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铺乡黄冲村经济林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10:0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钱铺乡黄冲村经济林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钱铺乡黄冲村经济林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钱铺乡黄冲村经济林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钱铺乡黄冲村经济林开发工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二O 一一年元月

目 录

一、项目概要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三、市场供应分析与预测

四、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五、项目建设目标

六、项目建设内容

七、资金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八、建设期限与实施进度

九、环保措施和评价

十、项目组织管理

十一、项目效益与风险评价

钱铺乡黄冲村经济林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要

1.1项目名称:黄冲村经济林开发建设项目 1.2项目承担单位:钱铺乡黄冲村 1.3项目负责人:黄长文 1.4建设性质:新建

1.5建设地点:钱铺黄冲村虎形山

1.6项目建设期: 一年,即2012年3月—2013年3月 1.7建设内容及规模

1.7.1以当地茶树良种,新建150亩无性系良种高标准茶园。

1.7.2实施标准化、规范化茶园生产管理、名优茶采制及机械化管理。

1.7.3累计培训100人次以上,编印技术培训资料100份。

1.8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概算项目总投资6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财政扶持50万元,自筹10万元。

1.9投资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将提高茶树良种化率15%,同时优质高效良种园投产达效后,亩产优质茶叶100公斤,新增总产值135万元,实现利润64万元,地方财政增加税收10.8万元;茶叶品质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同时将带动良种繁育业的兴起,促进农民增收。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2.1项目建设背景

黄冲茶场位于虎形山。距合铜路2公里,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层林迭翠、常年多雾、水源清澈。独特地理位臵和优越的生态条件,孕育了茶叶生产广阔空间。实施“建设茶业经济强村”之战略,使经济林开发成为全村贫困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途径。

“旗枪茶”在外形、汤色、香味、内质等方面具有特色,深受消费者青睐,茶产业的发展可带动农民致富、财政增收。

然而,除村集体林场外,大部分都农户自己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大。茶叶生产科技水平不高,茶园产出效益低、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等日益出现的问题。尤其表现在茶园基地建设之群体品种占主导、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极小,严重制约着我镇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加大茶树良种推广应用,是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重要保障。茶园是基础,良种是关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加快茶树良种推广是全面提高茶园素质和茶叶品质的基础。

在已建茶园中,有近95%以上茶园属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发展的群体品种,茶园单产水平低,茶鲜叶品质下降,茶园综合效益低.引进和推广茶树良种新建和低产茶园改植换种,提高茶树良种率,建成优质高效茶园,是现代茶产业发展的必然。同时,根据品种的适制性特性发展的无性系良种,必将生产出高质量的茶产品,增强茶叶优势品牌的竞争力,产生名牌效益。

2.2.2茶树良种的推广应用更有利于茶叶的标准化生产和实现茶园机械化管理。

推广应用茶树良种是机采名优茶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如果不实现良种的规模化种植,而在现有的群体品种茶园中推行名优茶的标准化绝非易事。再者,由于茶树良种个体间特征、特性一致,最有利于茶产业的集约化生产,尤其为机械化采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茶园机械化管理的应用将降低成本,有效缓解茶区劳力紧缺之矛盾。2.2.3以良种发展为切入点,实现产业化经营、促进茶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茶树良种的推广应用从基地到茶场,到营销环节必将形成全新的现代茶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而良种推广中的种苗繁育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点,给茶镇农民带来实惠。

2.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条件

茶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mm以上,最多可达1900mm。其中4月中旬至5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多雨时段,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年云雾几率比同纬度有记载地区高出25-30%,茶园柳峰山南麓海拔300以上的缓坡上,构成“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优质高香茶生产环境。

②、生态条件

项目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造就了茶叶长盛不衰的优异品质。一是森林覆盖率高达80%。二是周边无工业企业,茶区空气、水、土壤未被污染,生态条件十分优越。据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表明S02、NO2等指标均达到有机茶生产环境质量要求。③、土壤条件

茶区土壤主要为微酸性黄棕壤,占茶园面积95%左右,黄褐土不到5%, PH值4.5-6.5,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腐殖质含量高,N、P、K三相比适中,自然肥力好。土壤中还富含锌、硒、锰等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35—53.5ppm,硒0.6—0.858ppm,锰439.5ppm,通过茶树的吸收利用,所产茶叶对人体有很强的保健作用,是少有锌硒锰富集区。

2.3.3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交通、通讯便利,电力供应充足,为茶园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满足茶叶生产、加工的需求。

三、市场供应分析与预测

茶叶原产于我国。作为传统饮品伴随华夏五千年历程,被誉为国饮,受到世界人民的热爱。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对优质无公害名优绿茶产品,更是呈现出劲强的势头。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绿茶生产总产量和内需总量分别以17.31%和9.33%的幅度增长,且呈现出节节攀升、逐年递增的强劲势头。本项目产品国内市场前景十分美好,国际市场空间十分广阔。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优质、营养、安全茶产品,特别是以“柳峰茶”倍受青睐,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四、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该项目建设地点确定在龙虎村龙形山、虎形山上,新建150亩无性系良种示范茶园基地。

该地区属浅山丘陵区,位于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微酸,极适宜茶叶生长,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丰富。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良好,配套设施齐全,便于项目实施。

五、项目建设目标

新建150亩无性系良种示范茶园基地。项目投产达效后,亩产100公斤名优绿茶,其中名茶达10%,优质茶占30%,大宗茶占60%,平均销售单价300元/公斤,示范基地年新增产值150万元,同时可解决当地500余人劳动力就业机会,使项目区茶农年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六、项目建设内容

6.1严格按照《DB61/T377茶叶标准综合体》和安徽省《安徽茶区茶叶主栽推广品种及栽培技术规程》,黄冲村柳峰茶良种茶苗,实施科学化、标准化,新建150亩良种高标准茶园。6.2按照无公害有机茶加工技术标准,广泛开展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的培训推广;

6.3对产地环境建设和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实施无公害化规范管理,引进新型生物农药试验试范,加强对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杜绝或减少对茶叶食品的污染源,提高茶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6.4加强相关技术培训力度,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开发名优茶新产品,严格指导广大茶农按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加工。

七、资金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投资估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60万元。其中:①引进良种茶苗种苗费31万元(150亩×7000株/亩=210万株;210万株×0.30元/株=31万元)。②茶园建设投资19万元(建园整地、肥料、浇水抗旱等费用)。③建园管护费8万元(人工除草、施肥、浇水等费用)。④技术培训费2万元(培训100人次,印刷资料100份)。

7.2资金来源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6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1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扶持解决项目资金50万元。

八、建设期限与实施进度

该项目建设期1年,管护期3年,2015年投产达效。2011年底完成项目建设的前期规划任务,2012年3月开始组织实施,选址、制定实施方案;2013年4月完成建园任务,2013年1-3月开展相关技术培训,2013年5月前完成150亩无性系良种示范茶园基地综合配套基础建设,8月份组织项目自查申请上级验收。

九、环保措施和评价 9.1基地对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建成后,不仅收益大而且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的综合作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9.2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基本无“废气、废水、废物”排放,仅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使用环保型热风炉产生少量的烟尘和产生低于45分贝的噪音,但均低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允许的限量标准,不会产生任何污染源,更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9.3环境措施与评价 项目区优越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项目实施后,可以提高区域水源涵养和植被覆盖率,改善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可以净化空气,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提高空气质量,创造天然氧吧;可以巩固和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培育绿色龙头产业,加快绿色西镇建设步伐。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和植物生长激素的使用,禁止“禁用农资产品”介入,按照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要求保护茶园及土壤,在种植基地周围不得建设大量排放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的企业;科学地处理加工环节中产生的“三废”,保护土壤和种植区大气环境不受侵害,走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经济的新型现代茶产业化经营之路。

十、项目组织管理

10.1建立健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实施技术小组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功黄长文担任,统一协调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如期建成。

聘请技术人员为技术指导,制定项目实施技术方案,负责技术培训及发展中技术咨询、指导。

10.2资金管理

实行项目资金财政报帐制。由乡财政所监管项目经费的使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10.3项目检查验收

根据项目的年度计划,将项目建设任务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责任,接受相关部门的考核检查,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卓有成效。

十一、项目效益与风险评价 11.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投产达效,亩产100公斤名优茶,其中生产名茶10公斤,优质炒青茶30公斤,大宗绿茶60公斤,按市场平均价300元/公斤,则30000元,建成300亩良种茶园,年新增产值130万元;按销售收入6%计税,年均增加地方税收7.8万元;按销售收入25%利润率计算,每年实现净利润64万元。

11.2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该项目建成达效后,每亩实现产值13000元,每年实现总产值130万元,项目区茶农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项目区每年可直接创造近500人次的就业机会。将较大幅度提高茶树良种率,提高茶园素质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增加从业人员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将发挥积极作用。

11.3生态效益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植物,对改善生态环境有巨大促进作用。首先,茶树良种的引进、推广是现代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生产过程中,高标准选址建园,实施无公害栽培管理,不会对茶区大气、水资源、土壤等造成污染。再者,茶树种植后可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长期起到固土涵水,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11.4风险评价

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顺应当前茶产业发展要求,栽植品种均是在我县经过多年的引种试验种植后确定的主栽品种,在我县表现良好。茶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及其营养、保健、药理之功效,已被世人所接受和喜爱。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优质、营养、安全茶产品,特别是以“柳峰茶”、炒青绿茶为主导,茶叶倍受青睐,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项目实施无分险。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红枣基地示范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林业局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法人代表赵宾,金昌市金川区林业技术推成立于1986年,隶属于金川区林业局,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区林业科技发展规划,指导全区林业科技研究及林业实用技术的应用和科技成果的推广。现有22人,其中技术人员6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1、1、4项目建设地点

金川区种苗场、金川区草业试验场。1、1、5建设性质

新建 1、1、6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栽植红枣2000亩,修建管护房100平方米,滴灌工程2000亩,新打机井3眼。1、1、7建设期限 2011年,1年. 1、1、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0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26.1%,项目单位自筹226万元,占总投资的73.9%。1、1、9项目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第三年开始挂果,每亩按产干果80公斤计算,年产红枣160吨,收入160万元。第四年以后产量逐年提高,收入逐渐增长。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和《〈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的通知(规开函[2010]97号)。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采用当地市场价格确定。

枣树苗4元/株,平整土地300元/亩,修建管护房800元/平方米,滴灌600元/亩,机井及配套20万元/眼。1、4综合评价

通过综合分析,该项目符合国家发展经济林产业政策,符合省、市、区确定的林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项目建设条件优越,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投资合理,风险性小,效益显著。项目建成后可切实带动我区经济林生产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区域内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增收,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可行。

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审查批准,给与国家投资支持,科学组织实施。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金川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金川区光资源丰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病虫危害轻,是红枣最佳栽培区。区委、区政府已把高效林果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发展高效林果业,充分利用本区自然优势,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协调发展。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充分把握国家加大名优经济林建设力度的历史机遇,利用经济林建设的扶持政策,发挥本区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发展金川区高效林果业,对沙地荒漠进行综合治理,培育沙产业,可以有效地带动沙地的综合开发,促进全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首先,利用枣树抗性强的特点,以较小的整地换土量,较省的水肥管理,最大幅度地利用光热资源,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枣树以其耐性强,不仅可以防风固沙,绿化荒漠,而且随着开发的不断升级,即可成为全区广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第三,改善全区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大面积定植枣树,无疑会从根本上根治沙害,改善环境,提高全区的林木覆盖率,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臵

项目区所在的金川区位于东经10123○

‘’

至10234〞,北

○纬3820〞至39之间,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相邻,西部与张掖市山丹县相邻,东北及北部与武威市民勤县接壤,南部与永昌县相连。东西长99KM,南北宽74KM,总土地面积

3770KM。本项目建设区位于金川区双湾镇境内。3、1、2自然资源状况(1)气候

金川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空气干燥,风大沙多。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量139.8毫米,年均日照2878小时,无霜期156天。(2)水文

项目区属内陆河石羊河水系。项目区属井、河混灌区。(3)土壤

项目区土壤属风沙土、灌耕土。风沙土成土时间短,受强烈风力的作用,植被一般为超旱生植物。据化验,绿洲灌耕土层养分含量一般为:有机质0.8~2.6%,全氮0.07~0.148%,全磷0.06~0.09%,全钾1.25~2.9%,水解氮24~27ppm,速效磷2~12ppm,速效钾150~300ppm。(4)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走廊绿洲平原地貌,地表多为新生代第四纪洪积物,海拔1400m左右。3、1、3社会经济状况

金川区辖宁远堡、双湾两镇,27个行政村,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9万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1593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83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25万元。

2项目区交通条件便利,有灌溉条件,区内属通讯网覆盖范围内,有电话和电台与外界相通,电力保障,可为红枣基地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3、2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地块比较集中,具有灌溉条件,管理相对较好的区种苗场和去草业试验场。

第四章 市场分析

红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红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

经常食用鲜枣的人很少患胆结石。这是因为鲜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少了,结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随之减少。

大枣中富含钙和铁,它们对防治骨质疏松和贫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经常会有骨质疏松,正在生长发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发生贫血,大枣对他们会有十分理想的食疗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药物不能比拟的。对病后体虚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枣所含的芦丁,是一种使血管软化,从而使血压降低的物质,对高血压病有防治功效。

大枣还可以抗过敏、除腥臭怪味、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

价格分析:根据市场调查,目前红枣干果的市场价平均在10元/kg以上,并能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保持这个价格水平,甚至有望再升。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5、1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5、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央关于生态建设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新时期林业发展大局,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通过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基地为中心、科技为保障的经营格局,促进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资源配臵,发挥林业社会、经济、生态功能与效益,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和谐统一。5、1、2建设原则

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⑵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强化管理的原则;

⑶坚持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的原则; ⑷坚持规模种植,基地化管理的原则;

⑸坚持适地适树,在造林树种选择上以名优品种为主,提高造林成活率;

⑹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⑺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服务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的原则; ⑻坚持按项目管理,确保资金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统一的原则。5、1、3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目标,栽植红枣2000亩,修建管护房100平方米,土地平整2000亩,滴灌工程2000亩,新打机井3眼。5、2项目建设规模与布局 5、2、1示范基地建设规模

栽植红枣2000亩,修建管护房100平方米,土地平整2000亩,滴灌工程2000亩,新打机井3眼。5、2、2建设布局

区种苗场栽植红枣500亩,修建管护房40平方米,滴灌工程500亩,新打机井1眼;区草业试验场栽植红枣1500亩,修建管护房60平方米,滴灌工程1500亩,新打机井2眼。5、3生产技术方案 5、3、1红枣园建立

项目区选定的地方,土壤适宜红枣园的建立。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建园、便于管理的原则建立红枣园。

⑴土地平整:根据现有的土地现状对土地平整后,按照东西向布设地块,为方便管理每个条田面积以50亩为好。

⑵土壤改良:主要采用深翻、施有机肥、使用腐质酸肥料或土壤改良剂,对土层较薄的地段还要使用客土。有机肥以农家肥、油渣为主,农家肥每亩使用量不要低于500kg,油渣必须腐熟后使用。

⑶灌水系统:根据配水定额,为了节约用水,在项目建设中灌水方式采用滴灌。地管选用PVC200mm材料,布设方向按照地块的设臵采用南北向布设,与道路和地埂同向;滴管布设垂直于地管采用东西向布设,布设时滴管滴水处尽量靠近红枣根部。5、3、2红枣定植

⑴种苗选择:项目区栽培所选红枣品种,苗木应为大规格苗木,主侧根发达,根系完整,地径在1cm以上。

⑵定植时间:根据本区造林季节,红枣造林在春季3月25日至4月10日为合适。

⑶栽植密度:按2×3,2×6米宽窄行栽植,亩栽60株。⑷栽植技术:红枣定植全部采用开沟挖穴定植的方法。在规划的园地中按确定的行距开沟,沟宽50~80cm、深30~50cm,树穴挖20~30cm见方,将根系完整的一级苗木放入树

穴,扶正、埋土,在浇灌第一次水后培土扶正。5、3、2整形修剪 ⑴红枣树形的选择

根据红枣引种试验的经验,结合本区光照、温度、人工采摘、田间管理的实际,可选择自然疏层形树形。具体做法是:自然疏层形干高0.6-1米,定干时选择方位适宜的2-3个枝条,培养为第一层主枝,如整形带未分生枝条,可将中心领导枝节顶,促使萌发新枝,选留第一层主枝;第二年中心领导干继续延长生长,在距第一层40-50厘米处,选留2-3个枝条作第二层主枝,各层主枝插空排列,对主枝进行摘心,培养侧枝,这样经过3-5年,一般留3-4层,有7-9个侧枝,每个主枝选留1-2个侧枝,全树共约20个骨干枝。

⑵整形修剪

枣树修剪量轻,应以疏剪为主,修剪时间以早春3-4月间为宜。对幼树以整形为主,多留抚 养枝,对于形成枣股的一、二次枝,注意保存,以增加早期产量。如果枣头生长过旺,侧枝分生部位上移,可将枣头短截,使在低部位分生侧枝,以免造成内堂空虚。对结果树要继续注意培养各级骨干枝,以扩大树冠,对树堂内的徒长枝,如需填补空隙,可行短截,促使发生二次枝,增加结果部位,否则从基部疏去。5、3、3土壤管理

红枣定植当年或次年,树冠小,行间空地大,可种植豆

类、瓜类、秋作物为最好,但间种作物必须在离红枣树行处留0.5~0.8m的空地,以留足红枣生长空间。每年春秋两季,用铁锹翻树盘,深约15-20厘米,切断表土根,刺激萌发新根,促进根系向下生长,同时减少树干周围的根糵萌生。5、3、4施肥

落叶后施一次基肥,每株大树施土粪10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1-1.5公斤,结合秋翻,翻入土内,施后饱灌冬水。5-6月间结合间作物施追肥1-2次。5、3、5灌水

枣树灌水一般随间作物进行,全年灌水6-9次。5、3、6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枣尺蠖,可用人工敲落捕杀,或在5月上旬喷洒1000-2000倍30%氯氰聚酯乳油,毒杀幼虫。5、4建设内容及规模

栽植红枣2000亩,修建管护房100平方米,滴灌工程2000亩,新打机井3眼。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金川区红枣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属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按红枣生产技术规程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项目建成后能够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作用。

项目实施中,以使用有机肥为主,通过深耕、施肥、埋

土等生产措施,一定程度上有改良土壤的作用。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鼠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鼠的危害。严禁使用剧毒、残留期长的农药,以尽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另外本项目的树种均为良种,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农药施用量会明显降低。在生产经营中,对施用农药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要求其熟悉农药性能及使用技术要求,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以达到保证人畜安全,减少杀伤有益生物,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

通过本项目实施,将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植被覆盖率,使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并可促使生物群落多样化,进而达到良好的生态平衡。同时,对于建立果品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林果业,美化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居环境都具有显著作用。

第七章 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 7、1机构设臵及职责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金昌市金川区林业技术推广站,下设办公室、生产股、科研室、计财股和销售部。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报批、计划的安排和有关项目文件的处理,检查、监督、总结计划执行情况;生产股负责基地建设、生产安排、技术服务、指导;科研室负责优质种苗的采购、选育;销售部前期负责设备采购,后期负责产品销售及营销网络建设;计财股负责项目完成情况统计、资金的支付、监管等。7、2经营管理措施 7、2、1生产计划管理

林业站要具体落实项目计划,保证建设项目按性质、按期限完成建设计划,及时发挥效益。为了较好的执行建设计划,林业站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计划的相应措施。按照计划规定的内容和指标统一部署、合理安排各项建设内容,平衡协调各项建设条件,千方百计地组织各方面力量以保证计划的实现。7、2、2工程管理

本项目建设和其它工程建设一样,设计、施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基本环节。项目设计力求科学性、可操作性,要确保设计文件规范化、合理化,严格按设计施工。工程验收贯穿每一项施工的的始终,验收工作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分期抽检、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项目建设应实施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工程招标制。7、2、3资金使用和管理

国家投资资金共80万元,占全部投资的26.1%。主要用于项目优质苗木购臵、栽植、枣园的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

等。自筹资金主要用于土建工程建设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管理由林业站实行单列帐户、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和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按照国家政策及《国家林业局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进行管理。制定严格的项目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制度,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项目建设进度核拨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完成后,按照工程项目验收程序,由有关部门组织项目验收,实行项目审计制度,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审计。7、2、4销售管理

市场经济下,产品必须通过在市场交易中实现价值,并依靠产生的盈余维持企业的生存和扩大再生产,因此,建立与生产发展相适宜的专业化、系统化、区域性的市场和外部销售市场的网络渠道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农户和企业间的合作,逐渐在包装、标签、运输、售价、品质管理等方面实现规范化和一致性;将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者组织起来,形成较大的供给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7、3技术培训

本项目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技术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接受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使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和较高质量的完成,在项目建设中必须对参加施工的人员

进行技术培训,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建设技术要点,提高造林的质量,实现项目效益。

根据林业站现有人员状况,结合项目实施的实际,项目建设中组织省市有关专家成立项目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参加项目的技术咨询,及时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第八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

(1)国家林业局有关规定、规程中的技术经济指标;(2)通过市场调查取得的有关设备、材料现行价格。8、2投资估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06万元,其中:

苗木费:2000亩×60株/亩×4元/株=48万元 整地费及人工费:2000亩×300元/亩=60万元 修建管护房100平方米×800元/平方米=8万元

滴灌2000亩×600元/亩=120万元

新打机井3眼×20万元/眼=60万元

培训费及不可预见费10万元 8、3资金来源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06万元,采用以国家投资扶持、建设单位自筹的融资方式。其中:中央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26.1%,项目单位自筹226万元 占总投资的73.9%。

第九章 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结论 9、1经济效益分析 9、2社会效益分析

⑴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为了实现红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金川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林果业,极大地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⑵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项目实施后,将发挥良好的产业优势,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提高果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全面提高果园生产管理技术,推动当地种植业从传统家庭经济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⑶辐射带动能力

项目的实施不仅可示范带动全区果业经济的发展,以果致富,还可带动营销、运输、包装、加工、餐饮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安臵下岗富余人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对于增加财政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9、3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扩大林地面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可防治荒漠化,减缓沙尘暴的发生,使生态环境状况向良性方面发展。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它对于改善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减少自然灾害,防治荒漠化等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9、4综合评价结论 9、4、1结论

(1)经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论证,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立足本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符合当地实际。

(2)通过市场分析并经过认证,项目产品的需求空间广阔,市场前景看好,销售价格走高。

(3)该项目尽管投资回收期长,但投资收益率高,且收益稳定,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4)项目的实施,对调整和优化项目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推进项目区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全区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明显。

(5)项目投资合理,经济效益明显,风险性小,具有较强可行性,且对当地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基于上述各点,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立项依据充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比较突出,建设条件具备,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4、2建议

根据可行性分析结论,本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农业综合开发经营项目,实施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议政府加强领导,从政策上、组织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本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投资规模适中,建议项目主管部门尽早批准立项,以加快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三篇:大马营乡窑坡村人畜饮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综合说明

窑坡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东南边缘的焉支山脚下,在行政区划上,东依焉支山、南与军马二场羊十队交界、西与磨湾村毗邻,北靠圈沟村。境内前沟口子、周家口子、泉子沟等常年水量稳定的河沟,水质良好。全村现有5个社,338户,1428人。长期以来,村民全靠饮用焉支山流淌的水源。

近年来,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加之农药及化肥的大量使用和牲畜散养,以及附近曹家口金矿矿石的开采等,对水源污染较为严重,给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群众对解决农村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很有必要尽快实施人畜饮水项目工程。1.1项目名称

山丹县大马营乡窑坡村人畜饮水建设项目 1.2实施单位

山丹县大马营乡人民政府 1.3实施地点

大马营乡窑坡村 1.4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计划修建沉沙过滤池3座;蓄水池3座;管网工程16280米(引水主管4880m、输水主管5200m、输水支管6200m);入户工程(毛管8200m、立杆水嘴、水表各380套)。1.5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概算总投资72.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8万元,占总投资的93.4%。群众通过“一事一议”投劳及筹资4.8万元,占总投资达7.6%。

1.6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计划

项目建设周期6个月:2012年5月—2012年10月。工程进度计划:2012年5月为项目前期工作阶段;2012年6月—2010年10月为工程施工阶段;2010年10月底工程竣工验收 1.7结论

窑坡村人畜饮水项目是一项规模小,效益好的民心工程,力争早日建成,彻底解决窑坡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帮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

第二章 总论

2.1编制依据

(1)《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供水工程建设几项规定和管理办法》 1992年3月。

(2)《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991年5月。(3)《中国农村给水项目规划设计手册》1998年。(4)《农村给水设计规范》 1997年。2.2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农村供水的有关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满足相关规定、规范及技术标准要求。

(2)甘肃省《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通知》的指示精神,达到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目标,建设农村村饮水工程,提供卫生饮用水,实现农村自来水供水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确保农村地区群众的身心健康。

(3)通过窑坡村人畜饮水项目工程建设,进一步带动全村环境卫生的改善,促进我乡整体经济发展。

(4)结合窑坡村村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农村生活用水量标准,根据现有项目的运行管理现状和目前农村人畜用水情况,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项目受益区范围,准确计算并确定供水项目规模。

2.3项目区基本情况

山丹县大马营乡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山丹县城东南51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1°11′26″—101°11′35″,北纬38°20′15″—38°20′32″。东依焉支山,南靠中牧山丹马场,西接李桥乡,北与陈户乡和位奇镇毗邻。全乡辖17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5262户、21609人,耕地面积11.08万亩,201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217元。

项目区窑坡村位于大马营乡乡政府东南2.5公里的焉支山脚下,全村共有5个社、338户、1428人、耕地面积7613亩,人均占有耕地5.33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26元。2.3.1水资源情况

窑坡村位于焉支山脚下,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补给量充足,年降水量350~450mm左右境内前沟口子、周家口子、泉子沟等常年水量稳定的河沟,水质良好。2.3.2自然条件

窑坡村平均海拔高度在2680m,地形变化复杂。群山连绵,地貌特征山多地少,资源丰富,有煤、金、银等矿产。虽然资源丰富,但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欠发达。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生产水平低,均属山滩旱地,群众生活仍处于较低水平。2.3.3气候条件

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地形、地貌影响,境内海拔高2600m-2700m,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993小时,太阳辐射量为139.33千卡/cm2,最高气温37.8℃,最低气温-33.3℃,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102天,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好。最大冻土深度180cm。2.4项目建设意义

2.4.1人畜饮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窑村水资源丰富,水质条件较好。但受自然条件和现状经济条件的制约,村内人畜饮水矛盾一直比较突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但饮用不良水的现状普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现在矿产资源开发,给部分水源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群众饮用受污染的河道水,卫生状况很差。对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由于没有有效的水处理措施和办法,饮用时只对浑浊的河水进行简单过滤与沉淀,与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去甚远,群众吃水问题尤为突出。一旦进入汛期,河水浑浊,水中泥沙含量很大,致使群众无法饮用。

多年来,本村的人畜饮水问题一直比较严重,尤其是地方性疾病以及与水有关的水生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由于农村人畜饮用不洁水而发生病害甚至中毒之事时有发生,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因此,能饮用到清洁卫生健康的水,已成为当地群众目前最为迫切的愿望,乡党委、政府也将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投资建设窑坡村人畜饮水项目,彻底解决当地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的同时,促进乡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拟建的窑坡村人畜饮水项目,水源取水口位于焉支山的前沟口子、周家口子、泉子沟三处。受自然条件限制,区域内大多数群众饮水困难。境内目前饮用毫无卫生保障的劣质水的群众所占比例仍然很大,致使某些介水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直接危害着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建设“窑坡村人畜饮水项目”,解决该村的5个社、338户、1428人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对保证当地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劳务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项目的建设,既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又能带动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和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帮助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可以说,这项项目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德政项目、民心项目。

项目的建设,将使当地群众从此彻底摆脱不良水质的侵害,对增强群众身体素质,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4.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首先,从水量方面分析,该饮水工程控制范围内的三个取水点,现状人口1428人,设计受益人口1600人,大牲畜1375头(匹),羊2340只。供水规模50m3/d,设计最大取水流量5m3/h。焉支山前沟口子、周家口子、泉子沟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降水资源都比较丰富,尤其是地表水资源总量较大,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确定的供水需求;

其次,就地表水资源水质来说,三个取水口位于无人居住区,无人畜活动,区域内无工业污染,水质较好,其PH值为7.6,硬度为14度,属微硬水,完全符合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采用一定的净水工艺净化处理后,完全可达到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第三,从供水项目技术角度本身来看,集中供水项目的取、输、供水技术是成熟的,水质处理工艺也是相当可靠的,加之本地区群众居住相对集中,十分有利于供水项目建设和管网的布置;第四,从经济承受能力方面分析,虽然目前当地的农村经济水平并不发达,但在努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且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科技意识和健康观念,具有饮用卫生水的强烈需求。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自筹部分采取出工出劳群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综上所述,建设“窑坡村人畜饮水项目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项目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当地的人畜饮水问题,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符合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良好愿望,是一项惠及桑梓的民心项目和德政项目。

第三章 总体设计

3.1设计参数 3.1.1用水量标准

农村饮水工程用水范围通常包括生活、禽畜、公共建筑、管网漏失等几方面。根据《农村生活用水卫生标准》QB11730-89,农村人口饮水标准为50L/d,牲畜用水标准按大小分为:大畜40 L/d,小畜10 L/d计算。该项工程管网设计平均供水流量为18.44 L/s。,结合项目区实际,并参照我乡大多数已建农村供水项目运行现状,确定本项目设计最高日用水量标准如下:生活用水定额为50L/人.d;大牲畜用水定额40L/头.d;小畜10 L/只.d;管网漏失与未预见水量按《规范》规定,结合用水对象实际情况计取。3.1.2项目设计年限

根据《规范》规定,农村供水项目设计年限一般可按15--20年计算,本项目设计年限按15年考虑。3.1.3供水人畜

本项目受益范围确定为5个社,受益区域面积约2.5km2,现状人1428人,受益人口1600人,牲畜3715头(只)。3.2供水规模 3.2.1用水量计算

(1)生活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也就是满足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水量,根据最高日人均用水定额与设计人口数进行计算,即:

1=(1600人×50L/d.人)/1000= 80m3/d(2)大牲畜用水量

2=(1375头×40L/d.头(只))/1000= 55m3/d(3)羊用水量

3=(2340只×10L/d.只)/1000= 23.4m3/d(4)管网漏失与未预见水量

管网漏失与未预见水量一般可按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牲畜用水量之和的3%--5%计算。随着管材、施工技术水平、用水器具以及用水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网漏失水量将越来越小。为此,本项目按30%计算。则:

3=(1+ 2+ 3)×3%= 4.7m3/d 3.2.2供水规模

水厂供水规模即水厂的设计供水能力,也就是项目运行过程中所应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包括生活用水量、牲畜用水量、管网漏失与未预见水量之和。即:

= 1+ 2+ 3≈163.1m3/d 项目建设实际总取水量按210m3/d设计。也就是说,设计时,水源地的出水量和取水能力均应能满足163.1m3/d的总取水量要求。

3.2.3工程水源点的选择

本工程的取水水源依据水质及地形现状和实地踏勘。经水源方案选择比较,项目区内取水水源选定为焉支山前沟口子、周家口子、泉子沟三处的地表径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工程覆盖范围等多种因素,本项目水源点选在焉支山前沟口子、周家口子、泉子沟三处,控制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

根据大马营乡降雨量(1980年至2010年观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82mm,Cv=0.2,Cs/Cv=2.0。由于缺乏流量资料,流域年来水量根据等值线图查算,根据大马营乡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226mm,α=0.58,Cv=0.35,Cs/Cv=2.0,则枯水年年径流深为127mm,枯水年来水量为10.2万m3。年用水量为6.2万m3,即该处水源能满足用水需求,可作群众用水的水源点。能满足工程取水量的要求。

第四章 项目设计

窑坡村人畜饮水工程线路较长,为了降低成本,从源头到蓄水池主管采用110㎜PVS管,L=4880米;从蓄水池到村头主管采用90㎜PVS管,L=5200米;主分管采用75㎜PVS管,L=6200米;进户管采用25PE管L=11200米。4.1工程取水点布置;

a、上片在一社住户1000米处修建蓄水池,规格为圆形,R=5米,H=3米,边墙厚0.4米,底厚0.4米,蓄水池总容积为220m3;

3、架设管网,从源头到蓄水池主管采用110㎜PVS管,L=980米;从蓄水池到居民居住区主管采用90㎜PVS管,L=1000米;主分管采用75㎜PVS管,L=1480米;进户管采用25PE管,L=2700米;管道线沿村社道路架设引入蓄水池后将水引到各农户家中。b、中片在二、三社住户分别800米、1100m处修建蓄水池,规格为圆形,R=5米,H=3米,边墙厚0.4米,底厚0.4米,蓄水池总容积为220m3;

3、架设管网,从源头到蓄水池主管采用110㎜PVS管,L=2800米;从蓄水池到居民居住区主管采用90㎜PVS管,L=1900米;主分管采用75㎜PVS管,L=2080米;进户管采用25PE管,L=4800米;管道线沿村社道路架设引入蓄水池后将水引到各农户家中。

c、下片在四、五社住户分别900米、1400m处修建蓄水池,规格为圆形,R=5米,H=3米,边墙厚0.4米,底厚0.4米,蓄水池总容积为220m3;

3、架设管网,从源头到蓄水池主管采用110㎜PVS管,L=1100米;从蓄水池到居民居住区主管采用90㎜PVS管,L=2300米;主分管采用75㎜PVS管,L=2640米;进户管采用25PE管,L=3700米;管道线沿村社道路架设引入蓄水池后将水引到各农户家中。

第五章 组织管理

5.1组织管理机构

该项目由大马营乡人民政府主管并组织实施,邀请县水利局专家作为项目执行单位负责组织并指导施工。该项目在施工阶段,将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资金筹措、进度计划等事宜;项目建成以后,成立隶属于窑坡村,建立管理运行体制,预计需要管理人员1人,负责供水项目的管理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5.2财务管理 为了保证本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必须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必须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为此,乡政府抽调工作态度好、业务水平高、责任性强的同志负责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设置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处理有关的日常会计事务并分类分项设立专门帐。同时,要建立健全财务内部管理机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项目财务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有关财务报表,随时接受各级审计和财政部门的审计与监督。

第六章 投资估算

6.1估算定额依据

(1)编制原则:参照《甘肃省以工代赈小型水利工程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2)定额:定额依据《甘肃省以工代赈小型水利工程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中小II型预算定额。

(3)费用标准:《甘肃省以工代赈小型水利工程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施工管理费执行小Ⅱ型工程标准,全部以人工费为基数计算。6.1.2基础单价

(1)人工工资:经计算,土方工程13.66元/工日;石方备料工程14.57元/工日;混凝土安装工程15.49元/工日。

(2)主要材料:水泥、木材、钢材由市场供给,运距平均120km,塑料管材由在当地采购;汽油、柴油由本地加油站供给。

(3)一般次要材料,按2008年第一季度当地市场价格。(4)施工用水、电价:供电方式采用当地电网供电。电价为0.65元/kWh。供水远距离采用5 t载重汽车拉水,运距不等,以1.50元/m3计。

(5)当地材料单价:砂石料在离施工场地平均10km的河滩或山前采集,由汽车或小四轮拉运。

(6)施工机械台班费:根据《甘肃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中的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计算,一类费用扩大1.15,二类费用由人工工资从耗用材料分别计算。

(7)材料安装工程:按材料费的10%计算。(8)计划利润按直接费、间接费的7%计列。(9)临时工程:只考虑临时库房、临时房屋。

(10)其它费用:在总项目中统一计算,本分项不作考虑。6.2项目概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72.8万元。

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8万元,占总投资的93.4%。群众通过“一事一议”投劳及筹资4.8万元,占总投资达7.6%。

第七章 实施进度

根据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项目区农村人畜饮水的实际需要,该项目应尽快抓紧时间组织实施,以便彻底解决当地日益突出的用水矛盾。为此,项目进度按如下日程进行:

项目建设周期6个月:2012年5月—2012年10月。工程实施进度计划:

2012年5月为项目前期工作阶段; 2012年6月—2010年10月为工程施工阶段;

2010年10月底工程竣工验收至此,供水项目全面投入运行并发挥效益。

第八章 项目分析

8.1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

项目实施后,将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长期的、潜在的有利影响,为构建和谐、繁荣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首先,由于有了水的保证,将可促进项目区群众多种经营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并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化进程,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为农村早日致富奔小康提供条件;

其次,由于区域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和人们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招商引资加快旅游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由于群众的饮水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得到逐步提高,饮食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促使当地经济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8.2环境影响综合分析

首先,项目的实施,首先可为受益村民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彻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吃水难”的社会问题,从而减少水致疾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减轻农民疾病痛苦和医疗负担,提高健康水平; 其次,可改善和提高受益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使广大村民从此彻底摆脱“脏、乱、差”的生存环境;

第三,可节省劳动力,增加劳务输出数量,还可发展庭院经济和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第四,实现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合理使用,杜绝了对水资源的无续开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减少“小、杂、乱”零星提水、取水项目投资费用,避免重复投资造成的资金浪费和损失。8.3经济环境分析

该项目工程年供水量为6.2万立方米,建成后能解决现有338户、1428人(其中贫困人口1200人)、4715头(只)牲畜饮用水问题困难,远期可解决1600人、8000头(只)牲畜饮用水问题。每户每年可节省担水劳日60个,每个工日按30元计,进期每年可节约劳日费用60.8万元。

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因水源污染、水质差而导致地传染性疾病,按受益人口每人每年节约15元医疗费,年可节省医疗费2.14万元。

工程的实施为开发当地优势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尚可带动农产品加工等其它行业的经济发展。

总之,随着该项目的建设,当地群众的用水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群众的健康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投资环境将得到大大改善,对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和促进农村“三个文明”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

第九章 结 论

该项目受益区群众饮水困难,大多数饮用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自然水,具有集中解决供水的迫切愿望,同时本供水项目辐射面宽,经济社会效益好,项目财务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是一顺应民心的项目。恳请上级部门尽快批准立项,力争早日建成该项目,彻底解决窑坡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

第十章 附 表

附表:大马营乡窑坡村人畜饮水项目工程资金概算表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附件3 《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第1章 总 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主管单位、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

1.1.3项目建设地点

1.1.4建设性质

新建或改扩建

1.1.5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1.1.6建设期限

1年

1.1.7建设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8科技支撑单位 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评价),风险评估,带动作用,问题及解决方案,结论与建议等。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阐述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如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及理由(如区域经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存在问题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

3.1.2自然资源状况

3.1.2.1气候

3.1.2.2水文

3.1.2.3土壤

3.1.2.4大气环境

3.1.2.5地形概况

3.1.3社会经济状况

3.1.3.1行政区划与人口

3.1.3.2交通运输

3.1.3.3供电及通讯

3.1.4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3.2.1有利条件

3.2.2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案

第4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调查

4.1.2市场预测 4.2市场营销

4.2.1营销策略

4.2.2营销方案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5章 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5.1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5.1.1指导思想

5.1.2建设原则 5.2建设目标 5.3项目建设布局 5.4建设内容及规模

5.4.1生产设施建设

5.4.2基础设施建设 5.5生产技术方案

5.5.1园地选择

5.5.2栽植区划分

5.5.3品种选择

5.5.4种苗

5.5.5栽植密度

5.5.6整地及栽植

5.5.7土肥水管理

5.5.8整形修枝

5.5.9病虫害防治 5.6项目实施进度 第6章 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

6.1机构设置与职责

6.1.1机构设置

6.1.2机构职责 6.2经营管理模式 6.3经营管理措施

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竣工后的管理措施,如工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6.4技术培训

根据生产技术要求,对项目单位员工及基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的方法、措施和拟开展的主要工作。6.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7章 环境影响评价

7.1环境影响

说明并分析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7.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如,废弃物处里、污水处理,产品质量安全方案等。

第8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 8.2投资估算

8.2.1总投资

8.2.1.1建设投资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8.2.1.2流动资金

其中:铺底流动资金。

8.2.1.3其它 8.3资金来源

8.3.1中央财政资金

8.3.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8.3.3自筹资金及来源

8.3.4银行贷款及其它 8.4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财政资金

使用范围、报帐管理等。

8.4.2自筹资金

8.4.3银行贷款

第9章 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分析 9.2社会效益分析 9.3生态效益分析

第10章 附 录

10.1附件

10.1.1企业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

10.1.2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租赁合同 10.2附表

10.2.1项目投资估算表

10.2.2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表

10.2.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0.2.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0.2.5现金流量表 10.3附图

10.3.1项目区位置、现状图

10.3.2项目规划布局图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研报告编写大纲》,结合《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和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的特点,对《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稍作调整,不当之处请包涵。附件3

《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第1章 总 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品种)基地示范(或加工)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建设单位名称,所有制形式,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人员结构等。

1.1.4项目建设地点

具体到乡镇一级

1.1.5建设性质 新建或改扩建

1.1.6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主要为示范基地面积

产品规模:示范基地生产品种及产量;如有加工项目,还需增加加工产品规模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土建工程、道路建设、灌溉工程等。如有加工项目,还包括所需相应设备与土建工程。1.1.7建设期限

1年

1.1.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9 项目效益 1.1.10科技支撑单位 1.1.11编制单位(可选)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3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内容多可另成章节)1.3.1 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名称,所有制形式,发展历程(沿革),主营业务,人员结构等

1.3.2建设单位财务状况 1.3.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3.4 单位或依托单位研发能力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评价),风险评估,带动作用,问题及解决方案,结论与建议等。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阐述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如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及理由(如区域经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存在问题等)。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 3.1.2自然资源状况

(1)气候(2)水文

3(3)土壤(4)大气环境(5)地形地貌

3.1.3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划与人口(2)交通运输(3)供电及通讯 3.1.4 林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1.5本项目产业及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3.2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3.3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3.3.1有利条件

政策、资源、市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等 3.3.2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案

第4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调查 4.1.2市场预测 4.2市场营销

4.2.1营销策略

4.2.2营销方案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5章 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5.1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1.1指导思想 5.1.2建设原则 5.1.3建设目标

5.2 项目建设规模与布局 5.2.1 示范基地建设规模 5.2.2 建设布局

5.3 生产技术方案或生产工艺流程

有产品加工的项目,还需简述产品加工生产工艺流程。不同示范项目,生产技术方案各不相同,以下内容仅作参考。5.3.1园地选择 5.3.2栽植区划分 5.3.3品种选择 5.3.4种苗 5.3.5栽植密度

5.3.6整地及栽植 5.3.7土肥水管理 5.3.8整形修枝 5.3.9病虫害防治 5.4 建设内容及规模 5.4.1 示范基地建设

包括品种或品种引进,整地,土壤改良等。5.4.2生产设施建设 5.4.3基础设施建设

有产品加工的项目,增加相应的建设内容 5.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分月安排进度,绘制项目建设进度表

第6章 环境影响评价

6.1 环境现状 6.2环境影响分析

说明并分析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6.3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如,废弃物处里、污水处理,产品质量安全方案等。6.4 环境影响评价

第7章 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

7.1机构设置与职责 7.1.1机构设置 7.1.2机构职责 7.1.3劳动定员 7.2经营管理模式 7.3经营管理措施

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竣工后的管理措施,如工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7.4技术培训

根据生产技术要求,对项目单位员工及基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的方法、措施和拟开展的主要工作。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8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 8.2投资估算 8.2.1总投资

(1)建设投资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2)流动资金 其中:铺底流动资金。

7(3)其它

需说明具体投资渠道 8.3资金来源 8.3.1中央财政资金 8.3.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8.3.3自筹资金及来源 8.3.4银行贷款及其它 8.4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财政资金

使用范围、报帐管理等。8.4.2自筹资金 8.4.3银行贷款及其它

第9章 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结论

9.1经济效益分析

9.1.1 基础数据

项目计算期、相关的取费标准、财务制度规定、税收政策、银行贷款利率等。

9.1.2 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1)销售(营业)收入(2)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

9.1.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9.1.4 财务效益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税后、静态),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和财务净现值(税后)等。

(2)银行贷款清偿能力分析(有贷款项目)

9.1.5 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2)敏感性分析

图、表表示及文字说明。

9.1.6 财务评价结论

9.2社会效益分析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与林农增收致富分析等。9.3生态效益分析 9.4 综合评价结论 9.4.1 结论 9.4.2 建议

附表

1、项目投资估算表

2、流动资金估算表

3、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7、现金流量表

8、银行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有贷款项目)

9、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

2、基地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或平面布置图

4、其它附图 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

2、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租赁合同

3、项目单位近年财务审计报告

4、项目单位龙头企业认定材料

5、其它证明项目实施能力、认证新技术等材料

下载钱铺乡黄冲村经济林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钱铺乡黄冲村经济林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