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淮南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淮南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1995年8 月25日淮南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5年9月28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断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和项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及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区是指淮河以南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区的全部区域,淮河以北的潘集政府所在地、建制镇、工矿区,以及其它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 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市人民政府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主管全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简称“一书两证”)。
区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下列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一)参与或组织本行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的编制;
(二)监督本行政区规划的实施,依法查处、制止违法建设;
(三)参与或组织对本行行政区内建设工程的规划验收。
(四)承办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委托的城市规划管理的其他工作。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管理工作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也可根据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在开发区设立派了机构,负责开发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协助规划管理部门做好村镇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控告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查处并负责答复。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经常检查各项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制止和纠正各 1 种违反规划的行为。
市、区人民政府每两年应将城市规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作一次报告;各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对本专业规划执行情况每年向市人民政府作一次报告。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
第七条 城市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实行分级编制、分级审批。编制和审批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的规定执行。
各项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应听取和采纳社会公众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城市主要地段的详细规划,包括车站、港口、居住区、综合开发区、体育中心、医疗中心、主要街道、风景区、停车场、大型园林绿地等。
第九条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关的专业规划,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由市规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应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规划管理和审批建设工程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限和适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密度和技术指示,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的建筑类型,规定建筑物后退红线的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确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近期建设区域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单位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取得规划设计要点后,必须委托有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经批准的各项城市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行擅自改变,确需要调整修改时,应按法定程序提出和审批。
第三章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十二条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十三条 住宅小区的新建或改建应当按照规定的定额指标配置市政公用设施和文化、卫生、教育、生活服务及其他配套设施。相关建设应同步进行。
企事业单位自建独立生活区,必须负责生活区内市政公用设施、公共建筑设施的建设,还必须承担与城市公共设施相衔接的配套建设。
第十四条 按规划建设的地段和住宅区内,不得改变土地和房屋的使用性质,不得插建、扩建各类建筑物(含加层和屋顶搭建)。对需增设的小型公共服务设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广泛居民意见后从严控制审批。
要在重要地段和居住小区的明显处设置详细规划平面图和《规划管理守则》,为公众监督提 2 供依据和标志。
第十五条 城市旧区改建前必须制定改建区域的详细规划,并在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详细规划的情况下批准零星改建、插建、扩建。
城市旧区改建的重点是危房、棚户区,市政公用设施简陋、交通不畅、天境污染严重及居民往生活条件较差的街区和地段。
文化、体育、教育、商贸、医疗保健区、居民住宅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得建设有污染环境的建设的项目;已经建成要限期治理或搬迁。
第四章 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有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参加;在报批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时应有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建设项目的选址,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环保、消防、文物等有关部门共同进行。
第十七条 需要申请建设用地的,必须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持有效文件,填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并附城市地形图,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地点。
(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及规划要求进行审查,并在地形图上标绘了用地位置、界限、道路红线,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审核总平面规划设计后签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对建设用地有权属争议的,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八条 城市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单位或个人在其使用的土地上新建、扩建、改建农村居民点,建设乡(镇)村企业和公共设施,必须服从城市规划,并符合经过批准的村镇规划。未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依法核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地建设,不得越权批准占地建设,不得越权批准占用土地。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土地使有性质和界限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确须改变的,必须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城市规划保留的建设用地。
在城乡结合部的近期建设地段,以及规划区内公路两侧进行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的边沟外延距离。擅自建设的必须拆除。
第五章 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第二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进行建设,必须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方后方可施工。
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以政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的有效文件、土地使用权证书、拟建范围的地形图,填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
(二)申请人按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报送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合格者,发给方案审定通知单进行施工图设计,经放验灰线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应通告所在区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第二十二条 建设工程的设计必须委托有设计资质证书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范围承担设计任务,越级设计无效。
第二十三条 拟建工程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必须按照有关专业的设计规范,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间距、建筑高度,以及沿街道、公路、铁路、河流的建筑后退距离;
(二)满足环境保护、城市防洪排涝和消防的要求;
(三)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得有碍市容景观;
(四)有按照规定必须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园林绿地、地下人防工程、公共厕所等工程设施。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工程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时应有环保、消防、公安交通、人防等有关部门参加,分别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相邻建筑间距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一)条式住宅楼南北向的纵墙间距,旧城改造区不得小于南面位置建筑物高度的1.15倍,新建区不小于南面位置建筑物高度的1.3倍。
点式楼与条式楼建筑纵墙相互间距按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确定。
(二)条式楼山墙间的距离,旧城改造区不小于6米,新建区不小于8米。
(三)两栋房屋山墙无窗户时,可以连接修建,但必须符合消防、交通、排水和相邻建筑的通风采光标要求。
(四)中小学教室、幼托室、医院病房南北向日照间距不小于南面位置建筑高度的15倍。
(五)相邻单位进行房屋建筑时,相互必须以共同地界为准后退,其后退距离不得少于本条第(一)、(二)、(四)项规定间距的一半。想念相邻一方后退红线小于上述间距,应按公平负担的原则,给另一方补偿。
第二十五条 禁止在厂区、仓库区、教学区、医疗区、体育活动区插建住宅及其他影响规划实施了建筑物。
第二十六条 管线工程的建设必须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平面位置、走向及竖向标高架(埋)设。
第二十七条 临街建筑我必须后退红线,后退距离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高度及临街道路的宽度等因素确定。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和批准的施工图施工,不得擅自改变。
建设项目的基础工程、隐蔽工程完成后,建设单位必须报告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检验,经核准签章后方可继续施工。
工程竣工,建设单位应通知规划、环保、消防、公安交通、人防等部门参加验收,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建设工程后6个月内将该项目的竣工档案送交市城建档案馆存贮。
第二十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因特殊原因需要兴建临时性建设的,必须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交纳临时工程造价百分之二十的费用作为拆除保证金。按期拆除的发还保证金,逾期不拆的,保证金没收,作为强行拆除费用。
临时建设工程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向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筑物签发临时建设工种规划许可证。临时建筑物的结构应该简易。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面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责令纠正或补办手续,并处以工程造价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
所建工程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占压道路红线、地下管道、绿地、广场、高压供电走廊、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消防通道、测量标志,侵占城市规划保留用地和公共设施的,责令停止建设,5 限期拆除。经通知后仍继续施工的,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强行拆除。
所建工程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周围环境有一定妨碍,但可采取部分拆除或改建措施补救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后的处理决定必须在停止建设通知书下达后十五日内作出。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不按批准的施工图施工或擅自改变设计施工的,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责令纠正,并可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处以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政罚款。拒不改正的,予以拆除。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报送的地下、地上工程竣工资料、图纸与实际不符,导致其他工程利用该资料造成损失的,由报送单位承担经济责任;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报送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相邻居民造成采光、通风妨碍的建设工程,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排除妨害。拒不排除妨害的,受妨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赔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并进行查处。赔偿金额自受到妨害之日开始,按每人每天3元以上
15元以下的标准计算,直至排除妨害。当事人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或责任方拒不承担民事责任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了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六条 在居民住宅区内非法占用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小区道路或毁坏其他公用设施插建房屋等建筑物的,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已确定为违法建筑物的,城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发给所有权证,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没收其违法建筑物,并由责任人承担他人全部经济损失。
第三十八作 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建设工程,造成公共事业产权损失或其他损害的,由批准单位及其责任人依法赔偿或承担有关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越权审批、签发“一书两证”,或其他部门擅自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插建、扩建、新建建筑物的,或改变土地及建筑使用性质的,一律无效,并对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并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建设单位或个人以无效证书进行建设的,负的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罚款收入应一律上交同级财政,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
第四十一条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对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执行情况和建设活动进行检查时应当佩戴执法标志,出示证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拒绝、阻碍。被检查者应如实提供情况和发要资料,检查人员应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第四十二条 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赞成造成国家赔偿的,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颁发许可证或行政处罚等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凤台县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具体运用中的问题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淮南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淮南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1995年8月25日淮南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5年9月28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断提高和改善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及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淮河以南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区的全部区域,淮河以北的潘集区政府所在地、建制镇、工矿区,以及其它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亲 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市人民政府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主管全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简称“一书两证”)。
区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区人民政府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下列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一)参与或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的编制;
(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规划的实施,依法查处、制止违法建设;
(三)参与或组织对本行政区内建设工程的规划验收。
(四)承办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委托的城市规划管理的其他工作。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管理工作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也可以根据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在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负责开发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协助规划管理部门做好村镇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控告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查处并负责答复。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经常检查各项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制止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
市、区人民政府每两年应将城市规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作一次报告;各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对本专业规划执行情况每年向市人民政府作一次报告。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
第七条 城市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评细规划和专业规划实行分级编制、分级审批。编制和审批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的规定执行。
各项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应听取和采纳社会公众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城市主要地段的详细规划,包括车站、港口、居住区、综合开发区、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医疗中心、主要街道、风景区、停车场、大型园林绿地等。
第九条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关的专业规划,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应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规划管理和审批建设工程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限和适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密度和技术指标,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的建筑类型,规定建筑物后退红线的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确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工程管线的走向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近期建设区域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单位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取得规划设计要点后,必须委托具有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经批准的各项城市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确需调整修改时,应按法定程序提出和审批。
第三章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十二条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十三条 住宅小区的新建或改建应当按照规定的定额指标配置市政公用设施和文化、卫生、教育、生活服务及其他配套设施。相关建设应同步进行。
企事业单位自建独立生活区,必须负责生活区内市政公用设施、公共建筑设施的建设,还必须承担与城市公共设施相衔接的配套建设。
第十四条 按规划建成的地段和住宅区内,不得改变土地和房屋的使用性质,不得插建、扩建各类建筑物(含加层和屋顶搭建)。对需增设的小型公共服务设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从严控制审批。
要在重要地段和居住小区的明显处设置详细规划平面图和《规划管理守则》,为公众监督提供依据和标志。
第十五条 城市旧区改建前必须制定改建区域的详细规划,并在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无详细规划的情况下批准零星改建、插建、扩建。
城市旧区改建的重点是危房、棚户区,市政公用设施简陋、交通不畅、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居住生活条件较差的街区和地段。
文化、体育、教育、商贸、医疗保健区、居民住宅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得建设有污染环境的建设的项目;已经建成要限期治理或搬迁。
第四章 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有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参加,在报批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时应有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建设项目的选址,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环保、消防、文物等有关部门共同进行。
第十七条 需要申请建设用地的,必须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持有效文件,填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并附城市地形图,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地点。
(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及规划要求进行审查,并在地形图上标绘出用地位置、界限、道路红线,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审核总平面规划设计后签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对建设用地有权属争议的,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八条 城市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单位或个人在其使用的土地上新建、扩建、改建农村居民点,建设乡(镇)村企业和公共设施,必须服从城市规划,并符合经过批准的村镇规划。未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依法核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地建设,不得越权批准占用土地。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土地使用性质和界限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确须改变的,必须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城市规划保留的建设用地。
在城乡结合部的近期建设地段,以及规划区内公路两侧进行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的边沟外延距离。擅自建设的必须拆除。
第五章 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第二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的有效文件、土地使用权证书、拟建范围的地形图,填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
(二)申请人按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报送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合格者,发给方案审定通知单进行施工图设计,经放验灰线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应通知所在区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第二十二条 建设工程的设计必须委托有设计资质证书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范围承担投计任务,越级设计无效。
第二十三条 拟建工程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必须按照有关专业的设计规范,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间距、建筑高度,以及沿街道、公路、铁路、河流的建筑后退距离;
(二)满足环境保护、城市防洪排涝和消防的要求;
(三)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得有碍市容景观;
(四)有按照规定必须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园林绿地、地下人防工程、公共厕所等工程设施。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工程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时应有环保、消防、公安交通、人防等有关部门参加,分别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相邻建筑的间距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一)条式住宅楼南北向的纵墙面间距,旧城改造区不得小于南面位置建筑物高度的1.15倍,新建区不小于南面位置建筑物高度的1.3倍。
点式楼与条式楼建筑纵墙面相互间距按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确定。
(二)条式楼山墙间的距离,旧城改造区不小于6米,新建区不小于8米。
(三)两栋房屋山墙无窗户时,可以连接修建,但必须符合消防、交通、排水和相邻建筑的通风采光要求。
(四)中小学教室、幼托室、医院病房南北方向日照间距不小于南面位置建筑物高度的1.5倍。
(五)相邻单位进行房屋建筑时,相互必须以共同地界为准后退,其后退距离不得少于本条第(一)、(二)、(四)项规定间距的一半。相邻一方后退红线小于上述间距,应按公平负担的原则,给另一方补偿。
第二十五条 禁止在厂区、仓库区、教学区、医疗区、体育活动区内插建住宅及其他影响规划实施的建筑物。
第二十六条 管线工程的建设必须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平面位置、走向及竖向标高架(埋)设。
第二十七条 临街建筑物必须后退红线,后退距离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高度及临街道路的宽度等因素确定。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和批准的施工图施工,不得擅自改变。
建设项目的基础工程、隐蔽工程完成后,建设单位必须报告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检验,经核准签章后方可继续施工。
工程竣工,建设单位应通知规划、环保、消防、公安交通、人防等部门参加验收,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建设工程竣工后6个月内将该项目的竣工档案送交市城建档案馆存贮。
第二十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因特殊原因需要兴建临时性建设的,必须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交纳临时工程造价百分之二十的费用作为拆除保证金。按期拆除的发还保证金,逾期不拆的,保证金没收,作为强行拆除费用。
临时建设工程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向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筑签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筑物的结构应该简易。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或擅自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责令纠正或补办手续,并处以工程造价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
所建工程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占压道路红线、地下管道、绿地、广场、高压供电走廊、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消防通道、测量标志,侵占城市规划保留用地和公共设施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经通知仍继续施工的,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强行拆除。
所建工程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周围环境有一定妨碍,但可采取部分拆除或改建措施补救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后的处理决定必须在停止建设通知书下达后十五日内作出。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不按批准的施工图施工或擅自改变设计施工的,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责令纠正,并可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处以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予以拆除。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报送的地下、地上工程竣工资料、图纸与实际不符,导致其他工程利用该资料造成损失的,由报送单位承担经济责任,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报送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相邻居民造成采光、通风妨害的建设工程,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排除妨害。拒不排除妨害的,受妨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赔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并进行查处。赔偿金额自受到妨害之日开始,按每人每天3元以上15元以下标准计算,直至排除妨害。当事人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处理决定不跟或责任方拒不承担民事责任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五条 在居民住宅区内非法占用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小区道路或毁坏其他公用设施插建房屋等建筑物的,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对居民造成妨害的,由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进行采矿、采石、挖砂等活动,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已确定为违法建筑物的,城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发给所有权证,不得办理交易、租赁手续。非法出售、出租和转让者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没收其违法建筑物,并由责任人承担他人全部经济损失。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建设工程,造成公共事业产权损失或其他损害的,由批准单位及其责任人依法赔偿或承担有关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越权审批、签发“一书两证”,或其他部门擅自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插建、扩建、新建建筑物的,或改变土地及建筑物使用性质的,一律无效,并对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并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建设单位或个人以无效证书进行建设的,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罚款收入应一律上交同级财政,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
第四十一条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对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执行情况和建设活动进行检查时应当佩戴执法标志,出示证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拒绝、阻碍。被检查者应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资料,检查人员应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四十二条 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国家赔偿的,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颁发许可证或行政处罚等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凤台县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具体运用中的问题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淮南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说明
淮南市人大常委会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和主要依据(略)
二、《条例》的内容结构(略)
三、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1、关于管理体制
根据《城市规划法》和有关规定,大中城市要建立集中统一指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一书两证”审批权必须集中在市里,不能下放。区里主要负责规划实施的监督,查处违法建设,为了便于执行,《条例》规定区里有四项具体职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协助规划管理部门做好村镇和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这就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关于区的管理职责中有依法查处违法建设问题,有的部门提出,市里有城建监察大队专门负责查处违法建设,职责与区的职责交叉如何执法?我们认为,我市城市特点是点多面广、城乡交错,在近1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单靠市监察大队是难以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的,把这一职责同时写入区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责中有利于协同工作,而且《条例》规定是在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进行工作,具体执行时可以通过一定形式,具体划分它们各自查处的范围,有利于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过去曾 有某些优惠政策,并一度履行签发“一书两证”工作,后来研究将审批权收到市里,但没有形成文件,造成职责不清。我们认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市区的一个组成 部分,应该执行统一的法定审批程序,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但开发区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国家建设部最近颁发的《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条例》第四条规 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也可以根据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在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负责开发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2、关于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是实施城市规划的主体。也是《条例》规定比较集中的部分,因此,《条例》以大量的条款规范,协调各业务管理部门的关系,以 明确职权和办事程序。《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建设单位需要申请建设用地必须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 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必须提交土地使用权证书,第十六条又规定建设项目的选址,由市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环保、消防、文物等有关部门共同进行。按照这些规定执行就可避免建设单位进行违法建设的漏洞,也有利于一些交叉部门在管理工作上 的协调与配合。
《条例》还针对规划管理中 突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规定:一是规定要实行规划先行的原则。《条例》第十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规划管理和审批建设工程的依 据;第十五条又规定任何人不得在无详细规划的情况下批准进行零星改建、插建、扩建。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审批的随意性。二是严格制止任意插建住宅的规 定,在《条例》第十四条、第二十五条分别作了规定,禁止在厂区、库区、教学区、医疗区、体育活动区和已建成的地段与住宅区内插建住宅。三是规定了对权属有争议的土地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纠纷,引起诉讼而规定的。
3、关于城市规划区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对城市规划区界定的原则,在《条例》中将我市城市规划区界定为淮河以南四个区的全部区域、淮河以北的潘集区政府所在 地、建制镇,工矿区以及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这个规定与市政府过去的规定是大体一致的,也符合淮南的实际,不仅有利于规划的制订 和实施,也便于公众了解和监督。我市所辖五个区都是市区,淮河以南人口密集,相对集中,近几年
发展较快,有的基本连接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还将继续扩大,潘集区建成区面积较小,农村面积大,目前还没有必要全部划为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划定后,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尤其是城乡结合部、近期建设地段和规划区内公路两侧。这在《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作了专门规定,是为了避免在管理上偏重建成区、疏于“近郊”和城乡结合部的管理,以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和实施。
4、关于住宅的日照间距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建设中日照间距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根据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和多年实践,兼顾有关方面的利益,保障特殊单位日照空间的需要,在《条例》第二十四条中作了具体规定。
《安徽省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暂行规定》,我省住宅日照间距系数定为1.2—1.4范围内,南部地区取下限,北部取上限,《条例》将我市住宅日照系数定为1.15—1.3范围内,即旧区改建地区不得小于1.15倍,新区不得小于1.3倍,对于特殊用房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按照有关规定精神,其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5倍。
这个间距系数规定是最低标 准,在实际执行时应严格控制。为了保证这个规定能够认真执行,以保证相邻建筑居民的通风、采光要求,在法律责任中同时规定对居民造成妨害的,应承担民事责 任,并负责赔偿。对于本《条例》实施前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按照实际情况通过逐步改建加以解决。
此外,为了保护居住环境,本《条例》还针对一些工程项目选址不当,规定了在文化、体育、教育、商贸、医疗保健、居民住宅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已经建成的要限期治理或搬迁(第十五条)。
5、关于规划管理和执法监督
为了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监督,《条例》作了多方面规定,一是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如第六条规定“市、区人民政府每两年应将城市规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民代 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作一次报告”,二是加强行政机关的监督,规定“各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对本专业规划执行情况,每年向市人民政府作一次报告”,三是加强公众 监督,如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控告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查处并负责答复”,第七条规定各项规划在制定过程 中应听取和采纳社会公众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第十四条规定“要在重要地段和居住小区的明显处设置详细规划平面图和《规划管理守则》,为公众监督提供依据和标 志”,第十五条规定“城市旧区改建前必须制定改建区域的详细规划,并在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四是加强法律程序上的监督,如第十一条规定“经 批准的城市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确需调整修改时,应按法定程序提出和审批”。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分别对越权审批,玩忽 职守行为作了处罚规定,以加强监督的力度。
6、关于违法建设的处罚
处罚是保证城市规划得以实施的重要措施,是制止违法建设的主要手段。我们在《条例》中对处罚的对象、执法单位、处罚批准权,以及处罚对象的权利都作了具 体规定,体现了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并用的原则。处罚的种类有:责令“补办手续”、“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强行拆除”、“罚款”、“没收”、“赔 偿损失”、“行政处分”、“追究刑事责任”等,既体现了严管重罚,又体现了区别情况分别处罚的原则。处罚数额,法律有规定的从规定,没有具体规定的,根据 法律法规精神作出规定。对本《条例》中无具体规定的,应同时执行《城市规划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不能单纯依据本《条例》。
《条例》突出体现了这样几个原则:一是在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服从城市规划和规划先行的原则;二是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三是强化监督严格执法的原则,四是结合实际,增强针对性的原则;五是建立城市规划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原则。
第三篇: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
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及泸州市城市规划和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是在泸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第三条: 泸县、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二章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第四条: 我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GBJ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
第五条: 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内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执行。
凡是《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按规定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执行,涉及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的用地调整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第三章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六条: 凡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片区用地,必须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的覆盖范围由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经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对各种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必须低于《表二》中所列的指标。
第九条: 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类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及其相应的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十条: 对未列入《表二》的学校、科研机构、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表二》中相应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第十一条: 商住综合楼商业用房应至少占两层以上(含两层),仅设底层商店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均不应超过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凡在详细规划中已明确为居住建筑用地的,不论公建用房所占比例多大,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均不应超过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建筑基地用地面积的计算,以红线确定的用地范围进行计算,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不纳入计算,代征地或代拆迁的小区道路(12米以下不含12米的道路)算至道路中心线。
各建设项目不论分期建设与否,均以红线范围进行统一指标计算,不能分割成若干块单独计算,已有建筑在红线范围内的仍要参与指标计算。第十三条: 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也不得再插建任何建筑物。第十四条: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一)旧城用地面积0.5公顷。
(二)新区用地面积1公顷。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邻接土地已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无法调整合并,且确实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第十五条: 各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既要满足详细规划的指标要求,又要满足附表
(二)的规定,取二者中的要求严格者作为规划管理的控制指标。第十六条: 在计算容积率时,全地下室不参与控制指标的计算,半地下室折半计算。
第十七条: 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前提下,为了在规划实施中更多地为城市提供广场、公共停车场、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含城市道路),在满足规划要求及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容积率,但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面积20%,已作为开放空间的不得改作它用。容积率控制指标(F)提供1M2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M2)F<2 1 2≤F<4 2 4≤F<6 3所提供的公共绿地或公共活动场所须符合以下要求:任意方向净宽大于10米,实际使用面积大于150平方米。附表
(二)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表 控制范围控制指标建筑类别 旧城 新区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容积率
低层、多层住宅(1-6层)33% 2.0 30% 1.8 中高层住宅(7-9层)31% 2.4 28% 2.2 高层住宅(10层以上)23% 3.5 20% 3.5 多层办公建筑、旅馆 40% 2.5 35% 2.5 高层办公建筑、旅馆 40% 6.5 35% 6.5 多层商业用房 45% 2.5 40% 2.5 厂房及库房 45% 1.8 40% 1.6 市场 55% 2.2 55% 2.2 注:旧城是指以拆迁改造为主的区域,新区是指以征地建设为主的区域。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基底占地面积除以基地总面积,建筑容积率是指建筑总面积除以基地总面积。第四章 建筑间距
第十八条: 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绿化、安全、工程管线、建筑设计规范和文物古迹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十九条: 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的规定如下:(1)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
两幢建筑采光面相对时,在旧城区内,建筑采光间距应大于0.8H;新区内建筑采光间距应大于1.0H(H为建筑物高度)。(2)相互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
山墙面对正面,山墙按山墙距退让山墙距一半,正面按平行布置采光间距一半退让,建筑间距二者相加计算。山墙开窗时按正面计算。(3)既非垂直又非平行的居住建筑
1、当夹角为00-30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时的居住建筑控制。
2、当夹角为300-600时,其最窄处间距在旧城应大于0.7H;新区应大于0.9H。
3、当夹角为大于60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第二十条: 中高层及中高层以下建筑山墙间距不得小于8米,对32米及32米以上街道的临街建筑山墙间距不得小于10米。高层与各种层数的山墙间距则不得小于13米。
第二十一条: 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要求。
(一)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30米以下高度的建筑,其最小值为24米,超过30米高度的建筑,每增加3米高度,建筑间距增加0.5米
(二)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各自规定间距的一半相加计算。第二十二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按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进行控制。第二十三条: 非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的间距要求。
(一)高层与高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其最小值为18米。
(二)高层与多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3米。
(三)多层与多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0米。
(四)低层与高、多、低层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为8米。
第二十四条: 特殊地段、地形的建筑间距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设计的要求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第五章 建筑退让距离
第二十五条: 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排水干线,人防设施、文物古迹、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建设时,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退让。第二十六条: 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时,应按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规定的自身相应间距的一半作为建筑离界距离。第二十七条: 当相邻已有建筑未退让间距时,新建建筑应退足相对应的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
道路宽度不满足间距要求时,按道路中线各退够相应间距。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的深度的0.7倍,且最小值为3米。第二十八条: 沿城市道路新建建筑物时,建筑退让距离的最小值按下表执行。
道路等级建筑退让建筑性质 40米以上 大于30米、小于或等于40米 大于20米、小于或等于30米 小于或等于20米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高度24米以下的建筑 5 3 3 2 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 10 8 5 3 第二十九条: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等人流、车流大量集散的建筑应满足集散场地的要求,且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0米。第三十条: 高层建筑主楼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按下列规定控制:
(一)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米时,不得小于10米。
(二)建筑高度大于50米时,不得小于18米。
第三十一条: 道路交叉口四周道路规划红线应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第三十二条: 沿江道路靠江一侧不应新建建筑物。第六章 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第三十三条: 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符合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规定。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6层,如利用地形高差分层入口时,建筑物总层数不得超过7层。第三十四条: 在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净空保护区域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要求。第三十五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第三十六条: 建筑高度除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节点规划需要控制的高度外,还应按下列计算公式控制建筑高度。H≤1.5(W+S)公式中:H-沿街建筑物高度; W-规划道路红线宽;
S-建筑物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第七章 城市绿化
第三十七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居住建筑,其基地内的绿地率新区不低于30%,旧城不低于25%;除居住建筑以外的其它建筑,其基地内的绿地率新区不低于20%,旧城不低于15%。
第三十八条: 居住组团内必须设置集中绿地,且至少应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作为集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400平方米。
第三十九条: 一个街区内的集中绿地可按规定指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综合平衡。在符合整个街区绿地指标的前提下,可不在每块建筑基地内平均分布。
第四十条: 在计算绿地率时,屋顶绿化不纳入计算,对全地下室上部绿化折半计算。
第四十一条: 当临城市30米宽以上道路建设时,除满足规划管理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外,绿化用地宜临道路设置。第四十二条: 在确定保护的古城墙地段,古城墙两侧各2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任何建筑物,宜作为绿化用地。第四十三条: 规划确定的绿地,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地性质,不得非法占用。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凡已编制了详细规划的地区,应同时满足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本技术规定。第四十五条: 当对建设项目有多项条款同时规定时,按条款严格者执行。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在泸州市建设委员会。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从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浅论城市规划管理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实践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城市房地产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在此过程中,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随着市场制度的逐步建立而不断涌现,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个方面阐述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 ; 规划管理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受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也受着建立在这种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影响。这一个基本的规律,贯穿在居民点的形成及城市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因此说城市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见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一、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公众监督
在我国,许多时候的城市规划决策,往往是只有领导者才是“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集中在书记、市(县)长、四套班子及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式的决策。规划师和公众只是决策的执行人和贯彻人。地方政府和部门规划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乏约束制度和监督机制。这种决策主体的错位使得规划领域的决策呈现封闭型、政治家型的特点,缺乏公众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决策背离城市规划目标,公共利益的最优化被某些群体、个体利益所替代,最终使城市偏离良性的发展轨道。
2.管理机构不统一
规划主管部门的名称更是五花八门,有规划局、城乡规划管理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局、规划国土局、规划国土房产局、规划建设局等等,以致有些城市出现外商找不到规划主管部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城市的规划、国土、建设三者难以协调所致,其中既有体制不顺的原因,也有利益界定不清的原因。
3.影响规划部门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
当前,我国城市市区政府之间的协调并不充分,区规划局在“规划审批权”的行使上必然会因区政府的要求而放弃从全市整体利益出发的规划原则,即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到区规划局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尽管在权力监督机
第 1 页
制上,备案制度可以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存在着及时性的问题而造成监督乏力。而县级规划管理部门在“人、财、物”上均由县政府管理,而业务上相对独立(市规划局主要其指导作用),这样县规划局的行政权力受到县政府的制约就更大了。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对策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是社会文明进步、经济繁荣、城市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为原则,以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各项政策和城市管理法规为依据,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交通、环境、公用事业等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审批和管理,它是规划科学和政府权利的结合与统一。尤其是在科学高度发展,人们的一切活动逐步由小生产的方式向完全社会化过渡的现代,任何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规划和管理,人们就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城市也不会有机地健康发展。
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既有战略的宏观控制、又有战役的协调安排,还有更加繁多的建设项目审查的战术性微观事物,以及批后的依法检查监督管理。审批一个工程项目,要考虑纵横多方面的因素,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长远规划与现实的矛盾、需要与可能的矛盾、整体与局部的矛盾,还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各种矛盾交叉、处境复杂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调节、方案反复比较,最后下笔审定,以此指导城市按秩序地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繁荣、进步和发达。
规划管理本身就是规划,而且是更具体、更实际、更深入的规划,是城市规划进一步深入的过程,是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划管理,城市规划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规划管理并没有被人们充分理解和给予应有的重视。正确处理解决好这些问题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开创规划管理的新局面,将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它还必须根据下列的有关因素,实行同意直辖市审批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城市有秩序的发展。
总之,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管理依靠规划,规划靠管理实施,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制约,缺一不可。只有密切地有机
结合,才能完成规划和管理的光辉使命。
建筑工程与建设用地、市政管线规划审批以及规划检查监督、违章处理等,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职责,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管城市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对城市各项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用地核拨、建筑工程设计审查,确定管网走向和道桥修建方案,颁发建设用地许可证、建筑工程许可证、管线工程许可证等手续来实行对城市建设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规划管理必须协调好三个关系,处理好三个矛盾,即协调好工程项目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协调好工程项目性质、规模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关系;协调好单项工程项目与周围建筑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相邻单位的用地矛盾;处理好工程项目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处理好工程项目与周围住户的间距(日照、通风、防火、卫生)矛盾。
1.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和管理是实施城市规划的关键
选址定点是建设用地的重要内容,以城市总体和分区规划为依据,根据工程项目的规划、性质进行实地勘察,查清地形、地物、水文、地质和周围环境。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审查总平面图布置,核定用地面积,确定用地范围。按法规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拟定土地选址定点通知书,办理征拨土地手续,发放用地许可证,检查监督建设用地执行情况,处理违章占地和非法转让、出租、买卖土地,做到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2.建筑工程管理业务
建筑工程的审批管理是实施详细规划的关键,是城市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历史体现。其具体业务是以城市法规为原则,以详细规划和修建计划为依据,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进行现勘察,查清地形、地物,周围环境和历史状况,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审查使用功能、建筑密度、空间布局、外部装修、朝向间距、环境容量、净空高度等。协调好与周围建筑的群体关系,处理好日照、通风、防灾、卫生间距的邻里矛盾,确定拆迁范围。按当地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做好批后管理,检查监督建筑工程修建情况。处理违章建筑,把好规划验收关,做到建筑定位等当,造型美观大方,功能使用合理,城市环境美化,创造和谐、丰富、优美的城市“乐章”。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把它纳入法制轨道还有许多细节要完
善,许多关系要理顺,许多方式要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在改革中加强规划管理工作,使城市规划管理适应于城市建设的需要。
城市规划管理要靠法制,不能靠人治,规划没有法制管理,再好的规划也不能实施。法制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根本手段。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的过程,就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实际性很强的工作,它关系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涉及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没有一个章程,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不行的。靠拍脑袋、个人意志、行政干预,不仅难于奏效,而且会把事情弄糟,因此,一个城市除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外,还必须有一套保证规划实施的法律和一个合理的体制。规划管理人员不但要强调执法,而更重要的是要立法。任何真理都来源于实践,规划立法也不例外,真正有知识的是天天实践的人们,实践出真知是真理,规划管理人员接触实际多,遇到矛盾多,知道的信息多,要善于分析总结这些材料,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把它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履行审批和法律手续,形成地方法规,在工作中执行。
加大查处违法建设及宣传力度规划能否严格执行,关键在执法监察,要勤于执法,定期对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违法违章建设进行全面清查,做到脚勤、眼勤、手勤、嘴勤;要善于执法,坚持法律的原则性与执法方法的灵活性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进行处理,做到查处违法建设快速到位、工作到位、程序到位;要对已审批的报建项目进行带图巡查,跟踪监察,及时制止违法“苗头”,依法拆除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
因此说规划管理人员应该具有“立法”和“执法”的两种职能。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内容日趋复杂,现在城市规划队伍的状况还很不适应,这是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总之,要想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规划和管理是关键。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和城市性质、规划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存在着很大差异。为此,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全国各地各有特点,不能强求统一,要走自己的路,制定本地的管理法规。要一靠科学、二靠政策、三靠深入实践,不断在工作中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把规划管理工作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方火毅.信息化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
【2】杨信义.环境影响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
【3】李丽亚.对城市水资源规划及其对策的再思考.科技风,2009年
【4】刘书林, 杨秋生.城市规划行为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宏观作用与意义[J].现代装饰(理论), 2011年
第五篇:城市规划与管理
上《城市规划与管理》有感
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班级:09动画1姓名:杨其楚学号:0921020037 在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日益显著的情况下,城市的规划与管理更加显得重要了。通过这门课,我对城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局限于表明,转而发现它的内在。了解每个城市的由来、构造与发展。城市的每一条道路、每一栋房屋、每一座桥梁……都是从千千万万名设计者的脑袋里迸发出来的,都是靠劳动人民的双手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都是由人类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一步步完成的。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
广州城乡规划中的交通运输业布局对广州现代商业网点的影响
原来在珠江轮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业点:19世纪50年代,那时广州作为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世界第四口岸,十三行作为外交和外贸的单位,很长一段时间是广州的商业重点,直到现在也是商业的重点区域之一,特别是各种批发市场集群。
解放后继续珠江轮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业点:在老市区的沿江路一代,例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等。
现在由于现代交通公路、铁路、地铁等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市级商业中心,往往出现在人流和货流量大的城市中心、城市重要交通干线的十字路口处、车站和港口附近,例如天河城、正佳广场、万菱汇、摩登百货、顶级写字楼林立的天河北等商圈。
城市管理包括前期规划管理、中期建设管理与后期运行管理三个部分。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呈现出多元模式并存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种态势: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合一的大建委或大管委模式;建设与管理合一的模式;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各自分离的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必须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将城市管理的重点不仅仅放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方面,而且放在城市科技文化教育与社会公用事业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劳动社会保障、社区建设、郊区发展等方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