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卫生计生委 环境保护部 财政部
关于印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改农经〔2013〕2673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水利(水务)厅(局)、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厅(局)、财政厅(局):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点,我们对2007年印发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7〕1752号)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卫生计生委 环境保护部 财政部
2013年12月31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号令)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第二条 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
—1—
围为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不含县城城区)以下的乡镇、村庄、学校,以及国有农(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和连队饮水不安全人口。因开矿、建厂、企业生产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由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与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兵团签订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建设管理任务和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第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应当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布局,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集中供水,实现供水到户,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第五条 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等工作,监督检查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财政部门负责审核下达预算、拨付资金、监督管理资金、审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等工作,组织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提出地氟病、血吸虫疫区及其他涉水重病区等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学评价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测等工作,加强卫生监督。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指导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环境监管工作,督促地方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实施的重点优先安排,统筹解决污染型水源地水质改善问题。
第六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应当执行国家和省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工程使用的管材和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及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2—
第二章 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和投资计划管理
第七条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区别不同情况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或核准。对实行审批制的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根据经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工程实际情况,合并或减少某些审批环节。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实行核准制。
各地的项目审批(核准)程序和权限划分,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商同级水利等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确定。项目建设涉及占地和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按规定办理。
第八条 各地要严格按照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加强水利、卫生计生、环境保护、发展改革等部门间协商配合,着力提高设计质量。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水源工程选择与防护、水源水量水质论证、供水工程建设、水质净化、消毒以及水质检测设施建设等内容。其中,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的工程(以下简称“千吨万人”工程),应当建立水质检验室,配置相应的水质检测设备和人员,落实运行经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文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第九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当按规定开展卫生学评价工作。第十条 根据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各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和年度申报要求,各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年度中央补助投资建议计划。
第十一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兵团提出的建议计划进行审核和综合平衡后,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中央补助地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年度投资规模计划,明确投资目标、建设任务、补助标准和工作要求等。
中央补助地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投资为定额补助性质,由地方按规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第十二条 中央投资规模计划下达后,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要求及时会同省级水利部门将计划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并将计划下达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备核。分解下达的投资计划应明确项目建设内容、—3—
建设期限、建设地点、总投资、年度投资、资金来源及工作要求等事项,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出资及其他资金来源责任,并确保纳入计划的项目已按规定履行完成各项建设管理程序。项目分解安排涉及财政、卫生计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工作的,应及时征求意见和加强沟通协商。
在中央下达建设总任务和补助投资总规模内,各具体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章 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中央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的投资补助政策,加大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地方投资落实由省级负总责。入户工程部分,可在确定农民出资上限和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引导和组织受益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进行建设。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第十四条 中央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转移、侵占和挪用工程建设资金。
各地可在地方资金中适当安排部分经费,用于项目审查论证、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检查评估、竣工验收等前期工作和管理支出。
第十五条 解决规划外受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以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以外其他问题所增加的工程投资由地方从其他资金渠道解决。对中央补助投资已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受益区,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要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和签订责任书,把地方各级政府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责任、部门责任、技术责任等落实到人,并加强问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第十七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对“千吨万人”
—4—
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要按有关规定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和建后运行管理;其他规模较小工程,可在制定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村民自建、自管的方式组织工程建设,或以县、乡镇为单位集中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全县或乡镇规模以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
鼓励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代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第十八条 加强项目民主管理,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要进行广泛的社区宣传,就工程建设方案、资金筹集办法、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价等充分征求用水户代表的意见,并与受益农户签订工程建设与管理协议,协议应作为项目申报的必备条件和开展建设与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要有受益农户推荐的代表参与监督和管理。
第十九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计划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应按程序报批或报备。对重大设计变更,须报原设计审批单位审批;一般设计变更,由项目法人组织参建各方及有关专家审定,并将设计变更方案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备案。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的范围及标准由省级水利部门制定。
因设计变更等各种原因引起投资计划重大调整的,须报该工程原审批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条 各地要根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全部进行社会公示。省级公示可通过政府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进行,市(地)、县两级的公示方式和内容由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确定。乡、村级公示在施工现场和受益乡村进行,内容应包括项目批复文件名称、文号,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地方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商卫生计生等部门及时共同组织竣工验收。省级验收总结报送水利部。验收结果将作为下年度项目和投资安排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未按要求进行验收或验收不
—5—
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
第五章 建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成,经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晰工程产权,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运行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确保长期发挥效益。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可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实行村民自建、自管。由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取股份制形式或企业、私人投资修建的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投资者所有,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
在不改变工程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对采用工程经营权招标、承包、租赁的,政府投资部分的收益应继续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根据供水成本、费用等变化,并充分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合理调整。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推行阶梯水价、两部制水价、用水定额管理与超定额加价制度。对二、三产业的供水水价,应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
水费收入低于工程运行成本的地区,要通过财政补贴、水费提留等方式,加快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专户存储,统一用于县域内工程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
第二十五条 各地原则上应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供水技术服务体系和水质检测制度,加强水质检测和工程监管,提供技术和维修服务,保障工程供水水量和水质达标。要全面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工程运行管理,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和监管工作,针对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不同特点,—6—
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或水源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志,明确保护措施,加强污染防治,稳步改善水源地水质状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负责水源地的日常保护管理,要实现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两同时”,做到“建一处工程,保护一处水源”;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水源保护工作;确保水源地管理和保护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位。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水利、卫生计生、环境保护、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向其他部门通报各自掌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项目建成后的供水运行管理情况。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各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加强对本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投资管理使用、合同执行、竣工验收和工程效益发挥情况等。
中央有关部门对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评估、随机抽查、重点稽察、飞行检查等工作,建立健全通报通告、年度考核和奖惩制度,引导各地合理申报和安排项目,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效益。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负责解释。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7〕1752号)同时废止。
—7—
第二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保 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根据 《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 3号令)等 有关规定,制 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第二条 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为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不含县城城区)以 下的乡镇、村庄、学校,以及国有农(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和连队饮水不安全人口。因开矿、建厂、企业生产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 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由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负总责,中 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 《全国农村饮水安 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与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新疆兵团签订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建设管理任务和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第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应当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布局,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集中供水,实现供水到户,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第五条 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 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等工作,监督检查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财政部门负责审核下达预算、拨付资金、监督管理资金、审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 目前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等 作,组织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提出地氟病、血吸虫疫区及其他涉水重病区等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学评价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测等工作,加 强卫生监督。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指导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环境监管工作,督促地方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沆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以及农 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实施的重点优先安排,统筹解决污染型水源地水质改善问题。
第六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应 当执行国家和省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工程使用的管材和设施设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及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项 目前期工作程序和投资计划管理 第七条 农村饮水安全项 目区别不同情况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或核准。对实行审批制的项目,项 目审批部门可根据经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工程实际情况,合并或减少某些审批环节。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实行核准制。
各地的项目审批(核准)程序和权限划分,由 省级发展改革委商同级水利等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确定。项目建设涉及 占地和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按规定办理。
第八条 各地要严格按照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加 强水利、卫生计生、环境保护、发展改革等部门间协商配合,着力提高设计质量。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水源工程选择与防护、水源水量水质论证、供水工程建设、水质净化、消毒以及水质检测设施建设等内容。其中,日 供水 1OO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 1万人以上的工程(以下简称“千吨万人”工程),应 当建立水质检验室,配置相应的水质检测设各和人员,落实运行经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文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第九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当按规定开展卫生学评价工作。
第十条 根据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各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和申报要求,各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农村饮水安全项 目 中央补助投资建议计划。
第十一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新疆兵团提 出的建议计划进行审核和综合平衡后,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中央补助地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 目投资规模计划,明 确投资目标、建设任务、补助标准和工作要求等。
中央补助地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投资为定额补助性质,由 地方按规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第十二条 中央投资规模计划下达后,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要求及时会同省级水利部门将计划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并将计划下达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备核。分解下达的投资计划应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建设地点、总投资、投资、资金来源及工作要求等事项,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出资及其他资金来源责任,并确保纳入计划的项目已按规定履行完成各项建设管理程序。项 目分解安排涉及财政、卫生计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工作的,应及时征求意见和加强沟通协商。
在中央下达建设总任务和补助投资总规模内,各具体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章 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由 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中央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的投资补助政策,加 大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地方投资落实由省级负总责。入户工程部分,可在确定农民出资上限和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引 导和组织受益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进行建设。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第十四条 中央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转移、侵占和挪用工程建设资金。
各地可在地方资金中适当安排部分经费,用 于项目审查论证、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检查评估、竣工验收等前期工作和管理支出。
第十五条 解决规划外受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以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 以外其他问题所增加的工程投资由地方从其他资金渠道解决。对中央补助投资已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受益区,如 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 地方 自行解决。
第四章 项 目实施
第十六条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要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和签订责任书,把地方各级政府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责任、部门责任、技术责任等落实到
人,并加强问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第十七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项 目法人责任制。对“千吨万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要按有关规定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 责工程建设和建后运行管理;其他规模较小工程,可在制定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村民自建、自管的方式组织工程建设,或 以县、乡镇为单位集中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 责全县或乡镇规模以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
鼓励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代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第十八条 加强项目民主管理,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要进行广泛的社区宣传,就 工程建设方案、资金筹集办法、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价等充分征求用水户代表的意见,并 与受益农户签订工程建设与管理协议,协议应作为项目申报的必各条件和开展建设与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要有受益农户推荐的代表参与监督和管理: 第十九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计划和项 目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应按程序报批或报各。对重大设计变更,须报原设计审批单位审批;一般设计变更,由 项目法人组织参建各方及有关专家审定,并将设计变更方案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各案。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的范围及标准由省级水利部门制定。
因设计变更等各种原因引起投资计划重大调整的,须报该工程原审批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条 各地要根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 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全部进行社会公示。省级公示可通过政府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进行,市(地)、县两级的公示方式和内容由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确定。乡、村级公示在施工现场和受益乡村进行,内 容应包括项目批复文件名称、文号,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完成后,由 地方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商卫生计生等部门及时共同组织竣工验收。省级验收总结报送水利部。验收结果将作为下项目和投资安排的重
要依据之一。对未按要求进行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 目,要限期整改。
第五章 建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成,经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晰工程产权,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运行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确保长期发挥效益。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以 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可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实行村民自建、自管。由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取股份制形式或企业、私人投资修建的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投资者所有,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
在不改变工程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对采用工程经营权招
标、承包、租赁的,政府投资部分的收 应继续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根据供水成本、费用等变化,并充分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合理调整。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推行阶梯水价、两部制水价、用水定额管理与超定额加价制度。对二、三产业的供水水价,应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
水费收入低于工程运行成本的地区,要通过财政补贴、水费提留等方式,加快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专 户存储,统 一用于县域内工程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第二十五条 各地原则上应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供水技术服务体系和水质检测制度,加 强水质检测和工程监管,提供技术和维修服务,保障工程供水水量和水质达标。要全面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切 实加强工程运行管理,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 障工程 良性运行。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和监管工作,针对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不同特点,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或水源保护范围,设 置保护标志,明 确保护措施,加 强污染防治,稳步改善水源地水质状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负责水源地的日常保护管理,要实现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两同时”,做到“建一处工程,保护一处水源”;力口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水源保护工作;确 保水源地管理和保护落实到人,责 任落实到位。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水利、卫生计生、环境保护、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加强信J急沟通,及 时向其他部门通报各自掌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项目建成后的供水运行管理情况。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各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加强对本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投资管理使用、合同执行、竣工验收和工程效益发挥情况等。
中央有关部门对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评估、随机抽查、重点稽察、飞行检查等工作,建立健全通报通告、考核和奖惩制度,引 导各地合理申报和安排项目,强 化管理,不断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效益。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负责解释。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 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7]1752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2013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号令)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第二条
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为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不含县城城区)以下的乡镇、村庄、学校,以及国有农(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和连队饮水不安全人口。因开矿、建厂、企业生产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着恢复”的原则由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与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兵团签订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建设
程使用的管材和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及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第二章
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和投资计划管理
第七条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区别不同情况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或核准。对实行审批制的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根据经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工程实际情况,合并或减少某些审批环节。对企业不使用政府建设投资的项目,按规定实行核准制。
各地的项目审批(核准)程序和权限划分,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商同级水利等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确定。项目建设涉及占地和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按规定办理。
第八条
各地要严格按照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加强水利、卫生计生、环境保护、发展改革等部门间协商配合,着力提高设计质量。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水源工程选择与防护、水源水量水质论证、供水工程建设、水质净化、消毒以及水质检测设施建设等内容。其中,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以上的工程(以下简称“千吨万人”工程),应当建立水质检验室配置相应的水质检测设备和人员,落实运行经费。
在中央下达建设总任务和补助投资总规模内,各具体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章
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中央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的投资补助政策,加大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地方投资落实由省级负总责。入户工程部分,可在确定农民出资上限和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引导和组织受益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进行建设。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第十四条
中央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转移、侵占和挪用工程建设资金。
各地在地方资金中适当安排部分经费,用于项目审查论证、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检查评估、竣工验收等前期工作和管理支出。
第十五条
解决规划外受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以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以外其他问题所增加的工程投资由地方从其他资金渠道解决。对中央补助投资已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受益区,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十九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计划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确需要调整的,应按程序报批或报备。对重大设计变更,须报原设计审批单位审批;一般设计变更,由项目法人组织参建各方及有关专家审定,并将设计变更方案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备案。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的范围及标准由省级水利部门制定。
因设计变更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投资计划重大调整的,须报该工程原审批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条
各地要根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特点要全部进行社会公示。省级公示可通过政府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进行,市(地)、县、村级公示在施工现场和受益乡镇进行,内容应包括项目批复文件名称、文号、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地方发展改革委、水利部门商卫生计生等部门及时共同组织竣工验收。省级验收总结报送水利部。验收结果将作为下项目和投资安排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未按要求进行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
第五章
建后管理
户存储,统一用于县域内工程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
第二十五条
各地原则上应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供水服务体系和水质检测制度,加强水质检测和工程监管,提供技术和维修服务,保障工程供水水量和水质达标。要全面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工程运行管理,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和监管工作,针对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不同特点,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或水源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志,明确保护措施,加强污染防治,稳步改善水源地水质状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负责水源地的日常保护管理,要实现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两同时”,做到“建一处工程,保护一处水源”;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水源保护工作;确保水源地管理和保护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位。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水利、卫生计生、环境保护、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向其他部门通报各自掌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项目建成后的供水运行管理情况。
第六章
监督检查
9-10-
第四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摘要】本文就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发展思路,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仅供同行参考学习。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问题;解决措施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县即时抢抓国家实施“渴望工程”和“解困工程”的历史性机遇,坚“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方针”,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加大对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度,以思想发动、政策激励、工作引导、资金扶持,加快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步伐。部分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基本上扭转了农村过去“吃水贵如油”的局面。
1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现状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箐沟水、塘坝水及集雨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箐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山区集雨水水质较好,但集水量受气候影响较大,供水总量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而塘坝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地下水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条件有关。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雨水集蓄的水量因不同地区降水量各异,水质好坏与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有关,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以供饮水之用。
2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
群众生活用水量不足,一些地区至今仍延用传统的井水进行取水,由于水井没有调节水量作用,加上遇上干旱时节,水源经常枯竭,致使水量不足。部分村寨虽安装了简易的自来水或集中供水点,但由于当时限于资金的不足,没有按照供水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工程设施简陋,工程供水能力差,加之管理不善,蓄水池渗漏严重,用水量严重不足。
2.1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对农村饮水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按要求基本符合国家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6的规定。水质标准包括感官性状和化学性状、毒理学、细菌学及放射性四大类指标。水的感官性状包括色、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各项指标。
要求水质从感观性状上对人体无不良影响。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铝、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合成剂、硫酸盐、氯化物、耗氧量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氰化物、铝、砷、铅、汞、铬(六价)、硝酸盐、硒、四氯化碳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游离氯,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放射性指标包括总a放射性、总b放射性。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不中所含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为使农村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6,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势在必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现就思路提出以下措施:
(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把当前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充分满足农村饮水的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建成一批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做到深层地下水采补平衡,以科学的发展观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根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以民主化的抉择方式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和施工方法。
(3)严抓建后安全管理,保正工程良性运行。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由于我县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群众管理观念淡薄,建后管理难度也大。为确保工程长期运行,就必须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适应榕江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4结语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加大对水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探索农村饮水工程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谐调、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水水质监测体系,积极鼓励用户参与水质监督,加大公众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信息获取程度和公众的参与程度。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了农村供水基金会或协会,建立水费收缴专账,实行水费收缴制度,走以水养水之路。
第五篇: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晋水供排【2007」l67号
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007年3月22日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7-8-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和充分发挥效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和要求,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级以上资金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利用其它资金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七条根据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市、县都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水利、财政、发改委、卫生、扶贫、国土资源、环保、电力、物价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领导组,组织协调当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计划编制和建设管理等日常工作。
第八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年初,省、市、县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逐级进行考核,并进行相应奖惩。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农村饮水安全目标任务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效开展工作。
第十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管理与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负起责任,做好总体规划、计划和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组织、质量监督等工作。
第十一条各级发改委、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对重要项目要参与审查,对工程建设要监督检查。
第五章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十二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为指导,以县为单元,按安排实施。
第十三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都要按《山西省农村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编制提纲》及有关规定编制工程初步设计,较大规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要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小型工程也要有设计要点、设计图纸和工程概算。较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设计要做好水源论证和方案优选工作。设计方案选择、主要建筑物布置等主要建设内容要进行技术咨询,必要时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十四条较大规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其余工程由县级水利(水保、水务)局组织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于10月底前完成次年拟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十五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审查批复实行分级管理,总投资100万元以上工程设计由省级审查批复;总投资50-100万元的工程设计由市级审查批复,并抄送省水利厅;总投资50万元以下工程由县级进行审查批复,并抄送市级水利局。设计审批工作于每年12月底前完成。
第十六条省水利厅综合考虑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情况,以及各市县上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情况,提出各市县建设指标。
第十七条县级水利(水保、水务)局根据建设指标、当地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省市水利部门对较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的批复情况,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编制项目
建议计划,会县级有关部门同意后向市水利(水务)局申报。市水利(水务)局编制市级项目建议计划,会市级有关部门同意后,报省水利厅及省级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报送的文件材料:
1、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较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设计的批复文件。
3、上一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完成情况、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和省级以上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省水利厅汇总审查各市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省项目计划,经省有关部门审核后,根据资金渠道由省水利厅会省级有关部门下达工程建设计划,省财政厅下达资金计划。
第二十条工程立项前,应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向受益农户介绍该工程的建设内容、投资及筹资方案、运行管理方案、初核成本水价等情况,广泛征询受益群众意愿。初步设计报告获得3/4以上用水户支持,并就投工出资、水费计收、工程管护等内容逐户签订协议书、明确权责后,方可报请有关部门审批。
第六章资金筹集与使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投资全省人均400元左右,省级以上资金全省人均按200元补助。省级以上资金主要包括中央国债资金、省财政专项资金及其它有关部门筹集的资金。
第二十二条市级按不低于省级以上安排资金额度10%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县级按不低于省级以上安排资金额度20%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市县财政应负担的部分,必须在年初预算中足额安排。
第二十三条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分配依据:
(一)国家及省政府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政策;
(二)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
(三)自然条件;
(四)基础设施状况;
(五)资金使用效益;
(六)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性;
(七)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情况;
(八)其它。
第二十四条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协调使用,并严格执行有关资金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程序,强化管理,监督资金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果。
第二十五条省级以上补助资金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修建楼堂馆所及住宅;
(四)各部门的经济实体;
(五)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其它有偿使用;
(七)其它与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使用范围不相符的支出。
第二十六条农村饮水安全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项目建设进度核拨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二十七条县级设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专户,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做到封闭运行。同时,按资金类别分设专账,专款专用。重点项目的群众自筹资金也应存入县级专户。
第二十八条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和市县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取水、蓄水、制水等主体工程以及输配水干、支管网等骨干工程的材料、设备的购置、施工和安装;群众自筹资金主要用于进村入户所需的管道及附属设备的购置、安装以及土方挖填机械化施工、临时占地及青苗补偿等。项目前期及管理工作经费从市县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九条项目资金可分预付、中间结算、竣工结算三个阶段拨付。对于规模较小、建设期不足一年的工程,也可根据工程建设合同或协议,只进行预付和竣工结算。
第三十条资金拨付应实行县级报账制。施工单位凭借经审核的资金报账单及相关申报资料,按程序到县级有关部门报账。资金报账单的内容应包括报账原因、报账单据目录及经审核的有效票据、本次所报款项、金额以及监理人员、项目法人或项目负责人、审核人员和审定领导的签字。
第三十一条预付款申报资料包括资金预付申请、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经省或地市有关部门批复的工程设计文件、有关合同或协议等。中间结算申报资料包括有关合同或协议、已完成的工程量和进度表、材料购置清单、正式发票等。竣工结算申报资料包括有关合同或协议、工程验收资料、中间结算报账资料、设计变更签证(对于重大变更,需原审批单位的批复文件)、竣工决算等。
第三十二条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等有关部门做好审计、检查和稽查工作。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如数核减下分配指标,并视情节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罚。
(一)挥霍、浪费、截留、克扣、挤占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资金的;
(二)配套资金不足的;
(三)同一项目多头申报的。
第三十四条对骗取、套用、挪用、贪污农村饮水安全资金的行为要如数核减下拨款,并依法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项目实施
第三十五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在地方各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领导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各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明确责任,各司其责,严格把关,确保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第三十六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管理与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做好落实项目,组织协调,指导实施,并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县水利(水保、水务)局要严格根据省下达的计划组织实施。
第三十七条项目计划变更或重大设计变更要经县级水利(水保、水务)局提出变更申请,市级水利(水务)局审查,原计划下达部门或设计审批部门进行批复,也可委托市级有关部门批复。
第三十八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立项后,集中联片供水工程要组建项目法人,单村供水工程要建立确定专人负责工程的建设,同时要明确建后管理主体,落实工程建设和经营管理责任。项目法人组建方案,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三十九条省、市、县各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计划、安排原则、职责划分、相关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要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条工程建设方案中的受益范围及人数、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技术措施、主要建筑物及布局、工程投资及筹资方案、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等重要内容以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人员)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要在施工现场以醒目方式公示。
第四十一条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展、各级政府补助资金到位、群众自筹资金及投工投劳、财务收支等情况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向受益农户公布。
第四十二条计划下达或实施方案批准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项目法人提出开工报告,按程序申报,经审批单位批准后,方可开工。
单项投资100万以上的工程开工应经市水利(水务)局批准,并必须报省水利厅核准备案;单项投资50至100万元的工程开工,由市水利(水务)局批准;单项投资50万元以下的工程开工由县级水利(水保、水务)局批准。
第四十三条工程开工应具备的条件:
(一)项目法人已经设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健全;
(二)工程建后管理主体已明确;
(三)工程已列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项目计划,工程建设资金已落实;
(四)初步设计文件已按规定批准,施工详图设计可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五)现场施工准备和征地等建设外部环境能够满足开工需要;
(六)监理、施工单位已经确定。
(七)主要材料设备已按有关要求确定。
第四十四条单项投资在100万以上的工程,应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应严格根据有关企业资质管理的规定,按照《山西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晋水政发[2007]39号)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四十五条较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要由具有一定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全程监理,项目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应签订合同,明确其职责、任务、要求,并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要选择部分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巡回监理小组,进行流动监理。
第四十六条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可采取公开竞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规模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可以由项目法人委托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任务。第四十七条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所需钢材、管道、水泵、水表等主要材料、设备,符合《山西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晋水政发[2007]39号)有关规定的,以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形式组织。同时必须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上报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监督。其余的以市或县为单位,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采购应由市或县级水利(水保、水务)局,参照当地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采购人与供应商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供货方式及时间、产品的规格、价格及数量、质量、性能以及售后服务、违约责任等内容,签订供货合同。
第四十九条采购人应当组织好对供应商履约的验收,并督促供货厂家做好技术交底、现场
指导和售后服务。
第五十条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要加强供水新产品、新设备和先进的水处理技术、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促进节约用水。
第五十一条农民投工投劳由县(市、区)政府或受益村所在乡镇政府协调,受益村委会或用水户协会组织。项目建设法人应定期召开由设计、监理、施工和农户代表等各方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协调关系、处理问题、商讨对策。
第八章质量控制与管理
第五十二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实行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或技术责任人控制、施工或供货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
第五十三条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在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合同中要明确质量标准、责任及每个环节的质量责任人。
第五十四条监理单位或技术责任人要细化质量控制条款,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控制各单元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对水源井、蓄水池、加压泵站、输配水管道质量等要进行跟踪控制。第五十五条施工单位要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从组织制度、方案措施等多方面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责任制,认真执行初验、复验和终验的施工质量“三验制”,自觉接受监理单位和技术责任人、建设单位等部门的质量检查。
第五十六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本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力量,选派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分片负责,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责成责任单位加以纠正,问题严重的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并提出整改措施,监督责任单位执行。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要提请有关部门追究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九章项目验收
第五十七条严格按照《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办法》执行,有关县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市水利(水务)局申请验收,市水利(水务)局组织发改委、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向省水利厅申请验收,省水利厅组织发改委、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抽查验收,验收结果存档备案。
第五十八条县级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成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用水户代表。用水户代表主要职责是代表受益农户参加竣工验收,并协助有关单位督促做好遗留问题的处理。
第五十九条验收结果作为下安排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县和项目,要立即整改,并通报批评。
第十章建后管理与维护
第六十条项目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所有工程项目都要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维修、养护、水费计收、大修折旧费提取、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第六十一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与维护,严格按《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