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高新技术项目研究中心 简介
中 心 简 介
中国高新技术项目研究中心是国家机构改革政企分离后,由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精简分流出的一批专家、学者共同组建的社团组织。
本中心为中国高新技术项目研究中心咨询服务部,为独立对外开展中国高新技术项目研究中心委托和授权的业务,独立承担法律义务和民事责任,于二零零二年在丰台区工商局注册为北京炬星汇智咨询服务中心。现拥有员工三十六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二人、硕士研究生四人,本科生十七人,大专学历十三人。本中心注册前后,依托中国高新技术项目研究中心强大专家阵容和力量,指导促进企业间的广泛合作与交流,组织专家进行各项专题研究,常年举办各种大会、论坛、专题研讨会、企业年会、研修班、培训班。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细胞。近三年来,随着企业务实性需求日趋增强,本中心逐渐从综合性的论坛大会、年会等业务中脱离出来,转向项目研发、项目申报、项目融资和科技产品营销等专业化咨询和服务业务,常年举办“项目创新研发与融资申报” 专业培训班并代理企业撰写项目申报、融资文件。迄今为止,已培训企业近三万多家,其中大连拉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十家科技型企业,经过本中心培训已经成功获得了国家创新基金的百万资助和相应荣誉;通过本中心的项目申报材料撰写代理,已使江苏杨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公司、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深圳证通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成功获得国家资助和相应荣誉,并创下创新基金单批90%的成功率记录。
本中心主任王义东,现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高新技术项目研究中心副主任、资深项目研究专家,风险投资银行专家。常年应邀在科技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航空航天部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举办的“项目创新研发与融资申报”培训班主讲项目发展规律、基本原理与融资、申报材料撰写方案和格式规范,受到参培企业广泛好评。利用近三年的授课经验和研究成果,设计开发项目申报专业软件《国家省市资助计划“早知道”智能提醒系统》和《项目申报信息文献智能捕获系统》,撰写出《国家资
助项目申报与融资研究》、《国家资助项目研发与申报实务》和《招商引资操作实务与项目文件编写指南》等学术专著,由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引起强烈反响。
本中心单批次代理申报成功率达90℅。在项目申报材料编写领域独创的八项第一,编载在由三十位国家部委领导和我中心的专家用两年时间,对国家各项资助计划申报和各类融资深入研究总结最后由我中心专家王义东教授执笔编著的权威教材《国家资助项目申报与融资研究》教材中。我中心在项目申报材料编写领域独创的八项第一如下:
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申报材料提纲中的“技术创新点”进行定义和诠释,并对编写要点、编写规范和两种编写格式进行详细的论述。
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专家评审规范中的“技术集成创新”、“技术延展创新”、“技术开拓创新”进行定义和诠释,并对其特征和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
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申报材料提纲和专家评审规范中的“创新程度”、“创新难度”进行定义和诠释,并对编写要点、编写规范和编写格式进行详细的论述。
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申报材料提纲和专家评审规范中的“技术含量”、“技术原理”进行新的定义和诠释,并对编写要点、编写规范和编写格式进行详细的论述。
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申报材料提纲和专家评审规范中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工艺创新”、“结构创新”进行定义和诠释,并对编写要点、编写规范和编写格式进行详细的论述。
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国家、省、市资助计划体系进行分门别类的高度概括,归纳为“6+6+6+1”。
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出各类国家、省、市资助计划申报通知信息动态实时智能提醒软件系统——《国家省市资助计划“早知道”智能提醒系统》。使企业不用经常或天天查看相关网站,就能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各级、各类资助计划的申报通知信息。
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出深度编写申报材料所需论证资料的智能捕获软件系统,使企业能够实时监控经常刊载有关自己项目和产品的技术、市场、竞争对手、行业领域的文献资料网站,并能在网站发布的第一时间内智能捕获。
本中心中心可与您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诚合作:
1、全国唯一权威的大型教材:《国家资助项目申报与融资研究》上下册,中国大百科知识出版社出版,定义论述多种项目概念,载有大量成功案例。
2、项目申报专业的工具软件:《国家省市资助计划“早知道”智能提醒系统》与《项目申报文献资料智能捕获系统》。
3、基于教材的专家深度指导:国家省市资助计划(6+6+6+1)体系与基于项目研发驱动引擎和专家评审规范的《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指导班。
4、基于八项第一的报告代理:本中心在全国独创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八项第一:①第一次运用财务数据论证企业发展能力;②第一次权威编写技术创新点与创新程度; ③第一次创新编写项目技术含量技术原理;④第一次编写可行化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⑤第一次严密论证项目产业化年度销售量;⑥第一次设计编写项目创新开发战略策略;⑦第一次创新企业财务项目财务无缝包装;⑧第一次深度编写专家评审打分要点评估。申请额300万以下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前期工本费1万元,后期咨询服务费按申请额的15%标准支付。
5、效益最大化“三驾马车”打造:①应用本中心独创的《资讯秘书在线》,推进项目技术与产品市场同步;②针对性开发“个性化”企业管理软件,推进内部产业流程再造与高效整合;③运用三种政策有偿融资模式,推进企业适度负债经营。
6、基于远程云服务的项目孵化器:①一揽子申请国家省市(6+6+6+1)资助计划;②推进产、学、研、用联合,打造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③运用本中心独创的“专家引导营销法”,成立以项目命名、以目标用户技术总监参与的“专家顾问委员会”代理产品销售;④“免费包装+战略投资”的企业包装上市。
中心代理申报成功部分企业代表名单
北京和正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城泰信(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诚志北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富雷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名道恒通信息技术
南京麒麟分析仪器有限 苏州纽迈科有限公司
洪泽县恒利机械有限公
安徽奥瑞化工有限公司
北京奥能瑞科有限公司 大连华惠工业技术公司
盐城市高玛电子有限公 武汉因科科技发展公司
天津市宝丰风机制造有 遵义万福矿山机械制造
黔西南康达生物能源有 山东先清医药科技有限
河北精信泰纳化学 沧州市云江药械
江苏洪泽建材机械 绵阳艾萨斯电子材料
香河京诚机床制造
天津工大海宇半导体
盐城市华鸥实业有限公司 黔林洲新农村建设工程
广东肇庆光电子集团 重庆圣华曦科技发展
江苏南开之星软件技术 南通山口精工机电有限
宜昌九天环保科技 吉林益民堂制药有限公司
湖北浠水天雄汽车部件 甘肃白银同盛医疗设备
宝鸡西力精密机械公司 浙江三方控制阀研发
启东混合器厂有限公司 南京太阳升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饶阳骅通试压泵 鞍山森远公路机械制造
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 靖江市三龙化纤
兰州天际环境保护 四川科瑞软件有限公司
山东鲁抗辰欣药业 北京超达幕墙装饰工程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 深圳证通电子有限公司
南京明泽科技发展 江苏火电电力科技发展
深圳鹏瑞能源技术
三十位部级领导与专家编委会名单
《国家资助项目申报与融资研究》编著委员会名单
名誉顾问:戴相龙 中国社保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 天津市原市长 名誉主任:(以姓氏笔画为序)
厉以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杨凌隆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袁 木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原主任 穆 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顾
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先觉
国务院金融监事会原主席
牛锡明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
王希坤
中国光大银行总行原副行长 史建平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
朱红波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行长助理 沙
叶
中国企业家协会原副会长 刘淑兰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原副行长
刘献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中心主任、信息化推进联盟秘书长 李东荣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李保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副局长
邢贲思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是》杂志总编 苑广睿
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 张
塞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 柯卡生
银监会非营司司长
姚德骥
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原副校长
钱中涛
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原副行长
郭左建
中国保监会局长 解艾兰
中国国际名牌协会会长
翟立功
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企业监事会主席 魏盛鸿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原副行长
主
任:
吕世杰
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副 主 任:王志泰
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
郭道夫
中国信息报社原社长 主编:吕世杰
郝玉东
执行主编:王义东 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
中国高新技术项目研究中心主任
编著委员会成员:丁先觉
牛锡明 王义东 王希坤 王志泰 厉以宁
史建平吕世杰 朱红波
沙
叶
李东荣 李保国
邢贲思 刘淑兰 刘献军 苑广睿
张塞
杨凌隆
柯卡生 姚德骥 袁木
郝玉东
郭左健 郭道夫
谢艾兰
钱中涛 穆虹
戴相龙
魏盛鸿 翟立功
详情请登陆网站: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海关总署研究中心简介(模版)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简介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海关总署在京直属事业单位,于2011年8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设立。中心主要负责国家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政策、形势以及海关综合发展规划、宏观管理政策、重大业务改革、队伍建设等的分析研究工作。中心内设综合部、理论政策研究部、法律规范研究部、国际经贸研究部、海关事务研究部、组织管理研究部等6个部门,办公地址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6号。
第三篇: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简介
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简介
内部控制研究中心是由中国会计学会、东北财经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以高等院校、中介机构和实务部门知名内控专家为研究主体,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式科学研究机构。
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的宗旨为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和科研资源.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开展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在提供内部控制实施动态、内部控制专项数据、内部控制本土案例、内部控制研究报告等信息的同时,组织内部控制的专题研讨会和相关培训、咨询,一方面为政府相关部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提供政策建议,另一方面为国内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最终搭建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研究和交流的高端平台,实现理论研究、咨询建议和服务实践三者有机的结合。
中心的运行采取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专家委员会从战略发展与业务指导的角度对中心的研究动向、研究计划.课题设计、研究难点等方面给予指导并提出专业化建议。
中心设置主任1名,全面负责中心的日常营运工作;副主任3名,参与中心的重大事项决策。另外,指定属于会计学院教师的1名副主任为常务副主任.协助中心主任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心日常管理部门及其主要职责:咨询部:负责组织企业内部控制及相关领域培训,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学术部:负责举办对外会议与学术讲座以及中心项目管理;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会计与控制评论》,《会计研究动态》等刊物;办公室:负责日常接待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
中心下设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室、非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室等若干研究室.围绕内部控制不同较域开展研究工作。
中心工作范围包括:
提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报告》:每年跟踪中国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进展情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定期提供具有时效性和综合性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报告》。
承担高层次课题:申报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财政部,教育部等课题,为相关部门提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报告。
编辑出版《会计与控制评论》,拟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合作,采取学术集刊的形式,编辑出版《会计与控制评论》,以此为平台.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企业和中介机构及时提供最具有代表性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
建设中国本土内部控制案例库:组织力量整理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国本土内部控制案例库,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展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教学培训和实务操作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
开展各行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中心将利用科学研究优势,立足共性,突出特点,针对传统制造业、高科技行业、金融保险业、小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问题展开研究,从而为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构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拟组织研究力量,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企业本土实际,构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排行榜”。
提供企业咨询与培训服务:中心将与中国会计学会、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开展紧密合作,依靠中心团队优势与研究力量,为国内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中心近三年来,在辽宁省教育厅、东北财经大学等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化建设与刊物、信息化建设与刊物、社会服务、体制创新及制度建设等各方面成果斐然。
内部控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本基地”)隶属于东北财经大学,主要依托于会计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004年6月,为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在原有的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2005年5月,正式获批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A类);2006年获评辽宁省首批高等教育创新团队;2008年6月,在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绩效评估中名列前茅;2010年7月,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更名为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一、科学研究
基地自成立以来就大力推动科学研究,重视并加大科研人员和经费投入,并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基地近三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560多万元(含配套经费),其中纵向经费505.876万元(其中拨入经费282.4万),横向经费60万元;新调入研究员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4人;累计购置图书63.5万元,追加用于改善实验条件和工作条件的支出53.8万元,办公条件、资源条件和实验条件显著改善。
截至2011年7月,本基地在《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人均超过5篇,其中被CSSCI检索的篇数达到66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9部,其中专著5部,译著14部,同时出版各种层次的教材六十余种。
本基地近三年研究成果多次被采用或转让。其中,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财政部等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用4次,被深圳市交通委员会等大型企业采用1次。
2008~2011年间,本学科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7项,并在高层次的科研奖励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其中,获得财政部中国会计与改革30年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杨纪琬奖学金优秀论文奖1项,辽宁省教育厅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4项,辽宁省人民政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以上5项。
近三年来,本基地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项目8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课题3项,财政部重点课题2项,省教育厅研究基地项目7项、创新团队项目2项、实验室项目4项。无论是课题的质量、数量,还是获得科研经费的金额,均比过去有质的飞跃。
二、标志性成果
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精品导向,围绕内部控制研究领域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
2008~2011年间,本基地公开发表内部控制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10篇,出版内部控制方面的学术专著3部。其中,这10篇论文均发表于《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等CSSCI刊物,且分别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辽宁省教育厅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学科建设
自成立以来,本基地始终以会计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同时推动学科建设与提升。
自2002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对全国重点学科的评估至今,本基地所依托会计学专业一直为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早在1993年就已设立会计学博士点。
近三年,基地先后有4人被确定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被确定为辽宁省高校拔尖人才,9人被确定为辽宁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计划,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基地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会计学专业相关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近三年,先后有15人次参加各类会计学专业相关培训。其中,有3人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财务分析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人参加高校教师会计改革研修班。
四、人才培养
本基地在大力推动科学研究的同时,重视硕博士人才培养,倡导并努力实现科研与教学互动,研究生培养与教学成果丰硕。
基地所依托的会计学科下设两个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每年大约招收硕士研究生190人,博士研究生20人。近三年硕士毕业人数分别为191位、183 位、229位,博士毕业人数分别为21 位、18 位、21位,其中,有三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获评优秀硕士论文。其中,1人获评会计学术界最高荣誉奖——杨纪琬会计学奖(2009),另有2人获评“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0);
本基地近三年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新增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2门。
五、学术交流 为推动科学研究事业,基地积极举办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派出人员或邀请来华访问学者做学术报告,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基地作为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和东北暨内蒙古地区高校财务与会计学术研讨会的发起单位与秘书处,每年都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举办年会。近三年,基地共承办大中型学术会议7次,其中国际性学术会议3次;参加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50场,提交论文46篇,其中,12篇做大会主题报告或专题报告。
基地还依靠学科建设优势和地缘优势,密切开展与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国际互访和合作研究。近三年,先后派出副高职以上研究人员12人次前往上述国家或地区访问学习;邀请4位海外学者做专题学术报告。
六、信息化建设与刊物
信息化是基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器.。本基地近三年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2010年,基地专门网站(http://cicrc.dufe.edu.cn)全新改版,并更换了功能更为强大的服务器,网站运行更加稳定。
为落实和发挥基地的平台作用,基地积极开展中国本土内部控制案例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库建设,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企业和中介机构及时提供最具有代表性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目前,部分数据已收集整理完毕,数据库建设初见成效。
基地近三年继续与中国会计学会紧密合作,联合编制并出版面向全国会计学会会员的《会计研究动态》18期;编印《科研工作动态》18期、《专题研究报告》4期、《研究报告》3部。2010年基地改组后,更是采取学术集刊的形式,定期编辑出版《会计与控制评论》,面向全国征稿与发行。
七、信息化建设与刊物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这也是本基地大力推动科学研究的主要动力之一。
近年来,基地利用自身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主动承担政府研究课题,努力提高基地参与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能力,并成为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近三年的典型成果转化包括:2008年12月,张先治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成果要报》摘发,并呈送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总理、副总理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参阅;2008~2010年,基地每年都接受财政部委托对上市公司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效果进行跟踪测试和深度分析;2010年12月,深圳市交通委员会设计采纳并应用基地为其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八、社会服务
本基地发挥自身在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优势,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承接了大量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应用研究课题,同时还吸收实际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派遣中心学术骨干担任实际工作部门的财务顾问或独立董事,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比如研究基地2011年承接了深圳市交通委员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该项目被列为财政部2011年重点课题。
在向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和承担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的同时,本基地利用自身优势,先后向辽宁省电力公司、云南省财政厅等企事业单位提供对外管理咨询和培训,以良好的信誉和高质量的咨询培训服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咨询培训网络并赢得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自身造血功能。
九、体制创新
2010年7月,辽宁省教育厅正式发文(辽教函【2010】277号),同意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的更名重组申请,基地正式更名为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并与中国会计学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以高等院校、中介机构和实务部门知名内控专家为研究主体,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式科学研究机构。
基地实行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专家委员会下设学术委员会。在学术团队建设上,本基地共设立了七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配备至少有3名以上骨干人员。其中,有25人有博士学位,占总人数的90.3%;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总人数的100%。
十、制度建设
本基地制定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科研制度和学术交流制度。
根据《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暂行管理办法》的精神,并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本基地制定了专家委员会暂行办法、学术委员会章程、基地主任职责等制度。
在建立健全科研激励制度方面,研究基地先后制定了《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学术交流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在激发学术团队科研积极性、发挥整体优势、推动本基地科研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依据。
第四篇: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简介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简介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依托具有110多年历史的国家“九八五”工程重点高校四川大学,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和管理决策研究的跨学科、跨院系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机构。2011年9月,中心被国家版权局批准为首个全国版权(产业研究)示范基地。
中心以国家级思想库、智囊团和人才基地为基本定位,以“政产学研”相结合为发展模式,以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跨领域为运作机制,以发挥文化传媒、文学艺术、工商管理、文化旅游、建筑环境、软件工程、外国语言等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深入研究世界及亚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走向,为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与方案,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服务,培养和培训有关专门人才,从而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宗旨。
中心由蔡尚伟教授担任主任,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王涛等担任顾问,以博士生导师、多学科高级研究人员与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科研团队,除校内十余位研究员以外,中心还聘请了华盛顿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电视台、环球活动网等机构的著名教授与专家担任兼职研究员。中心还与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业机构、专家学者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心高度重视同文化产业业界的联系,与中国出版集团、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中盛万吉文化投资公司、发现东方国际传媒集团等保持了密切的互动与合作。
中心所依托的四川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重点综合大学,整体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四川大学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张澜、吴玉章曾任校长,郭沫若、巴金、朱光潜、李劼人、徐中舒、缪钺、杨明照、钱穆、吴宓、冯友兰、李宗吾、周汝昌等文化名流曾在此求学或传道授业。四川大学人文博物馆是全球前十而国内仅有的综合性高校博物馆,珍藏文物4万余件;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700余万册,是中国西部藏书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四川大学在《儒藏》编纂、道教研究领域都属国内第一,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佛学研究在佛教界的声望也不可或替,此外,四川大学还完成了《汉语大字典》(世界上收汉字最多最全)、《甲骨文字典》(世界第一部)、《全宋文》(中国最大的断代文章总汇)等里程碑式的文化工程。四川大学对敦煌学、俗文学的研究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川大学的产业经济研究也具有深厚的传统与明显的优势,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招标中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
近年来,四川大学发挥川大文化、产业等研究领域的优势,在文化产业研究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心发表了论文百余篇,多篇论文在《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整版发表,并被广泛转载。中心主任蔡尚伟教授著的《文化产业导论》《文化产业比较案例》《版权兴市》《电视文化战略》《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等书受到学界、业界好评。四川大学还推出了《21世纪文化产业前沿丛书》,计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论》《动漫产业》《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跨媒介经营》等多部著作,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中心主持了《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电视创新与西部文化的现代化》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还与全国各地政府及文化单位进行了广泛合作,由中心提供的文化产业战略研究服务、文化产业规划编制、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化产业日常咨询顾问服务等,为各地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所提供的建议大部分被相关政府部门及文化机构采纳并获实施,反响良好。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心密切关注其发展走向,在全国率先开展金融危机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系统研究,发表了金融危机与传媒产业、文化产业园区、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等论文近30篇,并提出“文化十条”等一系列原创性文化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相关研究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的关注和肯定,最终在有关领导及全国学界与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促成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中心主任蔡尚伟教授与川大校友、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等被文化部机关报《中国文化报》评选为“2009文化产业人物”。此后中心进行的“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研究在全国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版权与城市的研究直接推动了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获得了有关方面的好评。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规划进一步发挥学校总体优势,激活全球校友资源,在更高的平台上与世界与国家的文化要素对接,真正实现把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建成国家级、国际化的文化产业研究重镇的战略目标。
第五篇:《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附件2: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申报材料清单
申报材料封面: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申报材料
产品名称: 技术领域: 生产单位: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组织部门:
(科技厅、委、局)日期:2005年月日
申报材料明细清单:
一、《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产品申报表
二、申报企业材料 1.企业情况介绍。2.目前经济状况。3.企业认证情况。
三、产品申报材料
1.产品介绍。
产品整体情况介绍,包括:产品目前国内外现状及水平;生产工艺和关键先进技术;主要指标和功能、用途;产品销售情况及前景;近两年产品出口情况、贸易方式和出口国别等。
2.产品照片。
四、相关证明材料
1.企业相关证明复印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或实验室证书、IS09000/14000国际质量管理和环境体系认证及相关国际行业认证证书等。2.产品相关证明复印件:产品查新报告、产品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及项目验收证书、产品关键指标检验报告。
3.产品生产许可证。4.省级以上的环保证明。
5.产品获得省市以上奖励的获奖证书。6.产品曾列入的国家计划项目证书。7.产品有关国家认证证书。
8.产品获得的国际行业认证证书。
9.产品的国内外专利证书。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注:相关证书必须与产品名称一致,如有出入需附加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