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管理情况现状和趋势(培训班讲稿)1
河南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河南省环境监控中心
陶冶(2011年11月1日)
1、前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全面推进的时代,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环境保护也开始走向信息化、数字化和现代化时代,并给环保工作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环境自动监控就是环保工作走向环保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物联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信息获取(前端)--通信网络(互联网)--信息处理(智能平台,数据中心)--信息应用。
云计算--云计算服务·基于虚拟化技术快速部署资源或获得服务·实现动态的可伸缩的扩展·按需求提供资源按使用量付费·通过互联网提供面向海量信息处理·用户可以方便地参与·形态灵活聚散自如·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降低了用户对于IT专业知识的依赖。
环保信息化--网络化—物联网—环境自动监控。
河南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是我省“十一五”期间总量减排与环境监控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自2008年系统建设正式启动以来,在环保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省环保系统全力以赴、克难攻坚、强力推进,— 1 —
2010年6月,系统建设任务基本完成。2010年7月,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省环境监控中心,对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实施统一监管。2010年8月26日,张大卫副省长在省环境监控中心正式宣布该系统建成启用,标志着我省环境管理水平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2、什么是环境自动监控(概念)
环境自动监控是一个科技新名词,在以往的科技词典里是查不到的,是中国环保道路上的新生事物。环境自动监控就是在点线面源的合适点位上安装各种自动监测仪器仪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器,通过各种通信设施与环境监控部门的通信服务器连接,实时在线实时通讯,这种传感器感知的点位环境状况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环保部门,并储存在海量数据库服务器上,供环保信息化各种应用系统应用。
环境监控系统包括环境生态卫星遥感(宏观,生态监控)、环境质量自动监控(区域流域、线源面源)和污染源自动监控(微观、点源),三个空间尺度的监控构成立体的、全覆盖的、全方位的环境监控体系。环境监控系统是利用现代化环境监测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对环境状况实行全过程监督控制的管理系统,它是现代化的立体监控网络系统。
3、为什么要建设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意义)
一是必要性: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 — 2 —
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环保部门的常规监测手段和传统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环保工作的需要。二是先进性:环境监控系统作为环境监管的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手段,通过对全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的、实时的监控,可以快速高效发现并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可以实施远程环境预警、环境应急报警和指挥调度,防止污染事故,保证环境安全;可以为全省污染物总量减排、排污收费、生态补偿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三是关联性:通过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实时监控,可以掌握环境大量信息,大大提高环境监管效能;通过对海量监控数据整理分析,可以掌握区域、流域、行业污染源的结构、分布和污染贡献,以及污染源和环境质量之间的相应关系,为污染源治理、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基础支撑。
4、对环境自动监控的认识(领导重视)
环保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郭庚茂省长(省政府常务会):“要把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与使用,作为环保是否真抓实干的标志,作为环保处罚、环境执法等各种环保措施的基本依据,作为第一位的事情锲而不舍地抓好、抓出成效”。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在我省检查指导工作时):“河南省要不断增强完善环境监控系统功能,加强系统的运行管理,不断深化监控数据的使用,确保发挥其
最大效能”。张大卫副省长(在系统建成启动仪式):“要加强环境监控系统的管理和应用,提高监控信息和监控数据的利用效率,满足环境管理各项业务应用的需求”。张力军副部长和吴晓青副部长(在我省视察环境监控工作时):“要把环境监控系统作为加强环境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逐步完善监控因子,充分发挥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与环境执法中的重要作用”。
曰:“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是检验本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污染防治能力和污染减排水平的重要依据,是环保部门实施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
曰:“全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建设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效能,为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环境预警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关乎环保“三大体系”能力建设的成败,关乎环保投资的绩效,关乎环保系统的整体形象,是摆在各级环保部门面前必须抓实抓好的紧迫任务”。
曰:“全省环境监控系统的建成投运,大力推进了我省环保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了环境监控的能力和水平,为环境保护进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奠定了扎实的环保数字基础”。
曰:“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成投运将使我省的环境质量监控进入主要由自动监控系统承担的时代,这在河南省环境保护历史上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历史性飞跃对于以工业污染防治为主的 — 4 —
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而言是革命性的,对全省环境保护的重大影响将深远而持久”!
曰:“建设覆盖全省、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全国一流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是落实国家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保障环境安全的环保重点工程,是提高我省环境管理科学化、数字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省政府与环保部领导对我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管理与系统应用都寄予厚望,同时,近期全省环境监控系统就要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工作重点也将全部转移到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系统应用上来,这就要求全省各级环保部门深刻领会省政府与环保部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和环保部各项要求,尽职尽责,真抓实干,切实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大力促进监控数据应用,保障当地环境监控系统发挥最大效能。
5、河南省建成了那些环境监控系统
5.1、完成三级环境监控平台建设任务。建设了功能完备,信息存储量大,技术先进的省、省辖市、县(市)三级监控中心;建设了省住建厅城市污水处理厂、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辐射环境四个监控分中心;建设了强大的网络系统,铺设了近千条光纤电路,构建起快速、稳定传递自动监控信息的互联网光纤+VPN环境自动监控专用传输网络。
5.2、全面完成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完成
678家重点污染源(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1108个自动监控基站的建设任务,14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与38家省控电厂建成由334套视频监控设施组成的视频监控系统,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站已由第三方运营单位全面接手运营,建立起“建运一体化”的第三方运行服务体系。
5.3、全面完成辐射环境质量及放射性污染源监控系统。建成省放射性废物库自动监控系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26个电离辐射和20个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站、17个重点放射源自动站和4个通道式辐射监测报警系统。
5.4、完成整体环境质量监控系统。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控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四个系统的建设任务。共完成134个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自动站(安装视频监控系统)、14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站(安装视频监控系统)、210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15个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
5.5、初步建立起环境应急监测与指挥子系统。建立起基于3G网络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的应急指挥通信平台,能够及时采集和传送环境突发事件现场的图像和监测信息,保证现场应急指挥车及各级环境监控平台实时信息传输,实现各级环境监控中心与事故现场指挥无缝隙的调度指挥,并可实现与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联网。
6、环境监控系统效能
河南省环境监控系统通过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控平台,进一步提高全省环境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使环保部门及时掌握全省环境质量、环境辐射质量和污染源排污的准确信息,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和环境执法提供依据。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系统可对全省88条河流、15个重要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和18个省辖市、108个县城、15个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监控数据主要用于河流上下游生态补偿,公众饮水安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月报和年度分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环保责任目标考核和节能减排技术支持等。
重点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系统可对全省重点污染源企业(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情况进行24小时连续监控,为污染减排、排污收费、环境监管等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工作提供保障。
辐射环境质量及放射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可对全省重点部位的辐射环境质量和放射源使用单位及存放仓库进行全时段在线监控,及时、准备掌握全省核与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有效保障公众人身安全。
环境应急监测与指挥系统可在突发环境事件时,实现任意
地点的环境监测、指挥、处置、评估和演示突发事件发展动态及处置措施演变情况。
河南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五种效能: 6.1、有助于促进我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环境与发展相协调。这表明环境保护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已经进入历史性转变的新阶段。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成投运,能够初步实现环境监控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有助于准确判断和科学预测环境形势,从环保的角度准确反映全省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使环境管理能够从微观管理层面走进宏观管理层面,真正成为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6.2、有助于维护我省环境安全。近年来,我省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已危及到全省环境安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将进入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环境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维护环境安全将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鉴于我省的产业结构和布局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较大调整,大量有毒有害危险品和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源头难以全部切断,排污企业管理粗放、人员环境意识不强的局面很难在短期内扭转,环境安全隐患控制难度加大。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建成投运,一方面可以全面动态掌握工业企业有毒有害危险品生产和 — 8 —
污染物排放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有助于维护我省的环境安全。
6.3、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一些地方环境污染事件成功应对的经验表明,只要做到及时预警,科学评估,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引导人民群众积极采取各项防范措施,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是可以消除和实现可控的。稳定运行、信息准确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是对环境污染事件及时预警、科学评估的基础,有助于准确预测判断环境污染事态发展、提高处置环境污染事件的时效性、科学性,选择处理危机的最好时机,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6.4、有助于我省污染减排数据的核准。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成投运,将扭转减排数据基础不牢的局面,使减排数据来源清晰、数据质量可靠,准确反映实际工作成果,为总量减排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合理区分责任,奖优罚劣,推进精细化管理,指导科学决策,提升环保数据和环保部门的权威性、公信力。
6.5、全面提升我省的环境监管水平。环境自动监控系统使我省的环境质量监控进入主要由自动监控系统承担的时代,这在河南省环境保护历史上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成投运将实时掌握全省1000多个重点污染源
排污点位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使我省对污染源的监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在线监控。这一历史性飞跃对于以工业污染防治为主的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而言是革命性的,对全省环境保护的重大影响将深远而持久。
7、环境监控系统特点
河南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7.1、五统一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的总体要求,我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坚持五统一原则。
7.1统一政策和规划。即全省统一制定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政策和规划,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8〕79号),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全省、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全国一流”的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全省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水平。省环保、发改、财政三部门联合印发了《河南省2008—2010年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划》,预算投资6.7亿元,建成实时监控全省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污情况、重点放射源存储情况的监控网络体系。
二是统一招标建设。为保证环境自动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了“河南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法人和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法人代表共同组成“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协议供货承 — 10 —
建运行服务招标委员会”,负责统一组织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招标和建设工作。根据招标结果,实行环境自动监控基站式建设模式,并统一配置监控中心系统软件和核心硬件,统一传输协议和传输网络。
三是统一运行管理。建立“建运合一”新机制,积极推行环境自动监控设施社会化运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营方式。为全面提高监控基站社会化、专业化运营水平,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公司作为全省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站的运行服务单位。中标单位不仅获取了自动监控基站的建设权,同时还要在中标服务区域建立服务机构,承担运营责任,使自动监控基站建设与运行责任权益融为一体,做到责任明确,权利、义务和风险共担,较好的解决了建设与运营分割、管理脱节、出现问题责任不清的问题。
四是统一整合。采用统一规范的标准,严格准入,建立淘汰更新机制,对已建成的环境监控设施统一整合。为彻底扭转全省重点污染源监控设施品牌混杂的状况,按照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规范,选定功能较为完善的8个品牌,作为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必选设备,分期分批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进行淘汰更新。制定了淘汰更新的五项原则,通过强力推进,全省678家重点排污企业,完成了1165个基站的更新淘汰,全面提升了自动监控基站监控功能。
五是统一解决建设运行资金。集中中央污染减排专项资金、中央、省及地方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省及地方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省及地方环保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和运营。建立以奖代补促更新机制,为推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更新改造,在优选设备和确定更新淘汰标准的基础上,我省对重点污染源更新淘汰实行以奖代补的资金支持政策。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更新每台(套)设备,省级财政以奖代补补助30%;城市污水处理厂更新每台(套)设备,省级财政以奖代补补助40%。以奖代补政策调动了重点排污企业更换设备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自动监控设备的整合。
7.2、全覆盖。为实现周生贤部长提出的环保工作要实现“说清楚环境污染源状况、说清楚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楚环境潜在的风险”的目标,我省加快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速度,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建立覆盖全省重要河流与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建立县级以上城市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系统,建立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建立重点污染源全防全控的自动监控系统,为环境管理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技术支持,在推进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中,努力建立对环境质量、污染源进行全覆盖的环境自动监控体系。
7.3、技术先进。在传输网络方面,我省构建了主要依托光 — 12 —
纤传输的虚拟专网,确保系统稳定、数据传输流畅。在省市县三级平台的建设方面,环保厅统一配发核心软硬件,并指导软件开发技术单位依据系统与软件运行情况,不断丰富与完善软件功能,奠定了监控中心的牢固基础。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与省控电厂的监控方面,实现了视频与在线信息相结合的自动监控模式。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同时,把自动监控设施、相应辅助设施和基站站房作为统一整体,统一建设,做到设备功能完善,辅助设施齐全,站房规格、颜色、标志牌统一。通过“基站式建设、建运合一、分区建运”的规范化体系,努力实现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建设管理体制、整体功能、技术选型达到先进的目标。
8、环境监控系统的建设过程
8.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2008年9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8〕79号),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全省、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全国一流”的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全省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水平。省环保、发改、财政三部门联合印发了《河南省2008—2010年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划》,预算投资6.7亿元,建设九个子系统。
2009年和2010年,全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被纳入省委、— 13 —
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大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之一,被列为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和省信息化重点工程。
8.2、环保系统全力以赴。按照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十六字”建设方针,省环保厅从立足长远、着眼未来、统筹兼顾、持续提升的高度,举全厅之力、全系统之力,全力以赴抓好系统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省环保厅把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为一号工程,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六名厅级领导为副组长的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共29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厅长办公会,听取汇报、专题研究解决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马懿厅长到任伊始,高度重视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要求全省环保系统要加快完善环境监控系统,提升监控能力,在系统运行管理和监控数据应用上下功夫,把自动监控数据、监控信息有效应用于污染减排、环境执法和环境决策。各级环保部门按照省环保厅统一部署和各系统建设的时间节点,统筹安排,倒排工期,交叉推进,狠抓落实,均较好地按期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二是督导督办,强力推进。自2009年以来,省环保厅每季度组织督导组,对各省辖市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对难点工作实行厅领导带队督办;省环保厅组织的各项环保督查工作,都把环境监控系统建设作为重要督导内容。多层次、高密度、高强度、大范围的督导督办,对推动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 — 14 —
用。三是科学论证,攻克技术难关。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自动监控信息采集的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技术含量。在系统建设中,我们把攻克技术难题放在重要位置,抓好落实。先后9次派人赴兄弟省市调研;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技术支撑单位,聘请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领衔、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专家顾问组进行技术把关。对系统建设的重点问题和技术难点,还全方位、多层次征询省内外专家的意见,力求万无一失。如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更新改造过程中,经反复研究,确定了基站式建设的设计思路,将监控主体设备、附属设备、信息采集设备合为一体进行建设,实现了功能齐全、效能提高的目的。
9、环境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
2010年7月,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省环境监控(信息)中心,对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与环保信息化建设实施统一监管。河南省环境监控中心按照张大卫副省长在启动仪式上提出的“进一步增强环境监控意识、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系统管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控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系统的运行管理。
9.1加强队伍与制度建设。队伍是基础,政策业经制定,人是决定因素。省环境监控中心35个编制,7个科室(总工办、综合、调度、监控、分析、信管、数字化实验室)。为规范全省
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管理,环保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环境监控机构建设及监控系统运行管理的通知》(豫环文〔2010〕257号),要求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切实把环境监控中心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住市县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机遇,抓紧制定环境监控机构组建方案,协同当地党委、政府把环境监控中心(信息中心)纳入机构改革新组建单位之列,为环境监控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保障。目前,已有9个省辖市成立环境监控中心,其它9个省辖市在环境监控中心成立之前,均抽调业务骨干,固定10名以上人员,组建过渡时期环境监控管理机构,专门从事环境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围绕系统运行管理,环保厅相继制定出台了《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暂行办法》、《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验收暂行办法》、《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办法》、《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管理办法(试行)》和《河南省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信息处理规定(试行)》等一系列规定规范和技术规范,制定了环境监控中心值班、巡查、调度、审核、报告等管理制度,针对第三方运行服务单位管理,制定了运行服务单位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着力提高 — 16 —
系统运行管理效能。
9.2、加强调度和运行管理。省环境监控中心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自动监控设施和视频系统对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排污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对自动监控数据进行采集、审核、流转和管理。
环境监控机构人员每天对监控平台接收的实时监控数据进行核定,判断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利用专业检测软件程序,自动检测前端监控基站、数据采集传输设备、监控平台服务设施运行状况,并生成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各单元异常情况报表。利用专业数据审核软件程序,对各类上传监控数据进行初审,并自动标示质控数据、异常数据和超标数据;自动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录。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技术规范,根据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状态、数据有效性审核结果和质控数据情况,结合通讯网络传输情况,判断监控数据的准确、有效性。
全省各级环境监控部门每日编制《重点污染源监控超标日报》,每周编制《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周报》、《重点污染源监控周报》,省环境监控机构同时编制《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厂监控周报》,报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向数据使用单位通报。并根据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情况,对连续出现超标超量排污或监控发现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排污单位,及时发出远程预警。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不正常运
行、排污口监控点位不规范、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监控设施故障期间不按规定人工监测、监控基站不按规范管理等环境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现场调查取证,下达《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整改通知》,情节严重的提请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立案查处。
通过加强监控系统运行管理,目前全省环境自动监控各子系统运行效率均有稳步提升。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系统、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地表水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控系统(包括视频)平均运行率可达到95%以上;其余各系统平均运行率均达到90%以上。
9.3、提高监控数据准确性。一是制定规范。省环境监控中心先后制定了《省控责任目标断面监测数据审核规则》、《省辖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定》、《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程序》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周报编写技术要求》等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各级环境监控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监控设施的运行管理。二是加强监控基站管理和维护。对重点污染源基站实行第三方运维管理,第三方运行服务单位对基站的运维要达到每周巡检、每月校准校验的管理要求。各省辖市环保局每季度对基站进行数据有效性审核,确保自动监控数据准确可靠。各级监控部门在监督考核中如果发现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等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和处罚。三是加强数据审核。省环境监控中心开发了重点污染 — 18 —
源值班管理系统,对自动监控数据进行审核,对异常数据进行标示,对数据存在问题的省辖市监控部门、排污单位和第三方运行服务单位进行督导调度。四是印发《河南省环境监控周报》,每周通报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对于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及时整改。五是完善监控系统软件,规范数据上传。省环境监控中心对重点污染源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的优化和保障措施,使数据采集系统具备自动补传、确认重发、平台取数等功能,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对数据上传类型、频次等进行严格规范,保证数据可用。
以上措施的实施,提高了自动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近几期环境监控周报显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省管电厂的自动监控数据完整率达到98%,数据有效率达到95%,充分保证了自动监控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可用性。
10、环境监控系统的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污染源监控数据在环境执法中的作用,提高环境执法效率,把加强自动监控数据应用纳入2011年政府环保责任目标考核。省环保厅制定印发了《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管理办法》(豫环文[2011]25号)和《河南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环境执法应用暂行办法》(豫环文[2011]47号),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以自动监控数据为主要依据,判断、查处排污单位环境违法行为,并将自动监控数据应用于生态补偿、排污量核定
和排污费征收等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基础保障。目前,全省不少省辖市已按照省环保厅要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控数据审核、管理和流转模式,使监控数据在排污费征收核定、环境违法案件查处中发挥重要作用。
10.1、自动监控数据应用于环境质量监管。省环保厅制定颁发《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豫政办〔2010〕9号)、《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水质监测方案》(豫环文〔2010〕60号),要求各省辖市充分利用水质自动站的COD、氨氮监控数据,计算生态补偿资金,自动监控数据成为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的主要依据。
10.2、自动监控数据应用于排污收费。省环保厅按照环保部要求,在今年第二季度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排污费征收核定工作中,通过对监控数据的审核、分析、汇总,科学、准确、圆满地完成了排污费征收核定工作。据统计,第二季度省管电厂二氧化硫排污收费与第一季度相比基本没有减少。同时,在省管电厂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征收核定过程中,为保障省管电厂基本信息翔实,监控数据可信,二氧化硫排放量核算准确,省环保厅还组织对全省42家省管电厂监控基站逐一进行了核查,查处纠正了13家省管电厂的监控数据造假行为,保障了监控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10.3、自动监控数据应用于污染减排。一是在近两年的总量减排考核过程中,把自动监控数据列入工程减排项目、城镇 — 20 —
污水处理工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监管减排项目等各类减排项目考核数据来源范畴,要求各地按照规定格式,提供大量自动监控数据报表,清晰计算排污量和消减量,为总量减排提供基础依据。二是编制《河南省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周报》和《河南省省管电厂监控周报》,每周通报各省辖市和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削减量,为总量减排提供数据支撑。三是省环境监控中心正在开展《河南省重点污染源分析季报》的编制工作,根据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统计分析污染物排放、削减情况和污染结构,分析各地和重点污染源的总量分解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各地和重点污染源的总量控制超标预警工作等。四是整合自动监控数据与其它数据源,进行综合分析。目前,省环保厅正在抓紧建设环境数据中心与综合分析系统,采用数据自动采集、数据汇集、数据录入等方式,集成整合各类自动监控数据和总量减排、排污申报、污染源普查等历史数据,结合数据仓库、GIS技术,实现环境数据综合分析挖掘,并通过统一的数据发布门户进行展示发布,为污染减排等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10.4、自动监控数据应用于环境执法。省市环境监控中心还根据自动监控数据,每日生成发布《重点污染源超标日报》,通报主要的重点污染源超标情况,各级环境执法机构以自动监控数据为主要依据,判断排污单位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是
否进行立案调查和给予行政处罚。
11、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优势
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克服了传统监督性监测存在的弊端。监督性监测周期长,企业容易通过改变生产原料和降低生产负荷而人为降低了排污量,监测数据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排污量。特别是电厂废气监测,事先要通知企业做好配合准备工作,企业可通过更换低硫煤达到弄虚作假的目的。同时企业还会采取多种途径,包括改变技术工艺、降低生产负荷等,环保执法人员很难发现。而自动监控为全时段无人操作的实时监控,企业无法作弊。
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监测频次高、传输及时,具有快速、高效、全面、准确、科学的特点,它克服了排污系数法、物料衡算法落后、片面、机械的弊端,是环保数据来源的重大转变,进入了环保数据说话的新时代。它将带动整个环境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的转变,对快速、高效、及时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为整个环保事业走向信息化、现代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基础。(物料衡算法和排污系数法是扼杀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的罪魁祸首)。
环境自动监控具有两面性。既监控达标情况又监控设备停运、超标和偷排、弄虚作假情况。
排污收费是个大规律,随着治理得好,污染物排放少、环 — 22 —
境质量好,收费低是个正常的规律,想再试图改变这个规律是要出问题的,存在着许多违法收费,排污收费违法收费有风险,要合法收费,一是开源、增加收费因子,二是提高收费额。
减少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自控数据直接应用,不能间接应用)。现行总量考核办法过时、核定方式落后、矛盾较多、本末倒置。
自动监控高科技、专业性强,经三级审核后直接用于环境执法。通过自动化,腾出环保人员,加强现场管理,开发新的环保领域(水、气、声、渣和城市环境的精细化管理)。
12、当前环境监控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省自动监控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距离环保部和省厅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自动监控数据的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推广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
随着环境自动监控事业的发展,不久的将来,整体环保工作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包括环保机构格局、体制机制职能和执法管理方式模式等的变化。目前还有许多不适应,还存在不少问题。
体制不顺(打破老格局,建立新体制)模式变化(执法程序、证据链发生变化)管理不到位,机构弱、人员少、科技力量差。
认识问题,惯性思维。
系统不完善问题(流量计、工况监控、预警系统)运维能力低,尚未走向良性循环 做好自控需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建立制度,加强管理(一系列的程序,怎样建立违法查处的程序、排污收费、总量减排)
做好数据有效性审核
做好资金支持,促进良性循环
搞好运维,确保质量:设施功能完善;运维队伍精良;基站管理精细;监控数据准确;信息传送及时。
做好数据应用,为环境管理服务(建以致用,以用促治,创新工作,服务执法,应用是生命力)
13、不断完善提升监控系统使用功能
为使我省环境监控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保持全国一流水平,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系统功能。
1、安装重点污染源超标预警系统。省环保厅组织已在18个省辖市、10个直管县监控平台和8家运行服务单位安装了超标预警系统,下一步将在40家省管电厂安装超标预警系统,然后逐步在140家污水处理厂和所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安装超标预警系统,实施对污染源超标排污情况的全天候实时监控。
2、开展对省管电厂的工况监控。为加强对省管电厂的环境管理和排污收费工作,近期省环保厅组织对省管电厂工况监控系统建设 — 24 —
进行了调研,提出了省管电厂工况监控系统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为落实环保部应用污染源监控数据进行排污费征收核算的规定,这项工作迫在眉睫,请各市环保局按照省厅要求,认真抓好督促、落实工作。
3、做好省直管县监控平台及其环境质量自动站补充完善工作。为认真落实省直管县各项试点工作的要求,做好省直管县环境质量独立考核准备工作,需补充完善省直管县监控平台及其环境质量自动站。各有关省辖市和有关省直管县(市)环保部门要按照省环保厅统一安排,组织建设安装,按期完成建设和调试任务。
4、完善提升省环境数据中心。强大而完善的环境数据中心,是实现环保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基础,是解决各类环境数据纷繁复杂,数出多头,相互打架,互不关联等诸多问题的核心部位。因此,省环境监控中心要不断完善提升其功能,以确保其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5、探索“4S”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卫星遥感技术的运用。为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全省生态破坏、秸秆焚烧、突发污染事故污染物扩散等宏观环境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对策,由省环境监控中心牵头,组织研究“4S”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卫星遥感技术的运用,争取尽快在我省建立立体化的环境监控体系。
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成投运,进一步完善了我省的环境监测体系,大大提高了全省环境监测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这在河南省环境保护历史上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一次环保历史性飞跃,对全省环境保护的重大影响将深远而持久!
环境自动监控是科学、先进的环保管理手段,是前所未有的事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推动环境监控事业向纵深发展。
第二篇: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程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程
依照国家、省、市环境保护管理相关规定,参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教程”有关内容,为了规范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流程,健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档案,下面就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具体规程明确如下。
一、适用范围
石家庄市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应安装、已安装以及正在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排污单位。
二、具体要求
1、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基础信息档案
要求排污单位对所安装的每台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立基础信息档案,档案内容应包含如下12个项目: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合同(排污单位与设备厂家签订的合同文本);
环保部门关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批复的文件(排污单位按照有关要求拟定的安装计划,以及报环保主管部门备案及批复等文字资料);
排污单位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预验收意见(排污单位按照合同条款对设备厂家安装施工进行预验的文字证明材料);
环境监测部门出具的验收监测报告(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后,经环境监测技术主管部门监测比对出具的验收监测报告):
安装调试与试运行报告(设备厂家出具的相关材料); 联网报告(市环境信息中心出具的联网证明材料); 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仪器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设备产品认证文书);
设备出厂合格证;
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适用性检测报告; 不少于168小时正常运行监测历史数据记录;
自动监控设备在排污囗设计、安装技术文件(自动监测设备布置图,管线布置图和数据采集及自动控制流程图);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和排污节点图、污染治理工艺流程图和排污管线布置图。
2、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要求所有排污单位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T355-2007、HJ/T76-2007)制定监控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章;岗位责任制;定期校验制度;设备故障预防与处置制度。制度内容应包含如下项目。
污水在线监测数据报表(日报、月报、年报),在连续排放情况下,自动监测仪至少每2小时获得一个监测值,每天保证有12个监测数据;间隙排放期间,根据厂家的实际排水时间确定应获得的监测值,数据数不小于污水累计排放小时数。烟气在线监测数据报表(日报、月报、年报),烟气连续自动监测仪至少每1小时获得一个平均监测数值。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故障排除全过程记录备案制度,排污单位应留存巡查记录、运营商通报文书、企业故障报告、环保主管部门按管辖权限给予的批复文书、维修过程手工监测数据报表、设备修复启用报告等证明材料。
所有排污企业统一使用国家定制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行与维护记录表格式。(污水自动监控设备应配备使用的记录表格:水污染源自动监测仪日常状况报告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仪月状况报告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仪年状况报告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日常巡检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仪校准记录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仪校验记录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故障维修记录表、标准溶液核查结果记录表)(烟气自动监控设备应配备使用的记录表格:烟气排放连续监测小时平均值日报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日平均值月报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月平均值年报表、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日常巡检维护记录表、烟气自动监测设备零点漂移、跨度漂移校准记录表、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校验测试记录表、烟气自动监测设备维修记录表、易耗品更换记录表、标准物质更换记录表)
三、监管措施
1、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督导市直属排污单位落实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档案建档、立册工作;
2、各县市区环保局负责监督本辖区内排污单位落实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档案建档、立册工作,对因不建立设备档案、运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使用制式表格记录,影响到全市污染总量减排整体工作的排污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市环境监察支队定期抽查落实情况,对工作滞后的县市区进行通报。
3、第三方运营单位负责协助排污企业整理档案材料,按照管理要求填写、使用运行维护记录,对设备故障要严格按照处理时限采取修复、更换备机等必要措施,并第一时间通报排污单位,市环境监察支队将实施现场抽查、定期考核等措施,对违反运行管理考核规定的运营商将视情节予以处理。
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山西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暂行)
附件:
山西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保证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和环境保护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由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平台、传输网络以及排污单位污染源现场端监控设施组成。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设施,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设备、数据采集传输仪、排污报警及生产控制装置、视频监控及相关辅助设施,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监控机构的监控平台软硬件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活动。
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原则进行建设,自动监控设施的选型、安装、运行、审查、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第四条
排污单位是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主体,自动监控设施作为污染治理设施的组成部分,其“三同时”或限期治理建设完成后,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平台联网,纳入正常运行管理。第五条 自动监控系统经验收和计量认证后,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排污费征收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六条
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运行费用由各级政府负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对污染源监测设施的比对、校核、监测经费由政府财政列支;计量鉴定机构(或其授权的单位)对自动监控系统的计量认证经费也由政府财政列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设施的运行费用由排污单位负担,各级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可给予适当补助。
第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监控机构对本辖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要求
第八条
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污染源监控现场端建设规范》实施。为防止企业或运营机构擅自修改仪表设置,须对监测站房安装“三把锁”装置,钥匙分别由排污单位专职环保员、运营机构专职运营员、环保监控(或监察)机构专职监管人员掌管,共同管理。
(一)自动监测、监控设备规格型号应取得国家质检部门检测合格证。
(二)安装的监测、监控点位符合规范要求,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确认。
(三)监控站房建设规范,供电、避雷、温度、湿度、UPS电源、“三把锁”等基本条件应满足稳定运行要求。
(四)自动监控设施投运前的比对监测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完成,进行相关比对校核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监督工况,在测试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作好测试记录与调整维护记录。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整、修改监测参数。
第九条
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完善运行记录。
自动监控设施因故障需维修、更换,应当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期间,要采取人工采样监测的方式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
第十条
自动监控系统的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监管人员都应参加相关培训,其中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对实时监控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建立数据库;监管并审核上传数据的有效性,对异常数据进行成因核查,对监控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定期报送动态分析报告;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数据由专用通讯服务器经专线统一上传。
第十二条
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应定期接受计量鉴定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强制检定、测试。
第十三条
数据有效性要求。
(一)对废气污染源自动连续监测的总测定小时数不得小于生产设施总运行时间的75%;每小时的测定时间不得低于45分钟;
(二)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转率应达到90%。
对连续排放的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氨氮的自动监测至少每小时获得一个监测值,每天保证有24个监测数据。对于PH值、温度和流量的监测至少每十分钟获得一个监测值。
间歇排放的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氨氮的自动监测数据数不小于污水累计排放小时数,对pH值、温度和流量而言,监测数据数不小于污水累计排放小时数的6倍。
每个排污口监测数据获取率必须达到80%以上,有效数据达到75%以上。
(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设备至少每五分钟上传一个测试信号。
第三章
自动监控系统维护要求
第十四条
监控平台从通信服务、网络安全、平台运行等方面进行维护。
(一)协调通信服务商保证整体运行需要的通信服务保障。
(二)对监控系统中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点组成的无线专网及监控中心间的专线网络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测,检测记录存档。
(三)每周对监控平台软件系统进行一次运行日志分析,发现故障通过协调软件开发商及时排除。第十五条
监控平台每日远程检查现场端自动监控仪器设备运行状态,检查数据传输系统是否正常,检查数据获取率。每周远程控制进行一次零点校正。
第十六条
监控平台应每日检查整体通信链路是否正常,时刻保持报警、控制设备处于安全响应状态,设置操作权限,防止误操作。
第十七条
能保障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常年备有日常运行、维护所需的各种耗材或关键部件,保证可随时维护更换。
(一)废气自动监控设施日常维护
每月至少对监控设备进行一次巡检,其中电路系统主要检查电压是否稳定、线路是否存在隐患;气路系统主要检查供气是否正常、气压是否达到标准值、标气气源是否达标、管路是否堵塞等;仪器分析存储系统主要检查设施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通讯系统主要检查通讯模块是否正常工作、通讯传输是否正常、SIM卡通讯费用情况。
每周针对采样头、伴热管、反吹系统、气体预处理等设施至少检查一次,清理空压机气罐内的积水一次;每15天至少对采样泵工作状态和管路畅通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更换泵膜,清洗管路等易损设备;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废气分析系统日常检查,主要检查外接设备(气体过滤器、气体制冷器、转换器)、气体管路、数据存储/控制系统工作状态等;每3个月至少对预处理系统进行一次维护,包括清洁采样头、清洗管路、更换滤芯等;每2个月至少检查一次流速探头的积灰情况和腐蚀情况以及管路的反吹状况;每3个月对分析仪器的满点(量程)进行人工标定一次。每6个月至少检查一次内部气路的密封性。
(二)废水自动监控设施日常维护
每周至少对整个系统(包括采样系统、分析仪器系统、数据存储/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和主要参数进行一次检查,判断运行是否正常。检查取水管路是否出现弯折现象,水泵的过滤网、自吸泵采水头、潜水泵泵体和吊桶每月至少清洗一次;配水与进水系统,每月要对采样器过滤头、水杯、进样管、配水板上的管路和观察窗进行清洗;对仪器分析系统,采样杯、废液桶、进样管路每月至少清洗一次,比色池、测量室、电极等每月至少清洗一次;对超声波流量计,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对数据采集传输仪,要定期观察其运行情况,并检查连接处有无损坏,检查实时数据与现场数据是否相符。
对采用总有机碳(TOC)分析测定化学需氧量的,要每月检查一次TOC-CODcr转换系数是否适用,并对自动分析仪载气系统的密封性、泵、管、加热炉温度、试剂余量、卤素洗涤器、冷凝器水封容器、增湿器等进行检查;对采用紫外(UV)吸收分析测定化学需氧量的,要检查UV-CODcr转换曲线是否适用;对于重铬酸钾法分析测定化学需氧量的,要检查内部试管是否污染。
(三)控制与报警设备日常维护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设备与报警及生产控制设备每月必须检查一次,主要检查上述设备的工作状态与监控对象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维护。
(四)其它日常维护 1、保持监控机房的清洁,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保证监控机房内的温度、湿度满足仪器正常运行的需求。
2、专职工作人员在对监控设施进行日常维护时,作好相关记录。
3、其它未列事宜,参照相关仪器说明书要求执行。第十八条
排除故障与维护保养。
(一)发现故障,专业技术人员需在24小时内处理现场问题。
(二)对于一些容易诊断的故障,如电磁阀控制失灵、膜裂损、气路堵塞、数据采集传输仪死机等,故障维修时间不超过24小时;对不易诊断和维修的仪器故障,若48小时内无法排除,应安装备用仪器。备用仪器或主要关键部件(如光源、分析单元)经调换后应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对设施重新调试经检测比对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因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原因将影响设施正常运行的,运营机构通过业主向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时段等情况,并递交人工监测报送数据的替代方案,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人工监测应委托具有环境监测资质并取得计量认证的机构进行,费用由排污单位承担。监控设施的维修、更换、停用、折除等相关工作均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三)若数据采集传输仪发生故障,必须在24小时内修复或更换,并保证已采集的数据不丢失。
(四)备有足够的备品、备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清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购,以不断调整和补充各种备品、备件的存储数量。
第十九条
配套严格的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措施。
(一)操作人员能正确掌握有关仪器设备的原理、操作和使用规程,熟悉相应的技术规范,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上岗证。
(二)自动监控设备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部门检定证书。
(三)必须采用国家认可的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标定,标样及药剂使用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认可。
(四)由于排污单位检修、停炉或市场因素导致停产等原因造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仪器需长期停用时,应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停产后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停用报告,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停止上报自动监控数据,并根据相关仪器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废液排空、清洗管路、清理探头等必要的停机保养维护工作,必要时可将烟(管)道上安装的部分拆下保存,以免损坏。在生产恢复时确保监控设施正常启用。
(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数据要进行时间序列比对、类别比对,确保如实记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
第二十条
排污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技术档案内容
1、在线监测数据小时均值全汇总记录。
2、监控设备的生产厂家、系统的安装单位和竣工验收记录。
3、标准气体、标准液体和药剂的购置记录。
4、药剂添加、更换记录。
5、自动监控设备的校准、零点和量程漂移的例行检查报表。
6、自动监控设备的例行检查记录。
7、统一的每月巡检报告。
8、计量机构的年检记录与环境监测机构比对监测记录。
9、自动监控设备的检修登记记录。
10、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维护规范。
(二)技术档案基本要求
1、档案中的表格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表格。
2、记录必须清晰、完整,现场记录必须在现场及时填写,有专业维护人员的签字。
3、与仪器相关的记录可放置在现场,所有记录均应妥善保存,定期存档。
第四章
社会化运营
第二十一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对象分为两部分,废气、废水流量及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测设施与数据采集传输仪等现场端自动监测设施作为第一类运营对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设备、报警、控制设备与数据采集传输仪作为第二类运营对象。
社会化运营采用“政府招标、业主选用、环保监管”的管理模式,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产权所有人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全省选定的运营商范围内选择运营机构,签订运营服务合同并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社会化运营机构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并在全省统一招标中获得市场准入资格。
第二十三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营机构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
在山西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运营商在山西省内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拥有专业运营技术人员,能正确、熟练地掌握有关仪器设备的原理,具有按相应技术规范操作、使用、调试、维修和更换等技能,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地,专用的维护车辆、维修电话等。
(三)有足够的运营周转经费,确保所运营的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
第二十五条
社会化运营机构应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的定期检查与绩效评估。
第二十六条
运营机构应与企业签订运营合同,按合同取得运行费用,对业主的有关技术情况保密。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按委托行使环境执法职能,负责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从取样、监控、传输至报告的全过程监管,对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排污单位依法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八条
省、市两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行使以下监督权:
(一)排污单位或运营机构是否依法获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营资质证书,是否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在有效期内从事运营活动。
(二)排污单位或运营单位是否按照要求建立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管理制度以及这些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三)排污单位或运营机构的岗位现场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岗前培训并持证上岗。
(四)排污单位能否提供通行、水、电、避雷、空调、“三把锁”等保障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并及时、足额缴纳运营费用。
(五)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是否按照国家或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要求联网,并准确及时地传输监控信息和数据。
(六)排污单位是否有不按照国家规范建设或擅自拆除、闲置、关闭及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设施的行为以及其它环境违法行为。
第二十九条
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行使以下管理权:
(一)根据排污单位生产工艺和流程、污染治理设施性能和排污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科学确定污染源监控取样点(含视频和控制点位)的布设数量与位置。
负责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的“三把锁”管理。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会同同级监察机构组织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察机构人员,分片包点、责任到人。设立环保专职监管员,与排污单位专职环保员、运营机构专职运营员共同记录每次调试、巡检、维护台帐。
(二)负责管理全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计量认证工作并取得省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建立自动监控仪器准入制度,核查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使用等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对自动监控系统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会同环境监测部门定期进行比对核准监测。
(三)对排污单位现场端监控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与生产办公或原辅料系统进行管理控制,发现超标超量排污等异常状况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1、对现场端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反控操作,实现各级监控机构对现场端自动监测仪器的运行监管。发现自动监测仪器不能正常运行或排污口监测点位出现异常,向排污单位发出黄色警报,并由网上派送电子违章处理单。
2、对连续出现超标超量排污或污染治理设施连续运行不正常的排污单位,发出红色警报并进行现场检查,勘查取证,查明成因,告知当事人违法的拟被处罚事实、理由,下达《污染治理限期整改通知》或提出《环境行政处罚立案登记表》。
3、对因生产事故造成短时间超标超量严重的排污单位,发出黑色警报,远程控制启动现场端备用污染治理应急装置,提交《污染控制应急处理方案》,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经领导批准对生产系统采取逐步断电措施、控制排污。
(四)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监控日志与档案,按照“一源一档,终身监控”的原则,及时存储污染源基础信息资料。
(五)对擅自拆除、闲置、关停自动监控设施或对排污口及监控站房不能进行规范管理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取证,下达《污染治理限期整改通知》或提出《环境行政处罚立案登记表》。
第三十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负责对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的监管抽查与评估,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日常监督检查与评估。检查不合格,应责令排污单位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属运营机构失职造成的,应暂停在山西境内的运营资格,并建议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运营资质进行降级、停用、吊销等处罚。
第三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察机构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端日常运行监督工作。
第三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负责对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进行定期比对监测(每季一次),并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提交相应的比对监测报告。
第三十三条
排污单位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机构出具的数据提出异议的,可委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进行复核性比对监测。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义务,并有权对闲置、拆除、破坏以及擅自改动自动监控设施参数和数据等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设施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供热监控运行及调度管理系统
供热监控运行及调度管理
数据对比分析
1.基础数据管理:
包括数据存储、控制策略的制定和下载、数据查询、远程控制、统计分析。2.实时数据监控
系统能够在线实时监测各换热站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包括实时数据对比分析(压力、温度、流量、热量、阀门开度等),数据分 析方法采用分析图表(曲线、柱图、饼图等)、数据表结合的方式。也可以将多参数一起进行历史数据分析,系统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形成日、周、月等多种报表,对 所有热力站的重要参数汇总报表。
设备远程控制
3.远程控制
调度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节、控制每个换热站的电动调节阀门,改变运行参数。可以随时远程调整修改控制器的控制策略、控制参数和控制曲线,调整换热站的用热特性。
4.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
系统具有能耗数据采集功能。可以把现场的流量、热量、水量、电量数据采集并传输到管理中心。进行换热站和公用建筑的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找出 能源总耗、单耗最高的换热站、建筑、供热处及供热分公司。通过连续分析数据曲线,找到供热异常的换热站和建筑,及时发现供热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热力公 司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用。
历史趋势曲线
5.生产运行综合调度管理
生产运行综合调度管理系统是建立在热网控制系统之上的一套综合调度、管理、分析系统。
系统能够和热力公司已有的各种业务系统和控制系统实时连接,包括经营收费系统、气象预报系统、热源及热网监控系统,综合调度管理系统。
热力公司领导和调度人员可以随时查询供热生产运行的所有数据,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下达供热运行调度调节指令,指导全网稳定、经济运行。
系统同时能够对生产运行所有数据进行经济分析,对全网的经济运行及成本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第五篇: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指南(试行)
附件1
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指南(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作用”的精神,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引导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章程》,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了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以下简称专项评价)遵循的原则和工作内容,供各相关方采用。
第二条 本指南所称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是指从事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的社会化有偿服务活动。
第三条 专项评价是针对会员单位开展的、立足于行业自律的自愿性第三方评价活动,是按照统一的指标和程序,对相关单位提供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供公众监督和有关部门、机构及企事业单位采用。
第四条 专项评价包括自动监控(水)和自动监控(气)两类,每类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级别。
第五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对专项评价实行统一管理,会同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一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现场运行人员培训教材,组织考试并核发考试合格证书。各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负责本地区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 评价条件和指标
第七条 申请专项评价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
(二)具有与其运行服务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测能力、专业人员配备和运行实践;
(三)从事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的主要现场运行人员,应参加专业化的培训与考试,经考试合格,并接受继续教育。
第八条 申请专项评价的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证书复印件;
(四)运行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五)检测能力的证明;
(六)各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主要现场运行人员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人员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申请单位与上述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出具的本单位为上述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证明;
(七)运行服务业绩实例,包括委托运行合同、用户意见、比对监测报告,以及所有运行项目的清单;
(八)上一本单位财务状况报告或者其他资信证明;
(九)能够证明申请单位运行服务能力的其他材料。第九条 专项评价的内容,包括运行质量管理、检测能力、运行专业人员和运行实践四个方面。具体评价指标见《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指标》。
第十条 评价方式:根据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按照评价程序,对专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确定申请单位的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级别。
第三章 评价程序
第十一条 申请单位应将申报材料递交单位登记地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进行初审,符合各级评价指标要求的,签署意见后提交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不符合评价指标要求的,将原因告知申请单位。第十二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对各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递交的申报材料组织型式审查。对通过型式审查的单位,安排专家审查;对未通过型式审查的单位,将名单及原因告知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第十三条 专家审查分为技术审查和现场核查两个步骤。
技术审查重点是根据申报材料,按照评价指标给出建议的评价结果。对建议的评价结果为一级和二级的单位安排现场核查。现场核查重点是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情况,以及运行项目(从运行服务业绩中随机抽取)现场的运行情况。
现场核查应成立现场核查组,邀请技术专家及相关方参与,并形成现场核查报告。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应将专家审查未达到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要求的单位及原因告知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十四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对评价结果为一级或二级的单位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网站进行公示,核发证书;对未达到一级或二级评价指标的单位,将名单及原因告知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第四章 证书
第十五条 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证书采用统一样式、统一编号,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工商注册登记或者事业单位登记地址;
(二)运行服务能力类别与级别;
(三)有效期限;
(四)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
(五)发证单位名称和印章。
第十六条 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第十七条 持证单位分立、合并,或者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登记地址等事项,需要变更证书的,向原发证单位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证书变更申请表;
(二)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三)原发证单位授予的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能力专项评价证书;
(四)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还应提供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现场运行人员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劳动合同及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出具的本单位为上述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证明。
第五章 证书有效性保持
第十八条 通常情况下,对持证单位从首次颁发证书之日起,进行审查。审查的重点是确认持证单位持续符合证书中的运行服务类别和级别要求,以及持证期间运行项目的情况。
第十九条 持证单位应在每年3月底前,对上一年所提供的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填写《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情况报告表》,提交给本单位登记地的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第二十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总体负责专项评价的审查,根据情况可委托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负责对所在地登记的持证单位进行审查。必要时,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可根据持证单位上一年的运行服务情况,抽查部分持证单位的运行项目现场,最终根据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情况报告表和现场抽查情况对持证单位做出年审结论,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一条 持证单位应向发证单位提交自律承诺书,在运行期间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定,保证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遵守运行合同约定。第二十二条 持证单位有下列情节之一的,一经核实,发证单位可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公开通报或取消证书资格。
(一)不按照要求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
(二)在取得证书和年审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三)出卖、转让、出借、涂改、伪造证书的;
(四)因持证单位原因造成所承担的自动监控系统出现重大事故的;
(五)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或处罚的;
(六)持证单位分立、合并,技术人员、现场运行人员等影响运行服务能力的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未及时申请变更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被取消证书资格的单位,自证书资格取消之日起,发证单位两年内不接受重新申请。
第二十三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将设置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开持证单位证书保持等相关情况,提供公众投诉和监督平台。
第六章 评价收费
第二十四条 专项评价工作不向申请单位收取评价费。评价所需的专家评审、证书制作、申报系统开发维护费用由发证单位支出。现场核查产生的费用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专项评价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本指南的规定,保证专项评价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严格执行自律机制,设立并公布投诉渠道,接受会员和社会公众的质询和监督,认真对待和处理能力评价过程中的投诉和反馈信息。
第二十六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参与专项评价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专家应公正廉明、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有义务为申请单位保守商业和技术秘密,不得随意修改申请单位评价级别,不得纵容申请单位提供虚假信息。对在专项评价工作中有违规行为的,将视其严重程度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取消其参加专项评价工作资格等处理。
第二十七条 申请单位在申请专项评价过程中,不得有隐瞒事实、弄虚作假、行贿等行为。如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取消其参评资格;对已获得证书的,取消其证书并予以公告,且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因虚假申报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损害或引发纠纷的,由申请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
第二十八条 申请专项评价的单位,经过专项评价获得证书后,应信守承诺并接受发证单位和社会监督。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指南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