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规范
互联网金融
个体网络借贷
资金存管业务规范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资金存管基本原则 3 5 资金存管业务规范 3 参考文献 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20004.1—2016《团体标准化第1部分:良好行为指南》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归口。本标准由中国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业务指导。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懒猫联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人人贷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微贷(杭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乐融多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书春、朱勇、吕罗文、许其捷、杨彬、沈一飞、辛路、肖翔、陈则栋、苏莉、耿进波、王威、郑丽娜、许现良、李均柠、张景燕、卢洁、刘鑫、王娟、郦丹丹、金晓烨、李多志、钱伟华、成蕾、罗伟、李壮、李舒扬、高路、邹丹莉、马腾、林涛。
引
言
2017年2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各相关机构在执行该《指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且市场上资金存管业务模式种类繁多,各相关方迫切呼吁出台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相关规范。
为规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活动,明确参与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活动主体的责任义务及合法权益,建立客观、公平、透明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环境,依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等政策文件,编制了《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规范》和《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系统规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相关机构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时的指导性文件。
《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规范》规范了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活动,明确了参与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活动主体的权利义务,建立了规范的网络借贷资金业务运行规则,有利于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系统的要求见《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系统规范》。
互联网金融
个体网络借贷
资金存管业务规范
范围
本规范提出了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存管人、业务管理和业务运营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即商业银行作为存管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的开立与销户、资金保管、资金清算、账务核对、提供信息报告等职责的业务。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参照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NIFA 1—2017 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个体网络借贷
银监会令[2016]1号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银监办发[2017]21号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 术语与定义
T/NIFA 1—2017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个体网络借贷 P2P lending 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以下简称“网络借贷”。[T/NIFA 1—2017,2.4] 3.2
网络借贷资金 internet lending fund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作为委托人,委托存管人保管的,由借款人、出借人和担保人等进行网络借贷活动形成的专项借贷资金及相关资金。
[银监办发[2017]21号,第三条] 3.3
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 internet lending fund depository business 商业银行作为存管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的开立与销户、资金保管、资金清算、账务核对、提供信息报告等职责的业务。
[银监办发[2017]21号,第二条] 3.4
委托人 deposited lending platform 即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
[银监办发[2017]21号,第四条] 3.5
存管人 fund depository bank 为网络借贷业务提供资金存管服务的商业银行。[银监办发[2017]21号,第五条] 3.6
委托人的客户/客户 user 委托人的客户包括出借人、借款人及担保人等。3.7
汇总账户 summary account 存管人为委托人开立的资金存管汇总账户。3.8
子账户 sub-account 存管人为出借人、借款人及担保人等在资金存管汇总账户下开立的子账户,确保客户网络借贷资金分账管理;子账户应为仅具备记账功能的虚拟账户。
3.9
资金存管专用账户 special account for fund depository business 委托人在存管人处开立的资金存管汇总账户,包括为出借人、借款人及担保人等在资金存管汇总账户下所开立的子账户。
[银监办发[2017]21号,第六条] 3.10
自有资金账户 lending platform's own fund account 存管人为委托人开立的存款账户,用于存放委托人自有资金,与客户网络借贷资金分账管理。
3.11
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技术系统 internet lending fund depository business system 存管人为委托人提供资金存管服务而建立的自主管理、自主运营且安全高效的技术系统,以下简称“网贷资金存管系统”。
3.12
委托人运营平台 deposited lending platform 委托人运营并提供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站、APP或其他移动端平台等。
3.1
3出借人 lender 经委托人提供的信息中介服务,出借资金给借款人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T/NIFA 1—2017,2.5] 3.14
借款人 borrower 在委托人运营平台发布借款需求信息,从出借人处借入资金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T/NIFA 1—2017,2.6] 3.15
担保人 guarantor 为委托人运营平台发布的网络借贷项目提供担保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3.16
身份验证 authentication 存管人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完成对客户真实身份验证的过程,个人客户应验证客户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等信息,法人或其他组织客户应验证客户名称、证照类型及号码等信息。资金存管基本原则
商业银行作为存管人开展网贷资金存管业务,不视为对网贷交易行为提供的保证或担保,存管人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
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有关当事机构应当遵循“诚实履约、勤勉尽责、平等自愿、有偿服务”的市场化原则,促进网贷行业规范发展。存管人应确保客户网络借贷资金与委托人自有资金隔离,同时应确保对各个客户的资金进行分账管理。资金存管业务规范 5.1 存管人要求
存管人应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及商业银行经营许可证的商业银行。
存管人应具有明确的总行一级部门,该部门负责管理并负责运营全行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该部门设置能够保障全行存管业务运营的完整与独立,存管人不应外包或委托其他机构代理进行资金账户开立、交易信息处理、交易密码验证等操作。
存管人应具有自主管理、自主运营且安全高效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技术系统。
存管人应具有完善的内部业务管理、运营操作、风险监控等相关制度,并在全行范围内发布并实施。
存管人应具备在全国范围内为客户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的能力。存管人应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未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存管人应承诺按照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要求报送相关数据。存管人应履行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职责。
存管人应符合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出的其他要求。
5.2 业务管理 5.2.1 审查标准
存管人应对委托人设置相应的业务审查标准及审查机制,并在全行范围内正式发布实施。
存管人审查标准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委托人已在工商管理部门完成注册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且应在经营范围中明确包含网络借贷信息中介;
——委托人已在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完成备案登记; ——委托人已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获得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委托人股东背景;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情况;业务模式;业务规模;风险控制;技术系统等情况;
——委托人未从事或者未接受委托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十三项禁止性活动; ——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及委托人备案登记所在地金融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要求。
存管人审查时,可要求委托人提供以下材料:
——委托人基本信息,包括营业执照正副本、开户许可证、法人身份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公司章程等;
——委托人在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完成备案登记的证明材料; ——委托人在通信主管部门获得的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明材料; ——委托人股东资料;
——委托人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履历材料; ——委托人业务模式、业务规模等相关材料; ——委托人风险控制、技术系统等相关材料; ——委托人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委托人合规经营的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
——其他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所需的材料。存管人对委托人的审查不应外包或者委托给其他机构。存管人应负责对委托人实施现场调查。
存管人对委托人审查相关文档应保存5年以上。5.2.2 资金存管专用账户管理 5.2.2.1 管理要求
存管人应制定完善的资金存管专用账户管理规范,且汇总账户管理规范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客户网络借贷资金和委托人自有资金分账管理,安全保管网络借贷资金。
5.2.2.2 开户
存管人应为委托人开立网络借贷资金存管汇总账户和自有资金账户。存管人应在自有网站页面为客户开立子账户。
存管人应在汇总账户下分别为每个出借人、借款人、担保人等开立子账户,确保清晰统计每一笔出借、借款等资金交易流水,并准确识别每一位出借人、借款人、担保人等客户角色。子账户客户信息应与委托人的客户信息一一对应,确保网贷资金存管系统与委托人的系统数据一致。
存管人为客户开立子账户时,应设置必要的身份验证环节,同时绑定客户银行卡/银行账户。
存管人为客户开立子账户时,应为客户子账户设置交易密码或安全性不低于交易密码的指令验证方式。存管人不应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泄露客户的验证指令。
存管人不应委托或授权其他机构验证客户指令,委托人不应以任何方式截取、破解客户的指令信息。存管人不应允许委托人及第三方代理客户开户。5.2.2.3 绑定/解除绑定
存管人应提供银行卡/银行账户绑定及解除绑定的服务。
存管人应将客户子账户与该客户不具备透支功能的银行卡/银行账户绑定,绑定过程中应验证客户身份,验证客户拟绑定的银行卡/银行账户信息。
5.2.2.4 其他
存管人应提供账户信息变更、冻结、解冻及销户服务。
存管人应对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内的资金履行安全保管责任,不应支持委托人非法挪用客户资金。
5.2.3 资金管理 5.2.3.1 充值
存管人应使用存管人自身的支付通道或使用符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管理相关规定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支付通道实现账户充值功能,存管人应确保客户充值资金及时地进入资金存管专用账户,并同时在子账户记录增加充值金额。
客户充值时,存管人应验证客户子账户的交易密码或安全性不低于交易密码的指令。
充值环节委托人不应接入支付通道。5.2.3.2 出借
出借人出借资金时,存管人应验证客户子账户的交易密码或安全性不低于交易密码的指令。
出借人出借资金时,存管人应支持资金从出借人子账户直接进入借款人子账户,但不应支持资金通过其他方账户中转。
5.2.3.3 提现
存管人应使用存管人自身的支付通道或使用符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管理相关规定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支付通道实现账户提现功能,所有提现操作应在子账户记录减少相应提现金额,并确保提现资金进入客户已绑定的银行卡/银行账户。
存管人应建立提现运营管理制度,各子账户之间的资金不应混用。客户提现时,存管人应验证客户子账户的交易密码或安全性不低于交易密码的指令。
提现环节委托人不应接入支付通道。5.2.3.4 还款/代偿
借款人还款时,存管人应验证还款指令的借贷关系。
借款人还款时,存管人应支持资金从借款人子账户直接进入出借人子账户,但不应支持资金通过其他方账户中转。担保人等代偿方代偿时,存管人应支持资金从担保人等代偿方子账户直接进入出借人子账户,或从担保人等代偿方子账户经借款人子账户再进入出借人子账户,但不应支持资金通过其他方账户中转。
担保人等代偿方代偿时,存管人应验证客户子账户的交易密码或安全性不低于交易密码的指令。
5.2.3.5 缴费
存管人应为委托人提供在客户充值、出借、提现、还款、代偿等环节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的功能,但委托人收取的费用应单独区别于客户资金进行管理。
客户缴费时,存管人应验证客户子账户的交易密码或安全性不低于交易密码的指令。
5.2.3.6 业务授权
存管人应仅允许客户在出借、还款、缴费环节实施业务授权操作,出借授权仅针对自动投标类产品。
业务授权时,存管人应验证客户子账户的交易密码或安全性不低于交易密码的指令,并由客户设置授权期限、授权金额等限制。
存管人应提供取消业务授权的服务。5.2.3.7 其他
存管人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存管合同约定,按照出借人、借款人与担保人等发出的指令或业务授权指令,办理网络借贷资金的清算支付。委托人仅能发起与客户约定的服务费用、标的成立放款等划拨指令。
存管人不应支持委托人以任何非法方式截留客户资金。
存管人应在资金划拨过程中实时对交易信息和标的信息进行表面一致性的形式审核。
存管人应对客户的借款余额上限实施监控。
存管人应根据网络借贷交易模式与委托人约定资金运作流程,即资金在不同交易模式下的汇划方式和要求,包括网络借贷项目从发起到结束的各个环节。
5.2.4 信息管理
存管人应当加强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管理,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采集、处理及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存管人应为业务开展过程中收集的客户信息保密,除法律法规规定和存管合同约定,不应将客户信息用于其他用途。
存管人应在标的创建、资金流转等关键操作记录完整的交易信息,确保所有资金变动可溯源。
存管人应妥善保管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相关的交易数据、账户信息、资金流水、存管报告等包括纸质或电子介质在内的相关数据信息和业务档案,相关资料应当自借贷合同到期后保存5年以上。存管人不承担借款项目及借贷交易信息真实性的审核责任,不对网络借贷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因委托人故意欺诈、伪造数据或数据发生错误导致的业务风险和损失,由委托人承担相应责任。
5.2.5 系统管理
存管人应负责网贷资金存管系统的持续开发和安全运营。
存管人应与委托人共同制定供双方业务系统遵守的接口规范,并为委托人提供数据接口,该接口应能够完整记录网络借贷客户信息、交易信息及其他关键信息,并具备提供账户资金信息查询的功能。
存管人应与委托人组织系统联网和灾备应急测试,及时安排系统优化升级,确保数据传输安全、顺畅。
网贷资金存管系统应与委托人系统直接对接,以避免信息泄露,地方监管有特殊要求除外。
存管人应支持根据市场情况、委托人需求等对网贷资金存管系统进行更新、优化升级。
委托人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应指定唯一一家存管人作为资金存管机构。
5.3 业务运营 5.3.1 存管合同
存管人应在与委托人等签署资金存管合同前,按照5.2.1要求完成对委托人的审查。
存管人应按监管相关规定与委托人等签订资金存管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资金存管合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当事人的基本信息; ——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的开立和管理;
——委托人客户开户、充值、出借、缴费、提现及还款等环节资金清算及信息交互的约定;
——网络借贷资金划拨的条件和方式; ——网络借贷资金使用情况监督和信息披露; ——存管服务费及费用支付方式; ——存管合同期限和终止条件; ——风险提示;
——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职责; ——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其他约定事项。
存管人应在为客户开立子账户时,与客户、委托人共同在线签署三方存管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5.3.2 存管费用
存管人应根据存管金额、期限、服务内容等因素,与委托人平等协商确定存管服务费,不应以开展存管业务为由开展捆绑销售及变相收取不合理费用,不应以不正当手段扰乱市场秩序。
5.3.3 系统接入
存管人应要求委托人制定存量业务迁移计划,将委托人全部历史待还标的及信息迁移至网贷资金存管系统中。
存管人应要求委托人在迁移周期内完成全量客户信息、交易信息、资金余额的迁移,迁移周期应不超过3个月,存管人应按资金存管合同要求协助委托人完成迁移。
5.3.4 账务核对
存管人应要求委托人从网贷资金存管系统正式上线之日起,所有网络借贷业务的客户资金都应由网贷资金存管系统进行管理。
每日日终交易结束后,存管人应与委托人核对账务:
——存管人应与委托人进行资金明细流水核对,确保双方资金明细流水一致。——存管人应与委托人进行账户资金余额核对,确保双方账户资金余额一致。
——存管人应进行汇总账户与子账户总分核对,确保总账与分户账一致。存管人应制定核对不平时的差错处理流程。
存管人与委托人双方核对不平时,应以存管人数据为准。5.3.5 系统运维
存管人应制定相应的系统运维制度。包含但不限于机房管理、介质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监控巡检管理、变更管理、安全事件处理等相关内容。
存管人应制定详细的系统应急预案。5.3.6 清算处置
委托人暂停、终止业务时应制定完善的业务清算处置方案,并至少提前30个工作日通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及存管人,存管人应配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委托人或清算处置小组等相关方完成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资金的清算处置工作,相关清算处置事宜按照有关规定及与委托人的合同约定办理。
5.3.7 客户服务
委托人在网贷资金存管系统上线后,存管人应根据监管要求与合同规定及时提供存管资金余额查询、交易明细查询、信息变更、咨询答复、投诉处理等服务。
5.3.8 风险监控 存管人应建立委托人负面舆情信息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委托人运营平台运行状况。
存管人应设置风险监控机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当发现委托人运营平台出现超限额的情况时,存管人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5.3.9 信息披露
存管人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存管合同约定,定期向委托人和合同约定的对象提供网络借贷资金存管报告,披露委托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保管及使用情况,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委托人的交易规模、借贷余额、存管余额、借款人及出借人数量等。
存管人可要求委托人向存管人披露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委托人基本信息、经营情况、借贷项目信息、借款人基本信息及各参与方信息等。
存管人应通过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公开披露相关存管信息,若存管人与委托人存在关联关系,存管人应披露关联关系。
5.3.10 监管报送
存管人应承诺,网贷资金存管系统预留与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的各类系统对接的数据接口,并开放满足监管要求的数据字段,符合非现场监管标准。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3] 银发[2015]221号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第二篇: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解读
《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解读
1、存管人的身份限定为银行。
“存管人,是指为网络借贷业务提供资金存管服务的商业银行。”“存管人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不对网络借贷交易行为提供保证或担保,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
2、对存款银行的资质有了要求。
“明确负责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管理与运营的一级部门,部门设臵能够保障存管业务运营的完整与独立。”“具有自主管理、自主运营且安全高效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技术系统。”“具有完善的内部业务管理、运营操作、风险监控的相关制度。”“具备在全国范围内为客户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未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
3、对存管银行的存管业务技术系统有了要求。“具备完善规范的资金存管清算和明细记录的账务体系,能够根据资金性质和用途为委托人、委托人的客户(包括出借人、借款人及担保人等)进行明细登记,实现有效的资金管理和登记。”“具备完整的业务管理和交易校验功能,存管人应在充值、提现、缴费等资金清算环节设臵交易密码或其他有效的指令验证方式,通过履行表面一致性的形式审核义务对客户资金及业务授权指令的真实性进行认证,防止
委托人非法挪用客户资金。”“具备对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系统的数据接口,能够完整记录网络借贷客户信息、交易信息及其他关键信息,并具备提供账户资金信息查询的功能。”“系统具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能力,能够支撑对应业务量下的借款人和出借人各类峰值操作。”“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
4、对存管银行的履行的职责做了要求。
“存管人对申请接入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设臵相应的业务审查标准,为委托人提供资金存管服务。”“为委托人开立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和自有资金账户,为出借人、借款人和担保人等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下分别开立子账户,确保客户网络借贷资金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自有资金分账管理,安全保管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存管合同约定,按照出借人与借款人发出的指令或业务授权指令,办理网络借贷资金的清算支付。”“记录资金在各交易方、各类账户之间的资金流转情况。”“每日根据委托人提供的交易数据进行账务核对。”“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存管合同约定,定期提供网络借贷资金存管报告。”“妥善保管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相关的交易数据、账户信息、资金流水、存管报告等包括纸质或电子介质在内的相关数据信息和业务档案,相关资料应当自借贷合同到期后保存5年以上。”“存管人应对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内 的资金履行安全保管责任,不应外包或委托其他机构代理进行资金账户开立、交易信息处理、交易密码验证等操作。” “存管人应当加强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管理,确保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采集、处理及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存管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5、一个P2P平台只指定一家存管银行。
“委托人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应指定唯一一家存管人作为资金存管机构。”
6、明确了存管银行的披露义务。
“存管人应按照存管合同的约定,定期向委托人和合同约定的对象提供资金存管报告,披露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保管及使用情况,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委托人的交易规模、借贷余额、存管余额、借款人及出借人数量等。”
7、禁止用存管银行进行商业宣传
“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中,除必要的披露及监管要求外,委托人不得用“存管人”做营销宣传。”
随着《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的正式发布,P2P行业又进一步走向合规!未来,整个行业将在有制可依的环境下,更为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三篇: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
来自:银监会
收藏:四海众投
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活动,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暂行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存管人接受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以下简称网贷机构)的委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网络借贷资金专用账户的开立与销户、资金保管、资金清算、账务核对、信息披露等职责的业务。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网络借贷资金,是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作为委托人,委托存管人保管的,由借款人和出借人进行投融资活动形成的专项借贷资金。第四条 本指引所称委托人,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企业。
第五条 本指引所称存管人,是指为网络借贷业务的出借人和借款人提供资金存管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六条 网络借贷业务有关当事机构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应当遵循“诚实履约、勤勉尽责、平等自愿、有偿服务”的原则。来自:银监会
收藏:四海众投
第二章 委托人
第七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满足以下条件后,做为委托人,可以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
(一)在工商管理部门完成注册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
(二)在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完成备案登记;
(三)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获得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四)具备完善的内部业务管理、运营操作、稽核监控和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
(五)监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中,委托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网络借贷平台技术系统的持续开发及安全运营;
(二)组织实施平台信息披露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平台基本信息、项目信息、经营情况等应向投资者充分公开披露的信息;
(三)每日与存管人进行账务核对,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
(四)妥善保管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等相关资料;
(五)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存管人
第九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满足以下条件后,作为存管人,可以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来自:银监会
收藏:四海众投
(一)设置专门负责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与运营的一级部门,部门设置能够保障存管业务运营的完整与独立;
(二)具有自主开发、自主运营且安全高效的网络借贷存管业务技术系统;
(三)具有完善的内部业务管理、运营操作、稽核监控和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
(四)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跨行资金清算支付的能力;
(五)申请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完成备案;
(六)监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存管人的网络借贷存管业务技术系统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具备完善规范的账户体系,能够根据资金性质和用途为网贷机构、网贷机构的客户(包括出借人、借款人及其他网贷业务参与方等)设立单独的资金账户,实现各账户之间的有效隔离,并记录账户与网贷平台之间的从属关系。
(二)具备完整的业务管理、身份验证和交易校验功能。存管人应在开户、充值、投标、提现、撤单、缴费等资金清算环节设置交易密码或其他有效的指令验证方式,以便对客户身份及交易授权进行认证,确保资金指令真实合法,防止网贷机构非法挪用客户资金。
(三)具备对接网贷平台系统的数据接口,能够完整记录网贷平台客户信息、交易信息、项目信息及其他关键信息,并向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查询功能;
(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能力,能够支撑对应业务量下的借款人和出借人各类峰值操作;
(五)监管部门提出的其他要求。来自:银监会
收藏:四海众投
第十一条 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中,存管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存管人对申请接入的网贷机构,应设置相应的业务审查标准,为委托人提供资金存管服务;
(二)为委托人开立资金存管汇总账户和平台自有资金账户,为网贷机构的客户(包括出借人、借款人及其他网贷业务参与方等)在资金存管汇总账户下分别单独开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确保客户网络借贷资金和网贷机构自有资金分账管理,安全保管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三)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依照出借人与借款人发出的指令或有效授权的指令,办理网络借贷资金的清算支付;
(四)记录资金在各交易方、各类账户之间的资金流转情况;
(五)每日根据委托人提供的交易数据与平台进行账务核对;
(六)根据法律法规和存管合同约定,向委托人或存管合同约定的对象定期提供网络借贷资金存管报告,披露网络借贷平台资金保管、使用等信息;
(七)妥善保管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相关的交易数据、账户信息、资金流水、存管报告等包括纸质或电子介质在内的相关数据资料和业务档案,相关信息应当保存15年以上;
(八)存管银行应对客户资金履行监督责任,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不得委托网贷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代开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
(九)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章 业务规范
第十二条 存管人与委托人根据网络借贷交易模式约定资金运作流程,即资金在来自:银监会
收藏:四海众投
不同交易模式下的汇划方式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不同模式下的投标、流标、撤标、项目结束等环节。
第十三条 存管人应与委托人、网络借贷业务当事人(包括出借人、借款人及其他网贷业务参与方等)签署网络借贷资金存管合同(下简称“合同”),合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基本信息;
(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存管账户的开立和管理;
(四)平台客户开户、充值、投资、缴费、提现及还款等环节资金清算及信息交互的约定;
(五)平台投资项目关键信息的记录;
(六)网络借贷资金划拨的条件和方式;
(七)网络借贷资金使用情况监督和信息披露;
(八)存管服务费及费用支付方式;
(九)合同期限和终止条件;
(十)风险提示(存管人不负责项目风险,平台虚假标的、伪造数据风险等);
(十一)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十二)其他约定事项。
第十四条 委托人需向存管人提供真实准确的交易信息数据及有关法律文件,包括并不限于平台当事人信息、交易指令、借贷合同、收费服务合同等。存管人不对网贷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若因委托人故意欺诈或数据发生错误导致的业务风险,由委托人承担。来自:银监会
收藏:四海众投
第十五条 委托人和存管人应共同制订供双方业务系统遵守的接口规范,并在上线前组织系统联网和灾备应急测试,及时安排系统优化升级,确保数据传输安全、顺畅。
第十六条 每日日终交易结束后,存管人根据委托人发送的日终清算数据,进行账务核对,对资金明细流水、资金余额数据、资产余额数据进行分分资产对账、分分资金对账、总分资金对账,确保双方账务一致。
第十七条 存管银行定期出具网贷机构资金存管报告,按照双方约定的报告制订标准和规范,对网贷机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保管情况在官方指定网站进行公开披露,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网贷机构的交易规模、借贷余额、存管余额、借款人及出借人数量、逾期率、不良率、客户数量、平均借款期限及借款成本等。
第十八条 网贷机构暂停、终止业务时应至少提前三十个工作日通知存管人,存管人应配合网贷机构或清算处置小组完成存续借贷业务的处置工作,相关清算处置事宜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中,除必要的披露及监管要求外,委托人不得用“存管人”做公开营销宣传。
第二十条 存管人担任网络借贷资金的存管人,不应被视为对网络借贷交易以及其他相关行为提供保证或其他形式的担保。存管人不对网贷资金本金及收益予以保证或承诺,不承担资金管理运用风险,投资人须自行承担网贷投资责任和风险。
第二十一条 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存管人应根据存管金额、期限、服务内容等因素,与委托人平等协商确定存管服务费,不得以开展存管业来自:银监会
收藏:四海众投
务为由开展捆绑销售并变相收取不合理费用。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应当接受中国银监会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中国银行业协会依据本指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进行自律管理。
第二十四条 为维护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市场秩序,中国银行业协会可依据本指引和自律规则,检查和处理违反本指引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对于已经开展了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的委托人和存管人,在业务过程中存在不符合本指引要求的,在本指引发布后进行整改,整改期不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六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银行与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存管服务协议
资金存管服务协议
协议编号:
甲方(商户):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乙方(银行):ⅩⅩⅩⅩ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ⅩⅩ
地址:ⅩⅩ市北部新区洪湖东路11号财富D座 联系人:ⅩⅩ 联系电话: 9 电子邮箱:
鉴于:
1、甲方是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为有投融资需求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提供信息及资金撮合平台的运营主体。乙方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合法成立并有效存续的商业银行,享有充分的法定权利开展资金存管业务。
2、甲方作为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主体,委托乙方作为甲方平台用户交易资金的存管方,乙方愿意接受甲方的委托。为明确双方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存管服务中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双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签订本合作协议。
双方在此申明:甲乙双方均具有法定权利和充分的授权签署本协议并履行在本协议项下的全部约定。
第一章 定义
如无特殊说明,下列术语在本协议中的定义为:
第1条 甲方平台:甲方投资建设并运营的为有投融资需求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提供以互联网及/或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信息及资金撮合平台。在本协议中指的是XXX【列明平台名称,网址】,ICP备案登记号XX。
第2条平台用户:在甲方平台及资金存管系统完成身份信息及银行卡信息认证,并通过甲方平台进行投融资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甲方及其关联方出于计收服务费、担保费等需要也可注册为平台用户。
第3条 融资标的:融资用户通过甲方平台发布的包括融资人信息、资金用途、需求额度、融资价格、融资周期、还款计划、还款方式等在内的信息组合。
第4条 交易指令:甲方平台记录的与平台用户间权益转移行为有关的交易及其关联数据。第5条 划转指令:资金存管系统记录的平台用户之间的虚拟账户额度转移及其关联数据。第6条 资金存管系统:是指由乙方为甲方提供的具备开户、充值、投资、缴费、提现、还款、分账并记录具体账务明细及资金余额、受理甲方平台融资标的报备、具备交易指令与划转指令的信息一致性比对与校验等功能的集账务管理和业务监督管理的综合系统。第7条 资金存管业务:乙方作为存管银行接受甲方委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为甲方用户提供资金存管、办理资金清算和其他约定存管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的业务。
第二章 合作内容
第8条 乙方接受甲方委托提供资金存管服务,乙方的服务内容包括:根据甲方申请为甲方平台提供自有资金账户及资金存管专用账户的开立、为甲方平台用户及项目建立簿记信息、对甲方平台交易资金进行指令信息的核验和划付、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机构规定的职责。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
第9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保证其向乙方提供的所有证件、资料均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和有效。甲方资料发生变化时,甲方必须按照约定的要求,自发生变化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乙方。因甲方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和不完整导致的任何风险、损失与责任由甲方完全承担;如因此给乙方造成损失的,乙方保留向甲方追偿损失的权利。
2.甲方郑重声明其已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完成了备案登记,并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获得相应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是依法成立的业务经营 机构,具备相关的业务资格。如果甲方暂未完成备案登记或暂未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甲方承诺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开放登记之日起6个月内(如监管部门另有要求的,以监管部门的要求为准)完成备案登记并获得相应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如甲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案登记或未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乙方有权终止合作,且由此给乙方造成的任何损失均由甲方承担。甲方独自承担因甲方平台或该平台提供的服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信息虚假、陈旧或不详实造成的投诉等用户纠纷的责任,及由此而给乙方造成的损失。甲方在此进一步保证,如果将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监管规定对于其业务经营作出新要求,其将满足该要求;否则,甲方将对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监管规定而给乙方造成的任何及一切损失承担无条件的赔偿责任。
3.甲方有义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与业务规模相匹配的风险管理团队,对通过甲方平台发布的融资标的进行真实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并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充分披露信息,保障平台用户合法权益。
4.甲方应要求用户在其平台注册时签订由乙方提供的三方存管协议。5.甲方需在本服务协议下,在乙方或乙方分支机构以甲方名义开立如下账户:
(1)自有资金账户。乙方向甲方收取的手续费、存管费等费用从自有资金账户收取,由乙方根据本协议规定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收费方式按期直接进行扣收;(2)资金存管专用账户。是指甲方在乙方开立的资金存管汇总账户,包括为出借人、借款人及担保人等在资金存管汇总账户下所开立的子账户。该存管账户内资金由乙方进行存管,除按第九条第4款进行操作外,甲方不得对账户进行操作。该账户不得开通网银和电子银行转账功能,不得购买理财产品、不得购买任何支付凭证;
6.甲方在对其业务进行宣传时,任何涉及披露乙方提供资金存管服务的内容,均应征得乙方的书面同意,不得擅自超越合作范围进行推广,不得利用乙方名称或者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址及电话等)进行不实夸大之宣传和作出误导平台用户及其他损害平台用户利益的行为。甲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宣传乙方对甲方开展的业务作出了明示或默示的担保或保证或承担连带责任。如甲方违反本条约定,乙方有权立即终止协议;造成乙方声誉或者其他经济损失的,甲方承担所有责任,乙方有权采取相关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向乙方缴纳50,000元/次作为罚金,甲方应收到乙方正式通知后3个工作日以内完成罚金的缴纳;如甲方未按时缴纳罚金的,乙方有权终止协议。7.甲方负责甲方平台技术系统的持续开发及安全运营,确保向资金存管系统发送的所有关于平台用户账户的交易指令均经过平台用户合法、真实、完整、有效的授权并确保信息 准确无误。由于甲方未经平台用户合法有效授权或交易指令本身信息错误,不真实,不完整导致的一切后果均由甲方承担。
8.甲方负责配合乙方完成双方系统的技术对接及上线投产工作,配合乙方完成上线投产报告的编写,并在报告上加盖公章确认。
9.甲方承诺按照乙方要求的格式与时间向资金存管系统报备融资标的、报送甲方平台交易指令明细,并确保数据真实性。因甲方报备、报送的数据虚假、缺失、无效所导致的一切后果由甲方独立承担。
10.甲方在本协议签署后如公司经营管理情况发生变动,包括但不限于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司信息变更、公司对接人变动、业务变更(包括但不限于业务模式变更、业务终止等)、经营地址变更、网址变更、公司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注册资本变更、法人或授权负责人变更、住所变更)等,甲方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书面通知乙方。11.如甲方经营遭遇困难可能影响业务持续性、甲方平台融资标的出现重大逾期或违约并造成甲方平台用户损失、甲方平台出现运行故障或安全问题等情况,甲方必须在事发后2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得知上述情况后,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向甲方发出预警、暂停甚至终止本协议的履行。同时,因甲方通知不及时或未进行通知导致的一切后果由甲方独立承担。
12.甲方有义务配合乙方开展资金存管业务准入审批资料搜集、临时抽查、定期巡检等风险管控措施,并确保其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甲方有义务配合乙方对于甲方平台融资标的的抽查,应向乙方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融资标的对应主体背景资料、项目担保方资料、项目担保物资料、项目担保权证等有关信息。
13.甲方有义务按照监管要求组织实施信息披露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甲方的基本信息、借贷项目信息、借款人基本信息及经营情况、各参与方信息、网络借贷资金使用情况等。14.甲方承诺其服务内容和运营模式不存在任何违反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非法或变相违法集资等金融诈骗行为、变相归集资金开展资金池业务的行为、变相为甲方或其关联方自融的行为等。
15.甲方承诺在甲方平台注册的平台用户和融资标的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不存在任何虚假平台用户和融资标的,不存在为平台用户虚构融资标的、故意隐瞒融资标的重大瑕疵等损害平台用户合法权益的情形。
16.甲方用户通过甲方平台或者甲方通过自有平台为其用户在乙方开立资金存管子账户时,必须通过乙方提供的指定服务渠道,且在此操作环节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指令验证方式,对客户身份及交易授权进行认证,确保开户指令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甲方承诺保证甲方用户在甲方平台上开立的平台用户账户与甲方为其用户在乙方开立的资金存管子账户保持一一对应,因开户指令或者开户信息的失真导致的任何法律风险,均由甲方承担。
17.甲方用户通过甲方平台或者甲方通过自有平台为其用户提供充值、提现、缴费等各类交易服务时,必须通过乙方指定的通道,且甲方承诺保证甲方用户必须通过乙方提供的界面输入正确的已经在乙方设置的资金存管子账户交易密码才能进行充值、提现和缴费。在此操作过程中,出现任何非法篡改、获取甲方用户资金存管子账户交易密码或者盗取甲方用户资金存管子账户的资金,均由甲方承担。甲方用户资金存管子账户里的资金,甲方无权对其进行转移和挪用,因甲方的非法挪用导致甲方用户资金产生的任何法律风险、财务损失等均由甲方承担。
18.甲方用户作为投资人在甲方平台进行投标(即参与甲方平台发布的交易项目的投资,下同)环节时,如因甲方用户的资金存管子账户可投资金不足而使得投标不成功的,乙方均不承担任何责任。当甲方用户进行投资时,甲方需进行审核的,因甲方审核不通过而使得甲方用户投标不成功的,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同时,在投资过程中,甲方承诺对甲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确保甲方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若因甲方用户指令的失真导致甲方用户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乙方承担。
19.甲方在此不可撤销地向乙方保证,其向乙方发送的针对本协议项下服务的任何资金划转、冻结的指令均由甲方取得相关用户的合法、真实、完整有效的授权,乙方有权根据该指令直接进行相应账户资金的划转、冻结等操作而无须再征得甲方或平台用户同意,乙方对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20.甲方负责受理并解答用户在使用甲方平台中的问题;如有必要,甲方可将问题移交给乙方指定对象进行问题分析,乙方完成问题分析后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甲方,由甲方负责统一向用户答复。
21.甲方承诺履行并配合乙方履行反洗钱义务。
22.甲方应按本协议约定向乙方支付系统接入费和资金存管服务费用。第10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对本协议项下的资金存管专用账户履行存管职能,保证账户内资金安全,对于已经划出该账户的资金以及处于乙方控制之外的资金不承担任何责任。
2.乙方负责资金存管系统及配套服务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并有权对所提供的系统及服务 进行升级、维护和调整。针对可能影响本协议项下的业务升级,应提前1个工作日通知甲方,并尽可能的减少对甲方经营活动的影响。
3.乙方负责牵头完成双方系统的技术对接及上线投产工作,牵头完成系统上线投产报告的编写,并在报告上加盖公章确认。
4.乙方依法律、法规及监管机构要求对资金存管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准确和及时性负责。
5.乙方向甲方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乙方按照甲方发出的经过甲方用户授权、准确无误的指令完成相应操作,并对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及时性负责。乙方有权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密码验证、短信验证、银行卡认证、订单匹配等方式验证甲方发出的指令是否经过甲方用户授权,一旦乙方经验证认为该指令未经甲方用户授权或未按其实际授权内容进行,乙方有权不予操作。乙方在账户资金充足且在信息核验一致的前提下确保资金划转工作的准确性、安全性、保密性与及时性。乙方发现交易指令或划转指令与本协议约定不符的,有权不予执行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6.除法律法规规定或国家有权机关、监管部门有特殊要求外,乙方依据甲方划转指令执行资金划转。由于甲方原因导致划转指令错误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及经济损失与乙方无关,一切后果均由甲方承担;由于乙方执行划转指令失误引起的相关法律责任及经济损失由乙方承担,但因甲方提供的划转指令信息错误、不真实或不完整,导致乙方无法执行指令或乙方已完全按照甲方指令执行的,乙方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一切后果均由甲方承担;由于甲方未经甲方用户合法有效授权或交易指令本身信息错误,不真实,不完整导致的一切后果均由甲方承担。
7.乙方保留对甲方平台运营状况进行评估、监督的权利;乙方保留根据行使存管职能需要对甲方平台融资标的及业务操作合规性进行抽查的权利。本条款为乙方权利而非乙方义务。
8.对于因下列原因导致乙方未能执行、未能及时执行或未能正确执行划转指令的情况,乙方不承担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况: 1)账户内余额不足;
2)账户内资金被有权机构冻结或扣划;
3)甲方未能正确依据业务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提供的信息不准确; 4)不可抗力原因。
9.乙方仅承担实名开户和履行协议约定及借贷交易指令表面一致性的形式审核责任,但不 承担融资标的及借贷交易信息真实性的实质审核责任。乙方不介入甲方与平台用户之间有关投融资交易的任何纠纷。乙方不对网络借贷交易行为提供保证或担保,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因甲方提交给乙方的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等引起的全部责任或产生的纠纷与乙方无关。
10.如甲方存在下列任一情况,乙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并不承担任何责任:
1)不能及时报备融资标的,经多次(三次及以上)书面催告后仍无改进; 2)隐瞒公司重要信息变更或平台风险等重大事项; 3)发布虚假融资标的、自融标的;
4)被监管机构通报批评或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5)甲方实际控制人或法定代表人连续失联10日以上或甲方经营不善,可能或已破产、解散、停业的;
6)拒绝配合乙方的经营监督和融资标的抽查工作;
7)甲方不具备全部或部分相关业务资格及条件或不符合乙方准入标准之任一情形; 8)提供的资料有任何虚假的;
9)甲方出现明显反洗钱管理漏洞或甲方组织或参与包括但不限于洗钱、诈骗等在内违法或违规资金操作; 10)甲方出现违反本协议约定;
11)甲方的经营不符合国家或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的;
12)甲方运营过程中存在较多纠纷或较大风险或者甲方的行为致使乙方经营风险加大并影响乙方的正常经营活动;
13)甲方出现其他乙方认为应当终止存管服务的事项。
11.如甲方提供的服务涉嫌侵害平台用户或其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乙方在查实后有权采取终止服务、冻结账户等乙方认为有必要采取的风控措施且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甲方的违法违规行为损害乙方利益,乙方有权向甲方追偿损失。
12.乙方有权依照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从自身业务出发,依据数据分析情况拒绝受理涉嫌犯罪、洗钱交易、套现交易并建立黑名单。
13.乙方提供资金存管服务过程中,如有发现任何销赃、欺诈、诈骗、被盗用、洗钱、偷税、盗卡销赃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乙方将配合协助监管机构、司法等职能部门调查相关案件及可疑交易、冻结可疑账户,提供完整的用户资料和交易数据,不承担以上原因造成的赔付责任。14.乙方向甲方收取系统接入费,系统接入费一次性收取,金额为0 万元/次(大写:零元整)。
15.乙方向甲方收取资金存管费用,资金存管费用按合同年收取,本合同资金存管费用为30万元(大写:叁拾万元整)。
第四章 费用结算
第11条 甲方应在合同签署完毕后10个工作日以内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收费标准一次性向乙方系统平台接入费,系统接入费收取后不予退还。
第12条 甲方应在合同签署完毕后10个工作日以内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收费标准一次性向乙方支付一年的存管服务费,存管服务费收取后不予退还。甲方应在合同到期之前的10个工作日以内向乙方一次性支付下一合同年的存管服务费。
第13条 本协议有效期限内,如甲方未能按时履行本协议项下的任何费用支付义务,乙方有权暂停本协议项下的资金存管服务及技术运营服务,因此造成的损失由甲方自行承担。第14条 乙方根据甲方提供的划转指令将用户应支付给甲方的服务费划转至甲方的自有资金账户内。
第15条 特殊条件下存管费用的退还。因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导致乙方不能继续提供存管服务的(包括但不限于因法律或监管的规定导致乙方不具备为甲方提供存管资格),资金存管费按乙方已提供存管服务的月数(不足一个月的按照一个月计算)占合同约定的总存管月数的比例收取。如乙方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甲方应将乙方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退还给乙方并提供退款收款账户。乙方收到后,按照实际收费金额重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按需),并将应退还的存管费支付至甲方指定账户。但因甲方原因导致乙方不能继续提供资金存管服务的,已收取的存管费不予退还。
第五章 不可抗力
第16条 “不可抗力”指地震、台风、水灾、火灾、战争、突发停电、公共通讯线路瘫痪,以及其他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而且直接影响本协议的履行或者致使本协议不能按约定的条件履行的事件。
第17条 鉴于网络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不可抗力还包括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发作等情况。第18条 如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受不可抗力影响一方可根据受影响程度,决定是否暂停履行本协议项下的相关义务。第19条 援引遭遇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立即书面通知其他一方,并应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十五日内提供有关不可抗力的发生和持续的证明文件。援引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尽合理努力减少不可抗力事件带来的损失。
第20条 不可抗力发生时,甲、乙双方应立即相互协商,以便寻找公平的解决方法,并尽全部合理努力减少不可抗力后果的影响。如因怠于采取措施或配合不力导致损失扩大时,过错方应就损失扩大部分承担责任。
第六章 保密
第21条 一方当事人(保密信息接收方)对于在订立、履行本协议过程中所知悉或获得的其他方(保密信息披露方)的保密信息均负有保密义务,未经其他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或供第三人使用。
“保密信息”指双方合作过程中一方(披露方)向对方(接收方)披露的与本次合作有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秘密、技术信息、经营信息、个人信息、交易信息及本协议本身。
但是,如下情况不应视为保密信息接收方违反保密义务:保密信息接收方为遵守或服从法律法规的规定、法院判决或裁定、仲裁裁决或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含分支机构、派出机构)的命令、决定所做出的信息披露或公开、内部审计需要进行的披露或公开。
下列信息不应视为保密信息:(1)公众已经知晓的或通过公开渠道可获得的信息,且不是因为保密信息接收方违反本保密义务而导致该信息公知公晓的;(2)保密信息接收方从有权披露该信息的第三方获取的信息,且该第三方对该信息无保密义务。
第七章 违约责任及赔偿
第22条 当事人不履行本协议或履行本协议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23条 甲乙双方应分别按照本协议的约定履行义务,如因一方违反本协议有关约定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造成平台用户损失或对方损失的,违约方应独立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守约方不应承担任何责任,且有权就自身遭受的损失要求违约方予以赔偿并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协议。第24条 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守约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协议并要求违约方承担赔偿责任。
1.因一方违约,造成对方的损失,应由违约方就守约方的损失进行赔偿;
2.因一方违约,造成本协议双方外的第三方的损失,应由违约方就本协议双方外的第三方的损失进行赔偿。
第25条 因本协议项下事宜,在涉及本协议双方外的第三方的争议中,双方均有义务对另一方取证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八章 争议解决
第26条 本协议的签署、有效性和解释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协议双方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未果,则应向乙方住所地法院提起诉讼。在争议解决期间,除争议事项外,协议双方应继续遵守本协议项下的其他条款, 履行本协议项下的其他义务。
第九章 合作期间
第27条 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本协议生效。本协议有效期由系统对接期和资金存管服务期组成。系统对接期限为本协议生效之日至系统上线报告上载明系统上线之日止(具体期限根据系统对接情况确定);资金存管服务期为一年,至系统上线报告上载明的系统上线之日起算。如本协议到期前,各方均未提出书面异议的,协议将到期后自动顺延一年,顺延次数不限。若一方希望不再续约的,该方应在协议到期前至少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协议对方,协议到期终止。
第十章 其他
第28条 本协议中所有费用均以人民币结算。
第29条 协议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签署后根据监管部门相关规定及本协议约定签署补充协议,约定其他未尽事宜。
第30条 补充协议如果与本协议有不一致之处,应以补充协议的约定为准。第31条 变更和终止
1.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双方每年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金融创新等具体情况对本协议的有关内容进行协商和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签署新的具体协议或对已经签署的具体协议予以变更或补充。在协商达成一致并签署补充协议之前,本协议继续有效。2.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国家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的,双方应协商对本协议做出相应修改。
3.本协议附件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本协议正本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一方变更指定地址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未及时通知并影响本协议履行或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指定地址的变更不影响本协议效力。
5.甲乙双方以书面方式向另一方提供的本协议载明的以下地址发送文件、通知的:以特快专递、挂号信方式寄送的,特快专递、挂号信达到载明地址后即视为送达,如接受方拒收或提供地址不明经查无此人的,在特快专递、挂号信发出后10日内即视为送达。若出现纠纷,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送达以下地址即视为送达。甲方联系地址: 乙方联系地址: <以下无正文> <本页为签署页>
甲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
乙方(公章):ⅩⅩⅩⅩ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
第五篇:《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合规指引》
《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合规指引》
编撰人:王立、谢凯(丰国律师事务所)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借款上限、信息披露、资金存管、业务禁止等条文来看,监管层对P2P的监管核心还是“安全”二字。安全、合规、合法是P2P平台整改的当务之急。
受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委托,丰国律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法律合规团队编制本合规手册,供各企业合法经营、合规整改参照使用。
特别申明:
(1)本《指引》仅作为P2P网贷业务合规整改之建议,不作为任何网贷平台实际使用的正式文本,不承担因使用该《指引》而产生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2)建议各企业在本企业法律顾问指导下使用《指引》。
一、监管框架
1、合规整改的正确态度:承认现实,认真整改
《办法》的最大意义是赋予了P2P合法身份,但同时很多严格的规定也限制了网贷平台的经营模式。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文件的积极意义并认真学习。《办法》是正式的部门规章,不是征求意见稿。既然已经是生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就得接受现实。比如最受争议的借款余额限制等问题,短期内不会更改。要端正态度,认真整改。
《办法》第44条规定,由地方金融监管部分要求网贷平台整改,整改期不超过12个月。也就是说,起算点在地方监管部门要求整改之日。请注意,“整改”是整理不合规的行为,并非网贷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根据实践经验,互金领域尤其是P2P网贷平台经常涉及非法集资类案件,该类案件的突出特点属于法定犯罪,也是行为犯。也就是说某些网贷平台的行为业已构成犯罪的,不在整改之列,还是属于打击非法集资专项活动的打击对象。
2、网贷平台定位:信息中介
《办法》第2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个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该类机构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为借款人与出借人(即贷款人)实现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
如果公司主营业务与网络借贷无关,不属于本办法规制,以此区分网络资管、大宗商品交易、社交理财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业态。《办法》中规定“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个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这里的法人是不包括银行等有牌照金融机构的。
因此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间接借贷,不归《办法》管。我们注意到有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营业务是介绍客户到银行或金融机构获取贷款,这种情况与我们谈及的本办法项下的网贷平台不同,不归本《办法》管理。
另外,专门服务于理财端或者单独服务于资产端的平台,由于其不具有居间 撮合的本质属性,不属于本《办法》项下的网贷平台。因此,各家互金平台应当自我审视,属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的,认真研读本办法,不属于的,等待“放贷人条例”、“互联网资管”类监管规则出台。
3、网贷机构设立:备案+ICP经营许可,并更改经营范围
《办法》第5条规定,拟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于10个工作日以内携带有关材料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完成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后,应当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未按规定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不得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
即明确设立网贷机构实行备案+ICP经营许可证,也就是说,办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是合法从事P2P业务的前提之一。这一规定明显让许多平台感到为难。平台要开展业务则需要跨过ICP这道门槛,没有ICP经营许可证则无法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据网贷之家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281家,而拥有ICP经营许可证的约为211家,九成的P2P平台都没有拿到许可证。据了解,主要的难点在于通信局认为P2P是金融行业,所以审批要求平台有金融监管部门出具的批文,而金融监管部门又认为没有具体细则而暂停办理,不愿出这个批文,因此导致通过率极低。
各网贷平台应该积极与相关主管机关积极沟通整改,尽早拿到ICP许可证。但由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备案办法还没有出台,因此目前没有办法展开备案工作。但对备案的具体要求与规则,行业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的事前沟通。
另外请注意,网贷平台必须修改经营范围,增加或变更经营范围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
4、监管体制:双负责制以及协调问题
《办法》提出了一个双负责机制:银监会负责网贷业务活动监督管理制度,并实施行为监管;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机构监管。去年10部委《指导意见》即提出了中央和地方的双负责;《办法》也与“协同监管”相互呼应。然而《办法》的落实,需要解决地方金融办和银监会(及地方局)之间的协调问题。
此外,还涉及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问题。比如备案与工商登记:《办法》规定,网贷机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于10个工作日以内携带有关材料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整顿期间,工商部门对网贷业务的受理非常谨慎,因此要在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里“实质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再去金融办办理登记备案工作,也需要有相应的协调机制。地方金融办制订备案细则和操作措施,也还有一个过程。
5、银行存管
《办法》第28条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在之前的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第三方支付+银行”的联合存管模式被寄于厚望,主要是目前大多数的P2P平台都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 作,而且是深度合作,特别是一些小平台,只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去进行资金进出,银行不会直接与其对接业务。这次限定资金必须进行银行存管,一方面的影响是大大提高了进行入P2P行业的门槛,另一方面是断绝了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在P2P行业的绝对地位。
2016年8月中旬,有媒体曝出银监会向各家银行下发了《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各网贷平台须密切关注。
6、信息披露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系列标准——个体网络借贷(征求意见稿)》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了86项信息披露指标(其中强制性指标65项、鼓励性指标21项)。意见会也即将发布相关的信息披露指引。各网贷平台也须密切关注。
二、商业模式合规整改:
《办法》体现了穿透式监管的原则。尤其需要关注“禁令”(第十条)前三项: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 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具体分析如下:
1、关联方融资
《网贷办法》第十第(一)项禁止网贷平台“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对比15年底的《网贷办法(征求意见稿)》,当时的表述是“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利用本机构互联网平台为自身或具有关联关系的借款人融资”。删去关联方的禁止,改为“变相为自身”(“变相”融资的对象还是平台“自身”)。
这应该是为网贷平台的关联公司融资打开了方便之门。《证券法》等上位法并未禁止企业为关联公司融资,即便是在上市公司规则中也没有禁止关联交易,只是要求披露。类比之下,一律禁止互联网融资平台中的关联融资也是不合适的。但这种理解仍然有模糊性,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厘清。
2、平台增信 《网贷办法》第3条明确提出网贷平台“不得提供增信服务”、第10第(三)项也确禁止网贷平台“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但并没有禁止平台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担保或者与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合作,也没有对风险准备金模式加以讨论,这就给现实中的网贷平台留下了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是否包括“网贷平台关联担保公司为出借人提供担保”?答案并不清晰。
3、项目拆分
《网贷办法》第10条第(六)项禁止网贷平台“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期限拆分会导致流动性风险,这是金融监管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这个规定实际上是对不能形成资金池的一个具体要求。但这个要求的表述是不允许“期限”拆分,这就意味着项目的“金额”拆分(即所谓“拆标”)是被允许的。
4、债权转让
《网贷办法》第10条第(八)项禁止了部分债权转让行为:“开展类资产证 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业务须监管部门批准,这条禁令阻止了ABS、私募基金份额质押债权转让、各种通道业务等大额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存在可能。但同时也给债权转让留出了腾挪空间,并没有把普通的债权转让给全面封杀。这符合普惠金融小额、分散的风险控制要求。
但需注意几点:
(1)投资人(出借人)之间的债权转让是允许的。普通债权转让在《合同法》是被允许的合法行为,《合同法》第79-83条规定了普通债权的转让规则。
(2)单个资产形成的债权转让、单个不良资产形成的债权转让都是可以的,但不允许资产打包。例如,保理公司的单笔应收账款是可以转让的,而保理公司打包的收益权转让是禁止的;单个不良资产形成债权是可以转让的,而不良资产包转让是禁止的。但“打包资产”这个词并非严谨的法律概念。业界虽然经常用这个词,但具体界定并不清晰。这也给监管扩大化留下了余地。
(3)自家平台产生的债权在自家平台转让,可以增加流动性,应属完全合规;但别家平台的普通债权能否通过我家平台流转?这还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
(4)平台或其关联方以事先约定债权回购的方式、受让本息不能兑付的债权,实际上是平台增信行为,是一种变相的担保,可能会被监管方所禁止;但《办法》中没有提及这个问题,目前属于灰色地带。
(5)办法未对超级贷款人之类的“宜信模式”进行评价。去年底宜信实际上已不再开展此模式。将一个大债权分份成小债权出售,不同专家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这就是一种证券化行为,甚至有人认为属于擅自发行债券行为,我们认为办法仅禁止了期限错配,并未禁止“大拆小”,尚属可以解释的空间。但如果全部业务押宝在债权转让模式是否被强行禁止上,商业风险过大。
5、自动投标
《网贷办法》第二十五条对借贷决策作出规定:“未经出借人授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反向解释,只要经过出借人授权,网贷平台就可以代出借人行使决策。对比《网贷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五条“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的说法,开了一个大口子。换言之,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自动投标”模式得到了认可。
6、借款余额限制:
《网贷办法》第17条规定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及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防范信贷集中风险。
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自然人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借款限额实际上是卡住了融资者将资金从网贷平台线上流出至线下的出口。这个口子对单平台自然人是20万,对单平台法人是100万。借款限额给许多经营大额标的网贷平台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对接供应链金融(保理、融资租赁等)的网贷平台也会受到重大限制。
这里提供可能的几种转型路径供参考,具体还需要各网贷机构金融不断的金融创新:
(1)资产端切入产业链,转型为垂直电商平台
(2)专注做消费金融。转型做小额业务,比如消费金融资产、小额信贷、小额车抵贷,还有平台说可以抛开北上广深“下沉”到三四线去开拓房抵贷。这种从根本上的转型对平台的资源和能力确实是一种考验。
(3)可以尝试金交所合作。金交所可发展P2P网贷平台作为金交所经纪商,其部分受限业务可以转移到金交所平台。互金平台也可通过代销交易所理财产品(交易所的理财产品投向货币基金),间接实现代销货币基金,为投资人提供活期产品。交易所发行理财产品,可通过互金平台销售,募集资金投资于互金平台指定的或审核通过的金融资产。金交所的基础业务就是为债权等各类收益权提供挂牌转让服务,可以为P2P网贷平台存量债权提供挂牌转让。实际上,国内有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一直从事大额标的放贷,其原因就在于通过旗下金融资产交易所开展该业务。具体是否可行,还需要进一步的监管明确政策。
(4)获取金融类牌照,有实力平台可以收购小贷公司等机构,以非P2P面目出现,甚至切入银行业都有可能。暂行办法第四十二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投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设立办法另行制定。”或许这是一道口子。
(5)联合放贷。参考“银团贷款”思路,建立联合放贷平台。即由一家网贷平台带头,联合其他几家平台,共同为一个借款人放款。但可能有实际操作困难和额外的协调成本,风控怎么做也是个问题。
(6)与行业外联合,改变资金来源,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共享客户,在限额内的资金由平台解决,超出部分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而且可以共享银行风控信息。
(7)资产端和资金端分离:有些平台专注资产端,还有些平台专注资金端。比如联金所、理财农场、人人聚财等平台都已经在和银行合作,他们的资产可以对接银行的资金。由于直接对接机构的资金,所以不受网贷监管办法限制。
转做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也是将资产端和理财端分离的一种方式。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自己不开发资产,平台售卖各类型理财资产,包括上文说的金交所产品、基金产品、信托产品,不过前提是得拿到各种销售牌照。
确切地说,资产端和资金端分离这种形式并不能称作规避网贷新规,其实应该算是彻底转型。
(8)更高视野的转型。具体操作是采取集团形式,下设多个板块,其中包括P2P板块,在这一板块严格按照“自然人20万;法人或其他组织100万”的限额处理;需要大额融资的借款人,可向其他板块提出申请,其他板块可以是“互联网小贷”、“互联网金融交易所”、“融资担保公司”、“私募基金”及其他传统金融持牌机构。将借款用户做区分处理,同时对出借人也做区分处理(当然要合法合规),不把所有鸡蛋同时放在一个篮子里,开展多板块协同发展,用金融牌照做金融牌照能做的事。请注意,上述的每个板块需独立法人。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
(1)这里的借款总余额和借款总额还是有很大不同,“余额”意味着可以反 复多次借贷;
(2)《办法》对出借人的出借金额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但并不一意味和平台可以纵容出借人无限放贷。《办法》将出借金额上限的制定权交给了网贷平台。网贷平台应当对出借人的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尽职评估,不得向未进行风险评估的出借人提供交易服务。另外,还应当对出借人进行分级管理,设置可动态调整的出借限额和出借标的限制。其原理是只能把非标产品卖给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人。尽职评估建议制作两份,第一份是注册时进行,并附在三方合同后面当作附件;第二份是在出借决策同时,点鼠标的时候出现一个小对话框再次确认客户知悉风险,自身属于适格主体。细节可以与产品经理反复打磨。
7、混业经营禁止
《办法》第13条第(七)项规定,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
发售和代销理财产品问题,跟互联网资管平台有重合的地方,因为互联网资管尚未形成气候,很有可能被认为是P2P的一种。这就容易产生误伤。基本处理原则是:分辨清楚自己的定位,按照定位寻找法律支持——努力绕开P2P定位,成为互联网资管平台,避免本《办法》的各种限制(互联网资管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规则)。
交易所份额、信托份额等在P2P平台不可,在其他平台也许可行。
8、线下销售禁止
《办法》第13条第(四)项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只能进行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
因此线下线上结合的大量财富公司、资管公司、理财公司要么停止销售业务,要么只能非公开定向私募。
三、《借款合同》条款修正:
1、合同修改原则:
基于网贷新规对行业的指导与规制、在不破坏合同文本原有商业目的前提下,进行有限的必要修改。
2、合同修改要点:
网贷平台服务内容、平台审查审核及尽职评估义务、数据信息合理使用、借款人报告义务、借款余额上限限制、资金募集期限、借款人借款用途限制、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出借人自行承担本息损失等。
3、具体条款修改:
(1)网贷平台服务内容:借贷信息的采集整理、甄别筛选、网上发布、资信评估、借贷撮合、融资咨询、在线争议解决等相关服务。具体可根据平台自身产品线做不同调整,总体上不要超过上面的“圈”。(2)平台新增义务:审核融资项目合法性。从《办法》的规定看,这里的“必要审核”不同于书面审核和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审核,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我们认为其原则为P2P公司勤勉尽责地进行了审核,没有疏忽大意或故意放纵。
(3)平台公告义务:及时公告。在出现欺诈行为或者其他损害出借人利益的情形,及时公告并终止相关网络借贷活动。我们在实务中已经发现相关案例,部分平台因风控能力有限,被合作伙伴蒙骗,可能造成违约风险,以往平台为避免声誉风险隐而不发,本办法出台后,应当及时公告并向地方监管部门汇报情况。
(4)平台增加一项义务:确保出借人充分知悉借贷风险。以往风险告知书继续使用,在三方合同中附该出借人本人的“尽职评估报告”,并在合同正文要求各方确认知悉该出借人的风险偏好。
(5)由于平台有债权债务报送义务,在三方合同中需要借贷双方明确同意,将必要信息传输给数据统计部门。增加一条同意信息报送给相关政府部门和自律协会。
(6)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条款:在三方合同中对出借人的资金来源应请其做出承诺,不属于洗钱罪上游犯罪的类型;对借款人的资金用途请其做出承诺,不得用于恐怖融资。
(7)借款人义务:借款用途需限制,不得是投资股票、场外配资、期货合约、结构化产品、其他衍生品等高风险的融资。
(8)借款人义务:提供在所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未偿还借款信息。(9)借款人如实报告义务:约定向出借人如实报告影响或可能影响出借权益的重大信息,但是这里的“报告”,我们认为不一定限于书面报告,也可采取更灵活的方式。
(10)出借人义务:应当具备投资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能力、拥有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投资的经历并熟悉互联网。出借人应当证明自己具备如上能力,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1)出借人义务:出借资金为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平台会为出借人准备相应保证书,自行签署保证出借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合法。
(12)募集期限条款:单一融资项目募集期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请注意:没有中止、中断、延迟等除外条款,不可修改的最终期限为20个工作日。
(13)合同保存期限:至少5年,建议在合同文本中注明,否则5年后销毁时容易引发纠纷诉讼。(如果5年内,公司倒闭了,合同咋办?答:我们建议自律协会接过枪。)
(14)明确决策授权:未经出借人授权,网贷平台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对于授权的范围、期限、内容要清晰明确,否则极易产生纠纷。
(15)争议条款:建议写上自律组织调解,如果到法院或仲裁庭,借贷双方的证据都在第三方平台身上,不容易取证。自律组织调解更顺畅。
四、系统技术安全:
1、身份认证与数字签名
《办法》第11、22条规定,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与借款人应当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核实的实名注册用户。各方参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需要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时,应 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的法律效力。
使用数字证书验证借贷各方的身份,并使用电子签名保障电子合同等交易文档、数据符合《电子签名法》,具备法律效力。数字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在P2P行业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普及,但P2P平台仍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此次新规明确表示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并划定了借款余额上限。所以在未来,P2P的业务将更多的偏向普惠金融、消费金融,也就意味着要面向数量更多也更为大众的借款人,承担更多身份核实、资信评估的任务。所以单一的数字认证方式已难以满足需求,有必要借助多因素认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强认证模式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2、信息系统风控与认证
《办法》在第18、31条对P2P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作出了详细要求,可以归纳为:P2P平台应当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相关规定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开展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和等级测试,具有完善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以及灾难恢复等网络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评估,接受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安全检查和审计,并且应当聘请有资质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机构定期对信息安全实施测评认证,并由第三方机构对信息系统稳健情况进行评估。
对此,第三方认证机构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下属信息安全实验室负责人表示,此次新规对P2P的信息系统风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P2P平台需要为此做出大量工作。例如,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安全要求分为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两大类,涵盖了物理(机房)、网络、主机、应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系统建设、系统运维十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信息系统安全基础比较薄弱的P2P平台来说,达到要求并通过测评并不容易。
3、数据的合法使用及安全存管
《办法》第9、18、21、23、27条的要求归纳一下:P2P平台要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记录并妥善保存、备份网络借贷业务活动数据和资料,如借贷双方上网日志信息、信息交互内容等,其中借贷合同到期后应当至少保存5年。同时确保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采集、处理及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为履行反洗钱义务,P2P需要加强可疑的客户身份、交易记录的识别能力,应当加强与拥有金融信用信息大数据的第三方机构的合作。通过具有行政机关授权的通道验证用户提交资料的真实性,通过第三方机构依法查询和使用各类征信数据,对用户画像进行准确评估,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发布的失信、诈骗、涉嫌诈骗等数据规避高风险用户。在数据存管方面,考虑到部分P2P平台的存活年限较短及数据灾备体系的极不完善,P2P可委托类似“安心签”这样的专业在线合同平台将合同存储5年或以上,合同以外的交易记录则可由证据存管系统代为存储。
对于《办法》中强调的合法、安全使用“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CFCA数据业务负责人认为,这里合法的有两个层面:第一是信息合法,指获取途径合法,只有使用正规渠道授权的数据才能确保信息的正确、有效;第二,只有经过出借人、借款人明确授权的个人数据,拿来用作认证、存储、分析才是合法使用。“安全性”则指通过有效安全防护措施保护“出借人与借款人”的个人信息不被窃取。
五、《办法》的后续配套落实
1、《办法》落地需要可执行的配套程序。如备案、银行存管、信息披露、评估分类、数据备份体系的建设等,银监会都会出台相应的落地文件。在后面这些配套规则征求意见时,大家还需要积极参与,发出行业与企业自己的声音,让这些落地文件变得更为切实可行。
对互联网金融涉及到的管辖问题、当事人问题、担保问题、债权转让问题、登记问题、电子证据问题,以及债权转让代为送达问题,都还有待司法部门等进一步细化。
2、建议各家平台在开展金融模式创新前,可以去银监会、地方金融主管机关征求意见,确保模式的可行性、合规性。美国证监会的事前沟通程序可借鉴:当要开展一项新业务时,申请人可以去美国证监会问,该业务或商业模式是否能够开展。如果可以,美国证监会会给它发一个“不起诉函”,意思是按照这个模式这么做证监会不会起诉你。事前沟通程序对于《办法》13条禁令落实上可能起到比较好的沟通作用。
附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全文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郭声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徐麟
2016年8月17日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保护出借人、借款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监管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个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该类机构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为借款人与出借人(即贷款人)实现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
本办法所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是指各省级人民政府承担地方金融监管职责的部门。
第三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按照依法、诚信、自愿、公平的原则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出借人与借款人合法权益,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直接或间接归集资金,不得非法集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借款人与出借人遵循借贷自愿、诚实守信、责任自负、风险自担的原则承担借贷风险。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承担客观、真实、全面、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的责任,不承担借贷违约风险。
第四条 按照《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监管原则,落实各方管理责任。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制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监督管理制度,并实施行为监管。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机构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公安部牵头负责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互联网服务进行安全监管,依法查处违反网络安全监管的违法违规活动,打击网络借贷涉及的金融犯罪及相关犯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
第二章 备案管理
第五条 拟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于10个工作日以内携带有关材料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办理备案登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交的备案登记材料齐备时予以受理,并在各省(区、市)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备案登记手续。备案登记不构成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经营能力、合规程度、资信状况的认可和评价。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有权根据本办法和相关监管规则对备案登记后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分类,并及时将备案登记信息及分类结果在官方网站上公示。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完成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后,应当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未按规定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不得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评估分类等具体细则另行制定。
第六条 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的机构,应当在经营范围中实质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以内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报告并进行备案信息变更。
第八条 经备案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拟终止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应当在终止业务前提前至少10个工作日,书面告知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并办理备案注销。
经备案登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依法解散或者依法宣告破产的,除依法进行清算外,由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注销其备案。
第三章 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
第九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依据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为出借人与借款人提供直接借贷信息的采集整理、甄别筛选、网上发布,以及资信评估、借贷撮合、融资咨询、在线争议解决等相关服务;
(二)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必要审核;
(三)采取措施防范欺诈行为,发现欺诈行为或其他损害出借人利益的情形,及时公告并终止相关网络借贷活动;
(四)持续开展网络借贷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活动,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引导出借人以小额分散的方式参与网络借贷,确保出借人充分知悉借贷风险;
(五)按照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要求报送相关信息,其中网络借贷有关债权债务信息要及时向有关数据统计部门报送并登记;
(六)妥善保管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料和交易信息,不得删除、篡改,不得非法买卖、泄露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
(七)依法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等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
(八)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范查处金融违法犯罪相关工作;
(九)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十)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商登记注册地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从事下列活动:
(一)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
(二)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
(三)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四)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
(五)发放贷款,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
(七)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
(八)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
(九)除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允许外,与其他机构投资、代理销售、经纪等业务进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绑、代理;
(十)虚构、夸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收益前景,隐瞒融资项目的瑕疵及风险,以歧义性语言或其他欺骗性手段等进行虚假片面宣传或促销等,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损害他人商业信誉,误导出借人或借款人;
(十一)向借款用途为投资股票、场外配资、期货合约、结构化产品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风险的融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十二)从事股权众筹等业务;
(十三)法律法规、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十一条 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与借款人应当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核实的实名注册用户。
第十二条 借款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用户信息及融资信息;
(二)提供在所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未偿还借款信息;
(三)保证融资项目真实、合法,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贷资金,不得用于出借等其他目的;
(四)按照约定向出借人如实报告影响或可能影响出借人权益的重大信息;
(五)确保自身具有与借款金额相匹配的还款能力并按照合同约定还款;
(六)借贷合同及有关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三条 借款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通过故意变换身份、虚构融资项目、夸大融资项目收益前景等形式的欺诈借款;
(二)同时通过多个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或者通过变换项目名称、对项目内容进行非实质性变更等方式,就同一融资项目进行重复融资;
(三)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以外的公开场所发布同一融资项目的信息;
(四)已发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中含有本办法第十条所列内容,仍进行交易;
(五)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禁止从事的其他活动。
第十四条 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当具备投资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能力、拥有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投资的经历并熟悉互联网。
第十五条 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身份等信息;
(二)出借资金为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
(三)了解融资项目信贷风险,确认具有相应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
(四)自行承担借贷产生的本息损失;
(五)借贷合同及有关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六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只能进行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 风险管理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
第十七条 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及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防范信贷集中风险。
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自然人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第十八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相关规定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开展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和等级测试,具有完善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以及灾难恢复等网络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科技管理、科技风险管理和科技审计有关制度,配置充足的资源,采取完善的管理控制措施和技术手段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健运行,保护出借人与借款人的信息安全。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记录并留存借贷双方上网日志信息,信息交互内容等数据,留存期限为自借贷合同到期起5年;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评估,接受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安全检查和审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成立两年以内,应当建立或使用与其业务规模相匹配的应用级灾备系统设施。
第十九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为单一融资项目设置募集期,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 借款人支付的本金和利息应当归出借人所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与出借人、借款人另行约定费用标准和支付方式。
第二十一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加强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征信机构等的业务合作,依法提供、查询和使用有关金融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 各方参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需要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的法律效力。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使用第三方数字认证系统,应当对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进行定期评估,保证有关认证安全可靠并具有独立性。
第二十三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记录 并妥善保存网络借贷业务活动数据和资料,做好数据备份。保存期限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的要求。借贷合同到期后应当至少保存5年。
第二十四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暂停、终止业务时应当至少提前10个工作日通过官方网站等有效渠道向出借人与借款人公告,并通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渠道通知出借人与借款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暂停或者终止,不影响已经签订的借贷合同当事人有关权利义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因解散或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应当在解散或破产前,妥善处理已撮合存续的借贷业务,清算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清算时,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分别属于出借人与借款人,不属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财产,不列入清算财产。
第四章 出借人与借款人保护
第二十五条 未经出借人授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
第二十六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向出借人以醒目方式提示网络借贷风险和禁止性行为,并经出借人确认。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对出借人的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尽职评估,不得向未进行风险评估的出借人提供交易服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出借人实行分级管理,设置可动态调整的出借限额和出借标的限制。
第二十七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加强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管理,确保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采集、处理及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其资金存管机构、其他各类外包服务机构等应当为业务开展过程中收集的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保密,未经出借人与借款人同意,不得将出借人与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用于所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
在中国境内收集的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的储存、处理和分析应当在中国境内进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向境外提供境内出借人和借款人信息。
第二十八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第二十九条 出借人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之间、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借款人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之间等纠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自行和解;
(二)请求行业自律组织调解;
(三)向仲裁部门申请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 信息披露
第三十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在其官方网站上向出借人充分披露借款人基本信息、融资项目基本信息、风险评估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结果、已撮合未到期融资项目资金运用情况等有关信息。
披露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关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及时在其官方网站显著位置披露本机构所撮合借贷项目等经营管理信息。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在其官方网站上建立业务活动经营管理信息披露专栏,定期以公告形式向公众披露报告、法律法规、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本机构出借人与借款人资金存管、信息披露情况、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安全、经营合规性等重点环节实施审计,并且应当聘请有资质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机构定期对信息安全实施测评认证,向出借人与借款人等披露审计和测评认证结果。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引入律师事务所、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等第三方机构,对网络信息中介机构合规和信息系统稳健情况进行评估。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将定期信息披露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报送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并置备于机构住所供社会公众查阅。
第三十二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借款人应当配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出借人对融资项目有关信息的调查核实,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网络借贷信息披露具体细则另行制定。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制定统一的规范发展政策措施和监督管理制度,负责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日常行为监管,指导和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做好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机构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监管协调机制。
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机构监管,包括对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规范引导、备案管理和风险防范、处置工作。
第三十四条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从事网络借贷行业自律管理,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自律规则、经营细则和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教育会员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
(二)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组织相关培训,向会员提供行业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调解纠纷;
(三)受理有关投诉和举报,开展自律检查;
(四)成立网络借贷专业委员会;
(五)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五条 借款人、出借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资金存管机构、担保人等应当签订资金存管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资金存管机构对出借人与借款人开立和使用资金账户进行管理和监督,并根据合同约定,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进行存管、划付、核算和监督。
资金存管机构承担实名开户和履行合同约定及借贷交易指令表面一致性的形式审核责任,但不承担融资项目及借贷交易信息真实性的实质审核责任。
资金存管机构应当按照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报送数据信息并依法接受相关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在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报告:
(一)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出现重大经营风险;
(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或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三)因商业欺诈行为被起诉,包括违规担保、夸大宣传、虚构隐瞒事实、发布虚假信息、签订虚假合同、错误处置资金等行为。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建立网络借贷行业重大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处置预案,及时、有效地协调处置有关重大事件。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重大风险及处置情况信息报送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
第三十七条 除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事项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发生下列情形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以内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报告:
(一)因违规经营行为被查处或被起诉;
(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境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行为;
(三)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等要求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在上一会计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报送审计报告。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存在未依照本办法规定报告重大风险和处置情况、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供行业统计或行业报告等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情形的,应当对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有关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处罚;有关法律法规未作处罚规定的,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将其违法违规和不履行公开承诺等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并公布等监管措施,以及给予警告、人民币3万元以下罚款和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违反法律规定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或欺诈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出借人及借款人违反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投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设立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网络借贷专业委员会按照《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协会章程开展自律并接受相关监管部门指导。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前设立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除违法犯罪行为按照本办法第四十条处理外,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其整改,整改期不超过12个月。
第四十五条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不超过、以下、以内,包括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