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时间:2019-05-14 10:4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第一篇: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体要求

第一条为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海洋工程建设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海洋工程的选址(选线)和建设应当符合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不得影响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或者损害相邻海域的功能。

第四条国家实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依据相关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海洋环境进行科学调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在开工建设前,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承担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第五条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行政审批改革政策确定的管理权限,审批相应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海洋工程可能造成跨区域环境影响并且有关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逐步推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在线预受理和预审查,逐步实现网上受理和办理过程全公开。

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本部门网站上发布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服务指南。服务指南应列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受理方式、办理流程、审批时限等内容。

第七条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制定出台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管理文件和技术规范。

海洋工程环评从业人员应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接受继续教育,参加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培训,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管理政策和技术规范,并通过培训考核。

第二章 办理程序

第八条建设单位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批准申请时,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文件;

(二)建设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三)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证明;

(四)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以及用于公示的不包含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五)由具备向社会公开出具海洋调查、监测数据资质的单位提供的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数据资料(报告)汇编;

(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应提交的其他材料。第九条 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程概况、工程分析;

(二)工程所在海域环境现状和相邻海域开发利用情况;

(三)与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等相关规划和要求的符合性分析;

(四)工程对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五)工程对相邻海域功能和其他开发利用活动影响的分析及预测;

(六)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和环境风险分析;

(七)工程生态用海方案(包括岸线利用、用海布局、生态修复与补偿、跟踪监测及监测能力建设等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八)工程拟采取的包括清洁生产、污染物总量控制及生态保护措施在内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九)工程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十)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

海洋工程可能对海岸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或损害的,其报告书中应当增加工程对海岸自然生态影响的分析和评价。

第十条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办理受理程序,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逾期不通知的,视为受理,其受理时间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计算。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于5日内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一)建设单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法律法规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不符合要求的;

(三)提供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资料的单位不具备向社会公开出具海洋调查、监测数据资质的;

(四)其他依法依规应不予受理的情形。

第十一条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之前,应当征求同级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在地方管辖海域内的项目应同时征求下一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征求意见的时限为10个工作日,对于逾期不回复意见的,按无意见处理。

第十二条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后,应当组织技术审查。技术审查可委托专门的评估机构组织,也可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自行组织。其中,国家海洋局审批的海洋工程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负责审查。

技术审查可以采取审查会、函审或其他形式,必要时应组织现场踏勘。采取审查会形式进行审查的,应当成立由包括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生物生态、海洋工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专业的不少于5人的单数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由专家评审组出具专家评审意见,对评审结论负责。

由评估机构组织审查的,评估机构应根据专家组评审结论出具技术审查意见,对海洋工程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给出明确结论,并对技术审查意见负责。

第十三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

(一)不符合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及国家产业政策的;

(二)在重点海湾,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及预留区,重点河口区域,重要滨海湿地区域,重要砂质岸线及沙源保护海域,优质景观岸线,重要经济生物的产卵场、繁殖场、索饵场,重要鸟类栖息地,特殊保护海岛,海洋观测站点环境保护范围等区域实施围填海的;

(三)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不能做出科学判断的;

(四)项目实施可能造成区域水交换能力减弱、环境质量等级降低、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超载等问题之一,且无法提出有效减轻对策措施的;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不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基础资料和数据失实,分析、评价和预测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缺陷的,或者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的;

(六)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无法确保污染物排海(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海(排放)不符合核定排放指标的;拟采取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或补偿对策措施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破坏的;拟采取的风险防控和应急对策不满足环境风险管控要求的;

(七)未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公众参与,或者公众参与调查对象不具备全面性、真实性,或者未对公众参与的不同意见进行反馈处理的。

(八)其他不符合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情形。第十四条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受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三章 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第十五条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送审批前,建设单位应当充分征求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法律法规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征求意见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

建设单位应当充分研究和吸纳公众意见,编制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并附建设单位对公众参与说明客观性、真实性负责的承诺。公众参与的相关原始材料应由建设单位妥善保管备查。

第十六条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在本部门网站公开不包含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十七条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必要时应当组织听证会,其中围填海工程必须举行听证会。听证会应当按照《海洋听证办法》的相关规定召开,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十八条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作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决定后,应于15个工作日内在本部门网站上公开批准情况。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发生以下改变,且可能导致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变更内容实施前,重新编制、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一)工程的选址(选线)、性质、规模、布局发生改变的;

(二)工程的生产工艺、建设方案发生改变的;

(三)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改变的。海洋工程发生上述改变后,对环境的影响明显小于改变前或不发生改变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原批准部门提交专题评估报告,经原批准部门同意后,可不重新编制报告书(表)。

第二十条海洋工程自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之日起超过5年方开工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60个工作日前将其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原批准部门重新批准。

原批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二十一条海洋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在规模、工艺、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产生不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自该情形出现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部门备案;原批准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落实报告书(表)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监测计划。海洋工程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建设单位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自建生态环境监测站等方式对海洋工程实际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和验证评估,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改进措施。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监督评估相关建设单位监测数据,并可根据工程运行情况适时组织跟踪监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向建设单位提出整改要求。

第二十三条建立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评估制度,对评价文件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完整性、分析评价的准确性等内容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评估及资质核查的重要依据,并视情况在部门网站、报纸等媒体上进行通报。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客观记录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过程中环评机构及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及时通报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屡次出现违规行为的环评机构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其编制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予以重点审查。

第二十四条国家和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建立评审专家考核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十五条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实行备案制度。

各市、县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分别于每月10日前将本部门上一月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准文件报上一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月20日前将本部门及下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上一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准文件汇总后报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备案。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地区工作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海环字〔2008〕367号)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

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局制定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已于今年6月17日经局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七月一日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海洋工程建设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海洋工程的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不得影响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或者损害相邻海域的功能。

第四条 国家实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有核准权的海洋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核准部门)核准。

第五条 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海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以分为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和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两种形式。

第六条 下列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

(一)需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或审批的海洋工程;

(二)涉及国家海洋权益、国防安全等特殊性质的工程;

(三)海洋矿产、油气、海砂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

(四)50公顷以上的填海工程,100公顷以上的围海工程;

(五)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风力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

(六)其他需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的海洋工程。

前款规定以外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根据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核准。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开展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第八条 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具有一定数量的海洋工程环评从业人员。

海洋工程环评从业人员应当持有国家海洋主管部门颁发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证书。

第九条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使用的水质、沉积物、生物(生态)、地质地貌、水文动力等调查监测资料,应当符合国家海洋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资料,应当由具备向社会公开出具海洋调查、监测数据资质的单位提供。

第十条 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程概况、工程分析;

(二)工程所在海域环境现状和相邻海域开发利用情况;

(三)与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四)工程对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五)工程对相邻海域功能和其他开发利用活动影响的分析及预测;

(六)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和环境风险分析;

(七)工程拟采取的包括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污染物总量控制及生态保护措施在内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八)公众参与调查情况;

(九)工程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十)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

海洋工程可能对海岸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或损害的,其报告书中应当增加工程对海岸自然生态影响的分析和评价。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公开征求公众对海洋工程的意见,法律或法规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

征求公众对海洋工程建设的意见可以采取抽样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众参与人员应当包括受海洋工程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公众意见,并在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结果及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并向核准部门提供调查对象清单及联系方式。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提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核准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交如下材料:

(一)申请文件;

(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送审稿)一式三份;

(三)建设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四)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证明;

(五)建设单位与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签订的工作委托书;

(六)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材料;

(七)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行业规划的符合性材料,项目的投资渠道归类说明(注明是政府投资或者是企业投资);

(八)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需要提交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的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

(九)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需要提交相应的备案手续文件;

(十)由国家海洋局负责核准的项目,应当提交政府有关部门关于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的相关文件。

第十三条 核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逾期不通知的,视为受理,其受理时间以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计算。

第十四条 对需要编制报告书的海洋工程,核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其报告书组织审查。对需要编制报告表的海洋工程,核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其报告表组织审查并作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

第十五条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查可委托专门的评估机构组织,也可由具有核准权限的海洋主管部门自行组织。

第十六条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查可以采取审查会、函审或其他形式,必要时可以组织现场勘踏。采取审查会形式进行审查的,应当成立由包括海洋化学、海洋水文、海洋生物生态、海洋地质、海洋工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专业的不少于5人的单数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由专家评审组出具专家评审意见,并对评审结论负责。

审查会可以邀请同级海事、渔业主管部门、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及有关海洋主管部门的代表参加。

第十七条 由国家海洋局负责核准的海洋工程,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技术审查由国家海洋咨询中心组织。采取审查会形式进行审查的,国家海洋咨询中心应当自收到报告书(送审稿)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组织召开专家审查会,审查会应当邀请国家海事、渔业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及有关省级海洋主管部门的代表参加。

第十八条 参加审查会的海事、渔业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代表应当填写《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部门征求意见表》,并于审查会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部门征求意见表加盖单位公章反馈核准部门,逾期视为无意见。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部门征求意见表》由国家海洋局统一印制。

第十九条 国家和省级海洋主管部门应分别建立相应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专家库的管理办法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报告书审查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政策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二)工程分析是否透彻,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环节是否阐述清楚;

(三)工程建设是否对海洋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以及是否可以接受;

(四)工程是否按有关部门要求,落实相关节能减排措施,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核定的排放指标;

(五)工程建设和营运过程中的环保对策措施是否可行、有效,工程是否采用先进工艺及清洁生产技术;

(六)工程的环境风险分析是否准确,风险防范对策措施是否可行;

(七)公众参与调查方法是否合理,公众环境权益是否得到保证;

(八)报告书编制质量及评价结论是否可信;

(九)海洋生态修复措施是否可行。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及相关部门意见,对报告书(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报告书(报批稿),连同下列材料一并提交核准部门:

(一)建设单位报批文件;

(二)报告书(报批稿)一式7份;

(三)报告书修改说明一式3份;

(四)对专家和部门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第二十二条 核准部门自收到报告书(报批稿)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征求同级海事、渔业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及下一级海洋主管部门的意见。

海事、渔业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书(报批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对报告书的意见反馈核准部门,逾期视为无意见。

下一级海洋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书(报批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核准部门。第二十三条 核准部门收到报告书(报批稿)、报批文件及有关部门反馈意见后,应当在法定的时限内,作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并书面回复建设单位,同时抄送同级渔业、海事、军队、发改委等部门及下一级海洋主管部门。

由国家海洋局负责核准的,国家海洋咨询中心应当自收到报告书(报批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技术审查意见。

第二十四条 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核准后,有以下改变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重新编制报告书,报有核准权的海洋主管部门核准。

(一)工程的性质、规模、地点发生改变的;

(二)工程的生产工艺、建设方案发生改变的;

(三)有污染物排放的工程,其污染物排放的地点、处理的工艺、主要设备、技术指标和技术方法发生改变的。

海洋工程发生上述改变后,对环境的影响明显小于改变前或不发生改变的,经有核准权的海洋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不重新编制报告书。

第二十五条 海洋工程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核准之日起超过5年方开工建设,且工程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环保措施、海洋环境状况等均未发生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60个工作日前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原核准部门重新核准。

核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并书面回复建设单位。

第二十六条 报告书核准前需要举行听证的,按照国家海洋主管部门制定的《海洋听证办法》组织听证。

第二十七条 海洋工程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在规模、工艺、污染物排放、环境影响等方面产生不符合经核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自该情形出现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核准部门备案;原核准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第二十八条 海洋工程需要拆除或者改作他用的,应当报原核准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海洋主管部门批准。改作他用的、拆除中有污染物排放或改变地形地貌的,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九条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核准工作实行备案制度。

国家海洋主管部门在核准报告书后10个工作日内,将核准文件及报告书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各级海洋主管部门在核准报告书后10个工作日内,应当将核准文件及报告书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各市、县级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分别于每年的7月15日和1月15日前将本部门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核准情况及环境影响评价核准文件报上一级海洋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海洋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的7月31日和1月31日前将其下级海洋主管部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核准情况汇总后报国家海洋局备案。

第三十条 海洋主管部门核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核准程序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核程序

发布时间:2003-08-13市海洋渔业局

申请:

1、书面申请;

2、提交环评大纲;

3、提交环评承担单位的资质证书。

受理:

1、审查环评承担单位的资质;

2、审查环评大纲的内容;

3审查合格后将受理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提交报告书:

1、书面申请;

2、提交环评报告书。

批准:

1、审查环评报告书内容;

2、组织专家评审作出结论并进行修改;

3、专家评审通过,予以批准。

通知:

将核准意见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归档:

做好登记留存归档。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办事规程

2005-07-02 来源:市海洋渔业局

主管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

法定时限:无

承诺时限:

报告书大纲审查20个工作日;

报告书核准20个工作日;

报告表核准10个工作日。

收费标准:暂无收费

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申报材料;

2、向建设单位(个人)提供具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资格的单位名录;

3、审查材料、现场勘查、通知利害关系人、编制大纲;

4、专家审查

5、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6、专家评审;

7、核准。

材料准备:

1、申请书;

2、规划部门选址批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3、环境影响报告书(2份)或环境影响报告表(4份);

4、专家组评审意见及名单。注: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域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第四篇: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技术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为了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国家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实行资格审查制度。承担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条件。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具有法人资格,对评价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应当具有合理的专业人员配臵,熟悉国家环境政策,能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预测;应当具有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专职技术人员。同时,为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行为,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国家还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的管理。

第一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确立和沿革

我国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的最早规定见于1986年3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办法指出了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要求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并按照证书规定的范围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同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管理要求。

一、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阶段

1986一1989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分为综合证书和专项证书两种。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都有权核发评价证书,两级核发、两级管理。持综合证书的评价单位可以在全国承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持专项证书的评价单位只能按证书限定在本地区、本行业范围内承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全国有1 500余个单位获得评价资质。持证评价有效地规范了评价市场,有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但当时具有综合证书评价资质的单位大都是高等院校、环境保护科研单位,一些设计、研究单位,虽然技术力量雄厚、业务水平高,也只能获得和专业有关的专项评价证书,从长远发展看,制约了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阶段

经过3年的试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89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正式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中详细规定了评价证书的等级、申请证书的条件和程序、持证单位的职责及其考核办法等,并将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综合证书和专项证书改为甲级证书和乙级证书两种。甲级证书单位可以承接全国范围内各种规模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乙级证书单位可承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人民政

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甲级证书单位的核发权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乙级证书单位的核发权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要求,强调是事业单位,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有权申领甲级证书;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只能申领乙级评价证书。

评价证书分级后,一批有能力的单位获得了甲级评价证书。全国共有’700余家单位分别获取甲级评价证或乙级证书,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环境影响评价队伍但由于评价资质受到单位批准机关的级别限制,不是以技术能力为判定标准,仍不够合理;评价单位工作范围又没有了限制,体现不了专业特长,不利于发挥技术优势。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核发评价证书,也不利于控制评价单位数量和保证评价单位质量。

1998年11月,国务院253号令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国家法规的形式首次明确规定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并规定资格证书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发;评价证书要规定评价的等级和范围;并授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据此制定具体办法。

三、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阶段

依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和授权,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9年3月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当时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整顿,取消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评价单位的评价资质。根据国务院领导要求评价单位“少而精”的精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按照分级原则和专业特长,重新核发了评价证书,并予以公布。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在乙级证书中增设了环境影响报告表一类。由于按建设项目类别划分了工作范围,更有利发挥评价单位特长,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更有保证。此后,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和2004年分别开 展了两次全国范围内的评价单位定期考核,并在此期问,加大了对各单位日常工作的监督力度,查处了几批工作质量差、有违规行为的单位,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秩序和从业行为。

同时,在评价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基础上,为了强化环评工作的责任,进一步推动环境影响评价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会同人事部于2004年2月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提出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必须配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人员资质管理都迈上了新台阶。

第二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

实行资格审查,是对从事特殊行业或职业的单位或个人实行的一项管理制度,多年实践表明,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管理是规

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为了提高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评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避免不具备环境影响评价能力的单位承接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切实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规定: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九条规定: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资质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已取得资质证书的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名单,应当予以公布。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条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

构。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

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已经颁发资格证书的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名单,应当定期予以公布。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上述条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要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单位承担,个人不能承接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技术涉及面广的工作,依靠个人的力量和专业水平,不可能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需求和工作质量。

(2)授权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条件和管理办法。从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否则不可以承接环境影响评价业

务。颁发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是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其他任何机关都无权颁发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3)资质证书分等级和限定评价范围,评价单位必须按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开展评价工作,并应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出结论,它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综合审批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批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此项规定是为了防止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工作敷衍塞责或是弄虚作假,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客观公正和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与对违规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处罚条款是相呼应的。

(4)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是咨询服务性质,因此,其收费应接受国家价格管理部门的监督。

(5)要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名单。这是对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是为了有利于建设单位全面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等有关信息,以便自主选择适当的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评价单位。同时,向社会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名单,也可让社会公众进行监督。

(6)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审批部门有任何利益关系,保证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单位的独立性、公正性,不依附行政机关的权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不会影响行政机关的公正审批。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建设单位有权自主选择为其服务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只要所选择的机构具有相应资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加以限制和干预。在《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提法有所不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用的是“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而晚四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用的是“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这体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性质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环境影响评价被确定为咨询服务业,并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出现,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咨询服务市场逐步开放,咨询服务机构也呈现多元化。因此,称为“环境影响评价服务机构”既体现市场经济的特点,也体现了其咨询服务的行业特点。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资质管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年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申请条件

和申请程序、资格证书的管理与审核、违规评价机构的处罚等进行l『规定。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分级

1.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条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等级,两个级别主要根据持证单位的专业特长和工作能力确定。无论是甲级评价资格机构或乙级评价资格机构,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

(1)要具备法人资格,这是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作为环境咨询市场准入的先决条件,也是与建设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合同和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起码条件。

(2)在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内设臵有专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部门,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具有健全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这是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条件。

(3)要能够独立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主要污染因子的调查分析和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预测,有能力开展生态现状调查和预测,有分析、审核协作单位提供的技术报告、监测数据的能力,能独立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同时具备专职从事工程、环境、生态、社会经济等工作的技术人员,配备有与业务范围一致的专项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绘图设备。这是人员条件、办公设备条件和工作能力条件,是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各专业工作及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是报告表的重要条件。

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分级

在技术力量配备方面,甲级评价机构至少应配备4名高级技术职称和6名中级技术职称的专职人员,且最少有6名专职技术人员具有从事3年以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历和工作业绩。

乙级评价机构至少应配备6名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职人员。乙级限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评价机构,可适当降低要求。人员配臵不完全具备乙级评价证书资格要求的申请机构,因工作需要,可以申请只开展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业务的乙级证书。

无论是甲级评价机构还是乙级评价机构,其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会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会不断更新,要想达到熟悉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不断参加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培训和接受相关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工作范围的划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工作范围是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允许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范围;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不受限制。评价工作范围包括评价的环境影响要素和行业类别两部分。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及对环境影响的不同,环境影响要素划分为10种,行业类别划分为18个行业。围承揽环境影响评价业务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将会受到处罚。

三、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的申请和审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的申请包括四项内容的申请:

(1)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申请;

(2)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工作范围的调整申请;

(3)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晋级申请;

(4)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更名申请。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相关申请,必须由申请机构提交申请,呈报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管理部门,即IN家环境保护总局。

对各类资质申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统一时间进行受理和审批,申请的审查坚持严格和公正的原则,并采取综合考评的形式,不仅包括材料审查,而且结合专家评议和现场考察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申请机构的有关情况后择优选择。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对环境影响评价持证单位按行业和环境要素划定业务范围,主要依据其单位性质、特点、工作业绩、业务能力、人员配臵及相关条件来审核确定。持有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可以按照评价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承担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持有乙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可以按照评价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承担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持有乙级限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单位,可以承担编制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

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持有单位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时,仅可在批准的行业中从事批准的环境影响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任何超越行业范围和要素范围承揽环境影响评价业务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将会受到处罚。

三、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的申请和审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的申请包括四项内容的申请:

(1)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申请;

(2)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工作范围的调整申请;

(3)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晋级申请;

(4)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更名申请。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相关申请,必须由申请机构提交申请,呈报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管理部门,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对各类资质申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统一时间进行受理和审批,申请的审查坚持严格和公正的原则,并采取综合考评的形式,不仅包括材料审查,而且结合专家评议和现场考察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申请机构的有关情况后择优选择。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对环境影响评价持证单位按行业和环境要素划定业务范围,主要依据其单位性质、特点、工作业绩、业务能力、人员配臵及相关条件来审核确定。持有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可以按照评价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承担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持有乙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可以按照评价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承担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持有乙级限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单位,可以承担编制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持有单位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时,仅可在批准的行业中从事批准的环境影响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任何超越行业范围和要素范围承揽环境影响评价业务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将会受到处罚。

三、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的申请和审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的申请包括四项内容的申请:

(1)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申请;

(2)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工作范围的调整申请;

(3)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晋级申请;

(4)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更名申请。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相关申请,必须由申请机构提交申请,呈报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管理部门,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对各类资质申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统一时间进行受理和审批,申请的审查坚持严格和公正的原则,并采取综合考评的形式,不仅包括材料审查,而且结合专家评议和现场考察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申请机构的有关情况后择优选择。符合

规定条件的,颁发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四、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管理与考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规范使用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签订评价合同时,必须标明评价证书的级别和编号。在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中,还应将评价资格证书的缩印件附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同时附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评价资格证书缩印件应加盖评价机构单位公章。评价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按规定填写“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工作业绩记录表”,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抄报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时抄送本行业主管部门。评价单位在机构或人员发生调整或变化时,必须及时向国家环保总局报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组织对评价单位的评价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分定期考核和日常检查。

评价单位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是咨询服务性质,因此,其收费应接受国家价格管理部门的监督。同时,为了方便建设单位自主选择适当的评价单位,并公开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定期公布评价单位名单。一般是在每年的受理申请和调整后,公布新颁发资质、调整、晋级及更名的评价单位名单。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收费管理

1.收费的法律依据及变化

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最早的法律依据是198l发布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198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办法中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费用,实行按工作量收费的原则,并从可行性研究费用中支出。1989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局、财政部、国家物价局发出《关于颁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则与方法(试行)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费用从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费用中列支,提出了收费项目,并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收费标准。1992年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发出《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对1989年开始试行的收费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确认,并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收费属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收费性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2001年财政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文,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性质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并且由价格部门进行管理。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属逐步对外开放的咨询服务市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性质必将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并且由价格部门进行管理。

2.现行收费的依据及性质

2002年1月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

规范环境影响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是现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的依据。该通知在调查全国各地方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出了收费标准。同时通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咨询服务性质,确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属于中介服务收费,并要求遵循市场经济下服务价格收费的公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按照该通知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以基准收费价为基础,可以在上下209,0的幅度内调整。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的两种方式

(1)以建设项目的估算投资额为计费基础,并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和内容,采取按估算投资额分档定额方式计费。此种方式的收费可以有两个系数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即行业调整系数和环境敏感程度调整系数。

(2)对于不便采取按估算投资额计费方式的,采取按咨询服务工日计费。这种收费方是根据投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层次不同,进行核算。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的管理

从1990年开始,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开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政策法规和技术的业务培训,颁发岗位培训证书。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根据我国对专业技术人员“淡化职称,强化岗位管理,在关系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岗位大力推行职业资格”的总体要求,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2月16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

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规定从2004.年4月1日起在全困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 师职业资格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是要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进行论证,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是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偏差和失误,可能会影响到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是为了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强化环评责任,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和公众利益。

二、申请报名参加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条件

申请报名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

*大专学历需要7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历; *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需要5年的工作经历; *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需要2年的工作经历; *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博士学位,需要1年的工作经历。2.取得其他专业的

*大专学历,需要8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历;

*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需要6年的工作经历; *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需要3年的工作经历; *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博士学位,需要2年的工作经历。

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主要规定

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三个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中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作出了如下主要规定:

(1)国家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管理。

(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

(3)人事部组织专家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试题。会同国家环保总局对考试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确定考试合格标准。

(4)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合格,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

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5)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实行定期登记制度。登记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再次登记。

(6)国家环保总局或其委托机构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机构。人事部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登记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7)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和环境保护验收的单位,应配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应在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中,以该单位的名义接受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业务。

(8)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业务活动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的各项规定,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恪守职业道德。

(9)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可主持进行下列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环境保护验收;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对其主持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的技术文件承担相应责任。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法律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三条规定: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该条款规范的“为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就是指有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评价单位。评价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评价单位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的行为可能各不相同,如:

(1)原始数据作假,如气象资料、水文、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工业污染源源强等,未按技术导则规定实测或任意修改;

(2)故意隐瞒与规划的不一致和受影响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如:自然保护区、水源地、居民稠密点等);

(3)模式计算中参数选择不当,计算结果错误;

(4)评价结论和评价结果不相符或评价结论中故意模糊、掩盖环境问题。

上述情况出现,是评价单位不负责任还是故意弄虚作假,有时判断比较困难,《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评价单位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其法律责任是一样的。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有上述违法行为,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降低其评价资质等级。持甲级证书单位可降为乙级证书,或降为只能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情节严重的可直接吊销其资质证书,取消其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资格。在降低评价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评价资质证书的同时,对违法单位还应当处以罚款。罚款金额是所收取评价费用的1倍以上3倍以下。具体数额可在罚款限额幅度内,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违法行为轻重,酌情决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评价单位在环

境影响评价中弄虚作假,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就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对构成犯罪的当事人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对评价单位构成犯罪的,实行双罚原则。对评价单位处以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按照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此外,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中也有对评价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弄虚作假的行为的相应处罚规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三条的授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 《建设项目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评价单位有下列五种行为,也作出处理规定。这五种行为是:

(1)机构人员发生变化己不适应评价工作的;

(2)评价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评价合同的;

(3)变相转包评价工作或承接项目与评价证书业务范围不一致的;

(4)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审查过程中质量较差的;

(5)无故不参加定期考核或拒绝接受日常监督检查,或不按规定提交《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工作业绩记录表》的。

其处理规定是:可以责其进行3个月以上、12个月以下的限期整改。整改期间评价单位不得承担任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逾期未达到整改要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降低其评价证书级别或

吊销其评价证书。《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都是评价单位的责任,没有规定评价人员的责任。只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三条中提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评价人员只有触犯刑律,才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处罚。

第五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廉政建 设,保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廉洁高效依法进行,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 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以下简称“验 收监测或调查”)工作,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的行为。第三条 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单位 和个人,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本规定的要求,坚持廉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第二章 行为准则 第四条 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或者其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评价机构及评价项目负责人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负责;

(二)建立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审核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落实环 境影响评价质量保证措施,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

(三)不得为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国家明令禁止建设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四)必须依照有关的技术规范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五)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收费标准,不得随意抬高或压低评价费用或者采 取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

(六)评价机构应当按照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等级、评价范围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不得无任何正当理由拒绝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七)不得转包或者变相转包环境影响评价业务,不得转让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

(八)应当为建设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九)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编造数据或者实施其 他弄虚作假行为;

(十)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其所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建设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并如实回答验收委员会(组)提出的问题;

(十一)不得进行其他妨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廉洁、独立、客观、公正的活动。第 五条 承担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工作的单位(以下简称“技术评估机构”)或者其技术评估 人员、评审专家等,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技术评估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技术评估结论负责;

(二)应当以科学态度和方法,严格依照技术评估工作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实事求是,独立、客观、公

正地对项目做出技术评估或者提出意见,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日 常监督检查;

(三)禁止索取或收受建设单位、评价机构或个人馈赠的财物或给予的其他不当利益,不得让建设单位、评价机构或个人报销应由评估机构或者其技术评估人员、评审专家个人负 担的费用(按有关规定收取的咨询费等除外);

(四)禁止向建设单位、评价机构或个人提出与技术评估工作无关的要求或暗示,不得 接受邀请,参加旅游、社会营业性娱乐场所的活动以及任何赌博性质的活动;

(五)技术评估人员、评审专家不得以个人名义参加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或者对环 境影响评价大纲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供咨询;承担技术评估工作时,与建设单位、评价机构 或个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六)技术评估人员、评审专家不得泄露建设单位、评价机构或个人的技术秘密和业务

秘密以及评估工作内情,不得擅自对建设单位、评价机构或个人作出与评估工作有关的承诺;

(七)技术评估人员在技术评估工作中,不得接受咨询费、评审费、专家费等相关费用;

(八)不得进行其他妨碍技术评估工作廉洁、独立、客观、公正的活动。第六条 承 担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单位及其验收监测或调查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或验收调查报告结论负责;

(二)建立严格的质量审核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 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开展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和编制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报告,并接受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

(三)验收监测报告或验收调查报告应当如实反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落实情 况及其效果;

(四)禁止泄露建设项目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五)在验收监测或调查过程中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编造数据或者实施 其他弄虚作假行为;

(六)验收监测或调查收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

(七)不得在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中为个人谋取私利;

(八)不得进行其他妨碍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廉洁、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为。第 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手续,接受并配合技术评估机构的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的监测或调查,按要求提供与项目有 关的全部资料和信息。建设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和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审批及环境保护

护验收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编造数据或者实施其他弄虚作 假行为;

(二)不得向组织或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和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审批及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单位或个人馈赠或者许诺馈赠财物或给予其他不当 利益;

(三)不得进行其他妨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和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审批及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廉洁、独立、客观、公正开展的活动。第三章 廉政规定 第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 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和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应 当遵循政治严肃、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管理严格和形象严整的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言论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执行廉政建设规定,开展反 腐倡廉活动,严格依法行政,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密切联系群众,自觉维护公务员形象。第 九条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 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向任何单位指定评价机构,推销环保产品,引荐环保设计、环 保设施运营单位,参与有偿中介活动;

(二)不得接受咨询费、评审费、专家费等一切相关费用;

(三)不得参加一切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有关的、或 由公款支付的宴请;

(四)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收取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或物品,或以权

谋私搞交易;

(五)不得参与用公款支付的一切娱乐消费活动,严禁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

(六)不得在接待来访或电话咨询中出现冷漠、生硬、蛮横、推诿等态度;

(七)不得有越权、渎职、徇私舞弊,或违反办事公平、公正、公开要求的行为;

(八)不得进行其他妨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廉洁、独 立、客观、公正的活动。第四章 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第十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对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驻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和环境保 护验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审批和环境保护验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监 督检查工作,可以采取经常性监督检查和专项性监督检查的形式。经常性监督检查是指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和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环境保护验收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专项性监督检查是指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和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某个环节或某类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对于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审批、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应当采取专项性监督检查方式。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 人发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 批、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可以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部门举报 和投诉。对举报或投诉,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署名举报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在对反映的问题调查核实、依法做出处理后,应当将核实、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并听取意见。对捏造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的,应依据有关 规定处理。

(二)对匿名举报的材料,有具体事实的,应当进行初步核实,并确定处理办法,对重 要问题的处理结果,应当在适当范围内通报;没有具体事实的,可登记留存。

(三)对投诉人的投诉,应当严格按照信访工作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第十三条 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验收监测或调查和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环境保护验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汇报或意见;

(二)查阅与活动有关的文件、合同和其他有关材料;

(三)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核实;、(四)其他适当方式。第十四条 评价机构违反本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法》 依照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缩减评价范围、降 低资质等级或者取消评价资质,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第十五条 技术评估机 构违反本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 评、宣布评估意见无效或者取消该技术评估机构承担评估任务的资格。第十六条 验收 监测或调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

下载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以及竣工验收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

    环境影响评价

    一、简介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问题与由来 1.2.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 1.4.中美环境影响评价比较 1.5.中国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与作用 1.6.......

    环境影响评价

    一、项目简介 (一) 建设项目的意义 (二) 工程概况 1、 黄河水院新校区规划概况 2、 黄河水院新校区环境因素分析 (三) 周边环境现状 1、 自然环境现状 2、 社会环境现状 3、 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

    1、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

    赤峰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管理规定[小编推荐]

    赤峰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管理规定(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我局环评文件审批行为,提高审批行为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海洋工程导论论文

    我国潜水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以蛟龙号为例 关键词:蛟龙号 安全可靠 深海动力 水深通信 声纳 作业系统 信息自动化 摘要:潜水器是指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活动深潜水装......

    船舶与海洋工程

    基本介绍 随国际形式的复杂化、国际交往与运输的频繁以及国内陆路交通的形势严峻,船舶与海洋工程成为捍卫疆域完整以及扩大交往密度而亟待发展的学科。该专业运用物理、数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专业实验:船模阻力实验、螺旋桨试验、船模自航试验及结构实验应力分析等.学制: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