企业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暂停该单位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审批和环境保护资金的拨付。第三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项目未按要求安装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一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对废水排放企业可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废气、噪声排放企业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或者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及使用修改系统参数、改变采样点位、断电、干扰数据传输等手段影响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或传输虚假数据的排污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由排污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或者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及使用修改系统参数、改变采样点位、断电、干扰数据传输等手段影响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或传输虚假数据的排污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环境噪声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及使用修改系统参数、改变采样点位、断电、干扰数据传输等手段影响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或传输假数据的排污单位,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条和国家《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由排污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辖区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故障率或监测数据日均值超标率超过20%以上的地区,暂停审批该地区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暂停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和环保能力建设项目的支持。
第四十三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承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取消在本省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资格,用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的相关产品亦不得在本省销售和使用:
(一)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使用非中标设备2次以上(含2次)的;
(二)不能及时提供售后服务和设备质量保障,直接导致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单位无法在规定期限内恢复系统正常运行3次以上(含3次)或超过规定期限10天不能恢复正常运行的;
(三)使用修改系统参数、改变采样点位、干扰数据传输等手段影响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或传输虚假数据的;
(四)考核不合格的。
第四十四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全年正常运行小时数(包括数据联网传输)与企业实际排污小时数比率(即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率)低于90%的,每少1%,扣减该点位下一季度省级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经费的5%,直至扣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系统运行异常时,运行维护单位不能按期修复亦无情况说明的,每发现一次,扣减该点位下一季度省级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经费的5%。
第四十五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取消在本省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的资格:
(一)承担运行维护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超过20%的点位正常运行率低于90%的;
(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系统运行异常时,不能按期修复亦无情况说明,全年累计5次以上的;
(三)使用修改系统参数、改变采样点位、干扰数据传输等手段影响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或传输虚假数据的;
(四)考核不合格的。
第四十六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扣减省级财政对当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补助经费,削减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的支持,并在全省环保目标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一)因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而导致第三十一条第二款情况发生3次以上(含3次);
(二)不能正常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软件,全年累计超过30天不能向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上传数据的。
第四十七条 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环保专项资金建设、运行维护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两年内不得申请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八条 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非法谋取利益的,应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依据本办法所制定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现场检查、资金管理与考核细则等为本办法的补充部分。
第五十条 省内以前颁布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相关规范、办法与本办法有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湖北省环保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程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程
依照国家、省、市环境保护管理相关规定,参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教程”有关内容,为了规范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流程,健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档案,下面就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具体规程明确如下。
一、适用范围
石家庄市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应安装、已安装以及正在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排污单位。
二、具体要求
1、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基础信息档案
要求排污单位对所安装的每台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立基础信息档案,档案内容应包含如下12个项目: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合同(排污单位与设备厂家签订的合同文本);
环保部门关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批复的文件(排污单位按照有关要求拟定的安装计划,以及报环保主管部门备案及批复等文字资料);
排污单位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预验收意见(排污单位按照合同条款对设备厂家安装施工进行预验的文字证明材料);
环境监测部门出具的验收监测报告(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后,经环境监测技术主管部门监测比对出具的验收监测报告):
安装调试与试运行报告(设备厂家出具的相关材料); 联网报告(市环境信息中心出具的联网证明材料); 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仪器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设备产品认证文书);
设备出厂合格证;
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适用性检测报告; 不少于168小时正常运行监测历史数据记录;
自动监控设备在排污囗设计、安装技术文件(自动监测设备布置图,管线布置图和数据采集及自动控制流程图);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和排污节点图、污染治理工艺流程图和排污管线布置图。
2、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要求所有排污单位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T355-2007、HJ/T76-2007)制定监控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章;岗位责任制;定期校验制度;设备故障预防与处置制度。制度内容应包含如下项目。
污水在线监测数据报表(日报、月报、年报),在连续排放情况下,自动监测仪至少每2小时获得一个监测值,每天保证有12个监测数据;间隙排放期间,根据厂家的实际排水时间确定应获得的监测值,数据数不小于污水累计排放小时数。烟气在线监测数据报表(日报、月报、年报),烟气连续自动监测仪至少每1小时获得一个平均监测数值。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故障排除全过程记录备案制度,排污单位应留存巡查记录、运营商通报文书、企业故障报告、环保主管部门按管辖权限给予的批复文书、维修过程手工监测数据报表、设备修复启用报告等证明材料。
所有排污企业统一使用国家定制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行与维护记录表格式。(污水自动监控设备应配备使用的记录表格:水污染源自动监测仪日常状况报告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仪月状况报告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仪年状况报告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日常巡检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仪校准记录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仪校验记录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故障维修记录表、标准溶液核查结果记录表)(烟气自动监控设备应配备使用的记录表格:烟气排放连续监测小时平均值日报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日平均值月报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月平均值年报表、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日常巡检维护记录表、烟气自动监测设备零点漂移、跨度漂移校准记录表、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校验测试记录表、烟气自动监测设备维修记录表、易耗品更换记录表、标准物质更换记录表)
三、监管措施
1、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督导市直属排污单位落实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档案建档、立册工作;
2、各县市区环保局负责监督本辖区内排污单位落实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档案建档、立册工作,对因不建立设备档案、运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使用制式表格记录,影响到全市污染总量减排整体工作的排污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市环境监察支队定期抽查落实情况,对工作滞后的县市区进行通报。
3、第三方运营单位负责协助排污企业整理档案材料,按照管理要求填写、使用运行维护记录,对设备故障要严格按照处理时限采取修复、更换备机等必要措施,并第一时间通报排污单位,市环境监察支队将实施现场抽查、定期考核等措施,对违反运行管理考核规定的运营商将视情节予以处理。
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山西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暂行)
附件:
山西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保证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和环境保护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由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平台、传输网络以及排污单位污染源现场端监控设施组成。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设施,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设备、数据采集传输仪、排污报警及生产控制装置、视频监控及相关辅助设施,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监控机构的监控平台软硬件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活动。
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原则进行建设,自动监控设施的选型、安装、运行、审查、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第四条
排污单位是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主体,自动监控设施作为污染治理设施的组成部分,其“三同时”或限期治理建设完成后,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平台联网,纳入正常运行管理。第五条 自动监控系统经验收和计量认证后,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排污费征收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六条
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运行费用由各级政府负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对污染源监测设施的比对、校核、监测经费由政府财政列支;计量鉴定机构(或其授权的单位)对自动监控系统的计量认证经费也由政府财政列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设施的运行费用由排污单位负担,各级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可给予适当补助。
第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监控机构对本辖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要求
第八条
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污染源监控现场端建设规范》实施。为防止企业或运营机构擅自修改仪表设置,须对监测站房安装“三把锁”装置,钥匙分别由排污单位专职环保员、运营机构专职运营员、环保监控(或监察)机构专职监管人员掌管,共同管理。
(一)自动监测、监控设备规格型号应取得国家质检部门检测合格证。
(二)安装的监测、监控点位符合规范要求,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确认。
(三)监控站房建设规范,供电、避雷、温度、湿度、UPS电源、“三把锁”等基本条件应满足稳定运行要求。
(四)自动监控设施投运前的比对监测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完成,进行相关比对校核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监督工况,在测试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作好测试记录与调整维护记录。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整、修改监测参数。
第九条
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完善运行记录。
自动监控设施因故障需维修、更换,应当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期间,要采取人工采样监测的方式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
第十条
自动监控系统的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监管人员都应参加相关培训,其中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对实时监控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建立数据库;监管并审核上传数据的有效性,对异常数据进行成因核查,对监控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定期报送动态分析报告;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数据由专用通讯服务器经专线统一上传。
第十二条
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应定期接受计量鉴定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强制检定、测试。
第十三条
数据有效性要求。
(一)对废气污染源自动连续监测的总测定小时数不得小于生产设施总运行时间的75%;每小时的测定时间不得低于45分钟;
(二)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转率应达到90%。
对连续排放的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氨氮的自动监测至少每小时获得一个监测值,每天保证有24个监测数据。对于PH值、温度和流量的监测至少每十分钟获得一个监测值。
间歇排放的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氨氮的自动监测数据数不小于污水累计排放小时数,对pH值、温度和流量而言,监测数据数不小于污水累计排放小时数的6倍。
每个排污口监测数据获取率必须达到80%以上,有效数据达到75%以上。
(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设备至少每五分钟上传一个测试信号。
第三章
自动监控系统维护要求
第十四条
监控平台从通信服务、网络安全、平台运行等方面进行维护。
(一)协调通信服务商保证整体运行需要的通信服务保障。
(二)对监控系统中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点组成的无线专网及监控中心间的专线网络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测,检测记录存档。
(三)每周对监控平台软件系统进行一次运行日志分析,发现故障通过协调软件开发商及时排除。第十五条
监控平台每日远程检查现场端自动监控仪器设备运行状态,检查数据传输系统是否正常,检查数据获取率。每周远程控制进行一次零点校正。
第十六条
监控平台应每日检查整体通信链路是否正常,时刻保持报警、控制设备处于安全响应状态,设置操作权限,防止误操作。
第十七条
能保障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常年备有日常运行、维护所需的各种耗材或关键部件,保证可随时维护更换。
(一)废气自动监控设施日常维护
每月至少对监控设备进行一次巡检,其中电路系统主要检查电压是否稳定、线路是否存在隐患;气路系统主要检查供气是否正常、气压是否达到标准值、标气气源是否达标、管路是否堵塞等;仪器分析存储系统主要检查设施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通讯系统主要检查通讯模块是否正常工作、通讯传输是否正常、SIM卡通讯费用情况。
每周针对采样头、伴热管、反吹系统、气体预处理等设施至少检查一次,清理空压机气罐内的积水一次;每15天至少对采样泵工作状态和管路畅通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更换泵膜,清洗管路等易损设备;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废气分析系统日常检查,主要检查外接设备(气体过滤器、气体制冷器、转换器)、气体管路、数据存储/控制系统工作状态等;每3个月至少对预处理系统进行一次维护,包括清洁采样头、清洗管路、更换滤芯等;每2个月至少检查一次流速探头的积灰情况和腐蚀情况以及管路的反吹状况;每3个月对分析仪器的满点(量程)进行人工标定一次。每6个月至少检查一次内部气路的密封性。
(二)废水自动监控设施日常维护
每周至少对整个系统(包括采样系统、分析仪器系统、数据存储/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和主要参数进行一次检查,判断运行是否正常。检查取水管路是否出现弯折现象,水泵的过滤网、自吸泵采水头、潜水泵泵体和吊桶每月至少清洗一次;配水与进水系统,每月要对采样器过滤头、水杯、进样管、配水板上的管路和观察窗进行清洗;对仪器分析系统,采样杯、废液桶、进样管路每月至少清洗一次,比色池、测量室、电极等每月至少清洗一次;对超声波流量计,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对数据采集传输仪,要定期观察其运行情况,并检查连接处有无损坏,检查实时数据与现场数据是否相符。
对采用总有机碳(TOC)分析测定化学需氧量的,要每月检查一次TOC-CODcr转换系数是否适用,并对自动分析仪载气系统的密封性、泵、管、加热炉温度、试剂余量、卤素洗涤器、冷凝器水封容器、增湿器等进行检查;对采用紫外(UV)吸收分析测定化学需氧量的,要检查UV-CODcr转换曲线是否适用;对于重铬酸钾法分析测定化学需氧量的,要检查内部试管是否污染。
(三)控制与报警设备日常维护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设备与报警及生产控制设备每月必须检查一次,主要检查上述设备的工作状态与监控对象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维护。
(四)其它日常维护 1、保持监控机房的清洁,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保证监控机房内的温度、湿度满足仪器正常运行的需求。
2、专职工作人员在对监控设施进行日常维护时,作好相关记录。
3、其它未列事宜,参照相关仪器说明书要求执行。第十八条
排除故障与维护保养。
(一)发现故障,专业技术人员需在24小时内处理现场问题。
(二)对于一些容易诊断的故障,如电磁阀控制失灵、膜裂损、气路堵塞、数据采集传输仪死机等,故障维修时间不超过24小时;对不易诊断和维修的仪器故障,若48小时内无法排除,应安装备用仪器。备用仪器或主要关键部件(如光源、分析单元)经调换后应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对设施重新调试经检测比对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因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原因将影响设施正常运行的,运营机构通过业主向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时段等情况,并递交人工监测报送数据的替代方案,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人工监测应委托具有环境监测资质并取得计量认证的机构进行,费用由排污单位承担。监控设施的维修、更换、停用、折除等相关工作均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三)若数据采集传输仪发生故障,必须在24小时内修复或更换,并保证已采集的数据不丢失。
(四)备有足够的备品、备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清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购,以不断调整和补充各种备品、备件的存储数量。
第十九条
配套严格的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措施。
(一)操作人员能正确掌握有关仪器设备的原理、操作和使用规程,熟悉相应的技术规范,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上岗证。
(二)自动监控设备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部门检定证书。
(三)必须采用国家认可的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标定,标样及药剂使用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认可。
(四)由于排污单位检修、停炉或市场因素导致停产等原因造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仪器需长期停用时,应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停产后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停用报告,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停止上报自动监控数据,并根据相关仪器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废液排空、清洗管路、清理探头等必要的停机保养维护工作,必要时可将烟(管)道上安装的部分拆下保存,以免损坏。在生产恢复时确保监控设施正常启用。
(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数据要进行时间序列比对、类别比对,确保如实记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
第二十条
排污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技术档案内容
1、在线监测数据小时均值全汇总记录。
2、监控设备的生产厂家、系统的安装单位和竣工验收记录。
3、标准气体、标准液体和药剂的购置记录。
4、药剂添加、更换记录。
5、自动监控设备的校准、零点和量程漂移的例行检查报表。
6、自动监控设备的例行检查记录。
7、统一的每月巡检报告。
8、计量机构的年检记录与环境监测机构比对监测记录。
9、自动监控设备的检修登记记录。
10、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维护规范。
(二)技术档案基本要求
1、档案中的表格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表格。
2、记录必须清晰、完整,现场记录必须在现场及时填写,有专业维护人员的签字。
3、与仪器相关的记录可放置在现场,所有记录均应妥善保存,定期存档。
第四章
社会化运营
第二十一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对象分为两部分,废气、废水流量及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测设施与数据采集传输仪等现场端自动监测设施作为第一类运营对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设备、报警、控制设备与数据采集传输仪作为第二类运营对象。
社会化运营采用“政府招标、业主选用、环保监管”的管理模式,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产权所有人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全省选定的运营商范围内选择运营机构,签订运营服务合同并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社会化运营机构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并在全省统一招标中获得市场准入资格。
第二十三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营机构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
在山西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运营商在山西省内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拥有专业运营技术人员,能正确、熟练地掌握有关仪器设备的原理,具有按相应技术规范操作、使用、调试、维修和更换等技能,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地,专用的维护车辆、维修电话等。
(三)有足够的运营周转经费,确保所运营的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
第二十五条
社会化运营机构应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的定期检查与绩效评估。
第二十六条
运营机构应与企业签订运营合同,按合同取得运行费用,对业主的有关技术情况保密。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按委托行使环境执法职能,负责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从取样、监控、传输至报告的全过程监管,对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排污单位依法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八条
省、市两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行使以下监督权:
(一)排污单位或运营机构是否依法获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营资质证书,是否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在有效期内从事运营活动。
(二)排污单位或运营单位是否按照要求建立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管理制度以及这些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三)排污单位或运营机构的岗位现场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岗前培训并持证上岗。
(四)排污单位能否提供通行、水、电、避雷、空调、“三把锁”等保障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并及时、足额缴纳运营费用。
(五)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是否按照国家或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要求联网,并准确及时地传输监控信息和数据。
(六)排污单位是否有不按照国家规范建设或擅自拆除、闲置、关闭及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设施的行为以及其它环境违法行为。
第二十九条
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行使以下管理权:
(一)根据排污单位生产工艺和流程、污染治理设施性能和排污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科学确定污染源监控取样点(含视频和控制点位)的布设数量与位置。
负责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的“三把锁”管理。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会同同级监察机构组织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察机构人员,分片包点、责任到人。设立环保专职监管员,与排污单位专职环保员、运营机构专职运营员共同记录每次调试、巡检、维护台帐。
(二)负责管理全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计量认证工作并取得省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建立自动监控仪器准入制度,核查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使用等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对自动监控系统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会同环境监测部门定期进行比对核准监测。
(三)对排污单位现场端监控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与生产办公或原辅料系统进行管理控制,发现超标超量排污等异常状况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1、对现场端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反控操作,实现各级监控机构对现场端自动监测仪器的运行监管。发现自动监测仪器不能正常运行或排污口监测点位出现异常,向排污单位发出黄色警报,并由网上派送电子违章处理单。
2、对连续出现超标超量排污或污染治理设施连续运行不正常的排污单位,发出红色警报并进行现场检查,勘查取证,查明成因,告知当事人违法的拟被处罚事实、理由,下达《污染治理限期整改通知》或提出《环境行政处罚立案登记表》。
3、对因生产事故造成短时间超标超量严重的排污单位,发出黑色警报,远程控制启动现场端备用污染治理应急装置,提交《污染控制应急处理方案》,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经领导批准对生产系统采取逐步断电措施、控制排污。
(四)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监控日志与档案,按照“一源一档,终身监控”的原则,及时存储污染源基础信息资料。
(五)对擅自拆除、闲置、关停自动监控设施或对排污口及监控站房不能进行规范管理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取证,下达《污染治理限期整改通知》或提出《环境行政处罚立案登记表》。
第三十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负责对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的监管抽查与评估,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日常监督检查与评估。检查不合格,应责令排污单位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属运营机构失职造成的,应暂停在山西境内的运营资格,并建议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运营资质进行降级、停用、吊销等处罚。
第三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察机构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端日常运行监督工作。
第三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负责对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进行定期比对监测(每季一次),并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提交相应的比对监测报告。
第三十三条
排污单位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出具的数据提出异议的,可委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进行复核性比对监测。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义务,并有权对闲置、拆除、破坏以及擅自改动自动监控设施参数和数据等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设施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浙环发[2006]20号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客观、准确、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动态变化情况,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力度,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等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验收、运行维护、质量控制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和环境监控中心组成。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及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包括站房基础设施、监测监视及其辅助仪器设备。
环境监控中心由省、市、县三级组成,指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和污染源在线监控监视设施连接,将所获取的环境信息存贮、分析处理、发布的软件硬件平台。
第四条 省环保局对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质量管理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发布相关技术规范,组织制定建设规划和系统的考核验收。市、县(市、区)环保局具体负责本辖区的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监督和日常管理工作。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第五条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经检验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监测数据作为环境质量评价、生态补偿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等的依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经环保局检验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监测数据作为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二章 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和验收
第六条 省环保局组织制定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划,建立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网络。市、县(市、区)环保局根据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由排污单位负责建设,监控中心由各级环保部门负责建设。建设单位要通过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设备供应商和承建单位。设备供应商和承建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具备相应资质,并报省环保局备案。
第八条 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必须符合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有关技术要求。
自动监测监控设备中的相关仪器应当选用经适用性检测合格的产品,适用性检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或省环保局指定的环境监测仪器检测机构进行。
数据采集和传输应当符合《浙江省环境监测数据传输规约》。第九条 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经费由省级和市或县级财政共同承担(其中宁波由市或县级财政承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经费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同级)财政承担,省级财政视财力情况可以给予适当补助。建设单位对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经费应做到专款专用。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和改造经费由排污单位自筹,各级财政可以给予适当补助。
各级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和改造经费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同级)财政承担。
第十条 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验收由省环保局按照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验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第三章 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
第十一条 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由省环保局组织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由各级环保局组织实施,鼓励委托专业运营机构运行维护。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运营机构进行。
负责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的机构应当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并报省环保局备案。
第十二条 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第十三条 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使用、运行、维护应当按照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相关规范执行。
第十四条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需停用、拆除或者更换的,当地环保局应当事先报经省环保局批准同意。省环保局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设备需维修、停用、拆除或者更换的,排污单位应当事先报经所在地环保局批准同意。当地环保局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并报上级环保局备案,其中省控重点源应同时报省环保局备案;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十五条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经费由省级和市或县级财政共同承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经费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同级)财政承担,省级财政视财力情况可以给予适当补助。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由排污单位自筹,各级财政视财力情况可以给予适当补助。
各级环境监控中心运行维护经费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同级)财政承担,其中主干网络通讯费和应用系统维护费由省级财政承担。
第四章 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 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组织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质量考核,并具体负责地表水自动监控系统的校准和比对。
市、县级环境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系统和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校准和比对。
第十七条 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原始数据应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
第十八条 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应当采用人工方法报送数据。
第十九条 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检修、部件更换后,须进行人工标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所涉及的相关技术要求、规定、规范由省环保局另行制定下发。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环保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环保 自动监测 管理办法 通知
抄 送:各市、县(市、区)环境监测站、信息中心,省环科院、环境监测中心、环境信息中心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06 年 4 月 12 日 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