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攀枝花乡碧播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张萍)
元阳县攀枝花乡碧播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碧播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张萍(2011年5月30日)
2011年,我从省社科联到元阳县攀枝花乡碧播村委会任新农村指导员。经过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碧播村地处攀枝花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32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便。东邻阿勐控村,南邻俄扎乡,西邻沙拉托乡,北邻牛角寨乡。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568户,2446人。全村国土面积17.92平方公里,海拔1470米,年平均气温38℃,年降水量1320毫米,适合种植包谷、稻谷、木薯、花生、黄豆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084亩,其中水田1028亩,旱地2056亩,人均耕地1.29亩,林地16234亩。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五通,全村有471户通自来水,有257户饮用井水,有9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没有村集体收入,支出多,村委会办公
经费困难,是一个贫困村。该村世居哈尼族、彝族,两个民族团结、互助、友爱,他们勤劳、善良,共同建设家园,创造出了美丽的神话。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浓厚,各种节日丰富多彩,共同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其中以祭龙和民间舞蹈著称。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7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32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1308平方米,拥有教师6人,距离乡中学32公里。
该村有一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1名(预备党员3名),其中:男党员67名,女党员14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党员有81名;哈尼族党员有29名,彝族党员有52名;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党员有17名,60岁及以上的党员有17名。党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上半年共发展党员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 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村民组织对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一是存在着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调研发现,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却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
(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传统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效益低下,无市场竞争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无集体收入,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美化、净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建设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
进程。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有待加强。三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非常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着力转移农民。通过加强对农民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农民的有效转移,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同时,积极发展来料加工,鼓励劳务输出。
(二)做大规模特色,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根 据市场要求,积极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做大特色产业规模,完善特色农业以奖代补办法,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稻谷、玉米、黄豆、木薯、养猪等优势产业,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包装,培育一批品牌。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三)深入实施科技兴农和人才强农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科研机构+企业+基地”的推广模式,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并创造条件建立研发中心。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工程,重点是集镇建设;做好人畜饮水工程、水利电力设施、公路维修和通信基站建设。
(五)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认真落实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课本费、生活费实行补助。加快推进中小学破旧房改造,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通过送电影到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农村民间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快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进程。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以大病医疗救助为主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指导服务农村工作本领。按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近期组织专门力量,就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调研。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另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要继续帮扶贫困村,逐步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七)抓党建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抓经济必须从抓党建入手,发展靠稳定,稳定压倒一切。针对党员文化水平低的情况,大力宣传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知道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 强全社会的创造能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把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问题提高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促进社会发展。
第二篇:攀枝花乡洞浦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朱毅)
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委会新农村建设
工作调研报告
攀枝花乡洞浦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朱毅
(2011年5月30日)
此次新农村工作队,我被安排在攀枝花乡洞浦村委会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所驻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新农村指导员“六大员”作用,我对所在村寨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洞浦村委会位于元阳县南部,攀枝花乡北部,与胜村乡、新街镇向连,距离乡政府7公里。
2.地形地势
全村国土面积11.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221米,最低海拔650米,境内相对高差1571米,平均海拔1435米,地势山高坡陡,为深切峡谷地貌类型,境内沟壑纵横,山坡陡峭,无一平川,坡度一般在20°以上,多数地段纵坡在50°以上。
3.气候条件
全村年平均气温19℃,最冷为1月,最热为7月,平均降雨量1728mm,年平均日照382小时,全年无霜期305天,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其次为南风。且山高坡陡,地形十分复杂,因此气候变化无常。
二、人文概况
全村总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水田903亩,旱地891亩,2006年全村委员会总人口2320人,415户,人均占有耕地0.86亩,人口密度为201人/平方公里。全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境内主要居住着哈尼族,是一个纯哈尼族聚居地贫困村。
三、社会经济
洞浦村的主要农产品及产量是:粮食总产量655.2吨,芭蕉芋115吨,木薯174吨,茶叶26.5吨;主要畜产品是:生猪出栏478头,肉类总产量49.76吨。
四、发展制约与瓶颈
攀枝花乡是山区少数民族乡,是元阳县特困乡之一,洞浦村又是攀枝花乡较为贫困落后的一个村委会,属省级重点扶持村。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基础差,经济薄弱文化落后,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攀枝花乡洞浦村还处于以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的初级农业阶段,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低,经济基础的简单脆弱使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洞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成为该村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所独有的自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很适宜发展茶叶、花生、草果、药材等经济作物,但一直未能发挥特有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由于路况较差,造成公路运输难,形成了社会经济最为落后封闭的地区,致使自然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该村一直是以粮食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该地区的地理气候、土地资源,是一个可以发展经济作物的宝地,很多亚热带地区和高山地区可发展的经济林果在该地区均能得到发展,但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资源优势未给当地群众带来丰富的成果,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严重受阻,一旦将洞浦公路改造成弹石路面,提高路面等级,洞浦的经济将飞速发展,同时可辐射保山寨,勐品两个村委会5个自然村。
由于全乡教育滞后,大部分群众素质不高,洞浦也不例外,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
识根深蒂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五、工作思路和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洞浦村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设新农村,必须夯实物质基础。没有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没有农民生活的改善,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武装农民,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变农村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动力。
(三)抓紧搞好新农村建设项目库工作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有项目来支撑,若新农村建设落实不到项目上,那怕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的再好,也没有实际意义。要善于把思路转化为规划,把一项项工作转化为一个个项目,以具体的项目运作来推动新农村
建设。为此,各级有关职能部门要一规划为基础,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库,项目库可以考虑分为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农业生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项目四大类予以加强知道管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驻村调研报告
选准突破口 加快强村富民步伐
根据组织安排,本人在xx乡xx村住村蹲点。在蹲点期间,走访了住在xx集市的部分农户和个体经营者、xx小学,召开了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座谈会,了解了村情、民情,帮助xx村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下一阶段目标任务,同时协调资金x万元铺设xx村出庄道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出行难的状况。
xx村有11个村民小组,3790人,党员86名。村有一农贸市场,在周边乡镇已有一定的影响力。村集体经济空白,没有收入项目。社会事业发展也比较滞后,尤其是道路状况较差,除环乡路为水泥路外,其余均为土路,群众生产、生活极不方便。通过调研,认为xx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发展社会事业缺乏投入,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但具备加快发展的一些基础条件。当前,xx村应放大本村的传统产业优势,选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动员,全力以赴,以一至两年的时间打基础,拉开框架,用两至三年的时间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夯实基础。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作为农业村组,强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要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xx村有水面近1000亩,水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现有经营模式为粗养,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要开展市场调查研究,采取外出学习取经、邀请养殖专家来村面授等措施,推动鱼塘精养和混合养殖,提高养殖效益,让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同时要在延长产业链方面做文章,一方面要以招商引资或村集体投资领办等形式,搞好鱼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搞好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要依托平台,主动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挂靠,签订农业订单,稳固销售渠道,力争养殖业在两年内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三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大棚蔬菜推广为重点,以大户领头、科技示范为措施,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林、果、蔬多元结构转变。
二、提高劳务输出工作水平,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目前,欠发展农业乡镇农民收入渠道还不宽,增收基础不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没得到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各级组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农民增收为工作中心,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当前,xx要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积极做到“五个加强”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劳务输出网络。要健全乡村劳务输出机构,明确责任到人,明确考核奖惩措施,使劳动力转移工作成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乡劳动就业部门以及村负责同志要广泛收集劳务输出信息并定期发布,正常开展组织培训、输出和职业介绍等工作。目前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量大,招录门槛低,尤其是缝纫、针织、电子装配、食品加工等岗位缺员较多,乡村组织要主动与园区企业对接,让剩余劳力在本区就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我们要用好用足全省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有关优惠政策,采取技校培训、企业岗前培训、成人校培训等措施,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让青壮年劳力至少掌握一门以上的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三是加强教育引导,保证有序流动。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变无序输出为有序流动。同时要加强外出人员回乡创业的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进一步创新方法,加快有特色的农贸市场建设步伐。但市场规模较小,还缺乏规范引导。如何充分利用发挥这一基础优势,放大市场效应,是一大课题。首先,要合理规划市场,在现有的沿街两侧,要尽快启动拍卖、出售、租赁等程序,对闲置地块进行建设,扩大市场交易的可供地块,以逐年的发展形成规模市场。对沿街两侧低洼、水塘地块,村集体要想方设法填埋,用足建设用地,可以采取吸引大户投资、村党员干部集资、村集体融资等形式,先行建设房屋,公开出售,一方面扩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为村集体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要着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培植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第三,要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对市场要制定长远发展的规划,至少要形成三点以上的发展规划,逐年投入、逐年建设,对沿街建筑进行美化、亮化,配套路灯、饮食、服务业等措施,做大做强市场,使其成为面向全区的特色市场。
四、依托项目建设,加快经济增长点培植力度。
发展的实践证明,要实现苏北地区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而载体则是推进项目建设。因此,经济欠发达的乡村,要充分发挥、利用好各种后发优势,用足政策,坚持锲而不舍引项目,持之以恒干项目,齐心协力上项目,壮大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总量。重点一要鼓励全民创业,用活民间资本。目前,xx村仅有纸盒厂、热水器厂两个私营企业,虽然经济体量不大,但经济效益可观,这就说明发展私营企业是强村富民的首选。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扶持力度,一方面盘大盘强现有纸盒产业,另一方面让在外地创业有成的人返乡投资,让在本地有经济实力的人二次创业,形成全民创业的热潮。二要推行村集体股份合作制、集体个体联营制、租赁制等形式,采取大户投资、村干部集资、资产抵押等形式,多渠道融资,一二三产业齐上,大中小项目齐抓,形成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让农民在创业中得到经济利益,让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得到收益,加快转变经济落后、农民不富裕的状况。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沧源县芒卡镇南景村指导员 赵金明
根据云南省党委、政府,临沧市委、市政府指示和沧源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作为芒卡镇南景村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员,于2012年1月到达南景村委会,采取听汇报、走访群众、实地查看的方法,对南景村2012年以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村情
南景村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芒卡镇东部,是芒卡镇下设的9个行政村之一,东与耿马福荣乡隔河相望,南邻南腊村,西邻海牙村,北与扣勐村隔河相望。村委会距县城97公里,距芒卡镇政府驻地芒卡坝36公里。全村共辖9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寨,有农户403户,总人口1844人,最低海拔为800米,最高海拔为1400米,年均气温20℃,年降雨量2320mm。全村国土面积42.9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533亩(其中:水田面积910亩、旱地面积4623亩),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扎实工作,全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现有经济作物4082亩,人均占有2.2亩,主要经济来源是橡胶、木薯、竹子、核桃。
2、党情
南景村共辖9个村民小组,共有411户,总人口1849人,南景党支部共有32名党员,其中有女党员3名,预备党员2名,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9.3%。南景村党支部设5名支部委员,其中女支委1名,下设4个党小组,文化结 构为大专1名、高中6名、初中16名、小学9名。年龄结构为最高年龄72岁,最小年龄20岁,党员占全村总人口的1.7%。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作法与成效
自2007年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在上级组织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以及广大群众的参与下,我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认真宣传、贯彻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文件精神。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1、积极谋划和部署,明确发展思路。根据村自身实际,通过召开“两委”会议、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着重研究和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好整体规划,将联营组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和市委提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字要求和“十四个一”的建设目标,力争建设美好家园。
2、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调研中能真实的感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参与意识也比较强,对新农村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民公决》等,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旨在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实施以“三建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建家、建园、建坝)、修路(通往各家各户的道路和连户路)、绿化美化(在村周围和村内两侧及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利用空地植树、种花、种草)、治理脏乱差的情况得到彻底改变,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已成为文明生态村的重要标志;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养殖业发展,提高肥效,改良土壤等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
4、大力推进民生工程,认真落实“阳光政策”。兑现农村低保、五保、大病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扶持资金,特困群众的困难申报和补助到户。对于低保户今年按照政策进行了提标、扩面,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接收广大居民监督,让广大困难群众真正受益。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上级和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在橡胶、木薯、核桃、竹子种植等产业上方面的工作,在推动我村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村的发展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村委无资产,无企业,无经济收入,经费十分缺乏,活动经费匮乏。
2、我村农民劳动力文化水平及素质较低,接受科学种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农村思想、文化、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少数农民对于民主与法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概念上还很模糊,在全局与局部、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常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极大的妨碍了农村各项工作是顺利推进。少数信教群众对于宗教、迷信、邪教缺乏准确而清醒的认 识,常会误入歧途。建议:多建立一些娱乐休闲场所,开展多种文体活动,丰富广大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建立农家书屋,用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
3、橡胶管理粗放,注重结果而不再乎过程,不施肥,割胶技术不到位乱割烂割,导致橡胶树寿命缩短产量降低;4年树龄以下的橡胶树地里不套种其他作物,导致土地闲臵从而降低土地的利用率。建议:多对胶农开展培训,对橡胶的管理有进一步的认识,学习邻镇孟定胶农割胶和管护的方法,增长胶树的寿命。在胶林地里套种玉米等经济作物,从而不浪费一块土地,合理利用。
4、有部分村民以赌六合彩(俗称字花)等为娱乐方式。
5、交通极为不便,路面常年失修无人管理“干季一路灰、雨季一路泥”。建议:通过“向上争取一点,村组自筹一点,村民集资一点”多渠道融资方式来逐步改善道路状况。
6、上片区百姓存在常年放养野猪的现象,宁愿围地围家就不围猪圈,导致村寨环境卫生污染。建议:通过《村规民约》等规章来约束村民的自身行为。
7、年轻人外出打工多,据了解18岁—40岁的年轻人有70%外出,要集中人力搞相关产业的工作非常困难。
8、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觉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村民不愿意出义务工,给新村建设带来难度。
9、村民没有支柱产业。没有特色农作物种植业,也无中小型养殖业,更 无其它企业,经济发展较慢。
四、当前村民最想解决的问题
1、能够引进项目,使农民发家致富。
2、希望修一条从村委会至小黑河的农村公路。现已积极争取,三个组共有134 户,村民638人,占全村人口的35 %。下片区村民种植橡胶、木薯,道路狭窄,交通不便,长期制约着我村经济的发展,对交通安全也存在不小的隐患,对大型交通运输工具是不小的考验
4、需要解决各组文化活动场所,农村文化开展不了,没有球场和娱乐活动场所,大家平时娱乐活动非常单调。
5、需要一个宣传栏,让大家能了解上级的指示精神。
6、希望有一个图书室,能看书、读报,学习农业生产知识。
7、需要一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
8、建15个垃圾池、5个公厕。
五、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
1、生产发展方面。第一,抓好农村最迫切的适应当地发展的农作物种植,确保农民今年最基本的收入。第二,抓好烤烟产业的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年内镇上下达的任务目标。第三,套种一批适合当地土质的咖啡,增加农民收入。第四,发展养殖业,指导农民发展猪、牛、鸡、鸭等养殖。
2、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方面。抓好村牌建设,让村民树立大家庭的观念。
3、生态建设方面。主要在路旁、村民屋前屋后种植果树和花草,达到清洁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4、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开好三个会:一是开好村党支部会,传达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文件,提高支部“一班人”的认识,增强信心,达到高度团结统一。二是开好村民委员会会议,传达相关文件和精神,统一大家的思想。三是开好党员大会,传达上级新农村建设精神,宣传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计划,对党员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员,提高大家的热情,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
5、宣传方面:首先拉6条宣传横幅,贴一批标语,做好一个宣传栏。其次,建立好广播站,利用广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和新村建设出现的新人新事。
6、成立青年突击队。成立一个有20人参加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击队,挑选政治思想好,工作责任心强,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年轻人担任队长和副队长,以确保新村建设中突击任务的完成。
(二)远期目标
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为指针,以云南省党委、政府、临沧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为依据,以县党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为动力,根据南景村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做出一个适合南景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
2、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市场意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即: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水利、生态、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村环境;编修村规划,推进现代化村建设。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村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总之,通过一个月来的工作,深入实地的走访、调研,使我对南景村建设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在工作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第五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村是**市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早在1929年该村就有200多人参加历史闻名的上梅第二次民众暴动,为建立**特别支部做出重大贡献。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686户、2594人、1290个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人员460人,占总劳动力的35.66%,高中以上文化的140人、初中652人、小学1214人。耕地面积5845亩、山林地面积25000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269.9万公斤,生产总值910万元,人均纯收入3050元。村财年固定收入14万元左右,集体债务己基本偿还。在本市的老区村中该村的经济发展属于中上或较好的水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给回潭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机遇。回潭地处“闽北经济开发区”的腹地,它与正在开发建设的浦南、武邵、宁武三条高速公路的五夫、兴田、将口等处互通口,以及横南铁路的将口站、兴田站都只有几个公里之距离,实属商家必争之地。
回潭人长期保持了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村风文明,村民素质较好,民心稳定,干群关系密切,多年来全村没有出现过恶性案件,实现五年来全村没有在押人员。
二、当前发展现状与分析1、2006年的经济生产情况
全村的主要产业:(1)种植业以粮食、烟叶为主,今年种植烟叶面积近1000亩(目前为全市最大的烟叶村之一),平均亩产值约1500元,水稻面积4800多亩。此外,经济作物有竹荪、莲子、蔬菜等;(2)加工业。大米加工厂年加工稻谷量达2000万斤以上,其中多半数靠吸收周边乡、村的原料;(3)矿产业。萤石矿年上交村财3.5万元,上交镇财13.5万元;(4)改山造田520亩,现租赁给南平延潭公司作为育苗基地,每年村财收取租金5.5万元;(5)服务业。组建种烟专业劳服公司、机械耕作服务队、汽车运输队等;(6)积极转移剩余劳力。全年外出劳务约达50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38、76%,全年可得劳务收入200万元以上。从目前农民生活水平排比来看,较富裕的约有137户,占20%;较贫困的约有205户,占30%。
2、回潭村2005农户收支典型调查对比表
单位:户、人、万元类型户数人口劳动力种养
业收
入加工
业收
入劳务
收入其它
收入总收入合计生产
费总
支出占总
产值
%全年
总支
出占总
收入
%资本积累率 %食品费用(元)占%平均/人
(元)教育费用
(元)占%医疗费用
(元)占%人均
(元)衣着费用
(元)占%人均
(元)富裕型10432123.715011.31.9187.555.7929.76111.659.5340.5663405.041542280001.5230001.5535328001.75554贫困型10
3293.5301.640.765.91.5225.75.3690.19.52020045.963145007.636006.111221003.5065.6
(紧接上表)
文化娱乐(元)占
%人均(元)交通费
用(元)占
%人均
(元)人情往来(元)占
%人均
(元)通讯费用(元)占
%人均
(元)100000.53233251001.32331276006.82954471002.510956501.102014502.54526004.481000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贫困户与富裕户之间的差别在于:(1)
家庭劳动力少或素质差异大。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同样的10户人家,富裕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为1:2;而贫困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则为1:3.5;富裕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为89273元/年(如果扣除其中的一个富裕大户,较有代表性的数额为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生产总值为20818元/年);而贫困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才6583元/年;(2)贫困户只靠单一性的低、小、粗的种养方式,参与工副业生产的能力也很缺乏,年收入的90%都用于当年的生活开支,资本积累率才9.5%,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而富裕户的资本积累率为40.5%。这就可以看出:贫困户将继续处于贫困线上的艰苦奋斗,而富裕户则将如虎添翼(他们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笔者认为这就是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3)从食品支出、教育费用、医疗费用、衣着消费的支出比例也可看出问题。富裕户组的食品总支出6634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5.04%,平均为1342元/年、人;而贫困组的食品总支出2020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45.9%,平均只有631元/年、人。教育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80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651元/年、人;而贫困组的总支出4500元,却占净收入的7.6%,平均才140.6元/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富裕组23000元,占净收入的1.5%,人均535元/年、人;贫困组的支出3600元,占净收入的6.1%,人均112元/年、人。衣着费用总支出:富裕组32800元,占净收入的1.75%,平均554元/年、人;贫困组2100元,占年净收入的3.5%,平均65.6元/年、人。文化娱乐费用总支出:富裕组10000元,占年净收入的0.53%,平均233元/年、人;贫困组650元,占净收入的1.1%,平均20元/年、人。交通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51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223元/年、人;贫困组145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45元/年、人。人情往来费用:富裕组127600元,占净收入的6.8%,平均2954元/年、人;贫困组2600元,占净收入的4.4%,平均81元/年、人。通讯费用总支出:富裕组4710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1095元/年、人;贫困组则基本为零支出。由此可见,当前老区农村的贫困农户,他们由于经济总量的收入低,所以在生活食品支出、教育费用投入、医疗费用支出、衣着费用支出、文化娱乐支出、交通费用支出等方面,虽然支出总量占自己净收入的比例都比富裕组高,但生活质量却比富裕组要低得多。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情交往(公共关系)、通讯工具等要素,富裕组的投入占到其净收入的9.3%,而贫困组则几乎等于零。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构想
回潭是建阳市委列入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个试点村之一。村两委领导班子文化素质较高,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能团结战斗的队伍。
依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具体规划如下:
1、生产发展: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初步规划要求到2010年,即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生产总值翻一翻,达到1820万元。
2、生活宽裕:要求以统一的恩格尔系数计算,食品费用支出占纯收入的30%,要达到1800元/年、人。其公式为:1800除以30%=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比2005年翻一翻。
3、乡风文明:坚持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准则。全村上下从党支部做起,广泛开展持之以恒的深入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广大干部、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公共活动场所为阵地,广泛声张正气,抑制邪气,使之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言行准则。
4、村容整洁: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原则。必须坚持尊重民意、农民是投入主体、政府是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原则。不紧迫不行,急于求成或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或搞劳民伤财更不行。
5、管理民主:回潭是个大村,有大几百户、大几千人口,村党支部书记说:“我们对财务支出,村务活动都坚持了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他又说:“对待村民的事情,只要是依法办事、依靠明确的制度办事,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好办事了。不然就会出乱子,就不能有序地工作,党支部、村两委就不能在群众中起核心作用”。我们认为只要村干部有这种见解和行为,管理民主也就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了。
四、主要措施
调研组进村时,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就拿出了一份他们自己编写的《回潭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回潭村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村民的需求,今后五年回潭村必需围绕以下几点计划展开工作:
(一)增加村民收入。每年以13.5%的速度递增。主要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