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
本厂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厂环保工作的管理,提倡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改善工作环境质量,保障职工的健康,根据《河北敬业集团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和其它有关规定,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以管促治,讲求实效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三条 提倡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并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本厂环境保护的任务是: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环保设施的效能,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为广大员工创造清洁适宜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环保科是本厂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管科室。环保科在厂长和主管副厂长的领导、安环生产部的指导下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贯彻和执行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环保方针、政策以及集团公司的各项环保管理制度、规定。
2、负责建立、完善本厂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并督促检查、考核执行情况。
3、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环保设施技术档案、台帐、检查记录等。
4、向安环生产部报送环保方面的数据和各类报表。
5、督促环保设施管理单位建立完善的环保设施维护保养、运行监测和检查管理制度和台帐,以确保其与主体设施同步运转。
6、负责组织协调本厂区域内各单位对环保设施的改造与日常维护。
7、负责对本厂环保物业单位和其它单位水、气、声、渣排放管理的考核。
8、组织环保宣传教育和环保技术岗位培训,收集国内外环保科技数据和信息,及时为厂部和集团公司提供环保意见。
9、负责协助有关领导组成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网络,督促检查各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
第六条 环保科专职环保员实行分区域责任管理,辖区发生污染事故负有连带责任。
第七条 厂属各单位主要职责:
1、厂属各科室、车间一把手是所辖范围内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严格执行集团、厂部制定的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同时又是厂兼职环保员协助配合区域专职环保员的工作。
2、设立相应的环保机构,配备兼职环保管理人员和必要的技术人员,依据集团、厂部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并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环保管理责任制度,管好用好环保设施,做好防治污染工作。
3、各生产车间应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所辖范围内的各污染源点不产生污染。生产科负责必须建立健全现场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批评和检举。
第九条 进入本厂区域内的物业单位、外协施工单位必须依据集团公司、本厂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并建立健全本岗位的环保设施技术档案,管好用好环保设施,做好防治污染工作。
第十条 各单位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参加与本单位有直接关系的区域性综合防治工程,并完成应承担的任务。
各单位领导都要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切实把环保工作列入工作日程,认真学习有关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标准,在计划、安排、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必须同时计划、安排、检查、总结、评比环保工作。
第三章 环保设施管理
第十一条 设备负责环保设施改造、检修计划的审定,生产科负责安排协调时间启停环保设施,落实和监督实施检修安全措施。具体检修实施时间由调
度通知车间,车间必须通知车间内物业单位(或除尘承包人)详细启停时间安排。
第十二条 环保科不定期组织检查环保设施的管理运行、维护保养情况,对各相关单位主要环保工作进行考核。
第十三条 各单位必须对环保设施与生产主体设备进行同步管理,保证环 保设施与生产主体设备同步运行。
管理人员在非工艺环保设施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协调指挥,组织处理。
环保设施发生故障,需停机检修时,必须书面申请经环保科批准后方可进行。
如果特殊情况紧急停机,环保设施管理单位必须立即电话通知环保科,24小时内将停机原因报告送环保科。
第十四条 环保设备在运行情况下的检查、维护,由岗位运行人员、维护人员实施。岗位人员每班不少于4次,维护人员每天不少于1次,环保科监督检查落实情况,每周不少于3次。
第十五条 各环保岗位应建立健全《同步运转率》、《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岗位职责》和《设备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设备巡检记录》、《设备检修记录》等与本岗位有关的各种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 除尘设备管理人员必须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除尘设备的清灰周期、放灰时间、放灰次数、放灰量,确保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达95%以上。
第十七条 环保设施卸灰阀、输灰机、放灰、拉灰点、输灰机头贮灰仓顶部必须密封或加装仓顶除尘器,防止扬尘外溢。
第十八条 各类检查、维护人员在环保设施检查、维护后,必须在《设备巡检记录》上进行签字,并注明检查、维护情况,并于本月25日前将该月环保设备运行情况报环保科。
第十九条 各单位有责任为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影响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的各类因素,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处理。电除尘器要定期清
扫电场内极板和极线粘灰,可在主体设备停机时组织检修,检修计划提前两天报环保科。布袋除尘器要观察排放情况,关闭单室进气阀,抽换破损布袋。
第二十条 除尘承包单位必须经常检查维护该除尘器所带尘源点的电动蝶阀、翻板及收尘情况。
第二十一条 除尘设备电机、轴承座等设备不允许有积灰,设备要见本色。除尘器及检测孔楼梯、平台必须保持清洁、牢固。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必须做好环保设备的分工划线工作,对除尘器本体、风机、电机、卸输灰设备的维护和管道清灰、吸尘点密封及阀门开关等工作责任要落实到个人,每台环保设备一一编号并设专人维护、维修,做到包机到人。
第二十三条 已交付使用的环保设备,必须加强全面管理,使环保设备在生产中发挥最大的效能,环保设备随主体设备同步运行率达98%以上。
第二十四条 环保设施的管理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掌握其设备性能、工艺原理、操作要领和维护保养知识。管理人员根据本单位环保设备情况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规程,并及时培训岗位人员。岗位工要严格按照设备管理规程操作,必须做到会操作、会检查、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第二十五条 环保设备的使用管理单位,要掌握备品、备件的备用量,保证备件充足,确保检修质量。
第二十六条 环保设施确实需要在环保设备主机不停的情况下进行故障检(抢)修时,由环保设施管理单位负责人向环保科、设备科申请办理非计划检修手续,必须说明该环保设施检(抢)修所用时间、故障类别及处理后效果。
第二十七条 环保设施的大、中修计划,由环保设施管理单位根据环保设施的运行年限,组织提出,报厂设备科纳入年、季、月检修计划与生产设备检修同步安排实施。
第二十八条 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环保设施的拥有数量和检修任务情况,建立相应的专业检修队伍,由电工和有经验的焊工、钳工组成。
第二十九条 环保设施检修后,检修单位必须对拆除的吸尘罩、皮带罩、阀门、管道、梯子、平台、栏杆等附属设施进行恢复。
第三十条 计划检修完好率要达到95%以上,在未到下一检修周期发生的
检修质量问题要进行考核。
第三十一条 检修进行中,若发现影响环保设施运行效果的故障点未全部包含在这次检修计划中时,在整体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全部处理;若时间不允许,优先处理对环保设施影响较大的项目。
第三十二条 若因环保设施出现故障而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环保设施管理单位有责任向厂部报检修申请,若厂部不能安排检修,则厂部有责任向安环生产部报检修申请。
第三十三条 各车间、物业单位电工对辖区内环保设施的计量仪表必须定期进行巡检、维护,发现损坏及时更换处理。
第三十四条 所有环保设施及其附件未经安环生产部或环保科同意,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停运、外借、移动、拆除,否则要根据情节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单位个人的经济责任。
确有必要停运、拆除、移动时,由所属单位报厂环保科,由环保科到安环生产部办理报批手续,正式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三十五条 环保设备所属单位必须建立完整的台帐、技术档案。第三十六条 未经集团安环生产部、厂环保科批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在环保设备主要管线,安装嫁接任何管线设备。
第三十七条 各类除尘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不允许白天开、夜间停,检查开、不检查停,或减开风门,低电流运行。
第三十八条 环保设施的风、水、电、气等供应单位和设备必须定期对所属设备、管路、管线进行巡检、维护,确保各项技术参数符合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的标准要求。
第四章 节能减排管理
第三十九条 对放射源、有毒有害物品必须严格登记,并由专人管理,防止储存和运输中的撒漏;上述物品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动用,防止发生污染事故。
第四十条 对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污染源,责任单位必须制定污染治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限期治理,否则按《本厂环保保护工作考核细则》有关条款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 各车间必须加强管线、存贮设备的巡检维护力度,防止跑、冒、滴、漏;加强生产用水、气排放管理,防止发生污染和中毒事故。
第四十二条 污水处理系统沉淀池要及时清理,并对清理出的污泥、杂物进行脱水处理,防止车辆漏污、漏水。
第四十三条 净环水、污水要分流,应全部循环使用,不得随意外排。各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不得随便倒入明沟或下水道。确需外排时,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必须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且要预先向环保科、安环生产部申报排污申请。
严禁采用渗沆、缝隙、溶洞或稀释等办法排放废水。
第四十四条 各车间、科室、物业单位必须加强油物管理,做好废油回收工作,禁止向下水道排放,倾倒油物。
第四十五条 凡噪声大、振动大的设备,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消音、隔音、防震等防护措施,噪音应控制在70分贝以下。
第四十六条 在设备检修期间,各检修负责人必须负责环保工作,从设备停工-退料-吹扫-检修-试运-开工的全过程、全方位抓起,禁止污染物违章排放。各生产装置停工扫线过程中,对容器、热换设备、贮罐、管线、泵等内残存物料安排退路,定置管理,禁止排入下水道,如确实需要提前二天征得环保科同意,否则按厂部规定处罚。
第四十七条 各生产装置在停工,开工过程中,凡有蒸汽、净化风、非净化风等放空的地方,必须使用消声器,对确实没有条件使用消声器而又需放空设备,需环保科和安环生产部同意方可放空。
第四十八条 各单位的炉体、料(灰)仓的人(手)孔、观察孔要进行密封,尤其是跨路皮带走廊,不得向下漏料,不得向外冒灰。
第四十九条 各单位物料输送机、给料机的下料口,汽车拉料口必须密封或加装除尘设备或采取加湿处理。
第五十条 原料场必须防止装卸、运输、堆取原料过程中产生扬尘。料堆必须采取覆盖或加湿处理,地面要经常清扫洒水,防止大风天气或车辆通过引起扬尘。
第五十一条 各招标单位必须督促进入我厂的施工单位到环保科登记备案,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文明施工,保护周围环境。如产生粉(烟)尘、噪声及废物,必须有防范措施,特殊情况必须向环保科打申请。工程建成后,必须进行修整,恢复周围环境的本来面貌。
第五十二条 各单位排放的废渣含可溶性毒物时必须设置有防止渗漏措施的堆积场所,严禁不加处理地埋入地下或倾入水体。
第五十三条 生产和使用放射性物质以及有毒化学品的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加防护、管理和控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在生产、贮运、使用 过程中不泄漏,不发生污染和中毒事故。
第五十四条 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必须包括防治污染的内容,本厂环保科必须经严格审查,选用的技术改造方案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方可批准实施。
1、要采用资源利用程度高、“三废”排放量少的最佳原料路线和先进工艺方法。
2、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噪音低、振动小、效率高的新设备和装置。
3、采用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料。
4、采用先进易行、经济合理的“三废”净化设施。
所有技术改造工程投产后,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环境面貌要有明显改善。
第五十五条 对通过工艺、设备改造不能解决的“三废”,应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实现“三废”资源化。
1、对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压差、可燃用气,凡是有利用价值、又有办法利用的都要回收利用,作为燃料或其它用途。
2、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废弃物,凡是在技术上有办法利用、在经济上又合理的,都要用于生产。
第五章 责任与奖罚
第五十六条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成绩显著或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将视情节轻重按照《本厂环境保护工作考核细则》给予处罚。
第五十八条 因管理不严、责任不清、工作失职、违章操作而严重跑、冒、滴、漏,造成污染事故者按有关规定加重处罚。
第五十九条 各承包单位因发生污染事故,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均由自己负责,同时按承包合同实施考核。
第六十条 对违反本制度者,一经发现、举报或查处,将在环保科的监督下,强制按要求处理。
第六十一条 对于举报违反本制度者,本厂为其举报者保密并奖励50元/人次。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各车间、科室可根据本制度,制定本单位的具体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管辖区域内各单位的环境管理,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与本单位有关的环保工作,并接受上级环保部门监督检查。
第六十四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环保科。第六十五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本厂
2011年1月5日
抄报:张厂长,各副厂长、助理 发至:各科室、车间
起草人:苏剑 审核人:刘风明 批准人:张朝玉
第二篇: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
为加大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结合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1、公司在生产发展中坚持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保护资源与控制损害相结合、统筹规划、专项治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2、公司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依靠科技进步治理生产废水、以及生产废水闭路循环、生产废渣综合利用、烟尘治理、防治环境污染、发展洁净生产。
3、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保处对全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
4、公司任何单位和个人享有在清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权力,也有保护环境和国家资源的义务。
二、环境管理
公司环境保护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及上级环保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解决公司环保工作的重大问题,审查、确定公司环保规划和目标并提出相应要求,领导和协调全公司的环保工作,建立定期例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
公司环境保护处是公司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发挥管理职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公司的环保规划和目标及全年工作计划;负责全公司环保监督和管理工作,组织技术培训和推广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并及时上报有关环保报表。
2、各单位要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行政正职对本单位环保工作负总则,负责制定环保工作计划、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污染事故的处理。
3、各单位要制定本单位污染源治理规划和治理计划,经公司审查后列入年计划,并要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治理一项、验收一项、运行一项。
4、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有害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不得超过规定标准排放。
5、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加强污水治理,减少污水排放量;坚持做好生产废水闭路循环和生产废水综合处理工作。
6、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控制噪声污染。
7、强化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健全管理制度:
(1)、环保设施必须与生产主体设备同时运转、同时维护保养;
(2)、环保设施由专人管理,按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做好运行记录;
(3)、实行环保设施停运报告制度,使用环保设施如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填写《环保设施停运报告》并上报环保处。
8、执行国家环境报告书制度;执行国家“三同时制度”;执行国家排污申报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执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执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9、及时上报环保报表,做到基础数据准确可靠。
10、搞好环保宣传教育和和技术培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全公司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
11、努力做到清洁生产,治理好公司的污染源,减少和防止污染物的产生。
12、绿化、美化环境,加强树木、花卉、盆景、景点的管理,建成“花园式”工厂。
13、引进和推广环保先进技术,开展环保技术攻关。
14、加强环保档案管理,制定档案管理制度。
三、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1、公司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在可能或者已经发生污染事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控制污染蔓延,减轻、消除事故影响。在重大事故或者突发性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应向公司环保处报告,并接受调查、处理。
第三篇:脱水岗位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
脱水车间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
1、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交接班时查看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意外情况及时上报处理。
3、加强精矿沉淀池的管理,及时清空沉淀池内沉淀物,定点堆存。
4、加强铅精粉和锌精粉在发货环节装车结束后对运输车辆和装载机的冲洗水的收集管理工作,严禁运输车辆和装载机未经冲洗直接上路。
5、加强铅精粉和锌精粉库房外雨水的收集工作,及时清空两区收集池的沉淀物,定点堆存。
5、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6、对于工作场所及时打扫,杜绝积水,保持作业场所干净整洁。
7、加强环保管理的日检,周检工作,积极落实上级部门提出的环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8、熟悉本厂环境保护应急预案,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故演练工作。
9、定点堆存各类废弃材料。
第四篇:供水车间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
供水车间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
1、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交接班时查看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意外情况及时上报处理。
3、加强沉淀池的管理,严格控制沉淀池内沉淀的淤泥量不超过总量的30%,及时清理沉淀池淤泥。及时调整水量,严禁回水外溢沉淀池事故发生。
4、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5、加强各管道的巡线工作,意外情况及时上报处理。
6、及时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打扫,防止积水,保持作业场所干净整洁。
7、加强环保管理的日检,周检工作,积极落实上级部门提出的环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8、定点堆存各类废弃材料。
第五篇: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为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以及公司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保障公司安全生产和全公司职工及周围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公司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令。
第二条 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是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以管促治,讲求实效”的方针,保证公司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防治“三废”污染、噪音污染,为广大职工创造清洁适宜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生产建设的发展。
第三条 防止“三废”污染,要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尽力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
第四条 凡需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装置,必须选用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如有“三废”生产,首先搞好综合利用,而后采取治理措施。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批评和检举。
第二章 基础管理
第六条 公司成立环境管理委员会(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副总经理和有关高级管理人员;成员: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总经理对环境保护全权负责。各级领导都要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切实把环保工作列入工作日程,认真学习有关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标准,正确指挥、协调、监督、检查有关环保工作。
第七条 公司必须设置专业环保机构安环部,配备专业环保人员,具体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 公司生产事业部对公司的环保管理工作,有权监督,应不定期地对公司环保工作进行抽查。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检查。
第九条 公司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十条 具体要求
1、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要求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文件发放按照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执行。
2、相关部门要有相应的制度,要组织学习并熟知。
3、制度要科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4、制度在运行中如存在问题,应不断修改、补充、完善。
第三章 关于“三废”治理的要求
第十一条 治理“三废”污染,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十二条 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杜绝或尽量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制止乱排乱放。搞好技术革新,开展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把“三废”消除或减少在规定要求以内。
第十三条 生产装置排放的废气、烟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使有毒、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对有利用价值的热能,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
第十四条 生产装置排放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才能排放。
第十五条 凡生产装置所排放的废渣,不得随便倾倒,应统一放置在指定场所,定期清理或处理。
第十六条 对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公司安全环保部或分管的副总经理要制订排放方案,并报有关负责人批准后派专人负责执行。
第十七条 建立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出现环境污染事故,车间应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同时积极组织处理。大型、重大污染事故,应该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上报公司。生产事业部要积极参与调查处理。对事故要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找出原因,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
第十八条 根据国家颁布的“三废”
排放标准,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制定“三废”控制指标,作为技术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各分子公司应制定本部门的环境保护制度,并健全环保方面记录和统计。
第十九条 加强环保监测。公司对生产装置污染源排放点应配备仪器和人员进行按期监测。
第四章 关于防止新污染产生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 新上的技术、工艺、产品必须是减少“三废”污染的项目。
第二十一条 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进行设计审查及工程竣工验收时,应邀请安全环保部和生产事业部参加,签署意见后,方可投产。
第二十二条 从国外引进的项目,环保指标要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引进生产装置时应同时引进“三废”治理技术和设备。
第二十三条 对“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设备、材料、施工力量等,公司各有关部门要切实给予保证,不得以任何借口把“三废”治理项目挤掉。
第五章 事故管理
第二十四条 环境保护事故分类
1、操作事故: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指挥失误以及运输、装卸原因引起跑料造成的污染事故。
2、设备事故:因各种生产设备运动系统缺陷、损坏、泄漏等原因引起跑料造成的污染事故。
3、生产事故:由于开停车及工艺条件、流程等原因导致的排放而造成的污染事故。
4、意外事故:由于交通、火灾、爆炸、破坏以及外界因素引起的跑料造成的污染事故。
第二十五条 环境污染事故分级标准
1、小型事故:生产设备或管道发生小的跑、冒、滴、漏,未造成人员中毒和大面积污染现象;污染物排入水体,浓度(检修排污除外),超过排放指标20倍以上30倍以下。
2、中型事故:生产设备或管道发生大的跑、冒、滴、露,造成厂区内部局部污染,但未发生人员中毒现象;污染物排入水体,浓度(检修排污除外),超过排放指标30倍以上40倍以下。
3、大型事故:生产设备或管道、贮罐等发生破裂,造成全厂污染,发生人员中毒事故;污染物排入水体,浓度(检修排污除外),超过排放指标40倍以上50倍以下。
4、重大事故:生产设备、管道或贮罐、运输钢瓶发生破裂、爆炸,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影响到厂区外围居民生活,发生人员中毒,甚至死亡的事故;污染物排入水体,浓度(检修排污除外)超过排放指标50倍以上。
第六章 环境保护工作奖惩
第二十六条 对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部门和个人,根据贡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法规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由公司安环部负责监督实施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